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9614U - 光伏组件、型材及光伏组件边框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型材及光伏组件边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659614U CN219659614U CN202320698962.3U CN202320698962U CN219659614U CN 219659614 U CN219659614 U CN 219659614U CN 202320698962 U CN202320698962 U CN 202320698962U CN 219659614 U CN219659614 U CN 2196596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otovoltaic
- photovoltaic module
- profile
- edge
- vertical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3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74 cross-species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82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型材及光伏组件边框。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和型材,光伏层压件的背面四周边缘具有阶梯边;型材包括框体及竖边,竖边连接于框体的第一侧,框体的第一侧具有支承部,支承部与竖边相连并均沿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承部包括沿远离竖边的方向阶梯分布的多个支撑面,多个支撑面与阶梯边相搭接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无边框结构覆盖光伏层压件的正面,避免积水、积灰;通过设置支承部具有阶梯状的多个支撑面,可以与光伏层压件的阶梯边相搭接咬合并粘接,型材与光伏层压件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型材与光伏层压件之间的结构胶粘结力,粘接强度高,改善载荷性能,提高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光伏组件、型材及光伏组件边框。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技术的发展,光伏组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光伏组件主要包括光伏层压构件和边框,边框通常采用凹槽形式,将光伏层压构件挤压进入边框内部采用结构胶进行安装固定,边框覆盖在光伏层压构件的正面、背面以及侧面,使得边框高出光伏层压构件封装玻璃的外表面。光伏组件应用在户外,会受到各种环境的综合影响,尤其是户外的灰尘。光伏组件安装至户外时通常带一定的角度,灰尘沿着倾斜的光伏组件向下部运动,当灰尘运动到光伏组件的最低部位时,由于边框的阻挡无法排出,堆积在边框处形成积灰。积灰会造成光伏组件热斑效应,会阻挡光照,影响光伏组件发电量,降低发电效率。
为解决积灰问题,有的光伏组件采用无A面边框,无A面边框通常是指去除覆盖于光伏层压构件正面的部分结构的边框,使得光伏层压构件的正面高出或者平齐于边框的正面。
然而,目前的无A面边框与光伏层压构件之间的结构胶粘接力不足,影响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无A面边框与光伏层压构件之间的结构胶粘接力不足而影响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型材及光伏组件边框。
第一方面,一种光伏组件,包括:
光伏层压件,所述光伏层压件的背面四周边缘具有阶梯边;
型材,所述型材包括框体及竖边,所述竖边连接于所述框体的第一侧,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一侧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与所述竖边相连并均沿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承部包括沿远离所述竖边的方向阶梯分布的多个支撑面,所述多个支撑面与所述阶梯边相搭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边靠近所述支承部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支撑面上靠近所述竖边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支撑面上远离所述竖边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层压件的正面四周边缘具有圆角部,所述竖边相邻于所述支承部的一侧在远离所述框体的端部凸设有凸边,所述凸边具有凹弧面,所述凹弧面抵靠所述圆角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弧面的曲率与所述圆角部的曲率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边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竖边靠近所述支承部的侧面上,或者,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竖边靠近所述支承部的侧面与所述凸边的相交处。
