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7791U - 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及配电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及配电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7791U
CN219677791U CN202321225091.XU CN202321225091U CN219677791U CN 219677791 U CN219677791 U CN 219677791U CN 202321225091 U CN202321225091 U CN 202321225091U CN 219677791 U CN219677791 U CN 219677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electrode
copper bar
interface
positive
insula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250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志波
林�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usbar Sci Tech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2509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7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7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7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F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及配电盒,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包括绝缘底座、正极铜排、负极铜排及熔断器,绝缘底座包括铜排安装腔及负极接口,负极接口连通铜排安装腔,第一负极接口正对铜排安装腔的一端,第二负极接口正对铜排安装腔的另一端,正极铜排连接在绝缘底座的表面,熔断器连接在正极铜排上,负极铜排的中间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负极接口端及第二负极接口端相连,中间段安装在铜排安装腔中,第一负极接口端伸出铜排安装腔并连接在第一负极接口上,第二负极接口端伸出铜排安装腔并连接在第二负极接口上。铜排组件的整体尺寸较小,可以缩减配电盒的整体尺寸,减少配电盒所需占用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及配电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及配电盒。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是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高压电大电流分配单元。配电盒采用集中配电方案,结构设计紧凑,接线布局方便,检修方便快捷。根据不同客户的系统架构需求,高压配电盒还要集成部分电池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管理单元,从而更进一步简化整车系统架构配电的复杂度。
现有的一种配电盒,包括盒体、负极铜排、熔断器、绝缘支柱及正极铜排,绝缘支柱设有多个,多个绝缘支柱连接在盒体的底壁上,熔断器及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架设在相应绝缘支柱的顶部,正极铜排作为输入端,用于连接正极母线,熔断器的一端与正极铜排相连,正极铜排另一端用于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相连,负极铜排的一端用于连接用电设备的输出端,负极铜排的另一端用于与负极母线相连,以形成电路回路。
上述配电盒的正极铜排、熔断器及负极铜排均架设在绝缘支柱上,较为靠近盒体,为了满足正极铜排、熔断器及负极铜排与盒体之间的电气间隙,就需适应性的增大配电盒的尺寸,导致配电盒整体尺寸过大,进而导致配电盒在新能源车上所需占用的安装空间相应增大,影响新能源车的车体架构的整体布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配电盒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及配电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包括绝缘底座、正极铜排、负极铜排及熔断器,所述绝缘底座包括铜排安装腔、负极接口及底座安装孔,所述底座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的边缘且贯通所述绝缘底座,用于将所述绝缘底座安装在配电盒的盒体的底壁上,所述铜排安装腔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的内部,所述负极接口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的表面边缘,所述负极接口连通所述铜排安装腔,所述负极接口包括第一负极接口和第二负极接口,所述第一负极接口正对所述铜排安装腔的一端,所述第二负极接口正对所述铜排安装腔的另一端,所述正极铜排连接在所述绝缘底座的表面,所述熔断器连接在所述正极铜排上;
所述负极铜排包括第一负极接口端、中间段及第二负极接口端,所述中间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接口端及第二负极接口端相连,所述中间段安装在所述铜排安装腔中,所述第一负极接口端伸出所述铜排安装腔并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接口上,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端伸出所述铜排安装腔并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接口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端设有多个,所述第二负极接口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端的数量相等,多个所述第二负极接口间隔布置在所述绝缘底座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负极接口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穿入所述绝缘底座,以供所述第一负极接口端和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端在所述负极接口处与用电设备或负极母线螺钉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负极螺母套,所述绝缘底座上于所述负极接口的位置设有负极安装孔,所述负极安装孔穿入所述绝缘底座,所述负极螺母套插装在所述负极安装孔中,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在所述负极螺母套上。
