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7706U - 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7706U
CN219587706U CN202321384210.6U CN202321384210U CN219587706U CN 219587706 U CN219587706 U CN 219587706U CN 202321384210 U CN202321384210 U CN 202321384210U CN 219587706 U CN219587706 U CN 219587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er
fan assembly
passive
impeller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842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尔根·拉肯伯格
赫尔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842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7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7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7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架、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机舱和第一叶轮,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第二机舱和第二叶轮,第一支撑臂的靠近第一机舱的部分或者第一机舱中形成有第一阻尼器容纳腔,第一被动阻尼器容纳在第一阻尼器容纳腔中,第二支撑臂的靠近第二机舱的部分或者第二机舱中形成有第二阻尼器容纳腔,第二被动阻尼器容纳在第二阻尼器容纳腔中,第一被动阻尼器和第二被动阻尼器为被动式调谐质量阻尼器,第一被动阻尼器的第一质量块能够沿与第一叶轮的旋转平面垂直的方向移动,第二被动阻尼器的第二质量块能够沿与第二叶轮的旋转平面垂直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机的功率越来越大,在传统的单叶轮风力发电机组中,需要设计较长且较重的叶片来实现较大的功率,增加了机组开发的成本。因此,开发了一种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
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通常包括至少两个叶轮,至少两个叶轮安装在一个风机塔架上。众所周知,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承受较大的风载荷,这是风机结构发生振动主要载荷来源。而风力发电机组包括的叶轮越多,叶片也越多,导致风力发电机组振动也进一步加剧。
因此,需要一种阻尼结构来实现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振动的控制。
然而,现有的单叶轮风力发电机组的阻尼方法主要采用主动阻尼控制,例如,在风机运行期间使叶片变桨等。然而,这种方法需要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状态下且确保电网可用。因此,当没有可用电网(风力发电机组停止运动)或发电机机空转或发电机因故障而停止时,主动阻尼控制系统将无法继续工作。
对于多叶轮风力发电机,多个叶轮(包括叶片、机舱和支撑相应叶轮的支撑梁)的质量明显大于单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因此,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的上部结构的阻尼(例如,在叶片的前后方向和叶轮的偏航方向)更难实现,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实现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的阻尼的控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被动阻尼器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从而无论风力发电机组是否运行,均能够有效地对风力发电机组在前后方向和偏航方向上的振动进行阻尼控制。
针对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所述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架、从所述塔架的侧向延伸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端部的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包括第一机舱和第一叶轮,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第二机舱和第二叶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的靠近所述第一机舱的部分或者所述第一机舱中形成有第一阻尼器容纳腔,第一被动阻尼器容纳在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中,所述第二支撑臂的靠近所述第二机舱的部分或者所述第二机舱中形成有第二阻尼器容纳腔,第二被动阻尼器容纳在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中,其中,所述第一被动阻尼器和所述第二被动阻尼器分别为被动式调谐质量阻尼器,所述第一被动阻尼器的第一质量块被配置为能够沿与所述第一叶轮的旋转平面垂直的方向在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内移动,所述第二被动阻尼器的第二质量块被配置为能够沿与所述第二叶轮的旋转平面垂直的方向在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中移动。
所述第一被动阻尼器具有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前后振动频率或偏航振动频率相对应的振动频率,第二被动阻尼器具有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前后振动频率或偏航振动频率相对应的振动频率。
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和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相对于所述塔架对称地布置。
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每个被构造为:通过并联连接的弹簧和阻尼器从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相应质量块的侧表面连接到形成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的内壁,并且通过滚轮支撑。
所述阻尼器为粘滞阻尼器或涡流阻尼器。
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每个被构造为:通过弹簧从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相应质量块的侧表面连接到形成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的内壁,并且通过滚轮支撑,其中,所述滚轮支撑在柔性垫上。
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每个被构造为:通过阻尼器从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相应质量块的侧表面连接到形成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的内壁,并且通过滚轮支撑,其中,所述滚轮支撑在弯曲的表面上。
所述弯曲的表面由形成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的下表面提供或者由设置在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中的弯曲轨道提供。
