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55922U - 佩戴支架和颈部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佩戴支架和颈部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55922U
CN220655922U CN202223207248.4U CN202223207248U CN220655922U CN 220655922 U CN220655922 U CN 220655922U CN 202223207248 U CN202223207248 U CN 202223207248U CN 220655922 U CN220655922 U CN 220655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support
rack
knob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072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072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55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55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55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佩戴支架和颈部按摩仪,佩戴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设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沿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架;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座和可转动安装于连接座的调节齿轮;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安装于连接座,第一齿条与调节齿轮可啮合,调节齿轮用于在转动时驱动第一齿条运动,以使第一支架相对连接座能够伸展或者收缩。通过使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齿条和连接座上的调节齿轮可传动啮合,使得第一支架可相对第二支架活动,实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相对位置可调节,从而用户可通过调节第一支架或调节齿轮来改变佩戴支架所围合区域的大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佩戴需求,改善用户的佩戴体验。

Description

佩戴支架和颈部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颈部按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佩戴支架和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通过理疗产品来缓解疲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通常,按摩仪为了能够更好的适配用户按摩部位的尺寸,将支架组件设置为弹性可变形支架,依靠佩戴支架自身材料的弹力特性,使得支架组件产生整体性变形,从而能够适配不同用户按摩部位的尺寸。但支架组件在产生较大的形变时,支架组件会对应的产生较大的弹性回复力,由此使得用户佩戴按摩仪时若需要将支架组件拉开较大的形变量以适配按摩部位,则支架组件将对按摩部位产生较大的夹紧力,这会对用户形成压迫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佩戴支架和颈部按摩仪,通过使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齿条和连接座上的调节齿轮可传动啮合,使得第一支架可相对第二支架活动,实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相对位置可调节,从而用户可通过调节第一支架或调节齿轮来改变佩戴支架所围合区域的大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佩戴需求,改善用户的佩戴体验。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佩戴支架,所述佩戴支架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二支架;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座和可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座的调节齿轮;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安装于所述连接座,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调节齿轮可啮合,所述调节齿轮用于在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齿条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架相对所述连接座能够伸展或者收缩。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所述调节齿轮用于在转动时还驱动所述第二齿条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连接座能够同时伸展或者收缩。
可选地,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与同一所述调节齿轮的相背两侧可传动啮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具有第一短侧边,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具有第二短侧边,所述调节齿轮位于所述第一短侧边和第二短侧边之间;
所述第一齿条连接于所述第一短侧边,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一短侧边的部分以及所述连接座围合形成第一避位缺口;所述第二齿条连接于所述第二短侧边,所述第二齿条、所述第二短侧边的部分以及所述连接座围合形成第二避位缺口;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齿条伸入所述第二避位缺口、所述第二齿条伸入所述第一避位缺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短侧边处凸出有第一限位台阶,所述连接座凸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调节齿轮和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之间,所述第一限位台阶随所述第一支架运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一齿条远离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一伸展位置;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一齿条靠近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所述第一收缩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
和/或,所述第二短侧边处凸出有第二限位台阶,所述连接座凸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调节齿轮和所述第二限位台阶之间,所述第二限位台阶随所述第二支架运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台阶随所述第二支架运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二齿条远离所述第二限位台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二伸展位置;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二齿条靠近所述第二限位台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二收缩位置;所述第二限位台阶用于在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所述第二收缩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
可选地,所述连接座形成有安装腔,所述连接座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调节齿轮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部分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自两所述开口穿出。
可选地,所述连接座包括底壳和盖设于所述底壳的顶盖,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壳。
可选地,所述底壳包括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长侧边的长侧壁,所述长侧壁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长侧边相对,所述长侧壁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连接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长侧边与所述滑槽可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底壁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所述连接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凸设有第一导向筋,所述第一导向筋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可滑动配合;
和/或,所述底壳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沿所述连接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凸设有第二导向筋,所述第二导向筋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可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顶盖凸设有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凸设有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止挡件用以挡住所述第一限位筋,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架的伸展长度;
