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3447U - 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3447U
CN219623447U CN202320120040.4U CN202320120040U CN219623447U CN 219623447 U CN219623447 U CN 219623447U CN 202320120040 U CN202320120040 U CN 202320120040U CN 219623447 U CN219623447 U CN 219623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torage
storage tank
wall
sealing r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200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佐盈
程亮
王莹石
吴宜燃
庞思奇
王心怡
黎航志
孙瑞蔓
王郁菲
赵迅瑶
丁思博
王紫
赵梓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dong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dong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dong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dong Power Plant of Huaneng Internation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200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3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3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3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储能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供热储热罐、储热罐智能运行控制系统、一键操作模块、警报系统和管道,供热储热罐上设有导水管,导水管远离供热储热罐的一端外壁套设有密封环,密封环一侧延伸出导水管,管道靠近导水管的一端外壁套设有固定环,导水管与管道通过安装组件相连接,安装组件由多个固定块和多个卡接板组成,每个固定块通过固定组件均匀设置在固定环的外壁上,每个卡接板均匀焊接在密封环的外壁上,固定块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卡接槽,本申请无需使用螺母和螺栓即可实现管道与供热储热罐的快速固定连接,便于后续进行拆卸检修,拆卸较为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储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供热机组在优质供热、机组深调、机组抢尖峰、机组及供热设备抢修过程中,热水储热罐已经成为供热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供热机组已经广泛应用,目前,储热罐与管道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或焊接,法兰盘上的螺栓与螺母设置有多个,为避免出现漏水现象,工作人员需要用力拧紧螺栓和螺母,当需要对管道进行拆卸检修时,使用工具将多个螺栓与螺母进行拧动分离的时候较为费力,同时拆卸下的螺母与螺栓容易遗失,而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则不便于对管道进行拆卸检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供热储热罐、储热罐智能运行控制系统、一键操作模块、警报系统和管道,所述供热储热罐上设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远离供热储热罐的一端外壁套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一侧延伸出导水管,所述管道靠近导水管的一端外壁套设有固定环,所述导水管与管道通过安装组件相连接,所述安装组件由多个固定块和多个卡接板组成,每个所述固定块通过固定组件均匀设置在固定环的外壁上,每个所述卡接板均匀焊接在密封环的外壁上,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固定块内部位于卡接槽的上方开设有相通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中竖向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螺纹啮合连接有方形的套筒杆,所述