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7136U - 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7136U
CN219657136U CN202321252151.7U CN202321252151U CN219657136U CN 219657136 U CN219657136 U CN 219657136U CN 202321252151 U CN202321252151 U CN 202321252151U CN 219657136 U CN219657136 U CN 219657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oscope
fixing piece
fixing
hole
image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521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东
罗朝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uangwei Medic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521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7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7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7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属于内窥镜技术领域,所述内窥镜包括操作部、设有头端部的插入部,所述评估系统包括用于固定操作部的第一内窥镜固定件和用于固定头端部的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前端固定件、固设于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上的第二前端固定件,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头端部的通孔;其中,所述通孔被构造为在受外力作用下孔径发生改变,以适配所述头端部,并且在外力消失后,所述通孔的孔径恢复至初始状态。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小评估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估效率以及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且可适配不同外径的内窥镜,更加灵活、可靠。

Description

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
背景技术
内窥镜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腹腔镜、肾盂镜、胆道镜、宫腔镜等。为确保内窥镜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以满足严格的医学诊疗要求,需要对内窥镜的光学图像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这些评估需要使用光学图像性能评估设备,以评估各种光学图像指标,确保内窥镜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支持。
然而,由于在评估内窥镜的光学图像性能时,评估的指标较多,例如需要评估分辨率、色彩还原度、景深、光照均匀性、e-SFR、图像畸变、放大倍率、视场角等各种指标,这些指标一般需要使用到不同的工装设备以进行评估,更换不同工装设备会导致评估效率降低、且需要经过特别训练的人员来操作。此外,传统的评估装置还存在评估结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所述内窥镜包括操作部和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远端设有头端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内窥镜固定件,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操作部的第一固定机构;以及
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头端部,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前端固定件、固设于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上的第二前端固定件,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头端部的通孔;
其中,所述通孔被构造为在受外力作用下孔径发生改变,以适配所述头端部,并且在外力消失后,所述通孔的孔径恢复至初始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为与所述操作部的外形适配的操作部定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响应于所述头端部插入所述通孔的动作而产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通孔的孔径适配所述头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上还设有避让缝,所述避让缝自所述通孔的边沿向外围延伸,且在所述通孔的周向方向上等间隔分布,其中,所述避让缝与所述通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靠近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的端面上凹陷形成有安装部,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设于所述安装部处,其中,所述安装部具有一与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的通孔对应的贯穿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上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环设于所述贯穿孔的外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估系统还包括:承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的下方,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和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
其中,所述承接件上设有至少一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的固定部,所述至少一固定部在沿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至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接件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检测卡的检测卡固定件,所述检测卡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背离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的一侧;
其中,所述承接件设有至少一用于安装所述检测卡固定件的定位槽,所述至少一定位槽在沿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至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背离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的端侧设有与所述头端部齐平的第一端面;
