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9388U -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9388U
CN219609388U CN202223335549.5U CN202223335549U CN219609388U CN 219609388 U CN219609388 U CN 219609388U CN 202223335549 U CN202223335549 U CN 202223335549U CN 219609388 U CN219609388 U CN 219609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eat dissipation
substrate layer
backlight module
light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355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贤
舒勇
王楠
王明
曹琦
童权
刘迎港
陈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355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9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9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9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沿反射片的厚度方向,反射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材层、散热层、发泡层和第二基材层;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为透光材质,发泡层内分散有苯酚系酸化防止剂,散热层与发泡层接触设置,用于导出发泡层侧的热量。散热层的设置能够增强散热,减少热量在发泡层的局部位置产生聚集的现象,降低发泡层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降低发泡层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的反射片发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科技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如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屏等,凭借低压驱动、平板结构、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长寿命、无辐射无污染等优点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零组件之一,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位于背板上方的反射片,背光模组装配于液晶显示装置后,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或者背光模组在高负载测试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射片发黄的现象,从而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解决其反射片在使用或测试过程中容易发黄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背光模组的反射片容易发黄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反射片,沿所述反射片的厚度方向,所述反射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材层、散热层、发泡层和第二基材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为透光材质,所述发泡层内分散有苯酚系酸化防止剂,所述散热层与所述发泡层接触设置,用于导出所述发泡层侧的热量。
另外,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反射片,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片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材层朝向所述散热层的一侧;或者,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材层背离所述散热层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包括磷酸化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树脂、树脂固化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制作材料为PET或者环状聚烯烃中的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侧设有绝热层,以隔绝所述第一基材层一侧的热量。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设于所述背板一侧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为以上所述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的所述第一基材层与所述背板接触设置,所述背板在所述反射片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反射片的表面,以遮挡外部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包括镂空部,所述反射片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材层朝向所述散热层的一侧;或者,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材层背离所述散热层的一侧;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镂空部,所述遮光层与所述背板在反射片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反射片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镂空部完全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为至少包括着色剂的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还包括紫外线吸收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为贴附于所述背板表面的黑色胶带。