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2686U - 一种防护衣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护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2686U
CN219662686U CN202222914753.6U CN202222914753U CN219662686U CN 219662686 U CN219662686 U CN 219662686U CN 202222914753 U CN202222914753 U CN 202222914753U CN 219662686 U CN219662686 U CN 219662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mounting plate
component
skirt body
annular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147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9147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26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2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26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护衣,涉及防护衣技术领域。一种防护衣,包括防护裙体和撑开结构,上述撑开结构包括环形固定组件和伸缩组件,上述环形固定组件位于上述防护裙体内,上述伸缩组件包括多个弹性组件,多个上述弹性组件周向设于上述环形固定组件和上述防护裙体之间;此防护衣能够穿戴不影响工作,其次还能使用人员高空意外坠落时能起到降落伞的作用,保护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防护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衣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护衣。
背景技术
高处作业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国家标准GB/T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根据这一规定,在建筑业中涉及到高处作业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高空作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很恶劣,需要经常爬高上低,很是危险,如不慎重,可能会从高空中掉落,危害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现在适用于高空降落防护的产品,最广泛应用的是降落伞,但是降落伞造价高,而且需要时时刻刻穿戴在身上,不方便使用人员作业,很不实用,所以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衣,能够穿戴不影响工作,其次还能使用人员高空意外坠落时能起到降落伞的作用,保护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衣,包括防护裙体和撑开结构,上述撑开结构包括环形固定组件和伸缩组件,上述环形固定组件位于上述防护裙体内,上述伸缩组件包括多个弹性组件,多个上述弹性组件周向设于上述环形固定组件和上述防护裙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上述弹性组件周向均匀设于上述环形固定组件和上述防护裙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环形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半环形固定件和第二半环形固定件,上述第一半环形固定件的自由端和上述第二半环形固定件的自由端对应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一个上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柱、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开关组件,上述第一安装柱一端与上述防护裙体连接,上述第一安装柱另一端与上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上述第一弹性件另一端与上述第二安装柱一端连接,上述第二安装柱另一端与上述环形固定组件连接,上述第一安装柱与上述第二安装柱通过上述第一开关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脚部防护组件,两个上述脚部防护组件均与上述环形固定组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上述脚部防护组件均包括第一安装板、脚部连接组件和第一缓冲组件,上述第一安装板与上述环形固定组件连接,上述脚部连接组件设于上述第一安装板上,上述第一缓冲组件设于上述第一安装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上述脚部防护组件均还包括吸合组件,上述吸合组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上述第一安装板包括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述下安装板和上安装板转动连接,上述第一缓冲组件设于上述下安装板外侧壁上,上述第一磁铁设于上述上安装板上,上述第二磁铁设于上述上安装板上,上述第一磁铁和上述第二磁铁相靠近的一端相互吸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第三安装柱和第二弹性件,上述第三安装柱竖直安装在上述下安装板上,且上述第三安装柱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盲孔,上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部设于上述第二安装盲孔内,上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部位于上述第二安装盲孔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防护裙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防护组件,上述防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部,上述防护裙体上侧壁开设有开口,上述第一防护部设于上述开口外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一种防护衣,包括防护裙体和撑开结构,撑开结构包括环形固定组件和伸缩组件,环形固定组件位于防护裙体内,伸缩组件包括多个弹性组件,多个弹性组件周向设于环形固定组件和防护裙体之间。
