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6886U - 一种光源可替换的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源可替换的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6886U
CN219606886U CN202221607017.XU CN202221607017U CN219606886U CN 219606886 U CN219606886 U CN 219606886U CN 202221607017 U CN202221607017 U CN 202221607017U CN 219606886 U CN219606886 U CN 219606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light source
luminaire
lamp
sour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070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子祥
王名斌
江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xing Super Light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6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68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包括底座;两组安装单元,且两组所述安装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安装单元上设置有灯座;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可以通过两组所述安装单元上的所述灯座而可拆卸的安装至所述安装单元上;及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包括透光部及防眩光部,所述光学构件于所述透光部处镂空设置,所述防眩光部包括若干防眩光单元,所述防眩光单元包括第一防眩光部及第二防眩光部;所述光源模组包括灯管,所述灯管内设置灯板及LED灯珠,所述LED灯珠设置于所述灯板上,所述LED灯珠的中心分别与对应的两组所述第一防眩光部的下端部的连线之间形成一夹角B,所述夹角B小于所述LED灯珠的光束角。

Description

一种光源可替换的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光源可替换的灯具。
背景技术
LED照明因为具有节能、寿命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现有技术中的LED灯具,常见的包括平板灯和格栅灯。
现有技术中的平板灯,通常包括灯条、底框、电源、导光板和扩散板,灯条设置于底框的侧部,以提供侧向出光,灯条发出的光经导光板后,从扩散板射出。现有技术中的平板灯具有以下缺点:光源为不可替换的,因此,光源损坏后,便需整体更换平板灯,长期使用成本较高;平板灯眩光控制较为一般。
现有技术中也具有光源可替换的灯具,这类灯具通常包括底框、光源和格栅,光源固定在底框上,光源出光侧设置格栅。现有技术中的格栅灯具有以下缺点:包装体积较大,导致运输成本较高;光源通常为直接出光,可能存在刺眼的缺点;格栅的设计不合理,导致眩光控制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在此摘要描述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许多实施例。然而所述词汇本实用新型仅仅用来描述在此说明书中揭露的某些实施例(不管是否已在权利要求项中),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完整描述。以上被描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或方面的某些实施例可以不同方式合并以形成LED灯具或其中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LED灯具,以及各个方面的特征,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安装单元,所述安装单元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安装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安装单元上设置有灯座;
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通过两组所述安装单元上的所述灯座而可拆卸的安装至所述安装单元上;及
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包括透光部及防眩光部,所述光学构件于所述透光部处镂空设置,所述防眩光部包括若干防眩光单元,所述防眩光单元包括第一防眩光部及第二防眩光部,其中,所述第一防眩光部沿所述光源模组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防眩光部沿所述光源模组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光源模组包括灯管,所述灯管内设置灯板及LED灯珠,所述LED灯珠设置于所述灯板上,所述光源组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对应设置两组所述第一防眩光部,所述LED灯珠的中心分别与对应的两组所述第一防眩光部的下端部的连线之间形成一夹角B,所述夹角B小于所述LED灯珠的光束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夹角B小于80度、70度或60度,且大于30度或40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LED灯珠的中心分别与对应的两组所述第二防眩光部的下端部的连线之间形成一夹角C,所述夹角C小于所述LED灯珠的光束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夹角C的角度小于85度、80度、75度或70度,且大于30度或40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