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3782U - 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3782U
CN219643782U CN202320033427.6U CN202320033427U CN219643782U CN 219643782 U CN219643782 U CN 219643782U CN 202320033427 U CN202320033427 U CN 202320033427U CN 219643782 U CN219643782 U CN 2196437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onverter
shell
base
converter structure
out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334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常春
李树人
邱士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yu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yu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yu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yu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334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37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37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37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提供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涉及变频器防护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风扇组件,所述底座的外部设置有螺纹孔,且底座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顶盖组件。本实用,于标准变频器Open Type外壳基础上增设对应的附件,从而成为UL‑Type1防护外壳,满足设备单独使用的外壳要求;进一步地,在此基础上,增加密封件,成为UL‑Type5防护外壳,满足UL粉尘场合外壳防护要求,即保证了不会为UL‑Type防护外壳增加成本,尽量地避免了现有外壳顶部不能防异物掉落,底部接线没有二次固定,不符最基本的UL‑Type1要求的技术问题;另外,规避了周边开散热窗以及底部过线孔,以及内部非密封结构,均容易进尘,不满足对粉尘防护要求的场合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变频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
背景技术
UL外壳类型,“UL”为UL-Enclosure-Type的英文简写,其定义是UL50/50E标准的要求,针对产品外壳的构造和性能,为防止意外接触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主要包括外壳的防水防尘及电气保护等方面要求;其中上述内容中的产品外壳,主要涵括以下两类外壳:
其一,UL开放型外壳产品本身不具有UL认可的防护外壳类型,即具有不完整外壳或局部有外壳的产品,需要装入具有防接触保护的外部终端装配体如机柜中使用的产品,被定义为开放型产品,其外壳被定义为开放型外壳;
其二,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外壳,用于室内和室外非危险场所的具有一定防护的外壳类型;
目前行业内变频器产品绝大部分用于设备成柜,变频器安装在机柜内,即可满足绝大部分应用场景,而出于成本考虑,业界标准变频器产品外壳类型通常设计为开放型外壳,不能作为UL定义的终端设备防护外壳,可参照附图2所示;如作为终端设备,不满足UL-Type外壳要求,主要体现在:顶部不能防异物掉落,底部接线没有二次固定,不符最基本的UL-Type1要求;另外周边开散热窗以及底部过线孔,以及内部非密封结构,均容易进尘,不满足对粉尘防护要求的场合,如更高等级的UL-Type5防护场合;
业界另外一种变频器方式,是直接设计成UL-Type高防护外壳。而由于开放型外壳满足绝大部分变频器应用场所要求,UL-Type高防护型产品市场容量较小,故这种方式,产品开发分摊成本较高;如果强行当作Open-Type环境使用,则因为其高防护的结构,较明显地增加了额外的环境防护成本;
综上,亟需提出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具体针对行业内高防护外壳结构环境其环境防护成本过高,开放式外壳无法满足UL-Type1的基本条件,因此,通过增设额外附件及密封措施,满足作为独立设备使用的、需要UL-Type1/5防护要求的行业应用,同时标准变频器成本没有额外增加,满足绝大部分应用场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风扇组件,所述底座的外部设置有螺纹孔,且底座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顶盖组件,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功率板本体,所述底座的上侧设置有中壳,所述中壳的外部设置有散热通孔,且散热通孔的表面粘贴有防尘贴膜,所述中壳的外部设置有电路板,所述中壳通过电路板连接有控制面盖组件,所述控制面盖组件包括与电路板相连接的控制面盖本体,所述控制面盖本体的外表面连接有控制面盖密封件,所述控制面盖本体通