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5062U - 拉铆螺母组件、紧固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铆螺母组件、紧固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5062U
CN219655062U CN202321466522.1U CN202321466522U CN219655062U CN 219655062 U CN219655062 U CN 219655062U CN 202321466522 U CN202321466522 U CN 202321466522U CN 219655062 U CN219655062 U CN 219655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t nut
blind rivet
assembly
limiting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665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6652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5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5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5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拉铆螺母组件、紧固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拉铆螺母组件包括拉铆螺母和辅助件,拉铆螺母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部,限位部具有朝向拉铆螺母的第二端的限位面;辅助件设置于限位面,辅助件与拉铆螺母在拉铆螺母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设置,辅助件的硬度大于限位部的硬度。由于辅助件具有较大的硬度,辅助件在拉铆完成时可以嵌入需连接部件内,加大了辅助件相对需连接部件的转动难度,提升了拉铆螺母的防转能力,在向拉铆螺母上组装螺栓等螺纹件时,拉铆螺母跟随螺纹件转动的可能性降低。

Description

拉铆螺母组件、紧固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铆螺母组件、紧固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申请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拉铆螺母铆接效率高且使用方便,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仪器、家具、装饰等机电和轻工产品的装配上。拉铆螺母拉铆后,拉铆螺母与螺栓组装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拉铆螺母跟随螺栓转动的情况,导致螺栓难以组装至拉铆螺母上。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拉铆螺母组件、紧固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可以至少缓解拉铆螺母与螺栓组装的过程中,拉铆螺母跟转的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拉铆螺母组件,包括拉铆螺母和辅助件,拉铆螺母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拉铆螺母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具有朝向所述拉铆螺母的第二端的限位面;辅助件设置于所述限位面,所述辅助件与所述拉铆螺母在所述拉铆螺母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设置,至少部分所述辅助件的硬度大于所述限位部的硬度。
根据本申请的拉铆螺母组件,其可通过铆接的方式与需连接部件连接,例如,拉铆螺母组件可以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于电池的箱体上。在将拉铆螺母组件与需连接部件铆接时,设置于限位面的辅助件与需连接部件接触,由于辅助件具有较大的硬度,辅助件更容易嵌入需连接部件内,使得辅助件相对需连接部件的转动难度加大。由于辅助件与拉铆螺母在拉铆螺母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设置,在辅助件与需连接部件难以转动的情况下,拉铆螺母也难以相对需连接部件转动,提升了拉铆螺母的防转能力,这样,在向铆接于需连接部件上的拉铆螺母组件组装螺栓等螺纹件时,拉铆螺母组件的拉铆螺母跟随螺栓等螺纹件转动的可能性降低。
另外,根据本申请的拉铆螺母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件包括朝向所述第二端凸出的凸部,所述凸部的硬度大于所述限位部的硬度。凸部的硬度较大,在铆接过程中,凸部较为容易嵌入需连接部件中,提高了拉铆螺母相对需连接部件的转动难度,进而提升了后续螺栓与拉铆螺母安装的可靠性,降低了返工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部沿所述拉铆螺母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凸部可以提高辅助件嵌入需连接部件表面的可能性,且可以从多个位置嵌入需连接部件的表面,使得拉铆螺母相对需连接部件的转动难度增加,进而提升了后续螺栓与拉铆螺母安装的可靠性,降低了返工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凸部渐缩设置。这样,使得凸部朝向需连接部件表面的一端相对较为尖锐,凸部更易于嵌入需连接部件的表面内,从而有利于提高辅助件与需连接部件之间的防转扭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面向所述限位面设置,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限位面的一侧。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连接部,有利于提高凸起设置的方便性,提高辅助件与拉铆螺母组装的方便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了辅助件的加工方便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辅助件通过所述安装孔套设于所述拉铆螺母上。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拉铆螺母穿过辅助件的安装孔实现辅助件的组装,提高了辅助件向拉铆螺母组装的方便性,提高了辅助件与拉铆螺母组装的装配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铆螺母与所述辅助件通过焊接、粘结或过盈配合的方式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铆螺母和/或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第一防转部,所述辅助件上设置有第二防转部,所述第一防转部与所述第二防转部配合,使所述辅助件与所述拉铆螺母在拉铆螺母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设置。