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以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片包括与发泡层接触设置的散热层,散热层能够将发泡层一侧的热量或者第一基材层一侧的热量通过散热层快速散发出去,使得发泡层或者第一基材层中的热量快速达到均匀,防止热量在发泡层表面聚集。具体地,通过散热层可以将发泡层一侧的热量或者第一基材层一侧的热量快速传递至周围环境中或者快速传递至与背光模组的边缘接触的中框中,通过中框快速传递至周围环境中。因此,散热层的设置能够增强散热,减少热量在发泡层的局部位置产生聚集的几率,降低发泡层局部温度过高的风险,从而避免发泡层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的反射片发黄现象。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射片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中反射片的入射光线的反射路径示意图;
图2(b)为反射片的发泡层发黄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片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反射片在第三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反射片YI值实测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射片在第四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遮掩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在又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反射片100;第一基材层101;散热层102;发泡层103;基体1031;气泡1032;纳米粒子1033;第二基材层104;遮光层105;绝热层106;背光模组10;背板200;遮掩治具300;遮挡部分301;镂空部分302;厚度方向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a)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片100,该反射片100为三层结构,即ABA结构,如图1、图2(a)所示,A层同图3中反射片100的第一基材层101和第二基材层104,主要成分为树脂材料,比如环状聚烯烃,B层同图3中反射片100的发泡层103,主要成分可以为聚丙烯,其中还包含了多孔纳米粒子1033及苯酚系酸化防止剂等。多孔纳米粒子1033即为图1、图2(a)中黑色颗粒。具体地,多孔纳米粒子1033可以为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多孔二氧化钛颗粒和/或多孔二氧化硅颗粒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能进一步提高反射片100的反射率,此外,为了提高反射片100的反射效率,反射片100一般为白色反射片100。
为了便于理解反射片100发黄的问题,以图1中反射片100为例,详细阐述一下反射片100发黄的原理。反射片100发黄原理为:如图2(b)所示,发泡层103中的苯酚系酸化防止剂包含(CH2-)碳碳单键,(CH2-)碳碳单键在高温、光照、空气的作用下发生酸化生成(CH=)碳碳双键而导致发黄;当只有光照时,又可发生可逆反应,使发黄现象减轻,这是因为光是一种能量,可以让已发黄反射片100的(CH=)碳碳双键,还原成(CH2-)碳碳单键,发生还原反应而退色所致。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反射片100,用于解决反射片100在使用过程中或者在测试过程中容易出现发黄的问题。其中,反射片100可以用于背光模组10中,背光模组10为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10。具体地,如图3所示,沿反射片100的厚度方向H,该反射片10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材层101、散热层102、发泡层103和第二基材层104;第一基材层101和第二基材层104为透光材质,发泡层103内分散有苯酚系酸化防止剂,散热层102与发泡层103接触设置,用于导出发泡层103侧的热量。
反射片100包括与发泡层103接触设置的散热层102,散热层102能够将发泡层103一侧的热量或者第一基材层101一侧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从而使得发泡层103或者第一基材层101中热量快速达到均匀,防止热量在发泡层103表面聚集。具体地,通过散热层102可以将发泡层103一侧的热量或者第一基材层101一侧的热量快速传递至周围环境中或者快速传递至与背光模组10的边缘接触的中框中,通过中框(图中未示出)等快速传递至周围环境中。因此,散热层102的设置能够增强散热,减少热量在发泡层103的局部位置产生聚集的几率,降低发泡层103局部温度过高的风险,从而避免发泡层103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的反射片100发黄现象。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反射片100的第一基材层101和第二基材层104可以采用相同的制备材料。第一基材层101和第二基材层104主要起保护和支撑作用,保护作用具体为保护发泡层103内的无机粒子不裸露,支撑作用具体为:由于发泡层103本身强度较低,通过设置第一基材层101和第二基材层104可以增强反射片100整体的物理刚性。
具体地,发泡层103可以为内部分散有多孔纳米粒子1033和气泡1032的丙烯酸酯树脂,且发泡层103内还分散有苯酚系酸化防止剂,散热层102与发泡层103接触设置。反射片100的发泡层103为经微发泡工艺形成,使得发泡层103内具有无数个微小气泡1032,如图2(a)所示,各微小气泡1032对光具有反射与散热作用,即发泡层103具有反散与散射作用,能够将光线进行反射或散射,从而提高反射片100的反射率。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反射片100还包括遮光层105,遮光层105设于第一基材层101朝向散热层102的一侧;或者,遮光层105设于第一基材层101背离散热层102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沿第一基材层101指向第二基材层104的方向,遮光层105设于发泡层103的入光侧,由于发泡层103与散热层102接触设置,因此遮光层105设于散热层102的入光侧。遮光层105可以阻断光照,即使得外部光线不会透过第一基材层101、散热层102照射到发泡层103上,同时结合散热层102能够减少外部空气、光线、高温等通过第一基材层101渗透进入发泡层103中的现象。通过改变反射片100的膜层结构,达到隔绝光照、空气,增强反射片100表面散热的目的,使得发黄的反应条件缺失,从而避免了反射片100在极端高温条件使用过程中发黄。