防眩光部配置为反射至少部分所述光源模组直接或间接射至所述第一防眩光部的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防眩光部配置为仅具有反射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二防眩光部配置为反射至少部分所述光源模组直接或间接射至所述第二防眩光部的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防眩光部配置为仅具有反射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装单元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且所述端盖通过第一固定结构而固定至所述底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单元及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端盖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单元而固定至所述底座,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上则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与所述底座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紧固件和对应的孔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抵接壁,所述抵接壁抵于所述端盖上,并使所述端盖被夹持在所述抵接壁与所述底座的本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三定位单元,所述第三定位单元包括插槽和插接壁,所述插槽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而所述插接壁设置于所述端盖上,所述插接壁插入所述插槽而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灯座的安装构件,所述安装构件包括卡槽和抵接臂,所述灯座卡入所述卡槽中,并在所述端盖的作用下,限制所述灯座在所述底座的长度及宽度方向上的活动,所述抵接臂压在所述灯座上,以将所述灯座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装单元包括走线单元,所述走线单元内部用于布置导线,所述导线将所述底座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所述灯座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走线单元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走线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盖体上设置卡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扣合孔,所述盖体的卡扣插入或扣入所述扣合孔,以使所述盖体固定至所述底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盖体包括抵紧面和压迫面,所述盖体固定至所述底座时,所述抵紧面在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上推抵所述端盖,所述压迫面压迫于所述端盖,从而在所述底座的厚度或高度方向上限制所述端盖的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底座具有正面及相对的背面,所述光源模组配置于所述底座的正面,所述底座正面内凹而形成容置空间,在所述底座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光源模组完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所限定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底座的正面设有反射表面,以用于反射至少部分所述光源模组工作时产生的光。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至少包括以下的一组或多组:光源模组可替换,可降低长期的使用成本,光源损坏时,仅需更换光源即可;第一防眩光部及第二防眩光部的设置,可更好的对光源模组的宽度及长度方向进行挡光,并起到在该方向上降低眩光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光源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安装单元与光源模组的配合示意图一。
图9是图8中B处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安装单元与光源模组的配合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安装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4是一实施例中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5是一实施例中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6是一实施例中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去掉光学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一实施例中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去掉光学构件及光源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盖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19是光源模组与安装单元的配合示意图。
图20是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光学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一实施例中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去掉光学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的C处的放大图。
