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8799U - 一种开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8799U
CN219718799U CN202320904038.6U CN202320904038U CN219718799U CN 219718799 U CN219718799 U CN 219718799U CN 202320904038 U CN202320904038 U CN 202320904038U CN 219718799 U CN219718799 U CN 219718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edge
shaft hole
closing
bas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40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辉
何韧
郭会生
黄小杰
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lian Minghai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40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8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8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8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合装置,包括开合件、基体和转轴,开合件的内侧设有第一轴孔,基体上设有第二轴孔,转轴穿过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以将开合件可转动地连接在基体上;其中:开合件靠近第一轴孔的旋转端部设有第一棱,基体靠近第二轴孔的端部设有第二棱,第一棱与第二棱相互对应,以使得当开合件盖合在基体上时第一棱与第二棱接触并完全重合;且在基体上靠近第二轴孔的端部处设有第一容纳槽,以用于在开合件绕着转轴在基体上转动时容纳开合件靠近第一轴孔的旋转端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开合装置,不仅能够减少外观配合间隙,实现理论零间隙,而且还能够实现特定产品美观的需求,提升产品形象以及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开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常规设计中,带有门/盖的装置翻转时通常是绕轴/铰链转动,在装置的门/盖转动过程中,轴或铰链周围需要留足结构件运动空间,避免零件相互干涉,否则会导致转动受阻,而不能实现开合功能。如图1和图2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箱体,包括箱体主体400、门500和转轴600,门500通过转轴600转动连接在箱体主体400上,为了实现门500的开合,需要预留设计结构的运动空间,由此会产生较大的配合间隙,也即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门500闭合时门500与箱体主体400之间产生了较大的配合间隙。
因此,现有一些通常的设计中,当门/盖闭合时,结构件所需的运动空间会产生产品配合间隙,若要消除间隙,则需表面突出结构,以此消除配合间隙。如图3所示,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箱体,包括上盖100、下腔200和转动机构300,结合图4a和图4b,转动机构300连接在上盖100和下腔200之间的外表面处,转轴301设置于转动机构300上,以使得上盖100能够绕着转轴301转动地连接在下腔200上,该结构为了减小配合间隙,使得转动机构300凸出于产品表面,影响了产品的整体美观度。这种常规的设计方式,解决了产品的功能需求。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影响了产品美观以及用户体验。
综合上述,现有常规的带有门/盖的装置要么存在较大的外观配合间隙,要么不能满足用户对产品美观的需求。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开合装置,不仅能够减少外观配合间隙,实现理论零间隙,而且还能够实现特定产品美观的需求,提升产品形象以及用户体验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合装置,包括开合件、基体和转轴,所述开合件的内侧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基体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以将所述开合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基体上;其中:所述开合件靠近所述第一轴孔的旋转端部设有第一棱,所述基体靠近所述第二轴孔的端部设有第二棱,所述第一棱与所述第二棱相互对应,以使得当所述开合件盖合在所述基体上时所述第一棱与所述第二棱接触并完全重合;且在所述基体上靠近所述第二轴孔的端部处设有第一容纳槽,以用于在所述开合件绕着所述转轴在所述基体上转动时容纳所述开合件靠近所述第一轴孔的旋转端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开合件靠近所述第一轴孔的旋转端部处,所述第一棱到所述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最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部的横截面上包括设置于所述基体靠近所述第二轴孔的端部处的凹陷圆弧段。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凹陷圆弧段的圆心与所述转轴的轴心重合,且所述凹陷圆弧段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棱到所述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棱和所述第二棱的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棱和所述第二棱均为直线形棱边或者圆弧形棱边。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孔设置于所述基体的一棱边的两侧位置处以使得所述转轴卡合在两侧的所述第二轴孔之间,且所述第二棱和所述第一容纳槽均设置于两侧的所述第二轴孔之间。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合件靠近所述第一轴孔的旋转端部设置于两侧的所述第二轴孔之间。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合件靠近所述第一轴孔的旋转端部的外边缘为圆弧边或者直角边。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体上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的边缘与所述开合件的边缘相对应,以使得当所述开合件盖合在所述基体上时所述第二容纳槽的边缘与所述开合件的边缘接触并完全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开合装置,其中通过在基体上靠近第二轴孔的端部处设置第一容纳槽以容纳开合件靠近第一轴孔的旋转端部,并且使得开合件靠近第一轴孔的旋转端部设置的第一棱与基体靠近第二轴孔的端部设置的第二棱相互对应,并在开合件盖合在基体上时接触并完全重合,使得开合件在能够自由开合的基础上,减少了外观配合间隙,实现理论零间隙,以及产品在外观上的连续型和完整性;并且该结构的制造成本低,从而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了特定产品美观的需求,提升产品形象以及用户体验感。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容纳槽的底部的横截面上包括一段凹陷圆弧段,其中该凹陷圆弧段的圆心与转轴的轴心重合,且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棱到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使得该凹陷圆弧段与第一棱的旋转位置相匹配,从而使开合件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固。
