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1504U - 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1504U
CN219701504U CN202321052210.6U CN202321052210U CN219701504U CN 219701504 U CN219701504 U CN 219701504U CN 202321052210 U CN202321052210 U CN 202321052210U CN 219701504 U CN219701504 U CN 219701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vated carbon
active carbon
carbon layer
plate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522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明
吴礼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aiy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ject And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aiy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ject An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aiy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ject And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aiy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ject An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522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1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1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1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活性炭箱体和至少一个活性炭吸附组件,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包括活性炭层一、挡板和活性炭层二,活性炭层一和活性炭层二相对交错设置,所述挡板设置在活性炭层一和活性炭层二远离活性炭箱体的端部上,并且挡板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装置,通过相对交错设置的活性炭层一和活性炭层二,并且在活性炭层一和活性炭层二之间设置倾斜的挡板,从而在每个活性炭吸附组件的进气端均将气体分成两路,一路直接经过活性炭层一进行净化,另一路经过活性炭层二进行净化,从而达到废气良好净化的效果,相对交错设置的活性炭层一和活性炭层二,缩小了活性炭箱体的宽度,满足实际现场的安装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炭吸附箱是处理有机废气、臭味处理效果最好的净化设备,废气由风机提供动力,负压进入吸附箱后进入活性炭吸附层,由于活性炭吸附剂表面上存在着未平衡和未饱和的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因此当活性炭吸附剂的表面与气体接触时,就能吸引气体分子,使其浓聚并保持在活性炭表面,此现象称为吸附,活性炭吸附箱利用活性炭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能力,使废气与大表面的多孔性活性炭吸附剂相接触,废气中的污染物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上,使其与气体混合物分离,净化后的气体高空排放。
在一个采用颗粒活性炭进行吸附的项目中,要求碳层厚度不小于0.4m,截面风速不大于0.6m/s,不得采用单级活性炭吸附装置,该设备需要安置在楼顶,由于设备底座的水泥条基础已浇筑完成,如按照传统的碳箱碳层设计,碳箱的宽度将放大,现有水泥条基础的宽度不够,重新施工将增加投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在活性炭吸附箱安装有严格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活性炭吸附箱的设计,同时达到活性炭吸附箱的吸附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活性炭箱体,其设置在水泥平台上,并且所述活性炭箱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需净化的气体从进风口进入向出风口方向流动,并且净化后的气体从出风口排出;至少一个活性炭吸附组件,其设置在活性炭箱体的内壁上,并且至少一个活性炭吸附组件在活性炭箱体内处于同一直线,所需净化的气体依次经过至少一个活性炭吸附组件;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包括活性炭层一、挡板和活性炭层二,所述活性炭层一和活性炭层二分别设置在活性炭箱体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并且活性炭层一和活性炭层二相对交错设置,所述挡板设置在活性炭层一和活性炭层二远离活性炭箱体的端部上,并且挡板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炭箱体包括顶板、底板、侧板一、侧板二、进风端封板和出风端封板,所述顶板、底板、侧板一和侧板二围成矩形箱体结构,所述侧板一和侧板二对称设置,所述底板设置在侧板一和侧板二的上端部,所述底板设置在侧板一和侧板二的下端部,所述进风端封板和出风端封板分别设置在顶板、底板、侧板一和侧板二围成矩形箱体