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8336U - 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8336U
CN217428336U CN202220162539.7U CN202220162539U CN217428336U CN 217428336 U CN217428336 U CN 217428336U CN 202220162539 U CN202220162539 U CN 202220162539U CN 217428336 U CN217428336 U CN 217428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directional
board
placement portion
sou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625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钦崇
杨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ear Acoustic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ear Acoustic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ear Acoustic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ear Acoustic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625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8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8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83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包括安装壳体、发声器、功能板、封装壳体、防水透声件和封装外壳,发声器包括定向发声器和全向发声器;功能板安装于安装壳体上且与发声器电连接,定向发声器在功能板的控制下单独工作或者切换与全向发声器同时工作;封装壳体封装于安装壳体外,封装壳体具有一供定向发声器透声的开口部;防水透声件覆盖开口部;封装外壳封装于防水透声件外。本实用新型在改善定向发声装置音质的同时,还可提高装置整体的透声性能,且还具有防水性能及提升装置整体美观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向发声音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音箱是指将音频信号变换为声音的一种设备。通俗的讲,音箱就是指音箱主机箱体或低音炮箱体内自带功率放大器,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由音箱本身回放出声音,使其声音变大。音箱是整个音响系统的终端,其作用是把音频电能转换成相应的声能,并把它辐射到空间去。随着社会的发展,音箱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如具有对讲、录像、发声等功能,并逐渐被应用在各种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和数字会议中,这种音箱可称为会议音箱。
在一个会议系统中,人们希望在进行会议通话的同时尽可能地不影响周边其他人,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有设计了声频定向扬声器,声频定向扬声器能够产生指向性极强的可听声声束,在可听声声束以外的环境音量极小甚至听不到,一方面能够使得用户能够进行极其私密信息的交互,另一方面实现了在进行会议通话的同时不影响周边环境。
但是现有技术中,目前使用的声频定向扬声器只有单一的工作模式,使得人们只能在声频定向扬声器的限定音频区域内才能听到声音,导致声频定向扬声器提供的音质较差,当用户在不需要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时,往往更追求对音质的要求。因此,现有的声频定向扬声器难以满足用户在不同环境下对听音效果的不同追求。
另外,现有的声频定向扬声器的出声面是采用一张金属网直接进行封装,金属网上密布有透声孔,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发现:1、由于现有透声孔的孔径远小于单个定向扬声器的外径,所以对扬声器的出声有一定的阻挡,从而影响扬声器整体的发声强度。2、另外,单个金属网因为有透声孔的存在,所以不防水,影响扬声器的使用寿命。3、通过现有的金属网的透声孔可以看到扬声器内部,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切换工作于多种工作模式且防水、透声效率高的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包括:
安装壳体;
发声器,包括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上的定向发声器和全向发声器,所述定向发声器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压电换能器;
功能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上且与所述发声器电连接,所述定向发声器在所述功能板的控制下单独工作或者切换与所述全向发声器同时工作;
封装壳体,所述封装壳体封装于所述安装壳体外,所述封装壳体具有一供定向发声器透声的开口部和供全向发声器透声的多个第一透声孔;
防水透声件,所述防水透声件覆盖所述封装壳体的开口部;
