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1724U - 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1724U
CN219671724U CN202320838721.4U CN202320838721U CN219671724U CN 219671724 U CN219671724 U CN 219671724U CN 202320838721 U CN202320838721 U CN 202320838721U CN 219671724 U CN219671724 U CN 219671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rod
steel structure
baffl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387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振云
杜光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ak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Dak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Dak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Daka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387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1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1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1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包括钢结构主体,所述钢结构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壳,所述缓冲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缓冲壳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缓冲壳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延伸至钢结构主体的内部,所述钢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所述钢结构主体的内部下端固定设置有十字型支撑板,所述十字型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壳,所述滑杆与固定壳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机构;所述固定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杆。本实用新型具有多重缓冲消能防护,能够大大提高钢结构的抗冲击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传统的钢结构多采用钢材相互焊接并形成框架,这种钢结构的框架抗震能力较差,特别是水平设置的钢材,因其中部位置没有支撑,侧向抗冲击能力更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钢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结构多采用钢材相互焊接并形成框架,这种钢结构的框架抗震能力较差,特别是水平设置的钢材,因其中部位置没有支撑,侧向抗冲击能力更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包括钢结构主体,所述钢结构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壳,所述缓冲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缓冲壳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
所述缓冲壳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延伸至钢结构主体的内部,所述钢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
所述钢结构主体的内部下端固定设置有十字型支撑板,所述十字型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壳,所述滑杆与固定壳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机构;
所述固定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杆,两侧所述滑杆与缓冲杆之间设置有第四缓冲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等腰梯形块和直角梯形块,所述缓冲壳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竖杆,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呈对称活动套设于竖杆的两端,所述缓冲壳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缓冲板与第一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等腰梯形块固定设置于第一挡板远离缓冲板的一侧,所述等腰梯形块的两个倾斜面分别与对应的直角梯形块的倾斜面相抵触,所述竖杆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直角梯形块和缓冲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第二挡板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挡板滑动设置于第一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二挡板与滑杆的杆壁固定套接,所述第二弹簧活动套接于滑杆的杆壁,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挡板远离缓冲壳的一侧和第一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包括第三挡板和第三弹簧,所述滑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三挡板滑动设置于第三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三挡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与固定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固定设置于第三挡板远离横杆的一侧,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四缓冲机构包括推杆和阻尼板,所述阻尼板滑动设置于固定壳的内部,所述缓冲杆的下端与阻尼板固定连接,所述阻尼板的上表面与固定壳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两个所述推杆设置于缓冲杆的两侧与对应的滑杆之间,所述缓冲杆的两端均通过轴销转动连接有连接块,多个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均与对应的缓冲杆的杆壁和滑杆的杆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横截面均为方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板受力向缓冲壳方向移动,使得等腰梯形块挤压两个直角梯形块,即能压缩两个第一弹簧,实现第一道缓冲,然后缓冲壳带动滑杆向固定壳方向移动,即使得第二挡板挤压第二弹簧,实现第二道缓冲,滑杆相对横杆移动,使得第三挡板挤压第三弹簧,实现第三道缓冲,滑杆将推杆推动趋向竖直,即将缓冲杆向上拉动,使得阻尼板压缩第四弹簧,实现第四道缓冲,使得钢结构具有多重缓冲消能防护,能够大大提高钢结构的抗冲击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局部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钢结构主体;2、缓冲壳;3、缓冲板;4、滑杆;5、横杆;6、固定壳;7、缓冲杆;8、十字型支撑板;9、第一挡板;10、等腰梯形块;11、竖杆;12、直角梯形块;13、第一弹簧;14、第二挡板;15、第二弹簧;16、第三挡板;17、第三弹簧;18、推杆;19、连接块;20、轴销;21、阻尼板;22、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
实施例一
参照图1-3,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包括钢结构主体(1),所述钢结构主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壳(2),所述缓冲壳(2)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板(3),所述缓冲板(3)与缓冲壳(2)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
所述缓冲壳(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杆(4),所述滑杆(4)的一端延伸至钢结构主体(1)的内部,所述钢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
所述钢结构主体(1)的内部下端固定设置有十字型支撑板(8),所述十字型支撑板(8)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壳(6),所述滑杆(4)与固定壳(6)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机构;
所述固定壳(6)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杆(7),两侧所述滑杆(4)与缓冲杆(7)之间设置有第四缓冲机构。
实施例二
参照图1-2,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等腰梯形块(10)和直角梯形块(12),所述缓冲壳(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竖杆(11),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12)呈对称活动套设于竖杆(11)的两端,所述缓冲壳(2)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挡板(9),所述缓冲板(3)与第一挡板(9)固定连接,所述等腰梯形块(10)固定设置于第一挡板(9)远离缓冲板(3)的一侧,所述等腰梯形块(10)的两个倾斜面分别与对应的直角梯形块(12)的倾斜面相抵触,所述竖杆(11)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直角梯形块(12)和缓冲壳(2)的内壁固定连接。
实施例三