可选地,所述绝缘底座还包括负极安装槽,所述负极安装槽包括第一负极安装槽和第二负极安装槽,所述第一负极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安装槽中,所述第二负极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负极安装槽中,所述负极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绝缘底座的表面平齐,所述负极安装孔的入口设置在所述负极安装槽的槽底。
可选地,所述绝缘底座还包括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的表面,所述散热孔与所述铜排安装腔连通,用于所述负极铜排的散热。
可选地,所述绝缘底座还包括正极接口,所述正极接口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的表面边缘,所述正极接口包括第一正极接口和第二正极接口,所述第一正极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接口的旁侧,所述第二正极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的旁侧;
所述正极铜排包括分体设置的正极铜排主体和正极接口段,所述正极铜排主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正极接口上,所述正极接口段连接在所述第二正极接口上,所述熔断器连接在所述正极铜排主体与所述正极接口段之间。
可选地,所述熔断器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正极接口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的数量相等,所述正极接口段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的数量相等。
可选地,所述绝缘底座还包括正极安装槽,所述正极安装槽包括第一正极安装槽和第二正极安装槽,所述第一正极接口连接在所述第一正极安装槽中,所述第二正极接口连接在所述第二正极安装槽中;
还包括正极螺母套,所述正极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绝缘底座的表面平齐,所述正极安装槽的槽底设有正极安装孔,所述正极安装孔穿入所述绝缘底座,所述正极螺母套插装在所述正极安装孔中,所述正极螺母套中设有第二螺纹孔,以供所述正极铜排主体和所述正极接口段与用电设备或正极母线螺钉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在绝缘底座上设置铜排安装腔,将负极铜排安装在铜排安装腔中,将正极铜排安装在绝缘底座的表面,以使大部分负极铜排被绝缘底座覆盖,以将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集成设置在绝缘底座上,进而满足正极铜排、负极铜排及熔断器与配电盒的盒体之间的电气间隙要求。另外,集成化设计,铜排组件的整体尺寸较小,可以缩减配电盒的整体尺寸,减少配电盒所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新能源车的车体架构的整体布局。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配电盒,包括盒体和上述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负极铜排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绝缘底座;2、底座安装孔;3、正极铜排主体;4、正极接口段;5、熔断器;6、第一正极安装槽;7、第二正极安装槽;8、散热孔;9、正极铜排;10、负极铜排;11、第一负极接口端;12、第二负极接口端;13、中间段;14、第一负极安装槽;15、第二负极安装槽;16、正极螺母套;17、第二螺纹孔;18、正极安装孔;19、负极安装孔;20、负极螺母套;21、第一螺纹孔;22、第一负极接口;23、第二负极接口;24、第一正极接口;25、第二正极接口;26、铜排安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包括绝缘底座1、正极铜排9、负极铜排10及熔断器5,所述绝缘底座1包括铜排安装腔26、负极接口及底座安装孔2,所述底座安装孔2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1的边缘且贯通所述绝缘底座1,用于将所述绝缘底座1安装在配电盒的盒体的底壁上,所述铜排安装腔26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1的内部,所述负极接口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1的表面边缘,所述负极接口连通所述铜排安装腔26,所述负极接口包括第一负极接口22和第二负极接口23,所述第一负极接口22正对所述铜排安装腔26的一端,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正对所述铜排安装腔26的另一端,所述正极铜排9连接在所述绝缘底座1的表面,所述熔断器5连接在所述正极铜排9上。
所述负极铜排10包括第一负极接口端11、中间段13及第二负极接口端12,所述中间段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接口端11及第二负极接口端12相连,所述中间段13安装在所述铜排安装腔26中,所述第一负极接口端11伸出所述铜排安装腔26并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接口22上,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端12伸出所述铜排安装腔26并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端12设有多个,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端12的数量相等,多个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间隔布置在所述绝缘底座1的表面。设置多个第二负极接口端12,可以相应安装多个熔断器5,以形成一进多出的电路回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端12设有三个。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负极接口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1,所述第一螺纹孔21穿入所述绝缘底座1,以供所述第一负极接口端11和所述第二负极口端在所述负极接口处与用电设备或负极母线螺钉连接。第一负极接口端11和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端12通过螺钉与用电设备或负极母线连接,连接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配电盒的铜排组件还包括负极螺母套20,所述绝缘底座1上于所述负极接口的位置设有负极安装孔19,所述负极安装孔19穿入所述绝缘底座1,所述负极螺母套20插装在所述负极安装孔19中,所述第一螺纹孔21设置在所述负极螺母套20上。相比于直接在负极安装孔19中制造螺纹,直接在负极安装孔19安装带有螺纹孔的负极螺母套20更为方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底座1还包括负极安装槽,所述负极安装槽包括第一负极安装槽14和第二负极安装槽15,所述第一负极接口22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安装槽14中,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设置在所述第二负极安装槽15中,所述负极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绝缘底座1的表面平齐,所述负极安装孔19的入口设置在所述负极安装槽的槽底。