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2178U - 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2178U
CN219712178U CN202320823647.9U CN202320823647U CN219712178U CN 219712178 U CN219712178 U CN 219712178U CN 202320823647 U CN202320823647 U CN 202320823647U CN 219712178 U CN219712178 U CN 219712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all
semi
control devic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36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亮明
丁叶
林道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23208236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2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2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2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式海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其包括,配重块,其一侧表面设置有连接环,其下端外表面为半球形;调谐单元,包括第一球头套、第一球头钢杆、伸缩组件、第一弹簧阻尼器、第二球头钢杆以及第二球头套;辅助调谐单元,其设置于配重块下方,包括支撑盘、开设于支撑盘一侧表面的弧槽、连接于支撑盘一侧的支撑件、连接于支撑件一侧的第二弹簧阻尼器以及连接于第二弹簧阻尼器一端的驱动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该装置能够实现根据浮式海洋风机受到的不同程度的振动程度,实时调整该装置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更好的振动控制效果,且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式海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建筑技术的发展,海洋结构物逐渐从近海走向深海。在风力发电的迅猛发展中,海上风电场比陆上风电场更具有发展潜力与优势,海洋环境下的风速、风况和低频噪声影响皆更适合风力发电设备的功率输出和运转,同时,远海设备的能源供给也可以就近解决。相比固定式的桩基风电机,以浮筒式、半潜式、张力腿式为代表的浮式海洋风电机在经济性、结构可靠性、适用性上更贴合深海环境。浮式海洋风电机运转作业时,基础部分位于水下一定深度,可以有效避开浪溅作用区。但浮式的风电机会受到风、浪高变化联合作用下的影响,除风激振动外,波浪运动引起的结构所受浮力变化、风吹叶片、拖曳作业也会对结构产生倾覆弯矩,故对其所产生的振动进行有效控制可以进一步为设备提供安全稳定的使用环境,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振动控制中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等已广泛应用于海洋结构物,但被动控制装置的频率一般为定值,无法根据结构的实际振动响应实时调整装置的工作状态,易造成控制失效;主动控制依靠作动器施加能量来抵消结构的动态响应,需要消耗大量的机械能从而达到消能减振的目的,其装置较为复杂;因此在复杂多变的海上环境,采用单一的振动控制技术,对浮式海洋风机进行振动控制的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导致振动控制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浮式海洋风机采用单一的振动控制技术,对浮式海洋风机进行振动控制的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导致振动控制效果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其包括,配重块,其一侧表面设置有连接环,其下端外表面为半球形;调谐单元,其一端连接于所述配重块侧壁,包括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配重块侧壁表面不少于三个的第一球头套、与所述第一球头套相适配的第一球头钢杆、连接于所述第一球头钢杆一端的伸缩组件、设置于伸缩组件一端的第一弹簧阻尼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一端的第二球头钢杆以及与所述第二球头钢杆相适配的第二球头套;辅助调谐单元,其设置于配重块下方,包括支撑盘、开设于支撑盘一侧表面的弧槽、连接于支撑盘一侧的支撑件、连接于支撑件一侧的第二弹簧阻尼器以及连接于第二弹簧阻尼器一端的驱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伸缩组件包括限位杆、开设于限位杆一侧表面的滑槽、开设于限位杆一侧且连通滑槽的限位槽、设置于限位槽内壁一侧的齿条、设置于滑槽内的移动杆以及设置于移动杆一侧外壁的卡合件,所述移动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