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93842U - 一种风路结构、热风分布器和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路结构、热风分布器和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93842U
CN219693842U CN202321044879.0U CN202321044879U CN219693842U CN 219693842 U CN219693842 U CN 219693842U CN 202321044879 U CN202321044879 U CN 202321044879U CN 219693842 U CN219693842 U CN 219693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e
air outlet
annula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4487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曾增
杨力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4487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93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93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93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风力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风路结构、热风分布器和干燥装置。该风路结构设置有进风管和与进风管相连的导风锥,导风锥包括:相套设的内锥体和外锥体,二者之间的环状间隔空间形成风道;分隔锥,呈锥筒状,设于风道的出风端并将出风端分隔为均呈环状的外环出风部和内环出风部;第一导风件,具有多个并沿风道的周向排列,且相对于风道的轴线倾斜设置,用于引导外环出风部的风向;第二导风件,具有多个并沿风道的周向排列,且与风道的轴线同向设置,用于引导内环出风部的风向。该风路结构,将一路起源分为两股方向不同的环形均布风,提高了烘干效果的同时防止雾滴飞溅或返顶而粘壁。

Description

一种风路结构、热风分布器和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力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路结构、热风分布器和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众多行业中都涉及干燥工艺,风路的结构设置对干燥效果影响甚大。如喷雾干燥装置中,通常使用热风分布器对喷雾盘喷出的雾滴喷雾进行干燥。通常热风分布器吹出的热风始终以一定的倾角螺旋向下流动,来干燥喷雾盘喷出的四散的雾滴,存在雾滴飞溅或返顶而粘结在干燥腔内壁上的现象,烘干效果也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风路结构,将气流分为两股均布风,一股形成聚集下压风而集中风量给雾滴加热,提高了烘干效果,另一股形成扩散下压风而包裹雾滴,防止雾滴飞溅或返顶而粘壁,通过一个出风管路实现提高烘干效果且防止雾滴飞溅的两方面功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路结构,设置有进风管和与所述进风管相连的导风锥,所述导风锥包括:
相套设的内锥体和外锥体,二者之间的环状间隔空间形成风道;
分隔锥,呈锥筒状,设于所述风道的出风端并将所述出风端分隔为均呈环状的外环出风部和内环出风部;
第一导风件,具有多个并沿所述风道的周向排列,且相对于所述风道的轴线倾斜设置,用于引导所述外环出风部的风向;
第二导风件,具有多个并沿所述风道的周向排列,且与所述风道的轴线同向设置,用于引导所述内环出风部的风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件可拆卸或可移动设置,以调整相对于所述风道轴线的倾斜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的上方且轴向投影与所述外环出风部的轴向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内锥体之间;
或,所述第一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外锥体之间,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的上方且轴向投影与所述内环出风部的轴向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或,所述第一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外锥体之间,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内锥体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风道的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所述风道的截面面积逐渐缩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风件和所述第二导风件为板体状的导风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管为蜗壳螺旋风管,所