第二方面,一种光伏组件,包括:
光伏层压件,所述光伏层压件的正面四周边缘具有圆角部;
型材,所述型材包括框体及竖边,所述竖边连接于所述框体的第一侧,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一侧具有支承面,所述支承面与所述竖边相连并均沿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承面与所述竖边配合承载所述光伏层压件,所述竖边相邻于所述支承面的一侧在远离所述框体的端部凸设有凸边,所述凸边具有凹弧面,所述凹弧面的曲率与所述圆角部的曲率相同,所述凹弧面抵靠所述圆角部。
第三方面,一种型材,所述型材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光伏组件中的型材。
第四方面,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型材,多个所述型材相连构成装载空间,所述装载空间用于装载光伏层压件。
上述第一方面的光伏组件,型材无边框结构覆盖光伏层压件的正面,有效避免积水、积灰,避免积灰造成光伏组件热斑效应和阻挡光照,保障光伏组件发电量及发电效率;同时,通过设置支承部具有阶梯状的多个支撑面,可以与光伏层压件的阶梯边相搭接咬合并粘接,型材与光伏层压件的接触面积更大,结构胶粘结接触面更多,提高型材与光伏层压件之间的结构胶粘结力,粘接强度高,改善载荷性能,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有效解决无A面边框与光伏层压构件之间的结构胶粘接力不足而影响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的问题,实现解决光伏组件积灰问题的同时,保障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型材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型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光伏层压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光伏层压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型材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型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1b:型材;
11:框体;111:支承部;112:支撑面;112a:第一支撑面;112b:第二支撑面;113:连接边;114:第二凹槽;115:支承面;
12:竖边;121:第一凹槽;122:凸边;123:凹弧面;10:型腔;
2a、2b:光伏层压件;21:阶梯边;22:边缘阶梯;23:圆角部;24:中间层;25:第一组件玻璃;26:第二组件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包括型材1a和光伏层压件2a,光伏层压件2a的背面四周边缘具有阶梯边21;型材1a包括框体11及竖边12,竖边12连接于框体11的第一侧,框体11的第一侧还具有支承部111,支承部111与竖边12相连并均沿型材1a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承部111包括沿远离竖边12的方向阶梯分布的多个支撑面112,多个支撑面112与阶梯边21相搭接配合,支承部111与竖边12配合承载光伏层压件2a。
在本实施例中,光伏层压件2a的四周被固定在型材1a围成的边框内,边框对光伏层压件2a进行封装,形成光伏组件。具体地,型材1a包括框体11和竖边12,竖边12连接于框体11的第一侧,框体11的第一侧还具有支承部111,即竖边12和支承部111均设于框体11的第一侧,且竖边12和支承部111相连,竖边12和支承部111均沿型材1a的长度方向延伸,竖边12和支承部111可以设置在型材1a的整个长度方向上;框体11用于形成边框的支撑框架,框体11第一侧的支承部111用于支撑光伏层压件2a的背面边缘,竖边12用于包围光伏层压件2a的侧面,从而支承部111与竖边12能够配合承载光伏层压件2a。另外,可以在竖边12与支承部111围成的安装空间内填充结构胶,例如硅胶,光伏层压件2a的背面四周边缘及侧面使用硅胶粘接在边框内部,以将型材1a形成的边框与光伏层压件2a胶粘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光伏层压件2a在背面四周边缘具有阶梯边21,支承部111包括沿远离竖边12的方向阶梯分布的多个支撑面112,形成阶梯状的支承部111;阶梯状支承部111的多个支撑面112与阶梯边21相搭接配合并粘接,即多个支撑面112一一对应地支撑连接阶梯边21的多个阶梯面,从而将光伏层压件2a安装于边框。
