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87217U - 车载摄像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载摄像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87217U
CN219687217U CN202320443968.6U CN202320443968U CN219687217U CN 219687217 U CN219687217 U CN 219687217U CN 202320443968 U CN202320443968 U CN 202320443968U CN 219687217 U CN219687217 U CN 2196872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camera
vehicle
plat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39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王松
邓照平
何一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aikang Auto Software Co ltd
Hangzhou Haika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aikang Auto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aikang Auto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aikang Auto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39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872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872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872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载摄像装置和车辆,该车载摄像装置包括安装架和相机组件,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板和调节板,所述安装板用于与车体固定,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并与所述安装板呈夹角设置,所述调节板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调节槽,所述调节槽自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延伸设置;所述相机组件在对应所述调节槽的位置设有连接结构,所述相机组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调节槽和所述连接结构的配合固定于所述调节板;所述相机组件可沿两所述调节槽的其中之一旋转运动;或者,所述相机组件可同时在两所述调节槽内滑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优化摄像装置的结构,提升摄像装置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Description

车载摄像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摄像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摄像装置应用于各种有监控需求的场合,如校车、警车、救护车等特定用途的车辆上顶部或侧面安装的摄像装置,可以对道路中的其他车辆进行监控。通常,摄像装置包括有摄像部件和安装架,摄像部件通过安装架固定于车辆的顶部或侧面。
安装架和摄像部件之间虽然设有单轴角度调节结构(即一个转动轴),但由于车型不同、安装的位置各异,这种结构也难以适配多种不同的车型或不同的安装位置,其通用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乏灵活性,并且,这种单轴角度调节的方式也给后续将摄像部件的光轴调节为水平或竖直带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像装置,旨在优化摄像装置的结构,提升摄像装置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载摄像装置,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板和调节板,所述安装板用于与车体固定,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并与所述安装板呈夹角设置,所述调节板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调节槽,所述调节槽自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延伸设置;
相机组件,所述相机组件在对应所述调节槽的位置设有连接结构,所述相机组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调节槽和所述连接结构配合固定于所述调节板;
所述相机组件可沿两所述调节槽的其中之一旋转运动;
或者,所述相机组件可同时在两所述调节槽内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为所述相机组件表面凹设的连接孔,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钉;
或者,所述连接结构为所述相机组件表面凸设形成连接柱,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调节槽相互靠近的侧边均呈弧形设置,且两所述调节槽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逐渐靠拢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调节段和第二调节段,所述第一调节段靠近所述安装板设置;
两所述第一调节段相远离的侧边之间的间距相等;
两所述第二调节段相远离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延其延伸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槽还设有防卡死结构,所述防卡死结构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段和所述第二调节段之间,并位于所述调节槽的相远离的侧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相机组件包括:
相机主体、固定架以及防护罩,所述相机主体可转动设于所述固定架,所述防护罩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可拆卸连接,并盖合所述相机主体和所述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设有所述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孔,所述第二罩体还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让位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让位孔、所述调节槽并与所述连接孔连接,以将所述防护罩与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和所述调节板之间设有至少一组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设于两所述调节槽之间,所述阻尼结构包括:
阻尼臂,所述阻尼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架,所述阻尼臂的一部分朝向所述调节板凸出并与所述调节板弹性抵接;
阻尼孔,所述阻尼孔设于所述调节板,并与所述阻尼臂的一部分结构对应设置;
当所述固定架相对所述调节板运动到位时,所述阻尼臂的一部分可插设于所述阻尼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罩体朝向所述调节板的表面凸设有两个限位块;
所述调节板朝向所述第二罩体的表面凹设形成有两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调节槽的外周,且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调节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一所述限位块与一所述限位槽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块滑动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以使所述限位块和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安装板的端部形成有开口,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还形成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与所述限位块的侧边抵接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相机主体为筒体状,所述相机主体两端面分别凸设有转轴,其中一个端面还凸设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端面还设有调节孔,所述转轴的端面设有固定孔;
所述第一罩体对应所述相机主体的端面还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与所述调节柱对应设置;
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板和两个固定耳,两个所述固定耳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两侧边,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罩体还设有与所述固定孔对应的避让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耳设有转动孔,所述转轴插设于所述转动孔内,所述转动孔的孔径自靠近所述相机主体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相机主体方向逐渐增大;
或者,所述转轴的外径自靠近所述相机主体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相机主体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耳远离所述固定板的端面凸设于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爪,所述转轴可转动插设于两所述夹爪之间,所述夹爪自所述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罩体对应所述固定耳的位置凸设有两卡爪,两卡爪分别卡持于两所述夹爪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该车包括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车载摄像装置包括安装架和相机组件,其中,安装架包括呈夹角设置的安装板和调节板,安装板用于与车体固定,以便于将整个车载摄像装置固定安装在车体上。由于调节板上并与安装板呈夹角设置,调节板还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调节槽,相机组件在对应调节槽的位置设有连接结构,以使相机组件可以通过紧固件与调节槽和连接结构的配合固定在调节板上。安装的过程中,整个相机组件可以沿着两调节槽的其中之一旋转运动,如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相机组件的光轴调节为与水平面平行,或将相机组件的光轴调节为与竖直面平行设置,以满足相机组件拍摄的角度需求,提升调节的便捷性。同时,整个相机组件还可以同步在两调节槽内滑动设置,以调节相机组件与车体安装面之间的距离,以避免车体表面的障碍物或者是反光面对相机组件的拍摄产生影响,从而提升了车载摄像装置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摄像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车载摄像装置的暴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摄像装置的两种不同位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摄像装置调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摄像装置中的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载车载摄像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车载车载摄像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车载车载摄像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摄像装置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车载摄像装置;10、安装架;11、安装板;13、调节板;131、调节槽;1311、第一调节段;1313、第二调节段;1315、防卡死结构;133、阻尼孔;135、限位槽;1351、防脱结构;20、相机组件;21、相机主体;211、转轴;2111、固定孔;213、调节柱;2131、调节孔;23、固定架;231、固定板;2311、连接孔;2313、阻尼臂;233、固定耳;2331、夹爪;2333、转动孔;25、防护罩;251、第一罩体;2511、转动槽;2513、避让孔;2515、卡爪;2517、透光部;253、第二罩体;2531、限位块;2533、让位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摄像装置100。