卡接板远离密封环的一端插入卡接槽中且其端部开设有方孔,所述套筒杆与方孔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块远离管道的一面外部设有手柄,所述螺纹杆的端部贯穿第一空腔的腔壁与手柄焊接固定,所述手柄的外壁设有防滑纹,所述套筒杆的底端穿过第一空腔的腔壁,且所述套筒杆与方孔插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管道靠近导水管的一端一体式设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的外壁与导水管的内壁相接触,且所诉延伸管的长度大于密封环伸出导水管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密封环的一侧底部与导水管外壁焊接固定,所述密封环的另一侧底部与管道外壁相接处,所述密封环另一侧外壁与固定环侧壁相接处,且所述密封环的高度与固定环的高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密封环的内壁开有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部粘结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外壁粘结有密封层,所述气囊上设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端部贯穿凹槽内壁延伸出密封环外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环与管道外壁焊接固定,所述固定环的外壁位于固定块的下方对称焊接有限位板,每个所述限位板上均开设有限位通槽,所述固定组件与限位板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开设在固定块底部两侧的限位槽,每个所述限位槽均与限位板相匹配,所述固定块内部位于限位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中设有滑动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面焊接有限位插块,所述限位插块远离活动板的一端贯穿第二空腔延伸至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插块与限位通槽相匹配,所述活动板的另一面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活动板的一端贯穿第二空腔延伸出固定块外部焊接有拉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空腔的两侧对称设有导向杆,每个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与第二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两端均套设在导向杆上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设有弹簧,每个所述弹簧均套设在导向杆上,每个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空腔的内壁和活动板的端面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导水管的外壁位于密封环的一侧设有角板,所述角板的数量与限位板的数量一致,每个所述角板的直角边均与限位板端部、密封环侧壁以及导水管外壁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储热罐智能运行控制系统分别通过导线和警报信号连接有一键操作模块以及警报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将管道端部的延伸管插入导水管内使它们对接,密封环的凹槽处于管道和导水管的接触处,此时安装组件中的卡接板带有方孔的一端插入固定块开设的卡接槽中,然后工作人员手动旋转手柄,手柄带动螺纹杆旋转,套筒杆在第一空腔与卡接槽相通的部位限制下跟随螺纹杆的旋转进行竖向移动,移动的套筒杆插入卡接板开设的方孔中对卡接板进行固定,这时在将气泵的气管与导气管进行连接,通过气泵向气囊中进行充气,气囊膨胀对管道和导水管之间的接缝处进行覆盖,通过密封层对接缝处进行密封,从而无需使用螺母和螺栓即可实现管道与供热储热罐的快速固定连接,便于后续进行拆卸检修,拆卸较为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截面剖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拆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俯视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智能逻辑控制简图。
