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1531U - 悬停机构及出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悬停机构及出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1531U
CN219671531U CN202321092127.1U CN202321092127U CN219671531U CN 219671531 U CN219671531 U CN 219671531U CN 202321092127 U CN202321092127 U CN 202321092127U CN 219671531 U CN219671531 U CN 2196715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
reset
piece
lock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921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炜
彭乾风
罗涛
倪耀辉
张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Lehua Hengye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rrow Hom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921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15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15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15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停机构及出水设备。悬停机构包括限位结构和复位组件,限位结构设置有锁止凸台和复位凸台,锁止凸台和复位凸台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复位组件包括配重件、抵持件和第一弹性件,配重件设置有用于与抽拉管固定的固定部。抵持件能够相对配重件沿相交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运动。第一弹性件用于对抵持件施加沿第二方向靠近固定部的力。本申请实施例的悬停机构通过锁止凸台、复位凸台以及复位组件的配合,即可实现龙头的出水头的悬停功能以及复位功能,悬停机构的零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且各部件之间的动作配合简单,易于悬停功能以及复位功能的实现。

Description

悬停机构及出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悬停机构及出水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抽拉式龙头通常通过控制盒实现抽拉功能,并且,为了方便实际使用,在控制盒内设置有滚珠和辅轮等部件,通过辅轮、滚珠以及抽绳转轮等部件的配合来实现出水头的悬停以及复位,以使得喷头拉出一段距离后能够锁止悬停,无需使用者一直拉着喷头。但是,锁止功能以及复位功能需要辅轮、滚珠以及抽绳转轮等部件进行配合,部件数量多,影响配合稳定性,并且,滚珠的运动轨迹复杂,悬停以及复位功能的实现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悬停机构,能够简化悬停机构的结构,减小零部件数量,并简化各部件之间的动作配合,方便悬停以及复位功能的实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悬停机构的出水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停机构,包括限位结构和复位组件,所述限位结构设置有锁止凸台和复位凸台,所述锁止凸台和所述复位凸台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复位组件包括配重件、抵持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配重件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抽拉管固定,所述配重件能够相对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抵持件滑动连接于所述配重件,所述抵持件能够相对所述配重件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抵持件能够与所述锁止凸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复位凸台的一侧抵持,所述抵持件能够与所述复位凸台在所述第二方向的表面抵持;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抵持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对所述抵持件施加沿所述第二方向靠近所述固定部的力,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停机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抵持件在配重件上的滑动,使得抵持件能够在第二方向上进行运动,以使得抵持件能够从锁止凸台在第一方向的下侧运动至上侧,并通过锁止凸台对抵持件的抵持,限制配重件在自重作用下的下坠,进而实现出水设备的出水头的悬停。当配重件沿第一方向的上侧继续运动时,通过抵持件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能够使得抵持件运动至抵持于复位凸台在第二方向的表面,并通过复位凸台的抵持使得抵持件能够在配重件的自重带动下,从锁止凸台的上侧运动至锁止凸台的下侧,进而实现出水头的复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悬停机构,本申请实施例的悬停机构零部件数量少,且各部件之间的动作配合简单,易于悬停功能以及复位功能的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孔用于穿设抽拉管,所述锁止凸台和所述复位凸台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复位凸台包括互相连接的复位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滑动连接,所述复位部凸出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所述复位凸台能够相对所述锁止凸台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复位凸台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对所述复位凸台施加背离所述锁止凸台的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复位凸台套设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