请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车载摄像装置100包括安装架10和相机组件20。所述安装架10包括安装板11和调节板13,所述安装板11用于与车体固定,所述调节板13与所述安装板11连接,并与所述安装板11呈夹角设置,所述调节板13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调节槽131,所述调节槽131自靠近所述安装板11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安装板11的一侧延伸设置;相机组件20在对应所述调节槽131的位置设有连接结构,相机组件20通过紧固件与调节槽131和连接结构配合固定于所述调节板13;所述相机组件20可沿两所述调节槽131的其中之一旋转运动;或者,所述相机组件20可同时在两所述调节槽131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车载摄像装置100包括安装架10和相机组件20,其中,安装架10包括呈夹角设置的安装板11和调节板13,安装板11用于与车体固定,以便于将整个车载摄像装置100固定安装在车体上。由于调节板13上并与安装板11呈夹角设置,调节板13还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调节槽131,相机组件20上还设有与调节槽131对应的连接结构,以使相机组件20可以通过紧固件与调节槽131和连接结构的配合固定在调节板13上。安装的过程中,整个相机组件20可以沿着两调节槽131的其中之一旋转运动,如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相机组件20的光轴调节为与水平面平行,或将相机组件20的光轴调节为与竖直面平行设置,以满足相机组件20拍摄的角度需求,提升调节的便捷性。同时,整个相机组件20还可以同步在两调节槽131内滑动设置,以调节相机组件20与车体安装面之间的距离,以避免车体表面的障碍物或者是反光面对相机组件20的拍摄产生影响,从而提升了车载摄像装置100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可以是相机组件20表面凹设形成的连接孔2311,紧固件为紧固螺钉,紧固螺钉穿过调节槽131与连接孔2311配合,以将相机组件20固定在调节板13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结构还可以是相机主体20表面凸设形成连接柱,连接柱的表面设有螺纹结构,紧固件为紧固螺母,连接柱穿设于调节槽131,紧固螺母设于调节板13背离相机组件20的表面,紧固螺母与连接柱配合,以将相机组件20固定在调节板13上。
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0可以是金属材质,例如,安装架10可以是不锈钢材料、铝质材料,铝合金材料、铜质材料、铜合金材料、铁质材料、铁合金材料等,以提高安装架10的强度,延长安装架10的使用寿命。当然,安装架10的材质也不局限于金属材质,其还也可以是塑料材质,例如:ABS材质、POM材质、PC材质等,如此,可以降低安装架10的重量,以节约成本。
安装板11和调节板13之间呈夹角设置,指的是安装板11和调节板13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例如,安装板11和调节板13之间的夹角可以是90°,当然安装板11和调节板13之间的夹角可以锐角或钝角。安装板11与调节板13之间为直角,即安装架10为L型架体,以减小相机组件20安装过程中的角度调节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板11可是固定在车体的顶面,此时,相机组件20可以同时在两个调节槽131内滑动,以调节相机组件20与车体顶面之间的距离。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板11可是固定在车体的侧面;此时,相机组件20可以以其中的一个调节槽131的旋转中心,沿着另一调节槽131的延伸方向进行角度调节,以实现将相机组件20的光轴调节为与水平面或水直面平行。可以理解地,车体的侧面可以是竖直平面,也可是与竖直面呈夹角的倾斜面,在此不仅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板11朝向车体的表面还设置有橡胶垫或硅胶垫等柔性部件,橡胶垫或硅胶垫的设置可以为安装板11与车体表面之间的刚性抵接提供缓冲,减少车体运行时的振动对摄像装置带来的影响。
参照图5,当整个相机组件20的旋转中心在左边的调节槽131内时,相机组件20可以沿着右侧的调节槽131的延伸方向滑动;当整个相机组件20的旋转中心在右边的调节槽131内时,相机组件20可以沿着左侧的调节槽131的延伸方向滑动,以调节相机组件20的角度,使相机组件20的光轴能调节至与竖直面或水平面平行设置。
可以理解地,相机组件20的旋转中心均位于调节槽131靠近安装板11的一端。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调节槽131相互靠近的侧边均呈弧形设置,且两所述调节槽131远离所述安装板11的一端逐渐靠拢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槽131的大致呈弧形设置,且两个弧形的调节槽131的远离安装板11的一端相互靠拢,如此,可以减小调节板13的占用空间,便于调节板13与相机组件20的安装配合。同时,弧形的调节槽131还可以为相机组件20的旋转方向进行导向和限位,以确保摄像部旋转进行角度调节的可靠性,进一步降低角度调节的难度。
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槽13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调节段1311和第二调节段1313,所述第一调节段1311靠近所述安装板11设置;两所述第一调节段1311相远离的侧边之间的间距相等;两所述第二调节段1313相远离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延其延伸方向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两调节槽131均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调节段1311和第二调节段1313,其中,第一调节段1311和第二调节段1313向靠近的侧边呈弧形,以确保相机组件20能相对其中的一个调节槽131旋转运动,并且,将两个调节槽131的第一调节段1311相远离的侧边设置为直线边,使得两第一调节段1311相远离的侧边之间的间距相等,如此,可以使得相机组件20可以同时在两个第一调节段1311内滑动,以调节相机组件20与车体之间的距离,而两所述第二调节段1313相远离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延其延伸方向逐渐减小,可以实现两个第二调节段1313的相互靠拢,一方面是便于对相机组件20的旋转方向进行导向限位,同时还可以采用较小面积的调节板13实现角度调节。
