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84049A - 扬声器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884049A
CN115884049A CN202111154125.6A CN202111154125A CN115884049A CN 115884049 A CN115884049 A CN 115884049A CN 202111154125 A CN202111154125 A CN 202111154125A CN 115884049 A CN115884049 A CN 115884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magnet
loudspeaker
magnetic
soun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41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远华
黎启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41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8840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884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884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扬声器及移动终端。扬声器包括:磁路系统,包括由外向内依次环绕设置的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及第三磁铁,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之间形成第一磁通路,第二磁铁与第三磁铁之间形成第二磁通路;第一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一磁通路构成第一发声单元;第二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二磁通路构成第二发声单元;所述第一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分别位于所述磁路系统的两侧。本公开的扬声器,通过一个磁路系统形成两个磁通路,分别与两个振动组件形成两个振动系统,提升音质;此外,磁路系统中共用第二磁铁,两个振动组件分别位于磁路系统的两侧,结构上更紧凑,减少空间占用,利用移动终端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扬声器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扬声器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终端都在朝向超薄化发展。以手机为例,内部的空间越来越小,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加,需要的功能器件也越来越多。
为节省手机内部空间,将听筒及扬声器(speaker)合二为一,通过一个扬声器实现听筒通话功能及扬声器播放声音功能。
然而,上述二合一的扬声器在外放时,如播放音乐时音质较差,用户体验不佳。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扬声器及移动终端。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扬声器,包括:磁路系统,包括由外向内依次环绕设置的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及第三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形成第一磁通路,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三磁铁之间形成第二磁通路;第一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一磁通路构成第一发声单元;第二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二磁通路构成第二发声单元;所述第一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分别位于所述磁路系统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具有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三磁铁之间具有第二磁间隙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及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一磁间隙中;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第二振膜及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磁间隙中。所述第一振膜的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一磁通路构成的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用于发出低频声音;所述第二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二磁通路构成的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用于发出高频声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盆架,包括底壁及围绕所述底壁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周侧壁,所述周侧壁具有朝向上方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盆架的顶侧;所述第一振膜设置于所述盆架的周侧壁且覆盖所述第一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壁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小于所述第一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第一环形导磁板,设置于所述盆架的底壁,连接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底面及所述第二磁铁的底面;第二环形导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磁铁的顶面;第三导磁板,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导磁板的环形孔内,设置于所述第二磁铁的顶面,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环形导磁板、所述第二环