图中:1、供热储热罐;101、导水管;102、密封环;1021、凹槽;1022、气囊;1023、密封层;1024、导气管;103、角板;200、管道;201、固定环;202、限位板;203、限位通槽;204、延伸管;300、安装组件;301、固定块;3011、卡接槽;3012、第一空腔;3013、手柄;3014、螺纹杆;3015、套筒杆;302、卡接板;3021、方孔;400、固定组件;401、限位槽;402、第二空腔;403、活动板;404、导向杆;405、弹簧;406、限位插块;407、拉板;408、连接板;2、供热A加热器;3、供热B加热器;4、供热循环水泵;5、储放热泵;6、供热循环水回水;7、供热循环水供水管道;8、供热循环水回水补水门;9、供热循环水泵入口门;10、供热循环水泵出口门;11、供热循环水泵再循环门;12、供热A加热器入口门;13、供热A加热器出口门;14、供热加热器旁路门;15、供热B加热器入口门;16、供热B加热器出口门;17、供热系统与储热罐冷水管联络门;18、供热系统与储热罐热水管联络门;19、储热罐热水隔离阀;20、储热罐冷水隔离阀;21、储热罐补水隔离阀;22、储放热泵入口门;23、储放热泵出口门;24、储热罐放热隔离门;25、储热罐放热出口隔离门;26、储热罐储热冷水隔离门;27、储热罐储热热水隔离门;28、储热罐储热回水调整门;29、储热罐补水阀;30、储热罐补水调整阀;31、储热罐智能运行控制系统;32、一键操作模块;33、报警系统;34、停止运行;35、储热启动;36、放热启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供热储热罐1、储热罐智能运行控制系统31、一键操作模块32、警报系统36和管道200,储热罐智能运行控制系统31分别通过导线和警报信号连接有一键操作模块32以及警报系统36,供热储热罐1上设有导水管101,导水管101远离供热储热罐1的一端外壁套设有密封环102,密封环102一侧延伸出导水管101,管道200靠近导水管101的一端外壁套设有固定环201,导水管101与管道200通过安装组件300相连接,安装组件300由多个固定块301和多个卡接板302组成,每个固定块301通过固定组件400均匀设置在固定环201的外壁上,每个卡接板302均匀焊接在密封环102的外壁上,导水管101的外壁位于密封环102的一侧设有角板103,角板103的数量与限位板202的数量一致,每个角板103的直角边均与限位板202端部、密封环102侧壁以及导水管101外壁焊接固定,固定块301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卡接槽3011,固定块301内部位于卡接槽3011的上方开设有相通的第一空腔3012,第一空腔3012中竖向设有螺纹杆3014,螺纹杆3014上螺纹啮合连接有方形的套筒杆3015,卡接板302远离密封环102的一端插入卡接槽3011中且其端部开设有方孔3021,套筒杆3015与方孔3021相匹配,固定块301远离管道200的一面外部设有手柄3013,螺纹杆3014的端部贯穿第一空腔3012的腔壁与手柄3013焊接固定,手柄3013的外壁设有防滑纹,套筒杆3015的底端穿过第一空腔3012的腔壁,且套筒杆3015与方孔3021插接连接,管道200靠近导水管101的一端一体式设有延伸管204,延伸管204的外壁与导水管101的内壁相接触,且所诉延伸管204的长度大于密封环102伸出导水管101的长度,密封环102的一侧底部与导水管101外壁焊接固定,密封环102的另一侧底部与管道200外壁相接处,密封环102另一侧外壁与固定环201侧壁相接处,且密封环102的高度与固定环201的高度相同,密封环102的内壁开有环形的凹槽1021,凹槽1021内部粘结有气囊1022,气囊1022的外壁粘结有密封层1023,气囊1022上设有导气管1024,导气管1024的端部贯穿凹槽1021内壁延伸出密封环102外部。
在对供热储热罐1进行管道200安装时,工作人员将管道200端部的延伸管204插入导水管101内使它们的外壁相接触,这时密封环102延伸出导水管101的一侧处于管道200的外壁处,并且开设的凹槽1021处于管道200和导水管101的接缝处,此时安装组件300中的卡接板302带有方孔3021的一端插入固定块301开设的卡接槽3011中,然后工作人员手动旋转手柄3013,手柄3013带动螺纹杆3014旋转,套筒杆3015在第一空腔3012与卡接槽3011相通的部位限制下跟随螺纹杆3014的旋转进行竖向移动,移动的套筒杆3015插入卡接板302开设的方孔3021中对卡接板302进行固定,这时在将气泵的气管与导气管1024进行连接,通过气泵向气囊1022中进行充气,气囊1022膨胀对管道200和导水管101之间的接缝处进行覆盖,通过密封层1023对接缝处进行密封,从而无需使用螺母和螺栓即可实现管道与供热储热罐的快速固定连接,便于后续进行拆卸检修,拆卸较为省时省力;而供热储热罐智能逻辑控制过程如下:
系统状态:供系统已运行;供热储热罐已注水至高位;供热储热罐智能逻辑控制系统已投入。
供热系统运行流程:从供热循环水回水6依次经过供热循环水泵入口门9、供热循环水泵4、供热循环水泵出口门10、供热A加热器入口门12、供热A加热器2和供热A加热器出口门13,最后从供热循环水供水管道7流出。
储热罐储热流程:储热罐储热,供热加热器旁路门14、储热罐热水隔离阀19、储热罐放热出口隔离门25、储热罐补水阀29和储热罐补水调整阀30关闭;流程:从供热储热罐1下部排出依次经过储热罐冷水隔离阀20、储热罐补水隔离阀21、储放热泵入口门22、储放热泵5、储放热泵出口门23、储热罐储热冷水隔离门26、供热系统与储热罐冷水管联络门17、供热B加热器入口门15、供热B加热器3、供热B加热器出口门16、供热系统与储热罐热水管联络门18、储热罐储热热水隔离门27、储热罐储热回水调整门28和储热罐热水隔离阀19,再进入供热储热罐1的上部。