连接部能够在所述滑槽内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复位凸台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复位部和所述连接部,所述复位部沿背离所述锁止凸台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设置有环形孔,所述环形孔环绕所述连接部,所述环形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延伸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止凸台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锁止凸台背离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侧面用于与所述抵持件抵持,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的间距为a;所述复位凸台具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复位凸台背离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侧面用于与所述抵持件抵持,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的间距为b,满足:a<b。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抵持件在所述锁止凸台朝向所述复位凸台的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距沿所述锁止凸台朝向所述复位凸台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面用于与所述锁止凸台和所述复位凸台抵持;
和/或,所述锁止凸台背离所述复位凸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面,且沿背离所述复位凸台的方向,所述第二面逐渐靠近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面用于与所述抵持件抵持;所述复位凸台朝向所述锁止凸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面,且沿朝向所述锁止凸台的方向,所述第三面逐渐靠近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三面用于与所述抵持件抵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悬停机构还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用于与龙头的基体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配重件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配重件还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二孔内;所述抵持件位于所述第二孔内并能够在所述的第二孔内运动,所述抵持件包括第二主体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限位凸台用于与所述限位部抵持,以限制所述抵持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靠近所述固定部的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复位凸台设置有第四面,所述第四面位于所述复位凸台背离所述锁止凸台的一侧,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一主体的间距沿背离所述锁止凸台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四面用于与所述抵持件抵持;
和/或,所述抵持件设置有第五面,所述第五面位于所述抵持件在所述复位凸台朝向所述锁止凸台的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五面与所述固定部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沿所述锁止凸台朝向所述复位凸台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五面用于与所述复位凸台抵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配重件设置有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沿所述复位凸台朝向所述锁止凸台的方向依次连通,所述锁止凸台和所述复位凸台能够在所述第三孔内运动,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四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配重件包括第三主体和第四主体,所述第三主体和所述第四主体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所述第三主体和所述第四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主体和所述第四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水设备,包括龙头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悬停机构,所述龙头包括基体、抽拉管和出水头,所述基体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抽拉管的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抽拉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头连接,所述抽拉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结构固定于所述基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水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悬停机构,能够在实现悬停和复位功能的基础上,简化悬停机构的结构,以减少出水设备的零部件的数量,方便出水设备的装配,并确保悬停状态下的锁止效果,易于抽拉功能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悬停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停机构的配重件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停机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停机构的配重件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停机构的配重件位于第三位置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悬停机构的剖视图;