本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型材1a无边框结构覆盖光伏层压件2a的正面,有效避免积水、积灰,避免积灰造成光伏组件热斑效应和阻挡光照,保障光伏组件发电量及发电效率;同时,通过设置支承部111具有阶梯状的多个支撑面112,可以与光伏层压件2a的阶梯边21相搭接咬合并粘接,型材1a与光伏层压件2a的接触面积更大,结构胶粘结接触面更多,提高型材1a与光伏层压件2a之间的结构胶粘结力,粘接强度高,改善载荷性能,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有效解决无A面边框与光伏层压构件之间的结构胶粘接力不足而影响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的问题,实现解决光伏组件积灰问题的同时,保障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竖边12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阶梯边21的边缘阶梯高度。阶梯边21的边缘阶梯高度,即位于光伏层压件2a的四周边缘位置的边缘阶梯22的高度;光伏层压件2a安装固定于边框后,竖边12对应遮盖阶梯边21的边缘阶梯22的侧面。通过设置竖边12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阶梯边21的边缘阶梯高度,使得组装后光伏层压件2a的正面高出或者平齐于边框,使用时光伏组件外表面的灰尘能够运动到光伏组件的最低处排出,有效地避免了积水、积灰,避免积灰造成光伏组件热斑效应,避免阻挡光照,保障光伏组件发电量及发电效率,有效解决光伏组件积灰问题。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支撑面112相互平行,并沿垂直于竖边12的方向依次连接排列,多个支撑面112在垂直于支撑面112的方向上朝向远离竖边12的方向错位布置。
具体地,支撑面112的数量与阶梯边21的阶梯数量相同,支承部111还包括连接边113,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面112之间连接有连接边113。
具体地,支承部111包括多个支撑面112,是指支承部111具有至少两个支撑面112,例如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四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体11内还具有型腔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型材1a为金属型材,例如铝合金型材或钢制型材。型材1a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为了提高机械强度,也可以使用比铝合金强度更大的合金和金属,例如钢制型材、更高强度铝合金如6005T6系列等。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竖边12靠近支承部111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121,第一凹槽121沿型材1a的长度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的型材1a与光伏层压件2a组装时,竖边12靠近支承部111的侧面遮盖光伏层压件2a的阶梯边21侧面,通过在竖边12遮盖光伏层压件2a的侧面上设置第一凹槽121,第一凹槽121起到侧面溢胶槽的作用;在光伏层压件2a与型材1a安装时,光伏层压件2a侧面的结构胶可以溢出到第一凹槽121内,避免光伏层压件2a侧面出现结构胶溢出问题,吸收溢胶并且辅助粘接固定,方便光伏层压件2a的安装,解决无A面边框侧面在安装打胶时会出现结构胶溢出的问题。
可选地,第一凹槽121可以为圆弧凹槽或梯形凹槽。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1设置于竖边12侧面上远离框体11的端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面112上设有第二凹槽114,第二凹槽114沿型材1a的长度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的型材1a与光伏层压件2a组装时,支撑面112支撑光伏层压件2a的背面,通过在支撑面112上设置第二凹槽114,第二凹槽114起到背面溢胶槽的作用;在光伏层压件2a安装于型材1a时,光伏层压件2a背面的结构胶可以溢出到第二凹槽114内,避免光伏层压件2a背面出现结构胶溢出问题,吸收溢胶并且辅助粘接固定,方便光伏层压件2a的安装,解决无A面边框背面在安装打胶时会出现结构胶溢出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14位于支撑面112上远离竖边12的一侧。
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中虚线表示支撑面112的延长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14位于支撑面112上靠近竖边12的一侧。
本实施例的型材1a,通过在支撑面112上靠近竖边12的一侧设置第二凹槽114,第二凹槽114还可以构成存胶空间,当向支撑面112上打胶时,结构胶可以存在第二凹槽114内;光伏层压件2a与型材1a构成的边框装配时,光伏层压件2a与型材1a相向移动,挤压支撑面112上的结构胶,部分结构胶挤入第二凹槽114暂存,对光伏层压件2a的背面辅助粘接固定并且吸收溢胶,还有部分结构胶可以挤入靠近竖边12的第二凹槽114中或靠近连接边113的第二凹槽114中,形成内侧粘接,提高粘接可靠性;另外打胶时打胶头可以直接对准第二凹槽114打胶,工序相对简便,可以更好地控制溢胶,溢胶量少,降低成本。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面112上靠近竖边12一侧的第二凹槽114可以是表面低于支撑面112的表面的凹面,且远离连接边113。
