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2959U - 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2959U
CN219662959U CN202320310399.8U CN202320310399U CN219662959U CN 219662959 U CN219662959 U CN 219662959U CN 202320310399 U CN202320310399 U CN 202320310399U CN 219662959 U CN219662959 U CN 219662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edimentation tank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sludge discharge
gr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103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达
刘元基
罗兆龙
李俊奇
马永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103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29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2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29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用于排放二沉池中的污泥,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包括排泥管、套筒、至少一个重力件和至少一个升降部件,排泥管的一端插入二沉池中,另一端设置有套筒,套筒套装在排泥管的外部,每个重力件设置在套筒的上方,使得污泥从套筒中喷出时能够对重力件产生作用力,每个升降部件与套筒连接,每个升降部件也与重力件连接,以使套筒能够响应于重力件受到的重力与作用力两者的大小关系而向上或向下运动。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调节二沉池的排泥流量,使得二沉池的排泥流量保持稳定。此实用新型用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
背景技术
二沉池是污水处理厂常见的构筑物,主要作用是实现泥水分离。二沉池排泥方式一般是利用二沉池的液位与排泥区套筒管顶标高的高差形成静压差,将池底污泥压送至排泥区,最终被污泥泵转输至脱水机房进行脱水处理。但二沉池液位的变化及池内污泥浓度的变化会导致静压差及排泥管内水头损失的变化,最终导致排泥流量不稳定,不利于污泥泵的连续稳定排泥。
目前常用人工旋转套筒阀调整污泥套筒高低的方式来维持排泥流量的稳定性,但每座二沉池均设有若干排泥管,人工调整排泥套筒阀的工作量巨大,调整效率较低,且排泥套筒阀伸出顶板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能够自动调节二沉池的排泥流量,使得二沉池的排泥流量保持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包括: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一端插入所述二沉池中;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排泥管远离所述二沉池的一端,所述套筒套装在所述排泥管的外部;至少一个重力件,每个所述重力件设置在所述套筒的上方,使得所述污泥从所述套筒中喷出时能够对所述重力件产生作用力;至少一个升降部件,每个所述升降部件与所述套筒连接,每个所述升降部件也与所述重力件连接,以使所述套筒能够响应于所述重力件受到的重力与所述作用力两者的大小关系而向上或向下运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排泥套筒的上方设置重力件,重力件与升降机构连接,升降机构又与套筒连接,通过比较污泥从套筒中喷出时对重力件产生的作用力与重力件自身的重力的大小,升降部件能够控制套筒向上运动或者向下运动,最终使得排泥套筒自动随排泥水流的强弱而上升或下降,起到自动稳流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所述升降部件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重力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三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套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重力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的圆心位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重力件能够一起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硬片与所述重力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硬片和所述重力件组成组合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为1/4个圆柱齿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所述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还包括支撑部,所述第二传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所述支撑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长槽,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长槽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且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一侧设置有滚珠,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滚珠在所述长槽内上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第一齿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所述第三传动件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三传动件能够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为圆柱齿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所述套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套筒通过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三传动件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所述升降部件包括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升降机和控制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力传感器均与所述重力件连接,所述升降机与所述套筒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和所述升降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力传感器传递的信号控制所述升降机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套筒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沉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排泥管100;套筒200;重力件300;第一齿轮400,硬薄片410,第一转轴420;第一齿条500;圆柱齿轮600,第二转轴610;第二齿条700;侧墙800,长槽810;二沉池900,二沉池液位910,排泥区9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用于排放二沉池900中的污泥,能够自动调节二沉池900的排泥流量,使得二沉池900的排泥流量保持稳定。二沉池900包括排泥区920,排泥区920设置有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该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包括排泥管100、套筒200、至少一个重力件300和至少一个升降部件。