储热罐放热流程:储热罐放热隔离门24、储热罐放热出口隔离门25、储热罐补水阀29和储热罐补水调整阀30关闭;供热储热罐1上部排出依次经过储热罐热水隔离阀19、储热罐放热隔离门24、储放热泵入口门22、储放热泵5、储放热泵出口门23、储热罐放热出口隔离门25和供热系统与储热罐热水管联络门18,再从供热循环水供水管道7排出。
补水系统流程:从供热系统与储热罐冷水管联络门17依次经过储热罐补水阀29、储热罐补水调整阀30和储热罐冷水隔离阀20,最后进入供热储热罐1下部。
供热储热罐智能逻辑控制
储热罐备用状态
供热储热罐智能逻辑控制系统阀门、电气开关保持备用状态:储放热泵5电机、变频器开关开位,供热储热罐系统所有阀门关闭备用:供热系统与储热罐冷水管联络门17、供热系统与储热罐热水管联络门1、......、储热罐补水阀29储热罐补水调整阀30,17个阀门全部关闭备用,储放热泵5停运,旁路门1701、旁路门1801通过压力监控系统,在系统备用时,自动开、关,保持阀门两侧保持一定压差,防止主阀门开启卡涩。
储热罐储热:报警系统33无故障报警。
操作员激活一键操作模块32,地发出储热启动35指令,储热罐智能运行控制系统31将检索:储热罐应处于备用状态,否则将系统置入备用状态,发出指令关闭:供热系统与储热罐冷水管联络门17、供热系统与储热罐热水管联络门18、储热罐放热隔离门24、储热罐放热出口隔离门25、储放热泵出口门23、储热罐补水阀29和储热罐补水调整阀30;发出指令开启:储热罐冷水隔离阀20、储热罐储热冷水隔离门26、储放热泵入口门22、储热罐储热热水隔离门27、储热罐储热回水调整门28(开5%)、储热罐热水隔离阀19,上述门开启后开启:供热系统与储热罐冷水管联络门17、供热系统与储热罐热水管联络门18,系统阀门准备完毕,自动合储放热泵5电机、变频器开关,储能后自启动储放热泵5,储放热泵出口门23联开,变频器增加频率,储放热泵出口升高至与供热循环水压力一致后,并入系统进行储热。
储热罐放热:报警系统33无故障报警。
操作员激活一键操作模块32,地发出放热启动36指令,储热罐智能运行控制系统31将检索:储热罐应处于备用状态,否则将系统置入备用状态,发出指令关闭:供热系统与储热罐冷水管联络门17、供热系统与储热罐热水管联络门18、储热罐补水隔离阀21、储热罐储热冷水隔离门26、储热罐储热热水隔离门27、储放热泵出口门23和储热罐储热回水调整门28;发出指令开启:储热罐冷水隔离阀20、储热罐热水隔离阀19、储热罐冷水隔离阀20、储放热泵入口门22、储热罐放热隔离门24、储热罐放热出口隔离门25、储热罐补水阀29、储热罐补水调整阀30(开5%),上述门开启后开启:供热系统与储热罐冷水管联络门17、供热系统与储热罐热水管联络门18,系统阀门准备完毕,自动合储放热泵5电机、变频器开关,储能后自启动储放热泵5,储放热泵出口门23联开,变频器增加频率,储放热泵出口升高至与供热循环水压力一致后,并入系统进行放热。
储热罐系统停运:
报警系统33发出故障停运报警,或操作员发出停止运行34指令,逻辑控制系统自动停运。放热泵5自动停运,供热储热罐智能逻辑控制系统发出停止运行34指令:所有阀门、电气开关进入备用状态,储放热泵5电机、变频器开关开位,供热储热罐系统所有阀门关闭备用:供热系统与储热罐冷水管联络门17、供热系统与储热罐热水管联络门18、...、储热罐补水阀29储热罐补水调整阀30,17个阀门全部关闭。
实施例,请参阅图4和图5,固定环201与管道200外壁焊接固定,固定环201的外壁位于固定块301的下方对称焊接有限位板202,每个限位板202上均开设有限位通槽203,固定组件400与限位板202配合,固定组件400包括开设在固定块301底部两侧的限位槽401,每个限位槽401均与限位板202相匹配,固定块301内部位于限位槽40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空腔402,第二空腔402中设有滑动的活动板403,活动板403的一面焊接有限位插块406,限位插块406远离活动板403的一端贯穿第二空腔402延伸至限位槽401中,限位插块406与限位通槽203相匹配,活动板403的另一面焊接有连接板408,连接板408远离活动板403的一端贯穿第二空腔402延伸出固定块301外部焊接有拉板407,第二空腔402的两侧对称设有导向杆404,每个导向杆404的两端均与第二空腔402的内壁固定连接,活动板403的两端均套设在导向杆404上并与其滑动连接,连接板408的两侧均设有弹簧405,每个弹簧405均套设在导向杆404上,每个弹簧40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空腔402的内壁和活动板403的端面固定连接。
