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4658U - 一种低压驱动电源、电源盒及用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压驱动电源、电源盒及用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964658U CN220964658U CN202322833930.2U CN202322833930U CN220964658U CN 220964658 U CN220964658 U CN 220964658U CN 202322833930 U CN202322833930 U CN 202322833930U CN 220964658 U CN220964658 U CN 2209646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or
- circuit
- output
- voltage
- capaci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601 Ga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JMASRVWKEDWRBT-UHFFFAOYSA-N Gallium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Ga]#N JMASRVWKEDWRB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低压驱动电源、电源盒及用电系统,包括主电路板和至少一个副电路板,副电路板设置于主电路板上,且与主电路板呈预设夹角,副电路板上设置有电磁兼容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主电路板上设置有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变压器和输出电路。本实用新型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开关控制电路等发热量较大的电路设置在主电路板,将电磁兼容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等发热量较低的电路设置在副电路板上,可以降低主电路板的集成度,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提高低压驱动电源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低压驱动电源、电源盒及用电系统。
背景技术
市电通常具有较高的电压,电源容易触电,且有许多日常生活电器工作在低电压范围内,此时,就需要将市电电压转换为低电压。例如,例如,无主灯场景下,照明不再依赖传统的吸顶灯、吊灯、落地灯等“主灯”,而是通过多个不同的光源如射灯、格栅灯、泛光灯、吊线灯、筒射灯、线条灯等各种LED灯具的组合,形成空间照明体验。LED灯具通常需要搭配低压驱动电源来驱动LED灯具发光。
低压驱动电源通常包括发热量较大的功率开关,随着低压驱动电源集成度的提高,低压驱动电源中各器件的排布越密集,堆积的热量可能导致低压驱动电源烧坏,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压驱动电源、电源盒及用电系统,其能够降低主电路板的集成度,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提高低压驱动电源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压驱动电源,包括主电路板和至少一个副电路板,所述副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上,且与所述主电路板呈预设夹角;
所述副电路板上设置有电磁兼容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
所述主电路板上设置有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变压器和输出电路;
所述电磁兼容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市电,所述电磁兼容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低压直流电。
可选的,所述电磁兼容电路包括第一共模电感、第二共模电感和滤波单元;
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火线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滤波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滤波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滤波单元包括滤波电容、泄放电阻和抗浪涌电阻;
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泄放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泄放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抗浪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抗浪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和升压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与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升压单元包括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开关晶体管、第一采样电阻和第二采样电阻;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连接;
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过零检测引脚连接。
可选的,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和第二开关晶体管;
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连接。
可选的,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原边电流反馈单元和输出电压反馈单元;
所述原边电流反馈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原边电流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流采样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基于所述原边电流反馈单元反馈的反馈信号,调节驱动信号输出引脚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
所述输出电压反馈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电压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压采样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基于所述输出电压反馈单元反馈的反馈信号,调节驱动信号输出引脚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