参见图1,排泥管100的一端插入二沉池900的底部,另一端设置有套筒200,套筒200套装在排泥管100的外部,每个重力件300设置在套筒200的上方,使得污泥从套筒200中喷出时能够对重力件300产生作用力,每个升降部件与套筒200连接,每个升降部件也与重力件300连接,以使套筒200能够响应于重力件300受到的重力与作用力两者的大小关系而向上或向下运动。
具体地,当污泥的作用力大于重力件300的重力时,升降部件能够带动套筒200向上移动,当污泥的作用力小于重力件300的重力时,升降部件能够带动套筒200向下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重力件300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升降部件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参见图1或图2,套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升降部件,套筒200的上方设置有两个重力件300,一个重力件300与一个升降部件连接。当然,一个升降部件也可以与多个重力件300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部件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第一传动件与重力件300连接,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第二传动件与第三传动件传动连接,第三传动件与套筒200连接。
其中,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齿轮400和第一转轴420,第一齿轮400与重力件300固定连接,第一转轴420设置在第一齿轮400的圆心位置,第一齿轮400与重力件300能够一起绕第一转轴420转动。
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还包括支撑部,第二传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支撑部上。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部为墙体,进一步的,墙体包括侧墙800。
具体地,第二传动件为第一齿条500,侧墙800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长槽810,第一齿条500通过长槽810设置在侧墙800上,且第一齿条500与侧墙800连接的一侧设置有滚珠,第一齿条500通过滚珠在长槽810内上下移动。可以理解的是,长槽810是开口为长条形的槽,可以起到一个对第一齿条500限位的作用,具体地,长槽810的两条相对设置的长边相互平行设置,两条相对设置的短边可以是直边,也可以是弧形边或弯折边等其他形状。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轮400通过硬薄片410与重力件300固定连接,第一齿轮400、硬薄片410和重力件300组成组合构件,其中,第一齿轮400为1/4圆柱齿轮。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组合构件主要受重力件300的重力作用以及长槽810顶部的限制作用,处于水平状态(参见图1或图2)。
第三传动件为圆柱齿轮600,第三传动件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转轴610,第三传动件能够绕第二转轴610转动。套筒200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齿条700,套筒200通过第二齿条700与第三传动件传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当套筒200处于低位且二沉池液位910较高时,静压差大,污泥经过排泥管100从套筒200中以较高流速喷出,对重力件300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当作用力大于重力件300自身的重力时,组合构件绕第一转轴420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齿条500向下移动,联动带动圆柱齿轮600绕第二转轴610顺时针转动,进而联动带动第二齿条700,从而带动套筒200向上移动。套筒200上移后,套筒200顶部高度增加,与二沉池900液面的静压差缩小,可有效减少污泥出流量。当污泥流量下降至一定程度后,污泥对重力件300产生的作用力与重力件300自身的重力相等,套筒200停止上移,污泥流速趋于稳定。
当套筒200处于高位或二沉池液位910较低时,静压差小,污泥从套筒200喷出后对重力件300产生的作用力小于重力件300自身的重力,组合构件绕第一转轴420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齿条500向上移动直至碰触长槽810顶部,联动带动圆柱齿轮600绕第二转轴610逆时针转动,进而联动带动第二齿条700,从而带动套筒200向下移动。套筒200下移后,套筒200顶部高度下降,与二沉池900液面的静压差增大,可有效增大污泥出流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部件包括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升降机和控制器(附图中未示出)。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均与重力件300连接,升降机与套筒200连接,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和升降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根据位移传感器和力传感器传递的信号控制升降机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套筒200上下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上设置有转轴,重力件300通过硬薄片与转轴连接,使得重力件300与硬薄片能够绕转轴旋转。当然,重力件300可以通过绳索吊挂在套筒200的上方,重力件300距离套筒200的距离以及重力件300自身的重量的取值可根据实际情况测试得到。
其中,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重力件300发生的位移,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重力件300向下方向的受力。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重力件300产生向上的位移时,发送电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该电信号并控制升降机向上运动;当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力值(方向向下)小于重力件300自身的重力时,发送电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该电信号并控制升降机向下运动。
具体地,当套筒200处于低位且二沉池液位910较高时,静压差大,污泥经过排泥管100从套筒200中以较高流速喷出,对重力件300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当作用力大于重力件300自身的重力时(可以理解的是,当重力件300的重力远大于硬薄片的重力时,硬薄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当然,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控制条件),重力件300向上运动产生位移,控制器接收位移传感器传递的信号,控制升降机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套筒200向上移动。套筒200上移后,套筒200顶部高度增加,与二沉池900液面的静压差缩小,可有效减少污泥出流量。当污泥流量下降至一定程度后,污泥对重力件300产生的作用力与重力件300自身的重力相等,套筒200停止上移,污泥流速趋于稳定。