(2)第一棱和第二棱均为直线形棱边或者圆弧形棱边,且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使得开合装置的外观配合间隙能够更进一步地减小,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外观上的连续型和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门转动后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图3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b是图3中的上盖转动后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开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开合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开合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a是图7中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b是图7中的开合件小角度转动后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c是图7中的开合件大角度转动后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开合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0a是图9中的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b是图9中的开合件小角度转动后的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c是图9中的开合件大角度转动后的C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另外,连接既可以是用于固定作用也可以是用于电路/信号连通作用。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开合装置,包括开合件10、基体20(即产品主体)和转轴30,开合件10的内侧设有第一轴孔11,基体20上设有第二轴孔(图中未示),转轴30穿过第一轴孔11和第二轴孔以将开合件10可转动地连接在基体20上;结合图8a至图8c,开合件10靠近第一轴孔11的旋转端部设有第一棱12,基体20靠近第二轴孔的端部设有第二棱21,第一棱12与第二棱21相互对应,以使得当开合件10盖合在基体20上时第一棱12与第二棱21接触并完全重合;且在基体20上靠近第二轴孔的端部处设有第一容纳槽22,以用于在开合件10绕着转轴30在基体20上转动时容纳开合件10靠近第一轴孔11的旋转端部。
其中,第一棱12是指开合件10闭合时开合件10的旋转端中与基体20相配合接触的棱;第二棱是指开合件10闭合时基体20上与开合件10的旋转端相配合接触的棱。第一棱12和第二棱21的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且第一棱12和第二棱21均为直线形棱边,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棱12和第二棱21也可以均为圆弧形棱边。
本方案中,开合件10盖合在基体20上时,第一棱12与第二棱21接触且第一棱12所在平面与第二棱21所在平面的曲率一样或者切线重叠。
在开合件10靠近第一轴孔11的旋转端部(即开合件10的旋转端)处,第一棱12到转轴30的轴心(即开合件10的旋转轴)之间的距离最大。本实施例中定义开合件10的旋转轴到第一棱12的距离为r,即以转轴30为中心,以r为半径的范围,开合件10靠近第一转轴11的端部的边缘都落在该半径范围以内。
基体20上设置第一容纳槽22以预留旋转/运动空间,旋转/运动的最小范围是,以转轴30为中心,以r为半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槽22的底部的横截面上包括设置于基体20靠近第二轴孔的端部处的凹陷圆弧段23,该凹陷圆弧段23的圆心与转轴30的轴心重合,且凹陷圆弧段23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棱21到转轴30的轴心之间的距离。
第一容纳槽22的底部的横截面上还包括与凹陷圆弧段连接的直线段,该直线段用于决定开合件10相对于基体20的最大开合角度;比如:开合件10相对于基体20的最大开合角度为90°-180°中的任一角度。
本实施例中的开合装置,其外观配合位置即为第一棱12与第二棱21的接触位置,也是开合件10绕转轴30转动需要考虑的开合件10的最远点。开合件10绕转轴30的轴线转动时,因为在基体20上设计了最远点的运动轨迹空间(即第一容纳槽22),所以在可实现开合件10转动的基础上,保证了外观配合位置的零缝隙。开合件10闭合后,开合件10旋转端与基体20的接壤处(开合件10旋转轴一端的外表面和基体20的外表面)连续无缝隙、平滑、无凸起,整个壳体看起来完整、顺滑、流畅。
本实施例中,第二轴孔设置于基体20的一棱边的两侧位置处以使得转轴30卡合在两侧的第二轴孔之间,且第二棱21和第一容纳槽22均设置于两侧的第二轴孔之间,开合件10靠近第一轴孔11的旋转端部均设置于两侧的第二轴孔之间。
基体20上设有第二容纳槽24,第二容纳槽24的形状与开合件10的形状相同,且第二容纳槽24的边缘与开合件10的边缘相对应,以使得当开合件10盖合在基体20上时第二容纳槽24的边缘与开合件10的边缘接触并完全重合。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容纳槽22是包含在第二容纳槽24中的。
在本实施例中,开合件10靠近第一轴孔11的旋转端部的外边缘13为圆弧边。