参照图1,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第二挡板(14)和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挡板(14)滑动设置于第一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二挡板(14)与滑杆(4)的杆壁固定套接,所述第二弹簧(15)活动套接于滑杆(4)的杆壁,所述第二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挡板(14)远离缓冲壳(2)的一侧和第一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4)的横截面均为方形,使得第一挡板9和第二挡板14无法转动,即能够稳定的滑动。
实施例四
参照图1-3,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包括第三挡板(16)和第三弹簧(17),所述滑杆(4)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三挡板(16)滑动设置于第三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三挡板(1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横杆(5),所述横杆(5)的一端与固定壳(6)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17)固定设置于第三挡板(16)远离横杆(5)的一侧,所述第三弹簧(17)的另一端与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实施例五
参照图1-3,所述第四缓冲机构包括推杆(18)和阻尼板(21),所述阻尼板(21)滑动设置于固定壳(6)的内部,所述缓冲杆(7)的下端与阻尼板(21)固定连接,所述阻尼板(21)的上表面与固定壳(6)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22),两个所述推杆(18)设置于缓冲杆(7)的两侧与对应的滑杆(4)之间,所述缓冲杆(7)的两端均通过轴销(20)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9),多个所述连接块(19)的一侧均与对应的缓冲杆(7)的杆壁和滑杆(4)的杆壁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缓冲板3受力向缓冲壳2方向移动,使得等腰梯形块10挤压两个直角梯12形块,即能压缩两个第一弹簧13,实现第一道缓冲,然后缓冲壳2带动滑杆4向固定壳6方向移动,即使得第二挡板14挤压第二弹簧15,实现第二道缓冲,滑杆4相对横杆5移动,使得第三挡板16挤压第三弹簧17,实现第三道缓冲,滑杆4将推杆18推动趋向竖直,即将缓冲杆7向上拉动,使得阻尼板21压缩第四弹簧22,实现第四道缓冲,使得钢结构主体1具有多重缓冲消能防护,能够大大提高钢结构主体1的抗冲击性能。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包括钢结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主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壳(2),所述缓冲壳(2)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板(3),所述缓冲板(3)与缓冲壳(2)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机构;
所述缓冲壳(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滑杆(4),所述滑杆(4)的一端延伸至钢结构主体(1)的内部,所述钢结构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缓冲机构;
所述钢结构主体(1)的内部下端固定设置有十字型支撑板(8),所述十字型支撑板(8)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设置有固定壳(6),所述滑杆(4)与固定壳(6)之间设置有第三缓冲机构;
所述固定壳(6)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缓冲杆(7),两侧所述滑杆(4)与缓冲杆(7)之间设置有第四缓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等腰梯形块(10)和直角梯形块(12),所述缓冲壳(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竖杆(11),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12)呈对称活动套设于竖杆(11)的两端,所述缓冲壳(2)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一挡板(9),所述缓冲板(3)与第一挡板(9)固定连接,所述等腰梯形块(10)固定设置于第一挡板(9)远离缓冲板(3)的一侧,所述等腰梯形块(10)的两个倾斜面分别与对应的直角梯形块(12)的倾斜面相抵触,所述竖杆(11)的两端均活动套接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直角梯形块(12)和缓冲壳(2)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第二挡板(14)和第二弹簧(15),所述第二挡板(14)滑动设置于第一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二挡板(14)与滑杆(4)的杆壁固定套接,所述第二弹簧(15)活动套接于滑杆(4)的杆壁,所述第二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挡板(14)远离缓冲壳(2)的一侧和第一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包括第三挡板(16)和第三弹簧(17),所述滑杆(4)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三挡板(16)滑动设置于第三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三挡板(1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横杆(5),所述横杆(5)的一端与固定壳(6)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17)固定设置于第三挡板(16)远离横杆(5)的一侧,所述第三弹簧(17)的另一端与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缓冲机构包括推杆(18)和阻尼板(21),所述阻尼板(21)滑动设置于固定壳(6)的内部,所述缓冲杆(7)的下端与阻尼板(21)固定连接,所述阻尼板(21)的上表面与固定壳(6)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22),两个所述推杆(18)设置于缓冲杆(7)的两侧与对应的滑杆(4)之间,所述缓冲杆(7)的两端均通过轴销(20)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9),多个所述连接块(19)的一侧均与对应的缓冲杆(7)的杆壁和滑杆(4)的杆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9)的横截面为方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14)的横截面为方形。
CN202320838721.4U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 Active CN219671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8721.4U CN219671724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8721.4U CN219671724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1724U true CN219671724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7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38721.4U Active CN219671724U (zh) 2023-04-17 2023-04-17 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1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69031U (zh) 一种建筑装配减震装置
CN111827505B (zh)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CN210947150U (zh) 一种钢结构抗震支架
CN219671724U (zh) 一种自复位消能防震钢结构
CN210658714U (zh) 一种适用于大跨度钢结构的抗震支座
CN216865452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
CN215631902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承重架拐角加强装置
CN112031198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CN207813156U (zh) 一种防震房建结构
CN21194899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CN211597167U (zh)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用减震装置
CN114351885A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抗风减震建筑
CN211007125U (zh)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组合装置
CN209585291U (zh) 一种建筑工程和水利工程通用的梁架支撑装置
CN215483523U (zh) 一种提高抗震性的钢结构
CN220888960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节点连接减震基座
CN115405008B (zh) 整体化结构中的摆动、滑移复合支座
CN216007321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减震连接机构
CN213509029U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减震装置
CN212802260U (zh) 一种钢结构人字梁
CN21283702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结构的减震装置
CN215829691U (zh) 一种土木工程减震装置
CN219411265U (zh) 钢结构减震型支座
CN217053011U (zh) 一种具有分级减震功能的桥梁支座
CN213448869U (zh) 一种抗震钢结构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