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4756U - 一种长度调节带、头部佩戴装置及眼部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长度调节带、头部佩戴装置及眼部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4756U
CN219614756U CN202223609822.9U CN202223609822U CN219614756U CN 219614756 U CN219614756 U CN 219614756U CN 202223609822 U CN202223609822 U CN 202223609822U CN 219614756 U CN219614756 U CN 219614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adjusting
adjusting gear
elastic locking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98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ang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98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4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4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4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部治疗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度调节带、头部佩戴装置及眼部治疗仪,长度调节带包括:滑套,设有贯通滑套的两端的滑道;连接带,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滑套的两端,连接带的一端为滑动插入滑道的内端,另一端为外端;以及调节机构,装设在滑套上并分别连接两内端,调节机构用于同步调节两内端插入滑道的深度。通过调节机构,可以同步调节两个连接带插入滑道的深度,从而可以同步调节两个连接带在外的长度,将其应用在眼部治疗仪中,两侧连接带的长度可以同时调节,不会出现一侧过紧一侧松弛的问题,不需要再手动整理,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Description

一种长度调节带、头部佩戴装置及眼部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眼部治疗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度调节带、长度调节带及眼部治疗仪。
背景技术
眼部治疗仪是用于治疗眼部的仪器,其可通过光、电、热等方式对眼部的相关肌肉、组织进行刺激,以恢复眼部的正常功能。
现有的眼部治疗仪一般采用固定式支架来安装眼部治疗仪,通过固定式支架将眼部治疗仪稳定在桌面上,使用者再将眼睛对准眼部治疗仪进行使用,例如公开号为CN114869710A的中国专利申请。这种方式眼部治疗仪不易携带,而且需要使用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以对准眼部治疗仪,使用不够方便。
也有一些眼部治疗仪采用头戴式,采用松紧带将治疗仪直接佩戴在使用者的头上,从而避免了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以对准眼部治疗仪的问题,例如公开号为CN114948619A的中国专利申请。但是这种松紧带通常采日字扣进行调节,日字扣位于一侧,通常是佩戴在头上时进行调节,由于松紧带绕过头的后部连接眼部治疗仪时具有至少两次拐点,在调节时会出现靠近日字扣的一侧收紧而远离日字扣的一侧还是松的,收紧的一侧会扯得头皮发疼,还需要重新整理两侧松紧,调节时不够舒适。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眼部治疗仪携带不方便、佩戴调节时不舒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长度调节带、头部佩戴装置及眼部治疗仪,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眼部治疗仪携带不方便、佩戴调节不舒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长度调节带,包括:
滑套,设有贯通所述滑套的两端的滑道和与所述滑道连通的容置孔;
两个连接带,分别位于所述滑套的两端,每一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为滑动插入所述滑道的内端,另一端为外端;以及
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齿轮、两个齿条结构和锁止机构,所述调节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孔内,两所述齿条结构沿所述滑道的延伸方向布置在所述滑道内并分别与两所述连接带的内端固定连接,两所述齿条结构分别位于所述调节齿轮的轴线两侧且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所述锁止机构锁定时,所述调节齿轮固定,所述锁止机构解锁时,所述调节齿轮可转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端设有沿所述延伸方向布置的通槽,所述齿条结构固定在所述通槽的内壁上;所述调节齿轮位于所述通槽内且在所述通槽内任一位置与均与所述齿条结构啮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齿条结构与所述连接带一体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内齿轮和弹性锁条;
