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7253U -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7253U
CN219637253U CN202223464057.6U CN202223464057U CN219637253U CN 219637253 U CN219637253 U CN 219637253U CN 202223464057 U CN202223464057 U CN 202223464057U CN 219637253 U CN219637253 U CN 219637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body
fixedly connected
operation platform
wall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640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焕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Fulife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Fulife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Fulife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Fulife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640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7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7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7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上表面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炉体,所述炉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耐高温板,所述耐高温板两侧的内壁均设置有红外线加热器,所述红外线加热器内顶面的中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炉体的内部开设有隔温腔,所述隔温腔的内部设置有保温棉,所述炉体上端的一侧铰接连接有密封盖。本实用新型可以便于人们对长期使用后老化的保温棉进行更换,防止炉体的保温性能下降影响配件的退火效率,再通过炉体两侧的内壁均设有红外线加热器,相对的红外线加热器可形成热对流,能够使配件受热更加均匀良好。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在汽车配件的加工过程中,需要退火装置对汽车的配件进行退火处理。
目前的退火装置大多不具备对保温棉进行更换的结构,在保温棉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老化现象,从而导致降低其保温效果,影响配件的退火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保温棉无法更换,影响退火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上表面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炉体,所述炉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耐高温板,所述耐高温板两侧的内壁均设置有红外线加热器,所述红外线加热器内顶面的中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炉体的内部开设有隔温腔,所述隔温腔的内部设置有保温棉,所述炉体上端的一侧铰接连接有密封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炉体内设有隔温腔,隔温腔的内部设置保温棉,可以对炉体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再通过打开密封盖可以便于人们对长期使用后老化的保温棉进行更换,防止炉体的保温性能下降影响配件的退火效率,再通过炉体两侧的内壁均设有红外线加热器,相对的红外线加热器可形成热对流,能够使配件受热更加均匀良好。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平台的内部开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前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杆身套设有螺纹套,所述操作平台上端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口,所述螺纹套的上端贯穿限位口并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炉体前端一侧外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炉体前端远离第一电机一侧外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丝杆与导向杆的下端均与操作平台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与导向杆的杆身套设有炉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电机转动丝杆,使丝杆杆身外部的炉门实现上下移动,进而与炉体进行开合,再通过第二电机转动螺纹杆,螺纹杆旋转带动螺纹套水平移动,进而使放置板在操作平台的上部前后移动,实现配件进行退火处理的自动进出料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一侧外壁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电控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控箱起到电气控制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炉体一侧外壁的中部设置有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与温度传感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红外线加热器均电性连接,所述炉体一侧外壁的前端设置有多个调控按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触控面板和调控按钮便于人们对该装置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平台上端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端均与放置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放置板的移动起到限位、稳定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上端面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便于人们拉开密封盖。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平台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腿起到支撑稳固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通过炉体内设有隔温腔,隔温腔的内部设置保温棉,可以对炉体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再通过打开密封盖可以便于人们对长期使用后老化的保温棉进行更换,防止炉体的保温性能下降影响配件的退火效率,再通过炉体两侧的内壁均设有红外线加热器,相对的红外线加热器可形成热对流,能够使配件受热更加均匀良好。
2、该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通过第一电机转动丝杆,使丝杆杆身外部的炉门实现上下移动,进而与炉体进行开合,再通过第二电机转动螺纹杆,螺纹杆旋转带动螺纹套水平移动,进而使放置板在操作平台的上部前后移动,实现配件进行退火处理的自动进出料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操作平台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炉体的侧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操作平台的俯剖图。
图例说明:
1、操作平台;2、炉体;3、第一电机;4、触控面板;5、调控按钮;6、电控箱;7、密封盖;8、把手;9、连接块;10、耐高温板;11、红外线加热器;12、导向杆;13、滑轨;14、滑块;15、螺纹杆;16、放置板;17、支撑腿;18、限位口;19、温度传感器;20、隔温腔;21、保温棉;22、炉门;23、丝杆;24、第二电机;25、收纳腔;26、螺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包括操作平台1,操作平台1上表面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炉体2,炉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耐高温板10,耐高温板10两侧的内壁均设置有红外线加热器11,红外线加热器11内顶面的中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9,炉体2的内部开设有隔温腔20,隔温腔20的内部设置有保温棉21,炉体2上端的一侧铰接连接有密封盖7。