在通过安装组件300将管道200从供热储热罐1的导水管101上拆卸下来后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手动向外拉动固定组件400中的拉板407,拉板407移动通过连接板408带动活动板403在第二空腔402中沿导向杆404移动并对弹簧405进行挤压,移动的活动板403带动限位插块406移动使其脱离限位板202开设的限位通槽203,取消固定块301与固定环201的固定,可以将固定块301从固定环201上取下放置在新管道200上的固定环201处,从而实现固定块301的循环利用,可以有效降低管道200的更换成本。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首先工作人员将手动向外拉动固定组件400中的拉板407,拉板407移动通过连接板408带动活动板403在第二空腔402中沿导向杆404移动并对弹簧405进行挤压,移动的活动板403带动限位插块406移动,然后将固定块301底部的限位槽401对准固定环201上的限位板202,使限位板202插入限位槽401中,这时松开拉板407,在弹簧405的弹性下,活动板403、限位插块406、连接板408和拉板407复位,限位插块406插入限位板202开设的限位通槽203中完成固定块301与固定环201的安装,再将管道200端部的延伸管204插入导水管101内使它们的外壁相接触,这时密封环102延伸出导水管101的一侧处于管道200的外壁处,并且开设的凹槽1021处于管道200和导水管101的接缝处,此时安装组件300中的卡接板302带有方孔3021的一端插入固定块301开设的卡接槽3011中,然后工作人员手动旋转手柄3013,手柄3013带动螺纹杆3014旋转,套筒杆3015在第一空腔3012与卡接槽3011相通的部位限制下跟随螺纹杆3014的旋转进行竖向移动,移动的套筒杆3015插入卡接板302开设的方孔3021中对卡接板302进行固定,这时在将气泵的气管与导气管1024进行连接,通过气泵向气囊1022中进行充气,气囊1022膨胀对管道200和导水管101之间的接缝处进行覆盖,通过密封层1023对接缝处进行密封,完成管道200与供热储热罐1的连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供热储热罐(1)、储热罐智能运行控制系统(31)、一键操作模块(32)、警报系统(36)和管道(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储热罐(1)上设有导水管(101),所述导水管(101)远离供热储热罐(1)的一端外壁套设有密封环(102),所述密封环(102)一侧延伸出导水管(101),所述管道(200)靠近导水管(101)的一端外壁套设有固定环(201),所述导水管(101)与管道(200)通过安装组件(300)相连接,所述安装组件(300)由多个固定块(301)和多个卡接板(302)组成,每个所述固定块(301)通过固定组件(400)均匀设置在固定环(201)的外壁上,每个所述卡接板(302)均匀焊接在密封环(102)的外壁上,所述固定块(301)的一侧底部开设有卡接槽(3011),所述固定块(301)内部位于卡接槽(3011)的上方开设有相通的第一空腔(3012),所述第一空腔(3012)中竖向设有螺纹杆(3014),所述螺纹杆(3014)上螺纹啮合连接有方形的套筒杆(3015),所述卡接板(302)远离密封环(102)的一端插入卡接槽(3011)中且其端部开设有方孔(3021),所述套筒杆(3015)与方孔(3021)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01)远离管道(200)的一面外部设有手柄(3013),所述螺纹杆(3014)的端部贯穿第一空腔(3012)的腔壁与手柄(3013)焊接固定,所述手柄(3013)的外壁设有防滑纹,所述套筒杆(3015)的底端穿过第一空腔(3012)的腔壁,且所述套筒杆(3015)与方孔(3021)插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200)靠近导水管(101)的一端一体式设有延伸管(204),所述延伸管(204)的外壁与导水管(101)的内壁相接触,且所诉延伸管(204)的长度大于密封环(102)伸出导水管(101)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102)的一侧底部与导水管(101)外壁焊接固定,所述密封环(102)的另一侧底部与管道(200)外壁相接处,所述密封环(102)另一侧外壁与固定环(201)侧壁相接处,且所述密封环(102)的高度与固定环(201)的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102)的内壁开有环形的凹槽(1021),所述凹槽(1021)内部粘结有气囊(1022),所述气囊(1022)的外壁粘结有密封层(1023),所述气囊(1022)上设有导气管(1024),所述导气管(1024)的端部贯穿凹槽(1021)内壁延伸出密封环(102)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01)与管道(200)外壁焊接固定,所述固定环(201)的外壁位于固定块(301)的下方对称焊接有限位板(202),每个所述限位板(202)上均开设有限位通槽(203),所述固定组件(400)与限位板(202)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400)包括开设在固定块(301)底部两侧的限位槽(401),每个所述限位槽(401)均与限位板(202)相匹配,所述固定块(301)内部位于限位槽(40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空腔(402),所述第二空腔(402)中设有滑动的活动板(403),所述活动板(403)的一面焊接有限位插块