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2022U - 一种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2022U
CN219662022U CN202322099165.6U CN202322099165U CN219662022U CN 219662022 U CN219662022 U CN 219662022U CN 202322099165 U CN202322099165 U CN 202322099165U CN 219662022 U CN219662022 U CN 219662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waist
belt body
bonding
inner p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991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洋
田茂霖
庄秋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zhe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zhe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zhe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zhe Beij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991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2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2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20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包括前片及后片,前片包括前腰部、前腹部及前裆部,后片包括后腰部及后臀上部,前腰部设有腰部粘接区,后腰部设有其末端分别可拆卸式地连接于腰部粘接区的第一左带体及第一右带体;前腹部设有腹股沟部粘接区,后臀上部设有其末端分别可拆卸式地连接于腹股部粘接区的第二左带体及第二右带体;后臀上部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臀部左粘接区及臀部右粘接区,前裆部的中心处设有前裆部承托区,前裆部承托区的底部左右两侧连接有第三左带体及第三右带体,分别对应地可拆卸式地连接于臀部左粘接区及臀部右粘接区。本装置可以保证使用者在不同身体状态时,都能对腹股沟区域提供稳定的压力,加速康复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疝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表现为人体的某个脏器(小肠等)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空隙或筋膜缺损进入另一部位,俗称“疝气”。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组长唐健雄指出,目前手术是根治疝病的唯一可靠方法,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2000万例的疝手术。中国疝病患者人数每年达300-500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腹股沟疝的发病率最高,占整个疝发病数的90%以上。
成人疝无法自愈,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术为临床治疗疝气的主要方法,《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明确指出,目前成人腹股沟疝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才能获得痊愈,非手术方法无法治愈。在手术数量方面,2019年我国疝修补手术量超过190万例,同比增长7%。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各类门诊和手术的开展受到限制,因此疝修补手术总量出现下滑,为171万例。随着人民生活和各项社会活动回归正常,2021年我国疝修补手术量实现恢复性增长,达到188万例,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手术量为174万例,占疝修补手术总量的92.4%,预计到2025年,疝修补手术数量将高达248万例。据《老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的资料显示,腹股沟疝是外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约为3.5‰,老年腹股沟疝的发病率更是高达11.3‰。
目前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术后患者,其疝气部位容易出现积液和水肿,临床急需能对腹股沟疝术后部位形成持续稳定加压固定的固定带,但是由于腹股沟部位及其结构特殊,疝气部位也会随着身体形态变化而局部位移,传统的疝气带固定区域小且无法对其进行稳定充分的加压固定,同时由于65岁以上男性患者占据了腹股沟疝人群的绝大部分比例,老年男性患者术后常伴有阴囊水肿的现象,而水肿会引起患者强烈的坠胀感,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减缓了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