所述内齿轮固定在所述滑套上且与所述调节齿轮同轴;
所述弹性锁条位于所述内齿轮的内圈中,所述弹性锁条的两端分别为与所述调节齿轮固定连接的固定端和设有齿槽的活动端;
所述弹性锁条可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当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齿槽与所述内齿轮的齿咬合固定;当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弹性锁条被压缩,所述活动端向所述调节齿轮的轴线方向靠近且所述齿槽与所述内齿轮脱离。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端到所述活动端沿第一旋向环向布置;
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滑套上的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调节齿轮同轴线,所述旋转件设有位于内齿轮和所述弹性锁条之间的凸块;
所述弹性锁条设有位于所述凸块的两端的第一挡面和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内齿轮之间的间距沿第一旋向逐渐减小;
当所述旋转件沿第一旋向转动时,所述凸块经所述第一斜面的导向插入到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内齿轮之间,以使所述齿槽与所述内齿轮脱离;
当所述旋转件沿第二旋向转动时,所述凸块抵接所述第一挡面并推动所述弹性锁条转动,所述活动端受所述内齿轮的阻挡而向所述调节齿轮的轴线方向靠近并进入解锁状态;所述第二旋向与所述第一旋向相反。
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齿轮在所述容置孔的外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弹性锁条远离所述齿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锁条与所述连接块之间形成供所述弹性锁条受压形变的开缝。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头部佩戴装置,用于将功能部件佩戴于人体头部,包括一个或两个如上所述的长度调节带,所述长度调节带的两侧的连接带的外端与所述功能部件的两端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与一所述长度调节带固定连接的弹性垫部,所述弹性垫部呈弧形片状,所述弹性垫部的中部与所述滑套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功能部件相对设置;所述弹性垫部的凹面朝向所述功能部件的一侧。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所述凹面上并相对于弹性垫部的中轴线对称。
一种眼部治疗仪,包括如上所述的头部佩戴装置,还包括作为所述功能部件的眼部治疗仪主机。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长度调节带中,连接带设置了两条并分别插在滑套的滑动的两端中,通过调节机构的调节齿轮和齿条结构的配合,可以同步调节两个连接带插入滑道的深度,从而可以同步调节两个连接带在外的长度,并且可以通过锁止机构的锁定来固定该长度,避免长度发生变化,需要调节长度时可将锁止机构解锁后再调整。将其应用在眼部治疗仪中,眼部治疗仪可以摆脱固定的支架,方便携带眼部治疗仪;调节时两侧可以同时调节,不会出现一侧过紧一侧松弛的问题,不需要再手动整理,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长度调节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长度调节带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长度调节带的另一视角的爆炸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齿轮调节连接带长度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齿轮、弹性锁条和旋转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止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部佩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部佩戴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眼部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眼部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滑套;11、滑道;12、容置孔;
2、连接带;21、内端;22、外端;23、通槽;