在将辅助件套设于拉铆螺母上后,可借助于第一防转部与第二防转部的配合使得辅助件与限位部在拉铆螺母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而不需要进行额外的组装,提高了辅助件组装至拉铆螺母的组装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铆螺母的外周壁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防转部,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形成有所述第二防转部,第一防转部套设于所述第二防转部内。本实施例通过在安装孔的孔壁上形成第二防转部,拉铆螺母的外周壁上形成第一防转部,结构简单,且在将辅助件套设于拉铆螺母上时,可借助于第一防转部与第二防转部的配合使得辅助件与限位部在拉铆螺母的周向上相对固定,不需要进行额外的组装,提高了辅助件组装至拉铆螺母的组装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转部为多边形孔,所述第一防转部呈与所述第二防转部适配的多边形设置。第二防转部和第一防转部配合形成多边形配合结构,可以直接限制辅助件与拉铆螺母的相对转动,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转部为六边形孔,所述第一防转部呈六边形设置。本实施例第二防转部与辅助件的结构形状,使得第二防转部与第一防转部加工较为方便,且辅助件与拉铆螺母之间的套设组装较为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转部设置于所述拉铆螺母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防转部与所述拉铆螺母和所述限位面分别连接。本实施例第一防转部通过拉铆螺母与限位面同步固定,具有较高的安装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转部、所述拉铆螺母和所述限位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施例第一防转部、拉铆螺母和限位部一体成型,具有较高的强度,提高了第一防转部、拉铆螺母和限位部的组装稳定性。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紧固组件,包括螺纹件和本申请或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出的拉铆螺母组件,所述螺纹件能够套设于所述拉铆螺母内,并与所述拉铆螺母螺纹连接。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池,包括箱体和电池单体,电池单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电池还包括本申请或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出的拉铆螺母组件,所述拉铆螺母组件铆接于箱体上。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本申请第三方面提出的电池。
本申请提出的紧固组件、电池单体和用电装置,均与本申请或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出的拉铆螺母组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拉铆螺母组件与需连接部件连接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需连接部件的示意图;
图5示意性的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拉铆螺母组件的示意图;
图6示意性的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拉铆螺母组件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拉铆螺母的示意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拉铆螺母的剖视意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拉铆螺母组件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辅助件的示意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辅助件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辅助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0所示的辅助件的A部放大图;
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紧固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0、车辆;
400、电池;500、控制器;600、马达;10、箱体;11、第一箱部;12、第二箱部;20、电池单体;
100、拉铆螺母组件;110、拉铆螺母;101、第一端;102、第二端;103、第一部分;104、第二部分;105、连接孔;111、第一防转部;120、辅助件;121、连接部;122、凸部;123、安装孔;124、第二防转部;130、限位部;131、限位面;
200、需连接部件;201、装配孔;210、第一板材;220、第二板材;
300、螺纹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申请,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 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拉铆螺母通过拉铆枪等设备可一次铆固,操作方便且较为牢固,可以取代传统的焊接螺母,弥补金属薄板、薄管焊接易熔,焊接螺母不顺等不足。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拉铆螺母在铝、钢界面应用日益广泛。在将拉铆螺母装配至硬度较高的需连接部件(例如硬度较高的钢质板材)的情况下,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向拉铆螺母上拧紧螺栓时,发现拉铆螺母容易发生跟转,导致螺栓难以旋拧组装到位。
经过研究发现,拉铆螺母发生跟转的原因是,拉铆螺母的法兰上的防转齿因硬度不足,不能有效嵌入板材表面,导致防转扭矩不符合要求,从而在后续拧紧螺栓时,螺母会发生跟转问题。考虑到,拉铆螺母通常硬度不能太高,硬度太高容易在拉铆时,导致拉铆螺母开裂和歪斜,为保证铆接性能,一般拉铆螺母的硬度只能在140HV至170HV(HV维氏硬度单位)左右,这样受限于拉铆螺母硬度不能太高的局限,拉铆螺母较难应用于硬度较高的需连接部件上。
在一些技术中,为了缓解拧紧螺栓时螺母发生跟转的问题,提出采用六方结构的拉铆螺母。但是,六方结构拉铆螺母的横截面为六方结构,需要在板材上开设对应的六方孔,开孔操作不便。例如,在一种情况下,拉铆螺母应用于双层薄板铆接,其上层为高强钣金,下层为挤铝型材时,铝型材开方孔成本较高,且由于六方孔无法自动导正,方孔拉铆也不易实现采用拉铆枪等自动化上料对孔装配。
针对拉铆螺母的防转齿因硬度过低无法有效嵌入较硬的板材表面,导致装配螺栓时跟转而难以应用于硬度较高的板材,以及高强钣金拉铆螺母必须开六方孔防转而无法有效实现自动拉铆上料对孔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拉铆螺母组件,包括拉铆螺母和辅助件,拉铆螺母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拉铆螺母的第一端设有限位部,限位部具有朝向拉铆螺母的第二端的限位面,辅助件设置于限位面,辅助件与拉铆螺母在拉铆螺母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设置,辅助件的硬度大于限位部的硬度。
