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7749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7749U
CN219627749U CN202222636736.0U CN202222636736U CN219627749U CN 219627749 U CN219627749 U CN 219627749U CN 202222636736 U CN202222636736 U CN 202222636736U CN 219627749 U CN219627749 U CN 219627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layer
crease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367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
靳林芳
倪晶
毛维华
毛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367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7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7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774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18215 priority patent/WO202406706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主中框、副中框、柔性屏模组、转轴组件和柔性散热模组,柔性屏模组连接于主中框和副中框,主中框和副中框通过转轴组件转动连接,柔性散热模组的一端连接于主中框或柔性屏模组,柔性散热模组的另一端连接于副中框或柔性屏模组,柔性散热模组设置有至少一条的折痕部。本申请通过在柔性散热模组设置有至少一条的折痕部,从而在电子产品折叠时,柔性散热模组能够在该折痕部的位置处优先发生弯曲,该折痕部能够部分吸收拉伸变形产生的冗余量,使柔性散热模组的其它位置处不易发生褶皱,能够保证该柔性散热模组在长期使用后仍然具有稳定的形态。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如折叠手机等采用折叠屏的可折叠电子设备而言,折叠屏无法有效跨轴散热,会导致上下壳体或柔性屏模组不同位置处的温差较大,影响显示色差和屏幕可靠性,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折叠屏无法有效跨轴散热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
主中框;
副中框;
柔性屏模组,所述柔性屏模组连接于所述主中框和所述副中框;
转轴组件,所述主中框和所述副中框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转动连接;
柔性散热模组,所述柔性散热模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中框或所述柔性屏模组,所述柔性散热模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副中框或所述柔性屏模组,所述柔性散热模组设置有至少一条的折痕部。
本申请通过在柔性散热模组设置有至少一条的折痕部,从而在电子产品折叠时,柔性散热模组能够在该折痕部的位置处优先发生弯曲,该折痕部能够部分吸收拉伸变形产生的冗余量,使柔性散热模组的其它位置处不易发生褶皱,能够保证该柔性散热模组在长期使用后仍然具有稳定的形态,长期使用中不易被夹入运动门板缝。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转轴组件的中心区域包括第一门板,所述折痕部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折痕部,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折痕部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门板的投影重合。
其中,通过使折痕部的位置与第一门板对齐,可以使该柔性散热模组在与第一门板相对的位置处弯曲,而不会在与门板缝相对的位置处弯曲,从而可以避免折痕部夹入至门板缝中,避免柔性散热模组被夹断。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二门板和第三门板,所述第二门板和所述第三门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门板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门板与所述主中框之间具有第一缝隙;所述折痕部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二折痕部,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折痕部与所述第一缝隙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一缝隙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展开状态下收容所述第二折痕部。
其中,使柔性散热模组能够在第二折痕部发生弯曲,第二折痕部吸收的冗余变形量可以收容至第一缝隙中,从而可以避免冗余量过大而产生拱屏的问题。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第三门板与所述副中框之间具有第二缝隙;所述折痕部还包括至少一条的第三折痕部,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折痕部与所述第二缝隙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二缝隙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展开状态下收容所述第三折痕部。