图7为图1中的限位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限位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图1中的配重件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悬停机构的抵持件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的配重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水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出水设备10;
悬停机构100;
限位结构200、第一主体210、第一孔211、滑槽212、锁止凸台220、第二面221、第一侧面222、复位凸台230、复位部231、连接部232、延伸部233、环形孔234、第四面235、第三面236、第二侧面237、第二弹性件240、连接头250、螺纹251;
复位组件300、配重件310、固定部311、第二孔312、第三孔313、第四孔314、限位凸台315、第三主体316、卡扣317、第四主体318、卡槽319、抵持件320、限位部321、第五面322、第一面323、第二主体324、第一弹性件330、弹性筋340;
龙头400、基体410、安装孔411、抽拉管420、出水头4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悬停机构以及出水设备。
参照图1至图5和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停机构100,包括限位结构200和复位组件300,限位结构200设置有锁止凸台220和复位凸台230,锁止凸台220和复位凸台23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复位组件300包括配重件310、抵持件320和第一弹性件330,配重件310设置有固定部311,固定部311用于与抽拉管420固定,以使得配重件310能够随着抽拉管420的拉动相对于限位结构200在第一方向上运动。抵持件320滑动连接于配重件310,抵持件320能够相对配重件310沿第二方向运动,抵持件320能够与锁止凸台220在第一方向上朝向复位凸台230的一侧抵持,抵持件320能够与复位凸台230在第二方向的表面抵持。第一弹性件330与抵持件320连接,第一弹性件330用于对抵持件320施加沿第二方向靠近固定部311的力,第二方向相交于第一方向。
通过抵持件320在配重件310上的滑动,使得抵持件320能够在第二方向上进行运动,以使得抵持件320能够从锁止凸台220在第一方向的下侧运动至上侧,并通过锁止凸台220对抵持件320的抵持,限制配重件310在自重作用下的下坠,进而实现出水设备10的出水头430的悬停。当配重件310沿第一方向的上侧继续运动时,通过抵持件320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能够使得抵持件320运动至抵持于复位凸台230在第二方向的表面,并通过复位凸台230的抵持使得抵持件320能够在配重件310的自重带动下,从锁止凸台220的上侧运动至锁止凸台220的下侧,进而实现出水头430的复位。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悬停机构,本申请实施例的悬停机构100零部件数量少,且各部件之间的动作配合简单,易于悬停功能以及复位功能的实现。
具体的,配重件310能够随着抽拉管420的拉动在第一方向上运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其中,配重件310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配重件310与锁止凸台22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配重件310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抵持件320位于锁止凸台220与复位凸台230之间,且抵持件320与复位凸台230在第一方向上抵持。配重件310位于第三位置的状态下,抵持件320与复位凸台230在第二方向的表面抵持。配重件310能够从第三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
操作人员通过拉动抽拉管420使得配重件310从第一位置沿第一方向运动至第二位置,即可通过抵持件320与锁止凸台220的配合实现悬停。在需要复位时,操作人员继续拉动抽拉管420使得配重件310沿第一方向运动至第三位置,即可使得抵持件320与复位凸台230抵持,并通过复位凸台230解决抵持件320与锁止凸台220之间的干涉,使得配重件310能够从第三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实现复位操作。能够理解的是,位于第二位置的配重件310,悬停机构100处于锁止状态。配重件310位于第三位置并具有朝第一位置运动的趋势的时候,悬停机构100处于复位状态。
参照图2、图3和图8,限位结构200包括第一主体210,第一主体210与配重件310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不变,锁止凸台220和复位凸台230连接于第一主体210在第二方向上背离固定部311的一侧。第一主体210可以固定于另设的固定架(图中未示出)上,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210可以固定于龙头400(图中未示出)的基体410上,以使得第一主体210位于抽拉管420在第二方向的一侧,以使得第一主体210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与配重件310对应,确保抵持件320能够运动至与锁止凸台220和复位凸台230抵持。
第一弹性件330可以选择为弹簧、弹性塑胶、波纹管等本领域常规的弹性件,第一弹性件330的一端与配重件310抵持,第一弹性件330的另一端与抵持件320抵持,第一弹性件330的两端沿第二方向分布,以对抵持件320施加沿第二方向靠近固定部311的力。配重件310设置有固定部311一侧还设置有避让孔或避让槽,以为放置配重件310与锁止凸台220和复位凸台230干涉。固定部311可以为设置于配重件310上的扣具。
另一方面,由于配重件310固定于抽拉管420上,而限位结构200与配重件310是在第一方向上对应的,因此,限位结构200和复位组件300均是沿着抽拉管420进行布局的,有效利用了抽拉管420的在长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使得悬停机构100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减少干涉的发生,以使得抽拉管420能够具有更长的抽拉长度。
具体的,第二方向为相交于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任意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为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上的任意方向,以方便抵持件320的运动方向的控制以及与锁止凸台220和复位凸台230的配合。进一步的,在抽拉管420为圆柱管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抽拉管420的轴向,第二方向为抽拉管420的径向。