过控制面盖密封件连接有控制面盖贴膜,所述控制面盖本体的外部还设置有电位器旋钮,所述中壳的底部卡合连接有过线板,所述中壳的外部连接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的外部设置有防水接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本体,所述风扇本体的外部连接有风扇罩,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风扇密封件,所述风扇密封件的与风扇组件的接口处相适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线板的外部设置有多个底部过线孔,且多个底部过线孔以过线板的外表面为路径并呈垂直路线排列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水接头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防水接头以接线盒的外表面为路径,并均匀排列设置于接线盒的外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功率板本体,所述功率板本体的外部设置有模块本体,所述功率板本体的外部设置有电容本体。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容本体的外部套设有电容橡胶套,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置有模块用密封件,所述模块用密封件的外表面与模块本体相适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壳的外部设置有卡合孔,且中壳通过卡合孔连接有前面盖本体,所述前面盖本体的外表面两侧均设置有与卡合孔相适配的卡合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中,标准变频器Open Type外壳基础上,增加附件,成为UL-Type1防护外壳,满足设备单独使用外壳要求;进一步地,在此基础上,增加密封件,成为UL-Type5防护外壳,满足UL粉尘场合外壳防护要求。这样,即保证标准变频不会为UL-Type防护外壳增加成本,又可在增加少许附件及成本的情形下,把标准变频器改造成为UL-Type1及UL-Type5防护外壳,尽量地避免了现有外壳顶部不能防异物掉落,底部接线没有二次固定,不符最基本的UL-Type1要求的技术问题;规避了另外周边开散热窗以及底部过线孔,以及内部非密封结构,均容易进尘,不满足对粉尘防护要求的场合的技术问题;同时地规避了由于开放型外壳满足绝大部分变频器应用场所要求,UL-Type高防护型产品市场容量较小,故这种方式,产品开发分摊成本较高的经费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提出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其整体构件的分解式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于背景技术处提出的开放性外壳其主体构件的双视角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中电缆安装时面盖拆装状态下的三视角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中其主体构件安装顶盖组件后的双视角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中密封条处于粘接状态下的双视角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中底座预密封与完成密封状态下的双视角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中防尘贴膜完全脱离与完全贴封后的双视角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中控制面盖处贴膜及其余组件拆装后的双视角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中密封件拆装前后的双视角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面盖装回后外部形态完成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例说明:
1、前面盖本体;2、控制面盖组件;201、控制面盖本体;202、控制面盖密封件;203、控制面盖贴膜;204、电位器旋钮;3、中壳;4、防尘贴膜;5、顶盖组件;6、风扇组件;601、风扇本体;602、风扇罩;603、风扇密封件;7、底座;8、过线板;9、接线盒;10、防水接头;11、功率板本体;12、模块本体;13、电容本体;14、电容橡胶套;15、模块用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包括底座7,底座7的顶部设置有风扇组件6,中壳3的外部设置有电路板,中壳3通过电路板连接有控制面盖组件2,中壳3的底部卡合连接有过线板8,风扇组件6包括风扇本体601,风扇本体601的外部连接有风扇罩602,底座7的内部设置有风扇密封件603,风扇密封件603的与风扇组件6的接口处相适配;电容本体13的外部套设有电容橡胶套14,底座7的内部还设置有模块用密封件15,模块用密封件15的外表面与模块本体12相适配,底座7的内部设置有功率板本体11,功率板本体11的外部设置有模块本体12,功率板本体11的外部设置有电容本体13。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7在实际投入使用过程中,通过下述三列防护手段,进行对应的粉尘及密封防护处理;
其一,于功率板上的电容以及底座7之间间隙,增设对应的电容胶套,通过电容胶套起到对应的粉尘防护与密封处理;
其二,于功率板表面与底座7围边的表面存在间隙处及模块对应连接处增设对应的模块密封件,通过模块密封件起到对应的防护效果;
其三,于功率板与风扇进线开口表面存在间隙处,增设对应的风扇接口密封件,并通过风扇接口密封进行对应的防护及密封效果;