如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开合装置,该实施例的开合装置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开合件10靠近第一轴孔11的旋转端部的外边缘13为直角边。该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两个实施例所公开的开合装置中,开合件10可以是盖体或者门等,当开合件10闭合时,外观配合间隙小(理论上甚至可以为0),从而保证了产品外观的完整性,提升了产品形象以及用户体验度。其中将转轴30的轴心设置于开合件10的内部,开合件10绕转轴30转动所需的运动空间设计于基体20的内部(产品内部),基体20上设置了运动空间(第一容纳槽22)以避免开合件10与之相连的产品主体(基体20)产生干涉。这样的轴心设置与运动空间的设计,保证产品在外观上的连续性、完整性;从而不仅能够减少外观配合间隙,实现理论零间隙,而且还能够实现特定产品美观的需求,提升产品形象以及用户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的背景部分可以包含关于本实用新型的问题或环境的背景信息,而不是由其他人描述现有技术。因此,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包含的内容并不是申请人对现有技术的承认。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种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尽管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优点,但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文中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Claims (10)

1.一种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合件、基体和转轴,所述开合件的内侧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基体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以将所述开合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基体上;其中:所述开合件靠近所述第一轴孔的旋转端部设有第一棱,所述基体靠近所述第二轴孔的端部设有第二棱,所述第一棱与所述第二棱相互对应,以使得当所述开合件盖合在所述基体上时所述第一棱与所述第二棱接触并完全重合;且在所述基体上靠近所述第二轴孔的端部处设有第一容纳槽,以用于在所述开合件绕着所述转轴在所述基体上转动时容纳所述开合件靠近所述第一轴孔的旋转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合件靠近所述第一轴孔的旋转端部处,所述第一棱到所述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最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底部的横截面上包括设置于所述基体靠近所述第二轴孔的端部处的凹陷圆弧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圆弧段的圆心与所述转轴的轴心重合,且所述凹陷圆弧段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棱到所述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和所述第二棱的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和所述第二棱均为直线形棱边或者圆弧形棱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孔设置于所述基体的一棱边的两侧位置处以使得所述转轴卡合在两侧的所述第二轴孔之间,且所述第二棱和所述第一容纳槽均设置于两侧的所述第二轴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件靠近所述第一轴孔的旋转端部设置于两侧的所述第二轴孔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件靠近所述第一轴孔的旋转端部的外边缘为圆弧边或者直角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上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的边缘与所述开合件的边缘相对应,以使得当所述开合件盖合在所述基体上时所述第二容纳槽的边缘与所述开合件的边缘接触并完全重合。
CN202320904038.6U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开合装置 Active CN219718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4038.6U CN219718799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开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4038.6U CN219718799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开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8799U true CN219718799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5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4038.6U Active CN219718799U (zh) 2023-04-21 2023-04-21 一种开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8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09205B2 (en) Cosmetic container
US6945621B2 (en) Refrigerator assembly unit
CN101465506B (zh) 旋转连接器
CN101338631B (zh) 把手单元
US20150108019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box
CN209016764U (zh) 充电盒
CN219718799U (zh) 一种开合装置
KR100726468B1 (ko)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용 단말기
US6469249B2 (en) Hinge cover for electrical devices, and electrical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KR20060136030A (ko)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용 단말기
JP2010510444A (ja) バネ力が加えられたヒンジ機構
JP7096217B2 (ja) 配索方法および配索構造
JP2014207068A (ja) バッテリカバー
KR200266486Y1 (ko) 김치냉장고용 힌지장치
CN207750369U (zh) 电子产品及其面板180°翻转结构
CN219864586U (zh) 一种采用内铰链结构的电器
KR200421328Y1 (ko) 화장품 용기
KR102540825B1 (ko) 힌지부가 외부로 노출되지 않는 내용물 용기
CN217159799U (zh) 支架保护壳
KR200352046Y1 (ko) 힌지장치
CN212423884U (zh) 转动开合机构和收纳盒
CN214384936U (zh) 一种翻盖式蓝牙耳机盒
CN217023569U (zh) 翻盖组件与焊接设备
CN221277501U (zh) 暗藏式合页
CN217049629U (zh) 收纳盒及美容仪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