图26是一实施例中的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7是图26中的D处的放大图。
图28是一实施例中的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9是图28中的E处的放大图。
图30是一实施例中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30中的F处的放大图。
图32是一实施例中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去掉光学构件和光源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32中G处的放大图。
图34是一实施例中的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5是一实施例中的光学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6是一实施例中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的剖视示意图,显示光源模组宽度方向的截面。
图37是图36中的H处的放大图。
图38是一实施例中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的剖视示意图,显示光源模组长度方向的截面。
图39是图38中的I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更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诸多不同的形式体现,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为彻底且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全地传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同的标号在图中指示相同的元件。
将理解的是,尽管用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使用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由这些用语限制。这些用语仅用于将一种元件与另一种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被称为第一元件,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当在本文中使用时,用语“和/或”包含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和全部组合。
将理解的是,当诸如层、区域或衬底的元件称为“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延伸“到”另一个元件“之上”时,元件可直接地在另一个元件上或直接地延伸到另一个元件之上,或也可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地在”另一个元件“上”或“直接地延伸到”另一个元件“之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还将理解的是,当元件称为“连接”或“联接”到另一个元件上时,其可直接地连接或联接到另一个元件上,或可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元件称为“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个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可在本文中使用诸如“下方”或“上方”或“上部”或“下部”或“水平”或“垂直”的相对用语来描述如图中所图示的一个元件、层或区域与另一个元件、层或区域的关系。将理解的是,这些用语意在涵盖除图中所描绘的定向之外的不同的器件定向。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垂直”、“水平”、“平行”定义为:包括在标准定义的基础上±10%的情形。例如,垂直通常指相对基准线夹角为90度,但在本实用新型中,垂直指的是包括80度至100以内的情形。
本文中使用的用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当在本文中使用时,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说明,否则单数形式“一种”、“一个”和“该”意在也包含复数形式。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文中使用时,用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指定了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含技术和科学用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将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应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和相关领域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意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如此限定。
除非另外明确地声明,否则比较性数量用语(诸如“小于”和“大于”)意在涵盖相等的概念。作为示例,“小于”不仅可表示最严格的数学意义上的“小于”,而且也可表示“小于或等于”。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源可替换的灯具,举例来说,其可以为悬挂安装的线性照明灯具,或固定安装至天花板或吊顶的灯具。该灯具的光源部分可以替换,以降低长期的使用成本,光源损坏时,仅需更换光源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具体可包括:底座1、安装单元2及光源模组3。其中,安装单元2固定于底座1上,而光源模组3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安装单元2上,以实现光源模组3的可替换性。
