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8078U - Pwm脉宽调制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Pwm脉宽调制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8078U
CN219718078U CN202320377086.4U CN202320377086U CN219718078U CN 219718078 U CN219718078 U CN 219718078U CN 202320377086 U CN202320377086 U CN 202320377086U CN 219718078 U CN219718078 U CN 219718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resistor
pulse width
width modulatio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70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厚明
徐友平
刘先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Qingzho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Qingzho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Qingzho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Qingzhou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70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8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8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8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WM脉宽调制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PWM脉宽调制电路,包括用于与外接电路的PFC升压模块的PWM脉宽调制模块;所述PWM脉宽调制模块包括PWM脉宽调制芯片U2、电流取样模组、用于接收外接电路的反激转换模块的副边绕组反馈的信号接收模组、整流滤波模组,所述PWM脉宽调制芯片U2上设有FB端、CS端、VDD端、GND端和SW端;所述FB端与所述信号接收模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CS端与所述电流取样模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还公开了供电驱动电路,包括上述PWM脉宽调制电路,本方案可实现PWM脉宽调制电路实时调整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使供电电路恒压无闪频输出。

Description

PWM脉宽调制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WM脉宽调制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WM脉宽调制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PWM电路,是一种脉冲宽度变调电路,除了可以监控功率电路的输出状态之外,同时还提供功率元件控制信号,因此广泛应用在高功率转换效率的switching电源、马达Inverter、音响用D极增幅器、DC-DC Converter、UPS等各种高功率电路。
目前的PWM脉宽调制电路常采用内置mos管电路的控制芯片,配合芯片外接电路的MOS管,实现电路通断,进行电路调控,由于是通过MOS管连通或断开电路,从而控制电路,即电路无法保持长期处于通路状态,不便于对供电电路进行实时电压调控,无法使供电电路恒压输出。
所以,本方案问题为,如何实现PWM脉宽调制电路实时调整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使供电电路恒压无闪频输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旨在提供一种PWM脉宽调制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实现PWM脉宽调制电路实时调整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使供电电路恒压无闪频输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PWM脉宽调制电路,包括用于与外接电路的PFC升压模块连接的PWM脉宽调制模块;所述PWM脉宽调制模块包括PWM脉宽调制芯片U2、电流取样模组、用于接收外接电路的反激转换模块的副边绕组反馈的信号接收模组、整流滤波模组,所述PWM脉宽调制芯片U2上设有FB端、CS端、VDD端、GND端和SW端;所述FB端与所述信号接收模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CS端与所述电流取样模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VDD端与所述整流滤波模组连接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GND端接地,所述SW端用于与外接电路的反激转换模块的原边绕组连接。
在上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中,所述信号接收模组包括光耦合器、与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出端并联的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压输出端与FB端连接、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在上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中,所述电流取样模组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瞬态抑制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并联,所述第一电阻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CS端连接、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在上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中,所述整流滤波模组包括第五电阻、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VDD端连接、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在上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中,还包括第二电容、与第二电容并联的电解电容;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与所述VDD端连接、负极与所述GND端连接。
