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70866U -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凝露检测电路及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凝露检测电路及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70866U
CN219670866U CN202320630925.9U CN202320630925U CN219670866U CN 219670866 U CN219670866 U CN 219670866U CN 202320630925 U CN202320630925 U CN 202320630925U CN 219670866 U CN219670866 U CN 219670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structure
detection circuit
condensation
square wave
condensation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09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常青
王增强
施衍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09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70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70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708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凝露检测电路及具有该凝露检测电路的衣物处理设备,该方案设置感应单元、主控单元以及充放电电阻,感应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用于间隙地设置在待测对象上,主控单元包括方波输出端、电压采集端以及接地端,接地端连接到第一导电结构,并使第二导电结构与接地端之间形成寄生电容,充放电电阻一端连接方波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第二导电结构。在凝露检测过程中,主控单元通过方波输出端输出电压方波信号至充放电电阻,主控单元通过电压采集端采集第二导电结构的电压值,从而可以根据第二导电结构的电压判断感应单元是否有凝露,进而检测待测对象是否有凝露。

Description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凝露检测电路及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凝露检测电路及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生活电器领域,例如干衣机等,设置具有触摸按键和显示功能的触摸显示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操作更简便和人性化,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由于干衣机是通过加热的方式来烘干湿衣物,烘干过程中衣筒内的湿气容易泄露到机器内部,造成机器内部湿气增大,在机器内部高湿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凝露。同时,干衣机的使用环境通常为高湿环境,例如洗手间、洗衣间等,也导致了机器内部容易出现凝露。若干衣机的触摸显示屏发生凝露,将会直接影响触摸按键的感应性能,在凝露严重的情况下触摸显示屏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检测衣物处理设备是否有凝露,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凝露检测电路及具有该凝露检测电路的衣物处理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凝露检测电路,该凝露检测电路包括感应单元、主控单元以及充放电电阻,其中,所述感应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用于间隙地设置在待测对象上;所述主控单元包括方波输出端、电压采集端以及接地端,所述接地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与所述接地端之间形成寄生电容;所述充放电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方波输出端,所述充放电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结构,所述方波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压方波信号至所述充放电电阻,所述电压采集端用于采集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电压值,以使所述主控单元能够根据所述电压值检测所述感应单元的凝露,以检测所述待测对象的凝露。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环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周围。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为铜片。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之间的间隙在0.5毫米-2毫米之间。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电压值与预设电压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输出报警信号。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凝露检测电路还包括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方波输出端,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结构。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凝露检测电路还包括保护电阻,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结构,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采集端。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凝露检测电路包括多个所述感应单元,多个所述感应单元间距设置,所述主控单元包括多个所述方波输出端和多个所述电压采集端,每一所述方波输出端对应连接一所述充放电电阻,每一所述电压采集端对应连接一所述感应单元的第二导电结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外壳、触摸显示屏以及凝露检测电路,其中,所述触摸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凝露检测电路如上所述,所述凝露检测电路的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间隙地设置在所述触摸显示屏上。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为干衣机。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感应单元、主控单元以及充放电电阻,感应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用于间隙地设置在待测对象上,主控单元包括方波输出端、电压采集端以及接地端,接地端连接到第一导电结构,并使第二导电结构与接地端之间形成寄生电容,充放电电阻一端连接方波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第二导电结构。