和/或,所述顶盖凸设有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凸设有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止挡件用以挡住所述第二限位筋,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架的伸展长度。
可选地,所述底壁凸设有滑条,所述滑条沿所述连接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表面抵接于所述滑条。
可选地,所述滑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滑条沿所述连接座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调节齿轮连接。
可选地,所述旋钮安装于所述连接座的外壁;和/或,所述连接座的外壁开设有通孔,所述旋钮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调节齿轮连接。
可选地,所述调节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和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连接于所述齿轮本体朝向所述旋钮的一侧,所述齿轮本体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啮合,所述转接件与所述旋钮固定连接,或者;所述转接件与所述旋钮通过紧固件固定;
和/或,所述旋钮的外表面设有指示标识,所述指示标识用以指示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伸展长度。
可选地,所述旋钮凸设有定位部,所述转接件对应设有配合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配合部固定连接,或者;
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旋钮朝向所述转接件的一侧,且所述定位部环设于所述过孔,所述转接件对应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环设于所述固定孔;所述定位部插接于所述定位槽。
可选地,所述定位部的至少部分侧壁为平面,所述定位槽的形状与所述定位部适配。
可选地,所述旋钮包括安装部和转动部,所述安装部固定于所述连接座,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凸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连接座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一避位孔,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柱通过所述第一避位孔伸入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一齿条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一伸展位置;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一齿条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所述第一限位柱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所述第一收缩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槽壁;或者,所述第一限位柱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所述第一伸展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槽壁;
和/或,所述安装部凸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连接座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柱通过所述第二避位孔伸入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二齿条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二伸展位置;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二齿条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二收缩位置;所述第二限位柱用于在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所述第二收缩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槽壁;或者,所述第二限位柱用于在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所述第二伸展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槽壁。
可选地,所述旋钮朝向所述调节齿轮的一面凸设有多个制动凸起,多个所述制动凸起沿所述调节齿轮的周向分布,相邻两所述制动凸起之间形成制动间隔;
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可活动安装于所述连接座外壁的制动件,所述制动件可伸入或退出所述制动间隔,所述制动件用于在所述旋钮旋转时被带动至不同的制动间隔中,以使所述旋钮定位于不同位置。
可选地,所述制动件包括制动本体和弹性件,所述制动本体通过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连接座的外壁,所述多个制动凸起包括当前制动凸起,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制动本体与所述当前制动凸起抵接时弹性变形,并在所述制动本体与所述当前制动凸起相邻的当前制动间隔对应时弹性复位,以驱动所述制动本体伸入当前制动间隔。
可选地,所述多个制动凸起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形成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或第二导向面用于在所述当前制动凸起经过所述制动本体时,使所述制动本体被所述多个制动凸起的当前制动凸起顶出所述制动间隔;
和/或,所述连接座的外壁凸设有限位部,所述制动件可活动安装于所述限位部;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部,所述弹性件一端套设于所述制动件、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连接座的外壁。
可选地,所述制动本体的侧壁凸设有限位凸台,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制动本体的一端并抵接于所述限位凸台;所述限位部的开设有限位缺口,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限位缺口滑动配合。
可选地,所述旋钮呈开口朝向所述通孔的盖状设置;所述连接座的外壁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沿所述通孔的周向延伸,所述旋钮具有朝向所述通孔的盖沿,所述旋钮的盖沿与所述密封槽可转动配合;和/或,所述连接座的外壁凸设有密封环,所述旋钮具有朝向所述通孔的盖沿,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旋钮的盖沿的内周侧,所述旋钮的盖沿与所述密封环滑动抵接;
和/或,所述连接座呈拱形;所述连接座具有相背的内弯曲侧和外弯曲侧,所述旋钮安装于所述内弯曲侧或者所述外弯曲侧。
可选地,所述佩戴支架还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所述第二夹臂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所述颈部按摩仪包括按摩组件和如上所述的佩戴支架,所述按摩组件与所述佩戴支架结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佩戴支架和颈部按摩仪,通过使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齿条和连接座上的调节齿轮可传动啮合,使得第一支架可相对第二支架活动,实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相对位置可调节,从而用户可通过调节第一支架或调节齿轮来改变佩戴支架所围合区域的大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佩戴需求,改善用户的佩戴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佩戴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佩戴支架中第一支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第二支架处于第二收缩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佩戴支架中第一支架处于第一伸展位置、第二支架处于第二伸展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座的拆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佩戴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佩戴支架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佩戴支架的爆炸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佩戴支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佩戴支架的拆分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9中佩戴支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9中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佩戴支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佩戴支架的拆分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佩戴支架还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拆分图;