述蜗壳螺旋风管的出风口为环状出风口,且总出风面积小于进风口的面积,所述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蜗壳螺旋风管的环状出风口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蜗壳螺旋风管的最内圈环形管段为出风端,并设置有多组沿所述环形管段周向排列的导风板,每相邻的两组所述导风板之间开设有一个分风口,多个所述分风口沿环形分布并形成所述环状出风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最内圈环形管段的管腔内,整圈所述导风板形成了所述最内圈环形管段的内环壁;沿逐渐靠近所述分风口的方向,所述导风板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且所述导风板的两个外板面与所述最内圈环形管段的外切面的夹角均为锐角。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热风分布器,设置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风路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干燥装置,设置有雾化器,以及如上所述的热风分布器或如上所述任一项所述的风路结构,所述导风锥套设在所述雾化器的喷雾头外周。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风路结构,其导风锥可套设在喷出雾滴的喷雾头上,在喷雾头外周形成一整圈的环状风道。而蜗壳螺旋风管可以增大气流的风速,增强烘干效果,且通过环形出风口使气流形成360度的环状均布风,气流均匀地进入环状风道并均匀吹出,在喷雾头周围形成360的均布风。且,360度的均布风在风道出风端被分隔锥分隔而形成了内外两股环形风,外部环形风经360度均布的第一导风件的引导作用,倾斜吹出,形成螺旋风,即从外环出风部吹出后,会旋转着向下吹动,形成倒锥形扩散状下压风,相当于形成了一层隔离风罩,可以罩住或者说包裹住喷雾头喷出的雾滴,也会促使雾滴旋转飞行,在烘干雾滴的同时,有效防止雾滴向外飞溅或向上移动而粘连到干燥腔内壁上;而内部环形风经第二导风件的引导作用,竖直向下吹出,且经过呈锥筒状的分隔锥的聚拢,形成了聚拢风,从内环出风部吹出后,会形成锥形聚拢下压风,可以集中风量加热雾滴,强劲的烘干雾滴,提高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风路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内锥体和分隔追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蜗壳螺旋风管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蜗壳螺旋风管的剖视图。
图1-5中:
1、蜗壳螺旋风管;11、直管段;12、最内圈环形管段;13、导风板;101、进风口;102、环状出风口;1021、分风口;2、导风锥;21、内锥体;22、外锥体;23、分隔锥;24、第一导风件;25、第二导风件;201、内环出风部;202、外环出风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5,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路结构,其包括进风管和导风锥2。导风锥2连接在进风管的出风端,进风管用于连接气源和导风锥2,也可以说是将气流引入导风锥2内。导风锥2包括相套设的内锥体21和外锥体22,内锥体21和外锥体22之间具有环状的间隔空间,该间隔空间形成了风道。风道的截面为环形,整体为沿轴向延伸的环体。导风锥2可以套装在雾化器上,在喷雾头外周形成一整圈的环状风道。例如图1所示,导风锥2套设在雾化器上,喷雾头从内锥体21的内腔中伸出,则风道环绕在喷雾头外周。导风锥2整体可为锥筒状,使风道的出风端逐渐靠近喷雾头,最终临近喷雾头设置。风道为环状,其出风口也是环状,并围绕且临近喷雾头,则导风锥2吹出的风在喷雾头周围形成360度的环状均布风,对雾滴进行有效干燥。
同时,风道内还设置有分隔锥23、第一导风件24和第二导风件25。分隔锥23为锥筒状,设置在风道的出风端,至少有局部位于风道内,如整体位于风道内或上端位于风道内而下端伸出风道。分隔锥23套设在内锥体21上,则内锥体21、分隔锥23和外锥体22依次间隔分布,分隔锥23将风道的出风端分隔成了两部分,分隔锥23与内锥体21之间的内环空间形成内环出风部201,分隔锥23与外锥体22之间的外环空间形成外环出风部202。风道的出风口处形成了两个相套设且相邻的环状出风口102。则风道内的环状均布风在风道出风端被分隔锥23分隔而形成内外两股环形风。一股经内环出风部201吹出,另一股经外环出风部202吹出。
第一导风件24设置有多个,在风道内沿风道的周向排列,形成一圈环状导风结构,且第一导向件相对于风道的轴线倾斜设置,用于引导外环出风部202的风向。从外环出风部202吹出的外股环形风经360度均布的第一导风件24的引导作用,会均匀地倾斜吹出,形成螺旋风,旋转着向下吹动,由于旋转性,螺旋风在干燥腔内会进行扩散,形成倒锥形扩散状的下压风带,相当于形成了一层隔离风罩,可以罩住或者说包裹住喷雾头喷出的雾滴,也会带动雾滴旋转飞行,在烘干雾滴的同时,有效防止雾滴向外飞溅或向上移动而粘连到干燥腔内壁上,且螺旋风会吹扫干燥腔内壁,即便有雾滴飞溅并粘附到腔体壁上,也会被螺旋风吹扫而掉落。
第二导风件25也设置有多个,在风道内沿风道的周向排列,形成一圈环状导风结构,且第二导向件相对于风道的轴线平行设置,也可以说和风道轴线同向设置,用于引导内环出风部201的风向。则,内环出风部201吹出的内股环形风经第二导风件25的引导作用,是竖直向下吹出,且经过呈锥筒状的分隔锥23的聚拢,形成了聚拢风,从内环出风部201吹出后,整体形成锥形的聚拢状的下压风带,可以集中风量加热雾滴,强劲的烘干雾滴,提高烘干效果。