参照图2、图3和图8,在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主体210设置有第一孔211,第一孔211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孔211用于穿设抽拉管420,锁止凸台220和复位凸台230连接于第一主体210在第二方向的外表面。通过第一孔211对抽拉管420的限位,能够确保配重件310随着抽拉管420运动至靠近限位结构200时沿第一方向运动,并且,使得锁止凸台220和复位凸台230与抽拉管420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提高限位结构200与复位组件300的配合稳定性。
参照图2、图3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止凸台220和复位凸台230通过注塑、焊接等方式一体成型于第一主体210,锁止凸台220与复位凸台230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互相固定。锁止凸台220和复位凸台230可以是环绕于第一主体210的外表面的环形凸台,以提高与复位组件300的配合容错率,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止凸台220和复位凸台230设置有多个,各锁止凸台220和各复位凸台230分别环绕于第一主体210的外表面,且各锁止凸台220和各复位凸台230在第一方向上一一对应,同样能够提高与复位组件300的配合容错率。抵持件320可以设置有多个并环绕固定部311排列,多个抵持件320能够减小平均单个抵持件320的受力,提高锁止稳定性,并降低单个抵持件320损坏或变形的可能性,延长悬停机构100的使用寿命。
其中,锁止凸台220具有第一侧面222,第一侧面222位于锁止凸台220背离第一主体210的一侧,第一侧面222用于与抵持件320抵持,第一侧面222与第一主体210的外表面的间距为a。复位凸台230具有第二侧面237,第二侧面237位于复位凸台230背离第一主体210的一侧,第二侧面237用于与抵持件320抵持,第二侧面237与第一主体210的外表面的间距为b,满足:a<b。由于间距b大于间距a,抵持件320与复位凸台230抵持时,与第一主体210的外表面的间距更大。当抵持件320脱离复位凸台230的抵持时,需要在第一弹性件330的作用下运动一定的距离才会运动至抵持件320与第一主体210的外表面的最小间距等于a,因此,通过调整复位凸台230和锁止凸台220在第一方向上的间隔距离,使得抵持件320在脱离复位凸台230后运动至与锁止凸台220在第一方向上并排时,抵持件320与第一主体210的外表面的最小间距等于a或者大于a,即可使得抵持件320能够从锁止凸台220的上侧运动至锁止凸台220的下侧,以实现复位功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8,复位凸台230包括互相连接的复位部231和连接部232,连接部232与第一主体210滑动连接,复位部231凸出于连接部232背离第一主体210的一侧,复位凸台230能够相对锁止凸台220沿第一方向运动。限位结构2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40,第二弹性件240与复位凸台230连接,第二弹性件240用于对复位凸台230施加背离锁止凸台220的力。在第二弹性件240的作用下,复位部231和锁止凸台220维持在第一方向上的间隔设置,以使得抵持件320能够运动至复位部231和锁止凸台220之间进行锁止操作。当配重件310运动至第三位置时,抵持件320与复位部231抵持,此时松开对抽拉管420的抽拉,配重件310会在自重下沿第一方向下落,其中,由于抵持件320在第一弹性件330的作用下抵持于复位部231,抵持件320与复位部231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复位部231在摩擦力的带动下能够克服第二弹性件240的弹力逐渐靠近锁止凸台220,减小复位部231与锁止凸台220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
能够理解的是,在抵持件320脱离与复位凸台230的抵持时,复位凸台230与锁止凸台220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越小,则抵持件320越容易运动至在第一方向上与锁止凸台220并排以使得后续能够沿第一方向的下侧越过锁止凸台220。例如,在抵持件320脱离与复位凸台230的抵持时,复位凸台230与锁止凸台220在第一方向上抵持,则满足a=b,即可使得抵持件320能够沿第一方向的下侧越过锁止凸台220。进一步的,使得a<b,则能够使得抵持件320沿第一方向的下侧越过锁止凸台220的动作更加稳定,防止在长期使用磨损后出现抵持件320与锁止凸台220在第一方向的上侧的表面抵持而出现无法沿第一方向的下侧越过锁止凸台220的情况。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持件320脱离与复位凸台230的抵持时,复位凸台230与锁止凸台220在第一方向上抵持或者仅具有较小的间隙,a≥b,此时,通过在锁止凸台220上设置有个较小的导向斜面(图中未示出),即可将抵持件320引导至于锁止凸台220在第二方向的表面抵持,以使得抵持件320能够沿第一方向的下侧越过锁止凸台220。其中,导向斜面连接锁止凸台220在第二方向的表面和在第一方向的上侧的表面,导向斜面沿靠近复位凸台230的方向与第一孔211的间距逐渐减小。能够理解的是,若导向斜面连接锁止凸台220在第二方向的表面和第一主体210在第二方向的外表面,则会影响锁止凸台220对抵持件320的抵持,影响锁止效果,而导向斜面连接锁止凸台220在第二方向的表面和在第一方向的上侧的表面,则为锁止凸台220预留了与抵持件320在第二方向上直接抵持的表面,确保了锁止效果。
具体的,连接部232与第一主体210的滑动连接,可以通过在第一主体210的外表面和连接部232中的一个设置有滑槽212,另一个设置有滑台(图中未示出),通过滑台和滑槽212的配合实现滑动连接,其中,滑台被限定在滑槽212内,以防止连接部232与第一主体210脱离,具体的限定方式能够参照本领域常规的滑槽与滑台的配合,此处不进行详细说明。第二弹性件240可以选择为弹簧、弹性塑胶、波纹管等本领域常规的弹性件,第二弹性件240的一端与锁止凸台220抵持,弹簧的另一端与复位凸台230抵持,以对复位凸台230施加背离锁止凸台220的力。
参照图7和图8,在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主体210的外表面设置有滑槽212,滑槽212沿第一方向延伸。复位凸台230套设于第一主体210的外表面,连接部23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滑槽212内,连接部232能够在滑槽212内运动。将复位凸台230设置为套设于第一主体210的外表面的,能够使得连接部232位于滑槽212内后,受复位凸台230的形状限制不会脱离滑槽212。由于第一主体210需要为复位凸台230提供连接以及滑动空间,因此第一主体210的体积较大,相比于复位凸台230形变难度更大。将滑槽212设置在第一主体210上,并以连接部232的一部分作为凸入滑槽212内的滑台,使得连接部232要装配至滑入滑槽212内时,仅需复位凸台230克服形变后使得连接部232的一部分滑入滑槽212内即可。