当然,还可以在支撑面112上设置两个第二凹槽114,两个第二凹槽114分别位于支撑面112上靠近竖边12的一侧和远离连接边113的一侧。光伏层压件2a与型材1a构成的边框装配时,光伏层压件2a挤压支撑面112上的结构胶,部分结构胶挤入支撑面112上靠近竖边12一侧的第二凹槽114暂存,对光伏层压件2a的背面辅助粘接固定并且吸收溢胶,存在溢胶量的结构胶溢出至支撑面112上远离竖边12的一侧的第二凹槽114,在一种特殊情况下,连接边113处还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114,还有部分结构胶可以挤入靠近竖边12或靠近连接边113的第二凹槽114或远离连接边113的第二凹槽114中,形成内侧粘接,进一步提高粘接可靠性和溢胶效果。
可选地,第二凹槽114a可以为圆弧凹槽或梯形凹槽。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型材1a可以同时在竖边12的侧面上设置第一凹槽121和在支撑面112上设置第二凹槽114,通过在与光伏层压件2a相接触的侧面和底面上设置溢胶槽,更好地控制溢胶及粘接固定,有效解决无A面边框在安装打胶时会出现结构胶溢出的问题。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光伏层压件2a设置为两层阶梯状,即阶梯边21的阶梯数量为两个;对应地,型材1a的支承部111也设置为两层阶梯状,即支承部111具有两个支撑面112,分别为第一支撑面112a和第二支撑面112b,第一支撑面112a与竖边12相连,第二支撑面112b远离竖边12,第一支撑面112a与第二支撑面112b的相邻边之间通过连接边113相连;竖边12靠近第一支撑面112a的侧面上部设置第一凹槽121;第一支撑面112a上靠近竖边12的一侧、第二支撑面112b上靠近竖边12的一侧以及第二支撑面112b上远离竖边12的一侧均设置第二凹槽114。光伏层压件2a与光伏组件边框装配时,打胶头对准靠近竖边12的第二凹槽114并平行于第一支撑面112a和第二支撑面112b沿全长打胶;装框时结构胶会产生溢出,光伏层压件2a背面阶梯边21处的结构胶可溢出到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14内,阶梯形型材1a和阶梯形光伏层压件2a紧密咬合,连接牢固,可靠性高,受力性能好,且无积灰无积水。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层压件2a的正面四周边缘具有圆角部23;竖边12相邻于支承部111的一侧在远离框体11的端部凸设有凸边122,凸边122具有凹弧面123,凹弧面123用于抵靠圆角部23。
本实施例的型材1a,通过设置竖边12具有凸边122及凹弧面123,可以与光伏层压件2a正面四周边缘的圆角部23抵靠相贴,可以对光伏层压件2a的正面产生支撑力,从而凸边122与支撑面112配合能够辅助夹持固定光伏层压件2a,提高型材1a与光伏层压件2a的连接固定强度,进一步改善载荷性能,提高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有效实现解决光伏组件积灰问题的同时,保障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弧面123的曲率与圆角部23的曲率相同,凹弧面123适于与圆角部23相贴合。本实施例的型材1a,通过设置凹弧面123的曲率与圆角部23的曲率相同,使得光伏层压件2a安装固定于型材1a后,凸边122的凹弧面123能够与圆角部23紧密相贴,增加凹弧面123与圆角部23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强凸边122对光伏层压件2a的夹持力,进而边框对光伏层压件2a的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提高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而且有利于消除凸边122与光伏层压件2a之间的缝隙,光伏层压件2a的圆角部23与型材1a的凹弧面123紧密结合,防止光伏组件内进水或进灰尘,无积灰,无积水,解决光伏组件积灰问题。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1位于竖边12靠近支承部111的侧面与凸边122的相交处。本实施例的型材1a,通过进一步在竖边12的侧面与凸边122的相交处设置第一凹槽121,同样起到侧面溢胶槽的作用,在光伏层压件2a安装于边框时,光伏层压件2a侧面的结构胶可以进一步溢出到竖边12的侧面与凸边122相交处的第一凹槽121内,进一步吸收溢胶并且辅助粘接固定,有效避免光伏层压件2a侧面出现结构胶溢出问题。
当然,还可以在竖边12靠近支承部111的侧面上以及竖边12靠近支承部111的侧面与凸边122的相交处均设置第一凹槽121。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层压件2a包括中间层24以及层压于中间层24正面的第一组件玻璃25和层压于中间层24背面的第二组件玻璃26,中间层24与第一组件玻璃25重合,第二组件玻璃26的面积小于中间层24,从而第二组件玻璃26的边缘与中间层24及第一组件玻璃25的边缘形成阶梯边21。