以上措施增加,在功率板被装配在底座7上后,实现底座7区域的防尘密封,具体可参照附图6。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中壳3的外部连接有接线盒9,接线盒9的外部设置有防水接头10,防水接头10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防水接头10以接线盒9的外表面为路径,并均匀排列设置于接线盒9的外部,过线板8的外部设置有多个底部过线孔,且多个底部过线孔以过线板8的外表面为路径并呈垂直路线排列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接线盒9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取下面盖,面盖取下后,再移除过线板8;用固定用螺栓或螺钉把接线盒9固定在中壳3上;重新装回面板。接线盒9上安装有高防护的防水锁头,机器内部的电缆穿过锁头,可起到电缆固定和防护作用,同时延长电缆的折弯半径。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底座7的外部设置有螺纹孔,且底座7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顶盖组件5,底座7的内部设置有功率板本体11,顶盖组件5包括顶盖本体与顶盖支架构成,具体用于防护处理,顶盖支架与顶盖本体为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顶盖组件5实际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使用扳手辅助固定螺栓进行固定处理,固定过程中,需要将顶盖组件5外部设置的固定孔与底座7的安装孔相贴合,贴合后,再使用固定螺栓将上述两者相固定,固定完成后,便可进行对应的防异物掉落处理,若此时有异物发生掉落,则会被顶盖组件5中的顶盖本体所阻隔。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接线盒9与变频器底面接触面,周边粘接密封条,从而起到对应的防尘作用;顶盖组件5与变频器接触面,通过粘接密封条,从而起到二次防尘作用,同时防顶部滴水流向机器背面,从而做到整机可防顶部滴水,即IPX1级防水。
实施例5
如图7所示,底座7的内部还设置有中壳3,中壳3的外部设置有散热通孔,且散热通孔的内表面粘贴有防尘贴膜4,于中壳3区域,较为明显的进尘位置为中壳3两侧的散热窗开孔区域:通过增加措施为在散热窗额外粘贴防尘贴膜4,封住中壳3侧面的散热窗。机器功率方面作适当降额使用。
实施例6
如图8和图9所示,控制面盖组件2包括与电路板相连接的控制面盖本体201,控制面盖本体201的外表面连接有控制面盖密封件202,控制面盖本体201通过控制面盖密封件202连接有控制面盖贴膜203,控制面盖本体201的外部还设置有电位器旋钮204,控制贴膜本身,存在两处粉尘入口,分别为通讯口及电位器旋钮204处。密封措施是更换新的控制贴膜,去除通讯口需要说明的是UL-Type外壳变频器可以不需外引通讯口,同时去除电位器旋钮204,该功能由上下按键替代,从而使得,新的控制贴膜不存在任何开孔,并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
实施例7
如图10所示,中壳3的外部设置有卡合孔,且中壳3通过卡合孔连接有前面盖本体1,前面盖本体1的外表面两侧均设置有与卡合孔相适配的卡合件;在使用过程中,最后将面盖装回并盖上后,从而成为UL-Type5防护外壳,继而满足UL标准要求的粉尘场合应用要求。
工作原理:
如图1-图10所示,在实际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若需要对底座7进行对应的防护或防尘处理;底座7在实际投入使用过程中,通过下述三列防护手段,进行对应的粉尘及密封防护处理;
其一,于功率板上的电容以及底座7之间间隙,增设对应的电容胶套,通过电容胶套起到对应的粉尘防护与密封处理;
其二,于功率板表面与底座7围边的表面存在间隙处及模块对应连接处增设对应的模块密封件,通过模块密封件起到对应的防护效果;
其三,于功率板与风扇进线开口表面存在间隙处,增设对应的风扇接口密封件,并通过风扇接口密封进行对应的防护及密封效果;
以上措施增加,在功率板被装配在底座7上后,实现底座7区域的防尘密封,具体可参照附图6;
在使用时,若需要进行对应的电缆固定处理,可使用接线盒9进行接线,接线盒9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取下面盖,面盖取下后,再移除过线板8;用固定用螺栓或螺钉把接线盒9固定在中壳上;重新装回面板。接线盒9上安装有高IP防护的防水锁头,机器内部的电缆穿过锁头,可起到电缆固定和防护作用,同时延长电缆的折弯半径;
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若需要使用顶盖组件5进行防异物掉落处理时,首先需要通过使用扳手辅助固定螺栓进行固定处理,固定过程中,需要将顶盖组件5外部设置的固定孔与底座7的安装孔相贴合,贴合后,再使用固定螺栓将上述两者相固定,固定完成后,便可进行对应的防异物掉落处理,若此时有异物发生掉落,则会被顶盖组件5中的顶盖本体所阻隔;
而需要进行于接线盒9处进行防尘与防水处理时,接线盒9与变频器底面接触面,周边粘接密封条,从而起到对应的防尘作用;顶盖组件5与变频器接触面,通过粘接密封条,从而起到二次防尘作用,同时防顶部滴水流向机器背面,从而做到整机可防顶部滴水,即IPX1级防水;
相同的,与中壳3较为明显的进尘位置为中壳3两侧的散热窗开孔区域:通过增加措施为在散热窗额外粘贴防尘贴膜,封住中壳3侧面的散热窗。机器功率方面做适当降额使用,于贴控制贴膜处,由于其存在两处粉尘入口,分别为通讯口及电位器旋钮204处,密封措施是更换新的控制贴膜,去除通讯口需要说明的是UL-Type外壳变频器可以不需外引通讯口,同时去除电位器旋钮204,该功能由上下按键替代,从而使得,新的控制贴膜不存在任何开孔,并处于完全密封的状态;