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每个被构造为通过滚轮支撑在弯曲的表面上,其中,所述弯曲的表面上铺设有柔性垫。
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每个被构造为:通过弹簧从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相应质量块的侧表面连接到形成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的内壁,并且通过滚轮支撑,其中,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每个、所述弹簧和所述滚轮放置在缓冲溶液中。
所述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还包括偏航系统,所述偏航系统设置在所述塔架上,以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绕所述塔架的中心轴线旋转。
所述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上方的第三风机组件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上方的第四风机组件,其中,所述第三风机组件中和所述第四风机组件中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被动阻尼器和所述第二被动阻尼器结构相同的第三被动阻尼器和第四被动阻尼器。
所述第一被动阻尼器、所述第二被动阻尼器、所述第三被动阻尼器和所述第四被动阻尼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第二风机组件、第三风机组件和所述第四风机组件的相同位置处。
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设置有两个第一被动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设置有两个第二被动阻尼器,其中,所述两个第一被动阻尼器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前后振动的频率和偏航振动的频率对应的频率,
所述两个第二被动阻尼器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前后振动的频率和偏航振动的频率对应的频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机舱中或支撑臂的靠近机舱的位置处设置被动阻尼器(被动式调谐质量阻尼器),可以有效地控制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在前后方向和偏航方向上的振动,即使在风力发电机组没有电网可用或停止运行的状态下,被动阻尼器也可对风机组件的振动进行阻尼处理。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示出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包括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在前后方向上振动时的俯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包括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在偏航方向上振动时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被动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被动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被动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被动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被动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被动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塔架,110-另一塔架,200-偏航系统,210-第一风机组件,220-第二风机组件,230-第三风机组件,240-第四风机组件,310-第一支撑臂,320-第二支撑臂,330-第三支撑臂,340-第四支撑臂,410-第一叶轮,420-第二叶轮,430-第三叶轮,440-第四叶轮,510-第一机舱,520-第二机舱,530-第三机舱,540-第四机舱,600/600A/600B/600C/600D/600E/600F-第一被动阻尼器;610-第一质量块;620-弹簧;630-第一阻尼器;630b-涡流阻尼器;640-滚轮;650-缓冲溶液;710-内壁;720c-第一柔性垫;720d-弯曲的表面;720e-第二柔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不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态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采用主动阻尼控制,同时附加诸如空气动力阻尼和结构阻尼等内置阻尼结构。当没有可用电网(风力发电机组停止运动)或发电机机空转或发电机因故障而停止时,仅内置阻尼结构运行,而这些内置阻尼结构仅能够在叶片的前后方向和叶片的偏航方向上提供相对较低的阻尼,尤其针对海上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的振动量而言,在不利的波浪和风力条件下,这种阻尼量太小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附加的内置被动阻尼器,该阻尼器能够在上述条件(无电网或存在不利的波浪和风力条件)下运行,以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多叶轮风力大电机组的振动。
图1至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示出了风力发电机组包括4个叶轮的情形,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风力发电机组也可仅包括2个叶轮或者包括其他数量的叶轮,下面以风力发电机组包括两个叶轮的情形为例进行描述。
如图1中所示,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可包括塔架100、从塔架100的侧向延伸的第一支撑臂310和第二支撑臂320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臂310和第二支撑臂320的端部的第一风机组件210和第二风机组件220。第一风机组件210可包括第一机舱510和第一叶轮410,第二风机组件220可包括第二机舱520和第二叶轮420。
第一支撑臂310的靠近第一机舱510的部分或者第一机舱510中可形成有第一阻尼器容纳腔,第一被动阻尼器600可容纳在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中(图2中示出了第一被动阻尼器600设置在形成于第一支撑臂310的第一阻尼器容纳腔的情形)。
第二支撑臂320的靠近第二机舱520的部分或者第二机舱520中形成有第二阻尼器容纳腔(未示出),第二被动阻尼器(未示出)容纳在第二阻尼器容纳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被动阻尼器和第二被动阻尼器分别为被动式调谐质量阻尼器,第一被动阻尼器600所包括的第一质量块被配置为能够沿与第一叶轮410的旋转平面垂直的方向在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内移动,第二被动阻尼器所包括的第二质量块被配置为能够沿与第二叶轮420的旋转平面垂直的方向在第二阻尼器容纳腔中移动。这样,即使在风力发电机组没有电网可用或停止运行的状态下,第一被动阻尼器和第二被动阻尼器也可分别阻尼第一风机组件210和第二风机组件220的振动。
