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4144U - 喷漆室结构 - Google Patents

喷漆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4144U
CN219664144U CN202320411569.1U CN202320411569U CN219664144U CN 219664144 U CN219664144 U CN 219664144U CN 202320411569 U CN202320411569 U CN 202320411569U CN 219664144 U CN219664144 U CN 219664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ay booth
manual
paint
automatic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115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炜
平志谦
陈磊
许伟
华青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115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4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4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41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praying Plant Or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涂装工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喷漆室结构,包括自动喷漆室、人工喷漆室、漆雾过滤系统、主排放管路、新风空调系统和循环风空调系统。自动喷漆室和人工喷漆室依次设置;漆雾过滤系统包括连通自动喷漆室的自动喷漆过滤机构和连通人工喷漆室的人工喷漆过滤机构;自动喷漆过滤机构和人工喷漆过滤机构分别连通主排放管路;新风空调系统可选择地连通自动喷漆室和人工喷漆室;循环风空调系统可选择地连通于人工喷漆过滤机构和自动喷漆室,经过初步过滤的一部分人工过喷漆雾能够通过循环风空调系统进入自动喷漆室。该喷漆室结构能够实现排风的回收利用,且能够提升回收循环风的温度、湿度调控的精准程度,减小回收循环风处理的能耗。

Description

喷漆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装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漆室结构。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整机出厂前需要首先对发动机表面进行喷漆,达到防锈的效果。常见的喷漆室主要有干式和湿式两种。干式喷漆室的吸附方式有纸盒吸附、过滤棉吸附及石灰石吸附等方式。
现有技术(中国专利CN217664196U)提供了一种干式喷漆室结构,该干式喷漆室结构设置喷漆室,在该喷漆室顶部设置动静压室,在该喷漆室底部设置连通于外部环境的排风道,在该排风道中设置有两级过滤模块对喷漆室排风进行处理。上述干式喷漆室结构主要应用于客车喷漆,客车喷漆的工艺流程的特点包括:喷漆层数多、喷漆工序多且平均分摊到每个喷漆室产生的过喷漆雾较少,因此,每个干式过滤吸附的漆雾也相对较少。上述干式喷漆室结构并不适用于发动机喷漆工序,且上述干式喷漆室结构对喷漆室排风的处理仅采用过滤后排放的方式进行处理,其处理效果欠佳,排放能耗过大,增大了后续废气处理设备的处理负担。
另外,考虑到水性漆喷涂的特殊性,必须要求喷漆环境恒温恒湿,一般要求温度控制在18~25℃,湿度控制在40~70%。一般情况下,喷漆室的送风经使用后实时排出,能耗巨大。对使用后的喷漆室的送风循环利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国专利CN202893593U)提供了一种汽车喷漆线水性喷漆房用循环风系统。该循环风系统主要将水性漆喷房人工区的回用风进行处理后循环利用给机器人区使用,并对回用风采用热水盘管换热方式进行换热。但是,上述换热方式能耗较高,存在温湿度精度控制较差的风险。
因此,亟需一种喷漆室结构,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漆室结构,该喷漆室结构能够实现排风的回收利用,且能够提升回收循环风的温度、湿度调控的精准程度,减小回收循环风处理的能耗。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喷漆室结构,包括:
依次设置的自动喷漆室和人工喷漆室;
漆雾过滤系统,所述漆雾过滤系统包括自动喷漆过滤机构和人工喷漆过滤机构,所述自动喷漆过滤机构连通所述自动喷漆室,用于对自动过喷漆雾进行初步过滤,所述人工喷漆过滤机构连通所述人工喷漆室,用于对人工过喷漆雾进行初步过滤;
主排放管路,所述自动喷漆过滤机构和所述人工喷漆过滤机构分别连通所述主排放管路,所述主排放管路被配置为排放经过初步过滤的所述人工过喷漆雾和所述自动过喷漆雾;
新风空调系统,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可选择地连通所述自动喷漆室和所述人工喷漆室,所述新风空调系统被配置为向所述自动喷漆室和所述人工喷漆室提供新风;
循环风空调系统,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可选择地连通于所述人工喷漆过滤机构和所述自动喷漆室,经过初步过滤的一部分所述人工过喷漆雾能够通过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进入所述自动喷漆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人工喷漆室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排气系统喷漆腔、第一人工喷漆腔和第二人工喷漆腔,所述排气系统喷漆腔、所述第一人工喷漆腔和所述第二人工喷漆腔均通过人工喷漆排放系统连通所述主排放管路,所述人工喷漆排放系统被配置为排放部分所述人工过喷漆雾;和,所述排气系统喷漆腔、所述第一人工喷漆腔和所述第二人工喷漆腔均连通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被配置为将另一部分所述人工过喷漆雾回收至所述自