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5749U - 保温筒 - Google Patents

保温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5749U
CN219635749U CN202321016902.5U CN202321016902U CN219635749U CN 219635749 U CN219635749 U CN 219635749U CN 202321016902 U CN202321016902 U CN 202321016902U CN 219635749 U CN219635749 U CN 219635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oxygen
ring
barrel
oxygen re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69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云芳
李晶
蔡旭
刘文涛
李道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adian Solar Inc
Xining Arts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ing Arts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ing Arts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Atlas Sunshine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ing Arts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69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5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5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5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筒,其属于光伏制造技术领域,保温筒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第二筒体的一端通过衬环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一降氧环凸起,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沿所述第二筒体的周向延伸;第三筒体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相对的两个端面,其中一个设置有定位卡接槽,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卡接槽卡接配合的定位卡接凸起,所述第三筒体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二降氧环凸起,所述第二降氧环凸起沿所述第三筒体的周向延伸。本实用新型使得保温筒结构稳定,能够降低进入保温筒内的氧气量,保证硅片质量。

Description

保温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筒。
背景技术
在硅片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保温筒对硅片进行存储。
中国专利CN217026149U公开了一种高保温性的单晶炉热场保温筒。但是该单晶炉热场保温筒在使用过程中,当N型单晶硅片应用于该单晶炉热场保温筒时,进入该保温筒的氧气量较多。过多的氧气会引起硅片品质下降,进一步导致电池效率下降。
因此,亟需一种保温筒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进入该保温筒的氧气量较多,影响硅片品质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保温筒,包括:
第一筒体;
第二筒体,一端通过衬环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一降氧环凸起,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沿所述第二筒体的周向延伸;
第三筒体,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相对的两个端面,其中一个设置有定位卡接槽,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卡接槽卡接配合的定位卡接凸起,所述第三筒体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二降氧环凸起,所述第二降氧环凸起沿所述第三筒体的周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两个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沿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降氧环凸起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所述第三筒体的内壁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降氧环凸起,两个所述第二降氧环凸起沿所述第三筒体的内壁间隔设置。
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二降氧环凸起和两个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一一对应,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降氧环凸起和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沿平行于所述保温筒的轴线的方向相对设置以形成降氧半环,两个所述降氧半环及所述保温筒的内壁围设形成两个安装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的朝向所述第一筒体的端面低于所述第二筒体的朝向所述第一筒体的端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的材质均为固化毡。
可选地,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和所述第三筒体的表面均设置有防侵蚀层。
可选地,所述防侵蚀层的材质为碳化硅。
可选地,所述定位卡接槽和所述定位卡接凸起之间设置有防散热密封圈。
可选地,所述防散热密封圈的材质为石墨软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保温筒,第二筒体和第一筒体通过衬环连接,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通过定位卡接槽和定位卡接凸起稳定连接,从而保证整个保温筒结构的稳定性。第二筒体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一降氧环凸起,第一降氧环凸起沿第二筒体的周向延伸;第三筒体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二降氧环凸起,第二降氧环凸起沿第三筒体的周向延伸。当该保温筒应用于坩埚时,主加热器安装于第一降氧环凸起背离第二降氧环凸起的一侧,第一降氧环凸起和第二降氧环凸起均能够阻隔主加热器的热量的向下传递,也即第一降氧环凸起和第二降氧环凸起的设置能够减少保温筒的轴线方向的热对流,从而起到降低氧含量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筒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加热器安装于保温筒内的示意图。
图中:
10、主加热器;
1、第一筒体; 11、定位凸起;
2、第二筒体; 21、定位卡接槽; 22、第一降氧环凸起;