现有技术中适用于手术后的疝气固定带存在各种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只能对腹股沟疝气较小的位置(疝气包为腰果型)进行局部的加压固定,其难以对男性患者术后坠胀的阴囊部位进行承托,且材质较硬,穿着舒适性较低;有的虽然既能够对腹股沟疝气较小区域进行局部的加压固定,又能够对男性术后坠胀的阴囊部位进行承托,且材质较软,但是其只能在患者处于平躺或站立静止的状态下对术后部位提供压力支持,在患者处于坐姿状态下时,则无法持续提供腹股沟术后区域的压力。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疝气固定带多为平角裤的设计,这种裤型对患者体型存在较多的局限,极易引起大腿部的不适感。由此可见,目前的疝气带无法满足临床术后患者的各种实际需求。
由于腹股沟疝患者需要在术后一周的时间内对手术部位提供持续加压固定,因此,急需一款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使得患者在处于不同身体状态下(坐、卧、躺、慢走),都能够对腹股沟手术部区域供稳定压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其不仅能够对患者的腰部及腹部进行单独加压,而且还可以对腹股沟疝气部位进行单独加压,同时对男性患者的阴囊部位进行舒适有效的承托,减轻术后阴囊的坠胀感,露臀部设计提高了患者排便时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不会因排便时腹腔压力增加对术后区域产生影响,从而保证患者能够在处于不同的身体状态下,该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都能够对腹股沟手术部区域提供持续稳定的压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包括前片及后片,所述前片的两侧与所述后片的两侧相连接,所述前片自上而下包括前腰部、前腹部以及前裆部,所述后片自上而下包括后腰部及后臀上部;其中,所述前腰部的外表面中心处设有腰部粘接区,所述后腰部的中心处设有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一左带体及第一右带体,所述第一左带体及所述第一右带体的起点均为后腰部正中的位置,所述第一左带体及所述第一右带体的末端分别可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腰部粘接区;所述前腹部的外表面设有腹股沟部粘接区,所述后臀上部的中心处设有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二左带体及第二右带体,所述第二左带体及所述第二右带体的起点为后臀上部正中的位置,所述第二左带体及所述第二右带体的末端分别可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腹股沟部粘接区,所述后臀上部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臀部左粘接区及臀部右粘接区,所述前裆部的中心处设有前裆部承托区,以对男性使用者的阴囊进行包裹和固定;所述前裆部承托区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左带体及第三右带体,所述第三左带体及所述第三右带体分别对应地可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臀部左粘接区及所述臀部右粘接区,以形成露臀结构。
由此,通过单独腰部高度的设计,不仅实现了高腰结构,还利用第一左带体及第一右带体实现了腰部的单独固定加压,配合前腹部的第二左带体及第二右带体的加压操作,使得使用者无论在卧床状态,还是在坐姿状态,都可以保持装置与手术后腹股沟部位紧贴,便于术后恢复;第三左带体及第三右带体的设置,实现了露臀结构,可以保证使用者穿着状态下的舒适与透气性,减轻使用者在蹲坐状态下由于腹腔压力增加而造成的不适感,在排便时,不需要对本装置进行穿脱操作,不仅避免了发生损伤伤口的情况,还可以为使用者伤口处持续提供压力,更有利于伤口的恢复。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腰部粘接区的面积不小于所述前腰部总面积的30%,所述腹股沟部粘接区的面积不小于所述前腹部总面积的1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前裆部承托区与所述第三左带体及所述第三右带体为一体式连接,一体式连接的方式可以防治由于患者处于不同身体状态时,导致所述前裆部承托区发生位移,且所述第三左带体及所述第三右带体可以根据患者的身材选择性的调节,扩大了适应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后腰部的底部两侧也分别设有臀部左粘接区及臀部右粘接区,使得所述臀部左粘接区及所述臀部右粘接区延伸至所述后腰部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大的调节空间,适用范围更广;进一步地,当使用者需要调整所述第三左带体及所述第三右带体粘贴到后腰部时,所述第一左带体、所述第一右带体、所述第二左带体及所述第二右带体均对应地覆盖于所述第三左带体及所述第三右带体之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前腹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地设置有向下延伸至所述前裆部的内外双层结构以形成左内兜区及右内兜区,所述左内兜区及所述右内兜区的形状相同,所述左内兜区及所述右内兜区的中部分别设有内兜开口,以自所述内兜开口分别向所述左内兜区和/或所述右内兜区放置疝气加压包。所述左内兜区及所述右内兜区分别对应于使用者的左右腹股沟处,所述疝气加压包放置在靠近使用者皮肤的一侧,当患者仅有一个刀口时,可以在对应位置的内兜区处单独放置一个或者两个疝气加压包,从而为使用者的手术部位提供稳定持久的压力;进一步地,当使用者在腹股部两侧均有创伤时,可以在两侧对应位置的内兜区放置疝气加压包,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
