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01128U - 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01128U
CN219701128U CN202320702710.3U CN202320702710U CN219701128U CN 219701128 U CN219701128 U CN 219701128U CN 202320702710 U CN202320702710 U CN 202320702710U CN 219701128 U CN219701128 U CN 219701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float valve
valve
trough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27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Tengfei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Tengfei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Tengfei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Tengfei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27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01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01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01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涉及浮阀塔盘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塔盘、第二塔盘和支撑架,第二塔盘顶面圆周分布设置支撑架,支撑架顶面与第一塔盘底面相抵,第一塔盘包括连续交替分布波峰区和波谷区,波峰区和波谷区表面均设有安装孔,波峰区和波谷区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浮阀和第二浮阀,第二塔盘表面均匀分布设有导流孔,第二塔盘表面为连续的弧面,第一塔盘表面设置交替分布的波峰区和波谷区进行第一浮阀和第二浮阀的适配安装,使落入第一塔盘表面的液体流速不同,底部气体顶起第一浮阀和第二浮阀的力不同,从而增加液体在第一塔盘表面的停留时间,使气液充分接触,增加能量交换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阀塔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
背景技术
根据中国专利号为CN104984720B公开的一种圆型浮阀塔盘,属于一般的物理分离作业装置技术领域。该圆型浮阀塔盘包括塔板和可上下移动的浮阀,塔板上制有用于浮阀安装的安装孔,浮阀包括设于塔板上方的圆形阀盖和由阀盖周缘向下方延伸至塔板下方的阀腿,阀腿沿阀盖周缘间隔分布,阀盖上设有至少两个向上拱起的舌孔,阀盖的周缘设有向下翻折的锯齿边,阀盖的锯齿边用于在浮阀落下时抵接塔板上表面,阀盖底面上固定有一圈凸起,舌孔位于阀盖的该圈凸起内,阀盖内制有夹隔的空腔,空腔内填充有聚苯乙烯泡沫层。该圆型浮阀塔盘具有气流分散细密均匀且气液接触充分的优点。
上述对比文件及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现有的浮阀塔盘表面一般设置为平面,无法对液体进行承接,导致气体与液体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较少,无法实现气液的充分接触;
2、在进行气液交换使用时,现有的塔盘高度单一,针对气液交换所用的空间有限,气液交换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浮阀塔盘在在气液交换时接触面积小和空间小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包括第一塔盘、第二塔盘和支撑架,所述第二塔盘顶面圆周分布设置支撑架,且支撑架顶面与第一塔盘底面相抵,所述第一塔盘包括连续交替分布波峰区和波谷区,所述波峰区和波谷区表面均设有安装孔,所述波峰区和波谷区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浮阀和第二浮阀,所述第二塔盘表面均匀分布设有导流孔,所述第二塔盘表面为连续的弧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浮阀底面两侧栓接设有第一弧形支撑脚,且第一弧形支撑脚底端与波峰区底面弧度相同,所述第一浮阀边缘两侧设有弧形导流边,且弧形导流边与第一浮阀表面相切。
优选的,所述第二浮阀底面两侧栓接设有第二弧形支撑脚,且第二弧形支撑脚底端与波谷区底面弧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浮阀底面与第一塔盘表面的波峰区顶面相抵,所述第二浮阀底面与第一塔盘表面的波谷区顶面相抵。
优选的,所述第一浮阀和第二浮阀均与安装孔覆盖,所述第一浮阀和第二浮阀均沿第一塔盘表面均匀直线阵列。