其中,限位部可以是法兰,限位部位于拉铆螺母的一端。在将拉铆螺母组件与需连接部件铆接时,限位部配合辅助件位于需连接部件的一侧,辅助件与需连接部件的一侧抵接,拉铆螺母可以被拉铆变形,拉铆螺母上被拉铆形成的凸起部抵接于需连接部件的另一侧,从而使得拉铆螺母固定于需连接部件上。辅助件的硬度不会对拉铆螺母的拉铆产生影响,使得辅助件可以选用硬度较高的材质。通过将辅助件设置于限位面,辅助件可以抵靠于需连接部件上,且由于辅助件具有较大的硬度,辅助件在拉铆过程中可以嵌入需连接部件,加大了辅助件相对需连接部件的转动难度,使得辅助件难以相对需连接部件转动。在辅助件与需连接部件难以转动的情况下,由于辅助件与拉铆螺母在拉铆螺母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设置,拉铆螺母也难以相对需连接部件转动,提升了拉铆螺母的防转能力,在向拉铆螺母上组装螺栓时,拉铆螺母跟随螺栓转动的可能性降低,提升了螺栓与拉铆螺母安装的可靠性,降低了返工率。同时,拉铆螺母组件可以使用拉铆枪等自动装配,且可以不需要在高强度的需连接部件(例如板材)上开方孔,降低了制造成本,提升装配自动化程度。
本实施例拉铆螺母组件可以不限于应用于多层板材,以将多层板材进行紧固,并在多层板材上作为螺母件使用。可以使用本实施例拉铆螺母组件与配合的螺纹件作为紧固组件,以对需连接部件进行连接并紧固,需连接部件可以是电池的箱体,即拉铆螺母组件可以应用于电池的箱体上,实现箱体与相关构件的连接。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公开的电池可以但不限用于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中,可以使用本申请公开的电池组成该用电装置的电源系统。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用电装置,用电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瓶车、电动汽车、轮船、航天器等等。其中,电动玩具可以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航天器可以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用电装置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000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000的内部设置有电池400,电池400可以设置在车辆1000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400可以用于车辆1000的供电,例如,电池400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车辆10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500和马达600,控制器500用来控制电池400为马达600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000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40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000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000提供驱动动力。
请参照图2,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爆炸图。电池400包括箱体10和电池单体20,电池单体20容纳于箱体10内。其中,箱体10用于为电池单体20提供容纳空间,箱体10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可以包括第一箱部11和第二箱部12,第一箱部11与第二箱部12相互盖合,第一箱部11和第二箱部12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20的容纳空间。第二箱部12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箱部11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箱部11盖合于第二箱部12的开口侧,以使第一箱部11与第二箱部12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第一箱部11和第二箱部12也可以是均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箱部11的开口侧盖合于第二箱部12的开口侧。当然,第一箱部11和第二箱部12形成的箱体10可以是多种形状,比如,圆柱体、长方体等。
在电池400中,电池单体20可以是多个,多个电池单体20之间可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多个电池单体20中既有串联又有并联。多个电池单体20之间可直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在一起,再将多个电池单体20构成的整体容纳于箱体10内;当然,电池400也可以是多个电池单体20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形式,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形成一个整体,并容纳于箱体10内。电池40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例如,该电池400还可以包括汇流部件、电池管理系统等,回流部件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20之间的电连接,电池管理系统即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其可以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单体,降低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的可能,延长电池400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400的状态等。
其中,每个电池单体20可以为二次电池或一次电池;还可以是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
请参照图3,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拉铆螺母组件与需连接部件连接的示意图。需连接部件200可以是箱体10的一部分,需连接部件200通常设置有装配孔201,装配孔201用于供拉铆螺母组件100穿过,以便于拉铆螺母组件100通过拉铆的方式与需连接部件200连接。
拉铆螺母110可以拉铆固定于一个需连接部件200上,以在该需连接部件200上铆接形成螺母,这样需连接部件200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其他需连接部件连接。拉铆螺母也可以拉铆固定于多个需连接部件200上,使得多个需连接部件200可以被拉铆螺母拉铆固定为一体,多个需连接部件200拉铆固定后,也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其他需连接部件连接。
请参照图3和图4所示,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需连接部件的示意图,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需连接部件200可以包括第一板材210和第二板材220,第一板材210和第二板材220层叠设置,第一板材210和第二板材220对齐设置有装配孔201。装配孔201用于供拉铆螺母组件100穿过,以便于拉铆螺母组件100通过拉铆的方式,固定于第一板材210和第二板材220上。
第一板材210可以是型材铝板,第二板材220可以是高强钣金,第一板材210与第二板材220上拉铆固定有拉铆螺母组件100。