动喷漆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布置于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和所述第二人工喷漆腔之间,所述第二阀门布置于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和所述第一人工喷漆腔之间,所述第三阀门布置于所述新风空调系统和所述排气系统喷漆腔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自动喷漆室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自动喷漆腔和第二自动喷漆腔,所述第一自动喷漆腔和所述第二自动喷漆腔均通过自动喷漆排放系统连通所述主排放管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四阀门和循环风管,所述循环风管的入口连通于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所述循环风管的出口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一自动喷漆腔和所述第二自动喷漆腔,所述第四阀门布置于所述循环风管的出口和所述新风空调系统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新风空调系统的出口处设置新风温湿度计,所述循环风管的出口处设置循环风温湿度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人工喷漆过滤机构包括一级过滤组件、二级过滤组件和支撑框架,所述一级过滤组件和所述二级过滤组件并排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中,所述人工喷漆室中的人工过喷漆雾依次经过所述一级过滤组件和所述二级过滤组件后进入所述主排放管路或循环风空调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人工喷漆室设置连通所述主排放管路的底部通道,所述底部通道呈T字形,包括连通的水平管和竖直管,所述水平管直接连通于所述人工喷漆室,所述人工喷漆过滤机构布置于所述竖直管的侧部,所述水平管的底部倾斜形成导流板,沿靠近所述底部通道中心轴线的方向,所述导流板逐渐靠近所述竖直管的底部所在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竖直管的底部设置积漆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中设置三级过滤组件,所述三级过滤组件能够再次过滤回收的部分所述人工过喷漆雾。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人工喷漆过滤机构与所述主排放管路之间布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人工喷漆过滤机构与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之间设置第二控制阀,所述自动喷漆过滤机构与所述主排放管路之间布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喷漆室结构还包括照明系统,所述照明系统设置于所述自动喷漆室和所述人工喷漆室的侧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包括自动喷漆室、人工喷漆室、漆雾过滤系统、主排放管路、新风空调系统以及循环风空调系统。该自动喷漆室和人工喷漆室依次设置,发动机能够依次在自动喷漆室中进行机器人喷漆,再到人工喷漆室进行人工喷漆。该漆雾过滤系统包括自动喷漆过滤机构和人工喷漆过滤机构,该自动喷漆过滤机构连通该自动喷漆室,用于对自动过喷漆雾进行初步过滤,该人工喷漆过滤机构连通该人工喷漆室,用于对人工过喷漆雾进行初步过滤。该自动喷漆过滤机构和该人工喷漆过滤机构分别连通该主排放管路,该主排放管路被配置为排放经过初步过滤的人工过喷漆雾和自动过喷漆雾至环境中。该循环风空调系统可选择地连通于该人工喷漆过滤机构和该自动喷漆室,经过初步过滤的一部分该人工过喷漆雾能够作为循环风通过该循环风空调系统进入该自动喷漆室。循环风经人工喷漆过滤机构的过滤并经过循环风空调系统后可直接达到自动喷漆室中的喷涂工艺的温度和湿度要求。通过对人工喷漆室的人工过喷漆雾进行回用,降低了废气处理设备的装机容量,减少了设备投资。该新风空调系统可选择地连通该自动喷漆室和该人工喷漆室,该新风空调系统被配置为向该自动喷漆室和该人工喷漆室提供新风。采用新风直接对循环风进行二次调节,使温度和湿度控制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工喷漆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风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0、自动喷漆过滤机构;120、第一自动喷漆腔;130、第二自动喷漆腔;140、自动喷漆排放系统;150、第二动静压室;
210、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1、一级过滤组件;212、二级过滤组件;213、支撑框架;220、排气系统喷漆腔;230、第一人工喷漆腔;240、第二人工喷漆腔;241、第三压差计;250、人工喷漆排放系统;260、底部通道;261、导流板;262、积漆盘;270、第一动静压室;271、防爆检修灯;272、动压层;273、动压过滤层;274、静压层;275、静压过滤层;276、第一压差计;277、第二压差计;
300、主排放管路;310、第一控制阀;320、第三控制阀;
400、新风空调系统;410、第一阀门;420、第二阀门;430、第三阀门;440、新风温湿度计;
500、循环风空调系统;510、第四阀门;520、循环风管;530、循环风温湿度计;540、三级过滤组件;550、第二控制阀;560、第四控制阀;570、循环风空调室体;571、检修门;572、进风机;573、均流段;574、排风机;575、第四压差计;
600、照明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侧视图;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喷漆室结构。该喷漆室结构包括漆雾过滤系统、主排放管路300、新风空调系统400、循环风空调系统500以及依次设置的自动喷漆室和人工喷漆室。该新风空调系统400可选择地连通该自动喷漆室和该人工喷漆室,该新风空调系统400被配置为向该自动喷漆室和该人工喷漆室提供新风。该循环风空调系统500可以连通于该人工喷漆室和该自动喷漆室之间。