3、第三筒体; 31、定位卡接凸起; 32、第二降氧环凸起;
4、衬环;
5、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型单晶硅片效率具有天然优势且易于与高效电池结构结合,因而日益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氧是引起单晶硅片品质及电池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引起N型单晶硅片同心圆、氧施主、黑芯、低效的主要因素。因此,在N型单晶硅片应用于该单晶炉热场保温筒时,需要控制进入保温筒内的氧量。
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温筒,其结构稳定,同时能够减少保温筒内的上下热对流,降低氧含量,保证保温筒内的硅片质量。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保温筒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
第二筒体2的一端通过衬环4同轴设置于第一筒体1的一端。第二筒体2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一降氧环凸起22,第一降氧环凸起22沿第二筒体2的周向延伸。
第三筒体3同轴设置于第二筒体2的另一端,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相对的两个端面,其中一个设置有定位卡接槽21,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定位卡接槽21卡接配合的定位卡接凸起31。第三筒体3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二降氧环凸起32,第二降氧环凸起32沿第三筒体3的周向延伸。
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温筒,第二筒体2和第一筒体1通过衬环4连接,第二筒体2与第三筒体3通过定位卡接槽21和定位卡接凸起31稳定连接,从而保证整个保温筒结构的稳定性。第二筒体2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一降氧环凸起22,在安装保温筒时无需单独安装第一降氧环凸起22,第一降氧环凸起22沿第二筒体2的周向延伸;第三筒体3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二降氧环凸起32,在安装保温筒时无需单独安装第二降氧环凸起32,第二降氧环凸起32沿第三筒体3的周向延伸。当该保温筒应用于坩埚时,主加热器10安装于第一降氧环凸起22背离第二降氧环凸起32的一侧,第一降氧环凸起22和第二降氧环凸起32均能够阻隔主加热器10的热量的向下传递,也即第一降氧环凸起22和第二降氧环凸起32的设置能够减少保温筒的轴线方向的热对流,从而起到降低氧含量的作用。
具体地,在实际使用时,第一筒体1为上筒体,第二筒体2为中筒体,第三筒体3为下筒体。主加热器10位于第二筒体2内且位于第一降氧环凸起22的上侧。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保温筒内的热量从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的连接处散失,本实施例中,定位卡接槽21和定位卡接凸起31之间设置有防散热密封圈。
可选地,防散热密封圈的材质为石墨软毡。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防散热密封圈的材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具体地,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第二筒体2的下端面设置有定位卡接槽21,第三筒体3的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卡接凸起31。定位卡接凸起31的高度小于定位卡接槽21的深度,以便在定位卡接凸起31和定位卡接槽21之间预留下防散热密封圈的安装空间。
具体地,参见图2-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的下端表面的内侧设置有定位凸起11,第二筒体2的上端表面的内侧设置有定位凹槽,衬环4的外侧的上下两端夹紧于第一筒体1的下端表面和定位凹槽的底面之间;衬环4的上表面的内侧设置有与定位凸起11配合的凹槽,定位凸起11与凹槽抵接,衬环4的外侧面与定位凹槽抵接,从而对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的径向位置进行限位。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降氧环凸起22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第二筒体2的内壁设置有两个第一降氧环凸起22,两个第一降氧环凸起22沿第二筒体2的内壁间隔设置。
第一降氧环凸起22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两个第一降氧环凸起22沿第二筒体2的内壁间隔设置。如此,使得两个第一降氧环凸起22之间形成两个第一槽结构,两个第一槽结构能够形成主加热器10的脚板的安装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降氧环凸起32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第三筒体3的内壁设置有两个第二降氧环凸起32,两个第二降氧环凸起32沿第三筒体3的内壁间隔设置。
第二降氧环凸起32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两个第二降氧环凸起32沿第三筒体3的内壁间隔设置。如此,使得两个第二降氧环凸起32之间形成两个第二槽结构,主加热器10的脚板能够从第一槽结构延伸至第二槽结构,避免主加热器10的脚板与第二降氧环凸起32发生干涉。
为了实现主加热器10的脚板能够从第一槽结构延伸至第二槽结构,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降氧环凸起32和两个第一降氧环凸起22一一对应,对应设置的第二降氧环凸起32和第一降氧环凸起22沿保温筒的轴线方向相对设置以形成降氧半环,两个降氧半环及保温筒的内壁围设形成两个安装槽5。
具体地,以图2所示方位为例,上下对应设置的第二降氧环凸起32和第一降氧环凸起22贴合设置并形成降氧半环,两个降氧半环及保温筒的内壁围设形成两个安装槽5(图2中的剖视图仅示意出一个安装槽5)。
参见图4,当主加热器10安装至保温筒内时,主加热器10的两个脚板分别延伸至两个安装槽5内。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降氧环凸起22的上端面与主加热器10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30mm,当该保温筒应用于坩埚时,能够降低坩埚底部的温度,减少了上下热对流,从而起到降低氧含量的作用。
为了实现主加热器10在第二筒体2内的安装,本实施例中,第一降氧环凸起22的朝向第一筒体1的端面低于第二筒体2的朝向第一筒体1的端面。也即,第一降氧环凸起22靠近第二筒体2的下侧设置,以便在第二筒体2的内壁的上侧预留出主加热器10的安装空间。
现有技术中的保温筒均为轻质的碳毡或石墨毡等软毡卷绕碳碳保温筒方式制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软毡容易粉化,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增加了保温筒的成本和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的材质均为固化毡。
固化毡是对碳毡通过固化处理,使其强度增加,使用周期长、保温效果好,热场均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的表面均设置有防侵蚀层。
设置防侵蚀层,能够防止气流对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造成的局部冲刷腐蚀。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防侵蚀层的材质为碳化硅。
