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3968U - 一种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3968U
CN219703968U CN202320892434.1U CN202320892434U CN219703968U CN 219703968 U CN219703968 U CN 219703968U CN 202320892434 U CN202320892434 U CN 202320892434U CN 219703968 U CN219703968 U CN 219703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supporting mechanism
sleeve
movable end
abut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924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Lyuyi Huam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Lyuyi Huam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Lyuyi Huam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Lyuyi Huame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924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3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3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39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其包括工作台面、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第三支撑机构及第四支撑机构。厢体放置于工作台面上且位于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之间。厢体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第一支撑机构与第一侧板抵接,第二支撑机构与第二侧板抵接。第三支撑机构和第四支撑机构均设置于箱体内,第三支撑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抵接,第四支撑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抵接。在焊接前调整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距离,同时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保持竖直状态,避免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待焊接的侧板之间存在间隙,还能够在焊接后对板体施加压力避免板体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件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大型厢体合厢焊接时,厢体各个面的板材之间间隙较大,会导致板材之间定位不准,造成焊接困难,进而导致焊接质量低,大型箱体尺寸出现偏差,影响使用。并且,由于大型厢体合厢焊接时焊缝较长,焊接时会产生高温,在焊接后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厢体各个面的板材的材质不一定,收缩变形能力不一致,焊缝会收缩变形、产生应力,使得焊后的厢体发生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其解决了厢体焊接前板材之间存在较大间隙以及焊接后厢体易发生变形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包括:
工作台面、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第三支撑机构以及第四支撑机构;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相对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厢体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之间;
厢体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侧板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二侧板抵接;
所述第三支撑机构和所述第四支撑机构均设置于箱体内,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一一对应抵接,所述第四支撑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一一对应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和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均包括多根立柱和多个顶撑组件;
所述立柱竖直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上,多根所述立柱沿厢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多根所述立柱均与所述顶撑组件连接,多个所述顶撑组件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的多个所述顶撑组件均与所述第一侧板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的多个所述顶撑组件均与所述第二侧板抵接。
可选地,所述顶撑组件包括安装梁和多根撑杆;
所述安装梁水平设置,多根所述立柱均与所述安装梁连接;
所述撑杆水平设置于所述安装梁上,多根所述撑杆沿所述安装梁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的所述撑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板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的所述撑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板抵接。
可选地,所述撑杆包括第一套管、第一套杆以及支撑块;
所述第一套管设置于所述安装梁上,所述第一套管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安装梁;
所述第一套杆与所述第一套管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块与所述第一套杆朝向厢体的一端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支撑机构和所述第四支撑机构均包括本体、第一活动端头以及第二活动端头;
所述第一活动端头和所述第二活动端头分别与所述本体的两端一一对应活动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所述第一活动端头和所述第二活动端头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所述第一活动端头与所述第一侧板抵接,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所述第二活动端头与所述第二侧板抵接;