在绝缘底座1的表面设置负极安装槽,由负极安装槽的槽孔形成负极接口,便于安装和固定负极铜排10的第一负极接口端11和第二负极接口端1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底座1还包括散热孔8,所述散热孔8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1的表面,所述散热孔8与所述铜排安装腔26连通,用于所述负极铜排10的散热。散热孔8能够向铜排安装腔26中通风,加快负极铜排10的散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底座1还包括正极接口,所述正极接口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1的表面边缘,所述正极接口包括第一正极接口24和第二正极接口25,所述第一正极接口24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接口22的旁侧,所述第二正极接口25设置在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的旁侧。
所述正极铜排9包括分体设置的正极铜排主体3和正极接口段4,所述正极铜排主体3连接在所述第一正极接口24上,所述正极接口段4连接在所述第二正极接口25上,所述熔断器5连接在所述正极铜排主体3与所述正极接口段4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熔断器5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正极接口25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的数量相等,所述正极接口段4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的数量相等。多个第二负极接口端12与多个正极接口段4相对应,可以形成多个电路回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底座1还包括正极安装槽,所述正极安装槽包括第一正极安装槽6和第二正极安装槽7,所述第一正极接口24连接在所述第一正极安装槽6中,所述第二正极接口25连接在所述第二正极安装槽7中。
配电盒的铜排组件还包括正极螺母套16,所述正极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绝缘底座1的表面平齐,所述正极安装槽的槽底设有正极安装孔18,所述正极安装孔18穿入所述绝缘底座1,所述正极螺母套16插装在所述正极安装孔18中,所述正极螺母套16中设有第二螺纹孔17,以供所述正极铜排主体3和所述正极接口段4与用电设备或正极母线螺钉连接。相比于直接在正极安装孔18中制造螺纹,直接在正极安装孔18中安装带有螺纹孔的正极螺母套16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其工作原理如下:
将第一正极接口24和第一负极接口22当作母线接口接入,将正极铜排主体3与正极母线相连,将第一负极接口端11与负极母线相连,此时可以将三个第二负极接口端12分别与三个用电设备的输出端相连,将三个正极接口段4分别与相应用电设备的输入端相连,以实现一进三出三个电路回路,并且保证三个电路回路中均有熔断器5;若将任意一个第二负极接口端12与负极母线相连,将与该第二负极接口端12对应的正极接口段4与正极母线相连时,可以将其余两个第二负极接口端12及第一负极接口端11分别与三个用电设备的输出端相连,将其余两个正极接口段4及正极铜排主体3分别与相应用电设备的输入端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在绝缘底座1上设置铜排安装腔26,将负极铜排10安装在铜排安装腔26中,将正极铜排9安装在绝缘底座1的表面,以使大部分负极铜排10被绝缘底座1覆盖,以将正极铜排9和负极铜排10集成设置在绝缘底座1上,进而满足正极铜排9、负极铜排10及熔断器5与配电盒的盒体之间的电气间隙要求,另外,集成化设计,铜排组件的整体尺寸较小,可以缩减配电盒的整体尺寸,减少配电盒所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新能源车的车体架构的整体布局。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个第二负极接口端12和一个正极接口段4,还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第二负极接口端12及与第二负极接口端12相同数量的正极接口段4。
在其它实施例中,负极铜排10可以与绝缘底座1一体成型。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负极接口端11和第二负极口端在负极接口处与用电设备或负极母线焊接在一起,正极铜排主体3和正极接口段4与用电设备或正极母线焊接在一起。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盒,包括盒体及上述实施例中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底座(1)、正极铜排(9)、负极铜排(10)及熔断器(5),所述绝缘底座(1)包括铜排安装腔(26)、负极接口及底座安装孔(2),所述底座安装孔(2)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1)的边缘且贯通所述绝缘底座(1),用于将所述绝缘底座(1)安装在配电盒的盒体的底壁上,所述铜排安装腔(26)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1)的内部,所述负极接口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1)的表面边缘,所述负极接口连通所述铜排安装腔(26),所述负极接口包括第一负极接口(22)和第二负极接口(23),所述第一负极接口(22)正对所述铜排安装腔(26)的一端,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正对所述铜排安装腔(26)的另一端,所述正极铜排(9)连接在所述绝缘底座(1)的表面,所述熔断器(5)连接在所述正极铜排(9)上;
所述负极铜排(10)包括第一负极接口端(11)、中间段(13)及第二负极接口端(12),所述中间段(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接口端(11)及第二负极接口端(12)相连,所述中间段(13)安装在所述铜排安装腔中,所述第一负极接口端(11)伸出所述铜排安装腔并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接口(22)上,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端(12)伸出所述铜排安装腔并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端(12)设有多个,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端(12)的数量相等,多个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间隔布置在所述绝缘底座(1)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接口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1),所述第一螺纹孔(21)穿入所述绝缘底