封装外壳,封装于所述防水透声件外,且所述封装外壳上形成有供定向发声器透声的多个第二透声孔,每个所述第二透声孔至少大于或等于单个压电换能器的大小。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防水透声件为防水透声网布,所述封装外壳为金属外壳,且每个所述第二透声孔对应一个所述压电换能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壳体形成有多个供整个发声装置调整不同摆放角度的摆放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摆放部相对于水平面分别呈多个不同的角度,且多个所述摆放部依次相连。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摆放部包括第一摆放部、第二摆放部、第三摆放部和第四摆放部,所述第一摆放部水平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摆放部自第一摆放部的后端向上弯折形成,所述第三摆放部自所述第二摆放部的后端向前弯折形成,所述第四摆放部自所述第三摆放部的后端向前弯折形成,且所述第一摆放部的自由端和第四摆放部的自由端之间形成所述开口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定向发声器和全向发声器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前后两侧。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壳体包括外壳本体和设置于外壳本体左右两侧的侧边壳体,所述外壳本体的下端与所述侧边壳体的下端之间形成有高度差,且所述外壳本体的下端高于所述侧边壳体的下端。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侧边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加摆放摩擦力的防滑圈。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板包括功放板且与功放板相连的蓝牙板、接口板和按键板,所述发声器与功放板相连,且所述蓝牙板与接口板相连,所述蓝牙板、接口板和按键板均集成于所述功放板上或者与功放板独立设置。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拾音器,所述拾音器和所述定向发声器均安装一电路板上,所述定向发声器具有至少两个声道,每个声道均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布的压电换能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全向发声器和定向发声器组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单独的定向发声,不会影响周边环境,或者同时进行定向发声和全向发声,改善音质,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环境下对听音效果的不同追求。另外,通过增加防水透声件以及增大供定向发声器透声的透声孔的大小,来替换现有直接采用金属网封装,在提高装置整体定向发声的透声性能的同时,又具有防水性能,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因防水透声件的设置,从外部不容易看到内部压电换能器,从而提升装置整体的美观。
2、本实用新型将封装壳体上设计多个供整个发声装置调整不同摆放角度的摆放部,使得使用者在不同的坐姿状态下都可以听到最佳的声音,另外,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整体另一不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整体又一不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整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水平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倾斜4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倾斜58°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d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倾斜15°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透声件、定向发声器和封装外壳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附图标记为:
1、安装壳体,2、发声器,21、定向发声器,22、全向发声器,23、电路板,24、音箱壳体,3、拾音器,4、功能板,41、功放板,42、蓝牙板, 43、接口板,44、按键板,45、功能切换键,46、音量+键,47、音量-键, 48、电源键,5、封装壳体,51、第一摆放部,52、第二摆放部,53、第三摆放部,54、第四摆放部,55、开口部,56、外壳本体,57、侧边壳体,58、第一透声孔,59、装饰盖,6、防水透声件,7、封装外壳,71、第二透声孔, 8、散热块,91、Type-C接口,92、音频接口,93、电源接口,94、防滑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a~1c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包括安装壳体1、发声器2、拾音器3、功能板4、封装壳体5、防水透声件6和封装外壳7,其中,发声器2、拾音器3、功能板4均安装于安装壳体1上,封装壳体5则封装于安装壳体1外,且封装壳体5上形成一开口部51,防水透声件6覆盖该开口部51,封装外壳7封装于防水透声件6外。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发声器2具体包括定向发声器21和全向发声器22,两者均固定安装于安装壳体1上,具体分别固定于安装壳体1的前后两侧。其中,定向发声器21安装于一电路板23上,通过该电路板23固定到安装壳体1上。定向发声器21具体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布的压电换能器,本实施例中,定向发声器21包括左右两个声道,每个声道均由多个按阵列排布的压电换能器组成,且分别分布于电路板23的左右两边。拾音器3也安装于电路板23上,具体位于定向发声器21的两个声道之间,本实施例中,拾音器3为麦克风。
全向发声器22具体安装于一音箱壳体24上,本实施例中,音箱壳体24 上设置两个全向发声器22,通过音箱壳体24固定到安装壳体1上,全向发声器22可采用普通的全向扬声器。当然,本实用新型对全向发声器11和定向发声器21在安装壳体1上的安装位置不限于这里所限定的安装于安装壳体1 的前后两侧,如也可安装于安装壳体1的同一侧。
另外,安装壳体1上还固定有散热块8,用于对装置进行散热。本实施例中,散热块8与全向发声器22固定于安装壳体1的同一侧,可实现对安装壳体1上空间的最大利用化,从而尽可能地使最终产品能小型化。当然,实施时,散热块8的设置位置也不限于这里所限定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布局设计。
功能板4具体包括功放板41、蓝牙板42、接口板43和按键板44,其中,功放板41固定于安装壳体1上且通过上述电路板23与发声器2和拾音器3 电连接,用于控制定向发声器21单独工作或者切换与全向发声器22同时工作。蓝牙板42也固定于安装壳体1上且与功放板4的输出端电连接。