所述第四支撑机构的所述第一活动端头和所述第二活动端头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所述第四支撑机构的所述第一活动端头与所述第三侧板抵接,所述第四支撑机构的所述第二活动端头与所述第四侧板抵接。
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第二套管、第二套杆以及第三套杆,所述第二套杆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套杆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的螺旋线方向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的螺旋线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套杆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套杆与所述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活动端头和所述第二活动端头分别与所述第二套杆和所述第三套杆的端部一一对应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支撑机构和所述第四支撑机构均包括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
所述第三支撑机构的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一一对应抵接,所述第四支撑机构的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分别与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一一对应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伸缩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均为电动伸缩杆或液压伸缩杆。
(三)有益效果
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分别与第三支撑机构配合,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提供垂直于板面的两个方向上的压力,既能够在焊接前调整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同时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保持竖直状态,避免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待焊接的侧板之间存在间隙,还能够在焊接后对板体施加压力避免板体变形,提高焊接的质量。第四支撑机构用于支撑第三侧板,使第三侧板保持水平,还能用于调节第三侧板的水平高度,避免焊接前第三侧板与需要连接的侧板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厢体的立体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支撑机构和第四支撑机构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支撑机构和第四支撑机构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工作台面;
1:第一支撑机构;11:立柱;12:安装梁;13:撑杆;131:第一套管;132:第一套杆;133:支撑块;
2:第二支撑机构;
3:第三支撑机构;31:第一活动端头;32:第二活动端头;33:第二套管;34:第二套杆;35:第三套杆;36:第一伸缩杆;37:第二伸缩杆;
4:第四支撑机构;
51:第一侧板;52:第二侧板;53:第三侧板;54:第四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其中,本文所提及的“上”、“下”......等方位名词以图1的定向为参照。
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清楚、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用于厢体合厢焊接时对厢体的各个侧板施加压力,避免焊接前侧板与侧板之间存在间隙,还能避免厢体出现焊接变形。其中,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包括工作台面100、第一支撑机构1、第二支撑机构2、第三支撑机构3以及第四支撑机构4。工作台面100水平设置,用于放置待焊接的厢体。第一支撑机构1和第二支撑机构2相对设置于工作台面100,厢体放置于工作台面100上后位于第一支撑机构1和第二支撑机构2之间。如图3所示,厢体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53和第四侧板54,通过焊接将第一侧板51、第二侧板52、第三侧板53以及第四侧板54依次连接。在图1中,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为左右侧板,第三侧板53和第四侧板54为上下侧板,第一支撑机构1与第一侧板51抵接,第二支撑机构2与第二侧板52抵接,用于从厢体外面给厢体提供水平方向上的压力。焊接时第三支撑机构3和第四支撑机构4均安装在箱体内,第三支撑机构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一一对应抵接,用于从厢体内部给厢体的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提供水平方向上的压力。第四支撑机构4的两端分别与第三侧板53和第四侧板54一一对应抵接,用于从厢体内部给厢体的第三侧板53和第四侧板54提供竖直方向上的压力。第一支撑机构1和第二支撑机构2分别与第三支撑机构3配合,为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提供垂直于板面的两个方向上的压力,既能够在焊接前调整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之间的距离,同时使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保持竖直状态,避免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与待焊接的侧板之间存在间隙,还能够在焊接后对板体施加压力避免板体变形,提高焊接的质量。第四支撑机构4用于支撑第三侧板53,使第三侧板53保持水平,还能用于调节第三侧板53的水平高度,避免焊接前第三侧板53与需要连接的侧板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机构1和第二支撑机构2均包括多根立柱11和多个顶撑组件。立柱11竖直设置于工作台面100上,多根立柱11分别位于厢体的左右两侧,且多根立柱11沿厢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一个顶撑组件均连接多根立柱11,位于同一侧的多个顶撑组件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图1中,第一支撑机构1位于厢体的左侧,第二支撑机构2位于厢体的右侧,第一支撑机构1的多个顶撑组件均与第一侧板51抵接,第二支撑机构2的多个顶撑组件均与第二侧板52抵接,为侧板的整个板面提供均匀的压力。
