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1333U - 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1333U
CN219651333U CN202320193683.1U CN202320193683U CN219651333U CN 219651333 U CN219651333 U CN 219651333U CN 202320193683 U CN202320193683 U CN 202320193683U CN 219651333 U CN219651333 U CN 219651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pedal
driving motor
senso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936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正威
涂均益
王煊
李平
却中懿
冯淑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1936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1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1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1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内的控制器,其中车体上设有转向组件和踏板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架、连接杆和把手,其中转向架底部与车体连接;所述转向架下方安装有姿态传感器,该姿态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踏板组件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所述基座内安装有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其中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姿态传感器感测转向架的姿态信息,控制器根据姿态传感器感测的姿态信息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从而实现车体转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感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
背景技术
体感车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
现有技术中的体感车,其前进、后退是由整个车体的倾斜来控制,转向则由使用者脚踏在脚踏平台上,并通过两个脚踏平台之间相对旋转角度差来进行控制实现,当进行减速操作时,往往依靠于使用者通过操作技巧对体感车或平衡车进行减速,但是当面临突发情况时,也不能立刻进行刹停,容易导致使用者的不安感,影响到使用的舒适性,而且经过一些特殊路段时,车体容易倾翻,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内的控制器,其中车体上设有转向组件和踏板组件;所述转向组件包括转向架、连接杆和把手,其中转向架底部与车体连接;所述转向架上方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其中连接杆与把手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架下方安装有姿态传感器,该姿态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其中姿态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转向架的姿态信息;
所述踏板组件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其中基座底部与车体固定连接;所述基座内安装有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其中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脚踏板相对水平面的转动角度,其中第二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脚踏板相对水平面的转动角度。
优选地,所述车体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车体内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其中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用于驱动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姿态传感器为压力感应结构,其中姿态传感器通过感应转向架转动的压力信息感应出转向架的姿态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车轮设有第一转轴,其中第二车轮设有第二转轴;所述车体两侧分别设有开设通孔,其中通孔内安装有转轴座;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贯穿转轴座与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体内设有弹性件,其中弹性件下端与车体底面固连接;所述弹性件上端设置在基座底部,其中弹性件分别与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底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外侧安装有缓冲框,其中缓冲框外侧壁与车体内壁之间安装有角度限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体上设置转向架以及在转向架上安装姿态传感器,其中姿态传感器用于感测转向架的姿态信息,并将感测到的姿态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姿态传感器感测的姿态信息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驱动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从而实现车体转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通过在基座上设置用于检测第一脚踏板和第二脚踏板相对于水平面转动角度的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使得控制器对车体的控制更加精准,大大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踏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体;2、控制器;3、转向组件;301、转向架;302、连接杆;303、把手;4、踏板组件;401、基座;402、第一脚踏板;403、第二脚踏板;5、姿态传感器;6、电池组件;7、导线;8、第一角度传感器;9、第二角度传感器;10、第一车轮;11、第二车轮;12、第一驱动电机;13、第二驱动电机;14、第一转轴;15、第二转轴;16、转轴座;17、弹性件;18、缓冲框;19、角度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包括车体1和设置在车体1内的控制器2,其中车体1上设有转向组件3和踏板组件4;所述转向组件3包括转向架301、连接杆302和把手303,其中转向架301底部与车体1连接;所述转向架301上方与连接杆302固定连接,其中连接杆302与把手303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架301下方安装有姿态传感器5,该姿态传感器5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其中姿态传感器5用于感测所述转向架301的姿态信息;所述踏板组件4包括基座401和设置在基座401上的第一脚踏板402和第二脚踏板403,其中基座401底部与车体1固定连接,基座401上设置有电池组件6,该电池组件6与控制器2通过导线7连接;所述基座401内安装有第一角度传感器8和第二角度传感器9,其中第一角度传感器8和第二角度传感器9分别与控制器2连接;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8用于检测第一脚踏板402相对水平面的转动角度,其中控制器2通过第一脚踏板402的转动角度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2的扭矩输出,第二角度传感器9用于检测第二脚踏板403相对水平面的转动角度,其中控制器2通过第二脚踏板403的转动角度控制第二驱动电机13的扭矩输出,当第一驱动电机12的扭矩输出与第二驱动电机13的扭矩输出不一致时,则控制车体1进行转向操作,使得车体1转向控制更加精准。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述车体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车轮10和第二车轮11;所述车体1内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3,其中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3分别用于驱动第一车轮10和第二车轮1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3分别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