综合上述,本申请提供的风路结构,可以将一路风源转为两股风向不同的环形均布风,且外股环形风为扩散状螺旋风,干燥雾滴的同时,有效防止雾滴飞溅,内股环形风为聚拢状竖直风,集中风量加热雾滴,增强快速干燥能力,提高干燥效率。可见,本申请提供的风路结构,在无需设置两路风源的基础上即能具备两股不同风向的环形均布风,在快速干燥雾滴的同时又能防止雾滴飞溅,以简洁的结构实现了两方面的干燥效果。
第一导风件24和第二导风件25都可以是呈板体状的导风片,第一导风件24可以是直板也可以是弧形板,其可以设置在分隔锥23上方的风道区段内,也可以设置在分隔锥23与外锥体22之间。第二导风件25通常使用直板,优化对气流的聚拢直吹效果。第二导风件25可以设置在分隔锥23上方的风道区段内,也可以设置在分隔锥23与内锥体之间。第一导风件24和第二导风件25不能均设置在分隔锥23上方,至多有一者可以设置在分隔锥23上的风道区段内,而另一者必须设置在分隔锥23处。
如图1和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件24设置在分隔锥23上方的风道区段内,可以固定在内锥体21上,也可以是与外锥体22相连接而进行固定。但第一导风件24的轴向投影,至少会有部分覆盖外环出风部202,即第一导风件24的轴向投影与外环出风部202的轴向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也可以说,第一导风件24与外环出风部202相对,以对引导外环出风部202所吹出气流的方向。而第二导风件25设置在分隔锥23和内锥体21之间的内环出风部201中,可以固定在内锥体21上,也可以是与外锥体22相连接而进行固定。如此,气流进入风道内后,先流经第一导风件24,风向受引导而倾斜,而后经分隔锥23分为两股,流经外环出风部202的风直接以倾斜角度吹出,形成螺旋风,而流经内环出风部的风再受第二导风件25的引导,风向变为竖直,形成聚拢状的直吹风。
当然,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导风件24和第二导风件25的位置可以调换。如,第一导风件24位于分隔锥23和外锥体22之间,而第二导风件25位于分隔锥23的上方且第二导风件25的轴向投影至少部分覆盖内环出风部201。第二导风件25的轴向投影与内环出风部201的轴向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也可以说,第二导风件25与内环出风部201相对,以对引导内环出风部201所吹出气流的方向。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导风件24位于分隔锥23和外锥体22之间,第二导风件25位于分隔锥23和内锥体21之间。
分隔锥23可以与内锥体21相连而进行固定,例如通过间隔分布的连接筋条与内锥体21相连,且并不阻挡气流进入内环出风部201。或者,分隔锥23与第一导风件24或第二导风件25相连而进行固定,例如,第二导风件25位于分隔锥23和内锥体21之间时,第二导风件25的一侧与内锥体21相连、另一侧与分隔锥23相连。分隔锥23和与其相连的导风件之间还可设置有插接结构,如分隔锥23上可设置有供导风件的局部插入的插孔,以便于二者进行连接。
在风速一定的情况下,热风穿过整个干燥腔所用的时间也是一定的,而在实际干燥过程中,喷雾的湿度和浓度会有所不同,喷雾(雾滴是水和固体颗粒的混合)的种类也有所不同,干燥所用的时长不同。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件24可拆卸或可移动的设置,从而能够调整第一导风件24相对于风道轴线的倾斜角度,即能够调整从外环出风部202吹出的这股环形风的倾斜角度,从而可以调整螺旋风裹挟雾滴在干燥腔内的旋转飞行时间,也可以说,能够调整热风穿过干燥腔所用的时长。可见,调整第一导风件24的倾斜角度,提高对热风能量的使用,可以调整烘干时长以调整烘干效果,具体可以根据雾滴喷射速率或所喷射物料的种类进行调整,使热风能量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过度干燥,也避免热风的能量利用率低下导致烘干效率慢,或者喷雾未能完全干燥的情况。
一些实施例中,进风管为蜗壳螺旋风管1,蜗壳螺旋风管1为呈蜗壳状的螺旋形风管,包括直管段11和螺旋状的多圈最内圈环形管段12,如图3所示,直管段11为进风端,管口为进风口101,最内圈环形管段12的内孔也是蜗壳的中心,为出风端。相当于在该最内圈环形管段12内孔的孔壁上,也是最内圈环形管段12的内环壁上,开设出风口,且出风口为环状出风口102,沿通孔的周向延伸。从图1中可以看出,蜗壳螺旋风管1铺放在导风锥2上方。导风锥2的顶端伸入最内圈环形管段12的内孔,内锥体21与风管的底壁(以风管平放时的状态而言)相连,外锥体22与风管的顶壁相连,风道的进风端与蜗壳螺旋风管1的环状出风口102相连通。气流从最内圈环形管段12的内环壁上吹出,进入风道,形成了环状风。从蜗壳螺旋风管1吹出的360度环状均布风,均匀地吹入环状风道并均匀吹出,在喷雾头周围形成360度的环状均布风,对雾滴进行有效干燥。
且沿进风至出风的方向,蜗壳螺旋风管1的管腔截面面积逐渐缩小。如此,可以增大风速,增强最终出风口的烘干效果。
气流从风源吹出后,若无结构调整,速度无法提升。本申请中,蜗壳螺旋风管1可以对气流进行增速,一方面是螺旋状的蜗壳管,从进风端至出风端,管腔截面逐渐缩小,另一方面,还可以设置环状出风口102的总面积小于风管进风口的面积。如此,气流进入蜗壳螺旋风管1后,逐步提速,能够快速的吹入风道内并吹出。可见,本申请中将进风管设置为蜗壳螺旋风管1,不仅能够使进入风道的气流为环形均布风,提高最终出风的360度均匀性,且能够提高风速,使热风快速吹出,增强干燥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沿风道的延伸方向,从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风道的截面面积逐渐缩小。如,内锥体21和外锥体22之间的间隔逐渐缩小。如此,风速可以进一步提高,使从风道吹出的风既均匀又猛烈,可以提高烘干效率。