当套筒200处于高位或二沉池液位910较低时,静压差小,污泥从套筒200喷出后对重力件300产生的作用力小于重力件300自身的重力,力传感器检测到力值(方向向下)小于重力件300自身的重力,且重力件300没有发生位移,控制器接收力传感器传递的信号,控制升降机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套筒200向下移动。套筒200下移后,套筒200顶部高度下降,与二沉池900液面的静压差增大,可有效增大污泥出流量。
容易想到的是,力传感器可以是称重传感器,也可以是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污泥从套筒200中喷出时能够对重力件300产生的作用力与重力件300自身的重力,控制升降部件的运动,从而控制套筒200的运动,最终使得排泥套筒200自动随排泥水流的强弱而上升或下降,起到自动稳流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仅能够自动调节二沉池900中排泥管100的排泥强度,减少人工操作量,稳定排泥流量,提升下游排泥泵的运行稳定性;还对排泥池顶部的人工操作套筒阀结构进行了优化,提高了排泥池顶部的美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用于排放二沉池中的污泥,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一端插入所述二沉池中;
套筒,所述套筒设置在所述排泥管远离所述二沉池的一端,所述套筒套装在所述排泥管的外部;
至少一个重力件,每个所述重力件设置在所述套筒的上方,使得所述污泥从所述套筒中喷出时能够对所述重力件产生作用力;
至少一个升降部件,每个所述升降部件与所述套筒连接,每个所述升降部件也与所述重力件连接,以使所述套筒能够响应于所述重力件受到的重力与所述作用力两者的大小关系而向上或向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重力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三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件与所述套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重力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的圆心位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重力件能够一起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硬片与所述重力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硬片和所述重力件组成组合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齿轮为1/4个圆柱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还包括支撑部,所述第二传动件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长槽,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长槽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且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一侧设置有滚珠,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滚珠在所述长槽内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为第一齿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件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三传动件能够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三传动件为圆柱齿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套筒通过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三传动件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包括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升降机和控制器,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力传感器均与所述重力件连接,所述升降机与所述套筒连接,所述位移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和所述升降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力传感器传递的信号控制所述升降机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套筒上下移动。
CN202320310399.8U 2023-02-23 2023-02-23 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 Active CN219662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0399.8U CN219662959U (zh) 2023-02-23 2023-02-23 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0399.8U CN219662959U (zh) 2023-02-23 2023-02-23 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2959U true CN219662959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897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10399.8U Active CN219662959U (zh) 2023-02-23 2023-02-23 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29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12609Y (zh) 一种电视升降装置
CN108439105B (zh) 一种附墙电梯运行节能装置
CN219662959U (zh) 污水厂二沉池排泥装置
US20220381365A1 (en) Negative Pressure Pipeline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CN104863253B (zh) 感应水位自动开启的中轴水力自动闸门
CN201003015Y (zh) 无动力旋转式滗水器
CN2414401Y (zh) 贮罐液位自控装置
CN108531381A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酵素菌用高效发酵装置
CN212515488U (zh) 一种用于水环境治理的溶氧智能调控装置
CN114837923A (zh) 一种水位调节控制的水泵开关
CN201561889U (zh) 一种细胞制片染色机上的沉降板
CN112793413A (zh) 一种具有自动平稳油液功能的智能油箱
CN220917176U (zh) 一种水流控制装置及饮水设备
CN220561866U (zh) 一种具有液位控制装置的加气混凝土中料浆罐
CN203979599U (zh) 一种高低水位调节旋转式导阀浮球阀
CN216142916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沉浮式水泵
CN216924770U (zh) 一种用于锅炉的自动补水装置
KR200201275Y1 (ko) 취수장용 수위 제어장치
CN221076454U (zh) 一种蒸炉智能补水装置
CN220642663U (zh) 一种具有液位调节功能的气浮池
CN219295015U (zh) 一种印刷设备的供墨装置
CN217217849U (zh) 一种信鸽养殖的给水装置
CN202681667U (zh) 开水机的桶装水和预存水箱循环供水装置
CN209927844U (zh) 一种水环境检测装置
CN220917172U (zh) 一种流态控制装置及饮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