最终,通过将面盖装回并盖上后,从而成为UL-Type5防护外壳,继而满足UL标准要求的粉尘场合应用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包括底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的顶部设置有风扇组件(6),所述底座(7)的外部设置有螺纹孔,且底座(7)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有顶盖组件(5),所述底座(7)的内部设置有功率板本体(11),所述底座(7)的上侧设置有中壳(3),所述中壳(3)的外部设置有散热通孔,且散热通孔的表面粘贴有防尘贴膜(4),所述中壳(3)连接有控制面盖组件(2),所述控制面盖组件(2)包括与电路板相连接的控制面盖本体(201),所述控制面盖本体(201)的表面放置有控制面盖密封件(202),所述控制面盖本体(201)粘接有控制面盖贴膜(203),所述控制面盖本体(201)的外部还设置有电位器旋钮(204),所述中壳(3)的底部卡合连接有过线板(8),所述中壳(3)的外部连接有接线盒(9),所述接线盒(9)的外部设置有防水接头(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6)包括风扇本体(601),所述风扇本体(601)的外部连接有风扇罩(602),所述底座(7)的内部设置有风扇密封件(603),所述风扇密封件(603)与风扇组件(6)的过线孔处相适配,并对风扇过线孔形成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板(8)的外部设置有多个底部过线孔,且多个底部过线孔以过线板(8)的外表面为路径并呈垂直路线排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接头(10)共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防水接头(10)以接线盒(9)的外表面为路径,并均匀排列设置于接线盒(9)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板本体(11)的外部设置有模块本体(12),所述功率板本体(11)的外部设置有电容本体(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本体(13)的外部套设有电容橡胶套(14),所述底座(7)的内部还设置有模块用密封件(15),所述模块用密封件(15)的外表面与模块本体(12)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3)的外部设置有卡合孔,且中壳(3)通过卡合孔连接有前面盖本体(1),所述前面盖本体(1)的外表面两侧均设置有与卡合孔相适配的卡合件。
CN202320033427.6U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 Active CN2196437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3427.6U CN219643782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3427.6U CN219643782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3782U true CN219643782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8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33427.6U Active CN219643782U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37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18572A1 (en) Connection Box
CN106340256B (zh) 主动散热式led显示屏面板
US20030017728A1 (en) Connector apparatus for hardware
EP2651115A2 (en) Vehicle video recorder module
US20180143513A1 (en) Waterproof camera and supporting structure thereof
WO2019007162A1 (zh) 模块电源
US5438160A (en) Sealed, shielded and filtered header receptacle
CN219643782U (zh) 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
CN116032097A (zh) 一种满足UL-Type外壳防护的变频器结构
US5422790A (en) Computer chip mounting hardware for heat dissipation
JPH08222877A (ja) シールドカバー取付構造
JP2000196977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シ―ルド構造
US20240171666A1 (en) Terminal device
CN214675830U (zh) 一种防水型电路印刷板
CN212660439U (zh) 密闭式机箱
CN210431569U (zh) 一种散热智能摄像机
CN106707584B (zh) 用于显示单元的多功能通道
CN218868084U (zh) 一种具备独立风道的变频器
CN219642471U (zh) 一种用于led显示屏模组的防水底壳和led显示屏模组
CN220107102U (zh) 一种插座开关的接地结构
CN212517939U (zh) 一种适用于户外的配电柜
CN208258210U (zh) 户外便携终端设备
CN216081748U (zh) 一种称重控制仪表用防水结构
CN220173559U (zh) 一种域控制器及车辆
CN217770123U (zh) 一种防水的交换机机壳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