图17为图16佩戴支架中第一支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第二支架处于第二收缩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6佩戴支架中第一支架处于第一伸展位置、第二支架处于第二伸展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6中佩戴支架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颈部按摩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通过理疗产品来缓解疲劳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通常,按摩仪为了能够更好的适配用户按摩部位的尺寸,将支架组件设置为弹性可变形支架,依靠佩戴支架自身材料的弹力特性,使得支架组件产生整体性变形,从而能够适配不同用户按摩部位的尺寸。但支架组件在产生较大的形变时,支架组件会对应的产生较大的弹性回复力,由此使得用户佩戴按摩仪时若需要将支架组件拉开较大的形变量以适配按摩部位,则支架组件将对按摩部位产生较大的夹紧力,这会对用户形成压迫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佩戴支架和颈部按摩仪,通过使第一支架10上的第一齿条11和连接座31上的调节齿轮32可传动啮合,使得第一支架10可相对第二支架20活动,实现第一支架10与第二支架20的相对位置可调节,从而用户可通过调节第一支架10或调节齿轮32来改变佩戴支架所围合区域的大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佩戴需求,改善用户的佩戴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佩戴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佩戴支架中第一支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第二支架处于第二收缩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佩戴支架中第一支架处于第一伸展位置、第二支架处于第二伸展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所述佩戴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0,所述第一支架10设有第一齿条11,所述第一齿条11沿所述第一支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架20;调节组件30,所述调节组件30包括连接座31和可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座31的调节齿轮32;所述第一支架10和所述第二支架20安装于所述连接座31,所述第一齿条11与所述调节齿轮32啮合,所述调节齿轮32用于在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齿条11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架10相对所述连接座31能够伸展或者收缩;从而使所述第一支架10和所述第二支架20的相对位置可调节,以使佩戴支架所围合的区域大小可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佩戴支架被配置为佩戴于人体上,佩戴支架具有佩戴时面向人体的近肤侧,“近肤侧”指的是颈部按摩仪佩戴于人体后,零部件、组件或者元器件等面向人体的一侧;颈部按摩仪的按摩组件70安装于佩戴支架的近肤侧。
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相互靠近的一端安装于连接座31,第一支架10、连接座31和第二支架20围设成用于容纳人体颈部的容纳空间。具体的,如图21所示,图21为本实用新型颈部按摩仪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佩戴支架还包括第一夹臂50和第二夹臂60,所述第一夹臂50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10远离所述连接座31的一端,所述第二夹臂60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20远离所述连接座31的一端。第一夹臂50、第二夹臂60以及按摩组件70共同作用以用于对人体颈部进行夹持。需要说明的是,该夹持可以是压贴在人体颈部上,对颈部提供夹紧力,此时佩戴支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夹持在颈部时具有形变回复力;或者,第一夹臂50以及第二夹臂60可以为贴靠在人体颈部,对人体颈部无夹紧力,此时佩戴支架能够发生变形,且变形后能够保持形态,无弹性回复力。
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整体外形呈弯曲状,连接座31整体外形也可呈弯曲状,即连接座31在长度方向上呈弧形延伸。佩戴支架被佩戴于人体颈部时,连接座31对应人体后颈处。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通过连接座31提供支撑,限制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产生的形变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在提示佩戴支架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保证了佩戴支架作为载体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臂50和第二夹臂60是指用户佩戴该颈部按摩仪时,位于用户颈部左侧、右侧的部分。佩戴支架具有一定弹性且整体呈C字形。使用颈部按摩仪时,用户双手分别握住第一夹臂50和第二夹臂60,并朝向颈部按摩仪的两侧掰动第一夹臂50和第二夹臂60。借助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弹性作用,第一夹臂50和第二夹臂60相互远离,第一夹臂50和第二夹臂60之间的开口处的距离变大,便于用户将该颈部按摩仪佩戴在人体颈部或者从人体颈部取下。
佩戴好之后,第一夹臂50朝向容纳空间的侧面、第二夹臂60朝向容纳空间的侧面以及按摩组件70的用于与人体颈部贴合的侧面共同作用以用于对人体颈部进行夹持。位于佩戴支架内侧的按摩组件70能够与人体颈部很好地贴合,便于对人体颈部进行按摩舒缓,而第一夹臂50和第二夹臂60可分别贴合在用户颈部的左侧和右侧,便于用户对第一夹臂50和第二夹臂60进行握持操作。
第一齿条11连接于第一支架10靠近第二支架20的一端,第一齿条11可连接于第一支架10的长侧边,也可连接于第一支架10的短侧边,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第一齿条11沿第一支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即可。第一齿条11与调节齿轮32啮合,从而通过拉动第一齿条11或转动调节齿轮32,可使第一支架10能够靠近或远离第二支架20,从而使佩戴支架整体可发生伸展变形或收缩变形。佩戴支架伸展或收缩后,可改变容纳空间的大小,从而用户可将佩戴支架调整至适应自身颈部的大小,以使佩戴支架满足不同用户的佩戴需求,改善佩戴体验。
若只有第一支架10可相对连接座31伸展或收缩,则容易造成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在连接座31两端的延伸尺寸不对称,影响佩戴稳定性。
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支架20设有第二齿条21,所述第二齿条21沿所述第二支架2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齿条21与所述调节齿轮32啮合,所述调节齿轮32用于在转动时还驱动所述第二齿条21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架10和所述第二支架20相对所述连接座31能够同时伸展或者收缩。
第二齿条21连接于第二支架20靠近第一支架10的一端,第二齿条21可连接于第二支架20的长侧边,也可连接于第二支架20的短侧边,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第二齿条21沿第二支架20的长度方向延伸即可。第二齿条21与调节齿轮32啮合,从而通过拉动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或转动调节齿轮32,可使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能够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以使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可具有相同的伸展量或收缩量,从而保证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在连接座31两端的延伸尺寸保持对称,以提高佩戴支架的整体佩戴稳定性。
调节齿轮32的数量可为两个,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21可分别与两个调节齿轮32传动啮合;当然,调节齿轮32的数量也可为一个。
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21分别与同一所述调节齿轮32的相背两侧可传动啮合,由于调节齿轮32转动时相背两侧的切向是相反的,因此可使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21沿相反的方向运动,即通过同一调节齿轮32就可同时驱动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如此,既可减少调节齿轮32的数量,以简化调节组件30的结构;同时,通过同一调节齿轮32驱动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可使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每次的运动位移相同,即每次的伸展量或收缩量相同,从而可保证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在每次伸展或收缩后,仍能相对连接座31保持对称,以保证佩戴支架的佩戴稳定性。
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延伸轨迹可以是相互错开的,或者是相互衔接的。示例性的,请参阅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支架10靠近所述第二支架20的一端具有第一短侧边16,所述第二支架20靠近所述第一支架10的一端具有第二短侧边26,所述调节齿轮32位于所述第一短侧边16和第二短侧边26之间;所述第一齿条11连接于所述第一短侧边16,所述第一齿条11、所述第一短侧边16的部分以及所述连接座31围合形成第一避位缺口12;所述第二齿条21连接于所述第二短侧边26,所述第二齿条21、所述第二短侧边26的部分以及所述连接座31围合形成第二避位缺口22;所述第一支架10和所述第二支架20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齿条11伸入所述第二避位缺口22、所述第二齿条21伸入所述第一避位缺口12。
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21、第一短侧边16和第二短侧边26共同围住调节齿轮32。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收缩时,第一短侧边16和第二短侧边26相互靠近,此时伸入第二避位缺口22的第一齿条11与伸入第一避位缺口12的第二齿条21并行相对。如此,可使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延伸轨迹相互衔接,从而可减少对连接座31宽度空间的占用,以缩小连接座31的宽度尺寸,使得佩戴支架的内部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相互靠近至极限位置时,可由第一齿条11抵接第二短侧边26、第二齿条21抵接于第一短侧边16来实现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相互限位。当然,也可通过其它方式来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进行限位。