参照图3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槽131还设有防卡死结构1315,所述防卡死结构1315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段1311和所述第二调节段1313之间,并位于所述调节槽131的相远离的侧边。在本实施例中,防卡死结构1315为设置在第一调节段1311和第二调节段1313之间的豁口结构、弧形结构、筋条结构或者是缺口结构等。
防卡死结构1315在用户调节相机组件20与车体安装面之间的高度,避免因快速拉动相机组件20而造成紧固件与调节槽131的侧壁绷紧卡死,使得相机卡在调节板13的某个位置。可以理解地,调节槽131的宽度比紧固螺钉的最大外径略宽,使得紧固螺钉的外螺纹所形成的圆柱面与调节槽131之间存在有间隙;正常使用过程中,当拉动相机主体2121时可同时带动与相机主体21连接的两个紧固螺钉向上运动,由于间隙的存在,两个紧固螺钉可以在第一调节段1311的区域内做垂直方向的自由运动,假如没有设置防卡死结构1315,那么,第一调节段1311和第二调节段1313实际呈一段相互连续的弧形结构,而两个紧固螺钉所在的中心距是不发生改变的,或者两个紧固螺钉所在的中心距的改变量很小。当强行拉动相机主体21并带动两个紧固螺钉向上运动时,紧固螺钉的外螺纹所形成的圆柱面与调节槽131外侧面的间隙会逐渐减小,直至与调节槽131的外侧面接触而发生绷紧卡死。当出现紧绷卡死的情况后,只能用力向下拍动相机主体21,或者是向下推动相机主体21而才能将绷紧卡死的现象减除,这样用起来就很不方便。
由于防卡死结构1315的存在,保证了紧固螺钉外螺纹所形成的圆柱面与第一调节段1311之间始终保持有一定的间隙,即无法提供卡死所需的侧面着力点。进一步的,使得第一调节段1311与第二调节段1313之间并不是顺滑的,而是存在突变的,这个突变位置就限制了紧固螺钉的滑动高度,进而限制了摄像部件20的调节高度,使其也不能进入第二调节段1313所在的调节槽区域。
参照图6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相机组件20包括:
相机主体21、固定架23以及防护罩25,所述相机主体21可转动设于所述固定架23,所述防护罩25包括第一罩体251和第二罩体253,所述第一罩体251与所述第二罩体253可拆卸连接,并盖合所述相机主体21和所述固定架23;
所述固定架23设有所述连接孔2311,所述第二罩体253还设有与所述连接孔2311对应的让位孔2533,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让位孔2533、所述调节槽131并与所述连接孔2311连接,以将所述防护罩25与所述调节板13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罩25用于对相机主体21进行保护,以满足相机组件20的防暴等级,提升相机主体21的安全性能,防护罩25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罩体251和第二罩体253,第一罩体251和第二罩体253之间通过螺钉实现可拆卸连接,且第一罩体251和第二罩体253还围合形成防护空间,相机主体21和固定架23均设于该防护空间内,调节板13穿过防护罩25伸入至防护空间内,并与固定架23连接。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罩体251上形成有透光部2517,相机主体21的拍摄镜头以及补光灯朝向透光部2517设置。固定架23设置在远离透光部2517的一侧,如此,可以减少固定架23对拍摄的影响。第二罩体253设置的让位孔2533便于紧固件直接与固定架23和调节板13连接。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可以是紧固螺钉,对应的连接孔2311为螺纹孔。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紧固件还可以是螺杆和螺母的配合,此时,连接孔2311为可以固定螺母的阶梯孔。可以理解地,车载摄像装置100在安装调试的过程中,两个紧固件并不是完全锁紧的,而是处于预紧状态,待相机组件20的角度、位置均调试完成后,再拧紧所有的紧固件至锁紧状态,以确保相机组件20能维持调节后的状态。例如,在进行相机组件20的角度调节时,位于旋转中心一侧的紧固件为锁紧状态,而位于远离旋转中心一侧的紧固件则为预紧状态,以方便相机组件20的旋转,待角度调节完成后,再将远离旋转中心一侧的紧固件拧紧为完全锁紧的状态。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23和所述调节板13之间设有至少一组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设于两所述调节槽131之间,所述阻尼结构包括:阻尼臂2313和阻尼孔133,所述阻尼臂231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架23,所述阻尼臂2313的一部分朝向所述调节板13凸出并与所述调节板13弹性抵接;所述阻尼孔133设于所述调节板13,并与所述阻尼臂2313的一部分结构对应设置;当所述固定架23相对所述调节板13运动到位时,所述阻尼臂2313的一部分可插设于所述阻尼孔133内。
在本实施例中,阻尼结构的设置可以在安装的过程中对安装是否到位有一个明显的反馈,以提升安装过程中确定性。可以理解地,阻尼臂2313包括分多个相连接的且互为夹角设置的弹性臂体,以使得阻尼臂2313具有适度的弹性,当固定架23安装到位时,阻尼臂2313凸起部分落入阻尼孔133内,可以使得产生一种“落位感”,使安装手感舒适。同时,当对相机主体21进行角度调节时,阻尼臂2313上的凸起部分从阻尼孔133内脱出,并对固定架23产生了预压紧的作用力,进而使相机主体21在进行角度调节时产生阻尼感,限制相机主体21在未锁紧紧固件之前的转动,使得相机主体21能维持当前的位置,确保了安装调试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阻尼结构的数量可以是一组,也可以是间隔设置的两组,阻尼结构的数量越多,产生的阻尼感越明显。同时,间隔设置的两组阻尼结构也可以从两个不同的位置为固定架23提供预压紧力,进一步限制相机主体21在未锁紧紧固件之前的转动,使得相机主体21能维持当前的位置,确保了安装调试的可靠性。