在上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中,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PWM脉宽调制芯片U2上还设有VS端,所述VS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在上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中,还包括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七电阻并联的第三电容;所述第七电阻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电压输出端接地。
在上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中,还包括第八电阻;所述PWM脉宽调制芯片U2上还设有HV端,所述HV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供电驱动电路,包括调光模块、信号反馈模块以及依次连接的滤波模块、整流模块、PFC升压模块、反激转换模块、输出模块;所述调光模块和所述信号反馈模块均与输出模块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前所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所述信号接收模组与所述信号反馈模块连接,所述SW端与所述反激转换模块的原边绕组连接。
在上述的供电驱动电路中,还包括用于控制PFC升压模块轻载启动的开关模块和触发模块;所述反激转换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PFC升压模块依次连接,所述反激转换模块、所述触发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依次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PWM脉宽调制电路,采用非内置mos管电路的控制芯片,PWM脉宽调制芯片U2的SW端直接连通在反激转原边绕组侧,FB端利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反激转换模块的副边绕组的反馈信号,芯片通过FB端与SW端的相互配合进行实时调控,在PWN脉宽调制芯片的电路中,省去mos管进行适配电路的构建,PWM脉宽调制芯片U2的外接电路在没有mos管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时刻保持通路状态,可实时进行电压调控,使电路进行恒压无闪频输出。
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供电驱动电路,滤波模块、整流模块、PFC升压模块、反激转换模块、输出模块依次连接构成PFC驱动电路,在PFC驱动电路的基础上,搭配调光模块和信号反馈模块构成反馈回路,并同时在输出模块中构建恒流输出结构,恒压输出电路和恒流输出电路协同作用,使供电电路进行恒压恒流无闪频输出。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PWM脉宽调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供电驱动电路的模块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供电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滤波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整流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反激转换模块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输出模块的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调光模块的电路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信号反馈模块的电路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触发模块的电路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开关模块的电路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的PFC升压模块的电路。
附图标记:1、PWM脉宽调制模块;2、滤波模块;3、整流模块;4、反激转换模块;5、输出模块;6、调光模块;7、信号反馈模块;8、触发模块;9、开关模块;10、PFC升压模块;
11、信号接收模组;12、电流取样模组;13、整流滤波模组;
41、尖峰吸收模组;42、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WM脉宽调制电路,包括用于与外接电路的PFC升压模块10连接的PWM脉宽调制模块1;所述PWM脉宽调制模块1包括PWM脉宽调制芯片U2、电流取样模组12、用于接收反激转换模块4的副边绕组反馈的信号接收模组11、整流滤波模组13,所述PWM脉宽调制芯片U2上设有FB端、CS端、VDD端、GND端、SW端;所述FB端与信号接收模组11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CS端与电流取样模组12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VDD端与整流滤波模组13连接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GND端接地,所述SW端用于与外接电路的反激转换模块4的原边绕组连接。
其实施原理为,采用非内置mos管电路的控制芯片,PWM脉宽调制芯片U2的SW端直接连通在反激转原边绕组侧,FB端利用信号接收外接电路的模块接收反激转换模块4的副边绕组的反馈信号,芯片通过FB端与SW端的相互配合进行实时调控,在PWN脉宽调制芯片的电路中,省去mos管进行适配电路的构建,PWM脉宽调制芯片U2的外接电路在没有mos管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时刻保持通路状态,可进行实时电压调控,使电路进行恒压无闪频输出。
信号接收模组11的具体结构为,所述信号接收模组11包括光耦合器、与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出端并联的第一电容C15;所述第一电容C15的电压输出端与FB端连接、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光耦合器的接收端U3B与第一电容C15并联,第一电容C15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在PWM脉宽调制芯片U2的FB端上,将反激转副边绕组的反馈传递至PWM脉宽调制芯片U2上。
电流取样模组12的结构为,所述电流取样模组12包括第一电阻R41、第二电阻R55、第三电阻R40、第四电阻R54和瞬态抑制二极管D10;所述第一电阻R41、第二电阻R55、第三电阻R40和第四电阻R54并联,所述第一电阻R41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CS端连接、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整流滤波模组13的结构为,所述整流滤波模组13包括第五电阻R35、第一二极管D8;所述第一二极管D8的负极与所述VDD端连接、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R35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35的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电容C14、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的电解电容C18;所述电解电容C18的正极与所述VDD端连接、负极与所述GND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六电阻R26;所述PWM脉宽调制芯片U2上还设有VS端,所述VS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26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26的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七电阻R27、与所述第七电阻R27并联的第三电容C20;所述第七电阻R27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26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27的电压输出端接地。