其中,所述至少一定位槽中距离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最近的槽体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内窥镜景深范围的近端值,所述至少一定位槽中距离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最远的槽体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内窥镜景深范围的远端值,所述内窥镜的工作距离介于所述近端值与所述远端值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评估系统还包括:
转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远离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的一侧;
光学检测仪器,通过所述转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上;
其中,所述转接件上形成有光学暗室。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平台,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第一方面,第二前端固定件的通孔被构造为在受外力作用下孔径发生改变,以适配各种头端部,并且在外力消失后,通孔的孔径恢复至初始状态。例如,第二前端固定件可由硅胶、橡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软性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适配不同外径插入部或不同外径头端部的内窥镜,实现更加灵活和可靠的内窥镜固定;
在第二方面,通过在承接件上还配置有若干预设的定位槽,当将图像检测卡固定于检测卡固定件,再将检测卡固定件分别固定于若干定位槽中时,即可完成图像检测卡与头端部的定位;在测试照度时,照度计、转接件及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依次连接,即完成了照度计与头端部的定位,使用时,无需借助测量器具量取图像检测卡、照度计与头端部的距离,减小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极大提高了内窥镜光学性能的评估效率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在第三方面,内窥镜头端部与照度计、转接件及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共同围设形成了微型的光学暗室,从而避免外部光线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保了评估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评估系统及部分配套检测仪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评估系统的第一前端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评估系统与图2对应的第一前端固定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评估系统的第二前端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评估系统的第一前端固定件、第二前端固定件、转接件及照度计的装配关系爆炸图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评估系统的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评估系统第一内窥镜固定件与承接件的装配关系爆炸图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评估系统第一内窥镜固定件与承接件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窥镜安装于评估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0、定位凸台;11、操作部定位槽;2、承接件;20、定位孔;21、第一固定部;22、第二固定部;23、第一定位槽;24、第二定位槽;25、第三定位槽;26第四定位槽;3、第一前端固定件;30、安装部;300、安装槽;31、第一连接孔;32、第二连接孔;33、方向指示部件;333、第一端面;34、支撑机构;35、贯穿孔;340、弧形面;4、第二前端固定件;40、避让缝;41、通孔;5、转接件;50、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第一扣合部;6、照度计;7、检测卡固定件;80、操作部;81、插入部;82、头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侧、外侧、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请参阅图1、图8及图9所示,所述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包括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承接件2和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待评估的内窥镜包括操作部80和插入部81,插入部81的近端与操作部80连接,插入部81的远端设有头端部82。本实施例中,“近端”是指相对靠近操作者的部分;“远端”是指相对远离操作者的部分。
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上设有用于固定操作部80的第一固定机构11,第一固定机构11能够帮助操作者精确定位内窥镜操作部80,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操作部80从第一固定机构11上松动或脱落,从而保证评估的顺利进行以及操作者的安全性。
关于第一固定机构11的设置方式,在一设置方式下,第一固定机构11为与操作部80的外形适配的操作部定位槽;在另一设置方式下,第一固定机构11为夹具工装、卡扣等,以将操作部80牢固地设于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上。当然,第一固定机构11的设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式,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将操作部80以可拆卸的方式设于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上的其他结构,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设于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的一侧,用于支撑头端部82。关于插入部81的固定方式,第一种情况,请参阅图9所示,插入部81未设置相应的固定结构,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和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分别固定操作部80与头端部82,也就是说,在将操作部8和头端部82固定后,插入部81也被相应的固定住;第二种情况,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同时布置于插入部81处,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还用来固定插入部81,通过第一固定机构11实现操作部80和插入部81的固定;第三种情况,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在固定头端部82的同时,还用于固定插入部81。
