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6515U - 料带传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料带传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6515U
CN219636515U CN202320440851.2U CN202320440851U CN219636515U CN 219636515 U CN219636515 U CN 219636515U CN 202320440851 U CN202320440851 U CN 202320440851U CN 219636515 U CN219636515 U CN 219636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belt
clamping mechanism
cylinder
guid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08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金利
宋林峰
潘秦妹
卢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Circuit Protection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Circuit Protection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Circuit Protection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iemens Circuit Protection System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08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6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6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6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空气开关的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料带传送系统。该料带传送系统包括:第一夹料机构(301)、第二夹料机构(302)以及一个拉料机构(2)。在拉料机构(2)动作以使第二夹料机构(302)带动料带(b)前移一个步距后,完成一个拉料工序;以及,当拉料机构(2)动作以使第二夹料机构(302)后退一个步距后,准备下一个拉料工序。同时,在料带(b)完成一次传送后,其他加工机构即可对料带(b)进行裁切、焊接、铆接及组装等加工过程。如此往复,该传送控制系统即可在触头组件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对料带(b)进行传送,并提高触头组件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料带传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空气开关的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料带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低压空气开关中有触头组件,该触头组件包括支架、动触头、脱扣栓以及其上设置的两根定位轴,其中动触头焊接在支架的一端,一根定位轴用于将支架铰接在脱扣栓上,另一根定位轴用来限制支架转动的范围。
目前触头组件的生产采用手工作业的方式,手持焊枪将动触头与支架进行焊接,再将支架放入脱扣栓内,通过定位轴将二者组装在一起,由于各工序均需要手工作业,使得触头组件的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料带传送系统,用于实现触头组件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料带传送的自动化。
本申请提供的料带传送系统包括机台以及设置在机台上的多段走料轨道、第一夹料机构、第二夹料机构以及一个拉料机构。其中,机台上设置有沿直线排列的多段走料轨道,所述走料轨道用于支承所述料带。第一夹料机构及第二夹料机构分别用于夹紧及松开料带,且均与多段走料轨道排列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夹料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台上。拉料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料机构沿着所述走料轨道移动。