示例性的,如图2至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座31的拆分示意图。所述第一短侧边16处凸出有第一限位台阶13,所述连接座31凸设有第一限位件311,所述第一限位件311位于所述调节齿轮32和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3之间,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3随所述第一支架10运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311;所述第一支架10用于在所述第一齿条11远离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3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32啮合时处于第一伸展位置;所述第一支架10用于在所述第一齿条11靠近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3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32啮合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所述第一限位台阶13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10处于所述第一收缩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11;
和/或,所述第二短侧边26处凸出有第二限位台阶23,所述连接座31凸设有第二限位件312,所述第二限位件312位于所述调节齿轮32和所述第二限位台阶23之间,所述第二限位台阶23随所述第二支架20运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312;所述第二支架20用于在所述第二齿条21远离所述第二限位台阶23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32啮合时处于第二伸展位置;所述第二支架20用于在所述第二齿条21靠近所述第二限位台阶23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32啮合时处于第二收缩位置;所述第二限位台阶23用于在所述第二支架20处于所述第二收缩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312。
第一收缩位置可以是第一支架10距离调节齿轮32最近的最大收缩位置,或者是靠近最大收缩位置的位置;第二收缩位置可以是第二支架20距离调节齿轮32最近的最大收缩位置,或者是靠近最大收缩位置的位置。第一限位台阶13位于第一齿条11的固定端处,第一支架10自第一伸展位置活动至所述第一收缩位置时,第一限位台阶13抵接于第一限位件311,可防止第一支架10继续靠近并接触调节齿轮32产生干涉,从而可对第一支架10在收缩过程中起到限位作用。第二限位台阶23位于第二齿条21的固定端处,第二支架20自第二伸展位置活动至所述第二收缩位置时,第二限位台阶23抵接于第二限位件312,可防止第二支架20继续靠近并接触调节齿轮32产生干涉,从而可对第二支架20在收缩过程中起到限位作用。
连接座31可以呈开放式的框架状,或者可以呈封闭式的盒状,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的,如图2、图5、图7和图8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佩戴支架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7中佩戴支架的爆炸示意图。所述连接座31形成有安装腔315;所述连接座3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安装腔315连通的开口,所述调节齿轮32位于所述安装腔315内,所述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部分安装于所述安装腔315,所述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分别自两所述开口穿出。
连接座31可以是一体注塑成型的;或者连接座31可以包括底壳33和盖设于所述底壳33的顶盖34。佩戴支架被佩戴于用户颈部时,底壳33是连接座31靠近用户后颈的部分,顶盖34是连接座31背离用户后颈的部分。调节齿轮32可以连接于底壳33,或者连接于顶盖34。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一端位于安装腔315内、另一端伸出开口,第一齿条11连接于第一支架10在安装腔315内的一端,第二齿条21连接于第二支架20在安装腔315内的一端。如此,封闭式的连接座31可对调节齿轮32、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21起到隐藏和保护作用,从而提高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伸展和收缩过程的稳定性。
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长侧边与连接座31的内壁面可以直接抵接,也可以通过滑动结构配合。示例性的,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连接座31包括底壳33和盖设于所述底壳33的顶盖34,所述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可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壳33。
具体的,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底壳33包括底壁331和连接于所述底壁331长侧边的长侧壁332,所述长侧壁332与所述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长侧边相对,所述长侧壁332设有滑槽333,所述滑槽333沿所述连接座3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10和所述第二支架20的长侧边与所述滑槽333可滑动配合。
滑槽333可由凸设于长侧壁332内壁面的筋条形成,或者可直接开设于长侧壁332的内壁面,在此不做限制。滑槽333自连接座31的一端开口延伸至另一端开口,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侧边可沿滑槽333滑动,从而滑槽333可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滑动过程起到支撑作用。可以理解,底壳33具有两个相对的长侧壁332,两个长侧壁332分别连接于底壳33的两长侧边,两个长侧壁332均可形成有滑槽333,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两个长侧边分别于两个滑槽333滑动配合,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滑动稳定性。
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表面与底壁331可以直接抵接摩擦,也可以通过配合结构滑动配合。示例性的,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底壁331设有第一导向槽334,所述第一导向槽334沿所述连接座3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10的表面凸设有第一导向筋14,所述第一导向筋14与所述第一导向槽334可滑动配合;
和/或,所述底壳331设有第二导向槽335,所述第二导向槽335沿所述连接座3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架20的表面凸设有第二导向筋24,所述第二导向筋24与所述第二导向槽335可滑动配合。
第一导向槽334和第二导向槽335可由凸设于底壁331的筋条形成,或者可直接开设于底壁331,在此不做限制。第一导向槽334和第二导向槽335分别自连接座31的两端开口延伸至靠近调节齿轮32。第一支架10通过第一导向筋14沿第一导向槽334滑动,第二支架20通过第二导向筋24沿第二导向槽335滑动。如此,可防止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偏离运动轨迹,并减少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在安装腔315发生晃动。
结合上述第一限位台阶13和第一限位件311、以及第二限位台阶23和第二限位件312的实施例,第一导向筋14可靠近第一限位台阶13,第二导向筋24可靠近第二限位台阶23,第一限位件311位于第一导向槽334的端部和调节齿轮32之间,第二限位件312位于第二导向槽335的端部和调节齿轮32之间。如此,在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伸展的过程中,可使第一导向筋14和第二导向筋24始终保持在安装腔315内运动,避免第一导向筋14和第二导向筋24被带出安装腔315。并且在第一限位台阶13被第一限位件311挡住时,第一导向筋14也能被第一限位件311挡住;在第二限位台阶23被第二限位件312挡住时,第二导向筋24也能被第二限位件312挡住;从而可增加第一支架10与第一限位件311的抵接面积,以及第二支架20与第二限位件312的抵接面积,提高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限位稳定性,避免第一限位台阶13和第二限位台阶23因集中受力而变形。
示例性的,如图4和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佩戴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所述顶盖34凸设有第一止挡件341,所述第一支架10的表面凸设有第一限位筋15,所述第一止挡件341用以挡住所述第一限位筋15,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架10的伸展长度;
和/或,所述顶盖34凸设有第二止挡件342,所述第二支架20的表面凸设有第二限位筋25,所述第二止挡件342用以挡住所述第二限位筋25,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架20的伸展长度。
第一止挡件341挡住第一限位筋15,可防止第一支架10在伸展过程中整个脱离安装腔315,从而将第一支架10的端部有效限位在安装腔315内。第二止挡件342挡住第二限位筋25,可防止第二支架20在伸展过程中整个脱离安装腔315,从而将第二支架20的端部有效限位在安装腔315内。结合上述第一齿条11连接于第一短侧边16、第二齿条21连接于第二短侧边26的实施例,第一限位筋15可凸设于第一齿条11远离第一支架10的一端,第二限位筋25可凸设于第二齿条21远离第二支架20的一端;如此,可延长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最大伸展长度。
