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9850U - 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9850U
CN219669850U CN202321832886.7U CN202321832886U CN219669850U CN 219669850 U CN219669850 U CN 219669850U CN 202321832886 U CN202321832886 U CN 202321832886U CN 219669850 U CN219669850 U CN 219669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port
pipe
hydraulic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328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斌
卢国良
石庆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onghua Petroleum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onghua Petroleum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onghua Petroleum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onghua Petroleum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328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9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9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9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oring, Repeated Paying-Out, And Re-Storing Of Elongat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包括底座、滚筒总成和管路系统,滚筒总成安装于底座,滚筒总成能够绕其轴线旋转,滚筒总成包括滚筒,管路系统包括硬管和软管,硬管安装于滚筒内,硬管能够随滚筒一同旋转,软管缠绕于滚筒的外部,硬管的进液口供液压油流入,硬管的出液口位于滚筒之外,硬管的出液口与软管可拆卸连接。硬管的出液口暴露在滚筒外,易于操作人员连接和找寻,避免了使用时难以找到软管进液口的问题,硬管随滚筒一同旋转,滚筒旋转时不会产生硬管缠绕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了液压软管的进液口容易受管体其他部分的干扰,被缠绕在卷管机上的管体压住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管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
背景技术
钻机是由很多部件组成的集合体,包括传统的八大系统、八大件以及很多辅助设备和机具,从控制上来说,钻机主要包括了电控制、气控制、液控制或组合控制等方式。考虑到控制方式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钻机上对关键核心装备和机具主要采用了液控方式,应用十分广泛,例如液压刹车、液压绞车、铁钻工、防喷器吊装装置、各种液缸,要让这些液压设备工作就必须配备液压站来提供液压动力源。
现有的液压站卷管器一般是将液压软管直接盘绕在滚筒上,使用时将液压软管的进液口直接与液压油箱连接,但是这种卷管器液压软管的进液口容易受管体其他部分的干扰,被缠绕在卷管机上的管体压住,在使用时难以找到进液口,经常需要反复拆卸液压软管重新缠绕,管线收纳极为不便,影响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液压站的卷管机液压软管进液口容易被管体压住,使用时难以找到进液口,液压软管需要反复安拆,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包括底座、滚筒总成和管路系统,所述滚筒总成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滚筒总成能够绕其轴线旋转,所述滚筒总成包括滚筒,所述管路系统包括硬管和软管,所述硬管安装于所述滚筒内,所述硬管能够随所述滚筒一同旋转,所述软管缠绕于所述滚筒的外部,所述硬管的进液口供液压油流入,所述硬管的出液口位于所述滚筒之外,所述硬管的出液口与所述软管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站卷管机构,由于硬管的出液口暴露在滚筒外,易于操作人员连接和找寻,软管与硬管的出液口可拆卸连接,避免了使用时难以找到软管进液口的问题,硬管随滚筒一同旋转,滚筒旋转时不会产生硬管缠绕的问题。在使用时,可以先将软管的出液口与液压执行机构连接,再将软管的进液口与硬管的出液口插接牢固,最后将硬管的进液口与液压油箱连接即可快速完成本液压站卷管机构与油箱和液压执行机构的连接,使用完成后,只需断开和液压执行机构及油箱的连接即可,软管可长期盘绕在滚筒上而不必与硬管的出液口断开,避免了软管多次使用后容易找不到软管进液口导致的反复安拆的麻烦,有效的解决了液压软管的进液口容易受管体其他部分的干扰,被缠绕在卷管机上的管体压住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
