CN219724517U - 转向器壳体模具 - Google Patents

转向器壳体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4517U
CN219724517U CN202320967838.2U CN202320967838U CN219724517U CN 219724517 U CN219724517 U CN 219724517U CN 202320967838 U CN202320967838 U CN 202320967838U CN 219724517 U CN219724517 U CN 219724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core
return pipe
inner cavity
cor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78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
龚志强
杨春强
陈廷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ueh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ueh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ueh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ueh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678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4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4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4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器壳体模具。所述转向器壳体模具包括推移机构、第一模芯组件、第二模芯组件、第三模芯组件、右模、右模座、左模和左模座,所述右模固定在右模座上,所述左模、第一推移机构、第二推移机构和第三推移机构固定在所述左模座上,所述左模和右模组合形成模腔,所述第一模芯组件、第二模芯组件和第三模芯组件均滑动设在左模座上,所述第一模芯组件连接有一推移机构,所述第二模芯组件连接有一推移机构连接,所述第三模芯组件连接有一推移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模芯组件具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模芯组件具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三模芯组件具有第三冷却通道。本实用新型转向器壳体模具生产出的转向器壳体厚度均匀。

Description

转向器壳体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器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器壳体模具。
背景技术
由于转向器壳体是长条状,在浇注时容易在转向器壳体的中间和两端出现温差,导致转向器壳体收缩变形,从而使转向器壳体的壁厚不均匀,尤其是骨架齿条孔的壁厚不均匀,产品不合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冷却转向器壳体两端的转向器壳体模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器壳体模具,所述转向器壳体模具包括推移机构、第一模芯组件、第二模芯组件、第三模芯组件、右模、右模座、左模和左模座,所述右模固定在右模座上,所述左模、第一推移机构、第二推移机构和第三推移机构固定在所述左模座上,所述左模和右模组合形成模腔,所述第一模芯组件、第二模芯组件和第三模芯组件均滑动设在左模座上,所述第一模芯组件连接有一推移机构,该推移机构推动第一模芯组件移动,所述第二模芯组件连接有一推移机构连接,该推移机构推动第二模芯组件移动,所述第三模芯组件连接有一推移机构连接,该推移机构推动第三模芯组件移动,所述第一模芯组件具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模芯组件具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三模芯组件具有第三冷却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芯组件包括第一芯杆、第一回流管、冷却接头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回流管设在第一芯杆的内腔,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芯杆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芯杆的内腔与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固定在冷却接头上,所述冷却接头具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芯杆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芯杆安装在连接组件上,所述连接组件与推移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模芯组件包括第二芯杆、第二回流管、冷却接头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回流管设在第二芯杆的内腔,所述第二回流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二芯杆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芯杆的内腔与所述第二回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固定在冷却接头上,所述冷却接头具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芯杆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回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芯杆安装在连接组件上,所述连接组件与推移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模芯组件包括第三芯杆、第三回流管、冷却接头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三回流管设在第三芯杆的内腔,所述第三回流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三芯杆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芯杆的内腔与所述第三回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三回流管固定在冷却接头上,所述冷却接头具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三芯杆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三回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三芯杆安装在连接组件上,所述连接组件与推移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接头包括端冒、安装管、接头本体和连接管,所述接头本体安装在所述安装管上,所述安装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冒和连接管固定,所述接头本体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均与安装管内连通,所述安装管用于安装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或第三回流管,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或第三回流管固定在安装管内时将安装管分为进水腔室和出水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块和连接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连接块固定,所述安装块用于安装第一芯模组件、第二芯模组件或第三芯模组件,所述连接块用于与所述推移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用于与推移机构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形成避让空间,便于第一芯模组件、第二芯模组件或第三芯模组件连接冷却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推移机构包括推移缸、连接套、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推移缸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头用于与第一芯模组件、第二芯模组件或第三芯模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均安装在所述连接套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包括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所述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可拆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转向器壳体模具在第一模芯组件和第二模芯组件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能够冷却转向器壳体的两端,降低了温度差,减小收缩变形,保证产品壁厚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向器壳体模具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A—A的剖视图。