需要说明的是,反射片100之所以设置遮光层105对光照进行阻隔,主要是因为反射片100在组装到显示装置之前,还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测试时不仅会有高温高湿条件下的高负载运行,也会有高温高湿、光照等条件下的高负载运行。
当该结构的反射片100组装在背光模组10中时,靠近外部高温高湿环境的第一基材层101渗透进的空气、光线及高温在发泡层103中二氧化钛的共同催化下,使得发泡层103中的苯酚系酸化防止剂酸化而发黄。并且,背光模组10在高温及光照条件作用下,反射片100的表面如果未被背板200完全遮住且未设置散热层102的情况下,则未被遮住的部分其表面会由白色转变为黄色,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发黄程度逐步加深。具体地,反射片100的发黄程度可以用YI(Yellow Index)值来表示,YI值越大代表发黄程度越严重,当YI值大于1.2时,肉眼即可看到严重的发黄现象。进一步地,当YI值大于2时,发黄达到严重程度。YI值大小可根据公式计算,YI=100*(1.2985X-1.1335Z)/Y,其中,X——红色,Y——绿色,Z——蓝色。YI值测试是通过分光测色计测试得到的,分光测色计是一种精度比较高的颜色检测设备,仪器内部包含一个可以分光色散的光学元件。分光测色计一般利用棱镜、光栅、干涉过滤器、可调的或不连续的系列单色光源来实现分光,然后根据色散原理分析单一色彩信息,实现色彩数字。分光测色计可以根据内部设置的色度空间和计算公式最终显示色度信息,并以数字的形式输出。另外,分光测色计也可以根据色度数据分析潜在的光谱数据信息。
如图5所示,示意出了反射片100的YI值实测位置图,采用如图5所示的实测位置,对图1中的反射片100进行了YI值测量,YI值测量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序号 X Y Z YI
1 91.31 96.51 102.53 2.4332
2 91.53 96.6 103.49 1.6002
3 91.3 96.33 103.1 1.75356
4 91.54 96.6 103.38 1.74271
5 91.53 96.59 103.51 1.57689
6 91.55 96.59 103.61 1.48643
7 91.34 96.36 103.3 1.57165
8 91.53 96.58 103.59 1.48316
9 91.44 96.46 103.52 1.44611
由表1中数据可知,图1中的反射片100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发黄现象,严重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层102包括磷酸化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树脂、树脂固化剂。
在本实施例中,树脂和树脂固化剂能够提高散热层102的附着力,且使得散热层102持久耐用,磷酸化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具有良好地导热性,能够提高散热效率,避免反射片100局部热量聚集而导致反射片100发黄。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散热层102由重量百分比为10%的磷酸化氧化石墨烯、重量百分比为65%的树脂、重量百分比为25%的树脂固化剂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磷酸化氧化石墨烯为在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约氧化石墨烯1~5倍重量的磷化物搅拌得到。所用磷化物可以为磷酸胆碱、甘磷酸胆碱、乙醇胺磷酸酯、聚氧乙烯基磷酸酯、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基磷酸酯、聚氧乙烯壬基酚磷酸酯、油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油酸咪唑啉磷酸酯、羧酸盐型咪唑啉磷酸酯、十一烷基咪唑啉型磷酸酯钠、咪唑型磷酸酯钠盐、烷基酰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肌醇六磷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用树脂可以为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松香树脂、酚醛树脂、氨基树脂、饱和聚酯树脂、聚脲树脂、氟化聚烯烃树脂、有机硅树脂、氟碳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用树脂固化剂可以为聚酰胺固化剂、酸酐固化剂、多异氰酸酯固化剂中的一种。
当然,散热层102也可以为由石墨烯材料形成的石墨散热膜、纳米碳散热膜,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材层101和第二基材层104的制作材料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或者环状聚烯烃中的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材层101和第二基材层104的制作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PET或者环状聚烯烃为固化后能够呈现白色且具有较高地透光率,透光率可达80%左右,使得照射到其表面的光线能够直接被反射或者透过,透过第一基材层101或第二基材层104的光线能够被发泡层103内的反射粒子进行反射,从而提高反射片100的反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散热层102靠近第一基材层101的一侧设有绝热层106,以隔绝第一基材层101一侧的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散热层102靠近第一基材层101的一侧设置绝热层106,绝热层106能够减少来自第一基材层101一侧的热量向发泡层103的传递,而与发泡层103接触设置的散热层102可以快速地将发泡层103内的热量通过散热层102向周围环境中传递,散热层102与绝热层106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改善发泡层103局部高温现象的发生,从而更好地防止反射片100发黄的现象。当反射片100应用于背光模组10时,该绝热层106能够阻止背板200一侧的热量经散热层102向发泡层103传递,从而能够避免使发泡层103处于高温状态。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0,如图7所示,该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200和设于背板200一侧的反射片100,其中反射片100为以上所述的反射片100。反射片100的第一基材层101与背板200接触设置,背板200在反射片100的正投影覆盖反射片100的表面,以遮挡外部光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背板200在反射片100的正投影覆盖反射片100的表面,表示背板200可以与反射片100直接接触,也可以与反射片100间接接触。以背光模组10在显示装置中的正常放置方式为例,背板200位于反射片100的下方,用于覆盖反射片100的下表面。反射片100的下表面被背板200完全覆盖,可有效阻断反射片100与光照接触,即使得外部光线不会直接照射到第一基材层101,甚至穿过第一基材层101照射到发泡层103表面,因此能够降低发泡层103因光照引起的反射片100发黄现象。并且,反射片100的下表面被背板200完全覆盖,还可同步提升背光模组10的强度。