封装壳体5封装于安装壳体1外,其上形成有多个供整个发声装置调整不同摆放角度的摆放部,结合图3a~图3d所示,本实施例中,摆放部具体包括第一摆放部51、第二摆放部52、第三摆放部53和第四摆放部54,其中,第一摆放部51水平延伸设置,第二摆放部52自第一摆放部51的后端向上弯折形成,第三摆放部53自第二摆放部52的后端向前弯折形成,第四摆放部 54自第三摆放部53的后端向前弯折形成,且第一摆放部51的自由端和第四摆放部54的自由端之间形成一开口部55,使用时,开口部55朝向使用者。当开口部55朝右时,四个摆放部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弯折形成,反之,当开口部55朝左时,四个摆放部则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弯折形成。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摆放部51作为封装壳体5的底部时,封装壳体5呈水平状态摆放,当第二摆放部52作为封装壳体5的底部时,封装壳体5呈向上倾斜40°的状态摆放,当第三摆放部53作为封装壳体5的底部时,封装壳体5呈向上倾斜58°的状态摆放,当第四摆放部54作为封装壳体5的底部时,封装壳体5呈向上倾斜 15°的状态摆放。这样,通过对封装壳体5的结构的设计,实现对发声装置整体使用角度的灵活调节,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使得使用者在不同的坐姿状态下可以听到最佳的声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封装壳体5不限于这里所限定的四个摆放部,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摆放部的数量及对应的倾斜角度。
封装壳体5包括外壳本体56和设置于外壳本体56左右两侧的侧边壳体57,其中,外壳本体56和侧边壳体57的外部共同形成上述多个摆放部。上述接口板43和按键板44分别容纳于侧边壳体57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且按键板44与功放板41相电连接,接口板43与蓝牙板42和功放板41均相电连接,按键板44与多个功能按键相连,本实施例中,功能按键至少包括功能切换键45、音量+键46、音量-键47和电源键48,其中,功能切换键用于供使用者选择定向发声器21单独工作或者定向发声器21和全向发声器22同时工作,音量+键46、音量-键47用于分别控制发声器2的发声音量,电源键48 用于启动或关闭整个装置。接口板43连接多个接口,本实施例中,接口至少包括Type-C接口91、音频接口92和电源接口93等。其中,上述功能切换键 45、音量+键46、音量-键47和电源键48分布于其中一侧的侧边壳体57的外侧面上,Type-C接口91、音频接口92和电源接口93分布于另一侧的侧边壳体57的外侧面上。
外壳本体56上的一端形成上述开口部55,本实施例中,开口部55设在与定向发声器21相对的那一面,用于供定向发声器21透声,且其上还设置有多个镂空的第一透声孔58,用于供全向发声器22透声,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声孔58的所在面与开口部55的所在面不在同一平面上,且第一透声孔58 的设置位置优选与全向发声器22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外壳本体56的下端与侧边壳体57的下端之间形成有高度差,且外壳本体56的下端高于侧边壳体57的下端,这样,封装壳体5在摆放状态下,外壳本体56的下端与摆放面之间形成有空隙,便于全向发声器22更好的透声,尤其是当封装壳体5的摆放底面与第一透声孔58所在面相同时,不会因为第一透声孔58所在的面与摆放面是相贴合的,对全向发声器22发出的声音进行阻挡,进而影响全向发声器22的发声。
另外,两个侧边壳体57的外侧边上还均设置有一可拆卸的装饰盖59,用于对侧边壳体57的外侧进行封装,也便于侧边壳体57内接口板43和按键板 44的安装和拆卸更换等。
优选地,侧边壳体57上还套设有防滑圈94,用于增加封装壳体5与摆放面之间的摆放摩擦力,使其不易滚动。本实施例中,防滑圈94采用的是橡胶防滑圈。
结合图4a和图4b所示,防水透声件6覆盖于上述封装壳体5的开口部 55上,定向发声器21透过该防水透声件6进行发声,且该防水透声件6还具有防水性能,便于阻止外部水进入封装壳体5内部,对定向发声器21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防水透声件6具体采用防水透声网布。
封装外壳7封装于防水透声件6外,作为封装壳体5的前端外壳。且封装外壳7上设置有多个供定向发声器21透声的多个第二透声孔71,优选地,每个第二透声孔71至少大于或等于单个压电换能器的大小,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二透声孔71对应一个压电换能器,且每个第二透声孔71的内径至少大于一个压电换能器的外径,这样,不会对每个压电换能器发出的声音进行阻挡,能够提高定向发声器21的整体透声率。本实施例中,第二透声孔71具体设置的是六边形的形状,每个压电换能器则是圆柱状,也就是说,第二透声孔71的内径小于等于压电换能器的外径。
结合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拾音器3 拾取声音通过功放板41处理后,依次通过蓝牙板42和接口板43输出给外部,如输出给外部电脑(图未示)等,反之,外部音频信号依次通过接口板43和蓝牙板42输出给功放板41进行音频处理,处理后在按键板44上功能切换键 45的控制下,由定向发声器21定向发出,或者由定向发声器21和全向发声器22同时发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本实用新型将全向发声器22和定向发声器 21组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单独的定向发声,不会影响周边环境,或者同时进行定向发声和全向发声,改善音质,从而满足用户在不同环境下对听音效果的不同追求。另外,通过增加防水透声件6以及增大供定向发声器21透声的透声孔的大小,来替换现有直接采用金属网封装,在提高装置整体定向发声的透声性能的同时,又具有防水性能,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且因防水透声件6的设置,从外部不容易看到内部压电换能器,从而提升装置整体的美观。 2、本实用新型将封装壳体5上设计多个供整个发声装置调整不同摆放角度的摆放部,使得使用者在不同的坐姿状态下都可以听到最佳的声音,另外,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便于携带。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安装壳体;
发声器,包括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上的定向发声器和全向发声器,所述定向发声器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压电换能器;
功能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上且与所述发声器电连接,所述定向发声器在所述功能板的控制下单独工作或者切换与所述全向发声器同时工作;