具体地,在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第三筒体3的表面涂覆碳化硅涂层,从而形成防侵蚀层。
高致密性和耐磨性的碳化硅涂层可以有效隔离单晶炉内硅氧化合物对保温筒的侵蚀,并减少硅蒸汽附着,从而提升保温筒本体的抗腐蚀性,提高保温筒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降氧环凸起22的材质也为固化毡,其一体成型于第二筒体2,随后在第二筒体2和第一降氧环凸起22上均涂覆碳化硅涂层。
第二降氧环凸起32的材质也为固化毡,其一体成型于第三筒体3,随后在第三筒体3和第二降氧环凸起32上均涂覆碳化硅涂层。
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温筒,在针对N型单晶硅片的加工时,能够降低N型单晶硅片的氧含量,有效减少同心圆、氧施主、黑芯、低效等出现的几率。在针对P型单晶硅片时,能够降低光衰。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保温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筒体(1);
第二筒体(2),一端通过衬环(4)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1)的一端,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一降氧环凸起(22),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22)沿所述第二筒体(2)的周向延伸;
第三筒体(3),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2)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筒体(2)和所述第三筒体(3)相对的两个端面,其中一个设置有定位卡接槽(21),另一个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卡接槽(21)卡接配合的定位卡接凸起(31),所述第三筒体(3)的内壁一体成型有第二降氧环凸起(32),所述第二降氧环凸起(32)沿所述第三筒体(3)的周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22)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壁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22),两个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22)沿所述第二筒体(2)的内壁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降氧环凸起(32)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所述第三筒体(3)的内壁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降氧环凸起(32),两个所述第二降氧环凸起(32)沿所述第三筒体(3)的内壁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降氧环凸起(32)和两个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22)一一对应,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降氧环凸起(32)和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22)沿平行于所述保温筒的轴线的方向相对设置以形成降氧半环,两个所述降氧半环及所述保温筒的内壁围设形成两个安装槽(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氧环凸起(22)的朝向所述第一筒体(1)的端面低于所述第二筒体(2)的朝向所述第一筒体(1)的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所述第二筒体(2)和所述第三筒体(3)的材质均为固化毡。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1)、所述第二筒体(2)和所述第三筒体(3)的表面均设置有防侵蚀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温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侵蚀层的材质为碳化硅。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接槽(21)和所述定位卡接凸起(31)之间设置有防散热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温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散热密封圈的材质为石墨软毡。
CN202321016902.5U 2023-04-28 2023-04-28 保温筒 Active CN219635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6902.5U CN219635749U (zh) 2023-04-28 2023-04-28 保温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6902.5U CN219635749U (zh) 2023-04-28 2023-04-28 保温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5749U true CN219635749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12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6902.5U Active CN219635749U (zh) 2023-04-28 2023-04-28 保温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5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35749U (zh) 保温筒
CN110729498B (zh) 一种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密封结构
CN218059190U (zh) 化学气相沉积炉
WO2023024692A1 (zh) 一种固毡热场件及单晶炉
CN211814711U (zh) 一种单晶炉用反射板
CN108006622B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211394570U (zh) 节水型水冷炉底辊
CN207830835U (zh) 隔热垫片组件
CN214085883U (zh) 储油罐用自动补偿高弹性密封蜂窝式浮盘
CN209494923U (zh) 一种新型轴颈密封装置
CN208794772U (zh) 熔盐储槽冷却器
CN218989468U (zh) 单晶炉热场
CN205156638U (zh) 一种水泥窑用陶瓷内筒
CN215598114U (zh) 一种水泥内筒挂片组件
CN216135594U (zh) 一种保温杯的不锈钢玻璃内胆
CN114855145A (zh) 化学气相沉积炉
CN213575524U (zh) 一种耐高温型机械密封
CN108275661B (zh) 提高立方氮化硼单晶/聚晶合成棒内部温度均匀性的方法
CN207512311U (zh) 多晶铸锭炉的石墨电极绝缘密封装置
CN220303696U (zh) 一种碳化硅喷口结构
CN213575525U (zh) 一种密封性及绝缘性好的转子垫圈
CN214701696U (zh) 高温铁氧体磁芯真空电烧结炉
CN213752823U (zh) 一种利用饱和醋酸钠填充的保温外壳装置
CN219279792U (zh) 一种干熄炉炉口水封槽隔热降温装置
CN216385091U (zh) 一种具有高效保温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制备高温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