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2006U - 音响设备 - Google Patents

音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2006U
CN219612006U CN202320458949.0U CN202320458949U CN219612006U CN 219612006 U CN219612006 U CN 219612006U CN 202320458949 U CN202320458949 U CN 202320458949U CN 219612006 U CN219612006 U CN 219612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ounding
housing
bearing surface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894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显增
贾长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894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2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2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2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音响设备。音响设备包括底面壳体、顶部发声件、侧面壳体、顶面壳体、侧部发声件,侧面壳体上设有侧面出音孔;顶面壳体上设有顶面出音孔;且顶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朝向顶面出音孔;侧部发声件倾斜设置于容置腔内,且左侧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朝向侧面出音孔;当底面壳体放置在一水平的承载面上时,侧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相对承载面朝上倾斜与承载面之间形成锐角,顶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朝靠近侧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倾斜并与承载面之间形成另一锐角。上述方案中顶部发声件的声音、左声道发声件和右声道发声件的声音均能够通过直达路径和反射路径两个路径传入人耳,让使用者通过音响设备获得置身现场的听觉体验。

Description

音响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音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音响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音响设备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空间音频技术,其为一种远超立体声、环绕声的音频技术,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加沉浸式、更具空间感的音频内容体验。
相关技术中的蓝牙音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一个喇叭,无左右声道,发声朝单一方向或360度发声,无立体声;2.多个喇叭,且分高低音,有左右声道及立体声;3.多个喇叭,做一圈设计,360度均匀发声。
然而,以上设计都存在局限性,使用者对空间声场的体验感不够,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是需要多台音响分布于空间的各个方向,通过硬件控制联合发声。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空间音频体验差问题,提供一种蓝牙音响。
一种音响设备,所述音响设备包括底面壳体、顶部发声件、侧面壳体、顶面壳体、侧部发声件,所述侧面壳体连接所述底面壳体的边缘部位,且所述侧面壳体上设有侧面出音孔;所述顶面壳体连接所述侧面壳体以与所述底面壳体、侧面壳体合围形成容置腔,且所述顶面壳体上设有顶面出音孔;所述顶部发声件倾斜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顶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朝向所述顶面出音孔;所述侧部发声件包括左声道发声件和右声道发声件,所述侧部发声件倾斜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左侧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朝向所述侧面出音孔;当所述底面壳体放置在一水平的承载面上时,所述侧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相对所述承载面朝上倾斜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形成锐角,所述顶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朝靠近所述侧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倾斜并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形成另一锐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部发声件均相较所述顶部发声件更靠近所述底面壳体,所述左声道发声件与所述顶部发声件之间的距离、所述右声道发声件与所述顶部发声件之间的距离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声道发声件包括左高音喇叭和左低音喇叭,所述左低音喇叭介于所述左高音喇叭和所述顶部发声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右声道发声件包括右高音喇叭和右低音喇叭,所述右低音喇叭介于所述右高音喇叭和所述顶部发声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底面壳体放置在一水平的承载面上时,所述左声道发声件的出声轴向与所述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为0°-30°,且所述右声道发声件的出声轴向与所述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为0°-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底面壳体放置在一水平的承载面上时,所述顶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与所述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为60°-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响设备