其中,可以在左内兜区及右内兜区加入制冷剂或制热剂,便于冷却或加热手术部位,减少疼痛感或者对腹股沟部进行热敷,由此在穿戴本装置时,可以在贴近使用者皮肤一侧的左内兜区和/或右内兜区先放置制冷剂或制热剂,再放置疝气加压包,同时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或减缓疼痛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左内兜区的内兜开口上方的内层底端遮盖住所述左内兜区的内兜开口且与所述左内兜区的内兜开口下方的内层形成重叠区域,所述右内兜区的内兜开口上方的内层底端遮盖住所述右内兜区的内兜开口且与所述右内兜区的内兜开口下方的内层形成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长度设定为3~6厘米,从而方便放入或取出疝气加压包,同时遮挡并防护所述疝气加压包直接与皮肤接触,避免疝气加压包自所述左内兜区或所述右内兜区脱落。具体地,所述重叠区域的长度设定为3厘米、4厘米、5厘米或6厘米。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疝气加压包设有至少三层尺寸等比例缩小的疝气加压垫,使得所述疝气加压包的厚度自中心向边缘梯度递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前腹部的中部及所述前裆部承托区的中部呈拱门状,以对部分男性使用者的阴囊进行包裹和固定,所述前裆部承托区的中部设有开口,以供部分男性使用者排尿。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前裆部承托区的开口处上方设有遮盖区,所述遮盖区与所述开口的重叠区域长度设定为1~5厘米,以对所述开口进行遮挡。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左带体的末端内侧及所述第一右带体的末端内侧分别设有与所述腰部粘接区相匹配的第一粘接扣,所述第一左带体的末端外侧和/或所述第一右带体的末端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粘接扣相匹配的第一带体粘接区;所述第二左带体的末端内侧及所述第二右带体的末端内侧分别设有与所述腹股沟部粘接区相匹配的第二粘接扣,所述第二左带体的末端外侧和/或所述第二右带体的末端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二粘接扣相匹配的第二带体粘接区。由此,通过第一粘接扣与第一带体粘接区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一带体顶端的彼此重叠,进一步增加重叠空间以便在腰部提供更大的支撑力,同理,通过第二粘接扣与第二带体粘接区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二带体顶端的彼此重叠,进一步增加重叠空间,以便给疝气加压包提供更大的压力。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腰部粘接区包括腰部粘接中区及分别位于所述腰部粘接中区的两侧且与所述腰部粘接中区间隔设定距离的腰部粘接侧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腰部粘接中区的长度为不小于10cm,在距离所述腰部粘接中区的左右两侧1~3cm处分别设置长度为不小于3cm的腰部粘接侧区,从而保证本装置方便使用者自我调节前腰部的压力大小,增加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腰部粘接中区的夹层内部(前腰部为双层设计),设置有定型纱,可以有效保证前腰部中间无弹,更好地防止由于使用者在不同姿势下身体产生对面料的位移,引起的疝气加压包位移与错位现象,提供更加持续的压力保证。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还包括纵向贯设于所述后腰部及所述后臀上部中线处的固定层,所述第一左带体及所述第一右带体分别自所述固定层环绕所述后腰部及所述前腰部并可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腰部粘接区,所述第二左带体及所述第二右带体分别自所述固定层环绕所述后臀上部及所述前腹部并可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腹股沟部粘接区所述固定层包括腰部固定层及腹股部固定层,即所述第一左带体及所述第一右带体始于所述后腰部正中位置的固定层,往前环绕至所述前腰部的所述腰部粘接区,所述第二左带体及所述第二右带体始于所述后臀上部正中位置的固定层,往前环绕至所述前腹部的所述前腹股沟部粘接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层为中空设计,其内部穿设有塑料胶骨或金属支撑片,从而保证所述固定层具有稳定性以及更好的柔韧性,防止布料发生褶皱位移,更好地保证了所述第一左带体、所述第一右带体、所述第二左带体以及所述第二右带体可以持续加压。