3、调节机构;31、调节齿轮;32、齿条结构;33、锁止机构;331、内齿轮;332、弹性锁条;3321、固定端;3322、活动端;33221、齿槽;3324、第一挡面;3325、第一斜面;333、旋转件;3331、凸块;334、连接块;3341、开缝;335、转轴;
10、长度调节带;
20、弹性垫部;201、凹面;202、支撑块;100、头部佩戴装置;200、眼部治疗仪主机;1000、眼部治疗仪;
A、第一旋向;B、第二旋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它工艺的应用和/或其它材料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个连接带2,两个连接带2的内端21插入到滑套1的滑动中,通过调节机构3能够同步调整两个连接带2插入滑道11的深度,从而可以同步调整两侧连接带2的长度,从而可以避免调节后一侧过紧一侧松弛的问题,无需在手动调整,使用时更加方便、舒适。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长度调节带10,包括滑套1、两个连接带2和调节机构3。
其中,参照图2,滑套1设有贯通所述滑套1的两端的滑道11和与所述滑道11连通的容置孔12。即滑道11的两端都是通的,在滑套1的两端形成了两个开口,连接带2可以通过该开口插入到滑动中。滑套1的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为直的或者是弯的,对应的,滑到的形状也可以是直的或弯的。该容置孔12开设在滑套1的外表面,从外表面通到内部以与该滑道11形成连通。其中,滑套1是由上壳和下壳组合而成。
其中,参照图1至图4,连接带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滑套1的两端,每一所述连接带2的一端为滑动插入所述滑道11的内端21,另一端为外端22,该外端22在使用时,用于连接其它需要佩戴的功能部件,功能部件根据实际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功能部件,该功能部件可以是眼部治疗仪主机200,也可以是头灯、摄像机等、心率仪器,分别实现眼部治疗、照明、拍照和摄像的功能。可以理解的,两个连接带2的外端22都连接了同一个功能部件,从而长度调节带10和该功能部件形成了一个首尾连接的环抱结构,从而可以佩戴在人体上,例如佩戴在头部、腰部、胸口部(例如心率仪)等等。其中,连接带2具备一定的柔软度,能够进行弯曲,从而可以适应滑道11的弯曲和与功能部件连接围成环抱。
参照图2至图4,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调节齿轮31、两个齿条结构32和锁止机构33。
参照图2,所述调节齿轮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孔12内,即该容置孔12的直径大于调节齿轮31的外径。调节齿轮31的通过转轴335与滑套1转动连接,并位于该容置孔12中,该转轴335可以是与滑套1固定连接,而调节齿轮31相对于转轴335转动,也可以是该转轴335与滑套1转动连接,而转轴335与调节齿轮31固定连接从而同步转动。
参照图2至图4,两所述齿条结构32沿所述滑道11的延伸方向布置在所述滑道11内并分别与两所述连接带2的内端21固定连接。即当齿条结构32在滑道11中前进后退,则会带着连接带2同步前进和后退。
参照图4,两所述齿条结构32分别位于所述调节齿轮31的轴线两侧且与所述调节齿轮31啮合。
参照图4,当调节齿轮31转动时,通过该啮合而驱动齿条结构32运动,由于齿条结构32是沿滑道11的延伸方向设置的,齿条结构32则会沿滑道11进行前进和后退,而不会朝其它方向(宽度或高度)运动。而由于两个齿条结构32分别位于调节齿轮31的两侧,则两个齿条结构32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即当一个齿条结构32向左运动时,另一个齿条结构32则会向右运动,反之亦然,从而使得这两个齿条结构32会在滑道11中同步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
而由于两个齿条结构32分别连接着两个连接带2的内端21,则两个连接带2的内端21也会在滑道11中同步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从而使的滑套1外两侧的连接带2同步伸长或缩短,从而同步调节该环抱结构的松紧。具体地,齿条结构32与连接带2的固定连接,可以是通过胶粘固定或采用连接件固定(例如锁钉固定)或者齿条结构32与连接带2一体连接。
在佩戴时,调节好长度后,是需要锁紧的,从而避免身体部分的外扩力将该连接带2的长度改变,因此,还设置了该锁止结构。
参照图5和图6,所述锁止机构33用于锁定以固定调节齿轮31和解锁以允许所述调节齿轮31转动。所述锁止机构锁定时,所述调节齿轮31固定,所述锁止机构解锁时,所述调节齿轮31可转动。锁止结构固定调节齿轮31后,则调节齿轮31无法转动,从而齿条结构32也被固定而无法移动,与齿条结构32连接的连接带2也同样被固定,在滑套1外的长度则被固定不会再改变。而需要调节长度时,锁止结构解锁,调节齿轮31可以转动,从而可以调节连接带2的长度。
锁止机构33具体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可以采用阻挡块阻挡调节齿轮31或转轴335的转动,移开阻挡块则可以让调节齿轮31或转轴335转动。也可以是采用锁扣将调节齿轮31与滑套1实现连接固定,锁扣解锁后则允许调节齿轮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孔位于所述滑道11的中间,两所述齿条结构32关于所述调节齿轮31的轴线对称,从而两侧的连通带插入的滑道11的深度相等,在外的长度也相等。
