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22365U - 水膜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膜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22365U
CN219722365U CN202320973299.3U CN202320973299U CN219722365U CN 219722365 U CN219722365 U CN 219722365U CN 202320973299 U CN202320973299 U CN 202320973299U CN 219722365 U CN219722365 U CN 219722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remover
water
dust
remover body
wat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32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玲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Jih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Jih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Jih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Jih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32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22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22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22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膜除尘装置,通过设置水雾发生器产生水雾增加灰尘的质量和粒径,在水膜除尘器中设置布水管和溢流槽能使溢流槽溢流出的水在除尘器本体的内侧壁形成水膜,并在除尘器本体的下方设置压块保证除尘器本体的竖直,以及设置喷淋层以强化除尘效果,本申请的装置通过上述结构和设备的配合使用,提升了除尘效果,克服了水膜除尘器对于粒径小、重量小的细微灰粒的粘附处理能力不足问题。

Description

水膜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体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膜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上的灰尘产生于工业废气或固体物质的粉碎、筛分、输送、爆破等机械过程,或产生于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从含尘气体中去除颗粒物以减少其向大气排放的技术措施即为除尘。
除尘方式分为干式除尘和湿式除尘,基于上述的除尘方式所研发的除尘装置有多种,水膜除尘器即为其中的一种。水膜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为:含尘烟气由引风机以较高的流速引入圆柱形筒体,形成剧烈旋转的上升气流。在旋转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灰粒被甩向筒体内壁,与除尘器上部供水装置形成的自上而下流动的均匀水膜产生浸润、粘附和收集,随着水流流入锥形灰斗,经下面的水封和排灰沟排至沉淀池,净化后的烟气则由除尘器上部的出口排出。这种除尘器的优点是投产费用少,后续维修费用低,运行稳定性好,除尘效率高;但是由于水膜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气流高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将气体中的灰尘分离,因而传统的水膜除尘器对于粒径小、重量小的细微灰粒的粘附处理能力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膜除尘装置,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水膜除尘器对于粒径小、重量小的细微灰粒的粘附处理能力不足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膜除尘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风机、水雾发生器、水膜除尘器、缓冲池和循环水泵;水雾发生器与水膜除尘器通过柔性管道连接;
水膜除尘器包括除尘器本体和用于支撑除尘器本体的支架,除尘器本体与支架活动连接;
除尘器本体的侧面设置有切向进气口,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底部设置有排液口;除尘器本体底部中央位置悬垂有压块;
除尘器本体内部靠近排气口,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层、布水管和溢流槽;喷淋层和布水管均与循环水泵连接;
布水管和溢流槽沿除尘器本体内侧壁呈环形设置,布水管远离除尘器本体内侧壁的一侧面开设有多个布水孔;布水管的一端与循环水泵连接另一端封闭;
压块下方设置有沉淀池。
可选地,除尘器本体与支架活动连接方式具体如下:
除尘器本体上部外周分布有多个半球,支架与除尘器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半球状凸起;每个半球架设于相邻两个半球状凸起之间。
可选地,除尘器本体内设置有螺旋方向向上的螺旋管,螺旋管与切向进气口连通。
