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05890U - 一种齿式离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齿式离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5890U
CN219605890U CN202320368975.4U CN202320368975U CN219605890U CN 219605890 U CN219605890 U CN 219605890U CN 202320368975 U CN202320368975 U CN 202320368975U CN 219605890 U CN219605890 U CN 219605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wheel
shaft
transmission shaft
tee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689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zhou Jujing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zhou Jujing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zhou Jujing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zhou Jujing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689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5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5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5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齿式离合装置,属于动力传动技术领域,该齿式离合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轴,以供与外部传动件相连;支座;第二传动轴,滑动且转动连接在所述支座上;传动外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表面;传动内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传动内轮与传动外轮相对应;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支座和第二传动轴上,以带动所述传动外轮移动;通过控制驱动结构带动第二传动轴在支座上的滑动,能够使传动内轮与传动外轮进行啮合或脱离,以实现离合作用,从而能够实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传动或断开,简化了齿式离合器的结构,降低使用成本,且减少卡顿现象的概率,防止出现传动失效,进而提高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齿式离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齿式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杂的动力传动系统中,为了满足多工况工作的需要,要求齿轮箱配置有离合器以实现工况转换。对于要求传动功率较大、传动比精确的应用场合,往往采用齿式离合器。现有的齿式离合器结构复杂,使用成本较高,且容易出现卡顿现象,出现传动失效,使用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式离合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齿式离合器结构复杂,使用成本较高,且容易出现卡顿现象,出现传动失效,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所述齿式离合装置,包括:
第一传动轴,以供与外部传动件相连;
支座;
第二传动轴,滑动且转动连接在所述支座上;
传动外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表面;
传动内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传动内轮与传动外轮相对应;
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支座和第二传动轴上,以带动所述传动外轮移动;
所述传动外轮左移时,能够使所述传动外轮与传动内轮啮合;所述传动外轮右移时,能够使所述传动外轮与传动内轮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连接孔,以使所述第一传动轴与外部传动件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权三所述支座上开设有转孔,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轴承与转孔的内侧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支座上的两个轴承座,两个所述轴承座的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夹条,两个所述夹条上均设置有卡头,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开设有与两个卡头滑动卡接的卡槽,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拨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拨杆为直条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权六所述拨杆为“〈”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动内轮上设置有多个传动内齿,多个所述传动内齿沿传动内轮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传动外轮上设置多个传动外齿,多个所述传动外齿沿传动外轮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动内齿的数量为十九个。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相邻两个所述传动内齿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两倍的一个传动内齿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相邻两个所述传动内齿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两倍的传动外齿的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时,控制驱动结构带动第二传动轴在支座上的滑动,能够使传动内轮与传动外轮进行啮合或脱离,以实现离合作用,从而能够实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传动或断开,简化了齿式离合器的结构,降低使用成本,且减少卡顿现象的概率,防止出现传动失效,进而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的传动外轮和传动内轮啮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传动轴;20、第二传动轴;30、支座;31、转孔;40、传动外轮;41、传动外齿;50、传动内轮;51、传动内齿;60、驱动结构;61、轴承座;62、转轴;63、夹条;64、卡头;65、卡槽;66、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齿式离合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20,第二传动轴20的表面滑动且转动连接在支座30上,支座30用于对第二传动轴20进行支撑,第一传动轴10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传动外轮40,第二传动轴20上固定设置有与传动外轮40对应的传动内轮50,支座30和第二传动轴20上设置有驱动结构60,以带动传动外轮40移动,通过控制驱动结构60带动第二传动轴20在支座30上的滑动,能够使传动内轮50与传动外轮40进行啮合或脱离,以实现离合作用,从而能够实现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20的传动或断开。
参考图1至图4所示,第一传动轴10上设置有连接孔,以使第一传动轴10与外部传动件(图中未画出)相连,实现外部传动件的传动,支座30上开设有转孔31,第二传动轴20通过轴承与转孔31的内侧转动连接。
继续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结构60包括固定设置在支座30上的两个轴承座61,两个轴承座61的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62,在其他实施例中,轴承座6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三个或是更多,本实施例不对轴承座61的数量进行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转轴62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夹条63,两个夹条63上均设置有卡头64,第二传动轴20上开设有与两个卡头64滑动卡接的卡槽65,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条63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转轴6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拨杆66,拨杆66可以为直条状,也可以为“〈”型,通过拨动拨杆66转动,拨杆66转动能够带动转轴62转动,转轴62带动两个夹条63转动,两个夹条63转动能够通过其上的卡头64推动传动外轮40移动,使传动外轮40推向传动内轮50方向移动而与传动内轮50啮合实现传动,或者反向推动传动外轮40而使与传动内轮50远离使传动外轮40进行脱离传动。