参见1至图7,光源模组3可以是直管灯,例如LED直管灯。具体的,光源模组3包括灯管31和灯头32,灯头32上设置有导电针35。灯管31内可设置灯板33及LED灯珠34,LED灯珠34设置于灯板33上。另外,光源模组3还可包括电源,电源可设置于灯头32和/或灯管31内。安装单元2上设置有灯座4,导电针35可与灯头21固定,并实现电性连接。
参见图1至图7及图12至图13,本实用新型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底座1,可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中。具体的,底座1具有正面及相对的背面,其中光源模组3配置于底座1的正面。底座1正面内凹而形成容置空间11。在底座1的高度方向上,光源模组3完全位于容置空间11所限定的范围内。
底座1的正面的容置空间11的内轮廓的截面积及底座1的背面的外轮廓的截面积分别在底座1的高度方向上逐渐递减。而底座1的正面的内轮廓的截面形状或形状与底座1的背面的外轮廓的截面形状或形状相配。以使得两个底座1可叠置,且两个底座1叠置后的总高度小于底座1的高度的两倍。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采用金属片状体冲压成型,多个底座1叠置后其总高度H满足以下关系:H=X+(n-1)Y;
其中,X为单个底座1的高度;n为底座1叠置的数量;Y为每叠置一个底座1时所增加的高度;
一些实施例中Y的值满足以下关系式:Y<0.4X;一些实施例中Y的值满足以下关系式:Y<0.3X;一些实施例中Y的值满足以下关系式:Y<0.2X;一些实施例中Y的值满足以下关系式:Y<0.1X。以此可控制底座1叠加后高度。
底座1的正面设有反射表面12,以用于反射至少部分光源模组3工作时产生的光。
一实施例中,光源模组3在安装时,可使其灯板33垂直于底座1正面(或底座1的安装面13),以使灯板33上的LED灯珠34侧向出光。此时,反射表面12可至少延伸至光源模组3的侧面,以使LED灯珠34正面对应于反射表面。从另一方面讲,光源模组3沿垂直于LED灯珠34表面方向上投影至反射表面12所在面时,完全落入反射表面12所在面所限定的范围内。以此,可使从光源模组3射出的光的至少40%、45%、50%、55%、60%的光经反射表面12反射后,从灯具射出,使得灯具出光更加柔和,避免光线直射而刺眼。另外,反射表面12至少延伸至光源模组3的侧面,可减小灯具侧部的出光,从而可降低眩光。
本实施例中,光源模组3设置有两组,两组光源模组3的灯板33相背设置,即两灯板33分别与底座1正面呈垂直关系,两组LED灯珠34于相反的方向出光。
一些实施例中,光源模组3在安装时,也可使其灯板33出光表面与底座1正面(或底座1的安装面13)呈现一夹角,以使光源模组3工作时产生的光更多的以反射的形式从灯具射出,能进一步降低炫光。前述夹角为锐角,即小于90度。
一些实施例中,光源模组3在安装时,也可使其灯板33平行于底座1正面(或底座1的安装面13),以使光源模组3工作时产生的光更多的以直射的形式从灯具射出,以提高灯具的出光效率。
参见图2至图13,本实用新型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安装单元2,可应用于前述实施例。安装单元2包括基座21和固定单元22,其中,灯座4固定于基座21上,而安装单元2可通过固定单元22而固定至前述实施例的底座1。基座21设置于底座1的背面,光源模组3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穿过底座1(底座1上设置通孔101,光源模块3的端部通过通孔101而穿过底座1)而与基座21上的灯座4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光源模组3的端部为不发光区域(不发光区域可为灯头32区域及灯管31的端部不设置LED灯珠34的区域)。光源模组3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穿过底座1而位于底座1的背面。也就是说,光源模组3的不发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底座遮挡,露于底座1的正面部分的光源模组3的发光区域的比例增加,可减小露于底座1正面部分的光源模组3的暗区。
至少其中一组基座21上设置接线端子201,以用于连接外部电源。
安装单元2可进一步包括走线单元23。基座21设置有两组,走线单元23设置于两组基座21之间,以此可使安装单元2形成为一整体。走线单元23内部具有空腔,以此可使线缆从走线单元23通过,并避免线缆被暴露在灯具外部。
本实施例中,固定单元22可设置于走线单元23上。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单元22也可设置于基座21上。固定单元22包括一卡扣221,而底座1上设置有相应的扣合孔14,卡扣221可扣入扣合孔14进行固定。安装时,将安装单元2的卡扣221扣入底座1的扣合孔14,即可完成固定,连接非常方便。
卡扣221为一片体,其可通过冲压等工艺直接在走线单元23的壁上形成。卡扣221扣入扣合孔14后,便无法进行拆卸。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单元22也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与底座1进行固定。
底座1的背面设置一凹部15,走线单元23至少一部分容置于凹部15内。一方面,底座1上设置凹部15,凹部15可起到增加底座1的结构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走线单元23至少一部分容置于凹部15,可降低灯具整体的高度。一些实施例中,走线单元23于底座1的高度方向上的至少60%、65%或70%容置于凹部15内。
同样的,走线单元23也可与基座21采用大致相同的固定方式。即走线单元23上设置卡扣221,而基座21上设置对应的扣合孔211。
基座21的上表面大致与走线单元23的上表面持平。因此,相较走线单元23而言,基座21并不会额外增加灯具的整体的高度。另外,一实施例中,在走线单元23的长度方向上,基座21的至少80%、85%或90%的长度是位于底座1限定的范围内。一实施例中,在走线单元23的长度方向上,基座21完全位于底座1限定的范围内。
基座21具有端壁212,灯座4固定于端壁212上。一基座21上,灯座4可设置有两组。端壁212可以位于光源模组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也可位于光源模组3的径向方向上一侧。