可选地,所述硬管为至少两组,所述软管也为至少两组,至少两组所述软管间隔缠绕于所述滚筒的外部。
采用这种设置,硬管和软管均为至少两组,且软管间隔缠绕在滚筒外部,可以同时连接多条液压软管,满足不同液压设备的需要,例如一组软管连接液压臂,一组软管连接液压钻机,可以同时为至少两种设备提供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只有一组硬管和软管,每次只能连接一条液压软管,需要频繁更换,影响工作进度。同时,这种设置也能防止一条液压软管泄漏或损坏影响整个液压系统。如果只有一条液压软管,一旦这个软管发生泄漏或破损,会影响液压供应,需要停工维修。而采用两组或多组软管,即使一条软管发生故障,还有其他正常软管可以继续供液,保证液压系统的连续稳定工作。软管间隔缠绕,避免不同软管之间产生管道缠绕和压迫,保证每条软管的工作性能。
可选地,所述滚筒总成还包括若干遮挡件,所述遮挡件间隔设置在所述滚筒的外部,所述遮挡件用于分隔所述软管。
采用这种设置,遮挡件可以充当两组软管之间的间隔物和保护装置,设置遮挡件使得不同软管分隔开来,使用时只需要拉出对应隔段的软管,方便快速。收回时也只需要将软管绕回对应隔段,简单易操作,并且设置遮挡件可以避免不同软管之间产生直接的物理接触和摩擦,保护软管的完整性。遮挡件还可以起到软管定向和引导作用。在卷绕和拉出过程中,遮挡件可以引导软管按预定方向绕回和拉出,避免软管匐乱无序,影响操作。遮挡件本身不会产生移动或转动,作为定点固定在滚筒外,有利于软管的定点和对位卷绕,使用时可以准确快速找到对应软管。
可选地,所述滚筒总成还包括若干挡杆,所述挡杆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遮挡件之间,相邻两个所述遮挡件之间的所述软管顺次缠绕于所述挡杆。
在遮挡件之间固定连接挡杆,若干挡杆可以形成一个虚拟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桶径更大,可以在不增加滚筒体积的基础上增大滚筒的桶径,软管顺次缠绕于挡杆上,挡杆能够支撑液压软管,减小了液压软管盘卷的阻力,防止软管过度弯曲,软管若长时间保持折曲缠绕状态,会加速老化致使软管性能下降,同时,挡杆也能起到固定挡杆两侧遮挡件的作用,使遮挡件连接的更加牢固。
可选地,所述挡杆沿所述滚筒周向均布。
设置挡杆沿滚筒周向均布,能够更好的发挥挡杆对液压软管的支撑效果。
可选地,所述硬管的出液口包括一号口和二号口,所述一号口为快换公接头,所述二号口为快换母接头。
设置一号口为快换公接头、二号口为快换母接头,可以实现硬管与其他管路的快速连接和断开。快换接头具有插拔方便的特点,使用时直接插入,断开时直接拔出,简单快捷,这避免了频繁拧紧和拧松管接头所需要的时间和力气。
可选地,所述硬管的出液口包括一号口和二号口,所述一号口为快换母接头,所述二号口为快换公接头。
设置一号口为快换母接头,二号口为快换公接头,能够匹配不同的管线,提高本卷管机构的适配性。
可选地,所述滚筒总成还包括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两端,每个所述轴承座内安装有轴承,每个所述轴承内安装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安装于所述滚筒的轴线上,所述驱动轴能够带动所述滚筒做旋转运动。
可选地,所述滚筒总成还包括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罩设于所述驱动轴。
可选地,还包括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安装于所述滚筒总成的一侧或两侧,所述驱动部件能够带动所述滚筒做旋转运动。
通过在滚筒总成的一侧或两侧均安装驱动部件,可以方便通过操作驱动部件带动滚筒做旋转运动,更加方便软管的收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站卷管机构,由于硬管的出液口暴露在滚筒外,易于操作人员连接和找寻,软管与硬管的出液口可拆卸连接,避免了使用时难以找到软管进液口的问题,硬管随滚筒一同旋转,滚筒旋转时不会产生硬管缠绕的问题。在使用时,可以先将软管的出液口与液压执行机构连接,再将软管的进液口与硬管的出液口插接牢固,最后将硬管的进液口与液压油箱连接即可快速完成本液压站卷管机构与油箱和液压执行机构的连接,使用完成后,只需断开和液压执行机构及油箱的连接即可,软管可长期盘绕在滚筒上而不必与硬管的出液口断开,避免了软管多次使用后容易找不到软管进液口导致的反复安拆的麻烦,有效的解决了液压软管的进液口容易受管体其他部分的干扰,被缠绕在卷管机上的管体压住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站卷管机构,硬管和软管均为至少两组,且软管间隔缠绕在滚筒外部,可以同时连接多条液压软管,满足不同液压设备的需要,例如一组软管连接液压臂,一组软管连接液压钻机,可以同时为至少两种设备提供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只有一组硬管和软管,每次只能连接一条液压软管,需要频繁更换,影响工作进度。同时,这种设置也能防止一条液压软管泄漏或损坏影响整个液压系统。如果只有一条液压软管,一旦这个软管发生泄漏或破损,会影响液压供应,需要停工维修。而采用两组或多组软管,即使一条软管发生故障,还有其他正常软管可以继续供液,保证液压系统的连续稳定工作。软管间隔缠绕,避免不同软管之间产生管道缠绕和压迫,保证每条软管的工作性能。