可选的,所述原边电流反馈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流采样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流采样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输出电压反馈单元包括光耦、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三电容和基准电压芯片;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耦的原边的第二端与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阴极连接,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阳极接地;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参考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光耦的副边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光耦的副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压采样引脚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压采样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的,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辅助电源,所述辅助电源包括辅助线圈、整流二极管、第六电阻和第四电容;
所述辅助线圈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耦合,所述辅助线圈的第一端接地,所述辅助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供电,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出引脚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将所述辅助电源输入的电压转换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需的工作电压,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供电。
可选的,所述输出电路包括第三控制芯片、第三开关晶体管、第五电容、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三共模电感;
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作为所述输出电路的正极输出端;
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作为所述输出电路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的第一电压检测引脚连接;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的第二电压检测引脚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芯片在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引脚和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引脚存在压差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导通。
可选的,所述主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吸收电路,所述吸收电路包括第九电阻、第六电容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源盒,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低压驱动电源,还包括盒体,所述低压驱动电源置于所述盒体内。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系统,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源盒,还包括与所述电源盒连接的至少一个低压用电设备,所述电源盒为所述低压用电设备供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压驱动电源,包括主电路板和至少一个副电路板,副电路板设置于主电路板上,且与主电路板呈预设夹角,副电路板上设置有电磁兼容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主电路板上设置有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变压器和输出电路,电磁兼容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市电,电磁兼容电路的输出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与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一端与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二端接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低压直流电。本实用新型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开关控制电路等发热量较大的电路设置在主电路板,将电磁兼容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等发热量较低的电路设置在副电路板上,可以降低主电路板的集成度,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提高低压驱动电源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压驱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压驱动电源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兼容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流滤波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出电路的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压驱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压驱动电源的电路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低压驱动电源包括主电路板110和副电路板120,副电路板120设置于主电路板110上,且与主电路板110呈预设夹角。示例性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电路板120垂直插接于主电路板110。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以低压驱动电源包括一块副电路板为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低压驱动电源可以包括两块或两块以上副电路板,两块或两块以上副电路板平行间隔设置,副电路板的数量可根据需设置在副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的数量决定,需设置在副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的数量越多,可设置越多的副电路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参考图1和图2,副电路板120上设置有电磁兼容电路121和整流滤波电路122,主电路板110上设置有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1、开关控制电路112、变压器T和输出电路113。主电路板110上通常会设置相应的散热措施,例如,设置散热层、散热孔等,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1、开关控制电路112等发热量较大的电路设置在主电路板110,将电磁兼容电路121和整流滤波电路122等发热量较低的电路设置在副电路板120上,可以降低主电路板110的集成度,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提高低压驱动电源的安全性。