以上所述方案中,通过姿态传感器5感测转向架301的姿态信息,并将感测到的姿态信息发送至控制器2,其中控制器2根据姿态传感器5感测的姿态信息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3驱动第一车轮10和第二车轮11,从而实现车体1转向,车体1转向指的是,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3分别输出两个不同的驱动力给第一车轮10和第二车轮11,使第一车轮10和第二车轮11的转速不同,从而使车体1在前进时转向或者后退时转向。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述姿态传感器5为压力感应结构,其中姿态传感器5通过感应转向架301转动的压力信息感应出转向架301的姿态信息。
以上所述方案中,在车体1移动的过程中,当使用者需要转向时,可以通过操作把手303使转向架301相对初始位置发生摆动,姿态传感器5能够采集到转向架301相对初始位置的姿态信息,具体为当使用者需要向左偏转时,使用者通过把手303向左摆动,此时姿态传感器5采集到的转向架301左偏的姿态信息,控制器2根据姿态传感器5感测到信息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3分别驱动第一车轮10和第二车轮11产生转速差,实现车体1转向。
请参阅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车轮10设有第一转轴14,其中第二车轮11设有第二转轴15;所述车体1两侧分别设有开设通孔,其中通孔内安装有转轴座16;所述第一转轴14和第二转轴15分别贯穿车体1两侧的转轴座16,并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3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方案中,通过姿态传感器5感测转向架301的姿态信息,并将感测到的姿态信息发送至控制器2,其中控制器2根据姿态传感器5感测的姿态信息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2带动第一转轴14驱动第一车轮10转向,同时控制第二驱动电机13带动第二转轴15驱动第二车轮11转向,从而实现车体1转向,操作方便。
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述车体1内设有弹性件17,其中弹性件17下端与车体1底面固连接;所述弹性件17上端设置在基座401底部,其中弹性件17分别与第一脚踏板402和第二脚踏板403底部连接;弹性件17外侧安装有缓冲框18,其中缓冲框18外侧壁与车体1内壁之间安装有角度限位块19。
以上所述方案中,弹性件17设置在第一脚踏板402、第二脚踏板403与车体1之间,弹性件17为弹簧,由于弹簧自身限制,当第一脚踏板402和第二脚踏板403的转动角度达到弹性件17的限制值时,第一脚踏板402、第二脚踏板403便不能再进行转动,从而对第一脚踏板402、第二脚踏板403在可转动角度范围内进行限定;通过在弹性件17外侧安装有缓冲框18,并在缓冲框18外壁安装角度限位块19用于限定第一脚踏板402、第二脚踏板403向前或向后的转动角度,其中缓冲框18用于缓解第一脚踏板402、第二脚踏板403转动时对其他部件的冲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体1上设置转向架301以及在转向架301上安装姿态传感器5,其中姿态传感器5用于感测转向架301的姿态信息,并将感测到的姿态信息发送至控制器2,控制器2根据姿态传感器5感测的姿态信息控制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3分别驱动第一车轮10和第二车轮11,从而实现车体1转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通过在基座401上设置用于检测第一脚踏板402和第二脚踏板403相对于水平面转动角度的第一角度传感器8和第二角度传感器9,使得控制器2对车体1的控制更加精准,大大提升使用者的操作体验。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包括车体(1)和设置在车体(1)内的控制器(2),其中车体(1)上设有转向组件(3)和踏板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组件(3)包括转向架(301)、连接杆(302)和把手(303),其中转向架(301)底部与车体(1)连接;所述转向架(301)下方安装有姿态传感器(5),该姿态传感器(5)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其中姿态传感器(5)用于感测所述转向架(301)的姿态信息;
所述踏板组件(4)包括基座(401)和设置在基座(401)上的第一脚踏板(402)和第二脚踏板(403),其中基座(401)底部与车体(1)固定连接;所述基座(401)内安装有第一角度传感器(8)和第二角度传感器(9),其中第一角度传感器(8)和第二角度传感器(9)分别与控制器(2)连接;所述第一角度传感器(8)用于检测第一脚踏板(402)相对水平面的转动角度,其中第二角度传感器(9)用于检测第二脚踏板(403)相对水平面的转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车轮(10)和第二车轮(11);所述车体(1)内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3),其中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3)分别用于驱动第一车轮(10)和第二车轮(1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3)分别与控制器(2)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传感器(5)为压力感应结构,其中姿态传感器(5)通过感应转向架(301)转动的压力信息感应出转向架(301)的姿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轮(10)设有第一转轴(14),其中第二车轮(11)设有第二转轴(15);所述车体(1)两侧分别设有开设通孔,其中通孔内安装有转轴座(16);所述第一转轴(14)和第二转轴(15)分别贯穿车体(1)两侧的转轴座(16)并与第一驱动电机(12)和第二驱动电机(1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内设有弹性件(17),其中弹性件(17)下端与车体(1)底面固连接;所述弹性件(17)上端设置在基座(401)底部,其中弹性件(17)分别与第一脚踏板(402)和第二脚踏板(403)底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7)外侧安装有缓冲框(18),其中缓冲框(18)外侧壁与车体(1)内壁之间安装有角度限位块(19)。
CN202320193683.1U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 Active CN219651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3683.1U CN219651333U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93683.1U CN219651333U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1333U true CN219651333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77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93683.1U Active CN219651333U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1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27895B (zh) 一种人机互动体感车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4494750B (zh) 一种自平衡双轮车
US9037347B2 (en) Vehicle
CN104494749B (zh) 一种电动自平衡式双轮车
WO2008001863A1 (fr) Véhicule
CN101772436A (zh) 车辆
CN101965286A (zh) 车道保持辅助装置和车道保持辅助方法
CN101687528A (zh) 车辆
JPH10226346A (ja) 自動車の舵取装置
JP2005022631A5 (zh)
US9845101B2 (en) Pushcart
CN106739918A (zh) 车身姿态主动控制系统及主动控制方法
JP2003011863A (ja) 自動二輪車
WO2022059714A1 (ja) 二輪車
CN104527878B (zh) 一种自平衡电动双轮车
CN113753164A (zh) 一种体感车运行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9651333U (zh) 一种体感车的底盘装置
CN208216900U (zh) 平衡车
CN205737908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108382272A (zh) 一种座椅转向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5469578U (zh) 一种电动平衡车的转向装置
JP2007038962A (ja) 車両
CN108516038B (zh) 平衡车及其控制方法
JP6521488B2 (ja) 車両用挙動制御装置
CN216374833U (zh) 一种体感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