参照图7和图8,进一步的,复位凸台230还包括延伸部233,延伸部233连接复位部231和连接部232,复位部231沿背离锁止凸台220的方向延伸,延伸部233设置有环形孔234,环形孔234环绕连接部232,环形孔234沿第二方向贯穿延伸部233。延伸部233的设置使得复位凸台230与第一主体210装配时的形变仅需发生在延伸部233,并且环形孔234能够降低形变发生的难度,以降低连接部232进入滑槽212的难度,进而降低复位凸台230与第一主体210的装配难度。
参照图6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凸台230设置有第四面235,第四面235位于复位凸台230背离锁止凸台220的一侧,第四面235与第一主体210的间距沿背离锁止凸台220的方向逐渐减小,第四面235用于与抵持件320抵持。抵持件320在第一方向上运动至复位凸台230的上侧后,抵持件320在沿第一方向的下侧运动进行复位时,能够通过第四面235的导向运动至与复位凸台230在第二方向上的表面抵持,而不会与复位凸台230在第一方向背离锁止凸台220的表面抵持,使得抵持件320被卡死。另一方面,在复位凸台230与第一主体210滑动连接的实施例中抵持件320与第四面235抵持时,第四面235能够将抵持件320的抵持力转化为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分力,沿第二方向的分力能够使得复位凸台230朝向锁止凸台220运动,相比于利用摩擦力的方式,第四面235能够更好地利用配重件310的自重驱使复位凸台230运动,使得复位凸台230的运动更加稳定,且能够克服更大的第二弹性件240的弹力,使得复位凸台230更容易运动至与锁止凸台220抵持,以方便抵持件320沿第一方向的下侧越过锁止凸台220进行复位。
或者,参照图6、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持件320设置有第五面322,第五面322位于抵持件320在复位凸台230朝向锁止凸台220的方向的一侧,第五面322与固定部311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沿锁止凸台220朝向复位凸台230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五面322用于与复位凸台230抵持。抵持件320在第一方向上运动至复位凸台230的上侧后,抵持件320在沿第一方向的下侧运动进行复位时,能够通过第五面322的导向运动至与复位凸台230在第二方向上的表面抵持,而不会与复位凸台230在第一方向背离锁止凸台220的表面抵持,使得抵持件320被卡死。
参照图6、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复位凸台230设置有第四面235的基础上,抵持件320设置有第五面322,第四面235与第五面322共同设置,以共同起到导向作用,并减小抵持件320与复位凸台230的刚性冲击。通过调整第四面235和第五面322的斜度,能够调整导向效果,以及调整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分力的大小。
具体的,第四面235可以为斜面或者曲面,第五面322可以为斜面或者曲面。
参照图3、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抵持件320在锁止凸台220朝向复位凸台230的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面323,第一面323与固定部311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沿锁止凸台220朝向复位凸台230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一面323用于与锁止凸台220和复位凸台230抵持。第一面323能够对抵持件320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第一面323与锁止凸台220抵持时,抵持件320能够在第二方向上沿背离固定部311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抵持件320能够运动至锁止凸台220与复位凸台230之间并与锁止凸台220在第一方向上朝向复位件的表面抵持,进入锁止状态。并且,使得第一面323与导向凸台抵持时,抵持件320能够在第二方向上沿背离固定部311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抵持件320能够运动至与复位凸台230在第二方向上的表面抵持,以进入后续的复位状态。
参照图3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止凸台220背离复位凸台23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面221,且沿背离复位凸台230的方向,第二面221逐渐靠近第一主体210,第二面221用于与抵持件320抵持。复位凸台230朝向锁止凸台2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面236,且沿朝向锁止凸台220的方向,第三面236逐渐靠近第一主体210,第三面236用于与抵持件320抵持。第二面221能够对抵持件320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第二面221与抵持件320抵持时,抵持件320能够在第二方向上沿背离固定部311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抵持件320能够运动至锁止凸台220与复位凸台230之间并与锁止凸台220在第一方向上朝向复位凸台230的表面抵持,进入锁止状态。第三面236能够对抵持件320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第三面236与抵持件320抵持时,抵持件320能够在第二方向上沿背离固定部311的方向运动,以使得抵持件320能够运动至与复位凸台230在第二方向上的表面抵持,以进入后续的复位状态。
参照图3、图8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抵持件320设置有第一面323的基础上,锁止凸台220设置有第二面221,复位凸台230设置有第三面236,第一面323、第二面221和第三面236的共同设置,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并减小抵持件320与锁止凸台220、抵持件320与复位凸台230之间的刚性冲击。
具体的,第一面323可以为斜面或者曲面,第二面221可以为斜面或者曲面,第三面236可以为斜面或者曲面。
