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9983U - 活检针 - Google Patents

活检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9983U
CN219699983U CN202320667160.6U CN202320667160U CN219699983U CN 219699983 U CN219699983 U CN 219699983U CN 202320667160 U CN202320667160 U CN 202320667160U CN 219699983 U CN219699983 U CN 219699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ressing piece
shell
biopsy needl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671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川
车绪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imeimeichuang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imeimeichuang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imeimeichuang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imeimeichuangy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6716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9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9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99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检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检针。活检针包括外壳、针芯、按压件、联动组件和第一弹性件,针芯和按压件部分外露于外壳,联动组件和第一弹性件设于外壳内;设置按压件的一端与外壳转动连接,且与第一弹性件抵接,另一端与联动组件连接,再设置联动组件与针芯连接。按压按压件时,第一弹性件受力形变使联动组件联动并带动针芯进行穿刺;松开按压件时,第一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使联动组件联动并带动针芯进行回撤。此种按压式的手柄结构代替了现有的活检针所使用的提拉式手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穿刺过程中存在需要用户双手操作手柄往复提拉,操作困难且器械亲和度低的问题,提高活检针的器械亲和度以及穿刺效率。

Description

活检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检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检针。
背景技术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是一种通过内镜将超声探头引入体内后进行超声扫描,从而获得清晰的病灶及周边图像,结合病灶图像再用活检针通过内镜管道穿刺进入可疑病灶组织,以获取可疑病灶的细胞和组织用于病理学检查或诊断的方法。
可见,活检针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的核心工具,目前市面上的活检针大多采用针管结构,将进入病灶取样的针芯设置在针管里,再结合使用提拉式的弹簧手柄结构组合而成。这种使用提拉式的弹簧手柄结构的活检针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在定位穿刺过程中需要用户双手操作手柄进行往复的提拉运动,操作困难,器械亲和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活检针,用于解决现有的使用提拉式的弹簧手柄结构的活检针在穿刺过程中存在需要用户双手操作手柄进行往复提拉导致其操作困难且器械亲和度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活检针,所述活检针包括外壳、针芯、按压件、联动组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针芯和所述按压件部分外露于所述外壳,所述联动组件和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按压件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联动组件连接;所述联动组件与所述针芯连接;按压所述按压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受力形变,所述联动组件联动使得所述针芯进行穿刺;松开所述按压件,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所述联动组件回归自然状态并使得所述针芯回撤。
优选地,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弧齿杆和直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设计且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所述弧齿杆与所述按压件连接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直齿条啮合传动,所述直齿条与所述针芯连接。