参照图2,该人工喷漆室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排气系统喷漆腔220、第一人工喷漆腔230和第二人工喷漆腔240。其中,排气系统喷漆腔220相邻设置于自动喷漆室。该排气系统喷漆腔220、该第一人工喷漆腔230和该第二人工喷漆腔240均通过人工喷漆排放系统250连通该主排放管路300。
具体地,该漆雾过滤系统还包括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该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连通该人工喷漆室,用于对人工过喷漆雾进行初步过滤。该排气系统喷漆腔220、该第一人工喷漆腔230和该第二人工喷漆腔240的下方均设置有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该人工喷漆排放系统250连通于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和主排放管路300之间。该人工喷漆排放系统250被配置为排放人工过喷漆雾的一部分。
继续参照图2,该自动喷漆室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自动喷漆腔120和第二自动喷漆腔130。该第二自动喷漆腔130相邻设置于排气系统喷漆腔220。在该第一自动喷漆腔120和第二自动喷漆腔130中分别利用喷涂机器人对发动机喷涂水性漆,一般温度控制在18~25℃,湿度控制在40~70%。
具体地,该第一自动喷漆腔120和该第二自动喷漆腔130均通过自动喷漆排放系统140连通该主排放管路300。该漆雾过滤系统还包括自动喷漆过滤机构110,该自动喷漆过滤机构110连通该自动喷漆室,用于对自动过喷漆雾进行初步过滤,该自动喷漆排放系统140连通于自动喷漆过滤机构110和主排放管路300之间。
再为具体地,该人工喷漆室的顶部设置与其连通的第一动静压室270,即排气系统喷漆腔220、第一人工喷漆腔230和第二人工喷漆腔240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动静压室270。该第一动静压室270连通于该新风空调系统400,该新风空调系统400能够将外部新风送入排气系统喷漆腔220、第一人工喷漆腔230和第二人工喷漆腔240。该自动喷漆室的顶部设置与其连通的第二动静压室150,即第一自动喷漆腔120和该第二自动喷漆腔130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动静压室150。该第二动静压室150可选择地连通该新风空调系统400或该循环风空调系统500,或者同时连通新风空调系统400和循环风空调系统500。新风空调系统400能够将外部新风送入第一自动喷漆腔120和该第二自动喷漆腔130,该循环风空调系统500能够将人工过喷漆雾的一部分送入第一自动喷漆腔120和该第二自动喷漆腔130。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工喷漆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以第二人工喷漆腔240为例进行描述。
具体地,该第二人工喷漆腔240的底部设置连通该主排放管路300的底部通道260。该底部通道260呈T字形,包括连通的水平管和竖直管,该水平管直接连通于该第二人工喷漆腔240。该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布置于该竖直管的侧部,该水平管的底部倾斜形成导流板261,沿靠近该底部通道260中心轴线的方向,该导流板261逐渐靠近该竖直管的底部所在方向。该导流板261能够为水性漆提供导向,使水性漆流向竖直管。
作为优选地,该竖直管的底部设置积漆盘262,该积漆盘262的材质为不锈钢,用于收集流向竖直管底部的水性漆。
再为具体地,参照图4,该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包括一级过滤组件211、二级过滤组件212和支撑框架213。该一级过滤组件211和该二级过滤组件212并排设置于该支撑框架213中。该人工喷漆室中的人工过喷漆雾依次经过该一级过滤组件211和该二级过滤组件212后进入该主排放管路300或循环风空调系统500。优选地,该一级过滤组件211采用高强度环保纸板制成,过滤效率为90%,过滤精度为1-10μm;该二级过滤组件212采用环保纸盒+合成材料制成,过滤效率为99.34%,过滤精度为1-10μm。
作为优选地,该支撑框架213分为多层,每层焊接有不锈钢托盘,利用该不锈钢托盘对一级过滤组件211和二级过滤组件212进行承托。
更为具体地,继续参照图3,该第一动静压室270中设置有防爆检修灯271、动压层272、动压过滤层273、静压层274、静压过滤层275、第一压差计276和第二压差计277。第一压差计276设置于动压层272和静压层274之间,第二压差计277设置于静压层274和第二人工喷漆腔240之间。该防爆检修灯271配置在动压层272。动压过滤层273采用袋式过滤器,过滤精度F5;静压过滤层275采用过滤棉,过滤精度F5。若第一压差计276超差,则说明需要更换动压过滤层273;若第二压差计277超差,则说明需要更换静压过滤层275。
更为具体地,该第二人工喷漆腔240底部的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利用排放管连通主排放管路300,该排放管和第二人工喷漆腔240之间设置有第三压差计241。若第三压差计241超差,则需要检测更换一级过滤组件211和该二级过滤组件212。
继续参照图2,该喷漆室结构还包括第一阀门410、第二阀门420和第三阀门430。该第一阀门410布置于该新风空调系统400和该第二人工喷漆腔240之间,该第二阀门420布置于该新风空调系统400和该第一人工喷漆腔230之间,该第三阀门430布置于该新风空调系统400和该排气系统喷漆腔220之间。
具体地,该喷漆室结构还包括第四阀门510和循环风管520。该循环风管520的入口连通于该循环风空调系统500,该循环风管520的出口选择性连通该第一自动喷漆腔120和该第二自动喷漆腔130,该第四阀门510布置于该循环风管520的出口和该新风空调系统400之间。