形导磁板及部分所述第三导磁板形成第一磁路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第四导磁板,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导磁板的环形孔内,设置于所述第三磁铁的底面;所述第三导磁板还与所述第三磁铁的顶面连接;所述第二磁铁、所述第三磁铁、部分所述第一环形导磁板、部分所述第三导磁板及所述第四导磁板形成第二磁路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振动系统还包括:第一球顶,设置于所述第一振膜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二振动系统还包括第二球顶,设置于所述第二振膜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外壳,包覆所述盆架,所述外壳设置有出音口,所述出音口位于所述盆架的侧方,所述第一振膜发出的声音及所述第二振膜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出音口传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所述盆架连接形成有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盆架的顶侧,所述第一振膜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盆架的底侧,所述第二振膜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出音口包括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通的第一出音口和与所述第二腔体相通的第二出音口,所述第一振膜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第一出音口传出,所述第二振膜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第二出音口传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所述盆架连接形成前音腔及后音腔,其中,所述磁路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及所述第二振动系统位于所述前音腔内,所述出音口包括与所述前音腔相通的第三出音口,所述第一振膜发出的声音及所述第二振膜发出的声音均通过所述第三出音口传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音口及所述后音腔分别位于所述盆架的左右两侧。
根据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壳体,设置有出音孔;一个以上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出音孔传出,所述扬声器为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扬声器;以及功率放大器,所述功率放大器与所述扬声器的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电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进行分频,以分频后的信号分别驱动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振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音孔包括听筒出音孔及第一扬声器出音孔;所述扬声器的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第一扬声器出音孔传出,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听筒出音孔传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音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顶壁的听筒出音孔及第一扬声器出音孔,其中,所述第一扬声器出音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壁周侧;所述出音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壁周侧的第二扬声器出音孔,所述扬声器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一扬声器的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第一扬声器出音孔传出,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听筒出音孔传出;所述第二扬声器的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及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均通过所述第二扬声器出音孔传出。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一个磁路系统分别驱动两个线圈振动,磁路系统中共用第二磁铁,且两个振动组件分别位于磁路系统的两侧,结构紧凑,提升音质的同时,大幅减小空间占用,利用移动终端的小型化。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扬声器的去除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扬声器的磁路方向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放大器分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扬声器的去除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扬声器的磁路方向示意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5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扬声器100,应用于移动终端200,通过双振动系统发声以提高音质。
移动终端2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等。以下说明中,移动终端200以智能手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于此。
本公开实施例的扬声器100可以包括磁路系统、第一振动系统及第二振动系统。
磁路系统包括由外向内依次环绕设置的第一磁铁11、第二磁铁12及第三磁铁13,其中,第一磁铁11与第二磁铁12之间形成第一磁路系统,第二磁铁12与第三磁铁13之间形成第二磁路系统。
第一磁铁11及第二磁铁12均可以呈环形状,其中,第一磁铁11的内径大于第二磁铁12的内径,第一磁铁11套设于第二磁铁12外周,也即第二磁铁12位于第一磁铁11的内径内。第三磁铁13可以呈柱状,其外径小于第二磁铁12的内径,位于第二磁铁12的内径内。第一磁铁11、第二磁铁12及第三磁铁13可以同中心轴设置。
