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9796U - 尘杯、清洁设备以及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尘杯、清洁设备以及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9796U
CN219699796U CN202320440020.5U CN202320440020U CN219699796U CN 219699796 U CN219699796 U CN 219699796U CN 202320440020 U CN202320440020 U CN 202320440020U CN 219699796 U CN219699796 U CN 219699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ver body
cover
dust barrel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00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广运
任丽娟
夏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reame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00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9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9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9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尘杯、清洁设备以及清洁系统。所述尘杯包括尘筒、弹性伸缩结构以及盖体,所述弹性伸缩结构设于所述尘筒内。所述盖体与所述尘筒的一端套接,且与所述弹性伸缩结构连接,而相对于所述尘筒的一端可弹性伸缩活动,进而具有初始位置和伸出位置。其中,所述盖体的侧壁设有侧向连通部,所述盖体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盖体密封所述尘筒的一端;所述盖体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侧向连通部连通所述尘筒的一端和外部,而开启所述尘筒的一端。所述尘杯的盖体能够随集尘站的开关而自动开合,无需用户手动开合尘杯的杯盖,解决了清洁设备与集尘站对接后尘杯的杯盖无法自动开启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尘杯、清洁设备以及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尘杯、清洁设备以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清洁设备通常包括尘杯,该尘杯用于收集清洁设备所清理过的灰尘、毛发以及碎屑等垃圾。为了方便清除尘杯内收集的垃圾,以提升用户体验,该清洁设备还配备有集尘站,集尘站利用负压将尘杯内的垃圾吸出,无需用户手动清理尘杯内的垃圾。然而,清洁设备与集尘站对接后,用户还需要手动操作按钮而开启尘杯的杯盖,以将尘杯内的尘腔与集尘站的集尘通道连通,无法实现尘杯的杯盖的自动开启。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清洁设备与集尘站对接后尘杯的杯盖无法自动开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尘杯,包括:
尘筒;
弹性伸缩结构,所述弹性伸缩结构设于所述尘筒内;以及
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尘筒的一端套接,且与所述弹性伸缩结构连接,而相对于所述尘筒的一端可弹性伸缩活动,进而具有初始位置和伸出位置;
其中,所述盖体的侧壁设有侧向连通部,所述盖体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盖体密封所述尘筒的一端;所述盖体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侧向连通部连通所述尘筒的一端和外部,而开启所述尘筒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的尘杯,所述盖体的内侧面套接所述尘筒一端的外侧面;所述尘杯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挤压于所述尘筒的一端与所述盖体的内端面之间,而密封所述尘筒的一端;或者,所述尘筒的一端的内侧面套接所述盖体的外侧面,所述盖体设有侧向伸出部;所述尘杯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挤压于所述尘筒的一端与所述盖体的侧向伸出部之间,而密封所述尘筒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的尘杯,所述盖体的内端面上设有环槽,所述密封圈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环槽中。
可选地,所述的尘杯,所述尘筒的一端的内侧设有阶梯槽,所述密封圈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阶梯槽中。
可选地,所述的尘杯,所述侧向连通部靠近或者连接所述盖体的端壁设置。
可选地,所述的尘杯,所述侧向连通部为连通缺口或者连通通孔。
可选地,所述尘杯还包括:
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嵌套于所述尘筒的另一端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一级过滤组件和二级过滤组件,所述二级过滤组件嵌套于所述一级过滤组件内,所述过滤装置具有输出端,所述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二级过滤组件滤出的垃圾;和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盖体内,且挤压于所述输出端和所述盖体的内端面之间,而密封所述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的尘杯,所述盖体的内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密封件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中。
可选地,所述的尘杯,所述弹性伸缩结构的一端与所述二级过滤组件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输出端而连接所述盖体。
可选地,所述的尘杯,所述二级过滤组件为旋风分离组件。
可选地,所述的尘杯,所述弹性伸缩结构为弹性件,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张紧连接于所述盖体的内部和所述尘筒的侧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的尘杯,所述尘筒的外侧面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装配所述尘杯于主机上,所述盖体对应所述安装部设有避空部,所述避空部用于避让、且密封连接所述主机的相应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包括主机和设于所述主机的尘杯,所述尘杯为如上所述的尘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设备和集尘站,所述清洁设备为如上所述的清洁设备。
可选地,所述的清洁系统,所述集尘站内设有负压源腔、主通道以及侧通道,所述负压源腔均连通所述主通道和所述侧通道的一端,所述侧通道设于所述主通道的一侧,所述侧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侧向集尘口;所述负压源腔用于在负压源的作用下形成负压;所述主通道用于负压抽吸所述盖体,而使所述盖体活动至所述伸出位置,以将所述盖体上的侧向连通部与所述侧向集尘口连通;所述侧通道用于负压抽吸所述尘筒内的垃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盖体的侧壁上设置侧向连通部,且盖体在弹性伸缩结构的作用下可弹性伸缩,而具有初始位置和伸出位置,进而盖体可在集尘站的负压抽吸的作用下活动至伸出位置,侧向连通部将尘筒的一级尘腔和外部空间连通,尘杯内的垃圾可被吸出侧向连通部而进入集尘站的集尘通道内,实现了垃圾的自动收集;而且,盖体可弹性复位而封闭尘筒的一端。因此,该尘杯的盖体能够随着集尘站的开关而自动开合,无需用户手动开合尘杯的杯盖,解决了清洁设备与集尘站对接后尘杯的杯盖无法自动开启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尘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尘杯的主视图,其盖体位于初始位置;
图3为图1中尘杯的主视图,其盖体位于伸出位置;
图4为图1中尘杯的分解图;
图5为图1中尘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尘杯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尘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清洁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清洁设备的一分解图;
图10为图8中清洁设备的另一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清洁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清洁系统的集尘站和清洁设备的主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A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尘杯;
110-尘筒;112-一级尘腔;113-进尘口;114-侧盖;115-安装部;116-阶梯槽;
120-弹性伸缩结构;
130-盖体;131-侧壁;132-侧向连通部;133-端壁;134-环槽;135-凹槽;136-避空部;137-侧向伸出部;
140-过滤装置;141-一级过滤组件;142-二级过滤组件;143-输出端;144-二级尘腔;145-安装筒;146-过滤网;147-进风口;148-旋风分离器;149-过滤棉;
150-密封圈;160-密封件;
200-清洁设备;210-主机;211-基座;212-手持支架;213-风机组件;214-装配部;215-连接头;216-出风口;220-连接管;230-清洁刷头;232-滚刷;
300-清洁系统;310-集尘站;312-主通道;314-侧通道;316-侧向集尘口;318-负压源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尘杯,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尘杯100包括尘筒110、弹性伸缩结构120、盖体130以及过滤装置140。弹性伸缩结构120设于尘筒110内。盖体130与尘筒110的一端套接,且与弹性伸缩结构120连接,而相对于尘筒110的一端可弹性伸缩活动,进而具有初始位置和伸出位置。过滤装置140嵌套于尘筒110的另一端中,而在尘筒110与过滤装置140之间形成一级尘腔112,该一级尘腔112用于收集过滤装置140进行一级过滤所滤出的垃圾,该垃圾包括且不限于灰尘、毛发、碎屑以及颗粒物等等。其中,盖体130的侧壁131设有侧向连通部132,结合图2,盖体130位于初始位置时,盖体130密封尘筒110的一端;结合图3,盖体130位于伸出位置时,侧向连通部132连通尘筒110的一端和外部,而开启尘筒110的一端。