示例性的,如图5、图7和图8所示,所述底壁331凸设有滑条336,所述滑条336沿所述连接座3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表面抵接于所述滑条336。滑条336自连接座31的一端开口延伸至另一端,滑条336可将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撑起,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能沿两个滑条336滑动,从而可减少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以减少用户克服摩擦力所需施加的力,提高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伸缩调节便利性。
滑条336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多个。具体的,所述滑条336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滑条336沿所述连接座3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以滑条336的数量为两个为例,两个滑条336可增加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支撑位置,以提高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支撑稳定性。
滑凸336的形状可以是沿连接座31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也可以是在连接座31的长度方向上,蜿蜒设置的其他形状,如“S”字形,或者“Z”字形,以及其他形状等等。滑条336在连接座31上的蜿蜒设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滑条336沿一个方向的蜿蜒设置,也可以是多个滑条336沿多个方向的蜿蜒设置,满足滑条336沿连接座31的长度方向设置即可,具体形状不作限制。
顶盖34可凸设与滑条336对应的滑筋,滑条336和滑筋共同沿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厚度方向限位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从而可减少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在安装腔315内的晃动。
用户需要调节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长度时,可直接拉动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其中一个,以通过调节齿轮32带动另一个;当然,也可以直接转动调节齿轮32来同时调节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
示例性的,如图9、图10和图12所示,图9为本实用新型佩戴支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佩戴支架的拆分示意图;图12为图9中佩戴支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所述调节组件30还包括旋钮36,所述旋钮36与所述调节齿轮32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旋钮36安装于连接座31的外壁。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31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315连通的通孔35,述旋钮36通过所述通孔35与所述调节齿轮32连接。通孔35可以开设于底壳33,或者开设于顶盖34;若通孔35开设于底壳33,则旋钮36安装于底壳33上,如图9和图10所示。若通孔35开设于顶盖34,则旋钮36安装于顶盖34上,如图14和图15所示,图14为本实用新型佩戴支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佩戴支架的拆分示意图。
以通孔35开设于顶盖34为例,调节齿轮32轴向上的一端与底壳33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旋钮36固定连接,用户通过拧动旋钮36,就可以从连接座31外部驱动调节齿轮32,从而实现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调节。由此,可避免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直接拉扯,以防止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损坏。
调节齿轮32与旋钮36可以直接连接,或者通过中间结构间接连接。示例性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1为图10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所述调节齿轮32包括齿轮本体和转接件37,所述转接件37连接于所述齿轮本体朝向所述旋钮36的一侧,所述齿轮本体与所述第一支架10和/或所述第二支架20啮合,所述转接件37与所述旋钮36固定连接,或者;所述转接件37与所述旋钮36通过紧固件固定。
转接件37可与齿轮本体一体成型,以提高转接件37和齿轮本体的结构强度。通过紧固件来连接旋钮36和转接件37,可简化连接过程,提高连接强度。具体的,所述转接件37开设有固定孔371,所述旋钮36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孔371对应的过孔361,所述固定孔371与所述过孔361通过紧固件装配。
旋钮36与转接件37可通过预固定结构来实现预固定,以使固定孔371与过孔361保持对准。示例性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旋钮36凸设有定位部362,所述转接件37对应设有配合部,所述定位部362与所述配合部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定位部362设于所述旋钮36朝向所述转接件37的一侧,且所述定位部362环设于所述过孔361,所述转接件37对应开设有定位槽372,所述定位槽372环设于所述固定孔371;所述定位部362插接于所述定位槽372。如此,可实现旋钮36与转接件37的预固定,以使固定孔371与过孔361保持对准,从而可避免旋钮36在固定过程中偏移,以提高旋钮36的安装效果。
旋钮36收到的作用力可只通过紧固件传递至转接件37,也可借助定位部362传递至转接件37。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所述定位部362的至少部分侧壁为平面,所述定位槽372的形状与所述定位部362适配,从而旋钮36转动时,作用力可通过定位部362传递至转接件37,由此可避免紧固件因长期集中受力而松动,以提高紧固件的紧固稳定性。具体的,定位部362可设置为方形筒,从而定位部362的四个筒壁都能向转接件37传递作用力,以使定位部362受力更加均匀。
旋钮36可为单层构件,也可为双层复合构件。示例性的,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实用新型佩戴支架还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拆分图。所述旋钮36包括安装部365和转动部366,所述安装部365固定于所述连接座31,所述转动部366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365,所述转动部366与所述转接件37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安装部365开设有与所述通孔35对应的让位孔367,所述转动部366通过所述让位孔367和所述通孔35与所述转接件37连接。转动部366安装于安装部365背离连接座31的一侧,安装部365可对转动部366起到支撑作用,并可提高旋钮36的整体结构强度。
示例性的,如图16至图20所示,图17为图16佩戴支架中第一支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第二支架处于第二收缩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6佩戴支架中第一支架处于第一伸展位置、第二支架处于第二伸展位置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6中佩戴支架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所述安装部365凸设有第一限位柱368,所述连接座31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315连通的第一避位孔316,所述第一支架10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槽17,所述第一限位槽17沿所述第一支架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柱368通过所述第一避位孔316伸入所述安装腔315、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7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支架10用于在所述第一齿条11靠近所述第二支架20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32啮合时处于第一伸展位置;所述第一支架10用于在所述第一齿条11远离所述第二支架20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32啮合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所述第一限位柱368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10处于所述第一收缩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7靠近所述第二支架20的一端槽壁;或者,所述第一限位柱368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10处于所述第一伸展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7远离所述第二支架20的另一端槽壁;
和/或,所述安装部365凸设有第二限位柱369,所述连接座31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315连通的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二支架20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槽27,所述第二限位槽27沿所述第二支架2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柱369通过所述第二避位孔伸入所述安装腔315、并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7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架20用于在所述第二齿条21靠近所述第一支架10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32啮合时处于第二伸展位置;所述第二支架20用于在所述第二齿条21远离所述第一支架10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32啮合时处于第二收缩位置;所述第二限位柱369用于在所述第二支架20处于所述第二收缩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27靠近所述第一支架10的一端槽壁;或者,所述第二限位柱369用于在所述第二支架20处于所述第二伸展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27远离所述第一支架10的另一端槽壁。