参见图14至图17,本实用新型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底座100,可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00的结构大致同前述实施例中的底座。例如,底座100具有正面及相对的背面,其中光源模组3配置于底座100的正面。底座100正面内凹而形成容置空间1001。在底座100的高度方向上,光源模组3完全位于容置空间1001所限定的范围内。例如底座100之间可相互叠加等。
光源模组3也可同前述实施例中的光源模组。所不同的是,光源模组3的安装角度不同于前述实施例。具体的,光源模组3可设置多组(例如4组),当底座100沿水平面安装时,光源模组3的LED灯珠的光轴垂直或大致垂直于水平面。
参见图14至图18,本实用新型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安装单元200,可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中。安装单元200包括两组基座2001,两组基座2001分别设置于底座100的两侧。灯座4固定于基座2001上。光源模组3(直管灯)的一端与底座100一侧的基座2001上的灯座4连接,而光源模组3的另一端与底座100相对的另一侧的基座2001上的灯座4连接。
安装单元200可进一步包括走线单元2003,走线单元2003包括线缆,走线单元2003电性连接两组基座2001上的灯座4。本实施例中,底座100的正面设置凹槽1002,而走线单元2003配置于所述凹槽1002内,相比将走线单元2003设置于底座100背面,其占用底座100的高度尺寸更小,更利于整灯高度的控制。本实施例中,底座100的背面的相对凹槽1002处设置接线端子1004。
参加图14至图21,本实施例中可进一步包括一盖体20031,盖体20031连接在底座100上,并将凹槽1002盖住,并且盖体20031与凹槽1002之间可形成一走线通道,线缆可从该走线通道穿过。通过盖体20031的设置,可避免线缆外露。
盖体20031上设置有插接部20311,底座100上设置有插接孔1003,盖体20031的插接部20311插入底座100的插接孔1003,以使盖体20031固定在底座100上。
参见14至图17,图19和图20,基座2001包括第一构件2011和第二构件2012,其中,第一构件2011固定于底座100上,且第一构件2011与底座100的背面之间形成一端部空间2111。灯座4设置于端部空间2111内。
底座100上开设有通孔,光源模组3的端部穿过底座100上的通孔进入端部空间2111,并与灯座4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光源模组3的端部为不发光区域(不发光区域可为灯头32区域及灯管31的端部不设置LED灯珠的区域)。光源模组3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穿过底座100而位于底座100的背面。也就是说,光源模组3的不发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被底座100遮挡,露于底座100的正面部分的光源模组3的发光区域的比例增加,可减小露于底座100正面部分的光源模组3的暗区。
灯座4可固定于第一构件2011或第二构件2012上。一实施例中,灯座4固定于第二构件2012上。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构件2011与第二构件2012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与走线通道连通,以便于接线单元2003进入腔体,并且腔体的设置,便于在其内部布置线路,以用于与灯座4连接。
参见图14至图16,及图21,本实用新型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光学构件500,可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中。光学构件500设置于底座100上,且光学构件500可具有光扩散功能。且在光源模组3的光轴方向上,光学构件500完全覆盖光源模组3的出光部分(可不包括直管灯的灯头部分),以减小光源模组3工作时沿光轴方向的局部的强光。也就是说,在光源模组3的光轴方向上或灯具的厚度方向上,光源模组3投影至光学构件500所在的平面时,光源模组的投影完全落入光学构件500所在的平面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的光学构件500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座100,另一端则可拆卸的固定于底座100上,以此,将光学构件500的一端从底座100拆下后,可旋转光学构件500,以使光源模组暴露,此时,便可对光源模组3进行安装、更换或维护。
光学构件500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防眩光部501,防眩光部501设置于光学构件500靠近光源模组3的一侧。通过防眩光部501的设置,可减小灯具出光时的眩光。
防眩光部501包括若干沿光学构件50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的齿部501。齿部501可将至少一部分光进行反射,以减小光源模组3侧向的出光,从而降低灯具的眩光。
光学构件500为一片状体,光学构件500的截面形状呈弧形。进一步的,光学构件500相对底座100的下端面呈内凹状。
参见图22至图31,本实用新型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底座1a,可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具体的,底座1具有正面及相对的背面,其中光源模组3a(此处的光源模组3a可同前述实施例中的光源模组3)配置于底座1a的正面,光源模组3a可配置4组。底座1a正面内凹而形成容置空间11a。在底座1a的高度方向上,光源模组3完全位于容置空间11a所限定的范围内。
底座1a的正面设有反射表面12a,以用于反射至少部分光源模组3a工作时产生的光。光源模组3设置多组时,可在底座1a的宽度方向上均匀排布。底座的反射表面12a的两侧形成弧面121a,底座1a宽度方向上的相对外侧的光源模组3a对应于弧面121a(即底座1a宽度方向上的相对外侧的光源模组3a发出的光至少一部分经弧面121a反射而从灯具射出)。