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料带传送系统实现料带传送的过程可以是:在第一夹料机构松开料带,且第二夹料机构夹紧料带后,拉料机构动作以使所述第二夹料机构带动料带前移一个步距,从而完成一个拉料环节。以及,当所述料带向前移动一个步距后,所述第一夹料机构夹紧料带,且第二夹料机构松开料带,拉料机构动作以使所述第二夹料机构后退一个步距,以准备下一个拉料环节。其中,第一夹料机构、第二夹料机构以及一个拉料机构均可由控制器进行上述协同控制。同时,在料带完成一次传送后,其他加工机构即可对料带进行裁切、焊接、铆接及组装等加工过程。如此往复,该料带传送系统即可在触头组件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对料带进行传送,并提高触头组件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料带的料带传送系统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料带传送系统还包括用于导正料带的至少一个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台的进料侧的走料轨道上。并且,所述第二夹料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机台的出料侧,所述第一夹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夹料机构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各加工机构对料带进行裁切、焊接、铆接及组装等加工过程时要求料带位置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当所述第一夹料机构夹紧料带后,再由所述定位机构动作以导正料带,可以使得料带始终保持在各加工机构要求的位置,从而有利于触头组件的自动化生产过程更稳定及可靠。进一步,从第一夹料机构、第二夹料机构相对于定位机构的位置安排可以看出,本技术方案采取了料带传送系统在料带的尾部进行拉料,而在料带的前头进行导正的方案。从料带的前头进行导正有利于保证料带在之后传送过程中位置的准确性,在料带的尾部进行拉料相比于在料带的前头进行推料,更有利于保持料带传送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为触头组件加工过程示意图;
图2为料带传送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料带传送系统中用于实现拉料功能的相关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料带传送系统中用于实现导正料带功能的相关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料带传送系统中的信号连接关系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a-触头组件;a1-支架;a2-动触头;a3-脱扣栓;a4-定位轴;
b-料带;b1-引导孔;
1-机台;11-走料轨道;12-导料板;121-弧形导槽;13-支柱;
2-拉料机构;21-电机;
211-滑轨;212-丝杠轴;
22-移动件;
23-光电开关;
301-第一夹料机构;302-第二夹料机构;
31-机架;32-定夹件;33-第一气缸;
331-第一电磁阀组;332-第一磁性开关;
34-动夹件;
4-控制器;
5-定位机构;51-固定板;521-直线轴承;522-导向轴;53-浮动座;
531-调节孔;
54-引导针;55-连接座;
561-第二气缸;562-第二电磁阀组;563-第二磁性开关;
571-调整块;572-固定块;58-第一调节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料带传送系统可以对图1中示出的料带b进行传送,该料带b上预先已经每间隔一定距离裁切形成有支架a1,且该料带b上还按照设定的间距预先形成多个引导孔b1。在对料带b进行传送的过程中,料带b每完成一次传送,其他加工机构在各自的工位即可对料带b进行裁切、焊接、铆接及组装等加工过程,从而加工成触头组件。从图1可看到最终形成的该触头组件包括支架a1、动触头a2、脱扣栓a3以及其上设置的两根定位轴a4,其中动触头a2焊接在支架a1的一端,一根定位轴a4用于将支架a1铰接在脱扣栓a3上,另一根定位轴a4用来限制支架a1转动的范围。
如图2所示,该料带传送系统有一个机台1,该机台1上设置有沿直线排列的多段走料轨道11,这些走料轨道11用于支承料带b。在该机台1上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拉料功能的相关机构,例如,一个第一夹料机构301、一个第二夹料机构302及一个拉料机构2。
第一夹料机构301和第二夹料机构302均与多段走料轨道11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并分别用于夹紧及松开料带b,且第一夹料机构301设置在机台1上。同时,该拉料机构2用于驱动第二夹料机构302沿着走料轨道11移动。其中,拉料机构2与第一夹料机构301可以通过多个支柱13相对固定地设置在该机台1上。
优选地,在该料带传送系统中,还可以有两个导料板12分别连接在走料轨道11的进料端及出料端,且导料板12上设置有由水平方向向竖直方向弯曲的弧形导槽121,以在无走料轨道11支承的进料侧和出料侧均允许料带b沿着该弧形导槽121自然下垂,且不会造成料带b的损坏。
结合图5,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料机构301、第二夹料机构302以及一个拉料机构2均可由一个控制器4进行协同控制。例如,该控制器4可以与第一夹料机构301、第二夹料机构302及拉料机构2信号连接,且控制器4配置成:先控制第一夹料机构301松开料带b及第二夹料机构302夹紧料带b,然后控制拉料机构2动作以使第二夹料机构302带动料带b前移一个步距(图2中向左为前移),完成一个拉料工序。当料带b前移一个步距后,控制第一夹料机构301夹紧料带b、第二夹料机构302松开料带b,然后控制拉料机构2动作以使第二夹料机构302后退一个步距,以准备下一个拉料工序。