如图6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伏层压件2a包括中间层24以及层压于中间层24正面的第一组件玻璃25和层压于中间层24背面的第二组件玻璃26,中间层24与第二组件玻璃26重合,第一组件玻璃25的面积大于中间层24,从而第一组件玻璃25的边缘与中间层24及第二组件玻璃26的边缘形成阶梯边21。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包括型材1b和光伏层压件2b,光伏层压件2b的正面四周边缘具有圆角部23;型材1b包括框体11及竖边12;竖边12连接于框体11的第一侧,框体11的第一侧具有支承面115,支承面115与竖边12相连并均沿型材1b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承面115与竖边12配合承载光伏层压件2b;竖边12相邻于支承面115的一侧在远离框体11的端部凸设有凸边122,凸边122具有凹弧面123,凹弧面123用于抵靠圆角部23。
在本实施例中,光伏层压件2b的四周被固定在型材1b围成的边框内,边框对光伏层压件2b进行封装,形成光伏组件。具体地,型材1b包括框体11和竖边12,竖边12连接于框体11的第一侧,框体11的第一侧还具有支承面115,即竖边12和支承面115均设于框体11的第一侧,且竖边12和支承面115相连,竖边12和支承面115均沿型材1b的长度方向延伸,竖边12和支承面115可以设置在型材1b的整个长度方向上;框体11用于形成边框的支撑框架,框体11第一侧的支承面115用于支撑光伏层压件2b的背面边缘,竖边12用于包围光伏层压件2b的侧面,从而支承面115与竖边12能够配合承载光伏层压件2b。另外,可以在竖边12与支承面115围成的安装空间内填充结构胶,例如硅胶,光伏层压件2b的背面四周边缘及侧面使用硅胶粘接在边框内部,以将型材1b形成的边框与光伏层压件2b胶粘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光伏层压件2b在正面四周边缘具有圆角部23,竖边12相邻于支承面115的一侧在远离框体11的端部凸设凸边122,凸边122具有凹弧面123;光伏层压件2b安装于边框时,支承面115和竖边12分别与光伏层压件2b的背面和侧面粘接固定,凸边122的凹弧面123能够抵靠光伏层压件2b的圆角部23,即凸边122抵靠光伏层压件2b的正面四周边缘,实现对光伏层压件2b的限位固定。
本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型材1b无边框结构覆盖光伏层压件2b的正面,有效避免积水、积灰,避免积灰造成光伏组件热斑效应和阻挡光照,保障光伏组件发电量及发电效率;同时,通过设置竖边12具有凸边122及凹弧面123,可以与光伏层压件2b正面四周边缘的圆角部23抵靠相贴,可以对光伏层压件2b的正面产生支撑力,从而凸边122与支承面115配合能够辅助夹持固定光伏层压件2b,提高型材1b与光伏层压件2b的连接固定强度,改善载荷性能,进而提高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有效解决无A面边框与光伏层压构件之间的结构胶粘接力不足而影响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的问题,解决光伏组件积灰问题的同时,保障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
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竖边12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光伏层压件2b的厚度。光伏层压件2b的厚度是指光伏层压件2b的正面与背面之间的距离;光伏层压件2b安装固定于型材1b后,竖边12对应遮盖光伏层压件2b的侧面,竖边12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光伏层压件2b的厚度,使得光伏层压件2b的正面高出或者平齐于竖边12。通过设置竖边12的高度小于或者等于光伏层压件2b的厚度,使得组装后光伏层压件2b的正面高出或者平齐于边框,使用时光伏组件外表面的灰尘能够运动到光伏组件的最低处排出,有效避免积水、积灰,避免积灰造成光伏组件热斑效应和阻挡光照,保障光伏组件发电量及发电效率,解决光伏组件积灰问题。
进一步地,凹弧面123的曲率与圆角部23的曲率相同,凹弧面123适于与圆角部23相贴合。通过设置凹弧面123的曲率与圆角部23的曲率相同,使得光伏层压件2b安装固定于型材1b后,凸边122的凹弧面123能够与圆角部23紧密相贴,增加凹弧面123与圆角部23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强凸边122对光伏层压件2b的夹持力,进而边框对光伏层压件2b的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提高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而且有利于消除凸边122与光伏层压件2b之间的缝隙,光伏层压件2b的圆角部23与型材1b的凹弧面123紧密结合,防止光伏组件内进水或进灰尘,无积灰,无积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边122及凹弧面123沿型材1b的长度方向延伸,凸边122和凹弧面123可以设置在竖边12的整个长度方向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型材1b为金属型材,例如铝合金型材或钢制型材。型材1b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为了提高机械强度,也可以使用比铝合金强度更大的合金和金属,例如钢制型材、更高强度铝合金如6005T6系列等。