第七电阻R27与第三电容C20相互配合,进行分压滤波整流,保护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八电阻R25;所述PWM脉宽调制芯片U2上还设有HV端,所述HV端与所述第八电阻R25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25的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HV端通过外部串联连接到整流输入电压电阻(即第八电阻R25),用于芯片的启动和通过内部高压启动单元进行保护。
如图2-12所示,供电驱动电路,包括调光模块6、信号反馈模块7以及依次连接的滤波模块2、整流模块3、PFC升压模块10、反激转换模块4、输出模块5;所述调光模块6和所述信号反馈模块7均与所述输出模块5连接,还包括如上所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所述信号接收模组11与所述信号反馈模块7连接,所述SW端与所述反激转换模块4的原边绕组连接。
其实施效果为,滤波模块2、整流模块3、PFC升压模块10、反激转换模块4、输出模块5依次连接构成PFC驱动电路,在PFC驱动电路的基础上,搭配调光模块6和信号反馈模块7构成反馈回路,并同时在输出模块5中构建恒流输出结构,恒压输出电路和恒流输出电路协同作用,使供电电路进行恒压恒流无闪频输出。
滤波模块2的具体结构为,如图4所示,滤波模块2,滤波模块2用于滤除供电源输入的原始电压的电磁干扰,向整流滤块输入交流电压,整流模块3则根据输入的该交流电压,整流后输出直流电压。通常,前述的供电源可以来自市电,滤波模块2的输入端可以与市电的供电端口相连接。滤波模块2可以采用现有的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滤波电路。
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1、滤波电感LF1、压敏电阻VR1、滤波电感LF2,以及二极管D5、D9,电阻R22、R24,构成一个EMI滤波电路。电容C1、滤波电感LF1、压敏电阻VR1、滤波电感LF2依次并联,压敏电阻VR1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9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9的负极、电阻R22、第八电阻R25的电压输入端依次连接,压敏电阻VR1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电阻R24、第八电阻R25的电压输入端依次连接,整流模组上还设有用于连接到PFC升压模块10的VIN+端。
整流模块3的具体结构为,如图5所示,整流模块3包括整流桥DB1;整流桥DB1的第一输入端与滤波模块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整流桥DB1的第二输入端与滤波模块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整流桥DB1的输出端与反激转换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整流桥DB1的第一输入端和整流桥DB1的第二输入端为交流输入端;整流桥DB1的输出端为直流输出端。
反激转换模块4的具体结构为,如图6所示,所述反激转换模块4包括尖峰吸收模组41和变压器42;尖峰吸收模组41包括电容C19、二极管D4和D7、电阻R32~R34、电阻R56和R19、电容C17;二极管D4的正极与整流模块3的电压输出端连接、负极与变压器42T2的初级绕组(即原边绕组)的第一端(1引脚)连接,变压器42T2的初级绕组(即原边绕组)的第一端与电容C19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19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分别与电容C17的一端、电阻R34的第一端、变压器42T2的初级绕组的第二端(3引脚)连接,电阻R34的第二端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与电阻R32连接,电阻R32与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56和电阻57均与电阻R32并联,电阻R33与电阻R34并联,电阻R34第二端设有与PFC升压模块10连接的HV端。
输出模块5的具体结构为,如图7所示,输出模块5包括电解电容C22~C23、电解电容C29~C30、电阻R42~R43、电感LF3、电容C21、电容C24~C25、电容C32、二极管D13;电容C21与电阻R43串联,反激转换模块4的副边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S端和F端,S端分别与二极管D13的正极、电容C21连接,二极管D13的负极分别电解电容C22的正极连接,电阻R43与电解电容C22的负极连接,电解电容C22~C23、C29~C30均以同极相连的并联,电阻R42分别与电解电容C30、电感LF3、电容C32并联,电容C24和C25的一端均与变压器42T2的副边绕组的F端连接,电容C24的另一端为VIN+端,电容C25的另一端为HV端。
调光模块6的具体结构为,如图8所示,调光模块6包括调光开关SW1、电阻R36~R38、电阻R50~R51、二极管D11~D12、三极管Q4、MOS管Q5、电容C27;调光开关SW1的2引脚与输出模块5的电压输出端的负极连接,调光开关SW1的1引脚、电阻R51、三极管Q4的基极依次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电阻R50、调光开关2引脚依次连接,电阻R50并联在三极管Q4的基极与发射极上,电阻R38并联在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上,三级管Q4的集电极、电阻R36、调光开关SW1的3引脚依次连接,二极管D12的正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电阻R37、三极管Q4的集电极依次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与MOS管Q5的栅极连接、二极管D12的正极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MOS管Q5的漏极与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1的负极与调光开关SW1的3引脚连接,电容C27并联在MOS管的漏极与源极上,电阻R36的电压输入端为V+端,MOS管的漏极为V-端。
信号反馈模块7的具体结构为,如图9所示,信号反馈模块7包括电阻R44~R48、电容C26、光耦合器的发射端U3A、基准芯片U4;输出模块5、电阻R44、光耦合器的发射端U3A的正极依次连接,光耦合器的发射端U3A的负极与基准芯片U4的2引脚连接,电阻R45与光耦合器的发射端并联,输出模块5、电阻R46、基准芯片U4的1引脚依次连接,电阻R47与电容C26串联,电容C26的一端与基准芯片的1引脚连接,电阻R47的一端与基准芯片U4的2引脚连接,基准芯片U4的1引脚与3引脚之间并联有电阻R48,基准芯片U4的3引脚接地。