再为具体地,该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与该主排放管路300之间布置有第一控制阀310,该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与该循环风空调系统500之间设置第二控制阀550,该自动喷漆过滤机构110与该主排放管路300之间布置有第三控制阀320,该循环风空调系统500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四控制阀560。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循环风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和图5,该排气系统喷漆腔220、该第一人工喷漆腔230和该第二人工喷漆腔240均连通该循环风空调系统500,该循环风空调系统500被配置为将另一部分该人工过喷漆雾回收至该自动喷漆室。
具体地,该循环风空调系统500包括循环风空调室体570,该循环风空调室体570的壁面上设置检修门571,该循环风空调室体570内设置进风机572、均流段573、三级过滤组件540、排风机574以及第四压差计575。
再为具体地,该三级过滤组件540能够再次过滤回收的部分人工过喷漆雾。优选地,该三级过滤组件540采用合成材料制成,过滤效率为99.8%,过滤精度为1-10μm。该第四压差计575用于测量三级过滤组件540两侧的压差,当第四压差计575超差时,则需要检测更换三级过滤组件540。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漆室结构的优选方案,该新风空调系统400的出口处设置新风温湿度计440,该循环风管520的出口处设置循环风温湿度计530。该循环风温湿度计530用于检测此处的温湿度,当循环风温湿度计530检测的温湿度无法满足自动喷漆室中的工艺要求(温度控制在18~25℃,湿度控制在40~70%)时,此时需要利用新风空调系统400在循环风中混入一定比例的新风,待满足工艺要求后,再将循环风送入第一自动喷漆腔120和第二自动喷漆腔130。
作为优选地,该喷漆室结构还包括照明系统600,该照明系统600设置于该自动喷漆室和该人工喷漆室的侧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喷漆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设置的自动喷漆室和人工喷漆室;
漆雾过滤系统,所述漆雾过滤系统包括自动喷漆过滤机构(110)和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所述自动喷漆过滤机构(110)连通所述自动喷漆室,用于对自动过喷漆雾进行初步过滤,所述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连通所述人工喷漆室,用于对人工过喷漆雾进行初步过滤;
主排放管路(300),所述自动喷漆过滤机构(110)和所述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分别连通所述主排放管路(300),所述主排放管路(300)被配置为排放经过初步过滤的所述人工过喷漆雾和所述自动过喷漆雾;
新风空调系统(400),所述新风空调系统(400)可选择地连通所述自动喷漆室和所述人工喷漆室,所述新风空调系统(400)被配置为向所述自动喷漆室和所述人工喷漆室提供新风;
循环风空调系统(500),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500)可选择地连通于所述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和所述自动喷漆室,经过初步过滤的一部分所述人工过喷漆雾能够通过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500)进入所述自动喷漆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漆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喷漆室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排气系统喷漆腔(220)、第一人工喷漆腔(230)和第二人工喷漆腔(240),所述排气系统喷漆腔(220)、所述第一人工喷漆腔(230)和所述第二人工喷漆腔(240)均通过人工喷漆排放系统(250)连通所述主排放管路(300),所述人工喷漆排放系统(250)被配置为排放部分所述人工过喷漆雾;和,所述排气系统喷漆腔(220)、所述第一人工喷漆腔(230)和所述第二人工喷漆腔(240)均连通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500),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500)被配置为将另一部分所述人工过喷漆雾回收至所述自动喷漆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漆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门(410)、第二阀门(420)和第三阀门(430),所述第一阀门(410)布置于所述新风空调系统(400)和所述第二人工喷漆腔(240)之间,所述第二阀门(420)布置于所述新风空调系统(400)和所述第一人工喷漆腔(230)之间,所述第三阀门(430)布置于所述新风空调系统(400)和所述排气系统喷漆腔(2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漆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喷漆室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第一自动喷漆腔(120)和第二自动喷漆腔(130),所述第一自动喷漆腔(120)和所述第二自动喷漆腔(130)均通过自动喷漆排放系统(140)连通所述主排放管路(3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漆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阀门(510)和循环风管(520),所述循环风管(520)的入口连通于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500),所述循环风管(520)的出口选择性连通所述第一自动喷漆腔(120)和所述第二自动喷漆腔(130),所述第四阀门(510)布置于所述循环风管(520)的出口和所述新风空调系统(40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漆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