其中,电磁兼容电路121的输入端连接市电,电磁兼容电路121的输出端与整流滤波电路122的输入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122的输出端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1的输入端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1的输出端与变压器T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112与变压器T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变压器T的副边的第一端与输出电路113的输入端连接,变压器T的副边的第二端接地,输出电路113的输出端输出低压直流电。
示例性的,电磁兼容电路121用于滤除市电的电网中的电磁干扰,避免低压驱动电源运行过程中受到电网中的电磁干扰的影响。同时,电磁兼容电路121还可以隔离低压驱动电源运行过程产生的电磁干扰,避免影响电网中的其他设备。
整流滤波电路122对电磁兼容电路121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整流、滤波,将其转换为直流电,并输送给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1。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1对电路中的功率因数进行校正,使得电流与电压同步,提高有功功率,减少无功功率。同时,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11可以在市电输入的电压较低时,对整流滤波电路122输出的直流电进行升压,提高低压驱动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变压器T的原边和副边的极性相反,开关控制电路112控制变压器T的原边周期性的导通和关断,当变压器T的原边导通时,变压器T原边电感电流开始上升,此时由于次级同名端的关系,变压器T储存能量,负载由输出电路113中的电容提供能量。当变压器T关断时,变压器T原边电感感应电压反向,此时变压器T中的能量向负载供电,同时对电容充电,补充电容之前损失的能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压驱动电源,包括主电路板和至少一个副电路板,副电路板设置于主电路板上,且与主电路板呈预设夹角,副电路板上设置有电磁兼容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主电路板上设置有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变压器和输出电路,电磁兼容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市电,电磁兼容电路的输出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与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开关控制电路与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一端与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二端接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低压直流电。本实用新型将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开关控制电路等发热量较大的电路设置在主电路板,将电磁兼容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等发热量较低的电路设置在副电路板上,可以降低主电路板的集成度,从而提高散热效率,提高低压驱动电源的安全性。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兼容电路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磁兼容电路包括第一共模电感LF1、第二共模电感LF2和滤波单元1211。
其中,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1)与火线L通过保险丝F1连接,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2)与第二共模电感LF2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4)连接,第二共模电感LF2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3)与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4)与零线N通过热敏电阻NTC连接,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3)与第二共模电感LF2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1)连接,第二共模电感LF2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2)与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热敏电阻NTC用于监测电磁兼容电路中的温度。
滤波单元1211的第一端与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2)连接,滤波单元1211的第二端与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3)连接。滤波单元1211可用于滤除预设频率范围外的杂波。
两个共模电感的串联使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扰信号,在串联电路中,两个共模电感的线圈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当共模干扰信号进入这个回路时,会在两个线圈上引起电势的变化,从而抑制干扰信号的传输。同时,由于共模电感的线圈相互抵消,对差模信号的传输几乎没有影响,从而保持了信号的完整性。
如图3所示,滤波单元1211包括滤波电容CX1、由电阻R1-R4组成的泄放电阻和抗浪涌电阻VR。
其中,滤波电容CX1的第一端与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2)连接,滤波电容CX1的第二端与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3)连接。
泄放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2)连接,泄放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3)连接。其中,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2)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3)连接,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2)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3)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与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在低压驱动电源工作过程中,滤波电容CX1被充满电,当低压驱动电源停止工作时,滤波电容CX1的能量通过泄放电阻泄放,避免对后级电路造成损坏。