球头钢杆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合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杆一侧外表面的齿轮、设置于所述齿轮一侧的弧形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弧形限位板一侧的两个第二固定柱、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柱外壁的卡板、连接于所述卡板和弧形限位板的弹簧、设置于两个所述卡板之间的丝杆螺母、连接于所述丝杆螺母且贯穿于所述弧形限位板的丝杆以及连接于所述丝杆一端的第一电机,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支撑盘一侧表面不少于三个的第一凹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凹形板缺口内的支撑臂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臂一端外侧的第二凹形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板、周向均匀开设于所述驱动板一侧表面的不少于三个的轨道通槽、与所述轨道通槽内壁滑动连接的轨道柱、连接于所述轨道柱一端的滑板、设置于所述驱动板一侧的十字滑轨板、开设于所述十字滑轨板内的四个限位滑槽以及开设于所述十字滑轨板一侧表面上的四个限位轨道槽,所述限位轨道槽连通所述限位滑槽,所述滑板外壁与所述限位滑槽内壁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件还包括贯穿所述十字滑轨板连接于所述驱动板一侧表面的驱动柱,所述驱动柱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一侧设置有十字支撑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十字支撑架、十字滑轨板和第二球头套均连接于塔筒内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防坠单元,其设置于所述配重块一侧,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端一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侧表面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两侧内壁开设的通孔内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固定块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圆槽和第二圆槽,所述第一圆槽和第二圆槽连通所述贯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坠单元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槽内且连接所述旋转轴的圆板,所述圆板一侧表面设置有弧形凸板、限位柱和离心轴,所述离心轴转动连接有卡合板,所述卡合板一侧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壁设置有不规则的卡接板,所述卡合板外壁设置有一段卡齿条,所述固定块一侧设置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开设的通孔内壁上设置有环性齿条,两个所述旋转轴外壁分别连接缆绳的两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圆槽内设置有发条,所述发条一端连接旋转轴外壁,所述缆绳穿入所述连接环开设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现对浮式海洋风机纵荡、横荡、垂荡、纵摇、横摇和艏摇六个方向上的振动控制,装置设置于风机内部,可不受外界风、浪、流干扰;在海洋环境荷载作用下,根据风机振动形态发生的不同程度振动,实时调整该装置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更好的振动控制效果;通过在配重块上部增设防坠单元,进一步保证了装置在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能,减少对结构产生的损害,使得装置整体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所在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实用新型辅助调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所在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防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防坠单元的侧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通过该装置能够实现根据浮式海洋风机受到的不同程度的振动程度,实时调整该装置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更好的振动控制效果且安全可靠。
具体的,配重块100,其一侧表面设置有连接环101,其下端外表面为半球形;
