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7496U - 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7496U
CN219677496U CN202320848502.4U CN202320848502U CN219677496U CN 219677496 U CN219677496 U CN 219677496U CN 202320848502 U CN202320848502 U CN 202320848502U CN 219677496 U CN219677496 U CN 219677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ece
leading
conductive
contac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485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奔
罗志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mte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mt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mte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mt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485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7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7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74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导电组件用于电性连接供电电池和外部设备的正极,导电组件包括导电件、以及设有接触片的接触件,导电件内端为导入端,导电件外端为导出端,接触件包括环状基体,环状基体的上端设有一组安装片,安装片用于将接触件紧密连接于导入端的下表面上,接触片设有多块且呈圆周分布于环状基体的下端上,接触片用于与供电电池的正极柱形成多点接触配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不同厚度的导电件和接触件的结合,使得接触件能够良好的实现弹性功能,且与供电电池的正极柱之间形成多点接触,实现了充分接触,导电效果佳。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电表大多采用电池供电的方式进行工作,一般包括电池筒、电池盖、电池、正极导电片和负极导电片,现有的正极导电片通过在内端上一体成型爪形接触片来达到与供电电池的正极柱稳定接触的目的,但此类结构的正极导电片整体厚度偏厚,因为材料厚度一致,导致爪形接触片弹性不够,无法良好的实现爪型接触片弹性功能,结构设计不合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且具有良好的弹性功能的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用于电性连接供电电池和外部设备的正极,所述导电组件包括导电件、以及设有接触片的接触件,所述导电件内端为导入端,所述导电件外端为导出端,所述接触件包括环状基体,所述环状基体的上端设有一组安装片,所述安装片用于将所述接触件紧密连接于所述导入端的下表面上,所述接触片设有多块且呈圆周分布于所述环状基体的下端上,所述接触片用于与所述供电电池的正极柱形成多点接触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采用导电件和接触件组合的形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接触片与导电件一体成型的方式,实现了不同厚度的导电件和接触件的结合,使得接触件能够良好的实现弹性功能,结构设计更合理,且接触件通过环状基体的结构设计,使得位于环状基体下端上的接触片会以圆周分布的形式与供电电池的正极柱之间形成多点接触,实现了充分接触,导电效果佳,安装片的设置,使得接触件与导电件的导入端接触安装更紧密,实现了稳定连接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片均呈上窄下宽状、且弧形向外弯曲设置,所述接触片的下端内侧弹性抵触于所述供电电池的正极柱周壁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将接触片设置成弧形向外弯曲状,接触片与供电电池的正极柱侧面实现接触配合,且接触片还能对供电电池的正极柱产生夹持作用,避免了因震动导致接触不良现象的发生,且接触片均呈上窄下宽状,此结构的设置,实现接触片的接触面更大,与电池正极端侧面相接触后,稳定性也更好。
进一步的,每个接触片上均设有至少一个长条豁口,所述长条豁口将相应所述接触片的末端均分成多个片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在每个接触片上设置长条豁口,使得供电电池的正极柱在插入过程中,能使接触片产生更大的弹性力,也使得接触点位更多,提高了接触效果,导电稳定性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导入端下表面上位于所述环状基体内的位置处设有接触凸柱,所述接触凸柱与所述供电电池的正极相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在导入端相应位置处设置接触凸柱,实现了与供电电池的正极柱多方位接触,导电更稳定,同时接触凸柱的设置,也限制了供电电池的正极柱插入位置,避免接触片发生过度变形的现象,保证了接触片的合理使用,结构设计合理。