参照图2、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悬停机构100还包括连接头250,所述连接头2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210连接,所述连接头250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251,所述螺纹251用于与龙头400固定连接,通过在连接头250上设置有螺纹251,使得第一主体210的装配能够匹配大部分龙头400的基体410上的连接螺纹251,进而提高悬停机构100的适用性,使得悬停机构100能够应用于盆用抽拉龙头或者厨用抽拉龙头等抽拉龙头。其中,连接头250与第一主体210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或者通过螺栓等预紧件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3至图6、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配重件310在限位凸台315朝向复位凸台230的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滑动槽(图中未示出),滑动槽沿第二方向延伸,抵持件320设置于滑动槽内并能在滑动槽内运动。滑动槽具有连通外侧的开口,开口位于滑动槽在第一方向的一侧,抵持件320放置于滑动槽内后,通过挡板(图中未示出)将开口封盖,以限制抵持件320沿低音方向脱离滑动槽的运动,其中,挡板和滑动槽限定出第二孔312。第一弹性件330设置于第二孔312内,第一弹性件330和抵持件320沿靠近固定部311的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弹性件330的两端分别与滑动槽的槽壁和抵持件320抵持,以对抵持件320提供在第二方向上靠近固定部311的力。
参照图3至图6、图9和图1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配重件310设置有第二孔312,第二孔312沿第二方向延伸,抵持件320位于第二孔312内并能够在的第二孔312内运动,配重件310还设置有限位凸台315,限位凸台315设置于第二孔312内,抵持件320位于第二孔312内并能够在的第二孔312内运动,抵持件320包括第二主体324和限位部321,限位部321连接于第二主体324,限位凸台315用于与限位部321抵持,以限制抵持件320在第二方向上靠近固定部311的运动。通过限位凸台315与限位部321的抵持,能够限制抵持件320脱离第二孔312的运动,并且,能够限定抵持件320与固定部311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以使得抵持件320件能够仅在运动至一定的位置后,与锁止凸台220和复位凸台230抵持,而不会抵持于其他不需抵持的部件上,减小配重件310和抵持件320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以使得配重件310和抵持件320的运动更加顺滑,并减小抵持件320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例如,在设置有第一弹性件330的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240套设在第一主体210上,第二弹性件240的两端分别与锁止凸台220和复位凸台230抵持,当抵持件320位于锁止凸台220与复位凸台230之间时,抵持件320可能与第二弹性件240发生干涉,通过限位凸台315和限位部321对抵持件320沿第二方向的运动的限制,能够使得抵持件320位于锁止凸台220与复位凸台230之间时,与第一弹性件330具有一定间距,以解决干涉问题。
具体的,第二孔312可以沿第二方向贯通配重件310,以方便第一弹性件330以及抵持件320插入第二孔312内,并且,在第二孔312设置有内螺纹251,以方便后续锁附螺栓等预紧件于第二孔312,并使得预紧件位于第一弹性件330在第二方向背离固定部311的一侧,以限制第一弹性件330以及抵持件320脱离第二孔312的运动。第一弹性件330可以套设于第二主体324并与限位部321抵持,以使得第一弹性件330与抵持件320装配后更加紧凑。
参照图2、图3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重件310设置有第三孔313和第四孔314,所述第三孔313和所述第四孔314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孔313和所述第四孔314沿所述复位凸台230朝向所述锁止凸台220的方向依次连通,所述锁止凸台220和所述复位凸台230能够在所述第三孔313内运动,所述固定部311设置于所述第四孔314内。通过设置第四孔314并将固定部311设置于第四孔314内,使得配重件310能够套设并固定于抽拉管420上,并使得抽拉管420的受力更加均匀,而第三孔313则为抵持件320以及限位结构200提供了运动空间。
具体的,固定部311可以为设置在第四孔314内的凸起,通过凸起对抽拉管420进行过盈预紧。或者,固定部311可以为与抽拉管420粘接的胶层。或者,在抽拉管420为金属管时,固定部311可以为与抽拉管420焊接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参照图1、图2和图11,配重件310包括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之间限定出第三孔313和第四孔314,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在第二方向的一侧转动连接,以使得第三主体316能够互相贴合或者打开。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在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以使得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贴合后能够进行相对固定。通过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可以方便配重件310的装配。在进行装配时,将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翻转开,使得抽拉管420位于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之间,并将抽拉管420定位至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贴合后能够限定出第四孔314的位置。定位完成后,将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贴合,即可夹紧抽拉管420,之后,将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相对固定即实现配重件310与抽拉管420的装配。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的可拆卸则方便了配重件310的装配,以调整配重件310固定于抽拉管420上的位置。并且,将配重件310翻转,使得第四孔314位于限位结构200和第三孔313之间,由于锁止凸台220与配重件310会抵持干涉,抵持件320无法与锁止凸台220形成配合,即可关闭悬停以及复位功能。进一步的,将配重件310固定在与锁止凸台220抵持的位置上,即可关闭龙头400的抽拉功能。
