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9398U - 一种旋翼无人机的双功能脚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翼无人机的双功能脚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9398U
CN219619398U CN202320690938.5U CN202320690938U CN219619398U CN 219619398 U CN219619398 U CN 219619398U CN 202320690938 U CN202320690938 U CN 202320690938U CN 219619398 U CN219619398 U CN 219619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rod
telescopic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909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涛
邬玲伟
陈忠林
何家俊
沈宇军
吴雨航
范聪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ai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06909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9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9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9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翼无人机的双功能脚架,包括无人机机体和双功能脚架。所述的双功能脚架包括固定杆、伸缩杆、连接杆、固定圆环以及保护装置。固定杆内部包含由电机、定滑轮、皮带以及固定滑轨组成的伸缩杆控制系统。连接杆固定在无人机机体的机臂下方,与固定圆环相连接。保护装置以固定圆环的环心为环形阵列中心,且由呈环形阵列排列的24根保护杆组成。保护杆与伸缩杆下端通过磁力相互吸住,外侧包裹着气囊,中间有开槽。通过伸缩杆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杆升降,旋翼无人机在飞行时脚架翻转立起保护无人机的桨叶,在降落时脚架翻转收回提高降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旋翼无人机的双功能脚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旋翼无人机的双功能脚架。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俗称:无人飞机、无人机、无人航空载具、无人作战飞机;广义上为不需要驾驶员登机驾驶的各式遥控飞行器。目前,无人机的使用范围已经扩宽到军事、科研、民用三大领域,具体在电力、通信、气象、农业、海洋、勘探等领域应用甚广。
现阶段的无人机装置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环境的多样性,并且需要在不同较为恶劣的环境中飞行,无人机损坏的可能性非常大;若发生碰撞,由于力量较大,很容易造成无人机旋翼的损坏。在目前主要的无人机中,涉及无人机旋翼保护的数量很少,而且大部分保护旋翼的结构大都是固定在旋翼周围,会导致无人机的重心偏上,影响无人机起飞或者降落时的平衡,进一步限制了无人机的起降环境。如何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成了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旋翼无人机的双功能脚架。在无人机飞行时脚架翻转立起,使其围绕在旋翼周围,能够保护多旋翼无人机的桨叶。脚架上面包裹气囊,当发生碰撞时,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减小碰撞对无人机飞行的影响。降落时脚架翻转收回,与地面接触面积最大,重心下降,使无人机降落时更加平稳,脚架气囊进一步缓冲降落时与地面的碰撞,提高了降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翼无人机的双功能脚架,包括无人机机体和双功能脚架。
所述的双功能脚架包括固定杆、连接杆、伸缩杆、固定圆环以及保护装置。
所述的固定杆位于无人机机体的机臂下方,其内部包含由电机、定滑轮、皮带和固定滑轨组成的伸缩杆控制系统。所述的定滑轮固定在固定滑轨上。所述的固定滑轨与伸缩杆连接,两者之间可以滑动。所述的电机通过皮带与伸缩杆连接,皮带经过定滑轮。
所述的连接杆固定在无人机机体的机臂下方,与固定圆环连接。
所述的保护装置以固定圆环的环心为阵列中心,且由呈环形阵列排列的24根保护杆组成。所述的保护杆与伸缩杆下端通过磁力相互吸住,外侧包裹着气囊,中间有开槽。每根保护杆都从固定圆环中穿过。
所述的固定圆环的内圆侧与外圆侧各有24条弧形滑槽,固定圆环内部有24根立柱。所述的立柱固定在固定圆环内部,立柱从保护杆中穿过。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双功能脚架的保护杆一端外侧包裹着气囊,具有一定的缓冲功能。在无人机进行着落时进行缓冲,提高无人机着落时的稳定性,降低无人机着落时损伤的几率。当降落时双功能脚架翻转收回,与地面接触面积最大,重心下降,使无人机降落时更加平稳,
(2)无人机在飞行时,双功能脚架的保护杆可以进行翻转立起,其保护杆环绕在多旋翼无人机的桨叶周围,在飞行时保护多旋翼无人机的桨叶,可以在无人机发生碰撞时保护无人机桨叶。
附图说明
图1是旋翼无人机的整体图;
图2是旋翼无人机的桨叶保护状态图;
图3是旋翼无人机的脚架装置图;
图4是旋翼无人机的伸缩杆控制系统结构;
图5是旋翼无人机的保护杆翻转示意图;
图6是旋翼无人机的保护杆开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翼无人机的双功能脚架,包括无人机机体和双功能脚架。
如图3所示,所述的双功能脚架包括固定杆1、连接杆2、伸缩杆3、固定圆环4以及保护装置5。固定杆1固定在无人机机体的机臂下方,其内部有伸缩杆控制系统,连接杆2一端固定在无人机机体的机臂下方,另一端与固定圆环4相连接,其与固定圆环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可以使固定圆环4在飞行时与无人机机体的机臂保持相对静止。固定圆环4内圆侧与外圆侧各有开24条弧形滑槽,内部有24根立柱;保护装置5由固定圆环4环心为阵列中心,且由呈环形阵列排列的24根保护杆组成;保护杆与伸缩杆下端通过磁力相互吸住,外侧包裹着气囊,中间有开槽。每根保护杆都从固定圆环中穿过。
如图4所示,伸缩杆控制系统由电机1-1、定滑轮1-2、皮带1-3以及固定滑轨1-4组成。皮带1-3固定在伸缩杆3上,从伸缩杆3绕过定滑轮1-2与电机1-1相连,通过控制电机1-1旋转方向,控制皮带1-3的长短,从而达到控制伸缩杆3的下降与上升。定滑轮1-2固定在固定滑轨1-4上。固定滑轨1-4固定在固定杆1内部,与伸缩杆3相连接,两者之间可以滑动。