同时,在料带b完成一次传送后,其他加工机构即可对料带b进行裁切、焊接、铆接及组装等加工过程。如此往复,该料带传送系统即可在触头组件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对料带b进行传送,并提高触头组件的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到的“步距”是与该料带b上预先已经裁切形成的相邻支架a1之间的间距相一致的,该“步距”可以针对相邻支架a1之间的实际间距进行调节,而不解释为某一具体的数值。
由于各加工机构对料带b进行裁切、焊接、铆接及组装等加工过程时要求料带b位置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该料带传送系统还包括用于实现导正料带b功能的相关机构,例如至少一个定位机构5。该定位机构5设置在机台1的进料侧的走料轨道11上。其中,走料轨道11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支柱13相对固定地设置在该机台1上。并且,第二夹料机构302均设置在机台1的出料侧,第一夹料机构301设置在至少一个定位机构5与第二夹料机构302之间。
从上述第一夹料机构301、第二夹料机构302相对于定位机构5的位置安排可以看出,本料带传送系统采取了在料带b的尾部进行拉料,而在料带b的前头进行导正的方案。从料带b的前头进行导正有利于保证料带b在之后传送过程中位置的准确性,在料带b的尾部进行拉料相比于在料带b的前头进行推料,有利于防止料带b卷曲,更有利于保持料带b传送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结合图5,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该控制器4还与定位机构5信号连接,且该控制器4还配置成:当控制第一夹料机构301夹紧料带b后,控制定位机构5动作以导正料带b。如此,通过控制器4对上述用于实现拉料功能的相关机构及用于实现导正料带b功能的相关机构的协同控制,可以使得料带b在传送过程中始终保持在各加工机构要求的位置,从而有利于触头组件的自动化生产过程更稳定及可靠。
结合图3,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夹料机构301及第二夹料机构302可以均包括一个机架31、一个定夹件32、一个动夹件34及第一驱动装置。其中,定夹件32设置在机架31的一端并用于支承料带b,动夹件34正对定夹件32设置并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以朝靠近及远离定夹件32的方向移动。由此,当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动夹件34朝靠近定夹件32的方向移动时,动夹件34可将支承在定夹件32上的料带b压紧;当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动夹件34朝远离定夹件32的方向移动时,动夹件34可将支承在定夹件32上的料带b松开。例如,该定夹件32或动夹件34可以呈板状、楔形状、柱状等,优选地,该定夹件32或动夹件34朝向料带b的一面为与料带b宽度一致的平面。
继续参照图3,由于多段走料轨道11的设置需要满足支承料带b的需求,以及满足第二夹料机构302对移动空间的需求。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料机构301的机架31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一段走料轨道11,第二夹料机构302的机架31的一侧设置有一段走料轨道11。其中,当拉料机构2后退一个步距完成时,第二夹料机构302与第一夹料机构301之间的走料轨道11相接,且第二夹料机构302与另一侧的相邻的走料轨道11相隔一个步距。如此,能够在满足第二夹料机构302的移动空间需求的前提下,保持该料带传送系统对料带b传送的可靠性。
参照图5,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4能够与第一夹料机构301及第二夹料机构302的第一驱动装置信号连接,且控制器4配置成:当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动夹件34并朝靠近定夹件32的方向移动时,使得第一夹料机构301或第二夹料机构302夹紧料带b;当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动夹件34并朝远离定夹件32的方向移动时,使得第一夹料机构301或第二夹料机构302松开料带b。
结合图3和图5,第一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气缸33、第一电磁阀组331及第一磁性开关332。其中,第一气缸33设置在机架31的另一端,第一气缸33具有非导磁性的缸筒以及非磁性体的活塞,且活塞上设置有一永久磁环。第一电磁阀组331连接在第一气缸33的气路上并控制活塞的移动。第一磁性开关332设置在缸筒的外侧,且其设置成当活塞驱动动夹件34移动至夹紧料带b的位置时导通。
示例性地,第一磁性开关332在第一气缸33的缸筒外侧的安装位置可按照如下方法确定:在活塞驱动动夹件34移动至夹紧料带b的位置使活塞固定,让第一磁性开关332在缸筒外侧的沿着缸筒左右移动,找出第一磁性开关332吸合时的最高灵敏度位置后,将第一磁性开关332固定。如此,当活塞带动永久磁环移动至该第一磁性开关332所在的位置时,第一磁性开关332的两个簧片被磁化后相互吸合而导致触点闭合,从而该第一磁性开关332由断开转变为导通,当第一磁性开关332导通时控制第一气缸33停止移动。