图3是B—B的剖视图。
图4是第一模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模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C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第二模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模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三模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三模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推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推移机构1、推移缸11、连接套12、第一套体121、第二套体122、第一连接头13、第二连接头14、第一模芯组件2、第一芯杆21、第一回流管22、端冒31、安装管32、进水腔室321、出水腔室322、接头本体33、进水孔331、出水孔332、连接管34、安装块35、连接块36、连接槽361、避让槽362、第二模芯组件4、第二芯杆41、第二回流管42、第三模芯组件5、第三芯杆51、第三回流管52、右模61、右模座62、左模71、左模座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转向器壳体模具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推移机构1、第一模芯组件2、第二模芯组件4、第三模芯组件5、右模61、右模61座、左模71和左模71座,所述右模61固定在右模61座上,所述左模71、第一推移机构1、第二推移机构1和第三推移机构1固定在所述左模71座上,所述左模71和右模61组合形成模腔,所述第一模芯组件2、第二模芯组件4和第三模芯组件5均滑动设在左模71座上,所述第一模芯组件2、第二模芯组件4和第三模芯组件5均插入模腔内。所述第一模芯组件2连接有一推移机构1,该推移机构1推动第一模芯组件2移动,能够将第一模芯组件2插入或退出模腔,能够机械脱模,无须人工脱模。所述第二模芯组件4连接有一推移机构1连接,该推移机构1推动第二模芯组件4移动,能够将第二模芯组件4插入或退出模腔,能够机械脱模,无须人工脱模。所述第三模芯组件5连接有一推移机构1连接,该推移机构1推动第三模芯组件5移动,能够将第三模芯组件5插入或退出模腔,能够机械脱模,无须人工脱模。所述第一模芯组件2具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模芯组件4具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三模芯组件5具有第三冷却通道。冷却水进入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和第三冷却通道以冷却转向器壳体的两端,以减小温度差,从而减小收缩变形的量,以保障产品壁厚均匀。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模芯组件2包括第一芯杆21、第一回流管22、冷却接头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回流管22设在第一芯杆21的内腔,所述第一回流管22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芯杆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芯杆21的内腔与所述第一回流管22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22固定在冷却接头上,所述冷却接头具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芯杆21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回流管22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芯杆21安装在连接组件上,所述连接组件与推移机构1连接。所述进水通道、出水通道、第一回流管22的内腔以及第一芯杆21的内腔组合形成第一冷却通道。冷却水从进水通道进入然后进入第一芯杆21内,再从第一回流管22回流至出水管道,从而冷却了第一芯杆21,能够冷却转向器壳体的端头。
如图6所示,所述冷却接头包括端冒31、安装管32、接头本体33和连接管34,所述接头本体33安装在所述安装管32上,所述安装管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冒31和连接管34固定,所述接头本体33上设有进水孔331和出水孔332,所述进水孔331和出水孔332均与安装管32内连通,所述安装管32用于安装第一回流管22,第一回流管22固定在安装管32内时将安装管32分为进水腔室321和出水腔室322。所述进水孔331和进水腔组合形成进水通道,所述出水孔332和出水腔组合形成出水通道。冷却水从接头本体33的进水孔331进入安装管32的进水腔,冷却水从安装管32进入连接管34,再进入第一芯杆21的内腔,然后又从第一芯杆21的内腔进入第一回流管22的内腔,最后从第一回流管22出来进入安装管32的出水腔,最后从出水孔332排出。将设置为多个零部件组装形成,便于将冷却接头安装到第一芯杆21上。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块35和连接块36,所述安装块35与所述连接块36固定,所述安装块35用于安装第一芯模组件的第一芯杆21,所述连接块36用于与所述推移机构1连接。所述连接块36上设置有连接槽361,所述连接槽361用于与推移机构1卡接,便于与推移机构1拆装。所述连接块36上设置有避让槽362,所述避让槽362用于形成避让空间,便于第一芯模组件连接冷却水管。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模芯组件4包括第二芯杆41、第二回流管42、冷却接头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回流管42设在第二芯杆41的内腔,所述第二回流管42的外壁与所述第二芯杆4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芯杆41的内腔与所述第二回流管42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42固定在冷却接头上,所述冷却接头具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芯杆41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回流管42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芯杆41安装在连接组件上,所述连接组件与推移机构1连接。所述进水通道、出水通道、第二回流管42的内腔以及第二芯杆41的内腔组合形成第二冷却通道。所述冷却接头和连接组件与第一模芯组件2里的冷却接头和连接组件结构相同,冷却水从接头本体33的进水孔331进入安装管32的进水腔,冷却水从安装管32进入连接管34,再进入第二芯杆41的内腔,然后又从第二芯杆41的内腔进入第二回流管42的内腔,最后从第二回流管42出来进入安装管32的出水腔,最后从出水孔332排出。
如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三模芯组件5包括第三芯杆51、第三回流管52、冷却接头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三回流管52设在第三芯杆51的内腔,所述第三回流管52的外壁与所述第三芯杆5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芯杆51的内腔与所述第三回流管52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三回流管52固定在冷却接头上,所述冷却接头具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三芯杆51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三回流管52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三芯杆51安装在连接组件上,所述连接组件与推移机构1连接。所述进水通道、出水通道、第三回流管52的内腔以及第三芯杆51的内腔组合形成第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接头和连接组件与第一模芯组件2里的冷却接头和连接组件结构相同,冷却水从接头本体33的进水孔331进入安装管32的进水腔,冷却水从安装管32进入连接管34,再进入第二芯杆41的内腔,然后又从第二芯杆41的内腔进入第二回流管42的内腔,最后从第二回流管42出来进入安装管32的出水腔,最后从出水孔332排出。
如图11所示,所述推移机构1包括推移缸11、连接套12、第一连接头13和第二连接头14,所述第一连接头13与所述推移缸11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头14用于与第一芯模组件、第二芯模组件或第三芯模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13和第二连接头14均安装在所述连接套12上。所述推移缸11推动所述第一连接头13,所述第一连接头13推动连接套12,所述连接套12推动所述第二连接头14,所述第二连接头14带动对应的第一芯杆21、第二芯杆41和第三芯杆51移动。所述连接套12包括第一套体121和第二套体122,所述第一套体121和第二套体122可拆式连接,便于拆装第一连接头13和第二连接头14,如此无需拆卸推移缸11,拆装和更换方便。