如图5所示,以其中一根立柱4-1,与一根保护杆5-1为例进行说明,保护杆5-1从固定圆环4内圆侧与外圆侧的弧形滑槽中穿过,而固定圆环4内部的立柱4-1从保护杆5-1中间穿过,保护杆5-1在固定圆环4内圆侧与外圆侧的弧形滑槽里可以滑动。当伸缩杆3下降时,由于存在磁力的作用,保护杆5-1靠近伸缩杆3的一端受到向下的力,固定圆环4上存在弧形滑槽,保护杆5-1沿着弧形滑槽滑动,从而实现翻转,其他保护杆与固定圆环4以及固定圆环4中的其他立柱,连接方式以及变化方式一致。
如图6所示,保护杆5-1内部有开槽,其他保护杆与其一致。
如图1所示,旋翼无人机的降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无人机准备降落时,电机1-1顺时针旋转,收回部分皮带1-3。
步骤二、由于收回部分皮带1-3,与皮带1-3相连的伸缩杆3会受到一个由皮带1-3产生的一个向上的力,使伸缩杆3沿着固定滑轨1-4慢慢向上移动,直到伸缩杆到达初始位置。
步骤三、由于磁力的存在,保护装置5的保护杆沿着固定圆环4的弧形滑槽,翻转下去。此时保护装置5与水平面平行,使得无人机在接触地面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最大,保护杆存在气囊。在与地面碰撞时,可以起到缓震作用,降低碰撞对无人机降落的影响。
如图2所示,旋翼无人机进行旋翼保护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无人机起飞后,电机1-1逆时针旋转,放出部分皮带1-3。
步骤二、由于重力的存在,伸缩杆3会沿着固定滑轨1-4慢慢下滑,直到皮带1-3完全放出,伸缩杆到达指定位置。
步骤三、由于磁力的存在,保护装置5的保护杆沿着固定圆环4的弧形滑槽,翻转立起。此时保护装置5环绕在无人机的桨叶一周,达到了在飞行时保护无人机的桨叶的功能,保护杆存在气囊。在发生碰撞时,可以起到缓震作用,降低碰撞对无人机飞行的影响。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途径很多,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旋翼无人机的双功能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机体和双功能脚架;
所述的双功能脚架包括固定杆、连接杆、伸缩杆、固定圆环以及保护装置;
所述的固定杆位于在无人机机体的机臂下方,其内部包含由电机、定滑轮、皮带以及固定滑轨组成的伸缩杆控制系统;所述的定滑轮固定在固定滑轨上;所述的固定滑轨与伸缩杆连接;所述的电机通过皮带与伸缩杆连接,皮带经过定滑轮;
所述的连接杆固定在无人机机体的机臂下方,与固定圆环相连接;
所述的保护装置以固定圆环的环心为阵列中心,且由呈环形阵列排列的24根保护杆组成;所述的保护杆与伸缩杆下端通过磁力相互吸住,外侧包裹着气囊,中间有开槽;每根保护杆都从固定圆环中穿过;
所述的固定圆环的内圆侧与外圆侧各有24条弧形滑槽,固定圆环内部有24根立柱;所述的立柱固定在固定圆环内部,立柱从保护杆中穿过。
CN202320690938.5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旋翼无人机的双功能脚架 Active CN219619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0938.5U CN219619398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旋翼无人机的双功能脚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90938.5U CN219619398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旋翼无人机的双功能脚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9398U true CN219619398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6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90938.5U Active CN219619398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旋翼无人机的双功能脚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93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8789C (zh) 测试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性能的试验平台
KR101260370B1 (ko) 회전익 비행체 로봇 보호용 복합 구조
CN105966602B (zh) 一种无人机
CN110834722A (zh) 一种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自适应着陆装置
CN112238939B (zh) 新构型倾转旋翼飞行器及其飞行控制方法
CN108357667B (zh) 用于旋翼式无人机的缓冲型起落架
CN219619398U (zh) 一种旋翼无人机的双功能脚架
CN109229363A (zh) 一种双发手抛固定翼无人机
CN105235906A (zh) 带拉线结构的无人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9515701B (zh) 一种被动防撞减震多旋翼无人机
US10661897B2 (en)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having telescoping boom for lateral payload deployment counterbalanced through multi-axis thrust vectoring
CN205602093U (zh) 一种无人植保机起落架
CN113060293A (zh) 一种防撞式无人机壳体防撞系统
CN108860633B (zh) 一种电量耗完坠落时自动开启气囊的无人机
CN113844635B (zh) 一种高空气球任务载荷回收装置及其回收方法
CN2816871Y (zh) 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试验平台
CN203318682U (zh) 一种太阳能翼伞飞行器
AU2004249457A1 (en) Gyropter having increased safety
CN104044743B (zh) 无人直升机的尾气平衡系统
CN106927033A (zh) 一种立式共轴双旋翼飞行器
CN220562970U (zh) 一种无人机可伸缩全面保护装置
CN214084740U (zh) 旋翼无人机的可变型起落架
CN210503179U (zh) 一种具有稳定飞行重心的植保无人机
CN206900650U (zh) 一种立式共轴双旋翼飞行器
CN213057533U (zh) 一种降落伞用缓着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