其中,可以理解的,背光模组10模组一般包括照明光源、反射片100、导光板、扩散片、增亮膜(比如棱镜片)及背板200等。照明光源用于发出可见光,通常,照明光源包括基板以及与基板电连接的多个发光体,发光体可以是LED、mini-LED、Micro-LED等。导光板用于将照明光源的点光源转化为面光源,反射片100用于将照明光源的部分光线进行反射,再传递至导光板上,防止该部分光线逃散到画面的背面,以提高对照明光源的光线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200包括镂空部,反射片100还包括遮光层105,遮光层105设于第一基材层101朝向散热层102的一侧;或者,遮光层105设于第一基材层101背离散热层102的一侧。如图8所示,遮光层105设于第一基材层101背离散热层102的一侧,即反射片100的遮光层105透过镂空部的情形。遮光层105在反射片100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镂空部,遮光层105与背板200在反射片100的正投影覆盖反射片100的表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背板200包括镂空部,该镂空部的设置能够降低背光模组10的重量,从而当背光模组10组装在显示装置中时,能够降低显示装置的重量,以满足用户对显示装置轻质化的需求。反射片100还包括设于第一基材层101朝向或者背离散热层102一侧的遮光层105,遮光层105与背板200在反射片100的正投影一起用于覆盖反射片100的表面,遮光层105和背板200可以阻断光照,散热层102可以增强散热,减少外部空气、光线、高温等通过第一基材层101渗透进入发泡层103中的现象,通过改变反射片100的膜层结构,达到隔绝光照空气,增强反射片100表面散热的目的,使得发黄的反应条件缺失,从而避免了反射片100在极端高温条件使用过程中发黄。
其中,如图8所示,遮光层105至少覆盖背板200的镂空部,即遮光层105的面积可以大于或者等于镂空部的面积。为了保证对外部光线的遮挡效果,可以略大于镂空部的面积,甚至与反射片100表面积相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遮光层105在背板200上的正投影与镂空部完全重叠,即遮光层105的面积与反射片100表面积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遮光层105时,可以直接在散热层102朝向第一基材层101的表面设置,或者直接在第一基材层101背离散热层102的表面设置,不需要借助遮掩治具300,能够简化遮光层105的设置工艺。遮光层105的面积与反射片100表面积相等,相比于遮光层105的面积与镂空部面积相等的情形,其遮光面积更大,能够提高对外部光线的遮挡效果。
可以理解的,遮光层105可以设置于散热层102与第一基材层101之间,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基材层101的外侧。对于遮光层105设置于散热层102与第一基材层101之间的实施例,其遮光层105在背板200的正投影也可以至少覆盖镂空部,即包括遮光层105在背板200上的正投影与镂空部完全重叠的情形或者遮光层105在背板200上的正投影大于镂空部的情形。
另外,为了应用方便,也可以将遮光层105直接喷涂在第一基材层101的表面。示例性地,针对固定场所使用的终端显示设备:因为该使用场景下,不涉及显示模组的大幅度移动及强烈碰撞,显示模组包括背光模组10和panel,背板200与反射片100之间不存在频繁的摩擦,不会因为碰撞及摩擦导致遮光层105涂层粒子掉落导致画面不良,因此可直接在背光模组10组装前,对第一基材层101面向背板200的一侧喷涂遮光层105,待遮光层105完全成膜后,再进行背光模组10的组装。详细操作流程为:对发泡层103原料树脂进行加热→溶融押出→纵延伸→横延伸→发泡层103成膜→喷涂背向背板200一侧的第二基材层104→喷涂面向背板200一侧的散热层102→喷涂面向背板200一侧的第一基材层101→对第一基材层101面向背板200一侧整面喷涂遮光层105→遮光层105成膜→背光模组10组装→显示模组组装。
示例性地,针对外携使用的移动显示设备:因为该使用场景下,涉及显示模组的大幅度移动及强烈碰撞,背板200与反射片100之间可能存在频繁的摩擦而导致涂层粒子掉落出现画面不良,因此需先完成背光模组10组装后再通过遮掩治具300对第一基材层101面向背板200的一侧喷涂遮光层105。详细操作流程为对发泡层103原料树脂进行加热→溶融押出→纵延伸→横延伸→发泡层103成膜→喷涂背向背板200一侧的第二基材层104→喷涂面向背板200一侧的散热层102→喷涂面向背板200一侧的第一基材层101→保护层成膜→背光模组10组装→显示模组组装→遮掩治具300罩盖背板200的非镂空位置→对背板200镂空位置喷涂遮光层105→遮光层105成膜→揭开遮掩治具300。
如图9所示,遮掩治具300包括遮挡部分301和镂空部分302,遮挡部分301用于遮盖背板200的非镂空部分,遮掩治具300的镂空部分302与背板200的镂空部大小形状相对。将背光模组10组装好之后,通过如图8所示的遮掩治具300,将该遮掩治具300罩住整个背板200,仅漏出背板200中间的镂空部,即需喷涂的第一基材层101的部分表面。通过喷头将遮光层105喷涂至与背板200的镂空部相对应的第一基材层101的表面,喷涂完成后效果图如图8所示。
通过该方式喷涂后,在被背板200遮挡住的第一基材层101的表面不喷涂遮光层105,即第一基材层101的边缘部分不喷涂遮光层105,而该部分的遮光层105脱落后容易进入显示屏内部,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因此,边缘部分不设置遮光层105,能够降低该部分遮光层105在反复摩擦过程中脱落后,落入显示屏内的风险。
通过喷涂遮光层105,使得第一基材层101表面被遮光层105覆盖而呈现深色,因此能够减少外部光线透过第一基材层101进入发泡层103的可能性,从而防止反射片100发黄。并针对应用场景二中的移动显示设备进行了相关测试。为了证明改善后反射片100具有良好地防止反射片100发黄的效果,以图4所示的反射片100为例,分别对原始状态反射片100的YI值和经过三天高温测试后的YI值进行了测试,测试位置如图5所示,测试后YI值如表2和表3所示。其中,表2为原始状态反射片100的实测YI值即未经过使用或者未经过高负载运行的反射片100的实测YI值,表3为背光模组10或者移动显示设备在高负载运行状态下放置于55℃,50湿度环境条件中,三天后取出实测反射片100对应点的YI值。由表2和表3中数据可知,初始反射片100的YI值约为0.85,经过高负载运行后YI值基本不变,仍保持在0.85左右,而图1中的反射片100在经过高负载运行后YI值升高至1.6左右,相比于图1的反射片100,本申请提出的如图4的反射片100的YI值得到了明显降低,证明设置散热层102和遮光层105可有效隔绝光照及空气、并能够加快发泡层103的散热,避免发黄。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改善后的反射片100在不同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反射片100容易发黄的问题。
