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2207U - 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2207U
CN219662207U CN202223486338.1U CN202223486338U CN219662207U CN 219662207 U CN219662207 U CN 219662207U CN 202223486338 U CN202223486338 U CN 202223486338U CN 219662207 U CN219662207 U CN 219662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rm
base plate
chain
arm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863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宗学
张亚军
黄伟
王天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34863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2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2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22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包括两个臂板夹和两个后板体;每个臂板夹的上表面固定有底座板,底座板上设置有臂部托板,臂部托板的前端通过铰轴安装在底座板上,臂部托板可绕前端的铰轴活动,每块臂部托板上连接有若干臂部束带;底座板内设置有安装腔;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肢交互可以更好的锻炼患者的本体感觉,而且自主控制避免康复锻炼中的损伤,安全性更高,节省护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Description

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肢体功能障碍就是肢体原有的正常功能减弱或者丧失,正常人的肢体具有运动和感觉功能。上肢的功能主要是在大脑的指令下,在躯干和上肢的协调下,可以完成抓握等精细的动作,也可以对温度、疼痛、肢体位置等做出正确的判断。上肢的功能要比上肢更加精细、更灵活,正常人左右肢体功能基本对称。当脑部疾病、脊髓疾病、周围神经损伤以及肢体外伤后就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比如脑梗塞、脑出血、创伤等引起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异常,表现为肢体无力,对痛觉、温度、位置等不能正确分辨。
本体感觉是对关节、肢体、运动和受力作用的感觉,是指感受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等深部结构的感觉,既是感觉肌肉是处于收缩或者舒张状态,肌腱和韧带是否被牵拉,以及关节是否处于弯曲,伸直状态等的感觉,身躯和肢体的深感觉传导是经过神经元的细胞体它位于脊神经节内并分布于肌肉,肌腱以及关节内。本体感觉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是指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二级是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三级是大脑皮质综合运动感觉。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缺失,运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二级缺失;神经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三级缺失。
上肢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术后的护理和功能康复锻炼非常重要,如需要对康复期的上肢进行被动活动及抗阻训练,恢复患者的本体感觉,进而避免长时间肌肉松弛导致的肌肉流失、骨质疏松及关节的挛缩,手部关节较多,长时间弃用导致手部的功能和灵活性下降。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康复锻炼的方式主要保护护理人员的辅助锻炼(如按摩、被动拉伸)和器械锻炼,目前器械多是对患者上肢进行被动的拉伸或者提供一定的抗阻训练,部分器械具有按摩或者气压治疗的功能;但是目前器械锻炼的方式缺乏上下肢交互的理念,缺乏患者可控的锻炼方式,通过上下肢交互可以更好的锻炼患者的本体感觉,而且自主控制避免康复锻炼中的损伤,安全性更高,节省护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以解决目前器械锻炼的方式缺乏上下肢交互的理念、缺乏患者可控的锻炼方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包括两个臂板夹和两个后板体;
每个臂板夹的上表面固定有底座板,底座板上设置有臂部托板,臂部托板的前端通过铰轴安装在底座板上,臂部托板可绕前端的铰轴活动,每块臂部托板上连接有若干臂部束带;底座板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链轮链条传动副,链轮链条传动副通过正反转电机驱动,底座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长孔,链轮链条传动副的链条平行位于长孔的正下方,链轮链条传动副的链条上固定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上部穿过长孔后支撑在臂部托板的底面;底座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滑块,滑块可在滑槽内滑动,在滑槽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