优选的,所述第一塔盘和第二塔盘顶面截面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塔盘和第二塔盘边缘处均采用圆角处理。
优选的,所述波峰区和波谷区采用1:1交替分布,且第一浮阀与波峰区对应,且第二浮阀与波谷区对应。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第一塔盘表面设置交替分布的波峰区和波谷区进行第一浮阀和第二浮阀的适配安装,使落入第一塔盘表面的液体流速不同,底部气体顶起第一浮阀和第二浮阀的力不同,从而增加液体在第一塔盘表面的停留时间,使气液充分接触,增加能量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第一塔盘通过支撑架与底部的第二塔盘形成双层结构,使底部的气体从底部进入后可对第二塔盘顶面和第一塔盘底部的液体进行接触式量交换,增加气体与液体相交汇的空间,从而增加气液接触时间,提高气液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塔盘部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塔盘底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例说明:
1、第一塔盘;2、波峰区;3、波谷区;4、第一浮阀;5、第二浮阀;6、第一弧形支撑脚;7、第二弧形支撑脚;8、安装孔;9、第二塔盘;10、导流孔;11、支撑架;12、弧形导流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一:
参照图1-5,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包括第一塔盘1、第二塔盘9和支撑架11,第二塔盘9顶面圆周分布设置支撑架11,且支撑架11顶面与第一塔盘1底面相抵,整个装置在使用时,采用第一塔盘1和第二塔盘9组合的结构安装使用,且第一塔盘1安装在第二塔盘9顶部,气体从第二塔盘9底部进入,液体从第一塔盘1顶面进入,在第一塔盘1与第二塔盘9所在空间及其第一浮阀4和第二浮阀5的作用下,进行充分接触,实现能量的交换。
气液在进行能量交换使用时,由于第一塔盘1包括连续交替分布波峰区2和波谷区3,波峰区2和波谷区3表面均设有安装孔8,波峰区2和波谷区3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浮阀4和第二浮阀5,第二塔盘9表面均匀分布设有导流孔10,第二塔盘9表面为连续的弧面,气体沿第二塔盘9顶部进入第一塔盘1底部,气体由于气压的作用,将第一浮阀4和第二浮阀5顶开,使气体通过第一塔盘1表面的安装孔8进行流通至第一塔盘1顶部,同时沿第一塔盘1顶部降落的液体受第一塔盘1表面的波峰区2和波谷区3的作用,在重力的夹持下集中出现在波谷区3位置,使气体对第二浮阀5顶起的力度加大,顶起所需的时间增加,气体通过第一浮阀4进入第一塔盘1顶部所需的时间相抵减少,进入第一塔盘1顶部的气体与表面的液体接触,实现能量交换,相对于传统的方式,能够直接轻易将第一浮阀4和第二浮阀5顶起,气液快速流通的情况来说,本申请中气液接触时间增加,接触面积增加,能量交换效率较高。
第一浮阀4和第二浮阀5在使用时,需要保证第一浮阀4底面两侧栓接设有第一弧形支撑脚6,且第一弧形支撑脚6底端与波峰区2底面弧度相同,第一浮阀4边缘两侧设有弧形导流边12,且弧形导流边12与第一浮阀4表面相切,气体顶起第一浮阀4后在弧形导流边12的作用下向两边移动,便于对气体的流向进行导向,控制气体流通至波谷区3与液体接触,第二浮阀5底面两侧栓接设有第二弧形支撑脚7,且第二弧形支撑脚7底端与波谷区3底面弧度相同,便于第二浮阀5被顶起实现气液的能量交换,第一浮阀4底面与第一塔盘1表面的波峰区2顶面相抵,第二浮阀5底面与第一塔盘1表面的波谷区3顶面相抵,第一浮阀4和第二浮阀5均与安装孔8覆盖,第一浮阀4和第二浮阀5均沿第一塔盘1表面均匀直线阵列,第一塔盘1和第二塔盘9顶面截面大小相同,第一塔盘1和第二塔盘9边缘处均采用圆角处理,波峰区2和波谷区3采用1:1交替分布,且第一浮阀4与波峰区2对应,且第二浮阀5与波谷区3对应。
具体实施例二:
参照图1-5,整个第一塔盘1的波峰区2和波谷区3的数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定,且波峰区2和波谷区3的弧度不易过于弯曲,需要保障波谷区3覆盖水流时,底部的气体仍然可以将第二浮阀5顶起,防止弧度较大导致第二浮阀5受液体重力的影响无法被顶起的现象出现。
具体实施例三:
参照图1-5,第二塔盘9的弧度一般小于第一塔盘1波峰区2的弧度,以波峰区2和波谷区3为一组,一般第二塔盘9表面弯曲弧度的数量小于等于第一塔盘1的1/2,如第一塔盘1表面出现四个波峰区2和波谷区3,则第二塔盘9表面至多设有两个波峰区2和波谷区3,且第二塔盘9表面的弧度小于第二塔盘9的波峰区2和波谷区3。
综上所述:
1、采用第一塔盘1表面设置交替分布的波峰区2和波谷区3进行第一浮阀4和第二浮阀5的适配安装,使落入第一塔盘1表面的液体流速不同,底部气体顶起第一浮阀4和第二浮阀5的力不同,从而增加液体在第一塔盘1表面的停留时间,使气液充分接触,增加能量交换效率;