调谐单元200,其一端连接于配重块100侧壁,包括周向均匀设置于配重块100侧壁表面不少于三个的第一球头套201、与第一球头套201相适配的第一球头钢杆202、连接于第一球头钢杆202一端的伸缩组件203、设置于伸缩组件203一端的第一弹簧阻尼器204、设置于第一弹簧阻尼器204一端的第二球头钢杆205以及与第二球头钢杆205相适配的第二球头套206;
辅助调谐单元300,其设置于配重块100下方,包括支撑盘301、开设于支撑盘301一侧表面的弧槽302、连接于支撑盘301一侧的支撑件303、连接于支撑件303一侧的第二弹簧阻尼器304以及连接于第二弹簧阻尼器304一端的驱动件305。
其中,配重块100设置于风机塔筒内部,设置于顶端,或机舱内部为宜,要求其质量达到整体质量的一定比例,配重块100内做出隔仓处理,可通过隔仓将质量块分割成多个小质量块,根据具体需求填充所需数量的小质量块,以改变系统质量,便于预先调节频率参数;通过设置的配重块100质可以实现在纵荡、横荡、纵摇、横摇和艏摇5个方向上与浮式海洋风机结构产生反向的摆荡运动,产生相反的惯性力作用在其主结构上,从而消耗振动能量以实现对主体结构的振动控制,为便于其进行摆荡运动,底部需做成弧面。
其中,调谐单元200用于限制配重块100在各运动方向上的位移,防止配重块100在摆荡时超出安全幅度,撞击风机塔筒内壁;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一弹簧阻尼器204可以为配重块100提供运动阻尼和弹性恢复力,以使配重块100在一定范围内做出反向摆荡,并将反向作用力传递给风机主体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球头套201、第一球头套201、第二球头钢杆205和第二球头套206组成的球铰连接装置,使得配重块100的运动方向不受限,当其响应风机主体结构的纵荡、横荡、纵摇、横摇和艏摇运动进行反向运动时,球铰的设置可以让第一弹簧阻尼器204仅发生沿其轴向的拉伸或收缩,在利于第一弹簧阻尼器工作的同时可以助于实现配重块100进行多方向上的摆荡;通过设置的伸缩组件203,使得配重块100需要在竖直方向上位置调整时,使其不受限制。
进一步的,伸缩组件203包括限位杆203a、开设于限位杆203a一侧表面的滑槽203b、开设于限位杆203a一侧且连通滑槽203b的限位槽203c、设置于限位槽203c内壁一侧的齿条203d、设置于滑槽203b内的移动杆203e以及设置于移动杆一侧外壁的卡合件203f,移动杆203e一端连接第一球头钢杆202的一端。
具体的,限位杆203a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阻尼器204的一端,移动杆203e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球头钢杆202,限位杆203a开设的滑槽203b内壁与移动杆203e的外壁滑动连接,并且移动杆203e的相对外侧壁上设置有凸条,其与滑槽203b相对内侧壁开设的卡槽相适配,更好的移动杆203e限位,通过设置的限位槽203c为卡合件203f提供运动空间;通过设置的卡合件203f,使得移动杆203e能够在需要时发生移动,且随后能够固定,其不再发生伸缩。
进一步的,卡合件203f包括设置于移动杆203e一侧外表面的齿轮203f-2、设置于齿轮203f-2一侧的弧形限位板203f-3、设置于弧形限位板203f-3一侧的两个第二固定柱203f-4、转动连接于第二固定柱203f-4外壁的卡板203f-5、连接于卡板203f-5和弧形限位板203f-3的弹簧203f-6、设置于两个卡板203f-5之间的丝杆螺母203f-7、连接于丝杆螺母203f-7且贯穿于弧形限位板203f-3的丝杆203f-8以及连接于丝杆203f-8一端的第一电机203f-9,齿轮203f-2与齿条203d相互啮合。
具体的,移动杆203e靠近限位槽203c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固定轴,固定轴与齿轮203f-2转动连接,齿轮203f-2与齿条203d相互啮合,使得移动杆203e移动时,带动齿轮203f-2在齿条203d上齿合运动,弧形限位板203f-3靠近齿轮203d,两个第二固定柱203f-4均转动连接卡板203f-5,使得卡板203f-5在有需要时,对齿轮203f-2进行限制其旋转,通过设置的弹簧203f-6使得卡板203f-5在不受到外界力时,在弹簧203f-6作用下能够对齿轮203f-2的运动进行限制;第一电机203f-9驱动丝杆203f-8转动,进而丝杆螺母203f-7发生位移,使得丝杆螺母203f-7的外侧壁会挤压两个卡板203f-5,使得卡板203f-5离开齿轮203f-2,最终解除对齿轮203f-2运动的限制。
实施例2
参照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通过设置的辅助调谐单元300可对配重块100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改变调谐单元200受力角度和摆臂长度,使得配重块100在不同的高度情况下,改变调谐单元200对配重块100的三维阻尼和弹性恢复作用,从而使实现摆荡幅度的调节,以改变装置的耗能程度,进而对浮式海上风机所处工况环境的不同,调整装置对风机主体结构的减振作用。
具体的,支撑件303包括周向均匀设置于支撑盘301一侧表面不少于三个的第一凹形板303a、设置于第一凹形板303a缺口内的支撑臂303b以及设置于支撑臂303b一端外侧的第二凹形板303c。
其中,支撑盘301为配重块100提供摆荡运动的场所,并承担配重块的重力荷载,为便于配重块100进行摆荡,其表面要做出对应的弧面,其曲率半径要大于配重块100的底部弧面,并向外略微延伸,为配重块100在摆荡时提供支撑面,也能防止配重块100脱落支撑盘301;为了便于配重块100在支撑盘301上进行摆荡,配重块100的下表面和支撑盘301的上表面可使用石棉、碳基摩擦材料等耐磨非金属材料制成,以更好地应对海洋易腐蚀环境,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对结构构件的损耗。