两个后板体的后端固定在床尾夹件上,臂板夹和床尾夹件上均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用于将臂板夹或床尾夹件固定在病床上;每个后板体上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固定有三根光杆,后板体上设置有脚蹬板,脚蹬板的底部设置有活动块,活动块位于矩形槽内,且活动块上开设有三个穿孔,所述三根光杆分别穿设在三个穿孔中,活动块通过光杆与穿孔的配合可在矩形槽内前后滑动,中间的光杆上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与活动块相抵触;
脚蹬板上设置有缠绕柱,缠绕柱与滑块之间连接有拉绳,在滑块与底座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带。
进一步的,在支撑块的上端转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支撑在臂部托板的底面。
进一步的,臂部托板上安装有楔形气囊,臂板夹的一侧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用于向楔形气囊充放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踩踏脚蹬板,即可通过拉绳拉动滑块移动,移动后的滑块与第一行程开关或第二行程开关相接触,最终正反转电机启动,驱动链轮链条传动副,链条传动后即可带动支撑块移动,使得臂部托板抬高,松开脚蹬板后,在复位弹簧弹力下,脚蹬板复位,复位弹性带的拉动下,滑块复位,滑块与行程开关接触,正反转电机反转,臂部托板落下,最终实现下肢施力,以使上肢抬起,达到上下肢交互的感觉,另外还设置有楔形气囊,可以对上肢进行气泵治疗,避免压疮,促进新血液循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肢交互可以更好的锻炼患者的本体感觉,而且自主控制避免康复锻炼中的损伤,安全性更高,节省护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后板体以及脚蹬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支撑块以及链轮链条传动副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第一”和“ 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 包括”、“ 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 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的具体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包括两个臂板夹1和两个后板体2;
每个臂板夹1的上表面固定有底座板4,底座板4上设置有臂部托板5,臂部托板5的前端通过铰轴6安装在底座板4上,臂部托板5可绕前端的铰轴6活动,每块臂部托板5上连接有若干臂部束带7;底座板4内设置有安装腔8,安装腔8内安装有链轮链条传动副9,链轮链条传动副9通过正反转电机10驱动,底座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长孔11,链轮链条传动副9的链条平行位于长孔11的正下方,链轮链条传动副9的链条上固定有支撑块12,支撑块12的上部穿过长孔11后支撑在臂部托板5的底面;底座板4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3,滑槽13内设置滑块14,滑块14可在滑槽13内滑动,在滑槽1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行程开关15和第二行程开关16;
两个后板体2的后端固定在床尾夹件17上,臂板夹1和床尾夹件17上均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用于将臂板夹1或床尾夹件17固定在病床上;每个后板体2上开设有矩形槽18,矩形槽18内固定有三根光杆19,后板体2上设置有脚蹬板20,脚蹬板20的底部设置有活动块,活动块位于矩形槽18内,且活动块上开设有三个穿孔,所述三根光杆19分别穿设在三个穿孔中,活动块通过光杆19与穿孔的配合可在矩形槽18内前后滑动,中间的光杆19上设置有复位弹簧21,复位弹簧21与活动块相抵触;
脚蹬板20上设置有缠绕柱22,缠绕柱22与滑块14之间连接有拉绳23,缠绕柱22用于缠绕拉绳23,以调节其张紧度,在滑块14与底座板4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带24。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模拟下肢运动带动上肢运动,以此达到本体感觉训练的目的,具体在使用时,先将两个后板体2放置于床尾,然后使用床尾夹件17和螺栓将其固定在病床上,然后再将两个臂板夹1夹取固定在病床的左右两侧,使用螺栓进行固定;接着将患者的上肢分别放置在两个臂板夹1的臂部托板5上,使用臂部束带7进行固定;接着患者使用双脚踩踏脚蹬板20,脚踏板带动活动块在矩形槽18内向后移动,复位弹簧21压缩,脚蹬板20通过拉绳23向后拉动滑块14,滑块14与第二形成开关接触,此时正反转电机10工作,正反转电机10驱动链轮链条传动副9,链条开始传动,在链条的拉动下,支撑块12沿长孔11移动,从而改变了支撑块12支撑在臂部托板5的位置,使得臂部托板5抬起,与此同时滑块14移动拉动复位弹性带24;当患者松开脚蹬板20时,在复位弹簧21的弹力下,脚蹬板20复位,并且在复位弹性带24的拉力下,滑块14复位,滑块14与第一行程开关15接触,正反转电机10开始反转,然后驱动链条反向传动,支撑块12朝向另一方向移动,然后臂部托板5落下;通过患者不断的踩踏脚蹬板20,可以反复的抬升患者的上肢,对患者上肢进行锻炼,促进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另外,在上述步骤中,由于支撑块12移动过程中,支撑块12与臂部托板5之间存在滑动摩擦,摩擦力较大,为了减小摩擦力,在支撑块12的上端转动安装滚轮25,所述滚轮25支撑在臂部托板5的底面,滚轮25与臂部托板5之间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使得支撑块12移动更为流畅省力。