第一模芯组件2、第二模芯组件4和第三芯模组件内设置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布置在转向器壳体的两端,如此能够冷却转向器壳体的两端,降低了温度差,减小收缩变形,保证了产品壁厚均匀。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向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推移机构、第一模芯组件、第二模芯组件、第三模芯组件、右模、右模座、左模和左模座,所述右模固定在右模座上,所述左模、第一推移机构、第二推移机构和第三推移机构固定在所述左模座上,所述左模和右模组合形成模腔,所述第一模芯组件、第二模芯组件和第三模芯组件均滑动设在左模座上,所述第一模芯组件连接有一推移机构,该推移机构推动第一模芯组件移动,所述第二模芯组件连接有一推移机构连接,该推移机构推动第二模芯组件移动,所述第三模芯组件连接有一推移机构连接,该推移机构推动第三模芯组件移动,所述第一模芯组件具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二模芯组件具有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三模芯组件具有第三冷却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芯组件包括第一芯杆、第一回流管、冷却接头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回流管设在第一芯杆的内腔,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芯杆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芯杆的内腔与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固定在冷却接头上,所述冷却接头具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一芯杆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芯杆安装在连接组件上,所述连接组件与推移机构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芯组件包括第二芯杆、第二回流管、冷却接头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回流管设在第二芯杆的内腔,所述第二回流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二芯杆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芯杆的内腔与所述第二回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回流管固定在冷却接头上,所述冷却接头具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二芯杆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二回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芯杆安装在连接组件上,所述连接组件与推移机构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芯组件包括第三芯杆、第三回流管、冷却接头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三回流管设在第三芯杆的内腔,所述第三回流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三芯杆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三芯杆的内腔与所述第三回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三回流管固定在冷却接头上,所述冷却接头具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第三芯杆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三回流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三芯杆安装在连接组件上,所述连接组件与推移机构连接。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转向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接头包括端冒、安装管、接头本体和连接管,所述接头本体安装在所述安装管上,所述安装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端冒和连接管固定,所述接头本体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和出水孔均与安装管内连通,所述安装管用于安装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或第三回流管,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或第三回流管固定在安装管内时将安装管分为进水腔室和出水腔室。
6.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转向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块和连接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连接块固定,所述安装块用于安装第一芯模组件、第二芯模组件或第三芯模组件,所述连接块用于与所述推移机构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用于与推移机构卡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形成避让空间,便于第一芯模组件、第二芯模组件或第三芯模组件连接冷却水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机构包括推移缸、连接套、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推移缸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头用于与第一芯模组件、第二芯模组件或第三芯模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均安装在所述连接套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器壳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包括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所述第一套体和第二套体可拆式连接。
CN202320967838.2U 2023-04-25 2023-04-25 转向器壳体模具 Active CN219724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7838.2U CN219724517U (zh) 2023-04-25 2023-04-25 转向器壳体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67838.2U CN219724517U (zh) 2023-04-25 2023-04-25 转向器壳体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4517U true CN219724517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4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7838.2U Active CN219724517U (zh) 2023-04-25 2023-04-25 转向器壳体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45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20157B1 (ko) 3차원 냉각코어를 갖는 사출금형장치
CN219724517U (zh) 转向器壳体模具
CN213496406U (zh) 铝压铸模具
CN213321528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注塑模具
CN204685997U (zh) 一种小型芯拆卸方便的压铸模具
CN117444176A (zh) 一种铝合金电机壳体的低压铸造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1069565A (zh) 一种压铸机通用熔杯
CN212826538U (zh) 一种头盔生产装置
US20220347903A1 (en) Mould structure with fast replacement of mould core
CN210415395U (zh) 司筒顶出装置
CN110722129A (zh) 一种铸铝模具
CN111974966A (zh) 一种适用于压铸模具的顶针驱动装置
CN111318667A (zh) 一种压铸精密电机壳模具
CN218693208U (zh) 一种双倒角的直齿压装螺栓生产装置
CN221161650U (zh) 成型模具及储油棉加工设备
CN217727089U (zh) 点冷组件及压铸模具
CN212634272U (zh) 一种适用于压铸模具的顶针驱动装置
CN213198643U (zh) 一种司筒内针冷却机构
KR20100104652A (ko) 공용 다이베이스가 구비된 엔진 트랜스미션 다이캐스팅 금형
CN221066674U (zh) 一种陶瓷坩埚一次成型模具
CN220028601U (zh) 一种发动机排气管一次成型模具
CN219405312U (zh) 一种拉杆把手的成型模具
CN214687187U (zh) 一种氮化硅管成型模具
CN219748780U (zh) 一种注塑模具快速更换活镶芯块装置
CN216099946U (zh) 一种进气道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