在凝露检测过程中,主控单元通过方波输出端输出电压方波信号至充放电电阻,在电压方波信号为高电平时,充放电电阻对寄生电容充电,在电压方波信号为低电平时,寄生电容通过充放电电阻放电。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第二导电结构的电压会发生变化,在感应单元有凝露的情况下,会在寄生电容叠加一个感应电容,也即第二导电结构与接地端之间形成的电容大小会发生变化,导致第二导电结构的电压变化情况不同,主控单元通过电压采集端采集第二导电结构的电压值,从而可以根据第二导电结构的电压判断感应单元是否有凝露,进而检测衣物处理设备的待测对象是否有凝露。本申请可以实现主动检测待测对象的凝露,以能够进一步根据凝露检测结果对待测对象做进一步的处理,例如进行凝露报警或者主动对待测对象进行除湿等。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干衣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凝露检测电路的组成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凝露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感应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不同容值的电容的充电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PWM端口输出与AD端口采样的波形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凝露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凝露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凝露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凝露检测电路的组成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凝露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凝露检测流程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AD采样中断流程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采样数据滤波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干衣机;11、箱体;111、前面板;110、投入口;12、门体;20、触摸显示屏;30、干衣桶;40、感应单元;41、第一导电结构;42、第二导电结构;50、主控单元;60、外围电路单元;R1、充放电电阻;R2、保护电阻;C1、滤波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申请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申请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申请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申请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申请的示意性图解,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在生活电器上设置具有触摸按键和显示功能的触摸显示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部分生活电器,例如,干衣机、洗衣机等,使用环境通常为高湿环境,例如洗手间、洗衣间等,机器内部容易出现凝露。尤其干衣机是通过加热的方式来烘干湿衣物,烘干过程中衣筒内的湿气容易泄露到机器内部,造成机器内部湿气增大,在机器内部高湿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凝露。若干衣机的触摸显示屏发生凝露,将会直接影响触摸按键的感应性能,在凝露严重的情况下触摸显示屏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影响用户体验。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凝露检测电路。该凝露检测电路可以应用于生活电器中,例如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中,具体可以是用于主动检测衣物处理设备的触摸显示屏是否有凝露。其中,衣物处理设备可以是干衣机、洗衣机等。当然,凝露检测电路也可以是应用于除了衣物处理设备以外的任意需要进行凝露检测的物品。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干衣机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干衣机100包括外壳、触摸显示屏20、凝露检测电路以及一些必要组成部分,必要组成部分例如是设置在外壳中的干衣桶30、蒸发器(图中未示出)、冷凝器(图中未示出)、储水装置(图中未示出)、排水装置(图中未示出)以及电控装置(图中未示出)等。
其中,外壳包括箱体11和门体12,箱体11的前面板111形成有投入口110,投入口110供用户取放衣物,门体12连接在投入口110处以开闭投入口110。
触摸显示屏20设置在箱体11的前面板111上。触摸显示屏20具有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触摸显示屏20用于显示干衣机相关信息,例如显示剩余干衣时间等,以及,用于接受用户的触控操作,例如启动控制操作、暂停控制操作、干衣程序选择操作等。
下面,以凝露检测电路应用于干衣机中检测触摸显示屏是否有凝露为例,对凝露检测电路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凝露检测电路的组成框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凝露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如图2所示,凝露检测电路包括感应单元40、主控单元50以及外围电路单元60。外围电路单元60连接在主控单元50和感应单元40之间。
如图3所示,感应单元40包括第一导电结构41和第二导电结构42,第一导电结构41和第二导电结构42间隙地设置在触摸显示屏20上。触摸显示屏20也即凝露检测电路需要进行凝露检测的待测对象。
在触摸显示屏20干燥的情况下,也即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之间没有水滴或者水珠,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之间的介质为空气,第二导电结构42与第一导电结构41之间形成一个寄生电容。在触摸显示屏20有凝露的情况下,也即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之间有水滴或者水珠,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叠加水滴或者水珠,第二导电结构42与第一导电结构41之间在寄生电容的基础上叠加一个感应电容。图2中的Cg表示第二导电结构42与第一导电结构41之间形成的电容,在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之间有水滴或者水珠时,Cg的容值变大。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41、第二导电结构42为形成在触摸显示屏20的电路板上的焊盘,具体为铜片。
当然,第一导电结构41、第二导电结构42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例如,第一导电结构41、第二导电结构42为设置在触摸显示屏20的电路板上的印制线。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感应单元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41为环形结构,第一导电结构41环设在第二导电结构42的周围。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41直接采用传统的环形焊盘结构,环形焊盘结构制作工艺成熟,易于制作,且结构可靠性好。