另外,所述臂部托板5上安装有楔形气囊26,臂板夹1的一侧设置有气泵27,所述气泵27用于向楔形气囊26充放气,充气后可以将上肢的远端抬高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回流,气泵可以调节充气模式,如间隔一定时间充气放气,可以让下肢间断的抬高或者放下,进而起到对下肢气压治疗的作用。

Claims (3)

1.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臂板夹和两个后板体;
每个臂板夹的上表面固定有底座板,底座板上设置有臂部托板,臂部托板的前端通过铰轴安装在底座板上,臂部托板可绕前端的铰轴活动,每块臂部托板上连接有若干臂部束带;底座板内设置有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链轮链条传动副,链轮链条传动副通过正反转电机驱动,底座板的上表面开设有长孔,链轮链条传动副的链条平行位于长孔的正下方,链轮链条传动副的链条上固定有支撑块,支撑块的上部穿过长孔后支撑在臂部托板的底面;底座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滑块,滑块可在滑槽内滑动,在滑槽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
两个后板体的后端固定在床尾夹件上,臂板夹和床尾夹件上均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用于将臂板夹或床尾夹件固定在病床上;每个后板体上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固定有三根光杆,后板体上设置有脚蹬板,脚蹬板的底部设置有活动块,活动块位于矩形槽内,且活动块上开设有三个穿孔,所述三根光杆分别穿设在三个穿孔中,活动块通过光杆与穿孔的配合可在矩形槽内前后滑动,中间的光杆上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与活动块相抵触;
脚蹬板上设置有缠绕柱,缠绕柱与滑块之间连接有拉绳,在滑块与底座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块的上端转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支撑在臂部托板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臂部托板上安装有楔形气囊,臂板夹的一侧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用于向楔形气囊充放气。
CN202223486338.1U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 Active CN219662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6338.1U CN219662207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6338.1U CN219662207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2207U true CN219662207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923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86338.1U Active CN219662207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22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51310B (zh) 一种骨科关节肌力锻炼恢复器
US4628909A (en) Alternative health care machine
CN219662207U (zh) 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
CN211273391U (zh) 一种利用上肢拉力辅助下肢锻炼的康复健身器
CN116115461A (zh) 一种上下交互式本体感觉训练装置
CN115227549A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骨科足踝康复用力量训练装置
CN212548141U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辅助装置
CN116212318A (zh) 一种偏瘫平衡训练仪
CN213941392U (zh) 一种医疗康复腿部肌肉训练装置
CN215653622U (zh) 一种康复多功能训练装置
CN111530030B (zh) 一种神经内科辅助训练器械的使用方法
CN219307656U (zh) 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用上肢辅助本体感觉训练装置
CN112156425A (zh) 一种医疗信息交互装置
CN217567312U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训练康复装置
CN207898870U (zh) 一种臀部拉伸康复训练器
CN210277638U (zh) 下肢辅助活动装置
CN116271406A (zh) 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用上肢辅助本体感觉训练装置
CN111529312B (zh) 一种神经内科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械
CN215136475U (zh) 一种老年护理用腿部锻炼装置
CN220370392U (zh) 肢体康复辅助训练器
CN219272067U (zh) 踝泵力量运动训练器
CN214910013U (zh) 一种肘关节康复训练用辅助装置
CN215821479U (zh) 一种手术室术后患者护理设备
CN219481456U (zh) 一种身体柔韧性训练辅助装置
CN212914385U (zh) 一种体育健身用拉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