封装壳体,所述封装壳体封装于所述安装壳体外,所述封装壳体具有一供定向发声器透声的开口部和供全向发声器透声的多个第一透声孔;
防水透声件,所述防水透声件覆盖所述封装壳体的开口部;
封装外壳,封装于所述防水透声件外,且所述封装外壳上形成有供定向发声器透声的多个第二透声孔,每个所述第二透声孔至少大于或等于单个压电换能器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声件为防水透声网布,所述封装外壳为金属外壳,且每个所述第二透声孔对应一个所述压电换能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壳体形成有多个供整个发声装置调整不同摆放角度的摆放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摆放部相对于水平面分别呈多个不同的角度,且多个所述摆放部依次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放部包括第一摆放部、第二摆放部、第三摆放部和第四摆放部,所述第一摆放部水平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摆放部自第一摆放部的后端向上弯折形成,所述第三摆放部自所述第二摆放部的后端向前弯折形成,所述第四摆放部自所述第三摆放部的后端向前弯折形成,且所述第一摆放部的自由端和第四摆放部的自由端之间形成所述开口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发声器和全向发声器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前后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壳体包括外壳本体和设置于外壳本体左右两侧的侧边壳体,所述外壳本体的下端与所述侧边壳体的下端之间形成有高度差,且所述外壳本体的下端高于所述侧边壳体的下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增加摆放摩擦力的防滑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板包括功放板且与功放板相连的蓝牙板、接口板和按键板,所述发声器与功放板相连,且所述蓝牙板与接口板相连,所述蓝牙板、接口板和按键板均集成于所述功放板上或者与功放板独立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拾音器,所述拾音器和所述定向发声器均安装一电路板上,所述定向发声器具有至少两个声道,每个声道均包括多个按阵列排布的压电换能器。
CN202220162539.7U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 Active CN217428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2539.7U CN217428336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62539.7U CN217428336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8336U true CN217428336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77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62539.7U Active CN217428336U (zh) 2022-01-21 2022-01-21 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83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92933B1 (ko) 이어폰
US5909498A (en) Transducer device for use with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1681617B (zh) 具有环境降噪的通信装置
CN110572745B (zh)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
US20070230735A1 (en) Selective type headset
US4528426A (en) Directional microphone assembly
CN115334185A (zh) 电子设备、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64429B (zh) 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机
US20110069848A1 (en) Speaker with Acoustic Damped Port
CN215499489U (zh) 耳麦的麦克风安装结构
CN111801950A (zh) 无线耳机
CN111052762A (zh) 具有外放和私密操作模式的可穿戴个人声学设备
WO2007017810A2 (en) A headset,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a headset
WO2014186383A1 (en) Portable loudspeakers and convertible personal audio headphone/loudspeakers
JP2008518512A (ja) ユーザ嗜好に合わせた知的音響信号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9467759B2 (en) Speaker box
EP1550346B1 (en) A sound generating apparatus, a mobile electric device and a system for generating sound
CN217428336U (zh) 一种组合式定向发声装置
WO2023051005A1 (zh) 圈铁喇叭组件及耳机
CN217985385U (zh) 一种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170716A (zh) 一种基于数字发声芯片的tws耳机系统
AU2649099A (en) Telephone with means for anhancing the low-frequency response
JP2019121896A (ja) 首掛け型スピーカー装置
CN115884049A (zh) 扬声器及移动终端
CN216414516U (zh) 一种桌面型多面发声集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