其中,使该柔性散热模组在与第二缝隙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第二折痕部,可以使柔性散热模组能够在第三折痕部发生弯曲,第三折痕部吸收的冗余变形量可以收容至第二缝隙中,从而可以避免冗余量过大而产生拱屏的问题。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柔性散热模组包括散热层,所述折痕部形成于所述散热层。该散热层可以具有良好的导热、散热性,主中框、副中框内的热量可以被散热层吸收和散发,从而能够保证主中框和副中框内的热量均衡,避免热量累积或局部热量过高的问题。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散热层为石墨层或石墨烯层。石墨或石墨烯材料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和柔韧性,能够快速地将主中框、副中框内的热量发散至电子设备外。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柔性散热模组还包括硬化层,所述硬化层设置于所述散热层,所述硬化层的硬度大于所述散热层的硬度,所述硬化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折痕部的至少一侧。
其中,该硬化层可以设置于散热层朝向柔性屏模组的一侧,由于该硬化层的硬度相对较大,该柔性散热模组在具有硬化层的区域相对不易变形,从而有利于该柔性散热模组在折痕部位置处发生弯曲变形,使变形产生的冗余量能被折痕部吸收,而不会在其它位置处产生褶皱等变形,从而保证了柔性散热模组的整体形态,避免出现冗余部位被门板缝夹断,或产生拱屏的问题。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硬化层为聚酰亚胺层。聚酰亚胺材料具有优秀的机械性能,未增强的基体材料的抗张强度可达到100MPa以上,从而使柔性散热模组具有该硬化层的部位相对于其它部位更不容易变形,有利于在折痕部弯曲变形。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散热层和所述硬化层通过胶层连接。从而可以便于该硬化层与散热层的连接,同时保证硬化层与散热层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之间具有第三缝隙,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三门板之间具有第四缝隙;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硬化层与所述第三缝隙和/或所述第四缝隙的投影重合。从而可以通过硬化层对柔性散热模组上与第三缝隙和第四缝隙位置对齐的部位进行加强,防止柔性散热模组上与第三缝隙和第四缝隙对齐的部位发生变形,使柔性散热模组上能够变形的部位仅发生在折痕部所在位置处,从而可以保证柔性散热模组的整体形态,避免局部冗余的部位伸入至第三缝隙或第四缝隙中而被夹断。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第一折痕部平行于所述第三缝隙和所述第四缝隙,且所述第一折痕部与所述第三缝隙和所述第四缝隙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从而可以使柔性散热模组能够在第一折痕部弯折,而不会在与第三缝隙、第四缝隙对应位置处发生弯折,从而避免被夹入至第三缝隙或第四缝隙中。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柔性散热模组还包括润滑层,所述润滑层设置于所述散热层的外侧。
其中,通过在散热层的外侧表面设置润滑层,可以减小该柔性散热模组与所接触的部件之间的摩擦,降低磨损,提升柔性散热模组及所接触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润滑层为聚四氟乙烯层或润滑脂。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柔性散热模组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散热层的外侧。从而可以保证保护层和散热层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保护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glycol terephthalate,PET)。该PET层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和尺寸稳定性。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柔性散热模组还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设置于所述散热层的外侧。其中,当电子设备内的某些元器件之间需要通过该柔性散热模组接地时,可以通过该柔性散热模组中的金属层实现接地。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散热层设置有至少两层,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散热性能。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折痕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0.2mm。其中,折痕部向该柔性散热模组的一侧拱起,该拱起的高度不超过0.2mm,从而既可以保证该柔性散热模组能够沿折痕部弯曲,又不会因折痕部过大而造成对柔性屏模组的拱屏问题。
在一种具体地设计中,所述折痕部的截面形状为U形、V形或W形。从而可以有利于柔性散热模组在折痕部的位置处发生弯折,而不会在其它位置处产生褶皱,而造成褶皱处被门板缝夹断,或者拱屏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隐藏柔性屏模组);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分解图;
图4为柔性散热模组的正视图(一);
图5为柔性散热模组的侧视图;