优选地,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连杆和直齿条,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按压件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齿轮的偏心部位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包括同轴设计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三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直齿条啮合,所述直齿条与所述针芯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内部设有第一套杆,所述按压件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套杆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套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转臂、第二扭转臂和簧圈,所述外壳内部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簧圈设于所述按压件内部并套设在所述第一套杆上,所述第一扭转臂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扭转臂抵接在所述按压件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外壳内部且位于所述按压件的下方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压缩弹簧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按压件;所述按压件被按压后带动所述压缩弹簧受挤压,所述压缩弹簧具备回弹力使所述按压件回归自然状态。
优选地,所述按压件靠近所述弧齿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套杆,所述弧齿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套杆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弧齿杆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装配在所述第二套杆上;所述弧齿杆在弧形内侧设有斜齿,所述弧齿杆通过所述斜齿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
优选地,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按压件形成铰接,以使所述连杆与所述按压件之间相对转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齿轮形成铰接,以使所述连杆与所述主动齿轮之间相对转动;按压所述按压件,所述按压件联动所述连杆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活检针还包括定位按钮和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开设有第一条形通孔,所述定位按钮通过所述第一条形通孔部分外露于所述外壳;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底座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滑块一侧抵接所述外壳;所述滑块靠近所述定位按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齿牙,所述外壳的内壁对应所述第一定位齿牙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齿牙;按压所述定位按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受力形变,所述第一定位齿牙与所述第二定位齿牙分离,所述滑块可相对所述外壳沿所述第一条形通孔滑动;松开所述定位按钮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定位齿牙和所述第二定位齿牙抵接,所述滑块相对所述外壳静止,所述直齿条运动到所述滑块的位置时,所述滑块限制所述直齿条运动。
优选地,所述活检针还包括卡位件和刻度尺,所述卡位件对应所述第一条形通孔开设有第二条形通孔,所述定位按钮设置所述第二条形通孔上,所述刻度尺对应所述第二条形通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检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活检针中,通过设置按压件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抵接,另一端与联动组件连接,再设置联动组件与针芯连接,使得按压按压件时,第一弹性件受力形变使联动组件联动并带动针芯进行穿刺;使得松开按压件时,第一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使联动组件联动并带动针芯进行回撤,此种按压式的手柄结构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活检针所使用的提拉式的手柄结构,并且可以单手按压进行控制活检针,使活检针使用更简易,提高活检针与用户的亲和度,并提高活检针的穿刺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活检针中,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同轴设计且同步转动,第一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分度圆直径,能够将第二齿轮的短线行程转化为第一齿轮的长线行程,进而减小按压件所需要按压的行程,从而节省活检针的操作时间。