关于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请参阅图5所示,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前端固定件3、固设于第一前端固定件3上的第二前端固定件4。其中,第二前端固定件4上设有用于容纳头端部82的通孔41,头端部82穿过通孔41。通孔41被构造为在受外力作用下其自身孔径发生改变,以适配头端部82,并且在外力消失后,通孔41的孔径恢复至初始状态。优选的,通孔41位于第二前端固定件4的中心部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端固定件3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例如,铁、铝、不锈钢、亚克力等,从而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支撑第二前端固定件4。为了达到通孔41在受外力作用下其孔径发生改变的目的,第二前端固定件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橡胶等。在固定头端部82时,第二前端固定件4响应于头端部82插入通孔41的动作而产生弹性形变,以使通孔41的孔径适配头端部82。
由于第二前端固定件4采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头端部82插入第二前端固定件4时,头端部82与通孔41之间通过过盈配合实现固定。当使用外径更大的头端部82时,头端部82迫使通孔41外张而挤入通孔41内,从而实现固定。由此,第二前端固定件4可以适配不同外径的头端部82,从而实现更加灵活、可靠的内窥镜固定。
为使得第二前端固定件4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外径的内窥镜头端部82,该第二前端固定件4的通孔41处还开设有若干避让缝40,避让缝40与通孔41连通,具体地,避让缝40自通孔41的边沿向外围延伸,且在通孔41的周向方向上等间隔分布。这种设计可以提高第二前端固定件4的适配性和通用性,同时保证内窥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前端固定件3靠近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的端面上凹陷形成有安装部30,第二前端固定件4设于安装部30处,其中,安装部30具有一与第二前端固定件4的通孔41对应的贯穿孔35,贯穿孔35用于供内窥镜头端部82插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前端固定件4通过胶黏的方式固设于安装部30。具体地,安装部30上设有安装槽300,安装槽300环设于贯穿孔35的外周。安装槽300呈圆环状,用于收容胶液。在将第二前端固定件4固定在第一前端固定件3之前,先在安装槽300中加入胶水,然后将第二前端固定件4放置在安装部30中,此时,安装槽300内的胶液与第二前端固定件4接触,当胶液固化后,第二前端固定件4和第一前端固定件3就固定在一起。优选的,第二前端固定件4呈圆形结构,安装部30的形状与第二前端固定件4适配。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前端固定件4和安装槽300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形状,如正方形、六边形、无规则形状等。此外,第一前端固定件3和第二前端固定件4之间的固定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例如,螺钉固定、卡接固定等方式。这种灵活性意味着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是广泛的,可以在多个内窥镜评估应用场景中使用。本实用新型不对第二前端固定件4和安装槽300的形状、固定方式做出限制,以确保其实用性和灵活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承接件2设于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和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的下方,用于连接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和第一前端固定件3。承接件2上设有至少一用于安装第一前端固定件3的固定部,至少一固定部在沿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至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其中,第一固定部21较第二固定部22更靠近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分布。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优选为槽状结构,第一前端固定件3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固定部21或是第二固定部22配合的固定端,在使用时,第一前端固定件3通过底部的固定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设于第一固定部21或第二固定部22中。
请参阅图7所示,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与承接件2之间优选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由此,能够根据内窥镜的类型选择不同的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或是承接件2,有效地扩大了所述评估系统的应用范围。具体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的底部设有定位凸台10,承接件2设有与上述定位凸台10配合的定位孔20。当然,定位凸台10和定位孔20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定位凸台10可设置在承接件2上,定位孔20可设置在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上。也就是说,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与承接件2其中之一设有定位凸台10,其中另一设有定位孔20。
承接件2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检测卡的检测卡固定件7,检测卡固定件7位于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背离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的一侧。检测卡固定件7用于固定图像检测卡,检测卡固定件7可以为具有磁性或磁吸性质的板状结构,如铁板,也可以为光源灯箱等,光源灯箱上可设有插槽、卡槽,用于固定图像检测卡,并可为图像检测卡提供光照。图像检测卡可以为分辨率检测卡、e-SFR检测卡(Edge-based spatial frequency response,基于斜边的空间频率相应)、24色色卡、视场角检测卡、图像畸变检测卡等用于图像评估的印刷有不同图案的反射式或者透射式卡片。
承接件2设有至少一用于安装检测卡固定件7的定位槽,至少一定位槽在沿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至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的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至少一定位槽中距离第一前端固定件3最近的槽体与第一端面333之间的距离为内窥镜景深范围的近端值,至少一定位槽中距离第一前端固定件3最远的槽体与第一端面333之间的距离为内窥镜景深范围的远端值,内窥镜的工作距离介于近端值与远端值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示,定位槽的数量优选为四个,分别为第一定位槽23、第二定位槽24、第三定位槽25及第四定位槽26,其中,第一定位槽23、第二定位槽24、第三定位槽25及第四定位槽26在沿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至第一前端固定件3的方向上依次分布。检测卡固定件7可以灵活地放置于第一定位槽23、第二定位槽24、第三定位槽25或第四定位槽26中。
考虑到当评估内窥镜光源的光学性能时,需使用到光学检测仪器和转接件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评估系统还包括:转接件5和光学检测仪器。转接件5设于第一前端固定件3上,且位于第一前端固定件3远离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的一侧。光学检测仪器通过转接件5设于第一前端固定件3上。其中,转接件5上形成有光学暗室。