如图1和图4所示,顶撑组件包括安装梁12和多根撑杆13,安装梁12沿厢体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在多根立柱11上。撑杆13水平设置于安装梁12上,撑杆13与安装梁12垂直。多根撑杆13沿安装梁1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机构1的撑杆13的端部与第一侧板51抵接,第二支撑机构2的撑杆13的端部与第二侧板52抵接。其中,撑杆13包括第一套管131、第一套杆132以及支撑块133,第一套管131设置于安装梁12上,第一套管131的中轴线垂直于安装梁12,第一套杆132与第一套管131螺纹连接。第一套杆132的后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液压马达或电动马达的套筒,通过液压马达或电动马达旋转第一套杆132来调节第一套杆132的端部的水平位置。支撑块133与第一套杆132朝向厢体的一端铰接,以匹配不平整的侧板表面;并且第一套杆132与铰接轴转动连接,在旋转第一套杆132时支撑块133不会跟随第一套杆132旋转,从而避免支撑块133损坏侧板。
实施例1,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第三支撑机构3和第四支撑机构4均包括本体、第一活动端头31以及第二活动端头32,第一活动端头31和第二活动端头32分别与本体的两端一一对应活动连接。第三支撑机构3的第一活动端头31和第二活动端头32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第三支撑机构3的第一活动端头31与第一侧板51抵接,第三支撑机构3的第二活动端头32与第二侧板52抵接。第四支撑机构4的第一活动端头31和第二活动端头32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第四支撑机构4的第一活动端头31与第三侧板53抵接,第四支撑机构4的第二活动端头32与第四侧板54抵接。参见图5,本体包括第二套管33、第二套杆34以及第三套杆35,第二套杆34套设于第二套管33的第一端,第三套杆35套设于第二套管33的第二端。第二套管33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二套管33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一内螺纹的螺旋线方向与第二内螺纹的螺旋线方向相反,第二套杆34与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第三套杆35与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套管上开设有通孔,人工旋转套设在通孔内的杆来旋转第二套管33,当仅第二套管33旋转而第二套杆34和第三套杆35不旋转时,第二套杆34和第三套杆35沿第二套管33的轴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第三支撑机构3和第四支撑机构4的长度缩短或伸长,从而为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提供厢体内部的压力,通过对第三支撑机构3和第四支撑机构4长度的无级调节实现对压力大小的无级调节,压力控制精准,进而更有利于防止厢体发生焊接形变。第一活动端头31和第二活动端头32分别与第二套杆34和第三套杆35的端部一一对应铰接,用以匹配不平整的侧板表面。第一活动端头31和第二活动端头32抵接在侧板上,与侧板之间存在摩擦力,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第二套杆34和第三套杆35受第一活动端头31和第二活动端头32的限制而不随第二套管33旋转,无需另外对第二套杆34和第三套杆35的旋转进行限制。
实施例2,如图1、图2和图6,第三支撑机构3和第四支撑机构4均包括底端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一伸缩杆36和第二伸缩杆37。第一伸缩杆36和第二伸缩杆37均为电动伸缩杆或液压伸缩杆,第三支撑机构3的第一伸缩杆36和第二伸缩杆37分别与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一一对应抵接,第四支撑机构4的第一伸缩杆36和第二伸缩杆37分别与第三侧板53和第四侧板54一一对应抵接。当第一伸缩杆36和第二伸缩杆37为液压伸缩杆时,液压伸缩杆的两个油口上均连接有单向阀,为液压缸保压。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机构1和第二支撑机构2分别与第三支撑机构3配合,为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提供垂直于板面的两个方向上的压力,既能够在焊接前调整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之间的距离,同时使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保持竖直状态,避免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与待焊接的侧板之间存在间隙,还能够在焊接后对板体施加压力避免板体变形,提高焊接的质量。第四支撑机构4用于支撑第三侧板53,使第三侧板53保持水平,还能用于调节第三侧板53的水平高度,避免焊接前第三侧板53与需要连接的侧板之间存在间隙,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包括工作台面(100)、第一支撑机构(1)、第二支撑机构(2)、第三支撑机构(3)以及第四支撑机构(4);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1)和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相对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100),厢体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10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1)和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之间;
厢体至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53)和第四侧板(54),所述第一支撑机构(1)与所述第一侧板(51)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与所述第二侧板(52)抵接;
所述第三支撑机构(3)和所述第四支撑机构(4)均设置于箱体内,所述第三支撑机构(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51)和所述第二侧板(52)一一对应抵接,所述第四支撑机构(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侧板(53)和所述第四侧板(54)一一对应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1)和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均包括多根立柱(11)和多个顶撑组件;
所述立柱(11)竖直设置于所述工作台面(100)上,多根所述立柱(11)沿厢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多根所述立柱(11)均与所述顶撑组件连接,多个所述顶撑组件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1)的多个所述顶撑组件均与所述第一侧板(51)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的多个所述顶撑组件均与所述第二侧板(52)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组件包括安装梁(12)和多根撑杆(13);