第一磁铁11与第二磁铁12之间形成环形的第一磁间隙101,且在第一磁间隙101中形成一个磁通路,第三磁铁13与第二磁铁12之间形成环形的第二磁间隙102,且在第二磁间隙102中形成另一个磁通路。
第一振动系统与第一磁路系统构成第一发声单元,用于发出第一声音。第二振动系统与第二磁路系统构成第二发声单元,用于发出第二声音。第一振动系统与第二振动系统分别位于磁路系统的两侧,第一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与第二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平行。
本公开实施例的扬声器100,通过一个磁路系统形成两个磁通路,分别与两个振动组件形成两个振动系统发出声音,音频性能得到提升;此外,磁路系统中共用第二磁铁12,形成两个磁通路,两个振动组件分别位于磁路系统的两侧,结构上更紧凑,减少空间占用,利用移动终端200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铁11与第二磁铁12之间具有第一磁间隙101,第二磁铁12与第三磁铁13之间具有第二磁间隙102。第一振动系统位于磁路系统的第一侧(例如上侧),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21及第一线圈22,第一线圈22的一端(上端)连接于第一振膜21,第一线圈22的另一端(下端)伸入到第一磁间隙101中。第一线圈22可以为多圈绕制形成的环形状线圈,构成扬声器的音圈,上端与第一振膜21固定连接,下端位于第一磁铁11与第二磁铁12之间的第一磁间隙101当中。施加在第一线圈22的电流,使第一线圈22周围产生磁场,并与第一磁间隙101内的磁通路相互作用,驱动第一线圈22带动第一振膜21振动以产生第一声音(如低频音),即第一振动系统与第一磁通路构成的第一发声单元发出低频音。
第二振动系统位于磁路系统的第二侧(例如下侧),第二振动系统包括第二振膜31及第二线圈32,第二线圈32的一端(下端)连接于第二振膜31,第二线圈32的另一端伸入到第二磁间隙102中。第二线圈32可以为多圈绕制形成的环形状线圈,构成扬声器的音圈,下端与第二振膜31固定连接,上端位于第二磁铁12与第三磁铁13之间的第二磁间隙102当中。施加在第二线圈32的电流,使第二线圈32周围产生磁场,并与第二磁间隙102内的磁通路相互作用,驱动第二线圈32带动第二振膜31沿着第二线圈32的轴向振动,以产生第二声音(如高频音),即第二振动系统与第二磁通路构成的第二发声单元发出高频音。
上述第一振膜21及第二振膜31的材质可以为纸质、塑胶、金属或纤维。第一振动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振膜21的内表面(下表面)或者外表面(上表面)的第一球顶23,以提高第一振膜21的音质与解析力,使听感更层次分明。同样的,第二振动系统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振膜31的内表面(上表面)或者外表面(下表面)的第二球顶36,以提高第二振膜31的音质与解析力,使听感更层次分明。
基于上述结构,在对应第一磁通路的位置,第一振膜21、第一线圈22和第一球顶23构成第一振动系统;在对应第二磁通路的位置,第二振膜31、第二线圈32和第二球顶36构成第二振动系统。以图3所示为例,这里的“对应第一磁通路的位置”包括第一空间(图3中虚框线A),第一空间包括环形的第一磁铁11与环形第二磁铁12之间的间隙所构成的环形空间,还包括第二磁铁12环形内部的空间;同理,“对应第二磁通路的位置”包括第二空间(虚框线B)第二空间包括环形的第二磁铁12与柱状的第三磁铁13之间的间隙所构成的环形空间,还包括第三磁铁13对应的空间。
以往扬声器结构中,只有一个振动系统,在不额外增加高频单元的情况下会有高频音质不足的问题。但是对于两个振动系统的扬声器,如果分别通过两个独立的磁路系统驱动,就会导致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不利于移动终端200的小型化,并且调试难度也较大。
本公开实施例的扬声器100,通过一个磁路系统形成两个磁通路,并分别驱动两个线圈(第一线圈22、第二线圈32)振动以分别发出低频和高频声音,在扬声器100侧出音的场景中,即扬声器100的振膜发出的声音需要通过较长的通道将声音传导至扬声器100侧面出音口的场景中,可以提升高频性能,从而提升整体音质效果;此外,磁路系统中共用第二磁铁12,两个振动组件分别位于磁路系统的两侧,结构紧凑,大幅减小空间占用,利用移动终端200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100包括盆架30,对磁路系统及振动组件起到支撑的作用。盆架30包括第一开口35(例如上开口)及第二开口33(例如下开口)。第二开口33小于第一开口35。第一振膜21设置在盆架30上,且覆盖第一开口35,第二振膜31设置于盆架30且覆盖第二开口33。
盆架30可以呈筒状,具有底壁及从底壁周围向上延伸的侧壁。底壁开设有第二开口33,侧壁顶部形成朝向上方的第一开口35。第一振膜21的边缘可以固定在盆架30的侧壁,覆盖第一开口35。第二振膜31的边缘可以固定在盆架30的底壁,覆盖第二开口33。由于第二开口33小于第一开口35,因此,第二振膜31的表面积小于第一振膜21的表面积,在第一振膜21及第二振膜31材质相同的情况下,第二振膜31的刚度更强,高频性能明显,第一振膜21低频性能更明显,因此,二者可以互补,以提高整体音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路系统还包括第一环形导磁板17、第二环形导磁板14及第三导磁板15及第四导磁板16。第一环形导磁板17设置于盆架30的底壁,连接于第一磁铁11的底面及第二磁铁12的底面。
第一环形导磁板17(也称为磁碗)可以与第一磁铁11及第二磁铁12的同轴心设置,第一环形导磁板17的环形孔可以与第二磁铁12的环形孔大小相同,且与盆架30的第二开口33相通。第一磁铁11及第二磁铁12通过第一环形导磁板17支撑固定在盆架30的底壁。
第二环形导磁板14(也可称为第二导磁片)设置于第一磁铁11的顶面。第二环形导磁板14可以与第一磁铁11同中心轴设置,且第二环形导磁板14的环形孔大小与第一磁铁11的环形孔大小相同。
第三导磁板15(也可称为第三导磁片)位于第二环形导磁板14的环形孔内,设置于第二磁铁12的顶面,其中,第三磁铁13的顶面固定于第三导磁板15。第三导磁板15可以覆盖第二磁铁12及第三磁铁13的顶面,且第三导磁板15的外径尺寸与第二磁铁12的外径尺寸大小相同。第三磁铁13支撑在第三导磁板15的下方,即悬挂在第三导磁板15上。
第四导磁板16(也可称为第四导磁片)位于第一环形导磁板17的环形孔内,设置于第三磁铁13的底面。第四导磁板16的外径尺寸可以与第三磁铁13的外径尺寸相同,以覆盖第三磁铁13的底面。
第一磁铁11、第二磁铁12、第一环形导磁板17、第二环形导磁板14及部分第三导磁板15形成第一磁路系统。第一磁铁11与第二磁铁12之间通过第一环形导磁板17、第二环形导磁板14及第三导磁板15的导磁以确保第一磁间隙101的磁通量(如图2箭头a所示)。第二磁铁12、第三磁铁13、部分第一环形导磁板17、部分第三导磁板15及第四导磁板16形成第二磁路系统。第二磁铁12与第三磁铁13之间通过第二环形导磁板14、第一环形导磁板17及第四导磁板16的导磁以确保第二磁间隙102的磁通量(如图2箭头b所示),从而使扬声器100发出的声音更精准。