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顶部发声件,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左声道发声件和所述右声道发声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面壳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且所述顶面壳体上对应于所述顶部发声件的位置设有的出音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响设备还包括后壳体,所述后壳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面壳体以及所述顶面壳体,且所述后壳体位于所述支架的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背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音响设备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侧面壳体的两端。
上述方案中所提供的音响设备,通过设置顶部发声件、左声道发声件和右声道发声件,且顶部发声件、左声道发声件和右声道发声件均倾斜设置,以使顶部发声件的声音、左声道发声件和右声道发声件的声音均能够通过直达路径和反射路径两个路径传入人耳。不仅有环绕立体声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房间内形成高度上扩展的空间效果,让使用者通过音响设备获得置身现场的听觉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示的音响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顶部发声件、左右声道发声件的分布示意图一。
图3为图2中的顶部发声件、左右声道发声件的声波传播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顶部发声件、左右声道发声件的分布示意图二。
100、音响设备;110、顶部发声件;120、左声道发声件;121、左高音喇叭;122、左低音喇叭;130、右声道发声件;131、右高音喇叭;132、右低音喇叭;140、支架;141、第一安装部;142、第二安装部;150、顶面壳体;151、出音部;160、提手;170、侧面壳体;180、底面壳体;190、后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由左至右方向”、“由后至前方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借用相互垂直的由下至上方向、由后至前方向和由左至右方向对音响设备100的结构进行说明,但不作为限定。其中,当底面壳体180放置于一水平的承载面时,由后至前方向和由左至右方向均与底面壳体180平行。为了便于标注,在本申请的附图中,以X方向对应竖直向上方向,Y方向对应由前至后方向,Z方向对应由后至前方向。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音响设备1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音响设备100包括顶部发声件110、侧部发声件,侧部发声件包括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其中,顶部发声件110负责天空声道信号的重放,主要是中高音成分部分;左声道发声件120负责左声道音频播放;右声道发声件130负责右声道音频播放。
如图1所示,音响设备100还包括底面壳体180、侧面壳体170和顶面壳体150,底面壳体180、侧面壳体170和顶面壳体150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顶部发声件110、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均置于容置腔内。侧面壳体170连接于底面壳体180的边缘部位。侧面壳体170设有多个侧面出音孔以呈网格结构,并覆盖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以用于防护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顶面壳体150连接于侧面壳体170远离底面壳体180的一端,用于防护内部的顶部发声件110。且顶面壳体150设有与顶部发声件110相适配的由多个顶面出音孔构成的出音部151,以便于顶部发声件110的声音能够透过出音部151传出。
如图1所示,音响设备100还包括支架140,支架放置于容置腔内,并安装和支撑顶部发声件110、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支架140包括第一安装部141和第二安装部142,第一安装部141与第二安装部142相对倾斜设置,第一安装部141用于安装顶部发声件110,第二安装部142用于安装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顶面壳体150盖合于第一安装部141,侧面壳体170盖合于第二安装部142。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以第二安装部142沿延伸方向设置,第一安装部141相较于延伸方向倾斜设置为例进行示意。
结合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音响设备100的顶部发声件110、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的侧面分布示意图,顶部发声件110倾斜设置于容置腔内,以使顶部发声件110的出声轴向朝向顶面壳体150的顶面出音孔,且当底面壳体180放置于一水平的承载面时,出声轴向与承载面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其中出声轴向是指:发声件(例如喇叭)的中心轴线所在方向。结合图3,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音响设备100的声波传播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当顶部发声件110的出声轴向与承载面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时,顶部发声件110的声音能够具有两个路径传入人耳,一个是直达路径,在图3中以由顶部发声件110发出的粗实线示意,其直接将声音传入人耳;另一个是反射路径,在图3中以由顶部发声件110发出的细实线示意,音频利用天花板的二次反射,扩大音响在高度方向上的声场,从而提高空间音频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部发声件110的出声轴向与承载面之间的夹角α为60°-90°。在图2中,以顶部发声件110的出声轴向与承载面之间的夹角α=65°为例进行示例。
如图2和图3所示,左声道发声件120倾斜设置于容置腔内,以使当底面壳体180放置于一水平的承载面时,左声道发声件120的出声轴向与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为了便于图示,以左声道发声件120的出声轴向与Y方向之间的夹角β示出,此时左声道发声件120的出声轴向与平行于底面壳体所在平面的由后至前方向(Y方向)之间的夹角β为锐角。结合图3,当左声道发声件120的出声轴向与(Y方向)之间的夹角β为锐角时,左声道喇叭的声音能够具有两个路径传入人耳,一个是直达路径,在图3中以由左声道发声件120发出的粗实线示意,其直接将声音传入人耳;另一个是反射路径,在图3中以由左声道发声件120发出的虚线示意,音频利用天花板的二次反射,扩大音响在高度方向上的声场,从而提高空间音频的效果。