进一步的,所述导入端上还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至少有两个并分设在所述接触凸柱的两侧,所述限位孔与电池盖上的限位凸柱相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利用限位孔与电池盖上的限位凸柱构成轴向插接配合,使得导电件的安装位置形成可靠的限位,从而提升电连接的稳定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片呈水平连接于所述环状基体的上端上,所述安装片的上表面与所述导入端的下表面之间贴合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件将安装片设置成水平的方式,且与导入端的下表面之间贴合接触,使得接触件与导入端焊接或铆接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大,接触件的导电效果佳,连接也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片的末端呈向上、再向内的连续弯折状,所述导入端相应侧壁处可设有第一定位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通过对安装片的末端向上、再向内弯折,使其稳定连接于导入端上,且还可在导入端相应侧壁处设设置第一定位缺口,使安装片不会暴露于导入端外。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片呈竖直连接于所述环状基体的上端上,所述导入端上设有第二定位缺口,所述第二定位缺口与所述安装片对应配合,所述安装片的末端呈向外的弯折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将安装片设置成竖直的方式,并通过与导入端上相应的第二定位缺口的配合,实现了对接触件位置的限定,使得接触件上的接触片相对供电电池的正极柱的位置保持一致,提高了接触的稳定性,并对安装片的末端进行向外弯折,使其稳定连接于导入端上,便于后续焊接或铆接工艺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与供电电池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导电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的接触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导电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的接触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三的导电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三的接触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电组件、2-导电件、3-接触件、4-接触片、5-导入端、6-导出端、7-环状基体、8-安装片、9-长条豁口、10-接触凸柱、11-限位孔、12-第一定位缺口、13-第二定位缺口、14-铆压柱、15-供电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涉及方位的属于仅表示各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不是绝对位置关系。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1用于电性连接供电电池15和外部设备的正极,导电组件1包括导电件2、以及设有接触片4的接触件3,导电件2内端为导入端5,导电件2外端为导出端6,其中,导入端5为片状结构,导出端6为环状结构或片状结构且呈竖向设置,接触件3包括环状基体7,环状基体7的上端设有一组安装片8,安装片8用于将接触件3紧密连接于导入端6的下表面上,更具体的说,安装片8与导入端6之间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铆接,安装片8的设置,使得接触件3与导电件2的导入端接触安装更紧密,实现了稳定连接的作用,接触片4设有多块且呈圆周分布于环状基体7的下端上,接触片4用于与供电电池15的正极柱形成多点接触配合,接触件3通过环状基体7的结构设计,更具体的说,接触件3由一片体通过弯曲工艺成环状,这样的话,位于环状基体7下端上的接触片会以圆周分布的形式与供电电池15的正极柱之间形成多点接触,实现了充分接触,导电效果佳,且上述的导电组件1通过采用导电件2和接触件3组合的形式,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接触片与导电件一体成型的方式,接触件3的厚度可以较薄,导电件2的厚度可以较厚,从而实现了不同厚度的导电件2和接触件3的结合,使得接触件3能够良好的实现弹性功能,结构设计更合理。
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片4均呈上窄下宽状、且弧形向外弯曲设置,接触片4的下端内侧弹性抵触于供电电池15的正极柱周壁上,将接触片4设置成弧形向外弯曲状,接触片4与供电电池15的正极柱侧面实现接触配合,且接触片4还能对供电电池15的正极柱产生夹持作用,避免了因震动导致接触不良现象的发生,接触片4均呈上窄下宽状,此结构的设置,实现接触片4的接触面更大,与电池正极端侧面相接触后,稳定性也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接触片4上均设有至少一个长条豁口9,长条豁口9将相应接触片4的末端均分成多个片段,通过在每个接触片4上设置长条豁口,使得供电电池15的正极柱在插入过程中,能使接触片4产生更大的弹性力,也使得接触点位更多,提高了接触效果,导电稳定性更佳。
在本实施例中,导入端5下表面上位于环状基体7内的位置处设有接触凸柱10,接触凸柱10与供电电池15的正极相配合,通过在导入端5相应位置处设置接触凸柱10,实现了与供电电池15的正极柱多方位接触,导电更稳定,同时接触凸柱10的设置,也限制了供电电池15的正极柱插入位置,避免供电电池15的上端面使接触片4发生过度变形的现象,保证了接触片4的合理使用,结构设计合理。
在本实施例中,导入端5上还设有限位孔11,限位孔11至少有两个并分设在接触凸柱10的两侧,限位孔11与电池盖上的限位凸柱相配合,利用限位孔11与电池盖上的限位凸柱构成轴向插接配合,使得导电件2的安装位置形成可靠的限位,从而提升电连接的稳定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片8可以设有三个且呈水平连接于环状基体7的上端上,安装片8的上表面与导入端5的下表面之间贴合接触,更具体的说,安装片8呈水平弯折设于环状基体7的上端上,且此时安装片8的高度与环状基体7的上端面相齐平,此方式的设计,使得接触件3与导入端5焊接或铆接后,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大,接触件3的导电效果佳,连接也稳定,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接触凸柱10的直径可以环状基体7的内径大致一致,这样的话,在接触件3安装后,可形成初步定位从而限制住接触件3的安装位置,从而使得接触片4与供电电池15的针脚稳定接触以及方便后续铆接或焊接的有效进行。
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详细,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5-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两侧的安装片8的末端呈向上、再向内的连续弯折状,也就是说,将水平弯折后的安装片8连接于导入端5相应位置处后,再对位于两侧的安装片8的末端进行向上、再向内的连续弯折,使其稳定连接于导入端5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导入端5相应侧壁处还可设有第一定位缺口12,这样的话,位于两侧的安装片8不会暴露于导入端5外。