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进风口设置在进风端封板上,所述出风口设置在出风端封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炭层一的一端和侧板一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性炭层二的一端和侧板二的内壁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炭层一远离侧板一的端部和侧板二的内壁之间形成气体流道一,所述活性炭层二远离侧板二的端部和侧板一的内壁之间形成气体流道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与活性炭层一远离侧板一的端部和活性炭层二远离侧板二的端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炭箱体靠近进风端封板的一侧设有过滤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端封板和出风端封板上均设有泄爆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炭箱体上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对挡板进行喷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炭箱体的外壁上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水泥平台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炭层一、挡板和活性炭层二成“Z”字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装置,通过相对交错设置的活性炭层一和活性炭层二,并且在活性炭层一和活性炭层二之间设置倾斜的挡板,从而在每个活性炭吸附组件的进气端均将气体分成两路,一路直接经过活性炭层一进行净化,另一路经过活性炭层二进行净化,从而达到废气良好净化的效果,相对交错设置的活性炭层一和活性炭层二,缩小了活性炭箱体的宽度,满足实际现场的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吸附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右视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活性炭箱体1、进风口100、出风口200、活性炭吸附组件2、活性炭层一21、挡板22、活性炭层二23、气体流道一24、气体流道二25、顶板11、底板12、侧板一13、侧板二14、进风端封板15、出风端封板16、过滤器3、泄爆片4、喷淋管5、支撑架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包括活性炭箱体1和至少一个活性炭吸附组件2;活性炭箱体1,其设置在水泥平台上,并且所述活性炭箱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100和出风口200,所需净化的气体从进风口100进入向出风口200方向流动,并且净化后的气体从出风口200排出;至少一个活性炭吸附组件2,其设置在活性炭箱体1的内壁上,并且至少一个活性炭吸附组件2在活性炭箱体1内处于同一直线,所需净化的气体依次经过至少一个活性炭吸附组件2;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2包括活性炭层一21、挡板22和活性炭层二23,所述活性炭层一21和活性炭层二23分别设置在活性炭箱体1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并且活性炭层一21和活性炭层二23相对交错设置,所述挡板22设置在活性炭层一21和活性炭层二23远离活性炭箱体1的端部上,并且挡板22倾斜设置,所述活性炭层一21、挡板22和活性炭层二23成“Z”字形设置。在活性炭箱体1有宽度限制,长高不限的情况下,在活性炭层一21和活性炭层二23之间增加斜向的挡板22,使废气同时被活性炭层一21和活性炭层二23吸附,满足厚度及过风风速的要求,由于活性炭箱体1的长度没有限制,可以根据具体的净化效果和废气质量在活性炭箱体1内灵活设置活性炭吸附组件2的数量。
参照图2-4所示,所述活性炭箱体1包括顶板11、底板12、侧板一13、侧板二14、进风端封板15和出风端封板16,所述顶板11、底板12、侧板一13和侧板二14围成矩形箱体结构,所述侧板一13和侧板二14对称设置,所述底板12设置在侧板一13和侧板二14的上端部,所述底板12设置在侧板一13和侧板二14的下端部,所述进风端封板15和出风端封板16分别设置在顶板11、底板12、侧板一13和侧板二14围成矩形箱体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进风口100设置在进风端封板15上,所述出风口200设置在出风端封板16上。所述活性炭层一21的一端和侧板一1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性炭层二23的一端和侧板二1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性炭箱体1的外壁上连接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设置在水泥平台上。
其中,所述活性炭层一21远离侧板一13的端部和侧板二14的内壁之间形成气体流道一24,所述活性炭层二23远离侧板二14的端部和侧板一13的内壁之间形成气体流道二25。所述挡板22的两端分别与活性炭层一21远离侧板一13的端部和活性炭层二23远离侧板二14的端部连接。
此外,所述活性炭箱体1靠近进风端封板15的一侧设有过滤器3。所述进风端封板15和出风端封板16上均设有泄爆片4。
另外,所述活性炭箱体1上设有喷淋管5,所述喷淋管5对挡板22进行喷淋。
活性炭装填量计算:
活性炭箱体1的外形尺寸为:2000*1300*1500mm
活性炭过滤层尺寸为:L1000*W400*H1500mm
过滤层数量:2层
活性炭用量=1*1.5*0.4*2=1.2m3
800碘值活性炭密度按0.55kg/m3来估算,单台活性炭箱装炭量约为0.65吨。
活性炭层废气停留时间计算:
T3=H3/V3,V3=Q/S3,S3=L3*W3
T3—废气在活性炭层停留时间s