抗浪涌电阻VR的第一端与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2)连接,抗浪涌电阻VR的第二端与第一共模电感LF1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3)连接。在低压驱动电源接入市电的瞬间,由于滤波电容CX1对交流电呈现较低的阻抗,滤波电容CX1迅速充电,所以此时峰值电流远远大于稳态输入电流,通过在电路中加入抗浪涌电阻VR,能够吸收浪涌电流,保护后级电路。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流滤波电路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整流滤波电路包括全桥整流器BR和CLC滤波单元,全桥整流器BR的第一输入端(2)与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全桥整流器BR的第二输入端(3)与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全桥整流器BR的接地端(4)接地,全桥整流器BR的输出端(1)与CLC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CLC滤波单元的输出端Vbr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全桥整流器BR用于将电磁兼容电路输出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CLC滤波单元用于对全桥整流器BR输出的直流电进行滤波,滤除高频交流分量。
其中,CLC滤波单元包括电容CB1、电容CB2和电感L1,其中,电感L1的第一端与全桥整流器BR的输出端(1)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B1的第一端与全桥整流器BR的输出端(1)连接,电容CB1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B2的第一端与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B2的第二端接地。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路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和升压单元1111。
其中,第一控制芯片U1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6)与升压单元1111的控制端连接。升压单元1111的输入端Vbr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升压单元1111的输出端Vpfc与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控制芯片U1通过驱动信号输出引脚(6)发出驱动信号,控制升压单元1111对输入的直流电进行升压,同时,对电路中的功率因数进行校正。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升压单元1111包括第一电感L2、第一二极管D2、第一电容EC1、第一开关晶体管Q1、第一采样电阻R21和第二采样电阻R10。
其中,第一电感L2的第一端Vbr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感L2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
第一电容EC1的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一电容EC1的第二端接地。示例性的,为了滤除高频噪音,第一电容EC1并联一个电容C11。
第一开关晶体管Q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晶体管Q1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12接地,第一开关晶体管Q1的控制端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6)通过电阻R16连接。示例性的,电阻R12的两侧分别并联电阻R11和电阻R13,来满足阻值需要,当单个电阻R12满足阻值需要时,可以不设置电阻R11和电阻R13。
第一采样电阻R21的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一采样电阻R21的第二端通过串联的电阻R18、R19、R20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反馈引脚(4)连接。电阻R18、R19、R20、R21串联,以满足阻值需要,当单个电阻R21满足阻值需要时,可以不设置电阻R18、R19、R20。
第二采样电阻R10的第一端通过串联的电阻R6、R7和R9与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采样电阻R10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过零检测引脚(5)连接。电阻R6、R7、R8、R10串联,以满足阻值需要,当单个电阻R10满足阻值需要时,可以不设置电阻R6、R7、R8。
示例性的,第一控制芯片U1用于控制第一开关晶体管Q1的通断,在第一开关晶体管Q1导通时,输入的直流电对第一电感L2充电,第一二极管D2反向截止,第一电容EC1对外供电,第一电感L2上的电流以一定的比率线性增加,在充电完毕时(电流稳定),第一控制芯片U1控制第一开关晶体管Q2断开,由于电感的电流保持特性,流经第一电感L2的电流不会马上变为0,而是缓慢的由充电完毕时的值变为0。放电过程中,第一二极管D2导通,第一电感L2为第一电容EC1充电,第一电容EC1两端电压升高,此时电压已经高于输入电压了。在第一电感L2放电完毕后,第一控制芯片U1控制第一开关晶体管Q1导通,第一电容EC1放电,向变压器提供电压,如此循环。
在第一电感L2充电和放电的循环过程中,第一电感L2上的电流大小不断变化(充电和放电时,电流大小不同,电流整体呈三角波,包络波呈正弦波形),第一开关晶体管Q1上的电流也会发生变化,第一控制芯片U1通过电阻R6、R7、R8、R10采集变化的电流信号,在第一电感L2的电流处于谷底时控制第一开关晶体管Q1导通或关断,从而实现功率因素校正。
第一控制芯片U1通过电阻R18、R19、R20、R21采集输出的升压单元1111的输出端Vpfc的电压,并基于采集的电压调节驱动信号输出引脚(6)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从而对升压单元1111的输出端Vpfc的电压进行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二极管D2两端还并联有由电阻R17和电容C10组成的缓冲电路,其中电阻R17的第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电阻R17的第二端与电容C10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10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电阻R17和电容C10组成的缓冲电路具有缓冲保护第一二极管D2的作用,在低压驱动电源启动的瞬间,由于后级电路存在电容性,所以启动电流很大,电阻R17和电容C10组成的吸收电路,可吸收电路启动的瞬间产生的尖峰电压,从而起到保护第一二极管D2的作用。
示例性的,第一电感L2的第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2的阴极之间还并联有二极管D1,二极管D1在电路启动时起到降低第一二极管D2的启动电流的作用,这样就分担了第一二极管D2启动时的负担。
示例性的,电阻R16的两端并联有二极管D3和电阻R15,其中,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一开关晶体管Q1的控制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与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5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6)连接。二极管D3和电阻R15组成保护电路,避免第一开关晶体管Q1被反向击穿。此外,根据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第一开关晶体管Q1的驱动电阻为电阻R16,关断电阻是电阻R16和电阻R15并联后的阻值,提高第一开关晶体管Q1的关断能力。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U2和第二开关晶体管Q2。