结合图5,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控制器4还与第一夹料机构301及第二夹料机构302的第一电磁阀组331、第一磁性开关332信号连接,且该控制器4配置成: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组331使得动夹件34朝靠近及远离定夹件32的方向移动;以及,当控制器4收到第一磁性开关332反馈的由断开转为导通的信号时,控制第一电磁阀组331使得动夹件34停止移动。
由此,第一夹料机构301及第二夹料机构302可由控制器4控制其电磁阀组,来对第一气缸33的气路进行控制,并决定活塞的移动方向。例如,活塞可以从初始位置移动到使得第一磁性开关332导通的位置,控制器4依此来确定第一夹料机构301或第二夹料机构302已经夹紧料带b。此外,当第一夹料机构301或第二夹料机构302松开料带b时,可以使得活塞退回到初始位置。
优选地,当控制器4在设定时间段内未收到第一磁性开关332反馈的由断开转为导通的信号时,发出报警信号。该实施方式是针对第一夹料机构301或第二夹料机构302不能正常夹紧料带b的故障进行检测,以保证及时通知负责人进行故障排查。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是以第一气缸33为例来进行说明的,但通过电机驱动也依然能够实现第一夹料机构301或第二夹料机构302的上述功能。
继续参照图3,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拉料机构2包括一个滑轨211、一个移动件22及第二驱动装置。滑轨211设置在机台1上且沿着走料轨道11延伸,移动件22滑动设置在滑轨211上,且第二夹料机构302设置在该移动件22上。例如,移动件22的两侧可以设置有限位条,滑轨211的两侧内壁可以形成有限位槽,以使得移动件22能与滑轨211滑动配合。再如,还可以有一滑块滑动设置在滑轨211中,将该移动件22连接在滑块上,以实现移动件22相对于滑轨211的滑动连接。其中,控制器4与第二驱动装置信号连接。控制器4可以控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移动件22沿滑轨211移动,以使得第二夹料机构302能够拉动料带b前移一个步距。
继续参照图3和图5,上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可以包括一个电机21、一个丝杠轴212及至少一个光电开关23。丝杠轴212可转动地设置在滑轨211上,且丝杠轴212的一端连接在电机21的输出端,丝杠轴212还通过螺纹传动的方式驱动移动件22移动。例如,丝杠轴212的两端可分别通过一轴承设置在轨道上,以使得丝杠轴212实现与滑轨211的可转动地连接。光电开关23可以设置在机台1上并设置成当移动件22前移一个步距时导通。
示例性地,该料带传送系统可以根据预先的测试得知,拉料机构2驱动第二夹料机构302前进或后退一个步距对脉冲的要求。例如,当该电机21为步进电机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的个数控制转动角度的;当该电机21为伺服电机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时间的长短控制转动角度。以此来控制拉料机构2驱动第二夹料机构302的移动距离。
优选地,控制器4可以与电机21、光电开关23信号连接,该控制器4还配置成:通过控制向电机21发送脉冲的个数或时间控制电机21的转动角度,以驱动第二夹料机构302前进或后退。当接收到光电开关23反馈的由断开转为导通的信号时控制电机21停止。根据该实施方式,在理想情况下,电机21按照设定的脉冲参数即可使得拉料机构2完成驱动第二夹料机构302前移一个步距或后退一个步距的任务,而光电开关23能够恰好在这时给控制器4发送反馈信号。此外,还可以利用该光电开关23来校正第二驱动装置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的电机21“失步”等精度问题,保证料带传送系统对料带b传送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是以的第二驱动装置包含电机21为例进行说明的,但该第二驱动装置也可以采取气缸作为动力装置,来实现拉料机构2的上述功能。
结合图4,本实施例的定位机构5可以包括一个固定板51、两个直线轴承521、两根导向轴522、浮动座53、一个连接座55及第三驱动装置。其中,该固定板51设置在一段走料轨道11的底面上,且其两侧伸出走料轨道11并设置有两个轴孔,两个直线轴承521分别设置在一个轴孔中,两根导向轴522分别穿过一个直线轴承521并滑动配合。浮动座53连接在两根导向轴522的上端,且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引导针54,且引导针54朝走料轨道11的顶面伸出。连接座55连接在两根导向轴522的下端,第三驱动装置设置成通过驱动连接座55使引导针54插入料带b的引导孔b1中。
示例性地,当料带b上针对每个支架a1都有对应的多个引导孔b1时,浮动座53上即可设置多个引导针54来实现对料带b的定位。再如,当浮动座53与料带b同时只匹配一个引导针54时,可以使用两个定位机构5,分别在不同的支架a1对应的引导孔b1位置处对料带b进行定位,保证料带b不会发生转动或偏移。当料带b每前移一个步距之后,该定位装置均可对料带b进行一次定位。
