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4698U - 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4698U
CN219664698U CN202320085239.8U CN202320085239U CN219664698U CN 219664698 U CN219664698 U CN 219664698U CN 202320085239 U CN202320085239 U CN 202320085239U CN 219664698 U CN219664698 U CN 219664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dust collection
air
suction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52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ia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Shanghai)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og Warner Shanghai Automotive Fue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g Warner Shanghai Automotive Fue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g Warner Shanghai Automotive Fue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52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4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4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4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当需要吸尘时,将高压油泵放置在下工装上,先由纵置气缸带动罩壳下降并封住油泵和下工装,然后由横置气缸推动密封堵头将进油口的端部密封牢固,启动吸尘气管接头连接的真空抽气泵进行吸尘。本实用新型在对进油阀吸尘的同时,还利用罩壳、第一吸尘气管接头对托盘和下工装也进行吸尘,去除掉落在下工装及托盘上的焊灰;下工装通过设计台阶和定位销,固定了零件的摆放位置;通过密封堵头的结构设计,在吸尘前先利用横置气缸推动密封堵头将进油口的端部密封牢固,消除了真空吸过程中由于漏气所造成的吸力下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吸尘范围准确、吸尘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油泵在完成进油阀焊接后会产生一些焊灰,这些焊灰一般会残留在进油阀衬套的内壁以及阀体的表面上,也有部分焊灰会直接掉落在放置零件的下工装上,如果这些焊灰不去除干净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将有一定几率从阀孔进入油泵的腔体内,导致油泵泄漏甚至报废。为去除焊灰,目前生产线采用简易的离线真空吸尘装置对进油阀部位进行吸尘,但是这种装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一,该装置无法去除下工装上的焊灰;其二,该装置无精确定位工装,造成零件摆放后的吸尘位置不固定,影响吸尘效率;其三,该装置无密封堵头,容易产生漏气而造成吸力下降;其四,该吸尘操作完全依靠作业流程规范和员工的自觉性完成,存在遗漏吸尘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用于吸除高压油泵进油阀上的焊灰,包括底座、罩壳、纵置气缸及吸尘气管接头;
所述罩壳为矩形罩壳;
所述底座与罩壳底部相配合,底座用于放置高压油泵,底座与罩壳相配合用于形成封闭的吸尘空间;
所述罩壳顶部安装有固定板,纵置气缸通过固定板与罩壳顶部相连,纵置气缸用于带动罩壳运动,以实现罩壳与底座的配合及分离;
所述吸尘气管接头用于通过管道外接真空抽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为L形结构,固定板包括主板和侧板,所述纵置气缸与固定板的主板相连,固定板的侧板连接有横置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横置气缸末端连接有密封堵头,横置气缸用于推动密封堵头将高压油泵进油阀端部上的小孔密封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罩壳末端开设有抽气孔,抽气孔连接有抽气管道,所述抽气管道第一端与抽气孔相连;所述抽气孔与高压油泵进油阀端部上的小孔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横置气缸与所述抽气管道的第二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气管接头包括第一吸尘气管接头,第一吸尘气管接头设于罩壳前端;
第一吸尘气管接头的一端与罩壳连通,第一吸尘气管接头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外接真空抽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气管接头包括第二吸尘气管接头,第二吸尘气管接头的一端与所述抽气管道侧边连通,第二吸尘气管接头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外接真空抽气泵。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托盘及下工装,下工装安装于托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工装上设有台阶,用于放置高压油泵。