图6为转轴组件在电子设备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7为硬化层分布位置的示意图;
图8为柔性散热模组的正视图(二);
图9为图8中在A-A处的断面图(一);
图10为第二折痕部和第三折痕部收入至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中的示意图;
图11为第一折痕部位于第三缝隙和第四缝隙之间的示意图;
图12为图8中在A-A处的断面图(二);
图13为图8中在A-A处的断面图(三);
图14为图8中在B-B处的断面图;
图15为图8中在A-A处的断面图(四)。
1-柔性屏模组;
2-主中框;
3-副中框;
4-柔性散热模组;
41-折痕部;
41a-第一折痕部;
41b-第二折痕部;
41c-第三折痕部;
42-散热层;
43-硬化层;
44-胶层;
45-润滑层;
46-保护层;
47-金属层;
5-转轴组件;
51-第一门板;
52-第二门板;
53-第三门板;
54-第一缝隙;
55-第二缝隙;
56-第三缝隙;
57-第四缝隙。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对于如折叠手机等采用折叠屏的可折叠电子设备而言,折叠手机的中框内集成有众多元器件,会产生较多热量,折叠屏无法有效跨轴散热,会导致中框或柔性屏模组不同位置处的温差较大,影响屏幕显示色差和屏幕可靠性,影响用户体验。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折叠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对此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以电子设备为折叠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具体包括主中框2、副中框3、柔性屏模组1、转轴组件5和柔性散热模组4,柔性屏模组1连接于主中框2和副中框3,柔性屏模组1可以将主中框2和副中框3整体覆盖,用于显示内容和画面。主中框2和副中框3通过转轴组件5转动连接,在使用时,可以将主中框2和副中框3通过转轴组件5转动展平,使柔性屏模组1可以随之展平,从而便于用户使用。在不需要使用时,也可以将主中框2和副中框3通过转轴组件5转动折叠,使柔性屏模组1对应于主中框2和副中框3的两部分折叠,从而可以便于折叠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收纳。
如图3至图5所示,柔性屏模组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柔性散热模组4位于柔性屏模组1和中框之间,柔性散热模组4的一端可以连接于主中框2或柔性屏模组1,柔性散热模组4的另一端连接于副中框3或柔性屏模组1,柔性散热模组4设置有至少一条的折痕部41。
该柔性散热模组4厚度较薄,具有柔性,从而能够跨越转轴组件5分别连接主中框2和副中框3内相应的部位,而不会占用电子设备的Z向空间,还能够随着主中框2和副中框3的相对转动而发生弯曲,主中框2和副中框3内的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均可以通过该柔性散热模组4进行散热,保证了主中框2、副中框3以及柔性屏模组1各个区域的温度均衡,不会出现局部散热效果差而导致局部发热过高的问题。
此外,该柔性散热模组4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其会随着电子设备的折叠或展开反复拉伸,而在长期反复拉伸或压缩后会呈现出一定的塑形变形,导致该柔性散热模组4被逐渐拉长,使该柔性散热模组4产生冗余部分,而由于转轴组件5包括各个门板,门板之间存在门板缝,在门板缝位置处没有对柔性散热模组4的支撑作用,柔性散热模组4的这些冗余部分会主要集中在与门板缝相对的位置处,导致冗余部分被夹入至门板缝中,进而会导致该柔性散热模组4被拉断、拱屏的问题。
为此,本实施例中,柔性散热模组4设置有至少一条的折痕部41,该折痕部41可以在柔性散热模组4应用到电子设备之前预先形成,从而在该柔性散热模组4应用到电子产品中后,在电子产品折叠时,柔性散热模组4易在该折痕部41的位置处发生弯曲,该折痕部41能够部分吸收拉伸变形产生的冗余量,使柔性散热模组4的其它位置处不易发生褶皱,能够保证该柔性散热模组4在长期使用后仍然具有稳定的形态。其中,该折痕部41可以平行于上述门板缝,且能够与门板缝位置错开,从而可以避免折痕部41被夹入至门板缝中,避免了该柔性散热模组4被夹断等问题。
具体地,如图6所示,转轴组件5的中心区域包括第一门板51,折痕部41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折痕部41a,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第一折痕部41a的投影与第一门板51的投影重合。
该第一门板51位于主中框2和副中框3之间,在主中框2和副中框3相对转动时,第一门板51保持不动。通过使折痕部41的位置与第一门板51对齐,可以使该柔性散热模组4在与第一门板51相对的位置处弯曲,而不易在与门板缝相对的位置处弯曲,从而可以避免折痕部41夹入至门板缝中,避免柔性散热模组4被夹断。
具体地,如图6所示,转轴组件5还包括第二门板52和第三门板53,第二门板52和第三门板53分别设置于第一门板51相对的两侧,第二门板52与主中框2之间具有第一缝隙54。在主中框2和副中框3相对转动时,主动框可以带动第二门板52转动,副中框3可以带动第三门板53转动,其中,主中框2和第二门板52之间可以具有第一缝隙54,副中框3和第三门板53之间可以具有第二缝隙55,从而可以使主中框2和副中框3在折叠时能够形成“水滴”状,同时还能够在展开状态下保证各个部件间不会发生干涉,保证柔性屏模组1平整展开。
其中,如图7所示,折痕部41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二折痕部41b,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第二折痕部41b与第一缝隙54的投影重合,第一缝隙54用于在电子设备展开状态下收容第二折痕部41b。