环形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整个防护衣,环形固定组件相当于腰带,可以穿戴在人身上,其次把防护裙体套在身体上即可;多个弹性组件周向设于环形固定组件和防护裙体之间,用于连接环形固定组件和防护裙体,多个弹性组件可以把防护裙体撑开,例如像雨伞一样,在使用人员意外从高处落下时,使用人员可以操作弹性组件,使得弹性组件自动弹开,使防护裙体下部快速的张开,形成一个伞状结构,起到降落伞的作用,使得防护人员可以缓慢的降落,时使用人员安全降落,保证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脚部缓冲组件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正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不吸合)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正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吸合)结构示意图二。
图标:1-防护裙体,2-环形固定组件,21-第一半环形固定件,22-第二半环形固定件,3-弹性组件,31-第一安装柱,32-第二安装柱,33-第一弹性件,34-第三磁铁,35-第四电磁铁,4-脚部防护组件,41-上安装板,42-下安装板,43-第一磁铁,44-第二磁铁,45-第三安装柱,46-第二弹性件,47-第四安装柱,48-第三弹性件,49-脚部连接组件,6-第一防护部,7-第一气囊,8-第二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衣,包括防护裙体1和撑开结构,上述撑开结构包括环形固定组件2和伸缩组件,上述环形固定组件2位于上述防护裙体1内,上述伸缩组件包括多个弹性组件3,多个上述弹性组件3周向设于上述环形固定组件2和上述防护裙体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固定组件2用于固定整个防护衣,环形固定组件2相当于腰带,可以穿戴在人身上,其次把防护裙体1套在身体上即可;多个弹性组件3周向设于环形固定组件2和防护裙体1之间,用于连接环形固定组件2和防护裙体1,多个弹性组件3可以把防护裙体1撑开,例如像雨伞一样,在使用人员意外从高处落下时,使用人员可以操作弹性组件3,使得弹性组件3自动弹开,使防护裙体1下部快速地张开,形成一个伞状结构,起到降落伞的作用,使得防护人员可以缓慢的降落,使使用人员安全降落,保证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上述弹性组件3周向均匀设于上述环形固定组件2和上述防护裙体1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弹性组件3周向均匀设于环形固定组件2和防护裙体1之间,使得多个弹性组件3可以均匀的支撑防护裙体1,使得防护裙体1在展开的时候,使得防护裙体1的结构更稳定,使得防护裙体1在使用人员下落的时候,裙体各部分承受的力比较均匀,从而保证其使用寿命,不至于防护裙体1某一部分支撑薄弱,从而受力薄弱,而导致使用寿命很短,在下落的时候,避免受力过大而导致损坏,危害使用人员身体健康。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上述环形固定组件2包括第一半环形固定件21和第二半环形固定件22,上述第一半环形固定件21的自由端和上述第二半环形固定件22的自由端对应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环形固定件21和第二半环形固定件22可拆卸连接而成整个环形固定件,从而更方便使用人员穿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半环形固定件21的自由端和上述第二半环形固定件22的自由端为卡接连接,卡接连接为现有技术,可为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种卡接连接,例如塑料卡扣式的连接等等。
实施例3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任意一个上述弹性组件3包括第一安装柱31、第二安装柱32、第一弹性件33和第一开关组件,上述第一安装柱31一端与上述防护裙体1连接,上述第一安装柱31另一端与上述第一弹性件33一端连接,上述第一弹性件33另一端与上述第二安装柱32一端连接,上述第二安装柱32另一端与上述环形固定组件2连接,上述第一安装柱31与上述第二安装柱32通过上述第一开关组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防护裙体1不展开时,第一安装柱31和第二安装柱32通过第一开关组件连接在一起,同时第一安装柱31和第二安装柱32会把第一弹性件33压缩,防护裙体1可以正常穿在使用人员身上,使用人员可以正常的进行其工作,不妨碍其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使用人员意外从高处落下之后,使用人员可以打开第一开关组件,然后第一弹性件33就会瞬间弹开,使得整个防护裙体1立马打开,从而形成撑开的伞结构,使得使用人员缓慢降落,进而保证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安装柱32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上述第一弹性件33的第二端设于上述第一安装孔内,上述第一开关组件包括第三磁铁34、第四电磁铁、控制开关和第一供电装置(图中未显示),上述第一供电装置设于上述环形固定组件2上,上述第三磁铁34设于上述第一安装柱31第二端,上述第四电磁铁35设于上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一端,上述第三磁铁34和上述第四电磁铁35的相靠近的一端相吸合,上述第一供电装置和上述控制开关电性连接,上述控制开关与上述第四电磁铁35电性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第四电磁铁的通电,打开控制开关,第四电磁铁具有磁性,第三磁铁34和第四电磁铁35靠近时能够吸合在一起;在防护裙体1正常穿戴在使用人员身上时,控制开关处于打开状态,第三磁铁34和第四电磁铁可以吸合在一起,从而第一弹性组件3一直处于压缩状态,不会松开,使得防护裙体1不会张开;在使用人员意外从高空坠落时,只需使用关闭控制开关,使得第四电磁铁失电,不具有磁性,从而第一弹性件33可以在弹性力的作用下迅速打开,从而使得防护裙体1快速的张开,很方便。
具体的,第一弹性件33可为弹簧,可在市场上购买到,缓冲效果好,可替换性好。
实施例4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两个脚部防护组件4,两个脚部防护组件4均与上述环形固定组件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脚部防护组件4用于对脚部进行防护,两个脚部防护组件4分别穿戴在使用人员的左右脚上;使用人员从高处掉落时,脚部防护组件4可以对使用人员的脚进行防护,进一步保证使用人员的下肢安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上述脚部防护组件4均包括第一安装板、脚部连接组件49和第一缓冲组件,上述第一安装板与上述环形固定组件2连接,上述脚部连接组件49设于上述第一安装板上,上述第一缓冲组件设于上述第一安装板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脚部连接组件49用于把第一安装板固定在脚上,第一缓冲组件用于缓冲使用人员脚落地时的冲击力,从而使得使用人员能够更稳定的落地,保护使用人员的脚不受伤害。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脚部连接组件49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绳,上述两个第一连接绳与上述第一安装板连接,通过两个第一连接绳把第一安装板固定在使用人员脚上,固定方便简单。