3.遮挡件可以充当两组软管之间的间隔物和保护装置,设置遮挡件使得不同软管分隔开来,使用时只需要拉出对应隔段的软管,方便快速。收回时也只需要将软管绕回对应隔段,简单易操作,并且设置遮挡件可以避免不同软管之间产生直接的物理接触和摩擦,保护软管的完整性。遮挡件还可以起到软管定向和引导作用。在卷绕和拉出过程中,遮挡件可以引导软管按预定方向绕回和拉出,避免软管匐乱无序,影响操作。遮挡件本身不会产生移动或转动,作为定点固定在滚筒外,有利于软管的定点和对位卷绕,使用时可以准确快速找到对应软管。
4.在遮挡件之间固定连接挡杆,若干挡杆可以形成一个虚拟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桶径更大,可以在不增加滚筒体积的基础上增大滚筒的桶径,软管顺次缠绕于挡杆上,挡杆能够支撑液压软管,减小了液压软管盘卷的阻力,防止软管过度弯曲,软管若长时间保持折曲缠绕状态,会加速老化致使软管性能下降,同时,挡杆也能起到固定挡杆两侧遮挡件的作用,使遮挡件连接的更加牢固。
5.设置一号口为快换公接头、二号口为快换母接头,或者一号口为快换母接头,二号口为快换公接头,可以实现硬管与其他管路的快速连接和断开。快换接头具有插拔方便的特点,使用时直接插入,断开时直接拔出,简单快捷。这避免了频繁拧紧和拧松管接头所需要的时间和力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液压站卷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去除驱动部件和软管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侧视图;
图5为滚筒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1-底座,2-滚筒总成,21-滚筒,22-遮挡件,23-挡杆,24-轴承座,25-轴承,26-驱动轴,27-轴承端盖,3-管路系统,311-一号口,312-二号口,313-过板接头,314-弯头,315-卡套接头,316-钢管,32-软管,4-驱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现有的液压站卷管器一般是将液压软管直接盘绕在滚筒上,使用时将液压软管的进液口直接与液压油箱连接,但是这种卷管器液压软管的进液口容易受管体其他部分的干扰,被缠绕在卷管机上的管体压住,在使用时难以找到进液口,经常需要反复拆卸液压软管重新缠绕,管线收纳极为不便,影响施工效率。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包括底座1、滚筒总成2和管路系统3,滚筒总成2安装于底座1,一般情况下如图1所示,底座1可以采用这种框架结构,当然,可以预见的是,底座1还可采用箱型结构,即箱型的底座1包裹住滚筒总成2,总而言之,底座1能够稳定的承载安装于底座1的滚筒总成2即可,通常底座1的底部可设置滚轮等便于本卷管机构移动的装置,当然,底座1的底部也可设置抓地钉,实现底座1更加稳固的定位。滚筒总成2能够绕其轴线旋转,滚筒总成2包括滚筒21,管路系统3包括硬管和软管32,硬管安装于滚筒21,且硬管随滚筒21一同旋转。
例如图3、4所示,硬管安装于滚筒21的内部,并且硬管位于滚筒21内的部分与滚筒21固定连接,硬管的出液口包括一号口311与二号口312,一号口311与二号口312均位于滚筒21之外,这样能够方便的将硬管的一号口311或二号口312与软管32固定连接,软管32缠绕于滚筒21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站卷管机构,由于硬管的一号口311及二号口312均暴露在滚筒21外,易于操作人员连接和找寻,软管32与一号口311或二号口312可拆卸连接,避免了使用时难以找到软管32进液口的问题,更进一步的,也可在一号口311及二号口312上打上进液口编号牌,更加易于操作人员识别。硬管随滚筒21一同旋转,滚筒21旋转时不会产生硬管缠绕的问题。
在使用时,可以先将软管32的出液口与液压执行机构连接,再将软管32的进液口与一号口311或二号口312插接牢固,最后将硬管的进液口与液压油箱连接即可快速完成本液压站卷管机构与油箱和液压执行机构的连接,使用完成后,只需断开本卷管机构和液压执行机构及油箱的连接即可,软管32可长期盘绕在滚筒21上而不必与一号口311或二号口312断开,避免了软管32多次使用后容易找不到软管32进液口导致的反复安拆的麻烦,有效的解决了液压软管32的进液口容易受管体其他部分的干扰,被缠绕在卷管机上的管体压住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了能够实现同时连接多个液压执行机构的需求,本实施例中,硬管为至少两组,软管32也为至少两组,至少两组软管32间隔缠绕于滚筒21的外部,进一步的,在滚筒21的外壁上还间隔设置有若干遮挡件22,遮挡件22用于分隔软管32。