光耦合器的输入端U3A连接输出模块5,光耦合器的输出端U3B连接PWM脉宽调制芯片U2。实际应用过程中,光耦合器的输入端U3A和光耦合器的输出端U3B是一体的。其中,光耦合器(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或光电耦合器,简称光耦。它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红外线发光二极管LED)与受光器(光敏半导体管)封装在同一管壳内。当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电—光—电”转换。
如图12所示,所述PFC升压模块10的输入端还用于与供电源连接,所述PFC升压模块10的输出端与所述反激转换模块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激转换模块4的输出端与输出模块5的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用电器所需的供电电压,所述PWM脉宽调制模块1还分别与所述PFC升压模块10、所述输出模块5连接,以检测输出模块5的输入电流,根据所述输出模块5的输入电流控制所述PFC升压模块10的输出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控制PFC升压模块10轻载启动的开关模块9和触发模块8;所述输出模块5、所述开关模块9和所述PFC升压模块10依次连接,所述输出模块5、所述触发模块8与所述开关模块9依次连接。
如图10所示,所述触发模块8包括用于控制开关模块9的第一开关管Q3、用于滤波和触发第一开关管Q3的电容模块、电阻R29、电阻R28;所述电阻R29的电压输出端、电容模块、电阻R28、第一开关管Q3的基极依次连接,所述电阻R29的电压输入端与输出模块5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3的集电极与开关模块9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3的发射极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容模块包括电容C16、与电容C16并联的电阻R30;所述电容C16的两端分别与电阻R29的电压输出端、电阻R28的电压输入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容模块还包括二极管D6;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电阻R29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与电容C16的一端连接。
二极管D6与电容C16在电路中共同起到整流滤波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模块8还包括电阻R31;所述电阻R31的电压输入端与电阻R28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31的电压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Q3的发射极连接。
电阻R31为第一开关管Q3的下拉电阻,电阻R31使第一开关管Q3的基极、发射极之间电容加速放电,加快三极管截止;同时,赋予三极管基极一个已知逻辑状态,防止控制输入端悬空或高阻态时对三极管工作状态的不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设定电阻R29、电阻R28、电阻R30、电阻R31的参数控制PFC升压模块10开启的比例值,使PFC升压模块10在轻载时就能开启工作,同时又保证在空载时PFC升压模块10不工作,降低了空载功耗,实现简化PFC升压模块10的辅助电路的结构,使辅助电路调整方便快捷,从而可多次调整PFC升压模块10的开启负载值,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11所示,开关模块9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开关模块9包括第二开关管Q2;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与触发模块8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与输出模块5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集电极用于与PFC升压模块1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9还包括电阻R20;所述电阻R20的电压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阻R20的电压输入端与输出模块5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9还包括电阻R19;所述电阻R19的电压输入端与电阻R20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电压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连接。
电阻R19为第二开关管Q2的上拉电阻,电阻R19使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集电极之间电容加速放电,加快三极管截止;同时,赋予三极管基极一个已知逻辑状态,防止控制输入端悬空或高阻态时对三极管工作状态的不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9还包括电阻R21;所述电阻R21的电压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21的电压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9还包括二极管D14;所述二极管D14的电压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4的电压输出端用于与PFC升压模块1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模块9还包括二极管D15和电容C31;二极管D15的正极与电阻R20连接、负极与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31的一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发射极连接、另一端接地。
在实际应用中,电阻R20、电阻R19、电阻R21、二极管D14分别选择合适的参数使第一开关管Q3、第二开关管Q2处于正常工作电流范围内,提高电路运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3、第二开关管Q2均为三极管,除了三极管外还可使用MOS管进行替换,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过多限制。