优选地,控制器4还与第三驱动装置信号连接,且该控制器4还配置成:当控制第一夹料机构301夹紧料带b之后,控制第三驱动装置动作,以使引导针54插入料带b的引导孔b1;当控制器4接收到来自定位机构5反馈的引导针54已插入料带b的引导孔b1时,控制至少一个加工机构动作以对料带b进行加工。如此,控制器4即可实现对用于实现拉料功能的相关机构、用于实现导正料带b功能的相关机构及加工机构的协同控制,以最终实现触头组件生产的自动化,提高触头组件的生产效率。
优选地,该控制器4还可以进一步配置成:在控制至少一个加工机构动作以对料带b进行加工之后,且当加工机构完成对料带b的一次加工任务后,控制第三驱动装置动作以使得引导针54离开料带b,并控制拉料机构2、第一夹料机构301及第二夹料机构302动作,使料带b前移一个步距。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对如何实现触头组件的连续不断地自动化生产的一个示例性说明。
优选地,该控制器4还可以配置成:在控制第三驱动装置动作以使引导针54插入料带b的引导孔b1之后,当控制器4接收到来自定位机构5反馈的引导针54无法插入料带b的引导孔b1时,发出报警信号。该实施方式也是对料带b传送中发生的传送距离错误、料带b发生偏离等的故障提醒或意外监测,从而为料带b的安全可靠地自动化生产提供保障。
结合图4和图5,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三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第二气缸561、第二电磁阀组562及第二磁性开关563。其中,第二气缸561具有非导磁性的缸筒以及非磁性体的活塞,且活塞上设置有一永久磁环;其中,可以将第二气缸561的缸筒设置在连接座55上,以及将第二气缸561的活塞连接在固定板51上。第二电磁阀组562可以连接在第二气缸561的气路上并控制第二气缸561的活塞的移动。第二磁性开关563可以设置在缸筒的外侧,且其设置成当活塞通过驱动连接座55使引导针54插入料带b的引导孔b1中时导通。
示例性地,第二磁性开关563在第二气缸561的缸筒外侧的安装位置可按照如下方法确定:在活塞驱动连接座55移动至引导针54插入料带b的引导孔b1的位置使活塞固定,让第二磁性开关563在缸筒外侧的沿着缸筒左右移动,找出第二磁性开关563吸合时的最高灵敏度位置后,将第二磁性开关563固定。如此,当活塞带动永久磁环移动至该第二磁性开关563所在的位置时,第二磁性开关563的两个簧片被磁化后相互吸合而导致触点闭合,从而该第二磁性开关563由断开转变为导通,当第二磁性开关563导通时控制第一气缸33停止移动。
结合图5,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控制器4还与定位机构5的第二电磁阀组562、第二磁性开关563信号连接,且该控制器4配置成:通过控制第二电磁阀组562使得引导针54朝靠近及远离料带b的方向移动;以及,当控制器4收到第二磁性开关563反馈的由断开转为导通的信号时,控制第二电磁阀组562使得引导针54停止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是以的第三驱动装置包含气缸为例进行说明的,但该第三驱动装置也可以采取电机作为动力装置,来实现定位机构5的上述功能。
继续参照图4,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浮动座53上可以设置有一调节孔531,调节孔531为沿着走料轨道1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一段;定位机构5还包括固定块572、第一调节螺钉58、调整块571及第二调节螺钉(图中未示出)。其中,固定块572设置在浮动座53上,第一调节螺钉58与固定块572螺纹连接,在走料轨道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穿过固定块572。调整块57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引导针54,并连接在第一调节螺钉58的一端,第二调节螺钉穿过调节孔531并将调整块571连接在浮动座53上。如此设置,可以使得该定位机构5中引导针54的位置能根据料带b上引导孔b1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该料带传送系统也能够适应引导孔b1位置不同的料带b。
为了从整体上对本实施例的料带传送系统的工序进行清楚的说明,对本实施例包含的控制器4的执行流程作如下简要总结:
S1、先控制第一夹料机构301松开料带b及第二夹料机构302夹紧料带b,然后控制拉料机构2动作以使第二夹料机构302带动料带b前移一个步距。
S2、当料带b前移一个步距后,控制第一夹料机构301夹紧料带b、第二夹料机构302松开料带b,然后控制拉料机构2动作以使第二夹料机构302后退一个步距。
S3、当控制第一夹料机构301夹紧料带b后,控制定位机构5动作以导正料带b。
S4、当控制器4接收到来自定位机构5反馈的引导针54已插入料带b的引导孔b1时,控制至少一个加工机构动作以对料带b进行加工。