弧齿杆与按压件连接并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使得按压按压件时更省力,并且使得弧齿杆能够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直齿条啮合传动,直齿条与针芯连接,使得第二齿轮转动较小的线行程就能够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较大的的线行程并带动针芯穿刺较长的行程,提高联动组件的传动性能,使针芯的穿刺运动更顺畅。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活检针中,将连杆的一端与按压件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主动齿轮的偏心部位连接,使主动齿轮能够转移并分担从动齿轮的部分受力和挤压,对从动齿轮具有保护的作用,使其免受过大的力的挤压而受损。从动齿轮包括同轴设计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且第三齿轮同步转动,且第三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大于第四齿轮的分度圆直径,能够将第四齿轮的短线行程转化为第三齿轮的长线行程,进而减小按压件的需要按压的行程,从而节省活检针的操作时间。主动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使得按压按压件时更省力,并且使得主动齿轮能够带动第四齿轮以及第三齿轮转动。第三齿轮与直齿条啮合,直齿条的一端与针芯连接,使得第四齿轮转动较小的线行程就能够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较大的的线行程并带动针芯穿刺较长的行程,提高联动组件的传动性能,使针芯的穿刺运动更顺畅。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活检针中,在外壳内部设置第一套杆,按压件一端设置与第一套杆匹配的第一通孔,并将第一套杆穿设在于第一通孔内,使按压件被按压时能以第一套杆为支点转动。
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活检针中,在外壳内部设置第一抵接部,将第一弹性件设置为扭簧,且扭簧的簧圈设于按压件内部并套设在第一套杆上,扭簧的第一扭转臂抵接在第一抵接部,扭簧的第二扭转臂抵接在按压件的内部。能够使得按压件被按压时带动第二扭转臂下压且第一扭转臂被抵接固定在第一抵接部,并使得扭簧受形变具有回弹力,回弹力进一步在按压件被撤销按压后使按压件回归自然状态,从而能够使联动组件带动针芯回撤。
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活检针中,在外壳内部且位于按压件的下方设置第二抵接部,将弹性件设置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一端抵接第二抵接部,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按压件,按压件被按压后带动所述压缩弹簧受挤压,所述压缩弹簧具备回弹力使所述按压件回归自然状态。能够使得按压件在被按压时能够使压缩弹簧受挤压并具有回弹力,回弹力进一步在按压件被撤销按压后使按压件回归自然状态,从而能够使联动组件带动针芯回撤。
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活检针中,在按压件靠近弧齿杆的一端设置第二套杆,弧齿杆上开设与第二套杆匹配的第二通孔,弧齿杆通过第二通孔装配在第二套杆上,使得弧齿杆与按压件之间装配为一体且不能相对移动,能够使按压件下压时直接通过弧齿杆啮合传动第二齿轮转动,间接提高联动组件的传动性能;在弧齿杆的弧形的内侧设置斜齿,使得弧齿杆能够通过斜齿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使按压件在被按压时能通过弧齿杆传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从而轻易地联动第一齿轮并带动针芯进行穿刺,使按压件的按压更省力,并提高联动组件的传动性能。
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活检针中,连杆的一端与按压件形成铰接,使得连杆与按压件之间能够相对转动,连杆的另一端与主动齿轮形成铰接,使得连杆与主动齿轮之间能够相对转动,进而在按压件下压时,使得按压件能够联动连杆带动主动齿轮做相对转动,所以铰接的设置比啮合传动更灵活,防止了啮合传动中出现的卡齿导致传动失败的现象,从而提高联动组件的容错度,使活检针的操作更灵活简易。
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活检针中,在外壳开设第一条形通孔,将定位按钮通过第一条形通孔设置并部分外露于外壳,能够使定位按钮能够沿着第一条形通孔进行滑动,还能够防止定位按钮滑动时出现歪斜的情况,防止滑动组件滑动失灵,提高滑动组件的稳定性。滑动组件包括滑块、底座和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设于滑块与底座之间,底座远离滑块一侧抵接外壳,使滑块具有活动的空间,能够使滑块被按压并对第二弹性件进行挤压使其形变产生回弹力。在滑块靠近定位按钮的一侧设置第一定位齿牙,在外壳的内壁对应所述第一定位齿牙的位置设置第二定位齿牙,能够使第二定位齿牙与第一定位齿牙相互匹配抵接,从而限制定位按钮和滑块的滑动。按压定位按钮时,第二弹性件受力形变,使第一定位齿牙与第二定位齿牙分离,能够使定位按钮被推着在第一条形通孔滑动,还能够使滑块相对外壳沿第一条形通孔滑动;松开定位按钮时,在第二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能够使滑块回归自然状态,使第一定位齿牙和第二定位齿牙抵接,使滑块相对外壳静止且阻止定位按钮继续滑动,直齿条运动到滑块的位置时,滑块能够起到限制直齿条继续运动的作用,从而能够限制联动组件联动针芯的穿刺行程,防止针芯进行穿刺时不受控制而造成对非病灶部位的误刺。