(406),所述限位插块(406)远离活动板(403)的一端贯穿第二空腔(402)延伸至限位槽(401)中,所述限位插块(406)与限位通槽(203)相匹配,所述活动板(403)的另一面焊接有连接板(408),所述连接板(408)远离活动板(403)的一端贯穿第二空腔(402)延伸出固定块(301)外部焊接有拉板(40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402)的两侧对称设有导向杆(404),每个所述导向杆(404)的两端均与第二空腔(40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403)的两端均套设在导向杆(404)上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408)的两侧均设有弹簧(405),每个所述弹簧(405)均套设在导向杆(404)上,每个所述弹簧(40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空腔(402)的内壁和活动板(403)的端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101)的外壁位于密封环(102)的一侧设有角板(103),所述角板(103)的数量与限位板(202)的数量一致,每个所述角板(103)的直角边均与限位板(202)端部、密封环(102)侧壁以及导水管(101)外壁焊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罐智能运行控制系统(31)分别通过导线和警报信号连接有一键操作模块(32)以及警报系统(36)。
CN202320120040.4U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 Active CN219623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0040.4U CN219623447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20040.4U CN219623447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3447U true CN219623447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20040.4U Active CN219623447U (zh) 2023-02-06 2023-02-06 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34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23447U (zh) 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
CN110441158B (zh) 一种蛇形管换热模块水压试验方法
CN206232415U (zh) 一种可自动切换的盾构机外循环水装置
CN116293117A (zh) 一种供热系统储热罐智能控制装置
CN104034053B (zh) 太阳能热水器
CN219714486U (zh) 一种真空污水井的智能监测机构
CN105739578A (zh) 一种智能真空脱气机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3964398U (zh) 太阳能热水器
CN204637403U (zh) 用于室内栓的半自动试压机
CN110398419B (zh) 一种蛇形管换热模块水压试验装置
CN210690263U (zh) 蛇形管换热模块水压试验装置
CN204064591U (zh) 集热器流道立式自动试压机
CN210146928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机械铸造模具
CN210602940U (zh) 热插拔式相变储热器
CN208431089U (zh) 一种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轴承冷却器在线反冲洗装置
CN208305430U (zh) 水晶切割机用冲洗子系统
CN110500890A (zh) 一种精锻生产线的给水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623476U (zh) 一种换热器盒子
CN207568802U (zh) 空压机热回收装置控制系统
CN201676857U (zh) 冷却管大流量遥控射弹清洗机
CN216694054U (zh) 一种过热自封闭性太阳能进水控制装置
CN216264842U (zh) 一种分水器专用数控机床的喷水装置
CN218031646U (zh) 一种可防止水竖向溅射的电控阀
CN210107614U (zh)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的喷淋系统
CN216583171U (zh) 一种给水管生产线用同步自动送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