其中,第二开关晶体管Q2的第一端(3)与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晶体管Q2的第二端(2)通过电阻R41接地,第二开关晶体管Q2的控制端(1)与第二控制芯片U2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5)通过电阻R47连接。
示例性的,第二控制芯片U2控制第二开关晶体管Q2周期性的导通和关断,当第二开关晶体管Q2导通时,变压器T原边电感电流开始上升,此时由于次级同名端的关系,变压器T储存能量,负载由输出电路中的电容提供能量。当第二开关晶体管Q2关断时,变压器T原边电感感应电压反向,此时变压器T中的能量向负载供电,同时对电容充电,补充电容之前损失的能量。
示例性的,电阻R47的两端并联有电阻R46和二极管D10,其中,二极管D10的阳极与第二开关晶体管Q2的控制端连接,二极管D10的阴极与电阻R46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46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芯片U2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5)连接。二极管D10和电阻R46组成保护电路,避免第二开关晶体管Q2被反向击穿。此外,根据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第二开关晶体管Q2的驱动电阻为电阻R47,关断电阻是电阻R46和电阻R47并联后的阻值,提高第二开关晶体管Q1的关断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原边电流反馈单元1121和输出电压反馈单元1122。
原边电流反馈单元1121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晶体管Q2的第二端(2)连接,原边电流反馈单元1121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芯片U2的电流采样引脚(4)连接,第二控制芯片U2基于原边电流反馈单元1121反馈的反馈信号,调节驱动信号输出引脚(5)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
输出电压反馈单元1122的输入端与输出电路113的输出端Vout+连接,输出电压反馈单元1122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芯片U2的电压采样引脚(7)连接,第二控制芯片U2基于输出电压反馈单元1122反馈的反馈信号,调节驱动信号输出引脚(5)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原边电流反馈单元1121包括第一电阻R45和第二电容C13。第一电阻R45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晶体管Q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阻R45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芯片U2的电流采样引脚(4)连接。第二电容C13的第一端与第二控制芯片U2的电流采样引脚(4)连接,第二电容C13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R45和第二电容C13构成RC滤波电流,起到滤除高频噪音的作用,电流采样引脚(4)采集第二电容C13的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输出电压反馈单元1122包括光耦(光耦包括原边U6A和副边U6B)、第二电阻R60、第三电阻R63、第四电阻R64、第五电阻R32、第三电容C14和基准电压芯片U5。
其中,第二电阻R60的第一端与输出电路113的输出端Vout+连接,第二电阻R60的第二端与光耦的原边U6A的第一端连接,光耦的原边U6A的第二端与基准电压芯片U5的阴极(2)连接,基准电压芯片U5的阳极(3)接地。第二电阻R60作为限流电阻,用于保护光耦的原边U6A,避免光耦的原边U6A的电流过大导致损坏。
第三电阻R63的第一端与输出电路113的输出端Vout+连接,第三电阻R6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64的第一端和基准电压芯片U5的参考极(1)连接,第四电阻R63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阻R63起到分压的作用,基准电压芯片U5参考极(1)的电压为第四电阻R64的电压。
光耦的副边U6B的第一端接地,光耦的副边U6B的第二端与第五电阻R32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32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芯片U2的电压采样引脚(7)连接。
第三电容C14的第一端与第二控制芯片U2的电压采样引脚(7)连接,第三电容C14的第二端接地。
示例性的,当输出电路输出端的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第四电阻R64的电压增大,即基准电压芯片U5的参考极(1)的电位增大,使其高于基准电压,基准电压芯片U5的阻抗变小,流过光耦原边U6A的电流增大,光耦原边U6A的发光亮度增大,光耦的副边U6B的阻抗变小,光耦的副边U6B的电流增大,第二控制芯片U2检测到该电流信号增大,调节驱动信号输出引脚(5)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降低输出电压。类似的,当输出电路输出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第四电阻R64的电压降低,即基准电压芯片U5的参考极(1)的电位降低,使其低于基准电压,基准电压芯片U5的阻抗变大,流过光耦原边U6A的电流变小,光耦原边U6A的发光亮度降低,光耦的副边U6B的阻抗增大,光耦的副边U6B的电流变小,第二控制芯片U2检测到该电流信号变小,调节驱动信号输出引脚(5)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增大输出电压。
如图6所示,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辅助电源1123,辅助电源1123包括辅助线圈RZ、整流二极管D11、第六电阻R39和第四电容EC5。
辅助线圈RZ与变压器T的原边耦合,辅助线圈RZ的第一端接地,辅助线圈RZ的第二端与整流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整流二极管D11的阴极与第六电阻R39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39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芯片U2的(1)号引脚(即电源输入引脚)连接。第四电容EC5的第一端与第二控制芯片U2的(1)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第四电容EC5的第二端接地。示例性的,为了滤除高频噪音,第四电容EC5两端还可以并联电容C16。
参考图5和图6第二控制芯片U2的(3)号引脚(即电源输出引脚)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即第一控制芯片U1的(1)号引脚)通过电阻R24连接。
示例性的,辅助线圈RZ从变压器T上取电,并对第四电容EC5充电,第四电容EC5放电,对第二控制芯片U2提供一个较高的工作电压VDDH,第二控制芯片U2内部对该工作电压VDDH进行降压,将该工作电压VDDH转换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即第一控制芯片U1)所需的工作电压VDDL,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即第一控制芯片U1)供电。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整流二极管D11两端并联有电容C21和电阻R40,其中,电阻R40的第一端与整流二极管D11的阳极连接,电阻R40的第二端与电容C21的第一端连接,电容R21的第二端与整流二极管D11的阴极连接。电阻R40和电容C21组成的RC吸收电路,在电路工作,起到吸收尖峰电压的作用,有利于降低EMI(电磁干扰)。