1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活检针中,在卡位件上对应第一条形通孔开设第二条形通孔,将定位按钮设置所述第二条形通孔上,再将刻度尺对应第二条形通孔设置,使定位按钮能够对应刻度尺的刻度进出移动,能够通过调节定位按钮指示刻度尺的位置,间接对针芯的穿刺进行定位,还能够对针芯的穿刺行程做精确的限制,进一步提高活检针寻找病灶的效率,提高活检针的定位精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活检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活检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活检针之按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活检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活检针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活检针之定位按钮与滑动组件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活检针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活检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活检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活检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活检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四。
符号标识说明:
1、活检针;
11、外壳;12、针芯;13、按压件;14、联动组件;15、第一弹性件;16、定位按钮;17、滑动组件;18、卡位件;19、刻度尺;
111、第一套杆;112、第一抵接部;113、第二抵接部;114、第一条形通孔;115、第二定位齿牙;131、第一通孔;132、第二套杆;141、第一齿轮;142、第二齿轮;143、弧齿杆;144、直齿条; 151、第一扭转臂;152、第二扭转臂;153、簧圈; 171、滑块;172、底座;173、第二弹性件;181、第二条形通孔;
1431、第二通孔;1432、斜齿;1711、第一定位齿牙;
2、活检针;
21、外壳;22、针芯;23、按压件;24、联动组件;25、第一弹性件;
211、第一套杆;212、第一抵接部;213、第二抵接部;241、主动齿轮;242、从动齿轮;243、连杆;244、直齿条;251、第一扭转臂;252、第二扭转臂;253、簧圈;
2421、第三齿轮;2422、第四齿轮。
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方便描述,定义“向前”为活检针使用时针芯向外壳外部伸出穿刺的方向,定义“向后”为活检针使用时针芯向外壳内部回撤的方向。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活检针1,该活检针1包括外壳11、针芯12、按压件13、联动组件14和第一弹性件15,针芯12和按压件13部分外露于外壳11,联动组件14和第一弹性件15设于外壳11内。按压件13的一端与外壳11转动连接,且与第一弹性件15抵接,另一端与联动组件14连接,联动组件14与针芯12连接。
具体地,请结合图1及图2所示,当按压按压件13时,第一弹性件15受力形变,联动组件14联动使得针芯12进行穿刺;当松开按压件13的按压时,在第一弹性件15受力形变后所具备的回弹力作用下,联动组件14回归自然状态并使得针芯12回撤。
请结合图1及图3所示,具体地,外壳11内部设有第一套杆111,按压件13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套杆111匹配的第一通孔131,第一通孔131套设在第一套杆111上,使按压件13被按压时能以第一套杆111为支点转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第一弹性件15为扭簧,扭簧包括第一扭转臂151、第二扭转臂152和簧圈153,外壳11内部设有第一抵接部112,簧圈153设于按压件13内部并套设在第一套杆111上,第一扭转臂151抵接第一抵接部112,第二扭转臂152抵接在按压件13的内部。能够使按压件13被按压时带动第二扭转臂152下压且第一扭转臂151被抵接固定在第一抵接部112,并使得扭簧受力产生形变具有回弹力,回弹力进一步在按压件13被撤销按压后使按压件13回归自然状态,从而能够通过带动联动组件14联动针芯12做回撤运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所示,第一弹性件15为压缩弹簧,外壳11内部设有第二抵接部113,压缩弹簧一端抵接第二抵接部113,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按压件13。能够使得按压件13在被按压时能够使压缩弹簧受挤压产生形变并具有回弹力,回弹力进一步在按压件13被撤销按压后使按压件13回归自然状态,从而能够带动联动组件14联动针芯12做回撤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按压件13、联动组件14和第一弹性件15等组成按压式的手柄结构,代替了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提拉式手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穿刺过程中存在需要用户双手操作手柄往复提拉导致其操作困难且器械亲和度低的问题,使活检针1的操作更简易,并提高活检针1的器械亲和度以及穿刺效率。
请结合图1至图4所示,联动组件14包括第一齿轮141、第二齿轮142、弧齿杆143和直齿条144,第一齿轮141与第二齿轮142同轴设计且同步转动,第一齿轮141的分度圆直径大于第二齿轮142的分度圆直径,能够将第二齿轮142的短线行程转化为第一齿轮141的长线行程,进而减小按压件13所需要按压的行程,从而节省活检针1的操作时间。
具体地,弧齿杆143与按压件13连接并与第二齿轮142啮合传动,且第二齿轮142带动第一齿轮141转动,使得按压按压件13时更省力,并且使得弧齿杆143能够带动第二齿轮142转动;第一齿轮141与直齿条144啮合传动,直齿条144与针芯12连接,使得第二齿轮142转动较小的线行程就能够带动第一齿轮141转动较大的的线行程并带动针芯12穿刺较长的行程,提高联动组件14的传动性能。