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层采用双针缝制方式或者粘合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的成型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缝制成型或粘合成型。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后臀上部的底边、所述前腹部的底边以及所述前裆部的底边,即与皮肤具有直接亲密接触处,均为随意裁剪设置,无缝线,轻薄透气,极大提升了使用者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前腰部及所述后腰部的高度为5~15厘米,如可以为5cm、6cm、7cm、8cm、9cm、10cm、11cm、12cm、13cm、14cm、15cm等,高腰设计保证了本装置可对使用者的腰部提供足够的加压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后臀上部的高度为6~12cm,所述前裆部承托区的高度为20~30cm,从而符合人体工程学结构,同时保证为腹股沟部位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疝气加压包选用近似人体两侧腹股沟结构的三角形加压垫,选用发泡材料,按由小到大的等比例设置有第一疝气加压垫、第二疝气加压垫、第三疝气加压垫;其中,靠近人体的一侧为第一疝气加压垫或者第三疝气加压垫,优选地,为第三疝气加压垫,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使用者腹股沟部的全面覆盖,避免由于使用者在不同姿势下导致加压包的错位,从而影响使用者的术后恢复。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拆卸式地连接方式包括通过魔术贴(在本文中,“魔术贴”又称为“粘扣”、“魔术贴粘扣”;在本文中,“魔术贴”、“粘扣”和“魔术贴粘扣”具有等同的含义)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至少获得了例如以下技术效果:(1)、可以对使用者的腰部、腹股部进行加压、包裹和固定,可以保证使用者可以在坐、卧、躺甚至是慢走的身体状态下,持续对腹股沟手术部区域供稳定压力;(2)、形成的露臀结构,可以保证患者排便时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减轻使用者在蹲坐状态下由于腹腔压力增加而造成的不适感,在排便时,不需要对本装置进行穿脱操作,不仅避免了发生损伤伤口的情况,还可以为使用者伤口处持续提供压力,更有利于伤口的恢复;(3)、前裆部承托区的兜底设计,可以实现对部分男性患者术后坠胀的阴囊部位进行承托,便于缓解其术后的坠胀感;(4)、内兜区内可以加入制冷剂或制热剂及疝气加压包,实现了对使用者腹股沟部位进行冷敷、热敷及加压,实现了对腹股沟疝的防治和康复治疗;(5)多层尺寸的疝气加压垫的设置,使得疝气加压包的边缘薄中间厚,从而可以更加贴合使用者的身体构造。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的前片的半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的前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的后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疝气加压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片、2-后片、11-前腰部、111-腰部粘接区、1111-腰部粘接中区、1112-腰部粘接侧区、12-前腹部、121-腹股沟部粘接区、13-前裆部、131-前裆部承托区、1311-开口、132A-第三左带体、132B-第三右带体、133A-左内兜区、133B-右内兜区、134-内兜开口、21-后腰部、22A-第一左带体、22B-第一右带体、22C-第一带体粘接区、23-后臀上部、24A-第二左带体、24B-第二右带体、24C-第二带体粘接区、25A-臀部左粘接区、25B-臀部右粘接区、3-固定层、S1-第一疝气加压垫、S2-第二疝气加压垫、S3-第三疝气加压垫。
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正”“反”“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使用术语“第一”、 “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一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包括前片1、后片2以及固定层3,前片1的两侧与后片2的两侧相连接,前片1自上而下包括前腰部11、前腹部12以及前裆部13,后片2自上而下包括后腰部21及后臀上部23,固定层3纵向贯设于后腰部21及后臀上部23的中线处。
前腰部11的外表面中心处设有腰部粘接区111,后腰部21的中心处设有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一左带体22A及第一右带体22B,第一左带体22A及第一右带体22B的末端分别可拆卸式地连接于腰部粘接区111。