进一步,请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罩体253朝向所述调节板13的表面凸设有两个限位块2531,一所述限位块2531与一所述限位槽135对应设置;所述调节板13朝向所述第二罩体253的表面凹设形成有两个限位槽135,所述限位槽135位于所述调节槽131的外周,且所述限位槽13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调节槽13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限位块2531滑动设于所述限位槽135内,以使所述限位块2531和所述限位槽135限位配合。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调节板13朝向第二罩体253的表面设置有两个限位槽135,该限位槽135的延伸方向与调节槽131的延伸方向相同,限位槽135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调节槽131的长度和宽度。限位槽135远离安装板11的一端还设有开口,以便于限位块2531经由该开口滑入至限位槽135内。限位块2531和限位槽135的配合还可以提升第二罩体253与调节板13配合的可靠性。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限位槽135的开口端还形成有防脱结构1351,所述防脱结构1351与所述限位块2531的侧边抵接限位,以防止限位块2531在滑动的过程中从限位槽135从限位槽135中脱落而出。可以理解地,限位块2531形状与限位槽135的形状相互适配,防脱结构1351包括限位槽135的侧壁形成的一端直线限位边,对应地,限位块2531的边缘凸设有与直线限位边适配的限位凸缘,使得限位块2531形成为“水滴型”结构,限位块2531的限位凸缘与直线限位边配合,以限制限位块2531从限位槽135中滑出,避免了因角度调节过头而造成相机主体21安装架10或第二罩体253的分离而掉落的情况,提升了两者配合的可靠性,同时也提升了安装使用便利性
参照图6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相机主体21为筒体状,所述相机主体21两端面分别凸设有转轴211和调节柱213,所述调节柱213的端面还设有调节孔2131,所述转轴211的端面设有固定孔2111;
所述第一罩体251对应所述相机主体21的端面还设有转动槽2511,所述转动槽2511与所述调节柱213对应设置;
所述固定架23包括固定板231和两个固定耳233,两个所述固定耳233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板231的相对两侧边,所述转轴211与所述固定耳23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罩体251还设有与所述固定孔2111对应的避让孔2513,调节件穿过所述避让孔2513与所述固定孔21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相机主体21内部集成有拍摄镜头、补光灯以及其他元器件,相机主体21呈圆柱型的筒体结构,在相机主体21的两端设置有转轴211,相机主体21通过两端的转轴211的固定架23配合,紧固件穿过转动槽2511和调节孔2131配合,紧固件还穿过防护罩25与转轴211的端面的固定孔2111配合,以实现相机主体21与固定架23的转动连接。可以理解地,紧固件与转动槽2511、调节孔2131配合用于实现相机主体21与固定架23之间的角度定位,紧固件穿过防护罩25与转轴211的端面的固定孔2111配合用于锁紧固定相机主体21和固定架23,使得相机主体21与固定架23之间能维持角度调解后的状态。本实施例中,将相机主体21的调节定位结构与紧固结构分开,使得相机主体21的安装和调试都极为方便。并且,将紧固件露放防护罩25表面,可以实现免拆除防护罩25的情况下实现对相机主体21的角度进行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相机主体21的壳体为塑胶材质,转轴211与相机主体21的壳体可以通过注塑成型为一体结构,此时,转轴21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转轴211与一个固定耳233转动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转轴211也可以是一个金属轴,该金属轴穿设固定在,相机主体21的壳体上,且金属轴的两端凸出相机主体21的端面设置,此时,一个金属轴的两端能同时与两个固定耳233转动连接。可以理解地,采用一个金属轴的方案可以确保两端的同轴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穿设在调节孔2131中的紧固件和穿设在接固定孔2111的紧固件均为螺钉,且螺钉头部具有相同的槽形,以便于使用同一种工具进行拆装,提升使用的方便性。具体地,实现相机主体21与固定架23的角度调节操作过程如下:先使用工具将转轴211端部的螺钉松开,然后使用相同的工具插入角度调节孔2131进行调节,调试完成后锁紧螺钉,从而实现免拆防护罩25、使用单一工具就能完成角度调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工具进行角度调节,其好处是便于输出更大扭矩,对于微调角度的可控性更高;避免了用手直接掰动相机主体21,而造成将相机主体21的拍摄镜头、补光灯的出现脏污,影响拍摄效果等问题。
固定架23包括有固定板231和两个固定耳233,其中固定板231用于与调节板13固定,因此,阻尼臂、连接孔2311等结构均设于固定板231远离相机主体21的表面。两个固定耳233用于与相机主体21连接,既要求相机主体21与固定耳233固定可靠,同时还要不影响相机主体21能相对固定架23转动设置。
参照图9和图1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耳233设有转动孔2333,所述转轴211插设于所述转动孔2333内,所述转动孔2333的孔径自靠近所述相机主体21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相机主体21方向逐渐增大,或者,所述转轴211的外径自靠近所述相机主体21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相机主体21方向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转轴211和转动孔2333之间的配合由普通的圆柱面配合改成圆锥面配合,转动孔2333和转轴211之间采用圆锥面配合,可以使得转动孔2333的孔壁在支撑相机主体21时,迫使两个固定耳233受到挤压力而向外张开变形,使转轴211与转动孔2333之间的配合间隙保持为零;本实施例依靠固定耳233本身的弹性变形产生抱紧力,利用斜面的设计配合两个具有弹性的固定耳233,使两个固定耳233的轴向运动用于转化吸收为径向方向的转轴211和转动孔2333之间的配合间隙,提升固定架23与相机主体之间固定的可靠性。可以理解地,这里的斜锥面可以是在转动孔2333的孔壁上形成,也可以是在转轴211的侧壁面上形成,在此不进行限定。