座(1),以供所述第一负极接口端(11)和所述第二负极接口端(12)在所述负极接口处与用电设备或负极母线螺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极螺母套(20),所述绝缘底座(1)上于所述负极接口的位置设有负极安装孔(19),所述负极安装孔(19)穿入所述绝缘底座(1),所述负极螺母套(20)插装在所述负极安装孔(19)中,所述第一螺纹孔(21)设置在所述负极螺母套(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座(1)还包括负极安装槽,所述负极安装槽包括第一负极安装槽(14)和第二负极安装槽(15),所述第一负极接口(22)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安装槽(14)中,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设置在所述第二负极安装槽(15)中,所述负极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绝缘底座(1)的表面平齐,所述负极安装孔(19)的入口设置在所述负极安装槽的槽底。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座(1)还包括散热孔(8),所述散热孔(8)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1)的表面,所述散热孔(8)与所述铜排安装腔(26)连通,用于所述负极铜排(10)的散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座(1)还包括正极接口,所述正极接口设置在所述绝缘底座(1)的表面边缘,所述正极接口包括第一正极接口(24)和第二正极接口(25),所述第一正极接口(24)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接口(22)的旁侧,所述第二正极接口(25)设置在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的旁侧;
所述正极铜排(9)包括分体设置的正极铜排主体(3)和正极接口段(4),所述正极铜排主体(3)连接在所述第一正极接口(24)上,所述正极接口段(4)连接在所述第二正极接口(25)上,所述熔断器(5)连接在所述正极铜排主体(3)与所述正极接口段(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器(5)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正极接口(25)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的数量相等,所述正极接口段(4)与所述第二负极接口(23)的数量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底座(1)还包括正极安装槽,所述正极安装槽包括第一正极安装槽(6)和第二正极安装槽(7),所述第一正极接口(24)连接在所述第一正极安装槽(6)中,所述第二正极接口(25)连接在所述第二正极安装槽(7)中;
还包括正极螺母套(16),所述正极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绝缘底座(1)的表面平齐,所述正极安装槽的槽底设有正极安装孔(18),所述正极安装孔(18)穿入所述绝缘底座(1),所述正极螺母套(16)插装在所述正极安装孔(18)中,所述正极螺母套(16)中设有第二螺纹孔(17),以供所述正极铜排主体(3)和所述正极接口段(4)与用电设备或正极母线螺钉连接。
10.一种配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和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配电盒的铜排组件。
CN202321225091.XU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及配电盒 Active CN219677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5091.XU CN219677791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及配电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5091.XU CN219677791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及配电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7791U true CN219677791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0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25091.XU Active CN219677791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及配电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7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8244A (zh) 一种一二次融合电压电流一体化传感器
CN20459685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箱
CN219677791U (zh) 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及配电盒
CN210897366U (zh) 一种锂电池安装使用中的保护装置
WO2018166077A1 (zh) 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
CN218888434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和车辆
CN109068525A (zh) 一种dc-dc功率模块的标准机箱结构
CN210894471U (zh) 一种一二次融合电压电流一体化传感器
CN210225261U (zh) 储能变流器
CN209592171U (zh) 电池接线端子机构、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动车辆
CN114006532A (zh) 一种变流装置
CN113437739A (zh) 一种一体化供电机柜
CN208461261U (zh) 电动物流车高低压配电箱
CN203150933U (zh) 汇集柜和光伏发电系统
CN220710939U (zh) 一种高低压分离式新能源储能控制箱
CN213692403U (zh) 一种绝缘座、电池箱及电动汽车
CN219960188U (zh) 控制盒及电池包
CN220904698U (zh) 车辆配电集成架构、车辆管理系统、汽车
CN213661429U (zh) 一种集成电容的分体式四象限功率单元结构
CN220720821U (zh) 一种bdu模组结构
CN219351040U (zh) 一种储能系统用高压直流汇流箱
CN216699510U (zh) 一种一体化供电机柜
CN210852336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pcb式高压电器盒
CN215897299U (zh) 旁路svg功率模块及svg设备
CN216928303U (zh) 控制器结构及其薄膜电容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