该尘杯100应用于清洁设备、并通过集尘站对尘杯100内的垃圾进行排空时,集尘站工作,在负压抽吸的作用下盖体130从初始位置活动至伸出位置,侧向连通部132也相应地从封闭状态变为开启状态,而连通尘筒110的一级尘腔112和外部空间,此时,尘杯100内的垃圾被吸出侧向连通部132而进入集尘站的集尘通道内,实现了垃圾的自动收集;当集尘站停止工作时,在弹性伸缩结构120的作用下盖体130从伸出位置复位至初始位置,侧向连通部132也相应地从开启状态变为封闭状态,而封闭尘筒110的一端。因此,在清洁设备与集尘站对接后,该尘杯100的盖体130能够随着集尘站的开关而自动开合,无需用户手动开合尘杯100的杯盖,解决了清洁设备与集尘站对接后尘杯100的杯盖无法自动开启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盖体130的伸出位置并不是某一固定位置,该伸出位置是相对于初始位置而言的、被负压抽吸的弹性拉伸位置,只要是拉伸后可以导通尘筒110的内外而完成垃圾排空即可。显然,负压吸力越大,盖体130的伸出程度也越大,侧向连通部132的开启程度也越大,而越有利于垃圾排出,但是不会超过最大伸出行程。
为了提高盖体130对尘筒110的一端的密封性,尘杯100还包括密封圈150。盖体130的内侧面套接尘筒110一端的外侧面。密封圈150挤压于尘筒110的一端与盖体130的内端面之间,而密封尘筒110的一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盖体130可通过张紧的弹性伸缩结构120直接与尘筒110的一端抵接,而密封尘筒110的一端,无需设置上述密封圈150。
结合图4,应当说明的是,该盖体130包括上述侧壁131和端壁133,侧壁131与端壁133围合连接而形成盖体130的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可收容尘筒110的一端,而盖体130的内端面则形成于端壁133的内侧表面。由于侧壁131围套在尘筒110的一端的外侧面上,其形状视尘筒110的形状而定,而尘筒110的形状可以为但不限于圆筒状,因此,盖体130的形状也不限于圆筒状。
为了方便安装和固定密封圈150,盖体130的内端面上设有环槽134,即环槽134开设于端壁133上,密封圈150的至少部分收容于环槽134中。在张紧的弹性伸缩结构120的拉力作用下,环槽134的槽底挤压密封圈150于尘筒110的一端的端面上,进而盖体130的端壁133可以保证对尘筒110的一端的密闭效果。其中,密封圈150可通过粘接方式或者紧配合方式安装于环槽134中,该密封圈150可以完全收容于环槽134中,而使密封圈150的端面与端壁133的内表面平齐。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密封圈150可以设置在尘筒110的一端的端面上,而同样可以起到提高密封效果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排出盖体130内的垃圾,侧向连通部132靠近或者连接盖体130的端壁133设置,对接集尘站时,一级尘腔112内的垃圾通常在重力的作用下落至盖体130的端壁133上,进而端壁133上的垃圾容易通过侧向连通部132而被吸出。可以理解的是,该侧向连通部132还可以设置在盖体130的侧壁131的其他合适位置上。
本实施方式中,该侧向连通部132为连通缺口,该连通缺口与环槽134连通。换言之,盖体130的部分侧壁131在轴向上完全镂空而延伸至端壁133,使排尘口在轴向上最大化设置,有利于较大体积的垃圾通过,且可提高了侧向连通部132的垃圾通过量,而提升集尘站的排空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侧向连通部132可以是连通通道,该连通通道的一端连通盖体130的内部空间,另一端连通盖体130的外部空间。
请参阅图5和图6,一并结合图4,图5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尘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尘杯的剖视图,尘杯100还包括密封件160。过滤装置140包括一级过滤组件141和二级过滤组件142,二级过滤组件142嵌套于一级过滤组件141内。其中,一级尘腔112形成于一级过滤组件141与尘筒110之间。过滤装置140具有输出端143,输出端143用于输出二级过滤组件142滤出的垃圾,如细灰。密封件160设于盖体130内,且挤压于输出端143和盖体130的内端面之间,而密封输出端143。
由于密封件160密封过滤装置140的输出端143,而在输出端143的内部形成二级尘腔144,该密封件160保证了二级尘腔144的密封性,而确保了二级过滤组件142的过滤效果。当盖体130处于伸出位置时,密封件160开启输出端143,该二级尘腔144内的垃圾可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盖体130内,并通过侧向连通部132而被吸出。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盖体130可通过张紧的弹性伸缩结构120直接与输出端143抵接,而密封输出端143,无需设置密封件160;或者,在输出端143的端面上设置环状密封结构,而保证密封效果。
为了方便安装和固定密封件160,盖体130的内端面上设有凹槽135,即凹槽135开设于端壁133上,环槽134环绕凹槽135设置。密封件160的至少部分收容于凹槽135中。在张紧的弹性伸缩结构120的拉力作用下,凹槽135的槽底挤压密封件160于输出端143的端面上,进而盖体130的端壁133可以同时保证对二级尘腔144的密闭效果。其中,密封件160可通过粘接方式或者紧配合方式安装于凹槽135中,该密封圈150可以完全收容于凹槽135中。
本实施方式,该密封件160呈环状,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前提下,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而且,密封件160的材质可以为但不限于橡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密封件160可以呈圆片状。