在一实施例中,光学检测仪器为照度计6,转接件5定位固定于第一前端固定件3上,照度计6与转接件5连接,内窥镜的光源发出的光被照度计6接收。照度计6包括一探测部和显示部,探测部用于感应内窥镜光源的光照度,显示部用于显示光照度数值。照度计6的测量单位是勒克斯(lux),表示每平方米的光通量。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检测仪器还可以为光通量计、色温计、光谱辐射计等。
请参阅图9所示,第一前端固定件3背离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的端侧设有与头端部82齐平的第一端面333。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第一端面333与头端部82齐平”是指:当头端部82支撑于第二前端固定件4时,操作者调节头端部82与第一端面333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头端部82的端面与第一端面333齐平。由此,在评估时,检测卡到头端部82的距离与检测卡到第一端面333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在设计时事先确定第一定位槽23、第二定位槽24、第三定位槽25、第四定位槽26与第一端面333之间的距离,即可确定检测卡与头端部82之间的距离。同样,设计时确定转接件5的厚度,即可确定照度计6的评估距离。这种设置可以确保每次评估都有一致的标准,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评估精度高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槽23与第一端面33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距离可以为内窥镜景深的最小值,例如,1.5mm、3mm、5mm等。第四定位槽26与第一端面333之间的距离第四距离,第四距离可以为内窥镜景深的最大值,例如,90mm、150mm、200mm等。第二定位槽24与第一端面333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可以为内窥镜的工作距离,比如说光学设计距离等,可以是7mm、10mm等数值。第三定位槽25与第一端面333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三距离可以为介于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之间的任意一距离,优选为第一距离和第四距离的中间数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景深被定义为在某一范围内,图像满足特定清晰度要求的数值范围。当评估景深时,可以先将检测卡固定件7放置于第一定位槽23,然后将检测卡固定在检测卡固定件7上。景深评估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对于定性图像评估,可以直接观察图像的清晰度,若在第一定位槽23处所观察的图像清晰,则说明内窥镜满足景深范围的近景处的景深要求。对于定量图像评估,可以利用内窥镜的影像留存功能拍摄图片后,然后通过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得到近景处的景深数值。按照前述同样方法,将检测卡固定件7放置于第四定位槽26,获得景深范围的远景处的景深性能。通过前述操作,即可评估内窥镜是否满足景深在要求。
内窥镜的分辨率、色彩还原度、e-SFR等待评估指标须在内窥镜工作距离下进行评估,当需评估前述指标时,可将检测卡固定件7放置于第二定位槽24,然后将图像检测卡固定在检测卡固定件7上。后续操作步骤与上述景深评估的定性图像评估和/或定量图像评估相同,使用人员在操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操作时,先将图像检测卡固定于检测卡固定件7,再将检测卡固定件7设于第一定位槽23、第二定位槽24、第三定位槽25、第四定位槽26的任意一者中时,即完成了图像检测卡与头端部82的定位。在测试照度时,照度计6、转接件5及头端部82固定件依次连接,即完成了照度计6与头端部82的定位,且转接件5形成微型的光学暗室,从而避免外部光线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保了评估的精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转接件5上设有第一扣合部52,其形状与照度计6探测部的形状相适配,目的是让照度计6能够完全接收到内窥镜光源发出的光。此外,转接件5上还设置有一个转接件固定部,用于将转接件5固定在第一前端固定件3上。
转接件固定部由第一连接杆50和第二连接杆51组成,第一前端固定件3上相应地设置了第一连接孔31和第二连接孔32。当第一连接杆50和第二连接杆51穿过第一连接孔31和第二连接孔32时,转接件5就能够稳定地固定在第一前端固定件3上。进一步地,转接件5上还可以设有第三连接杆,第一前端固定件3上设有与第三连接杆配合的第三连接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50、第二连接杆51和第三连接杆形成了三角式的连接形式,具有连接稳定、可靠的优点。
转接件5在第一方向上还具有一定的厚度。该厚度被设置为:在照度计6扣合于转接件5的第一扣合部52时,照度计6探测部与内窥镜头端部82的距离就等于光学检测评估工作距离,此处的光学检测评估工作距离可以为5mm、7mm或者10mm。这种设计可以确保照度计6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测量到内窥镜光源的照度,从而提高评估的精度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第一前端固定件3上还设有支撑机构34,用于支撑转接件5,从而增加转接件5与第一前端固定件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支撑机构34的支撑面可以为弧形面340、水平面、三角面等,所述支撑机构34的形状与转接件5的外形相适配即可。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3所示,可在第一前端固定件3上设置方向指示部件33,方向指示部件33可为方向指示标记,例如,箭头、颜色、形状、文字说明等,用于指示操作人员安装第一前端固定件3时快速判断第一前端固定件3的安装方向,从而将第一前端固定件3安装于承接件2上。这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和准确性。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平台,所述内窥镜平台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
上列举了若干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这些个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施方式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改进。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并为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所述内窥镜包括操作部(80)和插入部(81),所述插入部(81)的远端设有头端部(82),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操作部(80)的第一固定机构(11);以及
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头端部(82),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前端固定件(3)、固设于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3)上的第二前端固定件(4),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4)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头端部(82)的通孔(41);