通过设置的支撑件301,实现对支撑盘301的高度调节,进而实现对配重块100的高度调节,具体的,支撑盘301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圆周阵列排布的第一凹形板303a,其下方设置有缺口,能够满足支撑臂303b的上端在其缺口内旋转运动,且通过活动销转动连接;第二凹形板303c,其上方设置有缺口,能够满足支撑臂303b的下端在其缺口内旋转运动,且通过活动销转动连接;第二凹形板303c固定连接第二弹簧阻尼器304上方,通过设置的第二弹簧阻尼器304能够在竖向阻尼装置提供阻尼与弹性恢复力,以完成对风机垂荡运动的振动控制。
进一步的,驱动件305包括驱动板305a、周向均匀开设于驱动板305a一侧表面的不少于三个的轨道通槽305b、与轨道通槽305b内壁滑动连接的轨道柱305c、连接于轨道柱305c一端的滑板305d、设置于驱动板305a一侧的十字滑轨板305e、开设于十字滑轨板305e内的四个限位滑槽305f以及开设于十字滑轨板305e一侧表面上的四个限位轨道槽305g,限位轨道槽305g连通限位滑槽305f,滑板305d外壁与限位滑槽305f内壁滑动连接。
驱动件305还包括贯穿十字滑轨板305e连接于驱动板305a一侧表面的驱动柱305h,驱动柱305h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305i,第二电机305i一侧设置有十字支撑架305j。
十字支撑架305j、十字滑轨板305e和第二球头套206均连接于塔筒400内壁。
具体的,驱动件305为支撑件303提供动力,驱动板305a上表面开设有贯通的四个周向均匀设置的轨道通槽305b,为圆弧形状,四个轨道通槽305b内均设置有与其内壁滑动连接的轨道柱305c,当驱动板305a旋转,轨道通槽305b的内侧壁会推动轨道柱305c发生移动,进而推动支撑件303移动;通过设置的十字滑轨板305e既为支撑件303提供支撑也为轨道柱305c提供运动轨道,其四个支撑臂上均开设有限位滑槽305f和限位轨道槽305g,限位轨道槽305g设置在限位滑槽305f上方且两者相连通,限位滑槽305f的内壁与滑板305d的外壁滑动连接,能够对滑板305d进行限位,轨道柱305c外壁与限位轨道槽内壁滑动连接,轨道柱305c下端固定连接滑板305d上表面;第二电机305i为步进电机,其输出端固定连接驱动柱305h,驱动柱305h带动驱动板305a旋转十字支撑架305j为第二电机305i提供支撑。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配重块100上表面设置有双轴倾角传感器,对配重块100的摆动的幅度进行检测,当配重块100摆动幅度即将超过设定的危险值时,其将信息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连接第一电机203f-9和第二电机305i,控制器通过对信息的判断,决定是否开启第一电机203f-9和第二电机305i。
综上,开启第二电机305i驱动驱动柱305h转动,进而带动驱动板305a旋转,当驱动板305a旋转,轨道通槽305b的内侧壁会推动轨道柱305c发生移动,进而推动支撑件303向内收缩或向外开放,实现对支撑盘301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对配重块100的上下移动,最终实现了配重块100在不同的高度情况下,改变调谐单元100对配重块100的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阻尼和弹性恢复作用,从而使实现摆荡幅度的调节,进而对浮式海上风机所处工况环境的不同,调整装置对风机主体结构的减振作用。
实施例3
参照图1和6~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第二个实施例,不同的是,通过设置的防坠单元500联动配重块100,防止配重块100的摆荡过快,导致结构失衡,损坏调谐单元200,同时,也能够防止配重块坠落。
具体的,还包括防坠单元500,其设置于配重块100一侧,包括固定板501,固定板501两端一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块502,固定块502一侧表面开设有贯穿槽503,贯穿槽503两侧内壁开设的通孔内转动连接有旋转轴504,固定块502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圆槽505和第二圆槽506,第一圆槽505和第二圆槽506连通贯穿槽503。
防坠单元500还包括有设置于第一圆槽505内且连接旋转轴504的圆板507,圆板507一侧表面设置有弧形凸板508、限位柱509和离心轴518,离心轴518转动连接有卡合板510,卡合板510一侧表面开设有限位孔511,限位孔511内壁设置有不规则的卡接板512,卡合板510外壁设置有一段卡齿条513,固定块502一侧设置有齿条板514,齿条板514开设的通孔内壁上设置有环性齿条515,两个旋转轴504外壁分别连接缆绳517的两端。
第二圆槽506内设置有发条516,发条516一端连接旋转轴504外壁,缆绳517穿入连接环101开设的通孔。