2、采用第一塔盘1通过支撑架11与底部的第二塔盘9形成双层结构,使底部的气体从底部进入后可对第二塔盘9顶面和第一塔盘1底部的液体进行接触式量交换,增加气体与液体相交汇的空间,从而增加气液接触时间,提高气液交换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包括第一塔盘(1)、第二塔盘(9)和支撑架(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塔盘(9)顶面圆周分布设置支撑架(11),且支撑架(11)顶面与第一塔盘(1)底面相抵,所述第一塔盘(1)包括连续交替分布波峰区(2)和波谷区(3),所述波峰区(2)和波谷区(3)表面均设有安装孔(8),所述波峰区(2)和波谷区(3)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浮阀(4)和第二浮阀(5),所述第二塔盘(9)表面均匀分布设有导流孔(10),所述第二塔盘(9)表面为连续的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阀(4)底面两侧栓接设有第一弧形支撑脚(6),且第一弧形支撑脚(6)底端与波峰区(2)底面弧度相同,所述第一浮阀(4)边缘两侧设有弧形导流边(12),且弧形导流边(12)与第一浮阀(4)表面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阀(5)底面两侧栓接设有第二弧形支撑脚(7),且第二弧形支撑脚(7)底端与波谷区(3)底面弧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阀(4)底面与第一塔盘(1)表面的波峰区(2)顶面相抵,所述第二浮阀(5)底面与第一塔盘(1)表面的波谷区(3)顶面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阀(4)和第二浮阀(5)均与安装孔(8)覆盖,所述第一浮阀(4)和第二浮阀(5)均沿第一塔盘(1)表面均匀直线阵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塔盘(1)和第二塔盘(9)顶面截面大小相同,所述第一塔盘(1)和第二塔盘(9)边缘处均采用圆角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峰区(2)和波谷区(3)采用1:1交替分布,且第一浮阀(4)与波峰区(2)对应,且第二浮阀(5)与波谷区(3)对应。
CN202320702710.3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 Active CN219701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2710.3U CN219701128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2710.3U CN219701128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01128U true CN219701128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78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2710.3U Active CN219701128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011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00742B2 (en) Vapour-liquid distribution tray
RU2481150C2 (ru) Парожидкостное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прямоточного двухфазного потока в аппарате с нисходящим потоком и реактор, снабженный указан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CN219701128U (zh) 一种气液充分接触型浮阀塔盘
CN212818191U (zh) 一种设有气体上升独立通道的闪蒸塔塔盘
CN101480558A (zh) 一种光气吸收塔
CN215694043U (zh) 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新型塔板
CN108043061B (zh) 一种可在线更换催化剂的催化精馏塔板
CN220328671U (zh) 一种板式塔盘用抗堵固阀
CN219765360U (zh) 一种提高分布效率的化工塔盘
CN212941519U (zh) 一种低阻力抗堵型塔盘
CN105289031A (zh) 降膜喷射塔盘
SU747479A1 (ru) Контактна тарелка дл тепломассообменных аппаратов
CN1272389A (zh) 双流喷射浮阀塔板
CN220940776U (zh) 一种新型高效塔盘
CN201572536U (zh) 楔形超微型导向浮阀
CN201379983Y (zh) 一种tda脱水塔
CN212396755U (zh) 一种用于塔器设备的抗堵固阀塔盘
CN201052420Y (zh) 高操作弹性滑片式梯形导向浮阀
CN220834908U (zh) 一种用于湿法脱硫装置的扰流增效器
CN211755043U (zh) 一种立体动态塔板
CN109046225A (zh) 一种填料塔结构
CN215611621U (zh) 一种小气相大液相高效塔盘
CN1181903C (zh) 一种三导向阀塔盘
CN217312017U (zh) 一种合成精馏中的高效浮阀塔盘
CN212167446U (zh) 泡罩塔用受液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