该第一缝隙54的宽度尺寸较大,即使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下,也不会将伸入至第一缝隙54中的第二折痕部41b夹断,由此,可以使该柔性散热模组4在与第一缝隙54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第二折痕部41b,使柔性散热模组4易在第二折痕部41b发生弯曲,第二折痕部41b吸收的冗余变形量可以收容至第一缝隙54中,如图9所示,从而可以避免冗余量过大而产生拱屏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三门板53与副中框3之间具有第二缝隙55,折痕部41还包括至少一条的第三折痕部41c,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第三折痕部41c与第二缝隙55的投影重合,第二缝隙55用于在电子设备展开状态下收容第三折痕部41c。
该第二缝隙55的宽度尺寸也较大,可以与第一缝隙54的宽度尺寸相同,即使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下,也不会将伸入至第二缝隙55中的第三折痕部41c夹断,由此,可以使该柔性散热模组4在与第二缝隙55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第二折痕部41b,使柔性散热模组4易在第三折痕部41c发生弯曲,第三折痕部41c吸收的冗余变形量可以收容至第二缝隙55中,如图9所示,从而可以避免冗余量过大而产生拱屏的问题。
具体地,柔性散热模组4包括散热层42,折痕部41形成于散热层42。该散热层42可以具有良好的导热、散热性,主中框2、副中框3内的热量可以被散热层42吸收和散发,从而能够保证主中框2和副中框3内的热量均衡,避免热量累积或局部热量过高的问题。
其中,该散热层42具体可以为柔性石墨层或石墨烯膜层,石墨或石墨烯材料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和柔韧性,能够快速地将主中框2、副中框3内的热量发散至电子设备外。且石墨层或石墨烯层的厚度无需较厚,即可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不会占用电子设备内过大的Z向空间,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具体地,柔性散热模组4还包括硬化层43,硬化层43设置于散热层42,硬化层43设置于第一折痕部41a的至少一侧。
其中,该硬化层43设置于散热层42,硬化层43的硬度大于散热层42的硬度,硬化层43设置于第一折痕部41a的至少一侧。
该硬化层43可以设置于散热层42朝向柔性屏模组1的一侧,由于该硬化层43的硬度相对较大,该柔性散热模组4在具有硬化层43的区域相对不易变形,从而有利于该柔性散热模组4在折痕部41位置处发生弯曲变形,使变形产生的冗余量能被折痕部41吸收,而不易在其它位置处产生褶皱等变形,从而保证了柔性散热模组4的整体形态,避免出现冗余部位被门板缝夹断,或产生拱屏的问题。
其中,硬化层43可以为聚酰亚胺层(Polyimide,PI),聚酰亚胺材料具有优秀的机械性能,未增强的基体材料的抗张强度可达到100MPa以上,从而使柔性散热模组4具有该硬化层43的部位相对于其它部位更不容易变形,有利于在折痕部41弯曲变形。
为了便于该硬化层43与散热层42的连接,同时保证硬化层43与散热层42连接的可靠性,散热层42和硬化层43可以通过胶层44连接。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门板51与第二门板52之间具有第三缝隙56,第一门板51与第三门板53之间具有第四缝隙57。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硬化层43与第三缝隙56和/或第四缝隙57的投影重合。第三缝隙56和第四缝隙57为运动门板缝,运动门板缝是指在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相对转动过程中,或者是第一门板与第三门板相对转动过程,第三缝隙56和第四缝隙57的宽度会发生改变,当第三缝隙56和第四缝隙57较小时,如果柔性散热模组出现折痕的部位伸入至第三缝隙56或第四缝隙57中,则会有被第三缝隙56或第四缝隙57夹断的风险。
在主中框2和副中框3相对转动时,第二门板52和第三门板53均相对第一门板51转动,为了保证第二门板52和第三门板53能够正常转动,而不会与第一门板51发生干涉,第二门板52和第三门板53均与第一门板51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隙,即第三缝隙56和第四缝隙57。该第三缝隙56和第四缝隙57的宽度均小于第一缝隙54和第二缝隙55,如果柔性散热模组4产生的冗余部位伸入至该第三缝隙56和第四缝隙57中时,则在电子设备展开状态下,伸入至第三缝隙56和第四缝隙57中的冗余部位会被夹断。其中,第一缝隙54和第二缝隙55为静止门板缝,静止门板缝是指在第二门板52相对于主中框2转动时,或第三门板53相对于副中框3转动时,第一缝隙54和第二缝隙55的宽度均不会发生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门板51、第二门板52和第三门板53为非完美平行四边形的情况下,第三缝隙和第四缝隙也非完全直线,但总体呈直线状。如图3所示,局部看,第一门板51局部有十字状或其他形状的顶板,但总体呈直线状。折痕部41成直线状,总体平行于上述总体呈直线状的门板缝,即第三缝隙和第四缝隙,且能够与门板缝位置总体错开,从而可以避免折痕部41被夹入至门板缝中,避免了该柔性散热模组4被夹断等问题。
为了避免柔性散热模组4的部分部位伸入至第三缝隙56或第四缝隙57中,如图11所示,可以使第一折痕部41a位于第三缝隙56和第四缝隙57之间,使具有硬化层43的部位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与第三缝隙56和第四缝隙57位置对齐,从而可以通过硬化层43对柔性散热模组4上与第三缝隙56和第四缝隙57位置对齐的部位进行加强,防止柔性散热模组4上与第三缝隙56和第四缝隙57对齐的部位发生变形,使柔性散热模组4上能够变形的部位仅发生在折痕部41所在位置处,从而可以保证柔性散热模组4的整体形态,避免局部冗余的部位伸入至第三缝隙56或第四缝隙57中而被夹断。