进一步地,所述下工装上设有定位销,用于固定高压油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分别设计纵置及横置气缸来精确控制吸尘的动作。当需要吸尘时,将高压油泵放置在下工装上,先由纵置气缸带动罩壳组件下降并封住油泵和下工装,然后由横置气缸推动密封堵头将进油口的端部密封牢固后再进行吸尘。
2、本实用新型在对进油阀吸尘的同时,还利用罩壳和气管接头对托盘和下工装也进行吸尘去除掉落的焊灰,而且该罩壳能封闭焊灰掉落的重点区域,便于缩小吸尘范围,提高了吸尘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油泵的下工装,通过台阶和定位销固定了零件的摆放位置,因此零件在吸尘时的位置也保持不变,提高了吸尘的效率。
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密封堵头的结构,在吸尘前先利用横置气缸推动密封堵头将进油口的端部密封牢固,消除了真空吸过程中由于漏气所造成的吸力下降。
5、本实用新型利用PLC控制2个气缸的进气和放气信号,并把该吸尘装置的工作逻辑纳入主设备中有序运行,确保每一个加工循环都会完成一次随线吸尘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3D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2D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与各个部件的对应关系为:1-第一吸尘气管接头,2-纵置气缸,3-罩壳,4-密封堵头,5-第二吸尘气管接头,6-横置气缸,7-下工装,8-托盘,9-台阶,10-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用于吸除高压油泵进油阀上的焊灰,包括底座、罩壳3、纵置气缸2及吸尘气管接头;吸尘气管接头用于通过管道外接真空抽气泵。
本实施例中,罩壳3为矩形罩壳;底座与罩壳3底部相配合,底座用于放置高压油泵,底座与罩壳3相配合用于形成封闭的吸尘空间;
罩壳3顶部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为L形结构,固定板包括主板和侧板,主板和侧板之间使用三角形的固定板进行支撑。纵置气缸2与固定板的主板相连,固定板的侧板连接有横置气缸6。
纵置气缸2通过固定板与罩壳3顶部相连,纵置气缸2用于带动罩壳3运动,以实现罩壳3与底座的配合及分离;横置气缸6末端连接有密封堵头4,横置气缸6用于推动密封堵头4将高压油泵进油阀端部上的小孔密封牢固。
罩壳3末端开设有抽气孔,抽气孔连接有抽气管道,抽气管道第一端与抽气孔相连,横置气缸6与抽气管道的第二端相连。
本实施例中,吸尘气管接头包括第一吸尘气管接头1,第一吸尘气管接头1设于罩壳3前端;第一吸尘气管接头1的一端与罩壳3连通,第一吸尘气管接头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外接真空抽气泵。第一吸尘气管接头1连接真空抽气泵后,可对罩壳3与底座形成的封闭空间进行吸尘,以去除高压油泵进油阀外表面的焊灰。
吸尘气管接头包括第二吸尘气管接头5,第二吸尘气管接头5的一端与抽气管道侧边连通,第二吸尘气管接头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外接真空抽气泵,第二吸尘气管接头5连接真空抽气泵后,可对高压油泵进油阀端部上的小孔进行吸尘,由于密封堵头4将进油阀的端部密封牢固,消除了真空吸过程中由于漏气所造成的吸力下降。
本实施例中,底座包括托盘8及下工装7,下工装7安装于托盘8上。下工装7上设有台阶9,用于放置高压油泵。下工装7上设有定位销10,用于固定高压油泵。通过台阶9和定位销10的设计固定了零件的摆放位置,因此零件在吸尘时的位置也保持不变,提高了吸尘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纵置气缸2和横置气缸6的进气和放气信号。同时,吸尘气管接头连接的真空抽气泵采用市面上现有的真空抽气泵,真空抽气泵的抽排气端连接过滤网以过滤焊灰。
具体实施过程中,当需要吸尘时,将高压油泵放置在下工装7上,先由纵置气缸2带动罩壳3下降并封住油泵和下工装7,然后由横置气缸6推动密封堵头4将进油口的端部密封牢固后,启动吸尘气管接头连接的真空抽气泵进行吸尘。
本实用新型在对进油阀吸尘的同时,还利用罩壳3、第一吸尘气管接头1对托盘8和下工装7也进行吸尘,去除掉落在下工装7及托盘8上的焊灰,而且该罩壳3能封闭焊灰掉落的重点区域,便于缩小吸尘范围,提高了吸尘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放置油泵的下工装7,通过台阶9和定位销10固定了零件的摆放位置,因此零件在吸尘时的位置也保持不变,提高了吸尘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密封堵头4的结构,在吸尘前先利用横置气缸6推动密封堵头4将进油口的端部密封牢固,消除了真空吸过程中由于漏气所造成的吸力下降;
本实用新型利用PLC控制2个气缸的进气和放气信号,并把该吸尘装置的工作逻辑并入主设备中有序运行,确保每一个加工循环都会完成一次随线吸尘的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吸除高压油泵进油阀上的焊灰,包括底座、罩壳(3)、纵置气缸(2)及吸尘气管接头;
所述罩壳(3)为矩形罩壳;
所述底座与罩壳(3)底部相配合,底座用于放置高压油泵,底座与罩壳(3)相配合用于形成封闭的吸尘空间;
所述罩壳(3)顶部安装有固定板,纵置气缸(2)通过固定板与罩壳(3)顶部相连,纵置气缸(2)用于带动罩壳(3)运动,以实现罩壳(3)与底座的配合及分离;