具体的,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的转动连接,能够通过铰接实现,或者,能够通过具有能够发生形变的弹性筋340连接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以使得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能够相对转动分开,并且,在弹性筋340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复位回贴合状态。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的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螺栓等预紧件的连接实现,或者,可以通过在第三主体316和第四主体318中的一个设置有卡槽319,另一个设置有卡扣317,通过卡扣317和卡槽319卡接实现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水设备10,包括龙头40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悬停机构100,龙头400包括基体410、抽拉管420和出水头430,基体410设置有安装孔411,抽拉管420的穿设于安装孔411,抽拉管420的一端与出水头430连接,抽拉管420的另一端与固定部311固定连接,限位结构200固定于基体410。通过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悬停机构100,能够在实现悬停和复位功能的基础上,简化悬停机构100的结构,以减少出水设备10的零部件的数量,方便出水设备10的装配,并确保悬停状态下的锁止效果,易于抽拉功能的使用。
具体的,抽拉管420可以作为出水管进行出水,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水管可以为另一管道,出水管穿设于抽拉管420内。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3)

1.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限位结构,设置有锁止凸台和复位凸台,所述锁止凸台和所述复位凸台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复位组件,包括配重件、抵持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配重件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与抽拉管固定,所述配重件能够相对所述限位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抵持件滑动连接于所述配重件,所述抵持件能够相对所述配重件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抵持件能够与所述锁止凸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复位凸台的一侧抵持,所述抵持件能够与所述复位凸台在所述第二方向的表面抵持;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抵持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对所述抵持件施加沿所述第二方向靠近所述固定部的力,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于所述第一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孔用于穿设抽拉管,所述锁止凸台和所述复位凸台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凸台包括互相连接的复位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主体滑动连接,所述复位部凸出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所述复位凸台能够相对所述锁止凸台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复位凸台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对所述复位凸台施加背离所述锁止凸台的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复位凸台套设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连接部能够在所述滑槽内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凸台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复位部和所述连接部,所述复位部沿背离所述锁止凸台的方向延伸,所述延伸部设置有环形孔,所述环形孔环绕所述连接部,所述环形孔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延伸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凸台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锁止凸台背离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侧面用于与所述抵持件抵持,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的间距为a;所述复位凸台具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位于所述复位凸台背离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二侧面用于与所述抵持件抵持,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的外表面的间距为b,满足:a<b。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件在所述锁止凸台朝向所述复位凸台的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距沿所述锁止凸台朝向所述复位凸台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面用于与所述锁止凸台和所述复位凸台抵持;
和/或,所述锁止凸台背离所述复位凸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面,且沿背离所述复位凸台的方向,所述第二面逐渐靠近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二面用于与所述抵持件抵持;所述复位凸台朝向所述锁止凸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面,且沿朝向所述锁止凸台的方向,所述第三面逐渐靠近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第三面用于与所述抵持件抵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用于与龙头的基体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配重件还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二孔内;所述抵持件位于所述第二孔内并能够在所述的第二孔内运动,所述抵持件包括第二主体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限位凸台用于与所述限位部抵持,以限制所述抵持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靠近所述固定部的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凸台设置有第四面,所述第四面位于所述复位凸台背离所述锁止凸台的一侧,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一主体的间距沿背离所述锁止凸台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四面用于与所述抵持件抵持;