表2
序号 X Y Z YI
1 91.82 96.81 104.46 0.84997
2 91.75 96.73 104.35 0.88561
3 91.8 96.79 104.43 0.85845
4 91.77 96.75 104.37 0.88884
5 91.63 96.6 104.21 0.88977
6 91.79 96.78 104.4 0.88026
7 91.78 96.76 104.4 0.86702
8 91.7 96.67 104.28 0.90108
9 91.68 96.66 104.26 0.89776
表3
序号 X Y Z YI
1 91.68 96.67 104.3 0.85076
2 91.66 96.64 104.27 0.85934
3 91.69 96.68 104.32 0.84065
4 91.7 96.68 104.32 0.85409
5 91.69 96.68 104.3 0.8641
6 91.69 96.68 104.3 0.8641
7 91.66 96.64 104.29 0.83588
8 91.63 96.61 104.23 0.86621
9 91.65 96.63 104.23 0.8929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遮光层105为至少包括着色剂的涂层。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105为直接喷涂于第一基材层101表面的包括着色剂的涂层,遮光层105与第一基材层101直接接触。着色剂能够加深遮光层105的颜色,从而降低遮光层105的透光性。示例性地,遮光层105的透光率小于等于1%,遮光层105透光率低于1%时,可以尽可能减少透过遮光层105的光线的量,因此可以减少透过第一基材层101进入到发泡层103的光线的量,从而实现发泡层103与光照的阻隔。且通过减少进入到发泡层103的光线的量,还可以避免因光照引起的发泡层103温度的升高,从而更好地防止反射片100发黄。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遮光层105还包括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能够吸收大量的紫外线,从而降低紫外线透过第一基材层101进入发泡层103的可能性。其中,紫外线吸收剂包括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UV-P,UV-326,UV-327,UV-329、UV-292和UV-360等;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即结构均含有邻羟基二苯甲酮的衍生物,例如具有单羟基、双羟基、三羟基、四羟基等的邻羟、基二苯甲酮衍生物,例如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十二烷氧基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羟基-、4,4-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5-氯-2-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四羟基苯并苯酮等;羟基苯基均三嗪类外线吸收剂;对氨基苯甲酸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对氨基苯甲酸甲酯;水杨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如水杨酸苯酯,水杨酸-2-乙基己酯;肉桂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如4-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等。
示例性地,紫外线吸收剂对紫外线的阻隔率大于99%。当对紫外线的阻隔率大于99%时,遮光层105不仅能够阻挡可见光,还可以阻挡紫外线进入到发泡层103,从而避免因光照引起的发泡层103温度的升高,更好地防止反射片100发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遮光层105为贴附于背板200表面的黑色胶带。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105设置为贴附于背板200表面的黑色胶带,黑色胶带的边缘与背板200粘接,黑色胶带与第一基材层101之间并不直接接触。该黑色胶带需在背板200的镂空部设置无胶区,即黑色胶带仅与背板200接触的部分为完全贴覆,能够防止高温情况下黑色胶带出现褶皱。黑色胶带用于阻隔空气与光照,从而防止反射片100在使用过程中发黄,从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及显示画面。将遮光层105设置为贴附于背板200表面的黑色胶带,可有效阻断反射片100与光照接触,且不影响背光模组10的规格。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以上所述的背光模组10。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包括光模组,该背光模组10中的反射片100,沿远离背板200的方向,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材层101、散热层102、发泡层103、第二基材层104。其中,发泡层103为内部分散有多孔纳米粒子1033和气泡1032的丙烯酸酯树脂,且发泡层103内还分散有苯酚系酸化防止剂,散热层102与发泡层103接触设置。散热层102的设置能够增强散热,减少热量在发泡层103的局部位置产生聚集的现象,降低发泡层103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降低发泡层103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的反射片100发黄现象。背板200完全覆盖反射片100,可有效阻断反射片100与光照接触,即使得外部光线不会直接照射到第一基材层101,甚至穿过第一基材层101照射到发泡层103表面,因此能够降低发泡层103因光照引起的反射片100发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反射片的厚度方向,所述反射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材层、散热层、发泡层和第二基材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为透光材质,所述发泡层内分散有苯酚系酸化防止剂,所述散热层与所述发泡层接触设置,用于导出所述发泡层侧的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材层朝向所述散热层的一侧;或者,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材层背离所述散热层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和所述第二基材层的制作材料为PET或者环状聚烯烃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侧设有绝热层,以隔绝所述第一基材层一侧的热量。