其中,型材铝板是铝材质的板材,高强钣金是强度或硬度较高的钣金,其可以是硬度大于型材铝板的钣金,具体的可以是碳素钢、合金钢、铸铁等材质的钣金。需连接部件200作为箱体10的一部分时,可理解成,箱体10的至少部分位置包括层叠设置的型材铝板和高强钣金。箱体10可铆接拉铆螺母组件100,并通过拉铆螺母组件100连接用于安装电池管理系统的支架等。
拉铆螺母组件100是可以通过拉铆的方式固定于需连接部件200上的构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照图5和图6所示,图5示意性的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拉铆螺母组件的示意图,图6示意性的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拉铆螺母组件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拉铆螺母组件100,包括拉铆螺母110和辅助件120。拉铆螺母110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拉铆螺母110的第一端101设有限位部130,限位部130具有朝向拉铆螺母110的第二端102的限位面131;辅助件120设置于限位面131,辅助件120与拉铆螺母110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设置,至少部分辅助件120的硬度大于限位部130的硬度。
拉铆螺母110用于穿设于需连接部件200上,具体可以穿设于需连接部件200的装配孔201内,拉铆螺母110能够在拉铆作用下变形。如图7和图8所示,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拉铆螺母的示意图,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拉铆螺母的剖视意图,拉铆螺母110的第一端101设置有限位部130,拉铆螺母110内设置有连接孔105,连接孔105可以贯通拉铆螺母110的第一端101与第二端102,也可以在第二端102密封设置,拉铆螺母110内至少在靠近第二端102的位置设置有内螺纹。拉铆螺母110在铆接前,拉铆螺母110的长度大于需连接部件200上的装配孔201的长度,在铆接时,拉铆螺母110通过第二端102穿设入装配孔201内,此时,限位部130位于需连接部件200的一侧,铆接枪的螺纹头从第一端101穿设至拉铆螺母110内,并与拉铆螺母110的第二端102的内螺纹螺纹连接,在铆接枪的转动作用下,使拉铆螺母110的位于需连接部件200背离限位部130的一侧在轴向上缩短,并形成拉铆起鼓,即凸起部,凸起部与限位部130分别从两端将拉铆螺母110限位在需连接部件200上,使得拉铆螺母110铆接于需连接部件200。
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参照图7,并结合图8,拉铆螺母110可以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第一部分103和第二部分104,第一部分103和第二部分104的外径相同,第一部分103的内径大于第二部分104的内径,拉铆螺母110可以至少在第二部分104上设置有内螺纹。在拉铆螺母110安装于需连接部件200的装配孔201内时,第二部分104位于需连接部件200背离限位部130的一侧,第一部分103中的一部分位于装配孔201内,另一部分可以裸露于需连接部件200远离限位部130的一侧,在拉铆过程中,可以是第一部分103裸露的部分变形形成凸起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103与第二部分104的外径相同,但内径不同,即第一部分103的厚度小于第二部分104的厚度,使得第一部分103更容易变形,方便了对拉铆螺母的拉铆作业。
拉铆螺母110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加工成多种,例如可以是外形呈圆柱的形状,也可以是外形呈棱柱的形状等。
拉铆螺母110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是拉铆螺母110的轴向的两端,也即是拉铆螺母110相对的两端。拉铆螺母110的外周壁是拉铆螺母110的周壁的外侧面,拉铆螺母110的周壁是呈环形延伸并闭合的壁面,例如,拉铆螺母110为呈圆柱的形状时,拉铆螺母110的外周壁是拉铆螺母110的曲面。
限位部130设置于拉铆螺母110的第一端101的外周壁,可理解为限位部130位于拉铆螺母110的外周壁的第一端101或靠近第一端101的位置,限位部130可以与拉铆螺母110的第一端101的端面平齐,也可以在拉铆螺母110的轴向上,相对拉铆螺母110的第一端101的端面间隔设置。限位部130设置于拉铆螺母110的第一端101的外周壁上,使得限位部130相对拉铆螺母110在径向上向外凸出,可以对拉铆螺母110的第一端101进行定位,如图3、图5、图6至图8所示,限位部130可以呈环形设置,并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围设一周。可以理解的,限位部130也可以不是环形结构,例如仅在拉铆螺母110的外周壁的一侧设置限位部130,或者在拉铆螺母110的外周壁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多个限位部130等。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13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加工为任意形状,例如在限位部130为环形时,限位部130可以是圆环形,也可以是方形环等。限位部130可以是法兰,限位部130可以与拉铆螺母110为相同的材质,且两者可为一体成型结构。
限位面131是限位部130上的面,具体是限位部130朝向拉铆螺母110的第二端102的面,在拉铆螺母110组装至需连接部件200上时,限位面131面向需连接部件200的表面设置。
辅助件120可以辅助增加拉铆螺母110的防转扭矩,在拉铆螺母110铆接于需连接部件200上时,辅助件120可以与需连接部件200连接。其中,辅助件120设置于限位面131,可以是辅助件120与限位面131固定连接为一体,例如辅助件120焊接、粘着于限位面131;也可以是辅助件120与限位面131抵靠固定,在拉铆螺母110铆接于需连接部件200时,辅助件120在限位部130与拉铆螺母110形成的凸起部的作用下,压紧于限位面131与需连接部件200之间。辅助件120也可以与拉铆螺母110的外周壁连接,以使辅助件120设置于限位面131并与拉铆螺母110在周向上相对固定。辅助件120与拉铆螺母110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设置,也即,辅助件120不能相对拉铆螺母110转动,拉铆螺母110也不能相对辅助件120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限位部130与拉铆螺母110采用相同材质,且可一体成型加工而成。
辅助件120可以与限位部130采用不同的材质,以使辅助件120的硬度大于限位部130的硬度,例如,辅助件120采用硬度高的高碳钢,限位部130采用硬度低的低碳钢。辅助件120也可以与限位部130采用相同的材质,但采用不同的工艺加工成不同的硬度。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部分辅助件120的硬度大于限位部130的硬度,可以是辅助件120的局部位置大于限位部130的硬度,例如,辅助件120用于与需连接部件200接触的部分的硬度较高;也可以是辅助件120整体硬度均大于限位部130的硬度。