具体地,第一折痕部41a平行于第三缝隙56和第四缝隙57,且第一折痕部41a与第三缝隙56和第四缝隙57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从而可以使柔性散热模组能够在第一折痕部41a弯折,而不会在与第三缝隙56、第四缝隙57对应位置处发生弯折,从而避免被夹入至第三缝隙56或第四缝隙57中。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柔性散热模组4还包括润滑层45,润滑层45设置于散热层42的外侧。由于柔性散热模组4与各个门板或柔性屏模组1侧的部件接触时,会产生摩擦,在反复转动折叠时会对该柔性散热模组4及其接触的部件造成磨损,为此,本实施例在散热层42的外侧表面设置润滑层45,可以减小该柔性散热模组4与所接触的部件之间的摩擦,降低磨损,提升柔性散热模组4及所接触的部件的使用寿命。
其中,润滑层45可以为聚四氟乙烯层(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PTFE)或润滑脂。该聚四氟乙烯层可以是铁氟龙层,铁氟龙层和润滑脂均具有优秀的润滑效果。铁氟龙层和润滑脂可以相互替代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例如,在散热层42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可以设置铁氟龙层;也可以在散热层42的一侧设置铁氟龙层,而另一侧设置润滑脂;还可以在散热层42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润滑脂。其中,由于铁氟龙层的成本一般高于润滑脂的成本,在考虑低成本方案时,可以仅采用润滑脂作为润滑层45,也可以采用润滑脂和铁氟龙层的组合作为润滑层45。但铁氟龙层的润滑效果优于润滑脂,因此,在考虑高性能方案时,可以仅采用铁氟龙层作为润滑层45。
可以理解的是,该柔性散热模组4具有用于连接主中框2、副中框3或柔性屏模组1的部位,这些部位可以无需设置润滑层45,仅在该柔性散热模组4与所接触的部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的部位设置润滑层45即可。
为了保证润滑层45与散热层42连接的可靠性,润滑层45可以通过胶层44与散热层42连接固定。此外,在散热层42上具有硬化层43的情况下,部分润滑层45也可以设置于硬化层43的外侧,具体也可以通过胶层44实现与硬化层43的连接固定。
当散热层42采用石墨或石墨烯材料时,由于石墨或石墨烯在长期反复弯折后会产生分层、掉渣等问题。为此,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柔性散热模组4还包括保护层46,保护层46设置于散热层42的外侧。该保护层46可以设置在散热层42在厚度方向上相对的两侧,从而可以对散热层42进行覆盖,防止了散热层42分层或掉渣的问题发生。其中,该保护层46既可以设置在与各门板相对的位置处,也可以设置在柔性散热模组4上用于连接中框或柔性屏模组1的位置处。如图14所示,图14示出了保护层46位于柔性散热模组4上用于连接中框或柔性屏模组1的位置处的状态。
为了保证保护层46和散热层42连接的可靠性,保护层46和散热层42之间可以通过胶层44粘接固定。
此外,该保护层46也可以配合润滑层45来覆盖散热层42,例如,在散热层42的一侧设置保护层46,在散热层42的另一层设置润滑层45,此时润滑层45既可以实现润滑的功能,又可以实现防止散热层42分层或掉渣的功能;或者也可以在散热层42的一侧设置保护层46,在散热层42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润滑层45和保护层46;或者也可以在散热层42的一侧设置一层保护层46,在散热层42的另一侧依次设置硬化层43、保护层46和润滑层45。
其中,保护层46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glycolterephthalate,PET)。该PET层具有良好的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和尺寸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5所示,柔性散热模组4还包括金属层47,金属层47设置于散热层42的外侧。当电子设备内的某些元器件之间需要通过该柔性散热模组4接地时,可以通过该柔性散热模组4中的金属层47实现接地。其中,该金属层47可以为铜箔、银箔等,该金属层47也可以通过胶层44与散热层42连接。
具体地,散热层42可以设置有至少两层,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散热性能。但是,如果仅仅将一层的散热层42的厚度增大,对于石墨或石墨烯材料而言,这会增大材料分层的风险,且掉渣的问题加剧。而通过采用多层散热层42组合叠层的形式,每一层散热层42的厚度不会很大,从而可以避免散热层42分层、掉渣的问题。其中,相邻两层的散热层42之间可以通过胶层44连接固定,一方面可以保证各个散热层42之间的可靠连接,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各层散热层42出现分层、掉渣的问题。其中,各层散热层42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此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具体地,折痕部41的高度小于或等于0.2mm。可以理解的是,折痕部41向该柔性散热模组4的一侧拱起,该拱起的高度不超过0.2mm,从而既可以保证该柔性散热模组4能够沿折痕部41弯曲,又不会因折痕部41过大而造成对柔性屏模组1的拱屏问题。
具体地,折痕部4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U形、V形或W形,从而可以有利于柔性散热模组4在折痕部41的位置处发生弯折,而不会在其它位置处产生褶皱,而造成褶皱处被门板缝夹断,或者拱屏的问题。
设计上,柔性散热模组可大面积跨轴或对称跨轴,不局限于本申请图示的部分跨轴或小部分不对称跨轴。相应地,折痕部可设置在大面积跨轴或对称跨轴柔性散热模组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中框;
副中框;
柔性屏模组,所述柔性屏模组连接于所述主中框和所述副中框;
转轴组件,所述主中框和所述副中框通过所述转轴组件转动连接;