实施例二
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长度调节带1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设计:
参照图4,所述内端21设有沿所述延伸方向布置的通槽23,所述齿条结构32设置在所述通槽23的内壁上;所述调节齿轮31位于所述通槽23内且在所述通槽23内任一位置与均与所述齿条结构32啮合。
即在本实施例中,齿条结构32是固定在连接带2的内端21的通槽23的内部,调节齿轮31位于所述通槽23内,该通槽23限定了连接带2相对于调节齿轮31的移动范围并且在该范围内时刻与齿条结构32保持啮合,避免齿条结构32在调节时完全与调节齿轮31脱离。
例如,以左侧的连接带2为例,当调节齿轮31转动后,连接带2伸出至该通槽23的右端与调节齿轮31接触,此时调节齿轮31到达通槽23的一端的末端,无法再继续转动,此时调节齿轮31依然与齿条结构32保持啮合。需要收回时,反向转动调节齿轮31,即可将该连接带2收回,缩回最短时,通槽23的左端与调节齿轮31接触。整个过程中,调节齿轮31不脱出该通槽23,保持与该齿条结构32的啮合。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齿条结构32的长度布满通槽23的一侧,则可以让调节齿轮31在通槽23中的任一位置都能够与齿条结构32保持接触。
若是不设置该通槽23,仅仅通过齿条结构32与调节齿轮31啮合,那么在调节齿轮31调节连接带2伸出过长后,调节齿轮31与齿条结构32分离,则此时无法再通过调节齿轮31将连接带2收回,导致调节长度的功能失效。
其中,齿条结构与连接带2的内端21的固定可以是采用连接件固定,例如螺钉、铆钉固定,或者,齿条结构与连接带2的内端21采用粘接进行固定,或者齿条结构与连接带2的内端一体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带2和齿条结构32是一体连接的。
实施例三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长度调节带10,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设计:
参照图2、图5和图6,所述锁止机构33包括内齿轮331和弹性锁条332。
参照图3和图5,所述内齿轮331固定在所述滑套1上且与所述调节齿轮31同轴,调节齿轮31在内齿轮331的内圈中,即滑套1上在容置孔12的外围另外开设了一个更大的圆孔(该圆孔和容置孔12不在同一深度),并在该圆孔内侧设置了齿,从而形成了该内齿轮331。
参照图5和图6,所述弹性锁条332位于所述内齿轮331的内圈中,所述弹性锁条332的两端分别为与所述调节齿轮31固定连接的固定端3321和设有齿槽33221的活动端3322。即弹性锁条332与调节齿轮31是固定的,当调节齿轮31转动时,弹性锁条332也随之一同转动,弹性锁条332转动时,是在内齿轮331的内圈中转动。
所述弹性锁条332可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地,是通过转动进行切换,例如调节齿轮31转动,带动弹性锁条332转动并切换转态。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弹性锁条332仅有这两种状态。
当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齿槽33221与所述内齿轮331的齿咬合固定。此时齿槽33221与内齿轮331的齿咬合固定,由于弹性锁条332与调节齿轮31是固定连接的,当弹性锁条332固定后,调节齿轮31也无法转动被固定,从而实现了连接带2在滑套1外的长度的固定。当然了,当用力转动调节齿轮31时,由于弹性锁条332是弹性的,当内齿轮331对于弹性锁条332的压力大于弹性锁条332的弹力时,也能够将弹性锁条332向内压,使弹性锁条332的齿槽33221和内齿轮331的齿脱离,不再锁定,即进入解锁状态。即本实施例的锁定状态并不是一种硬锁定,是弹性的,当转动调节齿轮31时对弹性锁条332产生的力大于弹性锁条332的弹力时,即能够进行解锁。当然了,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将弹性锁条332向内(即轴线所在的方向)推,也可以将弹性锁条332的齿槽33221与内齿轮331的齿脱离。
当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弹性锁条332被压缩,此时弹性锁条332蓄能,所述活动端3322向所述调节齿轮31的轴线方向靠近且所述齿槽33221与所述内齿轮331脱离。弹性锁条332被压缩时,活动端3322向内移动,从而进行蓄能,此时齿槽33221与内齿轮331分离,二者之间不咬合,不固定,从而不会阻碍弹性锁条332和调节齿轮31的转动,能够正常转动以控制连接带2的伸缩。
在实际的使用中,由于内齿轮331的齿是多个依次等间距设置的,当弹性锁条332进入解锁状态并用力转动时,弹性锁条332的活动端3322在转动时被一个齿的末端持续抵接压缩,当转动过了这个齿后,弹性锁条332不再被压缩,弹性锁条332恢复并与内齿轮331的下一个齿咬合固定,进入锁定状态。即在调节齿轮31用力转动时,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是不断地切换的。
当然了,若是直接手动施加压力给弹性锁条332,或间接采用其它结构施加压力给弹性锁条332,将弹性锁条332向内(即轴线所在的方向)推的方式,在解锁后,保持内推,则可以保持在解锁状态,直至停止施加压力不再向内推,弹性锁条332在自身弹力作为恢复向内齿轮331的齿靠近,从而使其齿槽33221与内齿轮331的齿咬合固定,进入锁定状态。