前腹部12的外表面设有腹股沟部粘接区121,后臀上部23的中心处设有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二左带体24A及第二右带体24B,第二左带体24A及第二右带体24B的末端分别可拆卸式地连接于腹股沟部粘接区121,后臀上部23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臀部左粘接区25A及臀部右粘接区25B,前裆部13的中心处设有前裆部承托区131,前裆部承托区131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左带体132A及第三右带体132B,第三左带体132A及第三右带体132B分别对应地可拆卸式地连接于臀部左粘接区25A及臀部右粘接区25B,以形成露臀结构。
如图3所示,固定层3纵向贯穿固定第一左带体22A及第一右带体22B,从而保证第一左带体22A及第一右带体22B在使用者背后固定于后腰部的背面设定高度,固定层3纵向贯穿固定第二左带体24A及第二右带体24B,从而保证第二左带体24A及第二右带体24B在使用者的背面固定于后臀上部的背面设定高度。
在该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前腹部12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地设置有向下延伸至前裆部13的内外双层结构以形成左内兜区133A及右内兜区133B,左内兜区133A及右内兜区133B的形状相同,左内兜区133A及右内兜区133B分别设有内兜开口134,从而便于自内兜开口134分别向左内兜区133A和/或右内兜区133放置疝气加压包(图中未标号)。前裆部承托区131的中部呈拱门状且设有开口1311,使得部分男性使用者利用开口1311进行排尿,开口1311上方还可以设有遮盖区(图中未标示),用于在使用者未排尿状态下对开口的遮挡。
作为又一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疝气加压包设有三层尺寸等比例缩小的疝气加压垫,即第一疝气加压垫S1、第二疝气加压垫S2以及第三疝气加压垫S3,从而使得疝气加压包的厚度自中心向边缘梯度递减。每个疝气加压垫的形状近似为三角形,贴近人体腹股沟部结构,全部的疝气加压垫经内兜开口134放置于左内兜区133A及右内兜区133B内,第三疝气加压垫S3面向人体,可以实现对腹股沟部的覆盖施压。
作为另一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腰部粘接区111包括腰部粘接中区1111及腰部粘接侧区1112,从而保证本装置方便使用者自我调节前腰部的压力大小,增加舒适性。第一左带体22A的末端内侧及第一右带体22B的末端内侧分别设有与腰部粘接区111相匹配的第一粘接扣(图中未标示),第一左带体22A的末端外侧和第一右带体22B的末端外侧设有与第一粘接扣相匹配的第一带体粘接区22C。第二左带体24A的末端内侧及第二右带体24B的末端内侧分别设有与腹股沟部粘接区121相匹配的第二粘接扣(图中未标示),第二左带体24A的末端外侧和第二右带体24B的末端外侧设有与第二粘接扣相匹配的第二带体粘接区24C,可以完成第一左带体22A与第一右带体22B的重叠,以及第二左带体24A与第二右带体24B的重叠,加强束缚固定作用。
在该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的成型方式可以是缝制成型,也可以是粘合成型,这样整体会更精致一些,可以避免有些部位线迹磨到皮肤,进一步增加舒适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片及后片,所述前片的两侧与所述后片的两侧相连接,所述前片自上而下包括前腰部、前腹部以及前裆部,所述后片自上而下包括后腰部及后臀上部;其中,
所述前腰部的外表面中心处设有腰部粘接区,所述后腰部的中心处设有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一左带体及第一右带体,所述第一左带体及所述第一右带体的末端分别可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腰部粘接区;
所述前腹部的外表面设有腹股沟部粘接区,所述后臀上部的中心处设有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二左带体及第二右带体,所述第二左带体及所述第二右带体的末端分别可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腹股沟部粘接区,所述后臀上部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臀部左粘接区及臀部右粘接区,所述前裆部的中心处设有前裆部承托区,所述前裆部承托区的底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左带体及第三右带体,所述第三左带体及所述第三右带体分别对应地可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臀部左粘接区及所述臀部右粘接区,以形成露臀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腹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地设置有向下延伸至所述前裆部的内外双层结构以形成左内兜区及右内兜区,所述左内兜区及所述右内兜区的形状相同,所述左内兜区及所述右内兜区的中部分别设有内兜开口,以自所述内兜开口分别向所述左内兜区和/或所述右内兜区放置疝气加压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兜区的内兜开口上方的内层底端遮盖住所述左内兜区的内兜开口且与所述左内兜区的内兜开口下方的内层形成重叠区域,所述右内兜区的内兜开口上方的内层底端遮盖住所述右内兜区的内兜开口且与所述右内兜区的内兜开口下方的内层形成重叠区域,所述重叠区域长度设定为3~