通过将辅助件120设置于限位面131,辅助件120可以抵靠于需连接部件200上,且由于辅助件120具有较大的硬度,辅助件120在拉铆过程中可以嵌入需连接部件200,加大了辅助件120相对需连接部件200的转动难度,使得辅助件120难以相对需连接部件200转动。在辅助件120与需连接部件200难以转动的情况下,由于辅助件120与拉铆螺母110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设置,拉铆螺母110也难以相对需连接部件200转动,提升了拉铆螺母110的防转能力,在向拉铆螺母110上组装螺栓时,拉铆螺母110跟随螺栓转动的可能性降低,提升了螺栓与拉铆螺母安装的可靠性,降低了返工率。同时,可以使用拉铆枪等自动装配,且可以不在高强度的需连接部件200上开方孔,降低了制造成本,提升装配自动化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至图12所示,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拉铆螺母组件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辅助件的示意图,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辅助件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辅助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可选地,辅助件120包括朝向拉铆螺母110的第二端102凸出的凸部122,凸部122的硬度大于限位部130的硬度。
凸部122具体可以是凸起条或凸起点状结构。凸部122朝向拉铆螺母110的第二端102凸出可理解为凸部122相对于其所在安装构件朝向拉铆螺母110的第二端102凸出。凸部122凸出设置,使得拉铆螺母组件100铆接时,凸部122与需连接部件200的表面接触。凸部122可以设置在限位面131上,该种情况下,凸部122可以与限位面131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凸部122相对于限位面131凸出。凸出也可以设置在连接部121上,并通过连接部121设置于限位面131朝向拉铆螺母110的第二端102的一侧,该种情况下,凸部122相对连接部121凸出,其中,连接部121可以与限位面131连接,连接部121也可以与拉铆螺母110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凸部122通过连接部121设置于限位面131时,连接部121与拉铆螺母110至少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以使凸部122能够与拉铆螺母110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同步固定。
本实施例辅助件120包括凸部122,且凸部122的硬度较大,在铆接过程中,凸部122较为容易嵌入需连接部件200中,提高了拉铆螺母110相对需连接部件200的转动难度,进而提升了后续螺栓与拉铆螺母安装的可靠性,降低了返工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请继续参照图9、图10、图12所示,凸部1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部122分散设置。
多个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凸部122直接设置于限位面131时,多个凸部122分散设置于限位面131上,凸部122连接于连接部121时,多个凸部122分散设置于连接部121上。多个凸部122分散设置可以是多个凸出沿拉铆螺母110的周向分散设置于限位面131或连接部121上,也可以是多个凸部122沿拉铆螺母110的径向分散设置于限位面131或连接部121上,也可以是多个凸部122无规律杂乱的设置于限位面131或连接部121上。
参照图9、图10和图12所示,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多个凸部122沿拉铆螺母110的周向间隔设置于连接部121上,多个凸部122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多个凸部122的结构可以相同,任意一个凸部122沿拉铆螺母110的径向在连接部121上延伸呈条状。
本实施例分散设置有多个凸部122,多个凸部122可以提高辅助件120嵌入需连接部件200表面的可能性,且可以从多个位置嵌入需连接部件200的表面,使得拉铆螺母110相对需连接部件200的转动难度增加,进而提升了后续螺栓与拉铆螺母安装的可靠性,降低了返工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0并结合图13所示,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0所示的辅助件的A部放大图,可选地,沿第一端101至第二端102的方向B,凸部122渐缩设置。
凸部122渐缩设置可理解为,凸部122的靠近限位面131的一端的横截面大于凸部122远离限位面131的一端的横截面,且从靠近限位面131的一端至远离限位面131的一端,凸部122的横截面逐渐缩小。凸部122的横截面指的是凸部122沿垂直于拉铆螺母110的轴向的截面。
其中,凸部122渐缩可以是凸部122的周向壁均向内缩小,也可以是凸部122的周向壁的局部侧壁向内收缩。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部122呈条状设置,从靠近限位面131的一端至远离限位面131的一端,凸部122两相对的侧壁逐渐向内缩小,形成锯齿状,以使凸部122的横截面逐渐缩小。
本实施例沿第一端101至第二端102的方向B,凸部122渐缩设置,使得凸部122朝向需连接部件200表面的一端相对较为尖锐,凸部122更易于嵌入需连接部件200的表面内,从而有利于提高辅助件120与需连接部件200之间的防转扭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参照如图3、图5、图6、图9至图12所示,辅助件120还包括连接部121。连接部121的一侧面向限位面131设置,凸部122设置于连接部121的另一侧。
连接部121用于固定凸部122,即,用于使凸部122与拉铆螺母110、限位部130相对固定。连接部121的硬度可以大于限位部130的硬度,也可以与限位部130的硬度相当。连接部121焊接、粘结于限位面131,连接部121也可以与拉铆螺母110连接,具体的,连接部121可以与拉铆螺母110焊接等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拉铆螺母110可拆卸连接,在可拆卸连接的情况下,连接部121与拉铆螺母110连接时,两者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也保持相对固定。
凸部122可以与连接部121一体成型,例如注塑一体成型。凸部122也可以与连接部121通过焊接、粘结等方式组装为一体。连接部121具体可以是垫片,凸部122是垫片上的凸出部。
连接部121的一侧与另一侧是连接部121相对的两个侧面。凸部122设置于连接部121的另一侧也即是连接部121背离限位面131的侧面设置有凸部122,该侧面也是连接部121面向拉铆螺母110的第二端102的侧面,即连接部121用于面向需连接部件200的侧面。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连接部121,有利于提高凸起设置的方便性,提高辅助件120与拉铆螺母110组装的方便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凸部122与连接部121为一体成型结构。
凸部122与连接部121为一体成型结构可理解为,两者是一体成型结构,具体的,可以是注塑一体成型等。
凸部122与连接部121可以采用相同的的材质,具体的,在一个实现方式中,凸部122与连接部121可以均为钢材质。
本实施例凸部122与连接部121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了辅助件120的加工方便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辅助件120可以与拉铆螺母110和限位部130分体组装连接。
辅助件120可以与拉铆螺母110和/或限位部130分体连接,即辅助件120可以与拉铆螺母110和限位部130是分体结构,换言之,辅助件120可以在使用时,组装至拉铆螺母110或限位部130上,然后再将拉铆螺母组件100铆接。