因此,基于上述的结构,能够通过控制锁止结构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从而控制调节齿轮31是否转动,以控制连接带2的伸缩调节以及调节后的长度维持确定。
实施例四
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长度调节带10,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设计:
参照图6,所述固定端3321到所述活动端3322沿第一旋向A环向布置,弹性锁条332大致是呈圆弧状,从固定端3321到活动端3322是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参照图6,当弹性锁条332的从固定端3321到活动端3322是逆时针方向时,在这个结构下,在顺时针方向上稍用力转动调节齿轮31,内齿轮331的齿是能够将弹性锁条332的活动端3322向内压,实现解锁。解锁后,活动端3322过了这个齿,到达下一个齿时,齿槽33221又会与当前的齿咬合固定,进入锁定状态。继续转动,即可不断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下切换。当然了,在该结构下,弹性锁条332处于锁定状态时,仅逆时针施力转动调节齿轮31,是无法进行解锁的,调节齿轮31无法转动。
反之,当弹性锁条332的从固定端3321到活动端3322是顺时针方向时,在这个结构下,在逆时针方向上稍用力转动调节齿轮31,内齿轮331的齿是能够将弹性锁条332的活动端3322向内压,实现解锁。解锁后,活动端3322过了这个齿,到达下一个齿时,齿槽33221又会与当前的齿咬合固定,进入锁定状态。继续转动,即可不断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下切换。当然了,在该结构下,弹性锁条332处于锁定状态时,仅顺时针施力转动调节齿轮31,是无法进行解锁的,调节齿轮31无法转动。
即弹性锁条332的布置方向不同,其通过直接转动可进行解锁的方向不同。
为了使在另一个方向上也能够转动进行解锁,参照图2、图5和图6,所述锁止机构33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滑套1上的旋转件333,所述旋转件333与所述调节齿轮31同轴线,所述旋转件333设有位于内齿轮331和所述弹性锁条332之间的凸块3331。
参照图6,所述弹性锁条332设有位于所述凸块3331的两端的第一挡面3324和第一斜面3325,所述第一斜面3325与所述内齿轮331之间的间距沿第一旋向A逐渐减小。具体地,该凸块3331也是环向布置,由于第一斜面3325和第一挡面3324设置在凸块3331的两端,当旋转件333转动时,凸块3331也随之转动,则凸块3331会转动碰到第一斜面3325或第一挡面3324,从而通过这两个不同的面,对弹性锁条332作出不同的驱动。
参照图6,当所述旋转件333沿第一旋向A转动时,所述凸块3331经所述第一斜面3325的导向插入到所述第一斜面3325与所述内齿轮331之间,以使所述齿槽33221与所述内齿轮331脱离。由于第一斜面3325与内齿轮331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当凸块3331进入第一斜面3325与内齿轮331之间时,凸块3331的宽度大于第一斜面3325与内齿轮331之间的间距,会迫使弹性锁条332向内移动,从而使得弹性锁条332的齿槽33221和内齿轮331的齿分离,以解锁。解锁后弹性锁条332、调节齿轮31也可以沿第一旋向A转动,调节连接带2的长度。当停止转动旋转件333后,在弹性锁条332的弹力下,会将凸块3331从第一斜面3325与所述内齿轮331之间推出,弹性锁条332恢复与内齿轮331的咬合固定,进入锁定状态。
参照图6,当所述旋转件333沿第二旋向B转动时,所述凸块3331抵接所述第一挡面3324并推动所述弹性锁条332转动,所述活动端3322受所述内齿轮331的阻挡而向所述调节齿轮31的轴线方向靠近并进入解锁状态;所述第二旋向B与所述第一旋向A相反。转动件转动时,凸块3331随之转动,凸块3331碰到第一挡面3324,推动弹性锁条332、调节齿轮31沿第二旋向B转动,则可以使活动端3322与内齿轮331的齿脱离,进入解锁状态,调节连接带2的长度。解锁后,活动端3322过了这个齿,到达下一个齿时,齿槽33221又会与当前的齿咬合固定,进入锁定状态。继续转动,即可不断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下切换。
因此,基于以上的结构,在将转动件沿第一旋向A和第二旋向B转动时,都能够让弹性锁条332进入解锁状态,从而带动调节齿轮31沿沿第一旋向A和第二旋向B转动,从而调节连接带2在滑套1外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件333设置为旋钮(如图8中位于上方的长度调节带10中),其外围设置一圈凸环,滑套1上在内齿轮331的外围设置一圈圆槽,凸环滑动嵌入圆槽中,从而旋转件333可以在滑套1上转动,进而带动弹性锁条332、调节齿轮31一起转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所示,在采用旋钮作为旋转件333的基础上,还在该旋钮上设置了一个可以转动的半环作为把手,把手的轴线垂直于旋转件333的转动轴线。平时不需要调节连接带2的长度时,将该把手转动放平至与滑套1贴合。需要调节连接带2的长度时,将把手转动翻起,方便抓住把手,再进去转动,这种方式下,使用更加方便。
实施例五
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长度调节带10,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设计:
参照图5,所述调节齿轮31在所述容置孔12的外端22固定有连接块334,所述连接块334与所述弹性锁条332远离所述齿槽332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锁条332与所述连接块334之间形成供所述弹性锁条332受压形变的开缝3341。
即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齿轮31和弹性锁条332之间是通过连接块334进行连接。其中连接块334在本实施例中是圆盘状,但是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其也可以是大致呈方形或其它形状,只要能起到连接弹性锁条332和调节齿轮31的作用即可。在本实施例中,调节齿轮31、连接块334和弹性锁条332是一体连接的。
当然了,为了保持弹性锁条332的活动性,使其能够正常地解锁,连接块334与弹性锁条332之间需要保留工弹性锁条332形变的空间,即上述的开缝3341。该开缝3341的设置,避免了弹性锁条332向内压缩形变时被连接块334阻挡而无法解锁的问题。
实施例六
参照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部佩戴装置100,用于将功能部件佩戴于人体头部,包括一个或两个如实施例一至五中任一个所述的长度调节带10,所述长度调节带10的两侧的连接带2的外端22与所述功能部件的两端固定连接。
其中,功能部件可以是眼部治疗仪1000、头灯或摄像机等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装置或部件。其根据使用时的需求,需要佩戴在人体头部,例如,将眼部治疗仪1000、头灯或摄像机佩戴在头部。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具备同步调节两侧的连接带2长度的长度调节带10与功能部件的两端进行连接,以佩戴该功能部件到头部。长度调节带10的两端与功能部件的两端连接,形成环抱结构。将该环抱结构套在头部,调整功能部件放到需要佩戴的位置上,再通过长度调节带10的调节机构3,将其连接带2插入滑道11的深度进行调整,从而使该环抱结构的整体长度缩短,从而收紧并佩戴固定在人体头部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参照图9,长度调节带10只有一个,与功能部件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形成一个环抱结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两个长度调节带10,与功能部件共同形成一个环抱结构,两个长度调节带10与头部接触时,接触面积更大,同样的收紧程度下,该实施例对于头部的压力更小,使用时更加舒适。可以理解地,两个长度调节带10之间可以叉开一定角度。从侧面看,功能部件和两个长度调节带10类似于一个横向放置的“Y”,两个分叉即是两个长度调节带1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0,采用两个长度调节带10,一个与功能部件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形成一个环抱结构。另一个长度调节带10与该环抱结构大致呈90°,其套在头顶上,从上方吊着该环抱结构,将功能部件的重量转移至头顶进行支撑,从而环抱结构可以调松一些,减少对头部的勒紧程度,佩戴时更加舒适。
实施例七
参照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部佩戴装置100,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设计:
参照图7,还包括与一所述长度调节带10固定连接的弹性垫部20,所述弹性垫部20呈弧形片状,所述弹性垫部20的中部与所述滑套1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功能部件相对设置;所述弹性垫部20的凹面201朝向所述功能部件的一侧。
即在本实施例中,比实施例七增加了一个弹性垫部20,弹性垫部20与功能部件相对设置,在这种设计下,即是弹性垫部20位于环抱结构的内侧。佩戴在头部时,弹性垫部20位于头部后脑勺与长度调节带10之间。弹性垫部20长弧线片状,且其是中部与滑套1固定的,其两端可以在一定程度内进行弹性形变。从而佩戴时,弹性垫部20在与头部后脑勺接触后并收紧时,弹性垫部20能够进行弹性形变,使其凹面201的弧度增大或减小,从而适应不同的头型大小,与头部更加贴合,适用性更好。
并且由于弹性垫部20是片状的,其与头部的接触面积比滑套1与头部的接触面积更大,收紧时对头部的压力更小。因此,本实施例在佩戴时,比实施例七的更加舒适。
此外,弹性垫部20上可以设置多个开孔,可以进行透气,佩戴时头部更加舒适。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部佩戴装置100,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还具有以下设计:
参照图7,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块202,所述支撑块202固定在所述凹面201上并相对于弹性垫部20的中轴线对称。