本实施方式中,该一级过滤组件141包括安装筒145和过滤网146,其中,安装筒145的一端嵌套于尘筒110的另一端中,而安装筒145的另一端则作为过滤装置140的输出端143,安装筒145的筒壁上开设有进风口147。过滤网146呈筒状设置,套设于安装筒145上,且对应进风口147设置。尘筒110的筒壁上开设有进尘口113,尘筒110的内侧设有侧盖114,该侧盖114盖合进尘口113。尘杯100工作时,该侧盖114在负压的作用下向内开启,气流自进尘口113进入到尘筒110内,然后经过过滤网146,而完成一级过滤,垃圾落入一级尘腔112内。为了进一步过滤气流,将气流中的细灰滤出,该二级过滤组件142嵌套于安装筒145内,其为旋风分离组件,能够分离出经过过滤网146的气流中的细灰,而完成二次过滤,分离出的细灰落入二级尘腔144内。显然,该侧盖114为弹性密封片,其可弹性复位而密封进尘口113。该二级过滤组件142包括旋风分离器148。
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该过滤装置140还包括过滤棉149,该过滤棉149对应旋风分离组件的出气端设置,而对经过旋风分离组件的气流进行三级过滤。
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伸缩结构120为弹性件,至少一个弹性件张紧连接于盖体130的内部和尘筒110的筒壁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并不限于两个,但需要兼顾张紧密封性和盖体130可负压伸出的效果。该弹性件也不限于拉簧,拉簧的一端连接盖体130的端壁133,另一端连接尘筒110的筒壁,且避让侧向连通部132设置。显然,该弹性件还可以是弹性条、弹性带或者弹性柱等等。
应当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伸缩结构120的一端可以与二级过滤组件142连接,另一端穿过输出端143而连接盖体130。该弹性伸缩结构120位于二级尘腔144内,可以减少对垃圾排出的影响。具体而言,该弹性伸缩结构120可以为但不限于一拉簧、一弹性条、一弹性带或者一弹性柱等等,其一端可连接在旋风分离器148的筒状结构内,另一端穿过输出端143、密封件160而连接端壁133,使端壁133通过密封件160抵紧输出端143。
为了方便将尘杯100安装于清洁设备的主机上,尘筒110的外侧面设有安装部115,安装部115用于装配尘杯于主机上,盖体130对应安装部115设有避空部136,避空部136用于避让、且密封连接主机的相应结构。该避空部136可以避免装配干涉发生,同时由于避空部136与主机的相应结构密封连接,而保证一级尘腔112的密封性,进而确保了一级过滤组件141的过滤效果。
该安装部115呈导槽状,该进尘口113开设于安装部115的槽底上。避空部136通过镂空处理的方式,而开设在盖体130的部分侧壁131和部分端壁133上,且连通安装部115。而且,密封圈150的相应部分也进行了避空处理。
请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尘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尘杯100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尘杯100存在如下区别:
本实施方式尘杯100中,尘筒110的一端的内侧面套接盖体130的外侧面,盖体130设有侧向伸出部137。密封圈150挤压于尘筒110的一端与盖体130的侧向伸出部137之间,而密封所述尘筒110的一端,该密封圈150同样可以起到提高密封效果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盖体130的侧向伸出部137可通过张紧的弹性伸缩结构120直接与尘筒110的一端抵接,而密封尘筒110的一端,无需设置密封圈150。
为了方便安装和固定密封圈150,所述尘筒110的一端的内侧设有阶梯槽116,所述密封圈150的至少部分收容于阶梯槽116中。在张紧的弹性伸缩结构120的拉力作用下,侧向伸出部137挤压密封圈150于阶梯槽116的台阶面上,进而侧向伸出部137可以保证对尘筒110的一端的密闭效果。其中,密封圈150可通过粘接方式或者紧配合方式安装于阶梯槽116,该密封圈150可以完全收容于阶梯槽116中,而使密封圈150的端面与低于尘筒110的一端的端面,以将侧向伸出部137也收容于阶梯槽116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密封圈150可以套接在盖体130的外侧面,且连接侧向伸出部137,而同样可以起到方便安装和固定密封圈150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该侧向连通部132为连通通孔,且靠近或者连接盖体130的端壁133设置。该侧向伸出部137则是由盖体130的端壁133径向向外延伸而成。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侧向伸出部137可随连通通孔的位置的改变,而设置在盖体130的侧壁131上。
本实施方式中,该弹性伸缩结构120为一弹性件,该弹性件为弹性套,该弹性套的侧面呈锯齿状设置,而具有良好的弹性。该弹性套的一端套接在尘筒110的内侧面上,另一端可套接在盖体130的开口端的端面上或者盖体130的内侧面上。
至于本实施方式尘杯100的其他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尘杯100的其他方面基本相同,其具体内容可参照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如图8至图10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清洁设备200包括主机210和设于主机210的尘杯100,该尘杯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1,由于本实施例清洁设备2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1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该主机210为手持式结构,即该清洁设备200为手持式吸尘器。应当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主机210可以是自行走结构或者自移动平台,而该清洁设备200则是清洁机器人或者智能清洁设备。显然,该清洁设备200并不限于上述两种情况,其还可以是采用上述尘杯100的其他清洁设备。