如图2和图3,右声道发声件130倾斜设置于容置腔内,以使当底面壳体180放置于一水平的承载面时,右声道发声件130的出声轴向与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即右声道发声件130的出声轴向与Y方向之间的夹角γ也为锐角,如图3所示,右声道发声件130的声音与左声道发声件120的声音的路径基本一致,也具有两个路径,即直达路径和反射路径,此处不作赘述。
左声道发声件120、右声道发声件130与顶部发声件110配合,使得各个发声件均具有倾斜朝向,结合算法,从而形成空间音频。示例性地,音频处理方式如下:首先是将输入的双声道音频信号源进行信号分离,从双声道信号中计算提取需要声相抬升的信号做为新的一路信号,输入给顶部发声件110。分离出的左右声道信号分别给到左声道发声件120、右声道发声件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左声道发声件120的出声轴向与承载面(图示为Y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30°(不包括0°),且右声道发声件130的倾斜角度与左声道发声件120的倾斜角度范围一致。即右声道发声件130的出声轴向与承载面(图示为Y方向)之间的夹角γ也为0°-30°(不包括0°),在图2中,以β=γ=20°为例进行示例。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音响设备100的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的正面分布示意图,左声道发声件120、右声道发声件130在由左至右方向上分别位于顶部发声件110的相对的两侧,如图4所示,顶部发声件110位于音响设备100的顶部中间,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分别设置于顶部发声件110的斜下方,以使左声道发声件120、右声道发声件130分别对应输入的双频道(左声道和右声道)信号。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左声道发声件120、右声道发声件130均相较于顶部发声件110更靠近底面壳体180,左声道发声件120与顶部发声件110之间的距离、右声道发声件130与顶部发声件110之间的距离相等。如图4所示,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对称地设置于顶部发声件110的斜下方。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左声道发声件120包括左高音喇叭121和左低音喇叭122,左高音喇叭121和左低音喇叭122的倾斜角度一致,在由左至右方向(Z方向)上,左低音喇叭122介于左高音喇叭121和顶部发声件110之间。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右声道发声件130包括右高音喇叭131和右低音喇叭132,右高音喇叭131和右低音喇叭132的倾斜角度一致,在由左至右方向(Z方向)上,右低音喇叭132介于右高音喇叭131和顶部发声件110之间。以上左高音喇叭121、右高音喇叭131、左低音喇叭122和右低音喇叭132共同组成蓝牙音箱设备正面的播放系统,能够有良好的低音表现情况下,高频可以到40kHz。
其中,左低音喇叭122和右低音喇叭132分别用于左/右声道中低音部分信号的重放,左高音喇叭121和右高音喇叭131分别用于左/右声道的中高频信号重放,且高频可以延伸到40kHz,提高高频细节重放。左高音喇叭121和右高音喇叭131相较于左低音喇叭122和右低音喇叭132在由后至前方向距离顶部发声件110的距离更远,以更好拉开左右声场的宽度。
而且还可以在顶部发声件110的通路中加入时延Δt,Δt为根据用户适用距离与音频传输速度在反射路径上传播计算的时延。如图3所示,在直达路径中,由于顶部发声件110与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的角度和相位差,使分离到顶部发声件110产生的声像上移。同样的,反射路径上的音频利用天花板的二次反射,扩大音响在X方向上的声场。结合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的水平方向上的声场扩展,展现出类似舞台的听感效果。反射路径的音频与直达路径的音频在用户位置合并,用户可从多个角度获得音频信号,达到空间音频的环绕效果。
上述方案中所提供的音响设备100,通过设置顶部发声件110、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且顶部发声件110、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均倾斜设置,以使顶部发声件110的声音、左声道发声件120和右声道发声件130的声音均能够通过直达路径和反射路径两个路径传入人耳。不仅有环绕立体声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房间内形成高度上扩展的空间效果,让使用者通过音响设备100获得置身现场的听觉体验。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音响设备100还包括提手160,提手160呈U型结构,提手16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侧面壳体170在由左至右方向的两端,以便于音响设备100手持移动。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音响设备100还包括后壳体190,连接于支架140设有左声道发声件120的相背的一侧。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音响设备100还包括电路板、电池组,以用于为音响设备100的使用提供电能和线路。音响设备100还包括被动盘,其安装于后壳体190,用于把音频电能转换成相应的声能,并把它辐射到箱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音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响设备包括:
底面壳体;
侧面壳体,所述侧面壳体连接所述底面壳体的边缘部位,且所述侧面壳体上设有侧面出音孔;
顶面壳体,所述顶面壳体连接所述侧面壳体以与所述底面壳体、侧面壳体合围形成容置腔,且所述顶面壳体上设有顶面出音孔;
顶部发声件,所述顶部发声件倾斜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顶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朝向所述顶面出音孔;
侧部发声件,包括左声道发声件和右声道发声件,所述侧部发声件倾斜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左声道发声件的出声轴向朝向所述侧面出音孔;