如图7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竖边12靠近支承面115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121,第一凹槽121沿型材1b的长度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的型材1b与光伏层压件2b组装时,竖边12靠近支承面115的侧面遮盖光伏层压件2b的侧面,通过在竖边12遮盖光伏层压件2b的侧面上设置第一凹槽121,第一凹槽121起到侧面溢胶槽的作用;在光伏层压件2b安装于边框时,光伏层压件2b侧面的结构胶可以溢出到第一凹槽121内,避免光伏层压件2b侧面出现结构胶溢出问题,吸收溢胶并且辅助粘接固定,方便光伏层压件2b的安装,解决无A面边框侧面在安装打胶时会出现结构胶溢出的问题。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竖边12上设有两个第一凹槽121,两个第一凹槽121分别设置于竖边12靠近支承面115的侧面的中部以及竖边12靠近支承面115的侧面与凸边122的相交处。
本实施例的型材1b,通过进一步在竖边12的侧面与凸边122的相交处设置第一凹槽121,同样起到侧面溢胶槽的作用,在光伏层压件2b安装于边框时,光伏层压件2b侧面的结构胶可以进一步溢出到竖边12的侧面与凸边122相交处的第一凹槽121内,进一步吸收溢胶并且辅助粘接固定,有效避免光伏层压件2b侧面出现结构胶溢出问题。
如图7至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承面115上设有第二凹槽114,第二凹槽114沿型材1b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实施例的型材1b与光伏层压件2b组装时,支承面115覆盖支撑光伏层压件2b的背面,通过在支承面115上设置第二凹槽114,第二凹槽114起到背面溢胶槽的作用;在光伏层压件2b安装于边框时,光伏层压件2b背面的结构胶可以溢出到第二凹槽114内,避免光伏层压件2b背面出现结构胶溢出问题,吸收溢胶并且辅助粘接固定,方便光伏层压件2b的安装,解决无A面边框背面在安装打胶时会出现结构胶溢出的问题。
如图8和图9所示,图8中虚线表示支承面115的延长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承面115上设有两个第二凹槽114,两个第二凹槽114分别设置于支承面115上远离竖边12的一侧和靠近竖边12的一侧。本实施例的型材1b,通过在支承面115上靠近竖边12的一侧设置第二凹槽114,可以与竖边12的内侧面之间构成存胶空间,当向支承面115上打胶时,结构胶可以存在靠近竖边12一侧的第二凹槽114内;光伏层压件2b与型材1b构成的边框装配时,光伏层压件2b与型材1b相向移动,挤压支承面115上的结构胶,部分结构胶挤入靠近竖边12一侧的第二凹槽114暂存,对光伏层压件2b的背面辅助粘接固定并且吸收溢胶,存在溢胶量的结构胶溢出至远离竖边12的一侧的第二凹槽114内,还有部分结构胶可以挤入竖边12内侧面的低位处,形成内侧粘接,提高粘接可靠性;另外打胶时打胶头可以直接对准靠近竖边12一侧的第二凹槽114打胶,工序相对简便,可以更好地控制溢胶,溢胶量少,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如图3、图4、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型材,为由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中的型材1a或型材1b。
又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由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型材1a,多个型材1a相连构成装载空间,装载空间用于装载光伏层压件2a;或者,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由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型材1b,多个型材1b相连构成装载空间,装载空间用于装载光伏层压件2b。
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型材1a或型材1b,光伏组件边框实现解决光伏组件积灰问题的同时,保障光伏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受力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层压件,所述光伏层压件的背面四周边缘具有阶梯边;
型材,所述型材包括框体及竖边,所述竖边连接于所述框体的第一侧,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一侧具有支承部,所述支承部与所述竖边相连并均沿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承部包括沿远离所述竖边的方向阶梯分布的多个支撑面,所述多个支撑面与所述阶梯边相搭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边靠近所述支承部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支撑面上靠近所述竖边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支撑面上远离所述竖边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层压件的正面四周边缘具有圆角部,所述竖边相邻于所述支承部的一侧在远离所述框体的端部凸设有凸边,所述凸边具有凹弧面,所述凹弧面抵靠所述圆角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弧面的曲率与所述圆角部的曲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边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竖边靠近所述支承部的侧面上,或者,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竖边靠近所述支承部的侧面与所述凸边的相交处。