系统(400)的出口处设置新风温湿度计(440),所述循环风管(520)的出口处设置循环风温湿度计(5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漆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包括一级过滤组件(211)、二级过滤组件(212)和支撑框架(213),所述一级过滤组件(211)和所述二级过滤组件(212)并排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213)中,所述人工喷漆室中的人工过喷漆雾依次经过所述一级过滤组件(211)和所述二级过滤组件(212)后进入所述主排放管路(300)或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5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漆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喷漆室设置连通所述主排放管路(300)的底部通道(260),所述底部通道(260)呈T字形,包括连通的水平管和竖直管,所述水平管直接连通于所述人工喷漆室,所述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布置于所述竖直管的侧部,所述水平管的底部倾斜形成导流板(261),沿靠近所述底部通道(260)中心轴线的方向,所述导流板(261)逐渐靠近所述竖直管的底部所在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漆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管的底部设置积漆盘(26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漆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500)中设置三级过滤组件(540),所述三级过滤组件(540)能够再次过滤回收的部分所述人工过喷漆雾。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漆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与所述主排放管路(300)之间布置有第一控制阀(310),所述人工喷漆过滤机构(210)与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500)之间设置第二控制阀(550),所述自动喷漆过滤机构(110)与所述主排放管路(300)之间布置有第三控制阀(320),所述循环风空调系统(500)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四控制阀(560)。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喷漆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漆室结构还包括照明系统(600),所述照明系统(600)设置于所述自动喷漆室和所述人工喷漆室的侧部。
CN202320411569.1U 2023-03-07 2023-03-07 喷漆室结构 Active CN219664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1569.1U CN219664144U (zh) 2023-03-07 2023-03-07 喷漆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1569.1U CN219664144U (zh) 2023-03-07 2023-03-07 喷漆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4144U true CN219664144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2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11569.1U Active CN219664144U (zh) 2023-03-07 2023-03-07 喷漆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41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5913267B2 (ja) 塗装ブ−ス
CN102172468A (zh) 一种三程式除尘脱硫器
CN209549827U (zh) 自动循环喷漆线
US10995988B2 (en) Balanced drying system
CN103277858A (zh) 纺织蒸发式节能净化空调系统
CN219664144U (zh) 喷漆室结构
CN104801165A (zh) 一种三程式除尘脱硫器
CN209286872U (zh) 一种上回风干式纸箱漆雾过滤系统
CN213078924U (zh) 一种车辆水性漆喷漆系统
CN102589061B (zh) 恒温恒湿生产车间及其运行方法
CN215141309U (zh) 一种干式喷漆室
CN202199258U (zh) 百洁布烘箱废气治理装置
CN111912042A (zh) 一种循环风利用系统与方法
CN202303747U (zh) 空气加湿器
CN105042735B (zh) 折板式间接‑流体动力喷水室复合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3525940U (zh) 涂装生产线局部循环风利用装置
CN105605701A (zh) 一种恒温恒湿系统
CN208952323U (zh) 一种节能节水型纺织车间的温湿度控制装置
CN106871316A (zh) 一种高大洁净空间的送风系统
CN203525932U (zh) 涂装生产线局部循环风利用装置
CN107747778B (zh) 模块化板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5109982U (zh) 一种应用于自动喷涂生产线的循环风控温系统
CN215902077U (zh) 干式喷房生产系统
CN209735912U (zh) 一种节能减排喷漆室循环风系统
CN104516368B (zh) 一种汽车整车/板材环境测试舱及其控湿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