其中,所述通孔(41)被构造为在受外力作用下孔径发生改变,以适配所述头端部(82),并且在外力消失后,所述通孔(41)的孔径恢复至初始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机构(11)为与所述操作部(80)的外形适配的操作部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其中,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4)响应于所述头端部(82)插入所述通孔(41)的动作而产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通孔(41)的孔径适配所述头端部(8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4)上还设有避让缝(40),所述避让缝(40)自所述通孔(41)的边沿向外围延伸,且在所述通孔(41)的周向方向上等间隔分布,其中,所述避让缝(40)与所述通孔(4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3)靠近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的端面上凹陷形成有安装部(30),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4)设于所述安装部(30)处,其中,所述安装部(30)具有一与所述第二前端固定件(4)的通孔(41)对应的贯穿孔(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30)上还设有安装槽(300),所述安装槽(300)环设于所述贯穿孔(35)的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系统还包括:
承接件(2),设于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和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的下方,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和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3);
其中,所述承接件(2)上设有至少一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3)的固定部,至少一所述固定部在沿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至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件(2)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检测卡的检测卡固定件(7),所述检测卡固定件(7)位于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背离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的一侧;
其中,所述承接件(2)设有至少一用于安装所述检测卡固定件(7)的定位槽,至少一所述定位槽在沿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至所述第二内窥镜固定组件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3)背离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的端侧设有与所述头端部(82)齐平的第一端面(333);
其中,至少一所述定位槽中距离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3)最近的槽体与所述第一端面(333)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内窥镜景深范围的近端值,至少一所述定位槽中距离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3)最远的槽体与所述第一端面(333)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内窥镜景深范围的远端值,所述内窥镜的工作距离介于所述近端值与所述远端值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系统还包括:
转接件(5),设于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3)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3)远离所述第一内窥镜固定件(1)的一侧;
光学检测仪器,通过所述转接件(5)设于所述第一前端固定件(3)上;
其中,所述转接件(5)上形成有光学暗室。
11.一种内窥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
CN202321252151.7U 2023-05-23 2023-05-23 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 Active CN219657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2151.7U CN219657136U (zh) 2023-05-23 2023-05-23 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2151.7U CN219657136U (zh) 2023-05-23 2023-05-23 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7136U true CN219657136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59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52151.7U Active CN219657136U (zh) 2023-05-23 2023-05-23 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7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8712B1 (en) Probe for use in determining an attribute of a coating on a substrate
EP0868881A1 (en) Measuring condition setting jig, measuring condition setting method and biological information measuring instrument
WO2010108089A2 (en) Display device for measurement tool
CN105662314A (zh) 内窥镜检测系统
CN219657136U (zh) 内窥镜图像质量评估系统及内窥镜平台
CN220708334U (zh) 光学检测装置、探测设备以及探针台
CN210953336U (zh) 内窥镜景深测试工装
CN201977755U (zh) 医用硬管内窥镜检测设备
CN210204672U (zh) 一种胶囊内窥镜光学参数测试系统
CN111457853A (zh) 变形测量装置及方法
US20150362311A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machine vision
CN217013963U (zh) 内窥镜按钮安装结构及内窥镜
CN209131582U (zh) 高精度影像式测量仪
CN112834178B (zh) 一种用于航标灯器检测的光学测量模块
CN212340270U (zh) 一种应用于经纬仪和全站仪电子辅助观测的连接装置
CN210834691U (zh) 视觉检测装置
CN212646043U (zh) 一种视场角测量装置及测量系统
CN102147288A (zh) 色彩亮度检测辅助装置及色彩亮度检测装置
CN219038842U (zh) 夹具和成像装置
CN219480063U (zh) 一种裂隙灯显微镜校准器组
CN210690004U (zh) 一种镜片光轴与机械轴偏移测量工装
CN117053728B (zh) 光学检测装置、探测设备以及探针台及其方法
CN214851611U (zh) 一种摄像模组远景测试系统
CN211426298U (zh) 透射式产品测试装置
CN219675430U (zh) 一种x射线源的焦点测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