和/或,所述抵持件设置有第五面,所述第五面位于所述抵持件在所述复位凸台朝向所述锁止凸台的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五面与所述固定部在第二方向上的间距沿所述锁止凸台朝向所述复位凸台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五面用于与所述复位凸台抵持。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设置有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沿所述复位凸台朝向所述锁止凸台的方向依次连通,所述锁止凸台和所述复位凸台能够在所述第三孔内运动,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四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悬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包括第三主体和第四主体,所述第三主体和所述第四主体之间限定出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四孔,所述第三主体和所述第四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主体和所述第四主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可拆卸连接。
13.出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悬停机构;
龙头,包括基体、抽拉管和出水头,所述基体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抽拉管的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抽拉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头连接,所述抽拉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结构固定于所述基体。
CN202321092127.1U 2023-05-08 2023-05-08 悬停机构及出水设备 Active CN2196715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2127.1U CN219671531U (zh) 2023-05-08 2023-05-08 悬停机构及出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2127.1U CN219671531U (zh) 2023-05-08 2023-05-08 悬停机构及出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1531U true CN219671531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891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92127.1U Active CN219671531U (zh) 2023-05-08 2023-05-08 悬停机构及出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15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6098B (zh) 套筒式的锁
CA3000652C (en) Pull-out faucet hose retra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6915816B2 (en) Faucet spray head hose guide and retraction mechanism
US20130327853A1 (en) Faucet with guided pull-out spout
CN219671531U (zh) 悬停机构及出水设备
CN116575543A (zh) 悬停机构及出水设备
CN113294575A (zh) 一种抽拉锁止花洒座及水龙头
US10982420B2 (en) Drain plug linkage arrangement
CN210055832U (zh) 一种便于换纸的纸巾架
CN218118826U (zh) 一种改进的暗扣式抽拉龙头
CN217207943U (zh) 一种暗扣式抽拉龙头
CN115210435A (zh) 水龙头喷头对准系统
CN216866450U (zh) 一种淋浴房导轨快装结构和淋浴房
CN217422328U (zh) 带锁紧功能的抽拉式龙头装置
US20220120064A1 (en) Hanging device and combined shower
CN215926182U (zh) 一种挂件及花洒结构
CN211472749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固定装置及卫浴装置
CN218178039U (zh) 一种抽拉式龙头用配重机构及抽拉式龙头
CN220512739U (zh) 升降淋浴器
CN218030008U (zh) 离合机构及窗帘控制装置
US20070093129A1 (en) Rail adjustment device
CN218564507U (zh) 一种弹性胶抽拉管的抽拉管组件
CN220538774U (zh) 一种抽拉止位机构和抽拉龙头
CN216951959U (zh) 用于抽拉式龙头的配重件和抽拉式龙头
CN214946677U (zh) 一种可调式抽拉水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6

Address after: 526200 The parcel number of the Asian Metal Resources Recycling Industrial Base in Longfu Town, Sihui City, Zhaoq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is D35, D36, D37, D38, D39, F49, F50

Patentee after: Zhaoqing Lehua Hengye Hardware Products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100 block 1, No.1, Kangyu Third Road, Nanshan Town, Sanshu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rigley Furniture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