详细地,第一导电结构41为圆环状,第二导电结构42为圆形的片状结构,第二导电结构42的中心与第一导电结构41的中心重合。可以使得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不同局部的间隙始终保持一致。
当然,第一导电结构41不限于是环设在第二导电结构42的周围。例如,第一导电结构41和第二导电结构42为两条相对设置的印制线。
在第一导电结构41为环形结构,第一导电结构41环设在第二导电结构42的周围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之间的间隙,是指第一导电结构41的内轮廓与第二导电结构42的外轮廓之间的间隙。
在第一导电结构41和第二导电结构42为两条相对设置的印制线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之间的间隙,是指第一导电结构41和第二导电结构42的相邻边之间的间隙。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之间的间隙S在0.5毫米-2毫米之间。将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的间隙S设置在0.5毫米-2毫米,凝露检测电路可以检测到较小的凝露,也不会因为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的间隙S过小导致感应单元40的制作难度过大。
在一示例中,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之间的间隙S为0.5毫米。在一示例中,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之间的间隙S为0.1毫米。在一示例中,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之间的间隙S为1.6毫米。在一示例中,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之间的间隙S为2毫米。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41与第二导电结构42之间的间隙S也可以是在0.5毫米-2毫米以外,例如0.4毫米,2.5毫米等。
主控单元50包括方波输出端、电压采集端、电源端VCC以及接地端GND。其中,方波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压方波信号。电压采集端用于采集第二导电结构42的电压值。电源端VCC用于连接到供电电源,以通过供电电源给主控单元50提供工作电源,使得主控单元50能够正常工作。接地端GND连接到第一导电结构41,也即,第一导电结构41作为主控单元50的接地,第二导电结构42与第一导电结构41之间形成的电容Cg即是第二导电结构42与主控单元50的接地端GND之间形成的电容。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主控单元50为微控制单元(英文全称:MicrocontrollerUnit,英文简称:MCU)。方波输出端为微控制单元的PWM(英文全称:Pulse WidthModulation,中文全称:脉冲宽度调制)端口,微控制单元通过PWM端口输出周期可调(也即频率可调)、占空比可调的电压方波信号。电压采集端为微控制单元的AD(英文全称:Analogto Digital)端口,微控制单元通过AD端口采集模拟量,再通过其集成的AD转换电路将模拟量转换成可识别的数字量。
主控单元50可以是任意能够输出电压方波信号和能够进行电压采集的微控制单元,例如STM32单片机等。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外围电路单元60包括充放电电阻R1,充放电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主控单元50的方波输出端(PWM端口),充放电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感应单元40的第二导电结构42。
当主控单元50通过方波输出端输出电压方波信号至充放电电阻R1时,若电压方波信号为高电平时期,凝露检测电路中电流的流向为主控单元50到充放电电阻R1,再到第二导电结构42,充放电电阻R1对电容Cg充电。若电压方波信号为低电平时期,凝露检测电路中电流的流向为第二导电结构42到充放电电阻R1,再到主控单元50,电容Cg通过充放电电阻R1放电。
根据电容的充放电原理t=RC,R代表充放电电阻的阻值,C代表电容的容值,在充放电电阻的阻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容越大,电容的充放电时间t就越大,表现为在同一采集时间点,第二导电结构42的电压值大小情况不同。具体可以参阅图5所示,其中Cg2>Cg1>Cg3,T0表示采集时间点。因此,主控单元50可以根据输出电压方波信号至充放电电阻R1的过程中,第二导电结构42的电压值判断电容Cg的变化情况,从而基于电容Cg的变化情况检测感应单元40是否有凝露,进而检测触摸显示屏20的凝露。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电结构42的电压值与电压方波信号变化一致,如图6所示。当电压方波信号为高电平时,由于主控单元50通过充放电电阻R1给电容Cg充电,第二导电结构42的电压值逐渐增大,直至达到电压方波信号的高电平值,例如为3.3V、5V等。当电压方波信号为低电平时,由于电容Cg通过充放电电阻R1放电,第二导电结构42的电压值逐渐减小,直至下降为零。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主控单元50设置了各个采集时间点对应的预设电压值,该预设电压值对应于感应单元40没有凝露的情况下第二导电结构42的电压值。主控单元50在第二导电结构42的电压值与预设电压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认为感应单元40有凝露,此时输出报警信号,以提醒用户或者控制其他器件执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主控单元50连接到除湿装置,主控单元50输出报警信号至除湿装置,使得除湿装置对触摸显示屏20进行除湿。主控单元50在第二导电结构42的电压值与预设电压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认为感应单元40没有凝露。
图7至图9示意性示出了不同实施例中凝露检测电路的电路图,在图7至图9所示实施例中,与图3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外围电路单元60除了包括充放电电阻R1,还进一步包括其他组成器件。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外围电路单元60包括充放电电阻R1和滤波电容C1。充放电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主控单元50的方波输出端,充放电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感应单元40的第二导电结构42。滤波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方波输出端,滤波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导电结构42。滤波电容C1可以起到对方波输出端输出的电压方波信号进行滤波的作用。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外围电路单元60包括充放电电阻R1和保护电阻R2。充放电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主控单元50的方波输出端,充放电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感应单元40的第二导电结构42。