作为一种变形,联动组件14可以设置第一齿轮141,不设置第二齿轮142,弧齿杆143与按压件13连接并直接与第一齿轮141啮合传动,按压件13按压时,联动第一齿轮141转动并带动直齿条144向前移动,实现带动与直齿条144连接的针芯12进行向前穿刺。
在具体设置直齿条144时,外壳11内设置轴杆,轴杆的位置与针芯12位于同一条水平直线上,将直齿条144套设在轴杆上且可滑动,直齿条144的端部与针芯12的端部相连并且粘连固定,以使直齿条144能够沿轴杆向前或向后的轨道滑动,并带动针芯12进行穿刺或者回撤。
可选地,直齿条144的端部与针芯12的端部粘连的方法为热熔法、溶剂法、胶粘法且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只需直齿条144的端部与针芯12的端部之间的粘连形成一体并能同步移动即可。
具体地,按压件13靠近弧齿杆14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套杆132,弧齿杆143上开设有与第二套杆132匹配的第二通孔1431,弧齿杆143通过第二通孔1431装配在第二套杆132上,使得弧齿杆143与按压件13之间装配为一体且不能相对移动,使按压件13下压时能够直接通过弧齿杆143啮合传动第二齿轮142转动,间接提高联动组件14的传动性能;弧齿杆143在弧形内侧设有斜齿1432,弧齿杆143通过斜齿1432与第二齿轮142啮合传动,使按压件13在被按压时能通过弧齿杆143传动第二齿轮142进行转动,从而轻易地联动第一齿轮141并带动针芯12进行穿刺,使按压件13的按压更省力,并提高联动组件14的传动性能。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对联动组件14的原理进行描述,按压件13被按压时,第一弹性件15受力产生形变,与按压件13装配成一体的弧齿杆143带动第二齿轮142转动,第二齿轮142跟随第一齿轮141一同进行同轴转动,第一齿轮141啮合传动直齿条144进行向前运动,从而使得与直齿条144相连的针芯12进行穿刺;松开被按压的按压件13时,在第一弹性件15产生形变所具备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按压件13回弹到被按压前的位置,与按压件13装配成一体的弧齿杆143带动第二齿轮142进行回转,第二齿轮142跟随第一齿轮141一同进行同轴转动,第一齿轮141啮合传动直齿条144进行向后运动,从而使与直齿条144相连的针芯12运进行回撤。
请参阅图5所示,进一步地,活检针1还包括定位按钮16和滑动组件17,滑动组件17设于外壳11内,且位于直齿条144与针芯12滑动的路径上,外壳11开设有第一条形通孔114,定位按钮16通过第一条形通孔114部分外露于外壳11,定位按钮16被按压解锁后,能够推动其沿着第一条形通孔114进行滑动,定位按钮16沿着第一条型通孔114滑动的方向与直齿条144以及针芯12的运动方向相同,定位按钮16被按压解锁的按压方向与直齿条144以及针芯12的运动方向垂直。通过第一条形通孔114配合定位按钮16的设置,能够防止定位按钮16滑动时出现歪斜的情况,防止滑动组件17滑动失灵,提高滑动组件17的稳定性。
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进一步地,活检针1还包括卡位件18和刻度尺19,卡位件18对应第一条形通孔114开设有第二条形通孔181,定位按钮16设置在第二条形通孔181上,刻度尺19对应第二条形通孔181设置,使定位按钮16能对应刻度尺19的刻度进行移动,能够通过调节定位按钮16指示刻度尺的位置,间接对针芯12的穿刺进行定位,还能够对针芯12的穿刺行程做精确的限制,进一步提高活检针1寻找病灶的效率,提高活检针1的定位精准度。
具体地,请结合图6及图7所示,滑动组件17包括滑块171、底座172和第二弹性件173,第二弹性件173设于滑块171与底座172之间,底座172远离滑块171一侧抵接外壳11,使滑块171具有活动的空间,能够使滑块171被按压并对第二弹性件173进行挤压使其形变产生回弹力;滑块171靠近定位按钮1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齿牙1711,外壳11的内壁对应第一定位齿牙171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齿牙115,能够使第二定位齿牙115与第一定位齿牙1711相互匹配抵接,从而限制定位按钮16和滑块171的滑动。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对滑动组件17的原理进行描述,当按压定位按钮16时,第二弹性件173受力形变,第一定位齿牙1711与第二定位齿牙115分离,滑块171可相对外壳11沿第一条形通孔114滑动;当松开定位按钮16时,在第二弹性件173的回弹力作用下,能够使滑块171回归自然状态,第一定位齿牙1711和第二定位齿牙115抵接,滑块171相对外壳11静止,并能阻止定位按钮16继续向前滑动,直齿条144运动到滑块171的位置时,滑块171限制直齿条144运动,滑块171能够起到限制直齿条144带动针芯12继续向前穿刺的作用,从而能够限制联动组件14联动针芯12的穿刺行程,防止针芯12进行穿刺时不受控制而造成对非病灶部位的误刺。
实施例
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活检针2,第二实施例公开的活检针2与第一实施例公开的活检针1大体相同,两者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其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活检针2的联动组件24包括主动齿轮241、从动齿轮242、连杆243和直齿条244。其中,连杆243的一端与按压件23连接,连杆243的另一端与主动齿轮241的偏心部位连接,主动齿轮241能够转移并分担从动齿轮242的受力和挤压,对从动齿轮242具有保护的作用,使其免受过大的力的挤压而受损。从动齿轮242包括同轴设计的第三齿轮2421和第四齿轮2422,第三齿轮2421与第四齿轮2422同步转动,第三齿轮2421的分度圆直径大于第四齿轮2422的分度圆直径,能够将第四齿轮2422的短线行程转化为第三齿轮2421的长线行程,进而减小按压件23的需要按压的行程,从而节省活检针2的操作时间。主动齿轮241与第四齿轮2422啮合传动,使得按压按压件23时更省力,并且使得主动齿轮241能够带动第四齿轮2422以及第三齿轮2421转动;第三齿轮2421与直齿条244啮合传动,直齿条244与针芯22连接,使得第四齿轮2422转动较小的线行程就能够带动第三齿轮2421转动较大的的线行程并带动针芯22穿刺较长的行程,提高联动组件24的传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主动齿轮241的偏心部位位于主动齿轮241的圆心与圆周之间或者在圆周上。
