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9004U - 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9004U
CN219689004U CN202321234674.9U CN202321234674U CN219689004U CN 219689004 U CN219689004 U CN 219689004U CN 202321234674 U CN202321234674 U CN 202321234674U CN 219689004 U CN219689004 U CN 219689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ovable seat
mounting
drive belt
discharge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46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一飞
陈彦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jiang Xianfeng Knit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jiang Xianfeng Knit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jiang Xianfeng Knit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jiang Xianfeng Knit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46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9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9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9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包括底座,还包括:所述底座的上端中部安装有传动带组件,且传动带组件的底端与电机的输出端相互连接,并且所述底座上端的前后两端均滑动安装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的上端轴承安装有可放置收卷筒的安装管,且安装管的下端安装有转动轮,并且转动轮的外侧套设有与传动带组件贴合的橡胶垫,所述底座的前后两端均转动安装有控制转盘,且控制转盘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转杆。该络丝机出料机构,通过控制转盘和转杆与活动座之间的配合带动安装管远离传动带组件,以避免整机停止运转,将收卷筒取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带动橡胶垫远离传动带组件,降低摩擦,并且利用橡胶凸块提高耐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络丝机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
背景技术
络丝机将纱线或丝退绕下来后,通过清纱器清除纱线或丝上的杂质和瑕疵点,再利用张力器和卷纱装置将纱线或丝绕至线筒上,完成纱线或丝的准备工作。
络丝机在工作过程中可同时对多个收卷筒进行收卷,当其中一个收卷筒完成工作后,需要停止整个机器运转将收卷筒取出,影响工作效率,例如在授权公开号为CN211496427U,授权公开日为2020.09.15,名称为《一种络丝机的下料机构》的专利申请中,当需要制动安装管时,滑动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上的圆弧块抵紧在转动轮外壁上,转动驱动套,在内螺纹和外螺纹的啮合配合下,驱动套带动驱动环运动,驱动环通过导向面驱动滚珠运动,滚珠在嵌槽中滑动后抵紧在L型杆外壁上;
在上述装置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圆弧块与转动轮之间的贴合作用实现对安装管的制动,然而在使用过程时,容易造成转动轮和传动带之间造成较大磨损,不利于长期使用。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络丝机出料机构影响工作效率,且容易造成较大磨损,不利于长期使用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包括底座,还包括:所述底座的上端中部安装有传动带组件,且传动带组件的底端与电机的输出端相互连接,并且所述底座上端的前后两端均滑动安装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的上端轴承安装有可放置收卷筒的安装管,且安装管的下端安装有转动轮,并且转动轮的外侧套设有与传动带组件贴合的橡胶垫,所述底座的前后两端均转动安装有控制转盘,且控制转盘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转杆。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垫与安装管之间为分体式设计,且橡胶垫的外侧均匀设置有橡胶凸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可以增强橡胶垫的耐磨损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座套设在所述转杆的外侧,且转杆的外侧开设有驱动槽,并且所述活动座与底座构成前后滑动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活动座受力后,可以在底座的内部进行前后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槽的内部贴合设置有驱动块,且所述驱动块固定安装于活动座的内部,并且驱动槽为螺旋式设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当转杆转动后,可以利用驱动槽和驱动块之间的配合带动活动座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转盘的外侧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衔接槽,且位于左侧的衔接槽的内部贴合设置有衔接杆,并且所述衔接杆卡合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可以对转动前后的控制转盘进行固定,提高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衔接杆为“L”字形结构设计,且衔接杆与底座之间连接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压力弹簧,并且所述衔接杆通过压力弹簧与衔接槽构成凹凸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衔接杆可以在压力弹簧的作用下紧密贴合于衔接槽的内壁。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络丝机出料机构,通过控制转盘和转杆与活动座之间的配合带动安装管远离传动带组件,以避免整机停止运转进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提高耐磨性能,其具体效果如下:
(1)、设置有控制转盘和转杆,使得当收卷筒完成工作后,转动控制转盘,通过控制转盘带动转杆进行转动,利用驱动槽和驱动块之间的配合作用以及活动座与底座之间的贴合作用带动活动座进行位移,从而可以带动活动座上端所安装的安装管远离传动带组件,从而无需停止运转整个机器,单独对收卷筒进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随后利用衔接杆和衔接槽之间的配合对转动后的控制转盘进行固定,防止位移;