保护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导电结构42,保护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压采集端(AD端口)。保护电阻R2可以起到保护电压采集端的作用,具体可以是限流保护作用。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外围电路单元60包括充放电电阻R1、滤波电容C1以及保护电阻R2。充放电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主控单元50的方波输出端,充放电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感应单元40的第二导电结构42。滤波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方波输出端,滤波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导电结构42。滤波电容C1可以起到对方波输出端输出的电压方波信号进行滤波的作用。保护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导电结构42,保护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压采集端。保护电阻R2可以起到保护电压采集端的作用。
在一示例中,充放电电阻R1的阻值为100K,保护电阻R2的阻值为10K,滤波电容C1的容值为10pF。当然,充放电电阻R1、保护电阻R2、滤波电容C1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电路情况灵活调整。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凝露检测电路的组成框图。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凝露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参阅图10和图11,凝露检测电路包括多个感应单元40和多个外围电路单元60,多个感应单元40可以是等间距或者不等间距地设置。相应地,主控单元50包括多个方波输出端和多个电压采集端,每一方波输出端对应连接一外围电路单元60,每一电压采集端对应连接一感应单元40的第二导电结构42。
凝露检测电路设置多个感应单元40,可以将多个感应单元40分别设置在触摸显示屏20上的不同区域,实现对触摸显示屏20多个区域的检测,触摸显示屏20的凝露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下面,对本申请的凝露检测电路的检测过程进行说明。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凝露检测流程图。如图12所示,凝露检测过程包括如下步骤S101~步骤S107。
步骤S101,主控单元输出频率为14.0kHz~17.0kHz,占空比为50%的电压方波信号至充放电电阻,通过充放电电阻对电容充电,在此过程中,主控单元周期性采集感应单元的第二导电结构的电压值。
步骤S102,根据第二导电结构的电压值与采集时间点对应的预设电压值的差值获得凝露参数S3。
步骤S103,比较凝露参数S3与最小凝露经验参数S4和最大凝露经验参数S5,若满足S4<S3<S5,认为有凝露,进入步骤S104;若不满足S4<S3<S5,进入步骤S105。
其中,最小凝露经验参数S4和最大凝露经验参数S5为通过多次实验获得。
步骤S104,产生报警标志flag。
步骤S105,判断是否满足S3≤S4,若是,说明此时S3>S5,进入步骤S106;若否,进入步骤S107。
步骤S106,输出电路检测异常结果。
步骤S107,输出无凝露产生结果。
PWM中断是为了保证准确的启动AD采样功能,由于凝露变化带来的感应电容是pf级的,保证电压方波的电平变化与AD采样时间精准同步是准确检测凝露的关键。在该实施例中,在PWM中断开始后,电压方波上升沿时,设置采样延时AD中断T1在2us-10us之间。当然,T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只要保证上述凝露参数S3、最小凝露经验参数S4以及最大凝露经验参数S5都是基于同一个T1下测得即可。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AD采样中断流程图。
如图1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电压方波的每一次翻转采集一次电压数据。以电压方波翻转12次作为周期,在凝露检测过程中,记录每档频率下电压方波的翻转次数S1,当该档频率电压方波的翻转次数S1达到12次时,将翻转次数S1置零,并切换下一档频率电压方波,在下一档频率下进行凝露检测。每切换一档频率,将扫描参数S2加一,在该实施例以3次作为1个采样周期,当扫描参数S2达到3时,将扫描参数S2置零,并对存储在buffer中的电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而后,延时T2(10-100us),以进行数据处理,再切换下一档频率电压方波进行凝露检测。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多档不同的频率,采用多种不同频率的电压方波进行凝露检测,可以防止外部异常干扰频率对电压方波信号的影响而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能够提高凝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该实施例中,电压方波信号的频率为14.0kHz~17.0kHz,相邻档之间的频率相差0.2kHz。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采样数据滤波流程图。
如图1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滤除buffer中的采样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将其余采样数据做平均处理,作为该采样周期(3档频率)采集的电压值。详细地,检索buffer中36(12乘以3)个采样数据中的两个最大采样数据,并删除该两个最大采样数据;检索buffer中剩余34个采样数据中的两个最小采样数据,并删除该两个最小采样数据;最后,计算buffer中剩余的32个采样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该采样周期采集的采样数据。
综上,本申请设置感应单元40、主控单元50以及充放电电阻R1,感应单元40包括第一导电结构41和第二导电结构42,第一导电结构41和第二导电结构42用于间隙地设置在待测对象上,主控单元50包括方波输出端、电压采集端以及接地端,接地端连接到第一导电结构41,并使第二导电结构42与接地端之间形成寄生电容,充放电电阻R1一端连接方波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第二导电结构42。在凝露检测过程中,主控单元50通过方波输出端输出电压方波信号至充放电电阻R1,在电压方波信号为高电平时,充放电电阻R1对寄生电容充电,在电压方波信号为低电平时,寄生电容通过充放电电阻R1放电。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第二导电结构42的电压会发生变化,在感应单元40有凝露的情况下,会在寄生电容叠加一个感应电容,也即第二导电结构42与接地端之间形成的电容大小会发生变化,导致第二导电结构42的电压变化情况不同,主控单元50通过电压采集端采集第二导电结构42的电压值,从而可以根据第二导电结构42的电压判断感应单元40是否有凝露,进而检测衣物处理设备的待测对象是否有凝露。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执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凝露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露检测电路包括:
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用于间隙地设置在待测对象上;
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包括方波输出端、电压采集端以及接地端,所述接地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与所述接地端之间形成寄生电容;