所述吸尘气管接头用于通过管道外接真空抽气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为L形结构,固定板包括主板和侧板,所述纵置气缸(2)与固定板的主板相连,固定板的侧板连接有横置气缸(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置气缸(6)末端连接有密封堵头(4),横置气缸(6)用于推动密封堵头(4)将高压油泵进油阀端部上的小孔密封牢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3)末端开设有抽气孔,抽气孔连接有抽气管道,所述抽气管道第一端与抽气孔相连;
所述抽气孔与高压油泵进油阀端部上的小孔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置气缸(6)与所述抽气管道的第二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气管接头包括第一吸尘气管接头(1),第一吸尘气管接头(1)设于罩壳(3)前端;
第一吸尘气管接头(1)的一端与罩壳(3)连通,第一吸尘气管接头(1)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外接真空抽气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气管接头包括第二吸尘气管接头(5),第二吸尘气管接头(5)的一端与所述抽气管道侧边连通,第二吸尘气管接头(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外接真空抽气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托盘(8)及下工装(7),下工装(7)安装于托盘(8)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工装(7)上设有台阶(9),用于放置高压油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工装(7)上设有定位销(10),用于固定高压油泵。
CN202320085239.8U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 Active CN219664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5239.8U CN219664698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5239.8U CN219664698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4698U true CN219664698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5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5239.8U Active CN219664698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46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22786U (zh) 采用保护气体氛围的无氧化激光清洗设备
CN109365416A (zh) 采用保护气体氛围的无氧化激光清洗设备
CN219664698U (zh) 一种随线真空吸尘装置
CN104492733A (zh) 一种过滤器自动检漏装置及其自动检漏方法
CN112502976B (zh) 一种高端光伏组件生产用真空系统及其抽真空工艺
CN218133746U (zh) 一种芯片承载模具吹气清洁装置
CN204075820U (zh) 一种用于固定散热片的真空发生系统
CN110509339A (zh) 一种用于切割pcb板的工装治具
CN209918482U (zh) 一体式铁屑清洗机
CN203949762U (zh) 快抽负压式干式检漏设备
CN104062078A (zh) 快抽负压式干式检漏设备
CN213668337U (zh) 一种布袋除尘器用检漏装置
CN211488989U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测试分选机的激光打标粉尘收集装置
CN210346998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气密性测试工装
CN204486336U (zh) 一种过滤器自动检漏装置
CN200984713Y (zh) 一种改进的玻璃加工固定装置
CN104001697B (zh) 汽车机油滤清器座的腔体真空清洗机构
CN219943914U (zh) 一种极板表面除尘装置
CN111014219A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测试分选机的激光打标粉尘收集装置
CN207279003U (zh) 新型真空电磁阀
CN206442608U (zh) 线路板阻焊磨板生产线
CN2758728Y (zh) 变压器安全阀检测装置
CN219805993U (zh) 一种真空吸盘
CN216137788U (zh) 一种清洁用抽吸模块
CN215314438U (zh) 一种应用于激光去污的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131 No. 150 Xiya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Fenia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31 No. 150 Xiya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Bog Warner (Shanghai) Automotive Fuel System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