5.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设于所述背板一侧的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为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片;
所述反射片的所述第一基材层与所述背板接触设置,所述背板在所述反射片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反射片的表面,以遮挡外部光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镂空部,所述反射片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材层朝向所述散热层的一侧;或者,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第一基材层背离所述散热层的一侧;
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镂空部,所述遮光层与所述背板在所述反射片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反射片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镂空部完全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为至少包括着色剂的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还包括紫外线吸收剂。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为贴附于所述背板表面的黑色胶带。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5-10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2223335549.5U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9609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5549.5U CN219609388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5549.5U CN219609388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9388U true CN219609388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41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35549.5U Active CN219609388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9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529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antireflection function
TWI629338B (zh) 螢光體片
CN103392148B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US10184640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8072682B2 (en) Transmissive screen and diffusion plate
CN102928901A (zh) 一种光学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13581654U (zh) 一种宽视角膜、显示面板与显示设备
US20140185319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886091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00144435A1 (en) Light control film
CN219609388U (zh)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3444206U (zh) 彩膜基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928900B (zh) 一种抗翘曲光学薄膜、其制备方法及使用该光学薄膜的显示器件
CN108983336B (zh) 一种朗伯体扩散片及应用
KR20170023376A (ko) 양자점 광변환 시트
KR20120129092A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5857225A (zh)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888190A (zh) 一种高均匀的量子点多功能光学复合板
KR102287244B1 (ko) 양자점과 유기 나노형광체의 복합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5762327A (zh) 一种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018752B2 (en) Diffusion sheet,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5993738A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927845A (zh) 一种直下式玻璃扩散板
CN107102469B (zh) 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雾化胶带及显示装置
Kuksenkov et al. 46‐2: Ultra‐Slim Direct‐Lit LCD Backlight Using Glass Light‐Guide Pl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