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上述脚部防护组件4均包括吸合组件,上述吸合组件包括第一磁铁43和第二磁铁44,上述第一安装板包括上安装板41和下安装板42,上述下安装板42和上安装板41转动连接,上述第一缓冲组件设于上述下安装板42外侧壁上,上述第一磁铁43设于上述上安装板41上,上述第二磁铁44设于上述上安装板41上,上述第一磁铁43和上述第二磁铁44相靠近的一端相互吸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板包括上安装板41和下安装板42,上安装板41和下安装板42转动连接,使用人员穿戴脚部防护装置后,正常工作时,使下安装板42向上转动,第一磁铁43和第二磁铁44相吸合,从而使得下安装板42不会与地面接触,且第一缓冲组件不会与地面接触,不会妨碍使用人员正常行走;在使用人员落地时,只需手动使第一磁铁43和第二磁铁44相离开,从而下安装板42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转动,从而使第一缓冲组件向下转动,从而使得第一缓冲组件在落地的时候起到缓冲的作用,简单方便。
具体的,上安装板41为L型结构,下安装板42与上安装板41的横向板转动连接,且转动轴设于横向板远离竖向板的端部,使得下安装板42向上转动时能够转动至竖直方向,且第一缓冲组件能够位于竖向板和下安装板42之间,起到保护第一缓冲组件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第三安装柱45和第二弹性件46,上述第三安装柱45竖直安装在上述下安装板42上,且上述第三安装柱45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盲孔,上述第二弹性件46的一端部设于上述第二安装盲孔内,上述第二弹性件46的另一端部位于上述第二安装盲孔下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件46在压缩作用下可在第二安装盲孔内伸缩,在使用人员落地时,第二弹性件46与地面接触,第二弹性件46向第二安装盲孔内收缩,从而起到缓冲作用,结构简单,方便。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上述脚部防护组件4均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缓冲组件,上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第四安装柱47和第三弹性件48,上述第四安装柱47竖直安装在上述下安装板42上,且上述第四安装柱47的下端设有第三安装盲孔,上述第三弹性件48的一端部设于上述第三安装盲孔内,上述第三弹性件48的另一端部位于第三安装盲孔下方,上述第四安装柱47和上述第三安装柱45均竖直向下设置,且第三弹性件48的长度大于第二弹性件46的长度;且上述第三弹性件48的弹性系数小于上述第二弹性件46的弹性系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人员落地时,先通过第三弹性件48的缓冲作用,然后在通过第二弹性件46的缓冲作用,形成两个缓冲力,会把大部分缓冲力卸载掉,从而使得人落地时更加稳定和安全。
具体的,第二缓冲组件有两个,分别设于第一缓冲组件的两侧,先经过两侧的两个第三弹性件48的缓冲,然后在经过第二弹性件46的缓冲,缓冲效果更好。
具体的,第二弹性件46和第三弹性件48可为弹簧,可在市场上购买到,缓冲效果好,可替换性好。
实施例5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防护裙体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孔用于给裙体内进气,在使用人员从高处下落时,空气会从进气孔内进入防护裙体1内部,从而使得防护裙体1更快地张开,从而使得使用人员缓慢下落。
实施例6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一些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防护组件,上述防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部6,上述防护裙体1上侧壁开设有开口,上述第一防护部6设于上述开口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部6设于开口外侧,使用人员可以通过卡扣把头漏出,第一防护部6用于防护头部,第一防护部6可为头盔、充气垫等等,也可为其他防护结构,用于防护使用人员的头部,保护其安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防护组件还包括第二防护部,上述第二防护部包括第一气囊7、充气泵(图中未显示)和第二供电装置(图中未显示),上述第一气囊7与充气泵连通,上述充气泵与上述第二供电装置电性连接,上述第一气囊7设于上述环形固定组件2内侧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充气泵给第一气囊7充气,从而第一气囊7用于设于环形固定组件2内侧,使得环形固定组件2固定在使用人员身上时更舒服。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防护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三防护部,两个上述第三防护部均包括第二气囊8和膝盖连接组件,第二气囊8与第二供电装置电性连接,膝盖连接组件与上述第二气囊8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膝盖连接结构把第二气囊8连接在膝盖上,用于保护膝盖,通过第二供电装置与上述第二气囊8充气,比较方便。
具体的,膝盖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第二连接绳,两个第二连接绳与第二气囊8连接,通过第二连接绳把第二气囊8固定在膝盖上,从而在使用人员工作或者下落时,保护膝盖不受伤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衣,包括防护裙体1和撑开结构,撑开结构包括环形固定组件2和伸缩组件,环形固定组件2位于防护裙体1内,伸缩组件包括多个弹性组件3,多个弹性组件3周向设于环形固定组件2和防护裙体1之间;环形固定组件2用于固定整个防护衣,环形固定组件2相当于腰带,可以穿戴在人身上,其次把防护裙体1套在身体上即可;多个弹性组件3周向设于环形固定组件2和防护裙体1之间,用于连接环形固定组件2和防护裙体1,多个弹性组件3可以把防护裙体1撑开,例如像雨伞一样,在使用人员意外从高处落下时,使用人员可以操作弹性组件3,使得弹性组件3自动弹开,使防护裙体1下部快速的张开,形成一个伞状结构,起到降落伞的作用,使得防护人员可以缓慢的降落,时使用人员安全降落,保证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护衣,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裙体和撑开结构,所述撑开结构包括环形固定组件和伸缩组件,所述环形固定组件位于所述防护裙体内,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多个弹性组件,多个所述弹性组件周向设于所述环形固定组件和所述防护裙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衣,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