充放电电阻,所述充放电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方波输出端,所述充放电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结构,所述方波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压方波信号至所述充放电电阻,所述电压采集端用于采集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电压值,以使所述主控单元能够根据所述电压值检测所述感应单元的凝露,以检测所述待测对象的凝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露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环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露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为铜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露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之间的间隙在0.5毫米-2毫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露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导电结构的电压值与预设电压的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下,输出报警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露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露检测电路还包括:
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方波输出端,所述滤波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露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露检测电路还包括:
保护电阻,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结构,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采集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凝露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露检测电路包括多个所述感应单元,多个所述感应单元间距设置,所述主控单元包括多个所述方波输出端和多个所述电压采集端,每一所述方波输出端对应连接一所述充放电电阻,每一所述电压采集端对应连接一所述感应单元的第二导电结构。
9.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外壳;
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外壳上;
凝露检测电路,所述凝露检测电路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所述凝露检测电路的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间隙地设置在所述触摸显示屏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为干衣机。
CN202320630925.9U 2023-03-27 2023-03-27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凝露检测电路及衣物处理设备 Active CN219670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0925.9U CN219670866U (zh) 2023-03-27 2023-03-27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凝露检测电路及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0925.9U CN219670866U (zh) 2023-03-27 2023-03-27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凝露检测电路及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70866U true CN219670866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897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0925.9U Active CN219670866U (zh) 2023-03-27 2023-03-27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凝露检测电路及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708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89874B2 (ja) センサー素子の回路機構
CN106656204A (zh) 一种实现触摸按键抗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60960A (zh) 洗衣机
CN106768457B (zh) 一种热敏电阻温度采集电路及其自检方法
CN103324365A (zh) 电容式触控系统、触控装置及触控方法
CN219670866U (zh)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凝露检测电路及衣物处理设备
CN102868392B (zh) 可移植性按键电路
CN105611813B (zh) 针对散热装置的除尘系统及设置有该系统的电子设备
CN108376050A (zh) 家用电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组件
CN111578439A (zh) 触摸按键的湿手检测装置、线控器及空调
CN112161673B (zh) 一种精准电容式液位检测电路及调整方式
JPH05184799A (ja) アイロン
US9442609B2 (en) Sensing method and circuit for use with capacitive sensing devices
CN116203411A (zh) 一种应用于mcu中触摸按键电容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CN213239100U (zh) 一种精准电容式液位检测电路
KR102058973B1 (ko) 습도감지회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세탁물 처리기기
CN110995230B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触摸按键处理方法
JP6183042B2 (ja) タッチセンサ
CN211554238U (zh) 一种按键检测电路、触控屏及暖通设备
CN103762968B (zh) 电容式轻触开关、开关电路及按键系统
CN215934469U (zh) 温度检测保护电路及空调器
CN117971767A (zh) 触控屏、家电设备及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217766200U (zh) 一种湿度测量电路及除湿架
CN218888517U (zh) 一种电容感应按键及电子设备
CN219997262U (zh) 一种直流电压电流纹波检测电路及测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