第一收缩位置可以是第一支架10距离调节齿轮32最近的最大收缩位置,或者是靠近最大收缩位置的位置;第一伸展位置可以是第一支架10距离调节齿轮32最远的最大伸展位置,或者是靠近最大伸展位置的位置。第一限位柱368是相对第一支架10固定的,在第一支架10伸展的过程中,第一支架10自第一收缩位置活动至第一伸展位置时,第一限位槽17的一端槽壁抵接于第一限位柱368时,第一支架10无法继续伸展;在第一支架10收缩的过程中,第一支架10自第一伸展位置活动至第一收缩位置时,第一限位槽17的另一端槽壁抵接于第一限位柱368时,第一支架10无法继续收缩;由此,可在第一支架10伸缩过程中的两个极限位置有效限位第一支架10。
第二收缩位置可以是第二支架10距离调节齿轮32最近的最大收缩位置,或者是靠近最大收缩位置的位置;第二伸展位置可以是第二支架10距离调节齿轮32最远的最大伸展位置,或者是靠近最大伸展位置的位置。同样的,第二限位柱369是相对第二支架20固定的,在第二支架20伸展的过程中,第二支架20自第二收缩位置活动至第二伸展位置时,第二限位槽27的一端槽壁抵接于第二限位柱369时,第二支架20无法继续伸展;在第二支架20收缩的过程中,第二支架20自第二伸展位置活动至第二收缩位置时,第二限位槽27的另一端槽壁抵接于第二限位柱369时,第二支架20无法继续收缩;由此,可在第二支架20伸缩过程中的两个极限位置有效限位第二支架20。
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槽17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齿条11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二限位槽27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齿条21的长度。如此,可避免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21脱离调节齿轮32,保证佩戴支架在伸缩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由于旋钮36可控制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伸缩过程,因此当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伸缩至预设长度时,可通过制动旋钮36来将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保持在预设长度。
示例性的,如图11至图13所示,图13为图9中旋钮36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旋钮36朝向所述调节齿轮32的一面凸设有多个制动凸起363,多个所述制动凸起363沿所述调节齿轮32的周向分布,相邻两所述制动凸起363之间形成制动间隔373;所述调节组件30还包括可活动安装于所述连接座31外壁的制动件,所述制动件可伸入或退出所述制动间隔373,所述制动件用于在所述旋钮36旋转时被带动至不同的制动间隔373中,以使所述旋钮36定位于不同位置。
所述旋钮36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调节齿轮32的径向尺寸。制动件的运动方向可与旋钮36的旋转轴线平行,相邻两制动凸起363之间可通过间隔设置来形成制动间隔373,或者通过倾斜相对的侧壁来形成制动间隔373,在此不做限制。当需要将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保持在预设伸展长度时,可使制动件伸入制动间隔373,从而可防止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因自身重力或被误拉扯而反过来带动旋钮36转动,从而可保证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佩戴状态稳定性。
对制动件的驱动可以是由用户手动拨动,或可以通过弹性件39来复位驱动。示例性的,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制动件包括制动本体38和弹性件39,所述制动本体38通过所述弹性件39安装于所述连接座31的外壁,所述多个制动凸起363包括当前制动凸起363,所述弹性件39用于在所述制动本体38与所述当前制动凸起363抵接时弹性变形,并在所述制动本体38与所述当前制动凸起363相邻的当前制动间隔373对应时弹性复位,以驱动所述制动本体38伸入当前制动间隔373。
弹性件39在自然伸展状态下会使制动本体38保持在伸入当前制动间隔373的位置,当用户转动旋钮36时,若用户施加的力大于弹性件39的弹力,当前制动凸起363会通过挤压制动本体38来将弹性件39压缩变形,从而当前制动凸起363和旋钮36可克服弹性件39的弹力后转动,以实现用户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调节。当用户施加的力被撤去后,弹性件39恢复变形,制动件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复位至相邻的制动间隔373,从而可限制制动凸起363和旋钮36继续转动。
也就是说,当用户需要调节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伸展长度时,只需以大于弹性件39弹力的作用力来拧动旋钮36即可;当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被调节至预设长度时,用户只需撤去对旋钮36的作用力,弹性件39就会使制动本体38自动卡住制动凸起363,从而将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保持在预设长度。由此,提高了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调节便利性,以改善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在旋钮36的转动过程中,制动本体38会被经过的制动凸起363从一个制动间隔373挤出;旋钮36停止后,制动本体38再在弹性件39的作用下伸入最接近的制动间隔373;因此,用户对旋钮36的最小调节转动量即单个制动凸起363的宽度,同时该最小调节转动量也是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伸展长度的最小调节幅度。由此,通过合理设置制动凸起363的宽度,可控制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最小调节幅度,从而使对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调节量能更加精细,以提高调节效果。
由于制动凸起363的转动方向与制动件的运动方向是相互垂直,因此制动凸起363或制动件中的至少一者需要设置导向结构,来使制动凸起363对制动件的作用力产生沿制动件运动方向的分量。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所述制动凸起363朝向所述连接座31的一侧形成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导向面374和第二导向面375,所述第一导向面374或第二导向面375用于在所述当前制动凸起363经过所述制动本体38时,使所述制动本体38被所述多个制动凸起363的当前制动凸起363顶出所述制动间隔373。
多个制动凸起363可呈锯齿状沿旋钮36的周向连续排布。旋钮36正转时,制动本体38与第一导向面374抵接;旋钮36反转时,制动本体38与第二导向面375抵接。第一导向面374和第二导向面375可使制动凸起363经过制动本体38时,制动凸起363对制动本体38的作用力能产生沿制动本体38运动方向的分量,从而更容易将制动本体38挤出制动间隔373,以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
对于制动本体38而言,所述制动本体38朝向所述制动凸起363的一端形成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三导向面和第四导向面,所述制动凸起363经过所述制动本体38时,所述制动凸起363沿所述第三导向面或第四导向面将所述制动本体38顶出所述制动间隔373。旋钮36正转时,制动凸起363与第三导向面抵接;旋钮36反转时,制动凸起363与第四导向面抵接。第三导向面和第四导向面可使制动凸起363经过制动本体38时,制动凸起363对制动本体38的作用力能产生沿制动本体38运动方向的分量,从而更容易将制动本体38挤出制动间隔373,以提高用户的操作便利性。
具体的,第一导向面374和第二导向面375可呈斜面设置,也可呈凸弧面设置;和/或,第三导向面和第四导向面可呈斜面设置,也可呈凸弧面设置。凸弧面可使制动凸起363和制动本体38的接触位置更加光滑,从而更容易对制动本体38产生沿制动本体38运动方向的分量,以防止制动本体38被制动凸起363卡死。
制动本体38可直接通过弹性件39活动连接于连接座31的外壁,也可通过限位结构安装。示例性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连接座31的外壁凸设有限位部40,所述制动本体38可活动安装于所述限位部40;所述弹性件39位于所述限位部40,所述弹性件39一端套设于所述制动本体38、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连接座31的外壁。限位部40可防止制动本体38偏离运动轨迹,也可防止弹性件39在被压缩过程中被压弯,以提高制动本体38的复位稳定性。限位部40可呈筒状设置,弹性件39可设置为弹簧,以保持稳定的弹性。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所述制动件的侧壁凸设有限位凸台381,所述弹性件39套设于所述制动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凸台381;所述限位部40的筒壁开设有限位缺口41,所述限位凸台381与所述限位缺口41滑动配合。限位凸台381既可对弹性件39起到限位作用,以使弹性件39的弹性力可稳定推动制动件;又可通过与限位缺口41滑动配合来保证制动件的活动稳定性。
示例性的,如图11所示,所述旋钮36呈开口朝向所述通孔35的盖状设置;所述连接座31的外壁开设有密封槽313,所述密封槽313沿所述通孔35的周向延伸,所述旋钮36具有朝向所述通孔35的盖沿,所述旋钮36的盖沿与所述密封槽313可转动配合;和/或,所述连接座31的外壁凸设有密封环314,所述旋钮36具有朝向所述通孔35的盖沿,所述密封环314位于所述旋钮36的盖沿的内周侧,所述旋钮36的盖沿与所述密封环314滑动抵接。呈盖状的旋钮36能罩盖住通孔35,以防止外部灰尘或异物从通孔35进入安装腔315。密封槽313和密封环314可将旋钮36的盖沿与连接座31外壁之间的间隙密封,进一步提高防尘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连接座31呈拱形,所述连接座31具有相背的内弯曲侧和外弯曲侧,所述旋钮36安装于所述内弯曲侧或者所述外弯曲侧。如图20所示,若旋钮36安装于连接座31的内弯曲侧,当佩戴支架被应用到颈部按摩仪时,旋钮36可被按摩组件70遮挡,从而减少对颈部按摩仪外观的影响。旋钮36的周壁可设置防滑筋,从而用户可通过摩擦旋钮36的周壁来使旋钮36转动,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此外,如图16所示,所述旋钮36的外表面设有指示标识364,所述指示标识364用以指示所述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伸展长度。指示标识364设于旋钮36的周沿处,以方便用户看见。指示标识364可设置多个,多个指示标识364沿旋钮36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指示标识364对应第一支架10和第二支架20的一种伸展长度。指示标识364可设置为阿拉伯数字或罗马数字。