可选地,螺旋管的高度为除尘器本体内高度的0.1~0.2倍,螺旋管的圈数为0.8~1.5圈。
可选地,除尘器本体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导流柱,导流柱为扭转棱柱。
可选地,导流柱的半径为水膜除尘器内径的0.2~0.3倍。
可选地,导流柱的外周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旋流板。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膜除尘装置,通过设置水雾发生器产生水雾增加灰尘的质量和粒径,在水膜除尘器中设置布水管和溢流槽能使溢流槽溢流出的水在除尘器本体的内侧壁形成水膜,并在除尘器本体的下方设置压块保证除尘器本体的竖直,以及设置喷淋层以强化除尘效果,本申请的装置通过上述结构和设备的配合使用,提升了除尘效果,克服了水膜除尘器对于粒径小、重量小的细微灰粒的粘附处理能力不足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水膜除尘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水膜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水膜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旋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机;2、水雾发生器;3、水膜除尘器;4、缓冲池;5、循环水泵;30、除尘器本体;31、支架;32、压块;33、沉淀池;34、导流柱;35、旋流板;300、半球;301、切向进气口;302、排气口;303、排液口;304、喷淋层;305、布水管;306、溢流槽;310、半球状凸起;3011、螺旋管;3051、布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也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水膜除尘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风机1、水雾发生器2、水膜除尘器3、缓冲池4和循环水泵5;水雾发生器2与水膜除尘器3通过柔性管道连接;
水膜除尘器3包括除尘器本体30和用于支撑除尘器本体30的支架31,除尘器本体30与支架31活动连接;
除尘器本体30的侧面设置有切向进气口301,顶部设置有排气口302,底部设置有排液口303;除尘器本体30底部中央位置悬垂有压块32;
除尘器本体30内部靠近排气口302,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层304、布水管305和溢流槽306;喷淋层304和布水管305均与循环水泵5连接;
布水管305和溢流槽306沿除尘器本体30内侧壁呈环形设置,布水管305远离除尘器本体30内侧壁的一侧面开设有多个布水孔3051;布水管305的一端与循环水泵5连接,另一端封闭;
压块32下方设置有沉淀池33。
本申请中,水雾发生器2可产生1~10μm的水雾,将这些水雾混入含尘气体中,与其中的灰尘混合可增加灰尘的质量和粒径,从而使得灰尘进入水膜除尘器3后能被更好地分离,提升除尘效果。在设置时水雾发生器2的位置,要不影响进入水膜除尘器3气流的方向。越细微的水雾对烟气流的影响越小,对旋转气流不会产生紊乱。
本申请中,设置压块32,是为了保证除尘器本体30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因为若安装地面水平度不足(即水膜除尘器3呈倾斜状态)时,会导致溢流槽306所溢流出的水在水膜除尘器3背离倾斜方向的内壁上发生断流,导致溢流槽306所溢流出的水无法在内壁上形成均匀、连续的水膜,因而会大大减少除尘效果,设置压块32的同时配合活动的连接除尘器本体30与支架31,能使保证除尘器本体30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也就可保证溢流槽306呈水平状态,从而使得溢流出的水可均匀分布形成水膜。
本申请中,喷淋层304包括多个同心设置的环形导管,环形导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环形导管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喷头;中央部分的喷头向下喷淋,最外层的喷头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角度向心布置。
本申请中,在使用时水从布水管305的多个布水孔3051流出,然后进入溢流槽306中,进而溢流而下,从而在除尘器本体30内壁形成水膜。
本申请的装置在使用时,开启风机1,将含尘气体抽吸并压缩后通过水雾发生器2,水雾发生器2产生的雾状水与含尘气体混合,以增大含尘气体中尘粒的密度和质量,混有雾状水的含尘气体通过柔性管进入切向进气口301,进入除尘器本体30内,进入除尘器本体30内的含尘气体螺旋上升。
与此同时,循环水泵5将缓冲池4中的清水分别泵入喷淋层304和布水管305,进入喷淋层304中的水从喷头中喷淋而下,进入布水管305的水通过布水孔3051流出,进而流入溢流槽306中,溢流槽306中的水溢流而出,沿除尘器本体30的内侧壁流下,与喷淋层304中喷淋出的水一同在除尘器本体30的内侧壁形成一层水膜,螺旋上升的含尘气体中的灰尘在螺旋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至水膜上进而被自上而下流动的水流洗涤。水流洗涤后的含尘水通过除尘器本体30底部的排液口303落入沉淀池33中,在沉淀池33中沉淀,上清液则溢流至缓冲池4中循环使用。本申请的装置在安装时,若安装地面水平度不足,由于水膜除尘器3下方悬垂设置有压块32,且除尘器本体30与支架31为活动连接,因此可保证除尘器本体30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竖直状态。