由于支撑块202是设置在凹面201上的,支撑块202的端面是朝向凹面201的球心。由于人的后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球面,而是相对于球面有凹有凸,若仅仅靠弹性垫部20的弹性形变,很难对头部有较好的支撑点,有可能仅仅有一个支撑点,使得在环抱收紧时,会使得头部受力存在侧偏。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支撑块202,并且是对称的,从而配合前方的功能部件,能够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该支撑大致为等腰三角形,后脑勺两侧是对称支撑,配戴后更加舒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块202设有三个,增加的一个位于该中轴线上,正对功能部件,形成四点支撑,配戴后更加舒适。
实施例九
参照图1至图1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眼部治疗仪1000,包括如实施例七至九中任一项所述的头部佩戴装置100,还包括作为所述功能部件的眼部治疗仪主机200。
即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功能部件是眼部治疗仪主机200,可通过该头部佩戴装置100将眼部治疗仪主机200佩戴在头部,从而通过眼部治疗仪主机200对使用者进行眼部进行治疗。本实施例采用了上述的头部佩戴装置100,进行松紧调节时,能够同时调节两侧的连接带2的长度,不会出现一侧过紧而一侧松的问题,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长度调节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套,设有贯通所述滑套的两端的滑道和与所述滑道连通的容置孔;
两个连接带,分别位于所述滑套的两端,每一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为滑动插入所述滑道的内端,另一端为外端;以及
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齿轮、两个齿条结构和锁止机构,所述调节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孔内,两所述齿条结构沿所述滑道的延伸方向布置在所述滑道内并分别与两所述连接带的内端固定连接,两所述齿条结构分别位于所述调节齿轮的轴线两侧且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所述锁止机构锁定时,所述调节齿轮固定,所述锁止机构解锁时,所述调节齿轮可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度调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端设有沿所述延伸方向布置的通槽,所述齿条结构固定在所述通槽的内壁上;所述调节齿轮位于所述通槽内且在所述通槽内任一位置均与所述齿条结构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度调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结构与所述连接带一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度调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内齿轮和弹性锁条;
所述内齿轮固定在所述滑套上且与所述调节齿轮同轴;
所述弹性锁条位于所述内齿轮的内圈中,所述弹性锁条的两端分别为与所述调节齿轮固定连接的固定端和设有齿槽的活动端;
所述弹性锁条可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当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齿槽与所述内齿轮的齿咬合固定;当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弹性锁条被压缩,所述活动端向所述调节齿轮的轴线方向靠近且所述齿槽与所述内齿轮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度调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到所述活动端沿第一旋向环向布置;
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滑套上的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与所述调节齿轮同轴线,所述旋转件设有位于内齿轮和所述弹性锁条之间的凸块;
所述弹性锁条设有位于所述凸块的两端的第一挡面和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内齿轮之间的间距沿第一旋向逐渐减小;
当所述旋转件沿第一旋向转动时,所述凸块经所述第一斜面的导向插入到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内齿轮之间,以使所述齿槽与所述内齿轮脱离;
当所述旋转件沿第二旋向转动时,所述凸块抵接所述第一挡面并推动所述弹性锁条转动,所述活动端受所述内齿轮的阻挡而向所述调节齿轮的轴线方向靠近并进入解锁状态;所述第二旋向与所述第一旋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度调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齿轮在所述容置孔的外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弹性锁条远离所述齿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锁条与所述连接块之间形成供所述弹性锁条受压形变的开缝。