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详细,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8-10所示,安装片8对称设有两个还呈竖直连接于环状基体7的上端上,在导入端5上设有第二定位缺口13,第二定位缺口13与安装片8对应配合,且安装片8的末端呈向外的弯折状,将安装片8设置成竖直的方式,并通过与导入端5上相应的第二定位缺口13的配合,实现了对接触件3位置的限定,使得接触件3上的接触片4相对供电电池15的正极柱的位置保持一致,提高了接触的稳定性,并对安装片8的末端进行向外弯折,使其稳定连接于导入端5上,便于后续焊接或铆接工艺的进行。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1)用于电性连接供电电池(15)和外部设备的正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1)包括导电件(2)、以及设有接触片(4)的接触件(3),所述导电件(2)内端为导入端(5),所述导电件(2)外端为导出端(6),所述接触件(3)包括环状基体(7),所述环状基体(7)的上端设有一组安装片(8),所述安装片(8)用于将所述接触件(3)紧密连接于所述导入端(5)的下表面上,所述接触片(4)设有多块且呈圆周分布于所述环状基体(7)的下端上,所述接触片(4)用于与所述供电电池(15)的正极柱形成多点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4)均呈上窄下宽状、且弧形向外弯曲设置,所述接触片(4)的下端内侧弹性抵触于所述供电电池(15)的正极柱周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接触片(4)上均设有至少一个长条豁口(9),所述长条豁口(9)将相应所述接触片(4)的末端均分成多个片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端(5)下表面上位于所述环状基体(7)内的位置处设有接触凸柱(10),所述接触凸柱(10)与所述供电电池(15)的正极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端(5)上还设有限位孔(11),所述限位孔(11)至少有两个并分设在所述接触凸柱(10)的两侧,所述限位孔(11)与电池盖上的限位凸柱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片(8)呈水平连接于所述环状基体(7)的上端上,所述安装片(8)的上表面与所述导入端(5)的下表面之间贴合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片(8)的末端呈向上、再向内的连续弯折状,所述导入端(5)相应侧壁处可设有第一定位缺口(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片(8)呈竖直连接于所述环状基体(7)的上端上,所述导入端(5)上设有第二定位缺口(13),所述第二定位缺口(13)与所述安装片(8)对应配合,且所述安装片(8)的末端呈向外的弯折状。
CN202320848502.4U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 Active CN219677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8502.4U CN219677496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8502.4U CN219677496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7496U true CN219677496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8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48502.4U Active CN219677496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74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87455U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9677496U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导电组件
CN108075051B (zh) 动力电池模块及具有动力电池模块的动力电池箱
CN113346195A (zh) 纽扣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3401439U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智能终端
CN105720441B (zh) 汽车起动机用刷架总成的装配方法
CN210136944U (zh) 一种电池组连接固定装置
CN210074004U (zh) 一种可调节电池组连接片
CN215772851U (zh) 一种新型直流电机电刷架
CN219738965U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板的导电结构
CN220253423U (zh) 便捷式电池组
CN220253422U (zh) 电池包
CN215991312U (zh) 一种可拆卸式离子放电装置
CN204361165U (zh) 一种在电路板上安装电池的结构
CN218731944U (zh) 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
CN219205968U (zh) 电池模块和雾化器
CN220324658U (zh) 电池模组
CN211780899U (zh) 一种新型t字形三通灯管连接头
CN218827693U (zh) 电池包
CN217983774U (zh) 一种大功率电源插座
CN213692598U (zh) 一种铜碳刷
CN213692276U (zh) 一种电池的桥式连接结构
CN212783896U (zh) 一种插座用插套
CN220672785U (zh) 一种电池盒
CN218274816U (zh) 电池盖组件和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