上述第一磁铁11可以与盆架30之间具有间隙,也可以无间隙。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和第三磁铁的磁极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不局限于图1所示磁极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扬声器100还包括外壳40,包覆盆架30,外壳40设置有出音口,出音口位于盆架30的侧方,第一振膜21发出的声音及第二振膜31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口传出。盆架30侧方的出音口,能够减小扬声器100厚度空间的占用,利于扬声器100薄型化。
在一个示例中,外壳40与盆架30连接形成前音腔41及后音腔44,其中,磁路系统、第一振动系统及第二振动系统位于前音腔41内,盆架30的侧壁设置有与后音腔44相通的孔34。外壳40与盆架30共同形成扬声器100的腔体,磁路系统、第一振动系统及第二振动系统位于前音腔41内可以确保第一振动系统与第一磁通路构成的第一发声单元发出的低频音及第二振动系统与第二磁通路构成的第二发声单元发出的高频音均通过前音腔41传出,从而达到高低频音互补的效果。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外壳40与盆架30连接形成有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位于盆架30的顶侧,第一振膜21位于第一腔体内,第二腔体位于盆架30的底侧,第二振膜31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出音口包括与第一腔体相通的第一出音口43和与第二腔体相通的第二出音口42,第一振膜发出的声音通过第一出音口43传出,第二振膜31发出的声音通过第二出音口42传出,即该扬声器可以通过第一出音口发出低频音,第二出音口发出高频音,无需单独增加扬声器,节省内部空间。
在扬声器100应用于移动终端200中,第一出音口43可以对应于移动终端200的听筒出音孔215,与听筒出音孔215相通。第二出音口42可以对应于扬声器出音孔214,与扬声器出音孔214相通。可以通过功放器(PA)对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做分频处理,在接通电话时,分频后的分频信号驱动第一线圈22带动第一振膜21振动发出低频音并经由听筒出音孔215传出;在需要外放音乐时,驱动第二线圈32带动第二振膜31振动发出高频音并经由扬声器出音孔214传出,即通功率放大器(PA)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的控制两个振动组件发出低频音和高频音,从而起到节能的效果。
此外,可以将与第一线圈22电连接的电阻阻值适当增大,以提高抗干扰能力,接听电话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更清晰,由于第一线圈22与第二线圈32为独立的两个振动系统,因此不会影响第二线圈32驱动第二振膜31发出的高频音质。
在另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前音腔41设置有一个第三出音口45第一振膜21振动发出的低频音以及第二振膜31振动发出的高频音均通过第三出音口45传出。外壳40的前音腔41与第三出音口45相通,第三出音口45及后音腔44分别位于盆架30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的第三出音口45及后音腔44能够减少扬声器100的厚度,更薄,减少对移动终端200空间的占用。
在扬声器100应用于移动终端200中,第三出音口45可以对应于移动终端200的底部扬声器出音孔,与底部扬声器出音孔相通。可以通过功放器(PA)对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做分频处理,以驱动第一线圈22带动第一振膜21振动发出低频音以及第二线圈32带动第二振膜31振动发出高频音均经由底部扬声器出音孔传出,以提升音质。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200,如图5-图7所示,移动终端200包括壳体210、一个以上的扬声器100以及与扬声器100连接的功率放大器(PA)。
壳体210作为移动终端200的外观部件,对各部件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例如,壳体210的前部可以支撑显示屏,用于显示画面。壳体210可以大致呈矩形状,包括顶壁212、底壁213、左侧壁及右侧壁。壳体210开设有出音孔,扬声器100设置于壳体210内,扬声器100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孔传出。
功率放大器(PA)与扬声器100的第一线圈22及第二线圈32电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进行分频,以分频后的信号分别驱动第一线圈22及第二线圈32振动。
功率放大器(PA)与移动终端200内的处理器电连接,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指令向功率放大器(PA)发出控制信号,功率放大器(PA)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对声音信号进行高低频分频,分别通过第一功率放大器(PA1)驱动第一线圈22带动第一振膜21发出低频声音,以及通过第二功率放大器(PA2)驱动第二线圈32带动第二振膜31振动发出高频声音。
示例的,功率放大器(PA)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对声音信号进行高低频分频,以驱动第一线圈22带动第一振膜21发出低频声音的同时驱动第二线圈32带动第二振膜31振动发出高频声音。还可以驱动第一线圈22带动第一振膜21发出低频声音或者驱动第二线圈32带动第二振膜31振动发出高频声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音孔包括听筒出音孔215及第一扬声器出音孔214,扬声器的第一振动系统与第一磁通路构成的第一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通过第一扬声器出音孔214传出,第二振动系统与第二磁通路构成的第二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通过听筒出音孔215传出。
扬声器包括第一扬声器,第一扬声器包含两个出音口,分别为如上文所述的第一出音口43及第二出音口42,第二出音口42与第一扬声器出音孔214相通,第一出音口43与听筒出音孔215相通。
第一出音口43可以对应于移动终端200的听筒出音孔215,与听筒出音孔215相通。第二出音口42可以对应于第一扬声器出音孔214,与扬声器出音孔214相通。可以通过功放器(PA)对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做分频处理,在接通电话时,通过第一功放器(PA1)驱动第一线圈22带动第一振膜21振动发出低频音并经由听筒出音孔215传出;在需要外放音乐时,通过第二功放器(PA2)驱动第二线圈32带动第二振膜31振动发出高频音并经由扬声器出音孔214传出,即通功率放大器(PA)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的控制两个振动组件发出低频音和高频音,两个振动组件不必同时发声,从而起到节能的效果。