所述安装梁(12)水平设置,多根所述立柱(11)均与所述安装梁(12)连接;
所述撑杆(13)水平设置于所述安装梁(12)上,多根所述撑杆(13)沿所述安装梁(1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1)的所述撑杆(13)的端部与所述第一侧板(51)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机构(2)的所述撑杆(13)的端部与所述第二侧板(52)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13)包括第一套管(131)、第一套杆(132)以及支撑块(133);
所述第一套管(131)设置于所述安装梁(12)上,所述第一套管(131)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安装梁(12);
所述第一套杆(132)与所述第一套管(131)螺纹连接,所述支撑块(133)与所述第一套杆(132)朝向厢体的一端铰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机构(3)和所述第四支撑机构(4)均包括本体、第一活动端头(31)以及第二活动端头(32);
所述第一活动端头(31)和所述第二活动端头(32)分别与所述本体的两端一一对应活动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机构(3)的所述第一活动端头(31)和所述第二活动端头(32)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所述第三支撑机构(3)的所述第一活动端头(31)与所述第一侧板(51)抵接,所述第三支撑机构(3)的所述第二活动端头(32)与所述第二侧板(52)抵接;
所述第四支撑机构(4)的所述第一活动端头(31)和所述第二活动端头(32)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所述第四支撑机构(4)的所述第一活动端头(31)与所述第三侧板(53)抵接,所述第四支撑机构(4)的所述第二活动端头(32)与所述第四侧板(54)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二套管(33)、第二套杆(34)以及第三套杆(35),所述第二套杆(34)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33)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套杆(35)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管(33)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套管(33)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套管(33)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的螺旋线方向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的螺旋线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套杆(34)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套杆(35)与所述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活动端头(31)和所述第二活动端头(32)分别与所述第二套杆(34)和所述第三套杆(35)的端部一一对应铰接。
7.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机构(3)和所述第四支撑机构(4)均包括相对设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一伸缩杆(36)和第二伸缩杆(37);
所述第三支撑机构(3)的所述第一伸缩杆(36)和所述第二伸缩杆(37)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51)和所述第二侧板(52)一一对应抵接,所述第四支撑机构(4)的所述第一伸缩杆(36)和所述第二伸缩杆(37)分别与所述第三侧板(53)和所述第四侧板(54)一一对应抵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36)和所述第二伸缩杆(37)均为电动伸缩杆或液压伸缩杆。
CN202320892434.1U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 Active CN219703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2434.1U CN219703968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92434.1U CN219703968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3968U true CN219703968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78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92434.1U Active CN219703968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3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78322U (zh) 一种驱动桥壳焊接工装
CN106181186A (zh) 适于挖掘机斗杆的搭焊工装
CN219703968U (zh) 一种厢体合厢防变形的焊接工装
CN206677486U (zh) 适于汽车前风挡横梁下端板的可旋转焊接工装
CN113500348B (zh) 一种半挂车车厢焊接姿态调整装置
CN113370163B (zh) 一种发动机维修用可调式支撑装置
CN209936240U (zh) 汽车横梁组装工作台
CN219336643U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储带仓架框架焊接工装
CN107522141B (zh) 一种用于组装外门架下横梁总成的定位装置
CN216594121U (zh) 一种燃油箱翻转试验装置
CN219131521U (zh) 一种机床用钻孔装置
CN214685406U (zh) 一种复合稳定杆轴套镗孔工装
CN217452736U (zh) 一种用于加工短横梁焊接组件的装置
CN216177890U (zh) 一种用于桁架加工的焊接工装
CN116213913B (zh) 一种火箭贮箱纵缝搅拌摩擦焊接装夹装置
CN212443975U (zh) 下横梁扭曲反变形360°旋转焊接定位工装
CN220782796U (zh) 一种翻转装置及管柱模组组装设备
CN220515519U (zh) 一种铣边机
CN220805989U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焊接装置
CN117245379B (zh) 一种减震膨胀节组合加工装置及方法
CN218946794U (zh) 一种风机塔筒法兰焊接工装
CN219541966U (zh) 一种用于管道氩弧焊的固定装置
CN219649036U (zh) 一种焊接用工作台
CN219543089U (zh) 一种汽车手套箱装配辅助装置
CN219444337U (zh) 一种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