6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疝气加压包设有至少三层尺寸等比例缩小的疝气加压垫,以使得所述疝气加压包的厚度自中心向边缘梯度递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腹部的中部及所述前裆部承托区的中部呈拱门状,所述前裆部承托区的中部设有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裆部承托区的开口处上方设有遮盖区,所述遮盖区与所述开口的重叠区域长度设定为1~5厘米,以对所述开口进行遮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带体的末端内侧及所述第一右带体的末端内侧分别设有与所述腰部粘接区相匹配的第一粘接扣,所述第一左带体的末端外侧和/或所述第一右带体的末端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粘接扣相匹配的第一带体粘接区;所述第二左带体的末端内侧及所述第二右带体的末端内侧分别设有与所述腹股沟部粘接区相匹配的第二粘接扣,所述第二左带体的末端外侧和/或所述第二右带体的末端外侧设有与所述第二粘接扣相匹配的第二带体粘接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粘接区包括腰部粘接中区及分别位于所述腰部粘接中区的两侧且与所述腰部粘接中区间隔设定距离的腰部粘接侧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贯设于所述后腰部及所述后臀上部的中线处的固定层,所述第一左带体及所述第一右带体分别自所述固定层环绕所述后腰部及所述前腰部并可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腰部粘接区,所述第二左带体及所述第二右带体分别自所述固定层环绕所述后臀上部及所述前腹部并可拆卸式地连接于所述腹股沟部粘接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的成型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缝制成型或粘合成型。
CN202322099165.6U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 Active CN219662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99165.6U CN219662022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99165.6U CN219662022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2022U true CN219662022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896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99165.6U Active CN219662022U (zh) 2023-08-07 2023-08-07 一种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20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07299A (en) Male genitalia supporter
US8961482B2 (en) Hygienic article
US8672910B1 (en) Male incontinence aid
US20090081926A1 (en) Abdominal support garment with post-surgical incision protection
RU2753836C2 (ru) Бандаж для торса и одежда, снабженная бандажом
JP2004500964A (ja) 改良された腹部術後支持帯および使用方法
CN219662022U (zh) 一种腹股沟疝防治及康复装置
JP5492339B1 (ja) 女性用下着
JP2001513397A (ja) 採尿装置および使用方法
CN217014407U (zh) 一种疝气弹力短裤
CN110433026B (zh) 组合式可穿戴腹股沟疝治疗支具
JP3830418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装着に適した外装体
JP2002095699A (ja) ショーツ
WO2011102060A1 (ja) 吸収パッド装着用ベルト及び衛生用品
CN211882219U (zh) 一种阴囊托内裤
CN219461740U (zh) 可拆卸式护理垫
CN216021611U (zh) 一种阴囊托高冷敷装置
CN211834933U (zh) 穿戴式腹股沟疝治疗带及治疗支具
CN219069545U (zh) 一种腹股沟血管介入部位压迫护理裤
CN217284864U (zh)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多功能康复护理裤
CN216019295U (zh) 一种外阴癌术后弹力裤及护理装置
KR100489346B1 (ko) 남성용 거들
CN211485176U (zh) 一种阴茎术后短裤式辅助包扎装置
CN212118429U (zh) 一种通用型疝术后专用防滑腹带
CN210248504U (zh) 无痛人流手术病员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