此外,可以将与第一线圈22电连接的电阻阻值适当增大,以提高抗干扰能力,接听电话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更清晰,由于第一线圈22与第二线圈32为独立的两个振动系统,因此不会影响第二线圈32驱动第二振膜31发出的高频音质。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出音孔还包括设置在壳体210的底壁周侧的第二扬声器出音孔211,第一扬声器出音孔214设置在壳体210的顶壁周侧,即第一扬声器出音孔214和第二扬声器出音孔分别设置于壳体210的周侧,呈对称设置。扬声器还包括第二扬声器,第二扬声器的第一振动系统与第一磁通路构成的第一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及第二振动系统与第二磁通路构成的第二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均通过第二扬声器出音孔传出。例如,第二扬声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三出音口45,第三出音口45对应于壳体底壁周侧的第二扬声器出音孔211。第一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设置于壳体210顶壁周侧的第一扬声器出音孔214传出,第二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设置于壳体210底壁周侧的第二扬声器孔传出,因此可以实现对称立体声音,提高移动终端外放时的音效。
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范围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范围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路系统,包括由外向内依次环绕设置的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及第三磁铁,其中,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形成第一磁通路,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三磁铁之间形成第二磁通路;
第一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一磁通路构成第一发声单元;
第二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二磁通路构成第二发声单元;
所述第一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分别位于所述磁路系统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铁与所述第二磁铁之间具有第一磁间隙,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三磁铁之间具有第二磁间隙;
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包括第一振膜及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一磁间隙中;
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包括第二振膜及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磁间隙中;
所述第一振膜的振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一磁通路构成的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用于发出低频声音;
所述第二振动系统与所述第二磁通路构成的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用于发出高频声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盆架,包括底壁及围绕所述底壁四周向上延伸形成的周侧壁,所述周侧壁具有朝向上方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于所述盆架的顶侧;
所述第一振膜设置于所述盆架的周侧壁且覆盖所述第一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小于所述第一开口;
所述第二振膜设置于所述盆架的底壁且覆盖所述第二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
第一环形导磁板,设置于所述盆架的底壁,连接于所述第一磁铁的底面及所述第二磁铁的底面;
第二环形导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磁铁的顶面;
第三导磁板,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导磁板的环形孔内,设置于所述第二磁铁的顶面;
所述第一磁铁、所述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环形导磁板、所述第二环形导磁板及部分所述第三导磁板形成第一磁路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
第四导磁板,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导磁板的环形孔内,设置于所述第三磁铁的底面;
所述第三导磁板还与所述第三磁铁的顶面连接;
所述第二磁铁、所述第三磁铁、部分所述第一环形导磁板、部分所述第三导磁板及所述第四导磁板形成第二磁路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动系统还包括第一球顶,设置于所述第一振膜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和/或,
所述第二振动系统还包括第二球顶,设置于所述第二振膜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壳,包覆所述盆架,所述外壳设置有出音口,所述出音口位于所述盆架的侧方,所述第一振膜发出的声音及所述第二振膜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出音口传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与所述盆架连接形成有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盆架的顶侧,所述第一振膜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盆架的底侧,所述第二振膜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所述出音口包括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通的第一出音口和与所述第二腔体相通的第二出音口,所述第一振膜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第一出音口传出,所述第二振膜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第二出音口传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与所述盆架连接形成前音腔及后音腔,