通过炉体2内设有隔温腔20,隔温腔20的内部设置保温棉21,可以对炉体2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再通过打开密封盖7可以便于人们对长期使用后老化的保温棉21进行更换,防止炉体2的保温性能下降影响配件的退火效率,再通过炉体2两侧的内壁均设有红外线加热器11,相对的红外线加热器11可形成热对流,能够使配件受热更加均匀良好。
操作平台1的内部开设有收纳腔25,收纳腔25前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4,第二电机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5,螺纹杆15的杆身套设有螺纹套26,操作平台1上端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口18,螺纹套26的上端贯穿限位口18并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6,炉体2前端一侧外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23,炉体2前端远离第一电机3一侧外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连接块9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导向杆12,丝杆23与导向杆12的下端均与操作平台1转动连接,丝杆23与导向杆12的杆身套设有炉门22,通过第一电机3转动丝杆23,使丝杆23杆身外部的炉门22实现上下移动,进而与炉体2进行开合,再通过第二电机24转动螺纹杆15,螺纹杆15旋转带动螺纹套26水平移动,进而使放置板16在操作平台1的上部前后移动,实现配件进行退火处理的自动进出料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炉体2一侧外壁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电控箱6,通过电控箱6起到电气控制作用,炉体2一侧外壁的中部设置有触控面板4,触控面板4与温度传感器19、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24和红外线加热器11均电性连接,炉体2一侧外壁的前端设置有多个调控按钮5,通过触控面板4和调控按钮5便于人们对该装置进行操作,操作平台1上端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滑轨13,滑轨13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4,滑块14的上端均与放置板16固定连接,对放置板16的移动起到限位、稳定作用,密封盖7上端面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8,把手8便于人们拉开密封盖7,操作平台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17,通过支撑腿17起到支撑稳固作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需要进行退火处理的汽车配件放置到放置板16上,通过操控触控面板4使第二电机24启动转动螺纹杆15,螺纹杆15旋转带动螺纹套26水平移动,进而使放置板16在操作平台1的上部前后移动,实现配件进行退火处理的自动进出料操作,再通过启动第一电机3旋转丝杆23使炉门22上下移动与炉体2进行开合,同时导向杆12对炉门22起到限位移动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包括操作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1)上表面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炉体(2),所述炉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耐高温板(10),所述耐高温板(10)两侧的内壁均设置有红外线加热器(11),所述红外线加热器(11)内顶面的中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9),所述炉体(2)的内部开设有隔温腔(20),所述隔温腔(20)的内部设置有保温棉(21),所述炉体(2)上端的一侧铰接连接有密封盖(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1)的内部开设有收纳腔(25),所述收纳腔(25)前端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4),所述第二电机(2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5),所述螺纹杆(15)的杆身套设有螺纹套(26),所述操作平台(1)上端的中部开设有限位口(18),所述螺纹套(26)的上端贯穿限位口(18)并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6),所述炉体(2)前端一侧外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23),所述炉体(2)前端远离第一电机(3)一侧外壁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导向杆(12),所述丝杆(23)与导向杆(12)的下端均与操作平台(1)转动连接,所述丝杆(23)与导向杆(12)的杆身套设有炉门(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一侧外壁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电控箱(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2)一侧外壁的中部设置有触控面板(4),所述触控面板(4)与温度传感器(19)、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24)和红外线加热器(11)均电性连接,所述炉体(2)一侧外壁的前端设置有多个调控按钮(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1)上端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滑轨(13),所述滑轨(13)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4),所述滑块(14)的上端均与放置板(16)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7)上端面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平台(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腿(17)。
CN202223464057.6U 2022-12-25 2022-12-25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 Active CN219637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4057.6U CN219637253U (zh) 2022-12-25 2022-12-25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64057.6U CN219637253U (zh) 2022-12-25 2022-12-25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7253U true CN219637253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08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64057.6U Active CN219637253U (zh) 2022-12-25 2022-12-25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7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06452U (zh) 一种机械热处理炉
CN219637253U (zh) 一种汽车配件加工用退火装置
CN218951245U (zh) 一种玻璃瓶生产用退火炉
CN214122419U (zh) 一种高稳定的电池热冲击试验箱
CN208475839U (zh) 一种水性油墨加工试验用保温烘箱
CN219991668U (zh) 带有保温结构的自动退火炉
CN216057514U (zh) 正火工艺中的加热器
CN209197483U (zh) 一种箱式电阻炉
CN208701139U (zh) 一种纳米箔生产加热组件
CN220432905U (zh) 一种具有均匀保温的退火炉
CN211261514U (zh) 一种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CN216954047U (zh) 用于生产氮化合金的电阻炉的保温装置
CN218695340U (zh) 一种快速加热器
CN220288013U (zh) 一种消泡剂生产的干燥机构
CN219517809U (zh) 一种多金属碳化物制备用溶剂烘干箱
CN216409571U (zh) 一种具有恒温功能的电热鼓风干燥箱
CN217900486U (zh) 一种石英石高温淬化焙烤炉
CN218507852U (zh) 一种井式回火炉
CN210287133U (zh) 一种空气循环箱式精密退火炉
CN219637267U (zh) 一种金属热处理高温电炉
CN219621224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轴承加工用回火装置
CN219249904U (zh) 一种便于取物的单门立式焗炉
CN212227715U (zh) 一种玻璃烧制旋转装置
CN219913926U (zh) 一种高效率的热处理炉
CN217459498U (zh) 金属热处理淬火炉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