请参照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耳233远离所述固定板231的端面凸设于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爪2331,所述转轴211可转动插设于两所述夹爪2331之间,所述夹爪2331自所述靠近所述固定板231的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板231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罩体251对应所述固定耳233的位置凸设有两卡爪2515,两卡爪2515分别卡持与两所述夹爪233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耳233的顶端面还凸设有两个夹爪2331,可以理解的,夹爪2331具有一定弹性,当相机主体21两端的转轴211被卡持于两个夹爪2331之间时,两个夹爪2331受到向外的张力,在夹爪2331自身弹力的作用下,两夹爪2331向内侧夹紧固定转轴211,同时,设置在第一罩体251上的两个卡爪2515也具有一定弹性,两个卡爪2515也可以从两个夹爪2331的外侧向内侧施加弹性抱紧力,进一步提升相机主体21与固定架23之间固定的可靠性。
固定架23上设计有弹性臂结构与转动定位轴配合,在防护罩25前后盖锁紧过程中,依托防护罩25后盖推动相机主体21固定架23上的弹性臂与防护罩25前盖上的压紧斜面接触,弹性臂受到挤压向内变形进而将转动定位轴抱紧,实现相机主体21的柔性自适应定位。因弹性臂的作用,消除了转动孔2333配合之间本身的间隙以及因制造公差产生的间隙,转动孔2333之间的配合间隙始终保持为零。
需要说明的,为了提升相机主体21与固定架23、安装架10之间固定的可靠性,通常会采用刚性结构连接,因为刚性结构可以便于相机主体21的安装和转动角度的调节,相关方案中通常会将转轴211和转动孔2333之间设计成间隙配合,但是,这种间隙会导致相机主体21固定的不稳,尤其是在车体运动的过程中,车体的振动会使得相机主体的固定不稳的现象会被成倍地放大,加上转轴211和转动孔2333之间必然存在制造公差,实际产品生产时会出现配合间隙忽大忽小的现象,导致了产品一致性差、质量不可控等情况。故本实施例方案通过在固定架23上设置有阻尼臂,通过阻尼臂的弹性抵接,配合相机主体21与固定架23之间采用具有弹性的柔性结构,有效地消除了转动孔2333和转轴211之间的配合间隙,对转动孔2333的配合公差适应性好,装配定位更精准,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的风险,同时也降低了相机主体21转动过程中与防护罩25发生刮擦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该车包括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100。该车载摄像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车可以是校车、巡逻车、电动玩具车、无人驾驶车辆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包括安装板和调节板,所述安装板用于与车体固定,所述调节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并与所述安装板呈夹角设置,所述调节板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调节槽,所述调节槽自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延伸设置;
相机组件,所述相机组件在对应所述调节槽的位置设有连接结构,所述相机组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调节槽和所述连接结构配合固定于所述调节板;
所述相机组件可沿两所述调节槽的其中之一旋转运动;
或者,所述相机组件可同时在两所述调节槽内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调节槽相互靠近的侧边均呈弧形设置,且两所述调节槽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逐渐靠拢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调节段和第二调节段,所述第一调节段靠近所述安装板设置;
两所述第一调节段相远离的侧边之间的间距相等;
两所述第二调节段相远离的侧边之间的间距延其延伸方向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槽还设有防卡死结构,所述防卡死结构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段和所述第二调节段之间,并位于所述调节槽的相远离的侧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所述相机组件表面凹设的连接孔,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钉;
或者,所述连接结构为所述相机组件表面凸设形成连接柱,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母。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组件包括:
相机主体、固定架以及防护罩,所述相机主体可转动设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防护罩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可拆卸连接,并盖合所述相机主体和所述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设有所述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为连接孔,所述第二罩体还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对应的让位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让位孔、所述调节槽并与所述连接孔连接,以将所述防护罩与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调节板之间设有至少一组阻尼结构,所述阻尼结构设于两所述调节槽之间,所述阻尼结构包括:
阻尼臂,所述阻尼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架,所述阻尼臂的一部分朝向所述调节板凸出并与所述调节板弹性抵接;
阻尼孔,所述阻尼孔设于所述调节板,并与所述阻尼臂的一部分结构对应设置;
当所述固定架相对所述调节板运动到位时,所述阻尼臂的一部分可插设于所述阻尼孔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罩体朝向所述调节板的表面凸设有两个限位块;