本实施方式中,主机210包括基座211、手持支架212以及风机组件213,其中,手持支架212的一侧设于基座211上,风机组件213和尘筒110设于手持支架212的另一侧,且风机组件213和尘筒110的一端连通。该基座211内设有电源,该电源为整个设备供电。该风机组件213用于抽吸尘筒110内的空气,而使气流可以经过尘筒110内的过滤装置140。
该手持支架212上设有装配部214和连接头215,装配部214与连接头215连接。风机组件213设于装配部214上,尘筒110的安装部115与装配部214配合,而将尘筒110安装于风机组件213和连接头215之间。该连接头215内设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的一端在装配部214内形成出风口216,该出风口216对应安装部115上的进尘口113设置,连接通道的另一端可用于吸入垃圾或者连接外接设备。
为了避让连接头215,盖体130上的避空部136可以容纳连接头215的部分、且与连接头215的相应部分密封连接,而不影响尘杯100的安装以及尘杯100的尘腔的密封性。而且,盖体130可相对连接头215伸缩运动。
本实施方式中,该清洁设备200还包括连接管220和清洁刷头230,该连接管220的一端与清洁刷头230的连接端对接,另一端与主机210的手持支架212的连接头215对接,而连通主机210和清洁刷头230,清洁设备200工作时,主机210的电源为清洁刷头230供电,清洁刷头230的滚刷232旋转,而扫刷地面,同时主机210的风机组件213启动,而在清洁刷头230的吸尘口形成负压,以将垃圾吸入,并经连接管220进入到尘杯100中,然后经过尘杯100进行三级过滤。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清洁系统300包括集尘站310和清洁设备200,该清洁设备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2,由于本实施例清洁系统300采用了上述实施例2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集尘站310内设有主通道312、侧通道314以及负压源腔318,负压源腔318均连通主通道312和侧通道314的一端。侧通道314设于主通道312的一侧,侧通道314的另一端设有侧向集尘口316。负压源腔318用于在负压源的作用下形成负压。主通道312用于负压抽吸盖体130,而使盖体130活动至伸出位置,以将盖体130上的侧向连通部132与侧向集尘口316连通。当侧向集尘口316连通侧向连通部132时,侧通道314能够负压抽吸尘筒110内的垃圾,而将尘杯100内的垃圾负压吸入负压源腔318内,完成垃圾排空。该集尘站310可自动完成尘杯100内的垃圾的收集,无需用户手动开启盖体130,而且完成垃圾收集后,该盖体130可自动弹性复位,也无需用户手动闭合盖体130,实现自动集尘,提升了用户体验。
应当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集尘站310的集尘通道可以包括连通的对接通道和吸尘通道,对接通道小于吸尘通道,清洁设备200与对接通道对接后,盖体130位于对接通道内,集尘站310工作后,盖体130被抽吸进入到吸尘通道内,由于吸尘通道大于对接通道,此时吸尘通道连通盖体130上的侧向连通部132,而完成集尘。
具体地,该负压源腔318内放置有负压源(未图示),该负压源可以是但不限于风机组件,负压源的上方放置有可透气的尘袋(未图示),负压源工作时将负压源腔318内空气排出而形成真空负压,进而主通道312可以向下吸开盖体130,侧通道314可以排空尘筒110内的垃圾,进入负压源腔318内的垃圾落入到尘袋中,而收集垃圾。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尘杯,其特征在于,包括:
尘筒;
弹性伸缩结构,所述弹性伸缩结构设于所述尘筒内;以及
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尘筒的一端套接,且与所述弹性伸缩结构连接,而相对于所述尘筒的一端可弹性伸缩活动,进而具有初始位置和伸出位置;
其中,所述盖体的侧壁设有侧向连通部,所述盖体位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盖体密封所述尘筒的一端;所述盖体位于所述伸出位置时,所述侧向连通部连通所述尘筒的一端和外部,而开启所述尘筒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的内侧面套接所述尘筒一端的外侧面;所述尘杯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挤压于所述尘筒的一端与所述盖体的内端面之间,而密封所述尘筒的一端;或者,
所述尘筒的一端的内侧面套接所述盖体的外侧面,所述盖体设有侧向伸出部;所述尘杯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挤压于所述尘筒的一端与所述盖体的侧向伸出部之间,而密封所述尘筒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内端面上设有环槽,所述密封圈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环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筒的一端的内侧设有阶梯槽,所述密封圈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阶梯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连通部靠近或者连接所述盖体的端壁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连通部为连通缺口或者连通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嵌套于所述尘筒的另一端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一级过滤组件和二级过滤组件,所述二级过滤组件嵌套于所述一级过滤组件内,所述过滤装置具有输出端,所述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