8.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伏层压件,所述光伏层压件的正面四周边缘具有圆角部;
型材,所述型材包括框体及竖边,所述竖边连接于所述框体的第一侧,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一侧具有支承面,所述支承面与所述竖边相连并均沿所述型材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承面与所述竖边配合承载所述光伏层压件,所述竖边相邻于所述支承面的一侧在远离所述框体的端部凸设有凸边,所述凸边具有凹弧面,所述凹弧面的曲率与所述圆角部的曲率相同,所述凹弧面抵靠所述圆角部。
9.一种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为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中的型材。
10.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型材,多个所述型材相连构成装载空间,所述装载空间用于装载光伏层压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98962.3U CN219659614U (zh) | 2023-04-03 | 2023-04-03 | 光伏组件、型材及光伏组件边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98962.3U CN219659614U (zh) | 2023-04-03 | 2023-04-03 | 光伏组件、型材及光伏组件边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659614U true CN219659614U (zh) | 2023-09-08 |
Family
ID=87880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98962.3U Active CN219659614U (zh) | 2023-04-03 | 2023-04-03 | 光伏组件、型材及光伏组件边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659614U (zh) |
-
2023
- 2023-04-03 CN CN202320698962.3U patent/CN2196596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27577B (zh) | 铝蜂窝与铝板拼接司机室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 |
CN219268790U (zh) | 一种光伏组件和光伏组件用边框 | |
CN218335904U (zh) | 一种光伏组件用固定框和光伏组件 | |
CN219659614U (zh) | 光伏组件、型材及光伏组件边框 | |
CN111416080A (zh) | 一种轻量化复合材质电池箱体 | |
CN112582743B (zh) | 托盘、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7062360U (zh) | 电池箱体及储能设备 | |
CN216406291U (zh) | 便于组装的覆盖板、覆盖板组合单元、换电站及储能站 | |
CN215378849U (zh) |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边框 | |
CN210947926U (zh) | 一种快速组装式的小型冷库 | |
CN211641861U (zh) | 底板结构与下壳体 | |
CN212336178U (zh) | 拼装水池箱 | |
CN210351072U (zh) | 一种边框及光伏系统 | |
CN110027578B (zh) |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 |
CN208393368U (zh) | 有轨电车顶盖 | |
CN216356607U (zh) |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 |
CN221428836U (zh) | 光伏组件的边框及光伏组件 | |
CN217352921U (zh) | 一种装配卫浴地面底盒连接件 | |
CN219832927U (zh) | 一种电池组件及电池包 | |
CN217500818U (zh) | 屋面板结构及屋面光伏板组件 | |
CN217175298U (zh) | 一种隔音型铝单板幕墙 | |
CN220985604U (zh) | 一种边框组件及光伏组件 | |
CN214535570U (zh) | 一种消音器支架和消音器组件 | |
CN220014161U (zh) | 一种采光单元及采光顶结构 | |
CN214531362U (zh) | 一种具有隔音功能的铝扣板幕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