如图4所示,蜗壳螺旋风管1的最内圈环形管段12处设置有导风板13,导风板13设置有多组并沿最内圈环形管段12的周向排列,也可以说是均布整个最内圈环形管段12,每相邻的两组导风板13之间开设有一个分风口1021,多个分风口1021沿环形分布并形成蜗壳螺旋风管1的环状出风口102。如此,进入风管内的风均匀分为多股吹出,保证气流在360度环形上的均匀性,同时,多个分风口1021形成一个整体的环状出风口102,气流从一个个小的分风口1021吹出,分为多股,利于形成360度环形均布风,且利于提高风速。
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13位于蜗壳螺旋风管1内,即位于最内圈环形管段12的管腔内,且整圈导风板13形成了该最内圈环形管段12的内环壁。气流从每相邻两组导风板13之间的间隔即分风口1021吹出。沿逐渐靠近分风口1021的方向,导风板13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且导风板13的两个外板面与最内圈环形管段12的外切面的夹角均为锐角。则如图5所示,所有的导风板13整体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倾斜设置。导风板13如此设置,不仅利于开设出多个小的分风口1021,还对气流具有导向作用,使气流倾斜向下流动而能进入风道内,降低风量损失。
导风板13可以是实心的板体,也可以是包括呈夹角相连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长度具有差值,延伸方向与最内圈环形管段12内孔的外切线之间的夹具均为锐角。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风分布器,该热风分布器具有如上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风路结构,则该热风分布器吹出的热风为两股风向不同的环形风,在无需设置两路风源的基础上即能具备两股不同风向的环形均布风,外股环形风为扩散状螺旋风,干燥雾滴的同时,有效防止雾滴飞溅,内股环形风为聚拢状竖直风,集中风量加热雾滴,增强快速干燥能力,提高干燥效率。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风路结构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干燥装置,设置有雾化器和热风分布器,热风分布器的导风锥2套设在雾化器的喷雾头外周,且该热风分布器即为上述热风分布器,或者说,该干燥装置设置有雾化器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风路结构,风路结构中的导风锥2套设在雾化器的喷雾头外周。则该干燥装置也具有该热风分布器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部件、装置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附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部件、装置。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中,各部件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进风管和与所述进风管相连的导风锥,所述导风锥包括:
相套设的内锥体和外锥体,二者之间的环状间隔空间形成风道;
分隔锥,呈锥筒状,设于所述风道的出风端并将所述出风端分隔为均呈环状的外环出风部和内环出风部;
第一导风件,具有多个并沿所述风道的周向排列,且相对于所述风道的轴线倾斜设置,用于引导所述外环出风部的风向;
第二导风件,具有多个并沿所述风道的周向排列,且与所述风道的轴线同向设置,用于引导所述内环出风部的风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件可拆卸或可移动设置,以调整相对于所述风道轴线的倾斜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的上方且轴向投影与所述外环出风部的轴向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内锥体之间;
或,所述第一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外锥体之间,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的上方且轴向投影与所述内环出风部的轴向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或,所述第一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外锥体之间,所述第二导风件位于所述分隔锥和所述内锥体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风道的进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所述风道的截面面积逐渐缩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件和所述第二导风件为板体状的导风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为蜗壳螺旋风管,所述蜗壳螺旋风管的出风口为环状出风口,且总出风面积小于进风口的面积,所述风道的进风端与所述蜗壳螺旋风管的环状出风口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螺旋风管的最内圈环形管段为出风端,并设置有多组沿所述环形管段周向排列的导风板,每相邻的两组所述导风板之间开设有一个分风口,多个所述分风口沿环形分布并形成所述环状出风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最内圈环形管段的管腔内,整圈所述导风板形成了所述最内圈环形管段的内环壁;沿逐渐靠近所述分风口的方向,所述导风板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且所述导风板的两个外板面与所述最内圈环形管段的外切面的夹角均为锐角。