所述调节板朝向所述第二罩体的表面凹设形成有两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调节槽的外周,且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调节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一所述限位块与一所述限位槽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块滑动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以使所述限位块和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安装板的端部形成有开口,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还形成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与所述限位块的侧边抵接限位。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主体为筒体状,所述相机主体两端面分别凸设有转轴和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端面还设有调节孔,所述转轴的端面设有固定孔;
所述第一罩体对应所述相机主体的端面还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与所述调节柱对应设置;
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板和两个固定耳,两个所述固定耳分别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两侧边,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罩体还设有与所述固定孔对应的避让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耳设有转动孔,所述转轴插设于所述转动孔内,所述转动孔的孔径自靠近所述相机主体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相机主体方向逐渐增大;
或者,所述转轴的外径自靠近所述相机主体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相机主体方向逐渐减小。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耳远离所述固定板的端面凸设于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爪,所述转轴可转动插设于两所述夹爪之间,所述夹爪自所述靠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罩体对应所述固定耳的位置凸设有两卡爪,两卡爪分别卡持于两所述夹爪的外侧。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摄像装置。
CN202320443968.6U 2023-03-03 2023-03-03 车载摄像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96872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3968.6U CN219687217U (zh) 2023-03-03 2023-03-03 车载摄像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3968.6U CN219687217U (zh) 2023-03-03 2023-03-03 车载摄像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87217U true CN219687217U (zh) 2023-09-15

Family

ID=87965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3968.6U Active CN219687217U (zh) 2023-03-03 2023-03-03 车载摄像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872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27924A (en) Horizontally adjustable rearview mirror
CN219687217U (zh) 车载摄像装置及车辆
CN215928112U (zh) 角度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8095340U (zh) 摄像装置及其万向调节架
CN211087331U (zh) 镜头调整装置及车辆、行车记录仪
CN209987845U (zh) 一种车载万向调节支架
CN220430041U (zh) 固定支架
CN218805614U (zh) 车载摄像装置
CN213338983U (zh) 警灯装置和执法车辆
CN220314891U (zh) 可以多角度调节的后视镜行车记录仪
CN219056167U (zh) 一种隐藏式车载摄像头安装装置
CN218287611U (zh) 一种摄像机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20031829U (zh) 流媒体后视镜
US20200101908A1 (en) Tow eye license plate mounting system
CN215807514U (zh) 可调角度式摄像头组件
CN218032386U (zh) 摄像头的安装支架及移动设备
CN215371808U (zh) 万向节支架
CN114348285B (zh) 云台快拆结构及无人机
CN221162553U (zh) 电子后视镜
KR20210028983A (ko) 자동차 룸미러 모니터의 거치대
CN220582191U (zh) 摄影支撑云台
CN210462707U (zh) 一种磁吸控光灯
CN112019136B (zh) 太阳能板调节装置
CN215908706U (zh) 一种支架
CN218640773U (zh) 一种拍摄角度调节锁止的车载录像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07

Address after: Room 310,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aikang auto Softwar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AIKANG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10,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aikang auto Softwar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