7.一种头部佩戴装置,用于将功能部件佩戴于人体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两个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长度调节带,所述长度调节带的两侧的连接带的外端与所述功能部件的两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部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一所述长度调节带固定连接的弹性垫部,所述弹性垫部呈弧形片状,所述弹性垫部的中部与所述滑套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功能部件相对设置;所述弹性垫部的凹面朝向所述功能部件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部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所述凹面上并相对于弹性垫部的中轴线对称。
10.一种眼部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头部佩戴装置,还包括作为所述功能部件的眼部治疗仪主机。
CN202223609822.9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长度调节带、头部佩戴装置及眼部治疗仪 Active CN219614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9822.9U CN21961475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长度调节带、头部佩戴装置及眼部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9822.9U CN21961475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长度调节带、头部佩戴装置及眼部治疗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4756U true CN219614756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70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9822.9U Active CN219614756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长度调节带、头部佩戴装置及眼部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47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29180C (en) Brace hinge with telescoping condyle pad
EP3539529A1 (en) Belt for effective wearing and wearable assistiv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16455931U (zh) 一种髋关节活动机构及外骨骼系统
CN112155822A (zh) 一种颈椎牵引装置
CN219614756U (zh) 一种长度调节带、头部佩戴装置及眼部治疗仪
CN210749698U (zh) 一种骨科脊柱矫正装置
CN112007280A (zh) 颈部皮肤美容仪以及包含其的颈部皮肤美容仪套件
WO2020087824A1 (zh) 按摩组件、人体按摩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13047545U (zh) 一种颈椎牵引装置
CN110897638B (zh) 可调节的穿戴装置及脑电波采集设备
KR101469742B1 (ko) 새가슴 교정기
EP3944873B1 (en) Fixing device of wireless charger an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219230643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筋膜枪
CN219814450U (zh) 一种桡骨远端骨折固定装置
CN219230644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筋膜枪
CN215021620U (zh) 绑带调节装置及关节牵引治疗仪
CN219021781U (zh) 一种可调节的下体假肢接受腔
CN112716675A (zh) 头部前倾矫正装置
CN219594917U (zh) 脊柱保护装置
EP3725367A1 (en) Fixing device for wireless charger an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217366440U (zh) 一种可收纳的关节松动带
KR20200140237A (ko) 압축을 완화시키는 교정기 및 그 제조 및 사용 방법
CN213312930U (zh) 一种按摩仪
CN220655922U (zh) 佩戴支架和颈部按摩仪
CN216148539U (zh) 筋膜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