9.一种热风分布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风路结构。
10.一种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雾化器,以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风分布器或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风路结构,所述导风锥套设在所述雾化器的喷雾头外周。
CN202321044879.0U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风路结构、热风分布器和干燥装置 Active CN219693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4879.0U CN219693842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风路结构、热风分布器和干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44879.0U CN219693842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风路结构、热风分布器和干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93842U true CN219693842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41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44879.0U Active CN219693842U (zh) 2023-05-04 2023-05-04 一种风路结构、热风分布器和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938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78447B2 (ja) 粒子へのコーティング又は造粒に用いられる流動層装置及び方法
US10625276B2 (en) Cyclone dust collector
CN110848160A (zh) 一种旋流风场生成装置及风扇
RU2003133190A (ru) Диффузор, имеющий возможность струйного исполнительного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RU2012141013A (ru) Система подачи для камеры сгорания турбомашины, включающая средства подачи воздуха, улучшающие воздушно-топливную смесь
US5716268A (en) Device for removal of deleterious impurities from room atmosphere
CN110044138B (zh) 振动干燥装置
EP0076660A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ulate material
KR20130080763A (ko) 공기 취출 장치
CN107899404B (zh) 一种用于旋转雾化脱硫工艺的可调烟气分配器
CN109566408A (zh) 一种无人机授粉装置
CN219693842U (zh) 一种风路结构、热风分布器和干燥装置
RU2607870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тепловлажност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воздуха с утилизацией тепла
JP3327247B2 (ja) 換気装置
RU2005115000A (ru) Способ смешивания сыпучих материалов и аэ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10237953A (zh) 一种环保型雾化装置
CN113244643A (zh) 一种猪血蛋白粉的喷雾干燥机
CN209677047U (zh) 一种无人机授粉装置
CN110141915B (zh) 风送装置及环境清洁设备
US4289506A (en) Scrubbing apparatus
DK151055B (da) Luftspredeelement i form af en saakaldt dysekrans, navnlig til anbringelse paa nedblaesningsroer i kyllingehuse o.l.
JP2001091007A (ja) トルネード型吸気・送風装置
HU225743B1 (en) Air humidifying device
CN211874813U (zh) 一种风道装置及无叶风扇
JP2018140327A (ja) サイクロン式集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