弹性组件周向均匀设于所述环形固定组件和所述防护裙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半环形固定件和第二半环形固定件,所述第一半环形固定件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半环形固定件的自由端对应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衣,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柱、第一弹性件和第一开关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柱一端与所述防护裙体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柱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柱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柱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固定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柱与所述第二安装柱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脚部防护组件,两个所述脚部防护组件均与所述环形固定组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护衣,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脚部防护组件均包括第一安装板、脚部连接组件和第一缓冲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环形固定组件连接,所述脚部连接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缓冲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护衣,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脚部防护组件均还包括吸合组件,所述吸合组件包括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下安装板和所述上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缓冲组件设于所述下安装板外侧壁上,所述第一磁铁设于所述上安装板上,所述第二磁铁设于所述上安装板上,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相靠近的一端相互吸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护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第三安装柱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三安装柱竖直安装在所述下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三安装柱的下端设有第二安装盲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盲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盲孔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裙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第一防护部,所述防护裙体上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防护部设于所述开口外侧。
CN202222914753.6U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防护衣 Active CN219662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4753.6U CN219662686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防护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14753.6U CN219662686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防护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2686U true CN219662686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8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14753.6U Active CN219662686U (zh) 2022-11-02 2022-11-02 一种防护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26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9938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варийного спуска человека с высотного объекта (варианты)
AU2007333621A1 (en) Lifesaving parachute
CN102961833A (zh) 高空防护服
CN219662686U (zh) 一种防护衣
KR101039763B1 (ko) 고소 비상 탈출용 구명장비
CN207152908U (zh) 一种新型深井救援装置支架
CN110604877A (zh) 高层紧急逃生包
CN109050939A (zh) 一种伞型高空逃生航空器
CN104667440A (zh) 高空自救气囊
CN108860633B (zh) 一种电量耗完坠落时自动开启气囊的无人机
CN209002993U (zh) 一种老人用新型防摔腰带
US6808047B2 (en) Escape device
CN110860048A (zh) 一种便携式逃生装置
WO2005012086A2 (en) Rescue parachute device
CN115108023A (zh) 一种民用便携式气囊降落伞
CN111559503B (zh) 智慧城市的无人机体温测量装置及方法
US5768705A (en) Inflatable safety apparatus
CN209500565U (zh) 一种高空救生安全马甲
KR101522873B1 (ko) 완강기용 구명조끼
CN111450428A (zh) 一种背包式缓降逃生装置
CN215231716U (zh) 一种高空作业安全保护装置
CN106563213A (zh) 高层救生跳伞
CN207286481U (zh) 一种高空逃生衣
KR101240881B1 (ko) 낙하 구명 배낭
RU92335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варийного спуска человека с высотного объекта (вариант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