其工作原理为,DEM端连接输出模块5,经电阻R29、电阻R28串联分压后,再经二极管D6、电容C116整流滤波后变成直流电平信号,经第三电阻R28和第四电阻R31配成合适的电平控制驱动第一开关管Q3的基极,当负载功率变大,电容C16的电压跟随升高,达到第一开关管Q3的导通阀值电压时,第一开关管Q3导通,经过第七电阻R19连接控制第二开关管Q2的基极导通,第二开关管Q2导通后反激转换模块从VCC电源端供电,经由经第五电阻R20、第二开关管Q2、二极管D14后,通过PFC VCC端输出至PFC升压模块10上,给PFC升压模块10供电,PFC升压模块10正常供电后开始工作,进行升压和功率因数校正,电流波形跟随输入电压正弦化从而减小了电流失真和大量的高次谐波,功率因数将大幅提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PWM脉宽调制电路,包括用于与外接电路的PFC升压模块连接的PWM脉宽调制模块;所述PWM脉宽调制模块包括PWM脉宽调制芯片U2、电流取样模组、用于接收外接电路的反激转换模块的副边绕组反馈的信号接收模组、整流滤波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PWM脉宽调制芯片U2上设有FB端、CS端、VDD端、GND端和SW端;所述FB端与所述信号接收模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CS端与所述电流取样模组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VDD端与所述整流滤波模组连接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GND端接地,所述SW端用于与外接电路的反激转换模块的原边绕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模组包括光耦合器、与所述光耦合器的输出端并联的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压输出端与FB端连接、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取样模组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瞬态抑制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并联,所述第一电阻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CS端连接、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滤波模组包括第五电阻、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VDD端连接、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容、与第二电容并联的电解电容;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与所述VDD端连接、负极与所述GND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PWM脉宽调制芯片U2上还设有VS端,所述VS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七电阻、与所述第七电阻并联的第三电容;所述第七电阻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电压输出端接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八电阻;所述PWM脉宽调制芯片U2上还设有HV端,所述HV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电压输入端用于取电。
9.供电驱动电路,包括调光模块、信号反馈模块以及依次连接的滤波模块、整流模块、PFC升压模块、反激转换模块、输出模块;所述调光模块和所述信号反馈模块均与输出模块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PWM脉宽调制电路,所述信号接收模组与所述信号反馈模块连接,所述SW端与所述反激转换模块的原边绕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PFC升压模块轻载启动的开关模块和触发模块;所述反激转换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PFC升压模块依次连接,所述反激转换模块、所述触发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依次连接。
CN202320377086.4U 2023-03-01 2023-03-01 Pwm脉宽调制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Active CN219718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7086.4U CN219718078U (zh) 2023-03-01 2023-03-01 Pwm脉宽调制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7086.4U CN219718078U (zh) 2023-03-01 2023-03-01 Pwm脉宽调制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8078U true CN219718078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76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7086.4U Active CN219718078U (zh) 2023-03-01 2023-03-01 Pwm脉宽调制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80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1136B (zh) 一种高效led恒流驱动电路
WO2018120483A1 (zh) 基于pfc交错反激全桥的智能型正弦波电压转换电路
WO2015096613A1 (zh) 在线互动式不间断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CN202455590U (zh) 具有创新架构的大功率led智能电源驱动器
TW200934045A (en) High efficiency charging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ing system
CN106793293B (zh) 调光装置及led调光驱动电源
CN103179731B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led灯具
CN204068728U (zh) 大功率开关电源电路
WO2018129824A1 (zh) 基于pfc交错反激的智能型半桥修正波电压转换电路
US20230208279A1 (en) Active diode circuit and ac/dc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CN103152896A (zh) 具有创新架构的大功率led智能电源驱动器
CN219718078U (zh) Pwm脉宽调制电路和供电驱动电路
CN104426377B (zh) 一种适用于直流电机驱动的宽输入电压反激式开关电源
CN217037504U (zh) Led调光电路及调光led灯
KR101756458B1 (ko) Led 조명 장치용 a/d 컨버터
CN215498737U (zh) 一种宽范围电压输入直流电源电路
CN218416197U (zh) 负载功率检测控制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
CN113163549A (zh) 一种led驱动电源启动方法及其电路
CN218103593U (zh) 一种led灯供电系统
CN220440955U (zh) 驱动电路及灯具
CN212343649U (zh) 一种升压电路及其短路保护电路和led驱动电路
CN220964658U (zh) 一种低压驱动电源、电源盒及用电系统
CN217693075U (zh) 一种led灯带的高能效开关电源
CN215379291U (zh) 一种谐波改善的led驱动电路
CN220985900U (zh) 一种调光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