示例性的,为了提高第一控制芯片U1的工作电压VDDL的稳定性,还设置有用于稳压的电容C18和电容EC8,电容C18的第一端与第二控制芯片的(3)号引脚连接,电容C18的第二端接地,电容EC8的第一端与第二控制芯片的(3)号引脚连接,电容EC8的第二端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控制芯片U1的启动引脚(8)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Vbr取电,具体的,二极管D4的阳极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Vbr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与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芯片U1的启动引脚(8)连接。
第一控制芯片U2的启动引脚(0)从电磁兼容电路的输出端取电,示例性的,通过二极管D5、二极管D6组成的半桥整流电路,二极管D5、二极管D6的阳极分别与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和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半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即二极管D5、二极管D6的阴极)与电阻R30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30的第二端和电阻R3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31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芯片U2的启动引脚(0)连接。
示例性的,在低压驱动电源启动时,第一控制芯片U1的启动引脚(8)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Vbr取电,第一控制芯片U2的启动引脚(0)从电磁兼容电路的输出端取电,启动第一控制芯片U1和第二控制芯片U2工作,待变压器T的输出稳定后,由辅助电源从变压器T取电,对第一控制芯片U1和第二控制芯片U2供电,维持低压驱动电源的运行。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出电路的电路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输出电路包括第三控制芯片U3、第三开关晶体管Q3、第五电容EC6、第七电阻R59、第八电阻R57和第三共模电感LF3。
其中,第三开关晶体管Q3的第一端与变压器T的副边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开关晶体管Q3的第二端与第三共模电感LF3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1)连接,第三开关晶体管Q3的控制端与第三控制芯片U3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5)通过电阻R56连接,第三共模电感LF3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2)作为输出电路的正极输出端Vout+。
第五电容EC6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晶体管Q3的第二端连接,第五电容EC6的第二端与第三共模电感LF3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4)连接,第三共模电感LF3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3)作为输出电路的负极输出端Vout-。第五电容EC6起到稳压的作用,提高输出电压的稳定性。示例性的,为了滤除高频噪音,第五电容EC6两端还可以并联电容C26。
第七电阻R59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晶体管Q3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59的第二端与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一电压检测引脚(3)连接。
第八电阻R57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晶体管Q3的第二端连接,第八电阻R57的第二端与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二电压检测引脚(1)连接。
第三控制芯片U3采集第三开关晶体管Q3两端的电压,在第一电压检测引脚(3)和第二电压检测引脚(1)存在压差时,控制第三开关晶体管Q3导通。
示例性的,第二控制芯片U2控制第二开关晶体管Q2周期性的导通和关断,当第二开关晶体管Q2导通时,变压器T原边电感电流开始上升,此时由于次级同名端的关系,变压器T储存能量,不对外放电,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一电压检测引脚(3)和第二电压检测引脚(1)不存在压差,第三控制芯片U3控制第三开关晶体管Q3关闭,负载由输出电路中的第五电容EC6提供能量。当第二开关晶体管Q2关断时,变压器T原边电感感应电压反向,此时变压器T放电,第三控制芯片U3的第一电压检测引脚(3)和第二电压检测引脚(1)存在压差,第三控制芯片U3控制第三开关晶体管Q3导通,变压器T中的能量向负载供电,同时对第五电容EC6充电,补充第五电容EC6之前损失的能量。
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三控制芯片U3配合第三开关晶体管Q3,代替二极管的作用,可以降低输出电压的压降,提高能效。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第三开关晶体管Q3两端还可以并联保护电路,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54、电阻R55、电容C22和稳压管TV1,其中电阻R54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晶体管Q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54的第二端与电容C22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22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晶体管Q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55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晶体管Q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55的第二端与电容C22的第一端连接,稳压管TV1的阳极与第三开关晶体管Q3的第一端连接,稳压管TV1的阴极与第三开关晶体管Q3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54、电阻R55、电容C22用于吸收电路启动时的尖峰电压,稳压管TV1可避免第三开关晶体管Q3被反向击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吸收电路130,参考图6,吸收电路130包括第九电阻R52、第六电容C12和第二二极管D9,第九电阻R52、第六电容C12和第二二极管D9构成RCD吸收电路。
第九电阻R52的第一端与变压器T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52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9的阳极与变压器T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示例性的,为了满足电阻值的需要,还可以设置与第九电阻R52并联的电阻R53,与第九电阻R52串联的电阻R50,以及与电阻R50并联的电阻R49。