本申请提供一种水膜除尘装置,通过设置水雾发生器2产生水雾增加灰尘的质量和粒径,设置布水管305和溢流槽306能使溢流槽306溢流出的水在除尘器本体30的内侧壁形成水膜,并在除尘器本体30的下方设置压块32保证除尘器本体30的竖直,以及设置喷淋层304以强化除尘效果,本申请的装置通过上述结构和设备的配合使用,提升了除尘效果,克服了水膜除尘器对于粒径小、重量小的细微灰粒的粘附处理能力不足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可选地,除尘器本体30与支架31活动连接方式具体如下:
除尘器本体30上部外周分布有多个半球300,支架31与除尘器本体30的连接处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半球状凸起310;每个半球300架设于相邻两个半球状凸起310之间。
本申请中,这种活动连接的方式,可使得除尘器本体30与支架31为两个相对自由的个体,能保证除尘器本体30在有限的范围内可在任意方向转动,且这种连接方式下除尘器本体30与压块32配合使用,能保证除尘器本体30竖直向下,也就可使得溢流槽306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从而使得溢流槽306所溢流出的水能均匀流下形成水膜,避免了因使用过程或安装过程中地面不平,导致水膜除尘器3倾斜而影响溢流槽306溢流出的水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出现。
如图2所示,可选地,除尘器本体30内设置有螺旋方向向上的螺旋管3011,螺旋管3011与切向进气口301连通。
本申请中,设置有螺旋方向向上的螺旋管3011能引导含尘气体做螺旋向上的运动,减少气体出现的紊流而导致除尘效果低的情况出现。
可选地,螺旋管3011的高度为除尘器本体30内高度的0.1~0.2倍,螺旋管3011的圈数为0.8~1.5圈。
本申请中,螺旋管3011的目的是为进入除尘器本体30内的气体提供一个螺旋向上的方向,也即对进入除尘器本体30内的气体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其高度不宜过高,避免螺旋管3011的高度影响含尘气体在除尘器本体30内的离心分离除尘过程,螺旋管3011的圈数与其高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其圈数也不宜过多,能保证气体可做螺旋上升的运动即可。
如图3所示,可选地,除尘器本体30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导流柱34,导流柱34为扭转棱柱。
本申请中,因为进入除尘器本体30内的气体呈螺旋向上的方向,因此质量小、密度小的灰尘会存在气体螺旋中心位置,因此在除尘器本体30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导流柱34,配合喷淋层喷淋下的水,可将这些质量小、密度小的灰尘洗涤除去;导流柱34为扭转棱柱,在设置时该扭转棱柱的扭转角度和方向应尽可能与螺旋上升的气体的螺旋方向一致,避免因二者的方向不一致导致气体出现紊流导致除尘效果变差的情况出现;在设置时,导流柱34的下端应略低于或平齐与切向进气口301。
可选地,导流柱34的半径为水膜除尘器3内径的0.2~0.3倍。
本申请中,导流柱34的半径不易过大,否则易导致进入除尘器本体30内的气体无法形成螺旋上升的气流,而影响除尘效果,若导流柱34的半径过小,则其对气流中心的含尘气体除尘效果降低。
如图4所示,可选地,导流柱34的外周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旋流板35。
本申请中,在导流柱34的外周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旋流板35,可强化气体的螺旋上升运动,气体在经过螺旋上升的旋流板35时,可进一步使烟气强烈旋转,增加灰尘的离心力,从而提升除尘效果。
一种水膜除尘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
在使用时,开启风机1,将含尘气体抽吸并压缩后通过水雾发生器2,水雾发生器2产生的雾状水与含尘气体混合,以增大含尘气体中尘粒的密度和质量,混有雾状水的含尘气体通过柔性管进入切向进气口301,进而通过螺旋状的螺旋管3011进入除尘器本体30内,进入除尘器本体30内的含尘气体螺旋上升,这些螺旋上升的含尘气体通过螺旋状的旋流板35时,进一步产生强烈旋转,增加灰尘的离心力。
与此同时,循环水泵5将缓冲池4中的清水分别泵入喷淋层304和布水管305,进入喷淋层304中的水从喷头中喷淋而下,进入布水管305的水通过布水孔3051流出,进而流入溢流槽306中,溢流槽306中的水溢流而出,沿除尘器本体30的内侧壁流下,与喷淋层304中喷淋出的水一同在除尘器本体30的内侧壁形成一层水膜,螺旋上升的含尘气体中的灰尘在螺旋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至水膜上进而被自上而下流动的水流洗涤。喷淋层304所喷淋的一部分水从中央的导流柱34表面流下,含尘气体中心部分的气体接触到导流柱34,其中的灰尘粘附于导流柱34上进而被水流洗涤。水流洗涤后的含尘水通过除尘器本体30底部的排液口303落入沉淀池33中,在沉淀池33中沉淀,上清液则溢流至缓冲池4中循环使用。本申请的装置在安装时,若安装地面水平度不足,则由于水膜除尘器3下方悬垂设置有压块32,且除尘器本体30与支架31为活动连接,因此可保证除尘器本体30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竖直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水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风机(1)、水雾发生器(2)、水膜除尘器(3)、缓冲池(4)和循环水泵(5);所述水雾发生器(2)与所述水膜除尘器(3)通过柔性管道连接;
所述水膜除尘器(3)包括除尘器本体(30)和用于支撑所述除尘器本体(30)的支架(31),所述除尘器本体(30)与所述支架(31)活动连接;