参考图1和图5,传动内轮50上设置有多个传动内齿51,多个传动内齿51沿传动内轮50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且,相邻两个传动内齿51之间的间距大于一个传动内齿51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传动内齿51的数量为十九个;传动外轮40上设置多个传动外齿41,多个传动外齿41沿传动外轮40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且,相邻两个传动外齿41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两倍的一个传动外齿41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传动外齿41的数量为十九个,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个传动内齿51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两倍的大于传动外齿41的尺寸,相邻两个传动外齿41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两倍的传动内齿51的尺寸,能够便于传动外齿41和传动内齿51的对接啮合,减小卡顿现象。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时,通过拨动拨杆66转动,拨杆66转动能够带动转轴62转动,转轴62带动两个夹条63转动,两个夹条63转动能够通过其上的卡头64推动传动外轮40移动,使传动外轮40推向传动内轮50方向移动而与传动内轮50啮合实现传动,或者反向推动传动外轮40而使与传动内轮50远离使传动外轮40进行脱离传动,以实现离合作用,从而能够实现第一传动轴10和第二传动轴20的传动或断开,简化了齿式离合器的结构,降低使用成本,且减少卡顿现象的概率,防止出现传动失效,进而提高使用效果,并且相邻两个传动内齿51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两倍的传动外齿41的尺寸,相邻两个传动外齿41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两倍的传动内齿51的尺寸,能够便于传动外齿41和传动内齿51的对接啮合,减小卡顿现象。

Claims (10)

1.一种齿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动轴(10),以供与外部传动件相连;
支座(30);
第二传动轴(20),滑动且转动连接在所述支座(30)上;
传动外轮(4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10)的外表面;
传动内轮(5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轴(20)上,所述传动内轮(50)与传动外轮(40)相对应;
驱动结构(60),设置在所述支座(30)和第二传动轴(20)上,以带动所述传动外轮(40)移动;
所述传动外轮(40)左移时,能够使所述传动外轮(40)与传动内轮(50)啮合;所述传动外轮(40)右移时,能够使所述传动外轮(40)与传动内轮(50)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轴(10)上设置有连接孔,以使所述第一传动轴(10)与外部传动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0)上开设有转孔(31),所述第二传动轴(20)通过轴承与转孔(31)的内侧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60)包括固定设置在支座(30)上的两个轴承座(61),两个所述轴承座(61)的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62),所述转轴(62)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夹条(63),两个所述夹条(63)上均设置有卡头(64),所述第二传动轴(20)上开设有与两个卡头(64)滑动卡接的卡槽(65),所述转轴(6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拨杆(6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66)为直条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66)为“〈”型。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齿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内轮(50)上设置有多个传动内齿(51),多个所述传动内齿(51)沿传动内轮(50)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传动外轮(40)上设置多个传动外齿(41),多个所述传动外齿(41)沿传动外轮(40)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内齿(51)的数量为十九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传动内齿(51)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两倍的一个传动内齿(51)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式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传动内齿(51)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两倍的传动外齿(41)的尺寸。
CN202320368975.4U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齿式离合装置 Active CN219605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8975.4U CN219605890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齿式离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68975.4U CN219605890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齿式离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5890U true CN219605890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56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68975.4U Active CN219605890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齿式离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5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09426B (zh) 一种双电机耦合行星排式两挡变速驱动桥
KR101500204B1 (ko) 차량의 하이브리드 파워트레인
CN107571728B (zh) 纯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系统
CN211641817U (zh) 双电机变速混合动力系统
CN105673782B (zh) 自动变速器
CN109723769B (zh) 纯电动车减速器的二级减速机构
CN204327884U (zh) 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箱
CN219605890U (zh) 一种齿式离合装置
CN103089941A (zh) 自动变速器
CN111336225B (zh) 一种三联行星齿轮式轮内两挡自动变速机构及其换挡控制方法
CN210423605U (zh) 一种两输出轴能逆向转动的齿轮变速箱
CN209892698U (zh) 双阶行星轮组两档电驱变速器
CN202424399U (zh) 一种带双离合的机械变档轮毂电机
CN112343981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无动力中断两挡变速器
WO2023109838A1 (zh) 一种变速器
CN209892699U (zh) 双行星轮组式两速电驱变速器
CN212202999U (zh) 一种三联行星齿轮式轮内两挡自动变速机构
CN209688009U (zh) 纯电动车减速器的二级减速装置
CN202001598U (zh) 一种手动变速器的换挡装置
KR101178501B1 (ko) 무단 변속기의 전후진 변속시스템
CN201737131U (zh) 一种无链自行车二级变速动力传输装置
CN110966403B (zh) 反车双拨叉变速系统
CN215334222U (zh) 一种纠缠同步动态变档式变速箱
CN205918865U (zh) 自动变速器
CN211288622U (zh) 一种收割机副变速器及收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