参见图22至图34,本实用新型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安装单元2a,可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安装单元2a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安装单元2a分别设置于底座1a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光源模组3a的轴向方向上的两侧)。安装单元2a在底座1a的长度方向上形成底座1a的端部,并且安装单元2a提供对灯座4a的安装固定(即安装单元2a上具有灯座4a)。光源模组3a通过两组安装单元2a上的灯座4a而实现固定及电性连接,并且光源模组3a与灯座4a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式的。
具体的,安装单元2a包括端盖21a,其中端盖21a设置有两组,两组端盖21a分别设置于底座1a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光源模组3a的轴向方向上的两侧)。端盖21a通过第一固定结构23a而固定至底座1a上。第一固定结构23a包括第一定位单元231a及第二定位单元232a,端盖21a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通过第一定位单元231而固定至底座1,端盖21a的厚度方向上则通过第二定位单元232a与底座1a进行固定。
第一定位单元231a包括紧固件和对应的孔洞,该紧固件可以是螺丝或铆钉。孔洞设置于端盖21a上,而底座1a则对应设置孔洞。第一定位单元231也可以是焊料,即,端盖21a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通过焊接与底座1固定。
第二定位单元232a包括抵接壁2321a,抵接臂2321a抵于端盖21a上,并使端盖21a被夹持在抵接臂2321与底座1a的本体之间。换句话说,端盖21a在底座1a的长度方向上的自由度被限定。
第一固定结构23a还可包括第三定位单元233a,第三定位单元233a包括插槽2331a和插接壁2332a。插槽2331a可设置于底座1a上,而插接壁2332a则设置于端盖21a上,插接壁2332a插入插槽2331a而固定。
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单元2a的端盖21a可通过第一定位单元231a、第二定位单元232a和第三定位单元233a与底座1a固定。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单元2a的端盖21a通过第一定位单元231a、第二定位单元232a或第三定位单元233a中的一组或两组而固定至底座1a上。
端盖21a上设置有安装构件211a,安装构件211a用于固定灯座4a。安装构件211a包括卡槽2111a和抵接臂2112a,灯座4a卡入卡槽2111a中,并且在端盖21a的作用下,限制灯座4a在底座1a的长度及宽度方向上的活动。抵接臂2112a则压在灯座4a上,以此便可将灯座4a完全固定在灯具上。上述对灯座4a的固定结构非常简单,且便于进行组装,可提高装配效率。
安装单元2a还可包括走线单元24a,走线单元24a内部用于布置导线,导线可将底座1a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灯座4a实现电性连接。
走线单元24a包括盖体241a,盖体241a固定至底座1a上,且盖体241a与底座1a之间形成走线的通道。
盖体241a上可设置卡扣2411a,而底座1a上设置有扣合孔13a,盖体241的卡扣2411a插入或扣入扣合孔13a中,以使盖体241a固定至底座1a。
盖体241a包括抵紧面2412a和压迫面2413a,盖体241a固定至底座1a时,抵紧面2412a可在底座1a的长度方向上(光源模组3a的轴向方向)上推抵端盖21a或限制端盖21a的进一步的活动,而压迫面2413则压迫于端盖21a,从而在底座1a的厚度或高度方向上限制端盖21a的活动。也就是说,通过盖体241a的设置,可进一步对端盖21a起到固定作用,提高端盖21固定时的结构的稳定性。
参见图22至图39,本实用新型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光学构件5a,可应用于前述的实施例中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光学构件5a作为一整体罩设于光源模组3a的出光方向上。另外,光学构件5a可仅覆盖于具有光源模组3a的区域,而不覆盖底座1a上类似弧面121a等区域,以防止光学构件5a影响到弧面121a处的反射。
光学构件5a具有透光部51a及防眩光部52a。透光部51a配置为用于光源模组3a点亮时发出的光透过。本实施例中,光学构件5a于透光部51a处不设置光学材料,例如透光材料或光扩散材料等,以降低因出光过程中经过光学材料而造成的光损。具体的,光学构件5a于透光部51a处镂空设置。
防眩光部52a包括若干防眩光单元,防眩光单元包括第一防眩光部521a及第二防眩光部522a,其中,第一防眩光部521a大致是沿光源模组3a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而第二防眩光部422a则大致是沿光源模组3a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防眩光部521a可反射至少部分光源模组3a直接或间接射至第一防眩光部521a的光,并将该部分光中的至少一部分反射至透光部51a。由于第一防眩光部521a的挡光作用,可减小灯具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眩光值(UGR值)。
第一防眩光部521a还可配置有光透过的功能,以提升光学构件5a的视觉效果。具体的,光源模组3a直接或间接设置第一防眩光部521a的光的一部分进入第一防眩光部521a,并最终从光学构件5a射出。此时,第一防眩光部521a可采用塑料或亚克力等材质制成,以使其具有透光及反射功能。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防眩光部521可配置为仅具有反射功能,其材质可采用金属材质。
同样的,第二防眩光部522a可反射至少部分光源模组3a直接或间接射至第一防眩光部522a的光,并将该部分光中的至少一部分反射至透光部51a。由于第二防眩光部522a的挡光作用,可减小灯具在其宽度方向上的眩光值(UGR值)。