二级过滤组件滤出的垃圾;和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于所述盖体内,且挤压于所述输出端和所述盖体的内端面之间,而密封所述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内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密封件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结构的一端与所述二级过滤组件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输出端而连接所述盖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过滤组件为旋风分离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伸缩结构为弹性件,至少一个所述弹性件张紧连接于所述盖体的内部和所述尘筒的侧壁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筒的外侧面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装配所述尘杯于主机上,所述盖体对应所述安装部设有避空部,所述避空部用于避让、且密封连接所述主机的相应结构。
13.一种清洁设备,包括主机和设于所述主机的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为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尘杯。
14.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设备和集尘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为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站内设有负压源腔、主通道以及侧通道,所述负压源腔均连通所述主通道和所述侧通道的一端,所述侧通道设于所述主通道的一侧,所述侧通道的另一端设有侧向集尘口;
所述负压源腔用于在负压源的作用下形成负压;所述主通道用于负压抽吸所述盖体,而使所述盖体活动至所述伸出位置,以将所述盖体上的侧向连通部与所述侧向集尘口连通;所述侧通道用于负压抽吸所述尘筒内的垃圾。
CN202320440020.5U 2023-03-09 2023-03-09 尘杯、清洁设备以及清洁系统 Active CN219699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0020.5U CN219699796U (zh) 2023-03-09 2023-03-09 尘杯、清洁设备以及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0020.5U CN219699796U (zh) 2023-03-09 2023-03-09 尘杯、清洁设备以及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9796U true CN219699796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05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0020.5U Active CN219699796U (zh) 2023-03-09 2023-03-09 尘杯、清洁设备以及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97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77372C2 (ru) Пылесборник робота-пылесоса
US7485164B2 (en) Dust collection unit for vacuum cleaner
JP5786908B2 (ja) 分離装置および分離装置を有する掃除機
EP3372137B1 (en) Three-tier cyclone dust bin filtration system and vacuum cleaner comprising the system
RU2005103023A (ru) Пылеуловитель с циклонными резервуарами (варианты) и пылесос с таким пылеуловителем
CN103747717B (zh) 真空吸尘器的尘袋结合装置
CN113317716A (zh) 一种吸尘器泊接装置
KR101473786B1 (ko) 충전식 진공청소기
CN205697529U (zh) 一种主动式吸尘垃圾桶
CN219699796U (zh) 尘杯、清洁设备以及清洁系统
EP2457482A1 (en) Multi- cyclone dust separating and collecting device
KR100414808B1 (ko) 전기청소기
CN105682526B (zh) 电动吸尘器
CN208463946U (zh) 工业粉尘吸尘器
CN203861135U (zh) 一种具有海帕过滤结构的吸尘器
KR20040032013A (ko) 진공청소기용 집진유니트
CN209153432U (zh) 多功能充电式吸尘器
CN209153439U (zh) 充电式静音吸尘装置
CN210204623U (zh) 收纳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203861124U (zh) 一种吸尘清洁装置
CN113317715A (zh) 一种吸尘器泊接装置
KR101750310B1 (ko) 진공청소기
CN216797562U (zh) 尘盒结构、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215687415U (zh) 一种手持吸尘器
CN212281197U (zh) 一种吸尘器泊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