S5、当加工机构完成对料带b的一次加工任务后,控制第三驱动装置动作以使得引导针54离开料带b,并控制拉料机构2、第一夹料机构301及第二夹料机构302动作,使料带b前移一个步距,即开始重新执行上述步骤S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流程中不是所有的步骤都是必须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忽略某些步骤或模块。各步骤的执行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上述的控制器4可以选择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也可以为永久性专用的电路或逻辑(如专门的处理器,FPGA或ASIC)来完成相应操作。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空气开关的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料带传送系统。该料带传送系统包括第一夹料机构301、第二夹料机构302以及一个拉料机构。在拉料机构2动作以使第二夹料机构302带动料带b前移一个步距后,完成一个拉料工序;以及,当拉料机构2动作以使第二夹料机构302后退一个步距后,准备下一个拉料工序。同时,在料带b完成一次传送后,其他加工机构即可对料带b进行裁切、焊接、铆接及组装等加工过程。如此往复,该料带传送系统即可在触头组件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对料带b进行传送,并提高触头组件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申请中关于人的名词和代词不限于具体性别。

Claims (10)

1.料带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机台(1),其上设置有沿直线排列的多段走料轨道(11);
第一夹料机构(301)及第二夹料机构(302),分别用于夹紧及松开料带(b),且均与多段走料轨道(11)排列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夹料机构(301)设置在所述机台(1)上;
一个拉料机构(2),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夹料机构(302)沿着所述走料轨道(11)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料机构(301)及第二夹料机构(302)均包括:
一个机架(31);
一个定夹件(32),其设置在所述机架(31)的一端并用于支承所述料带(b);
一个动夹件(34),其正对所述定夹件(32)设置;
第一驱动装置,其设置成驱动所述动夹件(34)并朝靠近及远离所述定夹件(32)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带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气缸(33),其设置在所述机架(3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气缸(33)具有非导磁性的缸筒以及非磁性体的活塞,且所述活塞上设置有一永久磁环;
第一电磁阀组(331),连接在所述第一气缸(33)的气路上并控制所述活塞的移动;
第一磁性开关(332),其设置在所述缸筒的外侧,且其设置成当所述活塞驱动所述动夹件(34)移动至夹紧料带(b)的位置时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料机构(2)包括:
一个滑轨(211),所述滑轨(211)设置在所述机台(1)上,且其沿着所述走料轨道(11)延伸;
一个移动件(22),其滑动设置在所述滑轨(211)上,且所述第二夹料机构(302)设置在所述移动件(22)上;
第二驱动装置,其设置成驱动所述移动件(22)沿所述滑轨(211)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带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
一个电机(21);
一个丝杠轴(212),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滑轨(211)上,且所述丝杠轴(21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机(21)的输出端,所述丝杠轴(212)还通过螺纹传动的方式驱动所述移动件(22)移动;
一个光电开关(23),其设置在所述机台(1)上,所述光电开关(23)设置成当所述移动件(22)前移一个步距时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定位机构(5),设置在所述机台(1)的进料侧的走料轨道(11)上,并用于导正料带(b);
并且,所述第二夹料机构(302)设置在所述机台(1)的出料侧,所述第一夹料机构(301)设置在所述定位机构(5)与所述第二夹料机构(30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料带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5)包括:
一个固定板(51),其设置在一段走料轨道(11)的底面上,且其两侧伸出所述走料轨道(11)并设置有两个轴孔;
两个直线轴承(521),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轴孔中;
一个两根导向轴(522),分别穿过一个所述直线轴承(521)并滑动配合;
一个浮动座(53),其连接在所述两根导向轴(522)的上端,且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引导针(54),且所述引导针(54)朝所述走料轨道(11)的顶面伸出;
一个连接座(55),其连接在所述两根导向轴(522)的下端;