第二防眩光部522a还可配置有光透过的功能,以提升光学构件5a的视觉效果。具体的,光源模组3a直接或间接设置第二防眩光部522a的光的一部分进入第二防眩光部522a,并最终从光学构件5a射出。此时,第二防眩光部522a可采用塑料或亚克力等材质制成,以使其具有透光及反射功能。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防眩光部522a可配置为仅具有反射功能,其材质可采用金属材质。
LED灯珠34a的光束角为A,光束角的定义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可选的,光束角A的取值可在100至130度之间。如图37所示,在光源组件3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对应设置两组第一防眩光部521a。LED灯珠34a的中心分别与对应的两组第一防眩光部521a的下端部的连线之间形成一夹角B,夹角B小于光束角A。一些实施例中,夹角B的角度小于80度、70度或60度,但大于30度或40度。以此来更好的对光源模组3a的宽度方向进行挡光,并起到在该方向上降低眩光的作用。
如图39所示,在光源组件3a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对应两组第二防眩光部522a。对应同一防眩光单元的LED灯珠34中的任意一颗LED灯珠34a的中心分别与对应的两组第二防眩光部522a的下端部的连线之间形成一夹角C,夹角C小于光束角A。一些实施例中,夹角C的角度小于85度、80度、75度或70度,但大于30度或40度。以此来更好的对光源模组3a的长度方向进行挡光,并起到在该方向上降低眩光的作用。
光学构件5a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至底座1a,或采用可打开式的方式固定至底座1a,以便于对光源模组3进行更换。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实用新型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20)

1.一种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安装单元,所述安装单元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安装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安装单元上设置有灯座;
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通过两组所述安装单元上的所述灯座而可拆卸的安装至所述安装单元上;及
光学构件,所述光学构件包括透光部及防眩光部,所述光学构件于所述透光部处镂空设置,所述防眩光部包括若干防眩光单元,所述防眩光单元包括第一防眩光部及第二防眩光部,其中,所述第一防眩光部沿所述光源模组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防眩光部沿所述光源模组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光源模组包括灯管,所述灯管内设置灯板及LED灯珠,所述LED灯珠设置于所述灯板上,所述光源模组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对应设置两组所述第一防眩光部,所述LED灯珠的中心分别与对应的两组所述第一防眩光部的下端部的连线之间形成一夹角B,所述夹角B小于所述LED灯珠的光束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B小于80度,且大于3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珠的中心分别与对应的两组所述第二防眩光部的下端部的连线之间形成一夹角C,所述夹角C小于所述LED灯珠的光束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C的角度小于85度,且大于3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眩光部配置为反射至少部分所述光源模组直接或间接射至所述第一防眩光部的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眩光部配置为仅具有反射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眩光部配置为反射至少部分所述光源模组直接或间接射至所述第二防眩光部的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眩光部配置为仅具有反射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单元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且所述端盖通过第一固定结构而固定至所述底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单元及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端盖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单元而固定至所述底座,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上则通过所述第二定位单元与所述底座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紧固件和对应的孔洞。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抵接壁,所述抵接壁抵于所述端盖上,并使所述端盖被夹持在所述抵接壁与所述底座的本体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三定位单元,所述第三定位单元包括插槽和插接壁,所述插槽设置于所述底座上,而所述插接壁设置于所述端盖上,所述插接壁插入所述插槽而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灯座的安装构件,所述安装构件包括卡槽和抵接臂,所述灯座卡入所述卡槽中,并在所述端盖的作用下,限制所述灯座在所述底座的长度及宽度方向上的活动,所述抵接臂压在所述灯座上,以将所述灯座固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单元包括走线单元,所述走线单元内部用于布置导线,所述导线将所述底座长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所述灯座电性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单元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走线的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设置卡扣,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扣合孔,所述盖体的卡扣插入或扣入所述扣合孔,以使所述盖体固定至所述底座。