其中,固定板501两端固定连接在风机塔筒内壁上,固定块502固定在固定板501的下表面且位于两端,固定块502下端开设的贯穿槽503用于容纳缆绳517,通过设置的旋转轴504,能够收卷缆绳517,且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发条517和圆板507,当缆绳517被拉动,旋转轴504会发生旋转,发条516会蓄力,当缆绳517不受力时,发条516会带动旋转轴504反向旋转,对缆绳517进行收卷,两个固定块502中的旋转轴504对一根缆绳517的两端进行收卷,缆绳517穿入连接环101;缆绳517受到配重块100的拉扯,使得缆绳517会拉动旋转轴504旋转,进而带动板507旋转;当圆板507旋转的过快,卡合板510在离心轴518的作用下发生离心力,进而卡齿条513会与环形齿条515卡合,且卡接板512会抵住限位柱509外壁,最终限制旋转轴504的旋转,实现对缆绳517的固定。
综上,通过设置的防坠单元500联动配重块100,防止配重块100的摆荡过快,导致结构失衡,损坏调谐单元200,同时,也能够防止配重块坠落。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重块(100),其一侧表面设置有连接环(101),其下端外表面为半球形;
调谐单元(200),其一端连接于所述配重块(100)侧壁,包括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配重块(100)侧壁表面不少于三个的第一球头套(201)、与所述第一球头套(201)相适配的第一球头钢杆(202)、连接于所述第一球头钢杆(202)一端的伸缩组件(203)、设置于伸缩组件(203)一端的第一弹簧阻尼器(204)、设置于所述第一弹簧阻尼器(204)一端的第二球头钢杆(205)以及与所述第二球头钢杆(205)相适配的第二球头套(206);
辅助调谐单元(300),其设置于配重块(100)下方,包括支撑盘(301)、开设于支撑盘(301)一侧表面的弧槽(302)、连接于支撑盘(301)一侧的支撑件(303)、连接于支撑件(303)一侧的第二弹簧阻尼器(304)以及连接于第二弹簧阻尼器(304)一端的驱动件(3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203)包括限位杆(203a)、开设于限位杆(203a)一侧表面的滑槽(203b)、开设于限位杆(203a)一侧且连通滑槽(203b)的限位槽(203c)、设置于限位槽(203c)内壁一侧的齿条(203d)、设置于滑槽(203b)内的移动杆(203e)以及设置于移动杆一侧外壁的卡合件(203f),所述移动杆(203e)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球头钢杆(202)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203f)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杆(203e)一侧外表面的齿轮(203f-2)、设置于所述齿轮(203f-2)一侧的弧形限位板(203f-3)、设置于所述弧形限位板(203f-3)一侧的两个第二固定柱(203f-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柱(203f-4)外壁的卡板(203f-5)、连接于所述卡板(203f-5)和弧形限位板(203f-3)的弹簧(203f-6)、设置于两个所述卡板(203f-5)之间的丝杆螺母(203f-7)、连接于所述丝杆螺母(203f-7)且贯穿于所述弧形限位板(203f-3)的丝杆(203f-8)以及连接于所述丝杆(203f-8)一端的第一电机(203f-9),所述齿轮(203f-2)与所述齿条(203d)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03)包括周向均匀设置于所述支撑盘(301)一侧表面不少于三个的第一凹形板(303a)、设置于所述第一凹形板(303a)缺口内的支撑臂(303b)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臂(303b)一端外侧的第二凹形板(303c)。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05)包括驱动板(305a)、周向均匀开设于所述驱动板(305a)一侧表面的不少于三个的轨道通槽(305b)、与所述轨道通槽(305b)内壁滑动连接的轨道柱(305c)、连接于所述轨道柱(305c)一端的滑板(305d)、设置于所述驱动板(305a)一侧的十字滑轨板(305e)、开设于所述十字滑轨板(305e)内的四个限位滑槽(305f)以及开设于所述十字滑轨板(305e)一侧表面上的四个限位轨道槽(305g),所述限位轨道槽(305g)连通所述限位滑槽(305f),所述滑板(305d)外壁与所述限位滑槽(305f)内壁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05)还包括贯穿所述十字滑轨板(305e)连接于所述驱动板(305a)一侧表面的驱动柱(305h),所述驱动柱(305h)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305i),所述第二电机(305i)一侧设置有十字支撑架(305j)。