具体的,辅助件120可以与拉铆螺母110卡接、套接、粘接、焊接等方式连接,例如辅助件120仅包括凸部122时,凸部122可以卡接于拉铆螺母110和/或限位部130。在辅助件120包括连接部121与凸部122时,连接部121与拉铆螺母110或限位部130连接,例如,连接部121可以沿拉铆螺母110的轴向可移动的套设于拉铆螺母110上,并与拉铆螺母110或限位部130卡接连接。
本实施例辅助件120可以与拉铆螺母110和限位部130分体组装连接,使得拉铆螺母110与辅助件120可以分体加工,提高了拉铆螺母110与辅助件120的组装方便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3、图5、图6、图9至图12所示,辅助件120上设置有安装孔123,辅助件120通过安装孔123套设于拉铆螺母110上。
安装孔123为孔结构,其能够允许拉铆螺母110穿过,具体的拉铆螺母110可以通过第二端102穿设入安装孔123,使得辅助件120可以套设于拉铆螺母110的外侧。
其中,辅助件120套设于拉铆螺母110上时,可以通过与拉铆螺母110配合的相应结构固定连接或与拉铆螺母110固定连接,使辅助件120与拉铆螺母110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辅助件120套设于拉铆螺母110上时,也可以通过与限位部130配合的相应结构固定连接或与限位部130固定连接,使辅助件120与限位部130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由于限位部130与拉铆螺母110相对固定,从而可使得辅助件120与拉铆螺母110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
在一个具体方实现中,辅助件120包括连接部121和凸部122,连接部121上设置有安装孔123,连接部121套设于拉铆螺母110上。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拉铆螺母110穿过辅助件120的安装孔123实现辅助件120的组装,提高了辅助件120向拉铆螺母110组装的方便性,提高了辅助件120与拉铆螺母110组装的装配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拉铆螺母110与辅助件120通过焊接、粘结或过盈配合的方式相连接。
拉铆螺母110可以与辅助件120焊接连接,以使拉铆螺母110焊接于安装孔123内。拉铆螺母110也可以与辅助件120粘结连接,以使拉铆螺母110粘接于安装孔123内。拉铆螺母110也可以过盈套设于安装孔123捏,以使拉铆螺母110与安装孔123过盈配合。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7、图9至图12所示,拉铆螺母110或限位部130上设置有第一防转部111,辅助件120上设置有第二防转部124,第一防转部111与第二防转部124配合,使辅助件120与拉铆螺母110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设置。
本实施例中,辅助件120可以套设于拉铆螺母110上,且拉铆螺母组件100在铆接前,辅助件120可以相对于拉铆螺母110沿拉铆螺母110的轴向滑动,使辅助件120从拉铆螺母110的第二端102套设至拉铆螺母110上,第一防转部111与第二防转部124可以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相互配合限位,即,第一防转部111可以止挡第二防转部124,使得与第二防转部124连接的辅助件120难以转动。
在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防转部111可以是设置在拉铆螺母110或限位部130上的凸块,凸块与拉铆螺母110和/或限位部130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第二防转部124可以是设置在辅助件120上的凸块,该凸块与第二防转部124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拉铆螺母110或限位部130上的凸块与辅助件120上的凸块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抵接,使得拉铆螺母110与辅助件120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
再另一个实现方式中,第一防转部111可以是设置在拉铆螺母110或限位部130上的凹槽,第二防转部124可以是设置在辅助件120上的凸块,凸块插设至凹槽内,使得拉铆螺母110与辅助件120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
在将辅助件120套设于拉铆螺母110上后,可借助于第一防转部111与第二防转部124的配合使得辅助件120与限位部130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而不需要进行额外构件的组装,提高了辅助件120组装至拉铆螺母110的组装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9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123的孔壁上可以形成有第二防转部124,拉铆螺母110的外周壁上形成第一防转部111,第一防转部111套设于第二防转部124内。
在一个具体实现方式中,第二防转部124可以是安装孔123的孔壁上的凸起结构,第一防转部111可以是拉铆螺母110的外周壁上的凸起结构,在周向上,第二防转部124与第一防转部111止挡配合。在另一个实现方式中,安装孔123为非圆形孔,非圆形孔上的孔壁形成第二防转部124,即安装孔123与第二防转部124为同一结构;第一防转部111为非圆形件,第一防转部111的周壁与第二防转部124配合,由于第二防转部124与第一防转部111通过非圆形结构配合,使得第一防转部111难以在安装孔123即第二防转部124内旋转。在再一个实现方式中,安装孔123的孔壁的部分位置形成非圆形的孔结构,该非圆形的孔结构形成第二防转部124,第一防转部111为非圆形件,第一防转部111的周壁与第二防转部124非圆形配合连接,由于第二防转部124与第一防转部111通过非圆形结构配合,使得第一防转部111难以相对第二防转部124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孔123的孔壁上形成第二防转部124,拉铆螺母110的外周壁上形成第一防转部111的情况下,第一防转部111可焊接、粘接或过盈设置于安装孔123内。
本实施例通过在安装孔123的孔壁上形成第二防转部124,第一防转部的周壁上形成第一防转部111,结构简单,且在将辅助件120套设于拉铆螺母110上时,可借助于第一防转部111与第二防转部124的配合使得辅助件120与限位部130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而不需要进行额外的组装,提高了辅助件120组装至拉铆螺母110的组装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7、图9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转部124为多边形孔,第一防转部111呈与第二防转部124适配的多边形设置。
多边形孔指的是具有三个边及以上和/或三个角及以上的孔,可以是三角形孔、四边形孔、五边形孔、六边形孔等。本实施例中,第二防转部124为多边形孔,相应的,第二防转部124的孔壁为多边形。在一种情况下,第二防转部124可以直接是安装孔123,即安装孔123为多边形孔,相应的安装孔123的孔壁为多边形,安装孔123的孔壁形成第二防转部124;在另一情况下,安装孔123可以部分位置形成第二防转部124,即安装孔123的部分位置形成多边形孔;在再一种情况下,也可以在辅助件120上同时间隔设置安装孔123和多边形孔,多边形孔作为第二防转部124。