第三驱动装置,其设置成通过驱动所述连接座(55)使所述引导针(54)插入所述料带(b)的引导孔(b1)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料带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
第二气缸(561),所述第二气缸(561)具有非导磁性的缸筒以及非磁性体的活塞,且所述活塞上设置有一永久磁环;其中,所述第二气缸(561)的缸筒设置在所述连接座(55)上,所述第二气缸(561)的活塞连接在所述固定板(51)上;
第二电磁阀组(562),连接在所述第二气缸(561)的气路上并控制所述活塞的移动;
第二磁性开关(563),其设置在所述缸筒的外侧,且其设置成当所述活塞通过驱动所述连接座(55)使所述引导针(54)插入所述料带(b)的引导孔(b1)中时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料带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座(53)上设置有一调节孔(531),所述调节孔(531)为沿着所述走料轨道(1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一段;所述定位机构(5)还包括:
一个固定块(572),其设置在所述浮动座(53)上;
第一调节螺钉(58),其与所述固定块(572)螺纹连接,在所述走料轨道(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固定块(572);
一个调整块(571),其上设置有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针(54),并连接在所述第一调节螺钉(58)的一端;
第二调节螺钉,其穿过所述调节孔(531)并将所述调整块(571)连接在所述浮动座(5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料带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导料板(12),分别连接在所述走料轨道(11)的进料端及出料端,且所述导料板(12)上设置有由水平方向向竖直方向弯曲的弧形导槽(121)。
CN202320440851.2U 2023-03-09 2023-03-09 料带传送系统 Active CN219636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0851.2U CN219636515U (zh) 2023-03-09 2023-03-09 料带传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0851.2U CN219636515U (zh) 2023-03-09 2023-03-09 料带传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6515U true CN219636515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7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0851.2U Active CN219636515U (zh) 2023-03-09 2023-03-09 料带传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6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89678B2 (en) Multi-mode and multi-pitch conveyor system
CN100443238C (zh) 浮动式激光切割系统
CA123448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utomobile parts to both sides of a body
CN219636515U (zh) 料带传送系统
CN111730578B (zh) 一种自动化生产线
CN116275435B (zh) 自动化焊接生产设备
CN111216154B (zh) 一种接触器基座外壳装配装置
CN116354155A (zh) 料带传送系统
CN116216390A (zh) 料带传送控制系统
CN219632340U (zh) 冲切转运一体机及零件供给系统
CN116174878B (zh) 焊接控制方法及焊接自动机
CN210188890U (zh) 一种钢二柱切割、焊接装置
CN116274598A (zh) 冲切转运一体机及零件供给系统
CN116153692A (zh) 控制器及自动连接系统
CN116313591B (zh) 自动连接系统
CN208912990U (zh) 一种多用途物料输送装置
CN220244753U (zh) 一种线圈组件传输机
CN219642701U (zh) 穿轴机及穿轴连接系统
CN112475214A (zh) 杠杆切一体机
CN219632803U (zh) 焊接装置
CN110911235A (zh) 一种断路器磁脱扣核心组件焊接系统
CN211331891U (zh) 断路器磁脱扣核心组件焊接系统的供料装置
CN219468949U (zh) 工件供给系统
CN217492571U (zh) 一种冷镦机的送料夹线机构
CN109226606A (zh) 一种自动圆环成型裁剪焊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