柔性散热模组,所述柔性散热模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中框或所述柔性屏模组,所述柔性散热模组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副中框或所述柔性屏模组,所述柔性散热模组设置有至少一条的折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的中心区域包括第一门板,所述折痕部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折痕部,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折痕部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门板的投影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二门板和第三门板,所述第二门板和所述第三门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门板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门板与所述主中框之间具有第一缝隙;
所述折痕部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二折痕部,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折痕部与所述第一缝隙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一缝隙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展开状态下收容所述第二折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门板与所述副中框之间具有第二缝隙;
所述折痕部还包括至少一条的第三折痕部,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折痕部与所述第二缝隙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二缝隙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展开状态下收容所述第三折痕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散热模组包括散热层,所述折痕部形成于所述散热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为石墨层或石墨烯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散热模组还包括硬化层,所述硬化层设置于所述散热层,所述硬化层的硬度大于所述散热层的硬度,所述硬化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折痕部的至少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层为聚酰亚胺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和所述硬化层通过胶层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之间具有第三缝隙,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三门板之间具有第四缝隙;
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硬化层与所述第三缝隙和/或所述第四缝隙的投影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痕部平行于所述第三缝隙和所述第四缝隙,且所述第一折痕部与所述第三缝隙和所述第四缝隙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散热模组还包括润滑层,所述润滑层设置于所述散热层的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层为聚四氟乙烯层或润滑脂。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散热模组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散热层的外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散热模组还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设置于所述散热层的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设置有至少两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3、5-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痕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0.2mm。
19.根据权利要求1-3、5--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痕部的截面形状为U形、V形或W形。
CN202222636736.0U 2022-09-30 2022-09-30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627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36736.0U CN219627749U (zh) 2022-09-30 2022-09-30 电子设备