请参阅图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该颈部按摩仪包括按摩组件70和如上所述的佩戴支架,所述按摩组件70与所述佩戴支架结合。该佩戴支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颈部按摩仪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按摩组件70可以包括按摩单元和支撑件,支撑件可以为柔性件,也可以为硬质件,本申请中将主要以柔性支撑件为例进行说明。按摩组件70主要通过电刺激、光理疗、膜片加热、振动以及揉捏和按压对人体部位皮肤、肌肉等进行理疗作用。为了便于实施例中进行说明,按摩组件70包括按摩单元(主要通过电、热、揉捏或者按压等刺激人体皮肤和肌肉),光疗模组包括光疗单元(主要通过光等刺激人体皮肤和肌肉)。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按摩,统指非药物的物理刺激,包括但不限于电刺激、光理疗、膜片加热以及振动和挤压中一种或者多种。
佩戴支架可以为具有穿戴空间,仅仅起到穿戴作用的支架,也可以为内置有线路的佩戴支架,线路可以为电源线路,也可以为信号线路,线路连接按摩组件70和电源,或者连接按摩组件70与控制单元等。佩戴支架与按摩组件70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按摩组件70与佩戴支架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很多,如通过装配磁性件吸附、通过装配魔术贴粘接,或者在佩戴支架上设置容置部(供按摩组件70收容)、悬挂部(供按摩组件70悬挂安装)等,当然,也可以为上述方式中的多种组合使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佩戴支架与按摩组件70也可以为一体不可拆连接,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为佩戴支架的部分按摩组件70的部分一体成型设置。
按摩组件70包括支撑件和设置于支撑件上的功能件,功能件如按摩单元、电源组件、电控组件等。其中,按摩单元可以为光按摩单元(光理疗单元),电刺激按摩单元,加热按摩单元、振动、揉捏或者按压按摩单元等,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实际的按摩单元可以结合上述多个按摩单元的功能。支撑件具有多个装配空间,不同的按摩单元可以分别安装于不同的装配空间等,在此不作特殊的限定。在按摩组件70工作时,电源组件为电控组件和按摩单元提供电能,按摩单元在电控组件的控制下向外输出电刺激、热能、光能以及机械振动和机械挤压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人体皮肤、肌肉等在接收到电刺激、热能、光能以及机械振动和机械挤压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时,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及时的将酸痛等位置的相关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排出体外,同时使得肌肉在电刺激作用下得到舒展和运动,从而实现按摩装置对人体的按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第二支架;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座和可转动安装于所述连接座的调节齿轮;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安装于所述连接座,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所述调节齿轮用于在转动时驱动所述第一齿条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架相对所述连接座能够伸展或者收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沿所述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所述调节齿轮用于在转动时还驱动所述第二齿条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相对所述连接座能够同时伸展或者收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与同一所述调节齿轮的相背两侧可传动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具有第一短侧边,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具有第二短侧边,所述调节齿轮位于所述第一短侧边和第二短侧边之间;
所述第一齿条连接于所述第一短侧边,所述第一齿条、所述第一短侧边的部分以及所述连接座围合形成第一避位缺口;所述第二齿条连接于所述第二短侧边,所述第二齿条、所述第二短侧边的部分以及所述连接座围合形成第二避位缺口;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相互靠近时,所述第一齿条伸入所述第二避位缺口、所述第二齿条伸入所述第一避位缺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侧边处凸出有第一限位台阶,所述连接座凸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调节齿轮和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之间,所述第一限位台阶随所述第一支架运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一齿条远离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一伸展位置;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一齿条靠近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所述第一收缩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
和/或,所述第二短侧边处凸出有第二限位台阶,所述连接座凸设有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调节齿轮和所述第二限位台阶之间,所述第二限位台阶随所述第二支架运动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二齿条远离所述第二限位台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二伸展位置;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二齿条靠近所述第二限位台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二收缩位置;所述第二限位台阶用于在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所述第二收缩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形成有安装腔,所述连接座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调节齿轮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部分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自两所述开口穿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底壳和盖设于所述底壳的顶盖,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长侧边的长侧壁,所述长侧壁与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长侧边相对,所述长侧壁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连接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长侧边与所述滑槽可滑动配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所述连接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凸设有第一导向筋,所述第一导向筋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可滑动配合;
和/或,所述底壳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沿所述连接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凸设有第二导向筋,所述第二导向筋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可滑动配合。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凸设有第一止挡件,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凸设有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止挡件用以挡住所述第一限位筋,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架的伸展长度;
和/或,所述顶盖凸设有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凸设有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止挡件用以挡住所述第二限位筋,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架的伸展长度。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凸设有滑条,所述滑条沿所述连接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表面抵接于所述滑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滑条沿所述连接座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调节齿轮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安装于所述连接座的外壁;和/或,所述连接座的外壁开设有通孔,所述旋钮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调节齿轮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和转接件,所述转接件连接于所述齿轮本体朝向所述旋钮的一侧,所述齿轮本体与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啮合,所述转接件与所述旋钮固定连接,或者;所述转接件与所述旋钮通过紧固件固定;