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抵紧面和压迫面,所述盖体固定至所述底座时,所述抵紧面在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上推抵所述端盖,所述压迫面压迫于所述端盖,从而在所述底座的厚度或高度方向上限制所述端盖的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正面及相对的背面,所述光源模组配置于所述底座的正面,所述底座正面内凹而形成容置空间,在所述底座的高度方向上,所述光源模组完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所限定的范围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源可替换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正面设有反射表面,以用于反射至少部分所述光源模组工作时产生的光。
CN202221607017.XU 2021-07-07 2022-06-27 一种光源可替换的灯具 Active CN21960688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93877 2021-07-07
CN202110769387 2021-07-07
CN2021112017022 2021-10-15
CN202111201702 2021-10-15
CN2021115086698 2021-12-10
CN202111508669 2021-12-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6886U true CN219606886U (zh) 2023-08-29

Family

ID=84800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07017.XU Active CN219606886U (zh) 2021-07-07 2022-06-27 一种光源可替换的灯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6886U (zh)
WO (1) WO202327999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08859A (ja) * 2008-10-31 2010-05-13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グレアレス形照明器具
KR20160126385A (ko) * 2015-04-23 2016-11-02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눈부심 방지용 엘이디 조명장치
CN205137235U (zh) * 2015-11-12 2016-04-06 深圳市利思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防眩光的沉入式led面板灯
CN208703711U (zh) * 2018-08-16 2019-04-05 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led直下式灯盘
CN209638797U (zh) * 2019-05-13 2019-11-15 史杰 一种防眩光led格栅照明模组及灯具
CN210179545U (zh) * 2019-09-09 2020-03-24 深圳市英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平板灯
CN211694594U (zh) * 2020-04-09 2020-10-16 北京新城万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光室内建筑用照明吊灯均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79994A1 (zh) 2023-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84158A1 (en) Luminaire
CN219606886U (zh) 一种光源可替换的灯具
CN210687843U (zh) 一种灯具
KR101683586B1 (ko) 조명 모듈 결합용 접속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장치
CN211853591U (zh) 灯具
KR20140069823A (ko) 조명장치
CN219976178U (zh) 一种led照明设备
CN220321092U (zh) 一种插接式模块化组装灯具
US20230304651A1 (en) Led lighting device
CN211822017U (zh) 一种近距离安装的线形洗墙灯
CN218119531U (zh) 氛围灯安装座、氛围灯及汽车
CN217482580U (zh) 灯具
CN212961090U (zh) 面板灯
CN218819932U (zh) 轨道线条灯
CN220601312U (zh) 天花板嵌入式灯具及照明系统
CN219775584U (zh) 一种led照明设备
CN216480786U (zh) 一种防眩光照明设备
CN218954724U (zh) 防眩光护眼照明led灯
CN212361814U (zh) 一种嵌入式直发光led平板灯
CN217714658U (zh) 一种灯具组件及具有其的照明灯具
CN217635420U (zh) 一种漫反射灯具
CN220707184U (zh) 一种led灯
CN219222170U (zh) 一种车灯结构及车辆
CN210860738U (zh) Led灯具模组及使用其的led灯具
WO2022184095A1 (zh) 一种led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