所述除尘器本体(30)的侧面设置有切向进气口(301),顶部设置有排气口(302),底部设置有排液口(303);除尘器本体(30)底部中央位置悬垂有压块(32);
所述除尘器本体(30)内部靠近所述排气口(302),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层(304)、布水管(305)和溢流槽(306);所述喷淋层(304)和布水管(305)均与所述循环水泵(5)连接;
所述布水管(305)和所述溢流槽(306)沿所述除尘器本体(30)内侧壁呈环形设置,所述布水管(305)远离所述除尘器本体(30)内侧壁的一侧面开设有多个布水孔(3051);所述布水管(305)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泵(5)连接另一端封闭;
所述压块(32)下方设置有沉淀池(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本体(30)与所述支架(31)活动连接方式具体如下:
所述除尘器本体(30)上部外周分布有多个半球(300),所述支架(31)与所述除尘器本体(30)的连接处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半球状凸起(310);每个所述半球(300)架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半球状凸起(3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本体(30)内设置有螺旋方向向上的螺旋管(3011),所述螺旋管(3011)与所述切向进气口(30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3011)的高度为所述除尘器本体(30)内高度的0.1~0.2倍,所述螺旋管(3011)的圈数为0.8~1.5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本体(30)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导流柱(34),所述导流柱(34)为扭转棱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柱(34)的半径为水膜除尘器(3)内径的0.2~0.3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膜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柱(34)的外周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旋流板(35)。
CN202320973299.3U 2023-04-26 2023-04-26 水膜除尘装置 Active CN219722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3299.3U CN219722365U (zh) 2023-04-26 2023-04-26 水膜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3299.3U CN219722365U (zh) 2023-04-26 2023-04-26 水膜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22365U true CN219722365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51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3299.3U Active CN219722365U (zh) 2023-04-26 2023-04-26 水膜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22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45768B (zh) 一种湿式旋风除尘装置
CN208757202U (zh) 一种含尘烟气处理装置
CN101254399B (zh) 高效低能耗脱硫除尘设备
CN105251300B (zh) 一种隧道窑废气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CN109663449A (zh) 一种湿式惯性除尘器
CN107224828A (zh) 高速烟尘处理系统
CN106669347B (zh) 一种迷宫式旋流除尘装置及除尘方法
CN105268268B (zh) 一种立式组合高效脱硫脱氨除尘装置
CN219722365U (zh) 水膜除尘装置
CN206950881U (zh) 一种可提高除尘效率的设备
CN108607312A (zh) 一种含尘烟气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05164414U (zh) 湿式旋风水幕除尘装置
CN105056691A (zh) 一种湿法脱硫后除尘除雾装置及其方法
CN104226069B (zh) 一种湿式除尘装置
CN207886819U (zh) 一种高效旋风除尘装置
CN2444140Y (zh) 湿式三效除尘器
CN2751868Y (zh) 文丘里自动气冲雾化脱硫除尘器
CN205277479U (zh) 矿用干湿联合多级除尘装置
CN202823055U (zh) 水膜除尘器
CN210302775U (zh) 一种新型旋风除尘器
CN2208972Y (zh) 湿式脱硫除尘喷雾旋流塔
CN207576682U (zh) 一种旋风湿式除尘器
CN110918276A (zh) 节能旋风除尘器
CN208824151U (zh) 改进型高效旋流板塔
CN2384119Y (zh) 文丘里管水膜旋风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