第六电容C12的第一端与变压器T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12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D9的阴极连接。
在第二开关晶体管Q2断开时,能量通过第二开关晶体管Q2的寄生电容充电,第二开关晶体管Q2的电压上升。其电压上升到第六电容C12的电压时,第二二极管D9导通。第二开关晶体管Q2导通期间,第六电容C12通过第九电阻R52放电。如此,可吸收变压器T原边的漏感和第二开关晶体管Q2的寄生电容产生了尖峰电压,保护第二开关晶体管Q2不被尖峰电压击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元件,例如,电阻、电容、开关晶体管、二极管等,可以采用贴片的方式形成在电路板上,也可以采用插接的方式形成在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开关晶体管可以为氮化镓晶体管(GaN HEMT)。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电源盒包括盒体和前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低压驱动电源100,其中,盒体包括壳体201和面盖202,壳体201具有容纳腔,电源100置于容纳腔内,壳体201的一个侧面设置有开口,面盖202盖设于开口。盒体200能够嵌入标准尺寸的接线盒(例如,86型接线盒、118型接线盒以及120型接线盒等),因此,在施工时,可通过预留更多数量的标准尺寸的接线盒的标准尺寸安装位置,来为后续设置电源盒提供安装位置,且在后续过程中,只需要通过将电源盒安装于位于安装位置的标准尺寸的接线盒,便可以实现将低压驱动电源整体安装于标准尺寸的接线盒,安装施工过程便捷性高,出错率低,能够降低低压驱动电源的安装施工成本。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用电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盒10,还包括与电源盒10连接的至少一个低压用电设备20,电源盒10为低压用电设备20供电。如前文所述,电源盒可嵌入标准尺寸的接线盒中,且无需为每一低压用电设备单独设置驱动电源,降低了用电系统的设备成本,且降低了布线难度。低压用电设备20可以LED灯、智能手机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低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路板和至少一个副电路板,所述副电路板设置于所述主电路板上,且与所述主电路板呈预设夹角;
所述副电路板上设置有电磁兼容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
所述主电路板上设置有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开关控制电路、变压器和输出电路;
所述电磁兼容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市电,所述电磁兼容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低压直流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兼容电路包括第一共模电感、第二共模电感和滤波单元;
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与火线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与零线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滤波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滤波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滤波电容、泄放电阻和抗浪涌电阻;
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泄放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泄放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抗浪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抗浪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第一控制芯片和升压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与所述升压单元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单元包括第一电感、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一开关晶体管、第一采样电阻和第二采样电阻;
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连接;
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采样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反馈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采样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过零检测引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控制芯片和第二开关晶体管;
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原边电流反馈单元和输出电压反馈单元;
所述原边电流反馈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原边电流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流采样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基于所述原边电流反馈单元反馈的反馈信号,调节驱动信号输出引脚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
所述输出电压反馈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电压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压采样引脚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基于所述输出电压反馈单元反馈的反馈信号,调节驱动信号输出引脚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的占空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电流反馈单元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流采样引脚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流采样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压反馈单元包括光耦、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三电容和基准电压芯片;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耦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耦的原边的第二端与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阴极连接,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阳极接地;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基准电压芯片的参考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光耦的副边的第一端接地,所述光耦的副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压采样引脚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压采样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还包括辅助电源,所述辅助电源包括辅助线圈、整流二极管、第六电阻和第四电容;