具体的以图2为例,在图2中,卷管机构上盘绕了三组液压软管32,每一组液压软管32的两侧均安装有一个遮挡件22,本实施例中,遮挡件22可以设置成圆盘形状的结构,圆盘周边带有一定宽度的边缘,一号口311和二号口312可以从这些边缘穿出,方便与软管32连接,圆盘中央开孔以方便滚筒21穿过后与滚筒21焊接固定,当然遮挡件22也可使用类似车轮的结构,或者仅是数根遮挡杆,即遮挡件22只要能起到分隔不同组的液压软管32,使得每组软管32安放于两个遮挡件22形成的单独空间内即可。采用这种设置,遮挡件22可以充当两组软管32之间的间隔物和保护装置,设置遮挡件22使得不同软管32分隔开来,使用时只需要拉出对应隔段的软管32,方便快速拉出软管32。收回时也只需要将软管32绕回对应隔段,简单易操作,并且设置遮挡件22可以避免不同软管32之间产生直接的物理接触和摩擦,保护软管32的完整性。遮挡件22还可以起到软管32定向和引导作用。在卷绕或拉出过程中,遮挡件22可以引导软管32按预定方向绕回和拉出,避免软管32匐乱无序,影响操作。遮挡件22本身不会产生移动或转动,作为定点固定在滚筒21外,有利于软管32的定点和对位卷绕,使用时可以准确快速找到对应软管32。可以预见的,可以通过增加滚筒21的轴向长度和遮挡件22的数量以容纳更多组数的软管3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滚筒总成2还包括若干挡杆23,挡杆23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遮挡件22之间,相邻两个遮挡件22之间的软管32顺次缠绕于挡杆23。在相邻的两个遮挡件22之间固定连接挡杆23,若干挡杆23可以形成一个虚拟的圆柱体,该圆柱体的桶径更大,可以在不增加滚筒21体积的基础上增大滚筒21的桶径,软管32顺次缠绕于挡杆23上,挡杆23能够支撑液压软管32,减小了液压软管32盘卷的阻力,防止软管32过度弯曲,软管32若长时间保持折曲缠绕状态,会加速老化致使软管32性能下降,同时,挡杆23也能起到固定挡杆23两侧遮挡件22的作用,使遮挡件22连接的更加牢固。进一步的,挡杆23沿滚筒21周向均布。
具体的,如图3、4所示,硬管的硬度应大于软管,硬管应具备一定的刚度,例如可采用钢管、铜管、铝合金管、不锈钢管等,软管应能够缠绕所述滚筒外侧,例如可以采用钢丝编织液压胶管、钢丝缠绕液压胶管。本实施例中硬管包括过板接头313、弯头314、卡套接头315及钢管316。由于硬管有一部分安装在滚筒21内部,但为了方便软管32的安拆和与液压油箱的安拆,本实用新型硬管的出液口均需伸出滚筒21外,因此硬管在穿出滚筒21或其他部件时需要通过过板接头313来连接滚筒21内部和外部的硬管段,在遇到需要改变管路的方向或角度时,则需要用到弯头314来使得管道发生弯折,而卡套接头315则用来使管道实现快速的连接和断开。可以预见的,根据实际滚筒21的大小和生产需要,选择过板接头313、弯头314、卡套接头315、钢管316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的硬管,只要能够实现硬管的一部分固定在滚筒21的内部,硬管的一号口311和二号口312伸出滚筒21外即可,在实际生产现场中,一般钢管316通过输油管线与液压油箱连通,钢管316的另一端与一号口311和二号口312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的一号口311为快换公接头,二号口312为快换母接头。这样设置可以实现硬管与其他管路的快速连接和断开。快换接头(例如美国Parker公司生产制造的H1-62快换接头)具有插拔方便的特点,使用时直接插入,断开时直接拔出,简单快捷,这避免了频繁拧紧和拧松管接头所需要的时间和力气。当然也可设置一号口311为快换母接头,二号口312为快换公接头,还可预见的,可设置本卷管机构中一组硬管的一号口311为快换公接头,二号口312为快换母接头,另外一组硬管的一号口311为快换母接头,二号口312为快换公接头。
在本实施例中,滚筒总成2还包括轴承座24,轴承座24固定安装于底座1的两端,每个轴承座24内安装有轴承25,每个轴承25内安装有驱动轴26,驱动轴26安装于滚筒21的轴线上,驱动轴26能够带动滚筒21做旋转运动。为了保护驱动轴26,在每个驱动轴26上还罩设有轴承端盖27,轴承端盖27可以遮挡住驱动轴26内部,防止灰尘或其他杂物进入驱动轴26,影响其运转。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站卷管机构还包括驱动部件4,驱动部件4安装于滚筒总成2的一侧或两侧都安装,驱动部件4能够带动滚筒21做旋转运动。可以预见的,如图1所示,驱动部件4可以采用旋转手轮,也可设置成自动电机、液压马达等自动化机械驱动滚筒21旋转,以提升本卷管机构的自动化程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包括底座(1)、滚筒总成(2)和管路系统(3),所述滚筒总成(2)安装于所述底座(1),所述滚筒总成(2)能够绕其轴线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总成(2)包括滚筒(21),所述管路系统(3)包括硬管和软管(32),所述硬管安装于所述滚筒(21)内,所述硬管能够随所述滚筒(21)一同旋转,所述软管(32)缠绕于所述滚筒(21)的外部,所述硬管的进液口供液压油流入,所述硬管的出液口位于所述滚筒(21)之外,所述硬管的出液口与所述软管(32)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为至少两组,所述软管(32)也为至少两组,至少两组所述软管(32