和/或,所述旋钮的外表面设有指示标识,所述指示标识用以指示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伸展长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凸设有定位部,所述转接件对应设有配合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配合部固定连接,或者;
所述转接件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旋钮朝向所述转接件的一侧,且所述定位部环设于所述固定孔,所述转接件对应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环设于所述固定孔;所述定位部插接于所述定位槽。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至少部分侧壁为平面,所述定位槽的形状与所述定位部适配。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包括安装部和转动部,所述安装部固定于所述连接座,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凸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连接座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一避位孔,所述第一支架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限位柱通过所述第一避位孔伸入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第一限位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一齿条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一伸展位置;所述第一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一齿条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一收缩位置;所述第一限位柱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所述第一收缩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槽壁;或者,所述第一限位柱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处于所述第一伸展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槽壁;
和/或,所述安装部凸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连接座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二避位孔,所述第二支架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沿所述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限位柱通过所述第二避位孔伸入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二齿条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二伸展位置;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在所述第二齿条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时处于第二收缩位置;所述第二限位柱用于在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所述第二收缩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槽壁;或者,所述第二限位柱用于在所述第二支架处于所述第二伸展位置时,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槽壁。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朝向所述调节齿轮的一面凸设有多个制动凸起,多个所述制动凸起沿所述调节齿轮的周向分布,相邻两所述制动凸起之间形成制动间隔;
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可活动安装于所述连接座外壁的制动件,所述制动件可伸入或退出所述制动间隔,所述制动件用于在所述旋钮旋转时被带动至不同的制动间隔中,以使所述旋钮定位于不同位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件包括制动本体和弹性件,所述制动本体通过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连接座的外壁,所述多个制动凸起包括当前制动凸起,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制动本体与所述当前制动凸起抵接时弹性变形,并在所述制动本体与所述当前制动凸起相邻的当前制动间隔对应时弹性复位,以驱动所述制动本体伸入当前制动间隔。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制动凸起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形成有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或第二导向面用于在所述当前制动凸起经过所述制动本体时,使所述制动本体被所述多个制动凸起的当前制动凸起顶出所述制动间隔;
和/或,所述连接座的外壁凸设有限位部,所述制动件可活动安装于所述限位部;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限位部,所述弹性件一端套设于所述制动件、另一端抵接于所述连接座的外壁。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本体的侧壁凸设有限位凸台,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制动本体的一端并抵接于所述限位凸台;所述限位部的开设有限位缺口,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限位缺口滑动配合。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呈开口朝向所述通孔的盖状设置;所述连接座的外壁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沿所述通孔的周向延伸,所述旋钮具有朝向所述通孔的盖沿,所述旋钮的盖沿与所述密封槽可转动配合;和/或,所述连接座的外壁凸设有密封环,所述旋钮具有朝向所述通孔的盖沿,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旋钮的盖沿的内周侧,所述旋钮的盖沿与所述密封环滑动抵接;
和/或,所述连接座呈拱形;所述连接座具有相背的内弯曲侧和外弯曲侧,所述旋钮安装于所述内弯曲侧或者所述外弯曲侧。
25.如权利要求1至24任一项所述的佩戴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支架还包括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所述第二夹臂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
26.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按摩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25任一项所述的佩戴支架,所述按摩组件与所述佩戴支架结合。
CN202223207248.4U 2022-11-30 2022-11-30 佩戴支架和颈部按摩仪 Active CN220655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7248.4U CN220655922U (zh) 2022-11-30 2022-11-30 佩戴支架和颈部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07248.4U CN220655922U (zh) 2022-11-30 2022-11-30 佩戴支架和颈部按摩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55922U true CN220655922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2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07248.4U Active CN220655922U (zh) 2022-11-30 2022-11-30 佩戴支架和颈部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55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32869B2 (en) Helmet massager and helmet thereof
CN109106587A (zh) 一种多功能按摩器
CN116449575A (zh) 头戴式设备
CN220655922U (zh) 佩戴支架和颈部按摩仪
CN113288746A (zh) 一种颈部按摩器及包含该颈部按摩器的按摩椅
CN211356607U (zh) 一种张紧结构及按摩仪
CN216824089U (zh) 按摩头组件及按摩仪
CN215652495U (zh) 佩戴支架和具有其的颈部按摩仪
CN220778672U (zh) 可穿戴按摩装置
CN219461854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4388155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8338822U (zh) 按摩头组件和颈部按摩仪
CN215780999U (zh) 颈部按摩仪
CN220795577U (zh) 智能头戴式显示设备
CN220632532U (zh) 可穿戴按摩装置
CN215779793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4967587U (zh) 滑动结构、下颚托架及弱视近视综合治疗仪
CN215840291U (zh) 按摩仪
CN217724065U (zh) 吊坠和吊坠式按摩仪
CN213466507U (zh) 电极组件及颈部按摩仪
CN216535752U (zh) 下颚承托结构、下颚支架及弱视近视综合治疗仪
CN111904828B (zh) 按摩头调节结构及按摩装置
CN214860604U (zh) 一种头痛治疗仪
CN112113122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视觉定位装置
CN218420370U (zh) 眼部按摩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