(2)、设置有橡胶垫和橡胶凸块,使得当进行收卷工作时,安装管利用橡胶垫可以增加与传动带组件之间的摩擦,进而可以保证安装管外侧套设的收卷筒进行稳定工作,同时通过在橡胶垫的表面增加均匀分布的橡胶凸块,可进一步提高耐磨性能,同时橡胶垫与安装管之间为可拆卸设计,以便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管侧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杆和活动座连接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衔接杆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传动带组件;3、活动座;4、安装管;5、橡胶垫;6、橡胶凸块;7、控制转盘;8、转杆;9、驱动槽;10、驱动块;11、衔接杆;12、压力弹簧;13、衔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页”、“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有”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包括底座1,还包括:底座1的上端中部安装有传动带组件2,且传动带组件2的底端与电机的输出端相互连接,并且底座1上端的前后两端均滑动安装有活动座3,活动座3的上端轴承安装有可放置收卷筒的安装管4,且安装管4的下端安装有转动轮,并且转动轮的外侧套设有与传动带组件2贴合的橡胶垫5,底座1的前后两端均转动安装有控制转盘7,且控制转盘7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转杆8;橡胶垫5与安装管4之间为分体式设计,且橡胶垫5的外侧均匀设置有橡胶凸块6;
结合图1-3所示,当进行收卷工作时,电机控制传动带组件2进行转动,随后传动带组件2利用与橡胶垫5之间的摩擦,带动安装管4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收卷筒进行收卷,并且在橡胶垫5的作用下,可保证安装管4外侧套设的收卷筒进行稳定工作,同时通过在橡胶垫5的表面增加均匀分布的橡胶凸块6,可进一步提高耐磨性能,同时橡胶垫5与安装管4之间为可拆卸设计,以便更换;
活动座3套设在转杆8的外侧,且转杆8的外侧开设有驱动槽9,并且活动座3与底座1构成前后滑动结构;驱动槽9的内部贴合设置有驱动块10,且驱动块10固定安装于活动座3的内部,并且驱动槽9为螺旋式设计;控制转盘7的外侧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衔接槽13,且位于左侧的衔接槽13的内部贴合设置有衔接杆11,并且衔接杆11卡合滑动设置于底座1的内部;衔接杆11为“L”字形结构设计,且衔接杆11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压力弹簧12,并且衔接杆11通过压力弹簧12与衔接槽13构成凹凸配合;
结合图1和图3-5所示,使得当收卷筒完成工作后,首先将衔接杆11从衔接槽13的内部抽出,随后转动控制转盘7,通过控制转盘7带动转杆8进行转动,利用驱动槽9和驱动块10之间的配合作用以及活动座3与底座1之间的贴合作用带动活动座3进行位移,从而可以带动活动座3上端所安装的安装管4远离传动带组件2,从而安装管4上所安装的收卷筒不随传动带组件2进行转动,进而无需停止运转整个机器,单独对收卷筒进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随后松离衔接杆11,在压力弹簧12的弹性作用下,促使衔接杆11伸入衔接槽13中,对转动后的控制转盘7进行固定,防止位移。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络丝机出料机构时,如图1-5所示,通过电机控制传动带组件2进行转动,随后传动带组件2利用与橡胶垫5之间的摩擦,带动安装管4上所安装的收卷筒进行收卷,利用橡胶垫5以及橡胶凸块6,提高耐磨性能,而当收卷筒完成工作后,首先将衔接杆11从衔接槽13的内部抽出,随后转动控制转盘7,带动活动座3上端所安装的安装管4远离传动带组件2,从而无需停止运转整个机器,单独对收卷筒进行拆卸,提高工作效率,随后松离衔接杆11,利用衔接杆11和衔接槽13的配合,对转动后的控制转盘7进行固定,防止位移。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底座(1)的上端中部安装有传动带组件(2),且传动带组件(2)的底端与电机的输出端相互连接,并且所述底座(1)上端的前后两端均滑动安装有活动座(3),所述活动座(3)的上端轴承安装有可放置收卷筒的安装管(4),且安装管(4)的下端安装有转动轮,并且转动轮的外侧套设有与传动带组件(2)贴合的橡胶垫(5),所述底座(1)的前后两端均转动安装有控制转盘(7),且控制转盘(7)的端部固定安装有转杆(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5)与安装管(4)之间为分体式设计,且橡胶垫(5)的外侧均匀设置有橡胶凸块(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3)套设在所述转杆(8)的外侧,且转杆(8)的外侧开设有驱动槽(9),并且所述活动座(3)与底座(1)构成前后滑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槽(9)的内部贴合设置有驱动块(10),且所述驱动块(10)固定安装于活动座(3)的内部,并且驱动槽(9)为螺旋式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转盘(7)的外侧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衔接槽(13),且位于左侧的衔接槽(13)的内部贴合设置有衔接杆(11),并且所述衔接杆(11)卡合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杆(11)为“L”字形结构设计,且衔接杆(11)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压力弹簧(12),并且所述衔接杆(11)通过压力弹簧(12)与衔接槽(13)构成凹凸配合。
CN202321234674.9U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 Active CN219689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4674.9U CN219689004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4674.9U CN219689004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9004U true CN219689004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1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4674.9U Active CN219689004U (zh) 2023-05-22 2023-05-22 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90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0804B (zh) 一种络筒机卷绕支撑装置
CN110304492A (zh) 一种纺织丝线卷绕装置
CN210286284U (zh) 一种并线机的收卷装置
CN110963111A (zh) 一种用于电线卷的电线膜缠绕装置
CN219689004U (zh) 一种络丝机出料机构
CN111661719A (zh) 一种纺织原丝收卷装置
CN201035198Y (zh) 带纱线复绕功能的高速扎纱机
CN115323560B (zh) 一种包覆纱纺纱机
CN203497844U (zh) 大锥度筒纱成型装置
CN211227583U (zh) 一种针织设备纺线张力的拉紧装置
CN110405689B (zh) 一种冷却塔风机轴承更换用辅助装置
CN113445195A (zh) 一种送纱速度可调的送纱器
CN103010827A (zh) 一种动程可调导纱装置
CN112937110A (zh) 一种电化铝的抽出装置及其烫金机
CN219385466U (zh) 一种经纱牵引机
CN112391708A (zh) 一种用于纺纱锭子或捻线锭子的锁定装置
CN220283176U (zh) 一种纱筒缓存支架
CN113005588A (zh) 一种吸汗面料的高效生产智能化生产设备及工艺
CN216711214U (zh) 一种排纱驱动刹车组件及其往复排纱机构
CN219490272U (zh) 一种二次加捻装置的收线结构
CN212740206U (zh) 一种棉纱线生产用卷筒压线装置
CN219653211U (zh) 一种自动气流纺纱机落纱推纱装置
CN212925279U (zh) 一种具有监控功能的大卷装锦纶倍捻机
CN220702888U (zh) 一种纺织绕线机
CN219385491U (zh) 一种织带机的织带收卷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