具体地,连杆243的一端与按压件23形成铰接,以使连杆243与按压件23之间相对转动;连杆243的另一端与主动齿轮241形成铰接,以使连杆243与主动齿轮241之间相对转动;按压按压件23,按压件23联动连杆243带动主动齿轮241转动,通过铰接的设置比啮合传动更灵活,防止了啮合传动中出现的卡齿导致传动失败的现象,从而提高联动组件24的容错度,使活检针2的操作更灵活简易。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对联动组件24的原理进行描述,按压件23被按压时,第一弹性件25受力产生形变,与按压件23并与主动齿轮241形成铰接的连杆243带动主动齿轮241转动,主动齿轮241带动第四齿轮2422进行转动,第三齿轮2421跟随第四齿轮2422进行同轴转动,第三齿轮2421啮合传动直齿条244进行向前运动,从而使得与直齿条244相连的针芯22进行穿刺;松开被按压的按压件23时,在第一弹性件25产生形变所具备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按压件23回弹到被按压前的位置,与按压件23和主动齿轮241形成铰接的连杆243带动主动齿轮241进行回转,主动齿轮241带动第四齿轮2422进行回转,第三齿轮2421跟随第四齿轮2422进行同轴转动并被带动进行回转,第三齿轮2421啮合传动直齿条244进行向后运动,从而使得与直齿条244相连的针芯22进行回撤。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8及图9所示,第一弹性件25为扭簧,扭簧包括第一扭转臂251、第二扭转臂252和簧圈253,外壳21内部设有第一抵接部212,簧圈253设于按压件23内部并套设在第一套杆211上,第一扭转臂251抵接第一抵接部212,第二扭转臂252抵接在按压件23的内部,使得按压件23被按压时带动第二扭转臂252下压且第一扭转臂251被抵接固定在第一抵接部212,并使得扭簧受力产生形变具有回弹力,回弹力进一步在按压件23被撤销按压后使按压件23回归自然状态,从而能够使联动组件24带动针芯22做回撤运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弹性件25为压缩弹簧,外壳21内部设有第二抵接部213,压缩弹簧一端抵接第二抵接部213,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按压件23,使得按压件23在被按压时能够使压缩弹簧受挤压产生形变并具有回弹力,回弹力进一步在按压件23被撤销按压后使按压件23回归自然状态,从而能够使联动组件24带动针芯22做回撤运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针包括外壳、针芯、按压件、联动组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针芯和所述按压件部分外露于所述外壳,所述联动组件和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外壳内;
所述按压件的一端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联动组件连接;所述联动组件与所述针芯连接;
按压所述按压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受力形变,所述联动组件联动使得所述针芯进行穿刺;松开所述按压件,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所述联动组件回归自然状态并使得所述针芯回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弧齿杆和直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设计且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所述弧齿杆与所述按压件连接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直齿条啮合传动,所述直齿条与所述针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连杆和直齿条,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按压件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齿轮的偏心部位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包括同轴设计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三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直齿条啮合,所述直齿条与所述针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设有第一套杆,所述按压件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套杆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套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包括第一扭转臂、第二扭转臂和簧圈,所述外壳内部设有第一抵接部,所述簧圈设于所述按压件内部并套设在所述第一套杆上,所述第一扭转臂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扭转臂抵接在所述按压件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外壳内部且位于所述按压件的下方设有第二抵接部,所述压缩弹簧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按压件