H3—活性炭层厚度m
V3—废气经过碳层流速m/s
S3—活性炭层截面积m3
S3=1.0*1.5=1.5m2
V3=5000/2/1.5/3600=0.46m/s
H3=0.4m
T3=0.4/0.46=0.87s。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性炭箱体,其设置在水泥平台上,并且所述活性炭箱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需净化的气体从进风口进入向出风口方向流动,并且净化后的气体从出风口排出;
至少一个活性炭吸附组件,其设置在活性炭箱体的内壁上,并且至少一个活性炭吸附组件在活性炭箱体内处于同一直线,所需净化的气体依次经过至少一个活性炭吸附组件;
所述活性炭吸附组件包括活性炭层一、挡板和活性炭层二,所述活性炭层一和活性炭层二分别设置在活性炭箱体两个相对的内壁上,并且活性炭层一和活性炭层二相对交错设置,所述挡板设置在活性炭层一和活性炭层二远离活性炭箱体的端部上,并且挡板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箱体包括顶板、底板、侧板一、侧板二、进风端封板和出风端封板,所述顶板、底板、侧板一和侧板二围成矩形箱体结构,所述侧板一和侧板二对称设置,所述底板设置在侧板一和侧板二的上端部,所述底板设置在侧板一和侧板二的下端部,所述进风端封板和出风端封板分别设置在顶板、底板、侧板一和侧板二围成矩形箱体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进风口设置在进风端封板上,所述出风口设置在出风端封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层一的一端和侧板一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性炭层二的一端和侧板二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层一远离侧板一的端部和侧板二的内壁之间形成气体流道一,所述活性炭层二远离侧板二的端部和侧板一的内壁之间形成气体流道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与活性炭层一远离侧板一的端部和活性炭层二远离侧板二的端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箱体靠近进风端封板的一侧设有过滤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端封板和出风端封板上均设有泄爆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箱体上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对挡板进行喷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箱体的外壁上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水泥平台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层一、挡板和活性炭层二成“Z”字形设置。
CN202321052210.6U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 Active CN219701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2210.6U CN219701504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2210.6U CN219701504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1504U true CN219701504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76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52210.6U Active CN219701504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15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01504U (zh) 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
CN2878683Y (zh) 汽车废气净化装置
CN205549859U (zh) 一种除尘净化器
CN206950959U (zh) 恶臭气体净化系统
CN203678243U (zh) 一种轮胎橡胶车间废物收集净化装置
CN103706235B (zh) 一种轮胎橡胶车间废物收集净化装置及其方法
CN206701035U (zh) 带有活性炭模块的吸附塔
CN2667170Y (zh) 汽车尾气喷淋法消音净化器
CN103845985A (zh) 一种强渗透多孔吸附过滤式燃油车辆废气净化装置
CN211537057U (zh) 废气处理系统
CN209752536U (zh) 一种便携式高效活性炭吸附装置
CN205549926U (zh) 一种粉尘气体净化器
CN207996541U (zh) 一种带孔板均流装置的活性炭吸附箱
CN216572334U (zh) 活性炭干式滤料装置
CN111544997A (zh) 一种环保型大气防治用除尘装置
CN101696647B (zh) 内燃机机动车的废气净化消声装置
CN205556198U (zh) 中空陶瓷板、纳米水膜空气泡发生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
CN221310127U (zh) 一种立式高效喷淋塔
CN211551888U (zh) 一种水法净化空气净化器
CN210097281U (zh) 一种钢厂废气脱硫装置
CN211537213U (zh) 一种胶装废气处理装置
CN215463120U (zh) 活性炭吸附装置
CN220513794U (zh) 一种玻璃微珠加热炉用废气处理装置
CN200948405Y (zh) 一种高效烟气脱硫除尘净化装置
WO2024017015A1 (zh) 一种空气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