第一防转部111可以是与多边形孔配合的多边形片,多边形片的形状与安装孔123一致,例如,第二防转部124为四边形孔时,第一防转部111为四边形片;第二防转部124为五边形孔时,第一防转部111为五边形片。第一防转部111呈多边形,相应的,第一防转部111的周壁为多边形,第一防转部111的周壁可与第二防转部124形成多边形配合结构。
本实施例安装孔123和第一防转部111为多边形设置,第二防转部124和第一防转部111配合,形成多边形配合结构,可以直接限制辅助件120与拉铆螺母110的相对转动,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7、图9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转部124为六边形孔,第一防转部111呈六边形设置。
其中,第二防转部124可以是正六边形孔,第一防转部111可以是正六边形片。
本实施例第二防转部124与辅助件120的结构形状,使得第二防转部124与第一防转部111加工较为方便,且辅助件120与拉铆螺母110的穿设组装较为方便。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7、图9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转部111设置于拉铆螺母110的第一端101,第一防转部111与拉铆螺母110和限位面131分别连接。
其中,第一防转部111可以与拉铆螺母110或限位面131焊接、粘结,也可以与拉铆螺母110和/或限位部130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第一防转部111通过拉铆螺母110与限位面131同步固定,具有较高的安装强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第一防转部111、拉铆螺母110和限位部130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防转部111、拉铆螺母110和限位部130可以是相同材质,三者可采用注塑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第一防转部111、拉铆螺母110和限位部130一体成型,具有较高的强度,提高了第一防转部111、拉铆螺母110和限位部130的组装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至图13所示,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拉铆螺母组件100包括拉铆螺母110和辅助件120,拉铆螺母110的第一端101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部130,限位部130具有朝向拉铆螺母110的第二端102的限位面131;辅助件120设置于限位面131,辅助件120包括连接部121和朝向拉铆螺母110的第二端102凸出的多个凸部122,凸部122的硬度大于限位部130的硬度,多个凸部122分散设置在连接部121背离限位部130的侧面上。连接部121上设置有安装孔123,拉铆螺母110穿设在于安装孔123内,安装孔123为六边形孔,安装孔123的孔壁形成第二防转部124,拉铆螺母110上设置有六边形的第一防转部111,第一防转部111套设于安装孔123内,第一防转部111与第二防转部124配合,使辅助件120与拉铆螺母110在拉铆螺母110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设置,且第一防转部111与安装孔123可以过盈、焊接或粘结连接。第一防转部111设置于拉铆螺母110的第一端101,第一防转部111与拉铆螺母110和限位面131分别连接。第一防转部111、拉铆螺母110和限位部130的材质相同,且为一体成型结构。凸部122与连接部121的材质相同,且为一体成型结构。
其中,辅助件120可以是垫片,垫片上的安装孔123为内六方孔,拉铆螺母110上的第一防转部111相当于六方台阶,垫片通过内六方孔与拉铆螺母110上的六方台阶过盈压铆形成组合件,六方结构可保证垫片和螺母不跟转,过盈压铆保证垫片不掉落;辅助件120可以采用高碳钢淬硬工艺,保证凸部122可嵌入需连接部件200内,提高拉铆螺母组件100防转动扭矩。本实施例拉铆螺母组件100,使得需连接部件200可以不开设六方孔,缓解了六方结构拉铆螺母对孔找正困难的问题,可以用于自动拉铆产线,提升组装效率。
以本实施例拉铆螺母组件100应用于第一板材210和第二板材220组成的需连接部件200为例,第一板材210为高强钣金,第二板材220为型材铝板,本实施例拉铆螺母组件100与需连接部件200的组装过程包括:先将拉铆螺母110与辅助件120通过过盈铆接、粘接、焊接等可行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拉铆螺母组件100,然后将拉铆螺母组件100通过拉铆固定在高强钣金和型材铝板之间,拉铆过程中,拉铆螺母110下部变形区变形形成拉铆起鼓,其与拉铆螺母110的限位部130(也即法兰)一起将高强钣金和型材铝板夹紧固定,同时拉铆过程中的拉铆力可使凸部122嵌入上层高强钣金。后续向拉铆螺母组件100上安装螺纹件300也即螺栓时,辅助件120与拉铆螺母110之间因六方结构无法转动,而辅助件120的凸部122嵌入上层高强钣金可保证辅助件120与上层高强钣金间无相对转动,从而提高了螺纹件300正常安装的概率,可缓解装配螺纹件300时拉铆螺母110跟转问题。
请参照图14,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紧固组件的示意图,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紧固组件,包括螺纹件300和本申请或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拉铆螺母组件100,螺纹件300能够套设于拉铆螺母110内,并与拉铆螺母110螺纹连接。
其中,螺纹件300可以为螺栓,在拉铆螺母组件100拉铆固定于需连接部件200后,螺纹件300可以与拉铆螺母110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紧固组件与本申请或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拉铆螺母组件100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箱体10、电池单体20以及本申请或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出的拉铆螺母组件100或紧固组件,其中,电池单体设置于箱体内,拉铆螺母组件铆接于箱体上。
其中,在电池中,箱体10可以作为需连接部件200,通过铆接于箱体10的拉铆螺母组件100可以实现电池相关构件的安装,例如,可通过拉铆螺母组件100将安装电池管理系统的支架固定在箱体10上,从而方便于电池管理系统的安装。
本实施例提出的电池与本申请或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拉铆螺母组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本申请或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出的电池。
本实施例提出的用电装置与本申请或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拉铆螺母组件100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拉铆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拉铆螺母,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拉铆螺母的第一端的外周壁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具有朝向所述拉铆螺母的第二端的限位面;