所述辅助线圈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耦合,所述辅助线圈的第一端接地,所述辅助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连接,用于为所述第二控制芯片供电,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出引脚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将所述辅助电源输入的电压转换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需的工作电压,为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供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3、5、7-10任一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路包括第三控制芯片、第三开关晶体管、第五电容、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三共模电感;
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的驱动信号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第二端作为所述输出电路的正极输出端;
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第二端作为所述输出电路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的第一电压检测引脚连接;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的第二电压检测引脚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芯片在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引脚和所述第二电压检测引脚存在压差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导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3、5、7-10任一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吸收电路,所述吸收电路包括第九电阻、第六电容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13.一种电源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低压驱动电源,还包括盒体,所述低压驱动电源置于所述盒体内。
14.一种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盒,还包括与所述电源盒连接的至少一个低压用电设备,所述电源盒为所述低压用电设备供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833930.2U CN220964658U (zh) | 2023-10-20 | 2023-10-20 | 一种低压驱动电源、电源盒及用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833930.2U CN220964658U (zh) | 2023-10-20 | 2023-10-20 | 一种低压驱动电源、电源盒及用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964658U true CN220964658U (zh) | 2024-05-14 |
Family
ID=90975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833930.2U Active CN220964658U (zh) | 2023-10-20 | 2023-10-20 | 一种低压驱动电源、电源盒及用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964658U (zh) |
-
2023
- 2023-10-20 CN CN202322833930.2U patent/CN2209646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Valipour et al. | Flicker-free electrolytic capacitor-less universal input offline LED driver with PFC | |
JP6089282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KR101274110B1 (ko) | 역률보상 및 전류제어 구동회로를 적용한 led 등기구 | |
CN103650642A (zh) | 点灯控制电路、使用点灯控制电路的照明灯以及使用照明灯的照明装置 | |
KR20120080098A (ko) | 정전류 제어 기능을 구비한 발광다이오드 조명용 스위칭-모드 전원공급장치 | |
CN102752929A (zh) | 一种支持可控硅调光的高功率因数led驱动电路 | |
CN102711339A (zh) | Led驱动电路 | |
CN103546027A (zh) | 电源装置、固体发光元件点灯装置及照明装置 | |
KR101266003B1 (ko) | 스위칭 드라이버 ic를 적용한 led 등기구 | |
CN220964658U (zh) | 一种低压驱动电源、电源盒及用电系统 | |
CN219124395U (zh) | 一种抗浪涌、无余辉的led驱动电路、发光组件和led灯具 | |
EP2249620A1 (en) | A ballast circuit for a lighting circuit, and a lighting circuit including a ballast circuit | |
CN112448600A (zh) | 一种综合电源 | |
Hsu et al. | A single stage single switch valley switching Flyback-Forward converter with regenerative snubber and PFC for LED light source system | |
CN215222552U (zh) | 一种智能控制盒的取电电路 | |
KR102325117B1 (ko) | 역률이 향상된 led 모듈 전원공급용 컨버터 | |
CN211580234U (zh) | 一种适用于调光调色面板灯电路 | |
Dos Santos et al. | A charge-pump led driver with PFC and low-frequency-flicker reduction | |
CN114071835A (zh) | 一种掉电检测电路及led灯具 | |
CN220210635U (zh) | 驱动电路和led驱动器 | |
CN212726879U (zh) | 开关电源装置的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装置 | |
Sa et al. | Self-oscillating flyback driver for power LEDs | |
CN215935140U (zh) | 防电磁辐射的led灯具 | |
CN219204734U (zh) | Led驱动电路与led照明装置 | |
CN221227795U (zh) | 一种非隔离切相调光电源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