其中,所述磁路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及所述第二振动系统位于所述前音腔内,
所述出音口包括与所述前音腔相通的第三出音口,所述第一振膜发出的声音及所述第二振膜发出的声音均通过所述第三出音口传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出音口及所述后音腔分别位于所述盆架的左右两侧。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置有出音孔;
一个以上扬声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出音孔传出,所述扬声器为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以及
功率放大器,所述功率放大器与所述扬声器的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及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电连接,用于对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进行分频,以分频后的信号分别驱动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及所述第一振动系统振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音孔包括听筒出音孔及第一扬声器出音孔;
所述扬声器的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第一扬声器出音孔传出,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听筒出音孔传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
所述出音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顶壁的听筒出音孔及第一扬声器出音孔,其中,所述第一扬声器出音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壁周侧;
所述出音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壁周侧的第二扬声器出音孔,
所述第一扬声器的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第一扬声器出音孔传出,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通过所述听筒出音孔传出;
所述第二扬声器的所述第一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及所述第二发声单元发出的声音均通过所述第二扬声器出音孔传出。
CN202111154125.6A 2021-09-29 2021-09-29 扬声器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158840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4125.6A CN115884049A (zh) 2021-09-29 2021-09-29 扬声器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4125.6A CN115884049A (zh) 2021-09-29 2021-09-29 扬声器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84049A true CN115884049A (zh) 2023-03-31

Family

ID=85756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4125.6A Pending CN115884049A (zh) 2021-09-29 2021-09-29 扬声器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8840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0305A (zh) * 2023-12-21 2024-01-2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0305A (zh) * 2023-12-21 2024-01-2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7440305B (zh) * 2023-12-21 2024-04-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1680B (zh) 电子设备
US7106878B2 (en) Speaker an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CN114554369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JP3935393B2 (ja) スピーカ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
US20080317255A1 (en) Audio Transducer Component
JP6313367B2 (ja) ロングストローク型スピーカ
WO2011114688A1 (ja) スピーカ、補聴器、イヤホン及び携帯型端末装置
KR20050034721A (ko) 일-자석 직사각형 변환기
US20110038503A1 (en) Earphone
KR20120035836A (ko) 이어폰
US9674613B2 (en) Speaker box
US10820113B2 (en) Speaker
CN213126461U (zh) 发声单体、扬声器及电子终端
CN110996229A (zh) 一种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US9288600B2 (en) Sound generator
US20170332174A1 (en) Slim acoustic transducer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WO2021258653A1 (zh) 扬声器和耳机
CN115884049A (zh) 扬声器及移动终端
CN114697827B (zh) 扬声器及终端装置
TW202106047A (zh) 揚聲器
CN216904957U (zh) 音腔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3126465U (zh) 发声单体及扬声器
WO2024000685A1 (zh) 同轴扬声器
TWM590338U (zh) 揚聲器
CN114866912A (zh) 发声器件、发声模组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