辅助件,设置于所述限位面,所述辅助件与所述拉铆螺母在所述拉铆螺母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设置,至少部分所述辅助件的硬度大于所述限位部的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包括朝向所述第二端凸出的凸部,所述凸部的硬度大于所述限位部的硬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部沿所述拉铆螺母的周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所述凸部渐缩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面向所述限位面设置,所述凸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限位面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辅助件通过所述安装孔套设于所述拉铆螺母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铆螺母与所述辅助件通过焊接、粘接或过盈配合的方式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铆螺母和/或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第一防转部,所述辅助件上设置有第二防转部,所述第一防转部与所述第二防转部配合,使所述辅助件与所述拉铆螺母在所述拉铆螺母的周向上相对固定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铆螺母的外周壁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防转部,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形成有所述第二防转部,所述第二防转部套设于所述第一防转部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转部为多边形孔,所述第一防转部呈与所述第二防转部适配的多边形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转部为六边形孔,所述第一防转部呈六边形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转部设置于所述拉铆螺母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防转部与所述拉铆螺母和所述限位面分别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转部、所述拉铆螺母和所述限位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15.一种紧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纹件;
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所述螺纹件能够套设于所述拉铆螺母内,并与所述拉铆螺母螺纹连接。
16.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电池单体,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拉铆螺母组件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紧固组件,所述拉铆螺母组件铆接于所述箱体上。
17.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
CN202321466522.1U 2023-06-09 2023-06-09 拉铆螺母组件、紧固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Active CN219655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66522.1U CN219655062U (zh) 2023-06-09 2023-06-09 拉铆螺母组件、紧固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66522.1U CN219655062U (zh) 2023-06-09 2023-06-09 拉铆螺母组件、紧固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5062U true CN219655062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9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66522.1U Active CN219655062U (zh) 2023-06-09 2023-06-09 拉铆螺母组件、紧固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50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81057B2 (ja) リベッティング可能な要素、組立体、組立方法及びリベッティングダイ
KR102063126B1 (ko) 블라인드 리벳 볼트
CN102593409B (zh) 电存储装置
US20150188117A1 (en) Battery terminal for vehicle
KR102453341B1 (ko) 차량용 배터리 마운트 구조
EP2787221B1 (en) Pierce nut for high-strength steel sheet
US9239070B2 (en) Bolt mount system
US20220001957A1 (en) Fastener arrangement on bicycle
US10871198B2 (en) Isolation mount
CN219655062U (zh) 拉铆螺母组件、紧固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03570805U (zh) 紧固螺栓结构
US20070212191A1 (en) Two piece weld nut
US20230080323A1 (en) Fastener, fasten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fastener
CN217134533U (zh) 电池挂载板及用电装置
US8790057B2 (en) Threaded fastener
EP3696917B1 (e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US11735837B2 (en) Electrical ground strap assemblies providing increased point of contact between a terminal and a bolt
WO2016049836A1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for vehicle
CN220302521U (zh) 压铆螺栓、连接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US20190353196A1 (en) Floating, captive arrangement of a connection element on a component
CN221033495U (zh) 公差补偿结构及动力电池包
US20220302547A1 (en) Battery enclosure fastener
CN214092657U (zh) 一种双头螺柱及具有其的车辆
US20220407195A1 (en) Battery terminal
CN220331197U (zh) 一种轮系锁紧螺母拆装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