PCT/CN2023/118215 WO2024067061A1 (zh) 2022-09-30 2023-09-12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36736.0U CN219627749U (zh) 2022-09-30 2022-09-3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7749U true CN219627749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4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36736.0U Active CN219627749U (zh) 2022-09-30 2022-09-3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7749U (zh)
WO (1) WO202406706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7236A (zh) * 2023-05-16 2024-03-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WO2024067061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72639B2 (en) * 2016-11-25 2022-03-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panel,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200060639A (ko) * 2018-11-22 2020-06-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147630B (zh) * 2019-12-20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屏设备
CN114449793A (zh) * 2020-11-04 2022-05-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中框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5118798A (zh) * 2021-03-19 2022-09-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组件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5683045U (zh) * 2021-07-21 2022-01-28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膜及可折叠显示设备
CN219627749U (zh) * 2022-09-30 2023-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061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7727236A (zh) * 2023-05-16 2024-03-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7061A1 (zh)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27749U (zh) 电子设备
KR102522148B1 (ko)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056899A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滚动显示装置
CN111951683B (zh) 显示装置
CN110459131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0567696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064833B (zh) 折叠组件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US11886255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with movable support body
CN112987402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691317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0728913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333607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889011A (zh) 可弯折支撑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0648592A (zh) 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4694501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US20230358653A1 (en) Jig for testing flexible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911525A (zh) 支撑装置以及可折叠装置
CN114241913B (zh) 可弯折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472094A (zh) 支撑组件及显示模组
CN116434658A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213070424U (zh) 终端和折叠屏模组
CN113824820A (zh) 终端和终端的装配方法
CN114241899A (zh) 终端和折叠屏模组
CN219372459U (zh)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022428B (zh)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