当所述底面壳体放置在一水平的承载面上时,所述侧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相对所述承载面朝上倾斜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形成锐角,所述顶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朝靠近所述侧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倾斜并与所述承载面之间形成另一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发声件均相较所述顶部发声件更靠近所述底面壳体,所述左声道发声件与所述顶部发声件之间的距离、所述右声道发声件与所述顶部发声件之间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音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声道发声件包括左高音喇叭和左低音喇叭,所述左低音喇叭介于所述左高音喇叭和所述顶部发声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音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声道发声件包括右高音喇叭和右低音喇叭,所述右低音喇叭介于所述右高音喇叭和所述顶部发声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底面壳体放置在一水平的承载面上时,所述左声道发声件的出声轴向与所述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为0°-30°,且所述右声道发声件的出声轴向与所述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为0°-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底面壳体放置在一水平的承载面上时,所述顶部发声件的出声轴向与所述承载面之间的夹角为60°-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响设备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顶部发声件,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左声道发声件和所述右声道发声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壳体盖合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且所述顶面壳体上的多个所述顶面出音孔形成出音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响设备还包括后壳体,所述后壳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面壳体以及所述顶面壳体,且所述后壳体位于所述支架的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背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响设备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侧面壳体的两端。
CN202320458949.0U 2023-03-10 2023-03-10 音响设备 Active CN219612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8949.0U CN219612006U (zh) 2023-03-10 2023-03-10 音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8949.0U CN219612006U (zh) 2023-03-10 2023-03-10 音响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2006U true CN219612006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53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8949.0U Active CN219612006U (zh) 2023-03-10 2023-03-10 音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20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56644B1 (en) Earphone (surround sound) speaker
US5812685A (en) Non-directional speaker system with point sound source
KR101116981B1 (ko) 동축용 음발생부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갖는 투웨이 이어폰
CA1146081A (en) Sound reproducing systems utilizing acoustic processing unit
US5710821A (en) Au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built in expansion capability for a desktop computer
US6625289B1 (en) Stereo loudspeaker system
GB2213677A (en) Sound output system
JP6741247B2 (ja) スピーカ
WO2008010086A2 (en) Loudspeaker system and loudspeaker having a tweeter array and an audio signal processing unit
GB2239763A (en) "Television receiver with stereo sound reproduction"
CN219612006U (zh) 音响设备
JP4897785B2 (ja) 複合スピーカデバイス
KR100753296B1 (ko) 확성기 장치
KR20030075605A (ko) 무지향 스피커시스템
KR101357211B1 (ko) 혼 스피커 드라이버
JPH0595591A (ja) 音響再生システム
CN213280078U (zh) 一种单体扬声器装置
WO2007127822A2 (en) Reconfigurable audio-video surround sound receiver (avr) and method
US20110158445A1 (en) Dipole loudspeaker with acoustic waveguide
CN215871812U (zh) 阵列音箱
CN219420973U (zh) 具有倒相管的音响麦克风
CN218450491U (zh) 一种音箱聚音结构及音箱
CN211831070U (zh) 投影机用音箱装置
CN217428336U (zh) 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
GB2428531A (en) Loudspeaker mounting and enclosure arrang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