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支撑架(305j)、十字滑轨板(305e)和第二球头套(206)均连接于塔筒(400)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坠单元(500),其设置于所述配重块(100)一侧,包括固定板(501),所述固定板(501)两端一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固定块(502),所述固定块(502)一侧表面开设有贯穿槽(503),所述贯穿槽(503)两侧内壁开设的通孔内转动连接有旋转轴(504),所述固定块(502)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圆槽(505)和第二圆槽(506),所述第一圆槽(505)和第二圆槽(506)连通所述贯穿槽(5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单元(500)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槽(505)内且连接所述旋转轴(504)的圆板(507),所述圆板(507)一侧表面设置有弧形凸板(508)、限位柱(509)和离心轴(518),所述离心轴(518)转动连接有卡合板(510),所述卡合板(510)一侧表面开设有限位孔(511),所述限位孔(511)内壁设置有不规则的卡接板(512),所述卡合板(510)外壁设置有一段卡齿条(513),所述固定块(502)一侧设置有齿条板(514),所述齿条板(514)开设的通孔内壁上设置有环性齿条(515),两个所述旋转轴(504)外壁分别连接缆绳(517)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槽(506)内设置有发条(516),所述发条(516)一端连接旋转轴(504)外壁,所述缆绳(517)穿入所述连接环(101)开设的通孔。
CN202320823647.9U 2023-04-14 2023-04-14 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 Active CN219712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3647.9U CN219712178U (zh) 2023-04-14 2023-04-14 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3647.9U CN219712178U (zh) 2023-04-14 2023-04-14 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2178U true CN219712178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5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3647.9U Active CN219712178U (zh) 2023-04-14 2023-04-14 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21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18503B2 (ja) 浮体式流体力利用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風力推進船
US6269636B1 (en) Wave-energy chain-driven power generator
KR101558444B1 (ko) 자연 에너지 인출 장치
CN109441733B (zh) 汲能-减振深海风力发电浮式半潜平台
JP2003252288A (ja) 洋上風力発電の浮体式基礎構造物
JP2009536289A (ja) 海の波からの電気エネルギーの生産
KR20110102460A (ko) 파동의 작용을 통한 에너지 생산 시스템
CN1328499C (zh) 多旋翼风力发电机
Sun et al. Performance of a 3D pendulum tuned mass damper in offshore wind turbines under multiple hazards and system variations
CN104033324B (zh) 垂荡浮箱式深海波能发电装置
CN110182326A (zh) 一种具有减隔振功能的半潜式风力发电机平台
CN205277680U (zh) 波浪能发电装置及其发电机构
JP6266685B2 (ja) 浮体式流体力利用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風力推進船
CN219712178U (zh) 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
JP7419282B2 (ja) 制振発電装置、制振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風力発電システム
CN116480724A (zh) 抑制浮式海洋结构振动的半主动调谐质量控制装置
JP2004060441A (ja) 発電装置
CN214267908U (zh) 一种适用于海洋浮式结构的花瓣状水下耗能减振装置
JP5804753B2 (ja) 浮体
CN106089577B (zh) 基于tmd及主动锚链结构控制的浮式风电机组减载方法
CN113279908A (zh) 一种适用于海上风电机组的移动式阻尼器系统及工作方法
Liu et al. Motion performances of a 5 MW VAWT supported by spar floating foundation with heave plates
KR101943397B1 (ko) 수평 파력발전장치
Michailides et al. Wave-and wind-induced responses of the semisubmersible wind energy and flap-type wave energy converter based on experiments
CN219969960U (zh) 一种浮体平台及海上光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