;所述按压件被按压后带动所述压缩弹簧受挤压,所述压缩弹簧具备回弹力使所述按压件回归自然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靠近所述弧齿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套杆,所述弧齿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套杆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弧齿杆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装配在所述第二套杆上;所述弧齿杆在弧形内侧设有斜齿,所述弧齿杆通过所述斜齿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传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按压件形成铰接,以使所述连杆与所述按压件之间相对转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齿轮形成铰接,以使所述连杆与所述主动齿轮之间相对转动;按压所述按压件,所述按压件联动所述连杆带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针还包括定位按钮和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开设有第一条形通孔,所述定位按钮通过所述第一条形通孔部分外露于所述外壳;
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底座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底座远离所述滑块一侧抵接所述外壳;
所述滑块靠近所述定位按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齿牙,所述外壳的内壁对应所述第一定位齿牙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齿牙;
按压所述定位按钮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受力形变,所述第一定位齿牙与所述第二定位齿牙分离,所述滑块可相对所述外壳沿所述第一条形通孔滑动;松开所述定位按钮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定位齿牙和所述第二定位齿牙抵接,所述滑块相对所述外壳静止,所述直齿条运动到所述滑块的位置时,所述滑块限制所述直齿条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针还包括卡位件和刻度尺,所述卡位件对应所述第一条形通孔开设有第二条形通孔,所述定位按钮设置所述第二条形通孔上,所述刻度尺对应所述第二条形通孔设置。
CN202320667160.6U 2023-03-24 2023-03-24 活检针 Active CN219699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7160.6U CN219699983U (zh) 2023-03-24 2023-03-24 活检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67160.6U CN219699983U (zh) 2023-03-24 2023-03-24 活检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9983U true CN219699983U (zh) 2023-09-19

Family

ID=87999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67160.6U Active CN219699983U (zh) 2023-03-24 2023-03-24 活检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99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80628B2 (ja) ハンドル・針セットを備えた生検器具
CA2093081C (en) Lancet actuator
AU2005245738B2 (en) Core sampling biopsy device with short coupled MRI-compatible driver
WO2021189688A1 (zh) 活检装置及其击发解锁机构、取样行程调整机构和上弦击发方法
CN219699983U (zh) 活检针
CN102038509B (zh) 用于抽取体液的穿刺系统
US20100228147A1 (en) Puncturing cytodiagnostic device
CN2927996Y (zh) 内窥镜活体取样钳的钳头组件
CN210056253U (zh) 一种便于临床医生操作ct引导下穿刺的体表定位装置
CN217285762U (zh) 用于远程诊脉的信息采集手指
CN201216622Y (zh) 直线切割缝合器
CN111870320B (zh) 外科器械
US20130338537A1 (en) Uni-directional drive mechanism for lancing device
CN111884419B (zh) 驱动装置
CN2820087Y (zh) 一种穿刺针手柄
CN220141777U (zh) 一种带负压装置连体的甲状腺穿刺针
CN212015653U (zh) 一种实现超声反射及外针管可拆卸的一次性活检针
CN115551419A (zh) 活检装置
CN219661772U (zh) 一种活检穿刺装置
CN219516381U (zh) 一种肠镜活检钳
CN219480186U (zh) 一种活检钳的钳头组件及活检钳
CN217447858U (zh) 一种肿瘤科用分离精度高的肿瘤活体取样装置
CN219480177U (zh) 一种可调式新型全自动穿刺活检针
CN218832797U (zh) 一种外针筒可旋转的旋切针
CN218922650U (zh) 一种新型活检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