)间隔缠绕于所述滚筒(21)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总成(2)还包括若干遮挡件(22),所述遮挡件(22)间隔设置在所述滚筒(21)的外部,所述遮挡件(22)用于分隔所述软管(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总成(2)还包括若干挡杆(23),所述挡杆(23)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遮挡件(22)之间,相邻两个所述遮挡件(22)之间的所述软管(32)顺次缠绕于所述挡杆(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杆(23)沿所述滚筒(21)周向均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的出液口包括一号口(311)和二号口(312),所述一号口(311)为快换公接头,所述二号口(312)为快换母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管的出液口包括一号口(311)和二号口(312),所述一号口(311)为快换母接头,所述二号口(312)为快换公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总成(2)还包括轴承座(24),所述轴承座(24)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的两端,每个所述轴承座(24)内安装有轴承(25),每个所述轴承(25)内安装有驱动轴(26),所述驱动轴(26)安装于所述滚筒(21)的轴线上,所述驱动轴(26)能够带动所述滚筒(21)做旋转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总成(2)还包括轴承端盖(27),所述轴承端盖(27)罩设于所述驱动轴(26)。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部件(4),所述驱动部件(4)安装于所述滚筒总成(2)的一侧或两侧,所述驱动部件(4)能够带动所述滚筒(21)做旋转运动。
CN202321832886.7U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 Active CN219669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2886.7U CN219669850U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2886.7U CN219669850U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9850U true CN219669850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7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32886.7U Active CN219669850U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98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69850U (zh) 一种液压站卷管机构
US20110315804A1 (en) Tube/pipe spooling device
CN116857251A (zh) 一种带卷管机构的液压站
CA2798446C (en) Method of inspecting and preparing a pipeline
CA2798448C (en) Pipe lining preparation assembly
CN114744583B (zh) 一种脐带缆终端
CN114393602B (zh) 一种抓取工具
CN116780275A (zh) 一种快装式新能源电缆
CN213445530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收线设备
CN209860486U (zh) 吸入式引线布放器
CN103414142A (zh) 大型矿用挖掘机及其电缆卷筒装置
CN111017633A (zh) 一种二次导线放线装置
CN215674111U (zh) 一种新型输水管道
CN217708395U (zh) 一种卷管装置
JP2530415B2 (ja) 流体ホ―スリ―ル装置
CN117270135B (zh) 一种光缆线芯快速更换设备
CN220980645U (zh) 一种方便连接的金属软管
CN220695732U (zh) 旋转过程中不拆水管的水管卷盘机构
CN114498533B (zh) 一种大径电缆接头
CN212114579U (zh) 一种内壁滚动式导向装置
CN216720448U (zh) 一种无线设备直连装置
CN219106618U (zh) 一种耐用型网线
CN212475654U (zh) 接地电阻测试仪卷线器
CN217388095U (zh) 一种耐高温防锈蚀的mpp管材
CN216918060U (zh) 一种管道工程用放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