这里,第一叶轮410和第二叶轮420可分别包括多个叶片,叶轮的旋转平面指的是每个风机组件上的多个叶片在旋转时所形成与地面大体垂直的平面,即,与叶轮的旋转平面垂直的方向实际上是与叶片的旋转平面垂直的方向。另外,与叶轮的旋转平面垂直的方向后文中也简称为叶片的前后方向。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叶轮的旋转平面和第二叶轮的旋转平面可彼此平行或共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被动阻尼器和第二被动阻尼器可在相同的方向上进行阻尼处理。
图4示意性示出了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在仅包括第一风机组件210和第二风机组件220的情况下在前后方向上振动时的俯视图。在同一时间段内,风载荷作用在风力发电机组上的方向(风向)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如图4所示,第一叶轮410的旋转平面和第二叶轮420的旋转平面彼此共面,在具有相同风向的风的作用下,第一风机组件210和第二风机组件220均在叶片的前后方向上发生振动,由此第一被动阻尼器和第二被动阻尼器可单独对相应的风机组件进行阻尼处理,进而可对整个风力发电机组在叶片的前后方面上的振动进行阻尼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第一风机组件210和第二风机组件220可相对于塔架100对称地布置,以使整个风机组件具有平衡的结构,避免由于结构上的不均衡导致更大的振动。
此外,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还可包括偏航系统200,偏航系统200设置在塔架100上,以能够使所第一支撑臂310和第二支撑臂320绕塔架100的中心轴线旋转,从而带动第一风机组件210和第二风机组件220绕塔架100的中心轴线旋转。
图5示意性示出了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在仅包括第一风机组件210和第二风机组件220的情况下在偏航方向(即,绕塔架100的旋转方向)上振动时的俯视图。由于第一风机组件210和第二风机组件220布置在塔架100的侧向上,因而风力发电机组不可避免地还会发生受到偏航方向上的振动。由于每个风机组件的重量主要集中的机舱位置处,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和第二被动阻尼器设置在机舱中或设置在支撑臂的靠近机舱的位置处,因此第一被动阻尼器和第二被动阻尼器也可以有效地对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方向上振动进行阻尼处理。
此外,如果第一被动阻尼器和第二被动阻尼器在对前后方向上的振动进行阻尼处理,二者在相同的方向上起作用,而如果第一被动阻尼器和第二被动阻尼器在对偏航方向上的振动进行阻尼处理,二者则在相反的方向上起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被动阻尼器600可具有与第一风机组件210的前后振动频率或偏航振动频率相对应的振动频率,以能够对第一风机组件210的前后振动或偏航振动进行阻尼处理,第二被动阻尼器可具有与第二风机组件220的前后振动频率或偏航振动频率相对应的振动频率,以能够对第二风机组件220的前后振动或偏航振动进行阻尼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由于第一风机组件210和第二风机组件220相对于塔架100具有对称的形状和结构,因而第一被动阻尼器和第二被动阻尼器也可相对于塔架100设置在相应的风机组件的相同位置处,此外,第一被动阻尼器的第一质量块和第二被动阻尼器的第二质量块可具有大体相同的质量,由此使得所述第一被动阻尼器和所述第二被动阻尼器可具有大体相同的振动频率。
下面根据图6至图11描述第一被动阻尼器的各种实施例,应注意的是,第二被动阻尼器可具有与第一被动阻尼器相同的结构,即,第二被动阻尼器可具有以下实施例中的任意实施例中的结构,并且它们可具有相同的结构,也可具有不同结构,只要二者能够实现与各自的风力发电机组的振动频率相同的振动频率即可。
如图6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A的第一质量块610可被构造为通过并联连接的弹簧620和第一阻尼器630从第一质量块610的侧表面连接到形成第一阻尼器容纳腔的内壁710,并且通过滚轮640支撑在第一阻尼器容纳腔的底表面上。其中,第一阻尼器容纳腔的底表面可以由第一支撑臂310的底部提供,但不限于此,第一阻尼器容纳腔的底表面也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支撑臂310的底表面上平坦的、刚性的支撑结构。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第一阻尼器630可以是粘滞阻尼器。
此外,第一质量块610的质量、弹簧620的弹力以及第一阻尼器的阻尼特性可设计为与第一风机组件的前后振动的频率或偏航振动的频率相匹配。
图7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B的结构示意图,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B的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A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B的第一阻尼器采用的是涡流阻尼器630b。
其他结构与根据图6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8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C的结构示意图,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C的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A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C省去了第一阻尼器,并将第一质量块610支撑在第一柔性垫720c上。也就是说,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阻尼器可由第一柔性垫720c替代。这样,当滚轮640带动第一质量块610在第一柔性垫720c上滚动时,第一柔性垫720c的变形可与第一阻尼器一样吸收振动能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例如,第一柔性垫720c可以是铺设在第一阻尼器容纳腔的底表面上的橡胶垫,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柔性垫720c也可以利用其他柔性材质形成。
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9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D的结构示意图,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D的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A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D省去了弹簧,并将第一质量块610支撑在弯曲的表面720d上。也就是说,第一实施例中的弹簧可由弯曲的表面720d替代。这样,当滚轮640带动第一质量块610在弯曲的表面720d上滚动时,弯曲的表面720d可起到与弹簧一样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例如,弯曲的表面720d由形成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和第二阻尼器容纳腔的下表面提供或者由设置在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和第二阻尼器容纳腔中的弯曲轨道提供。
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10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E的结构示意图,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E的结构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D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E省去了第一阻尼器,并将第一质量块610支撑在铺设有第二柔性垫720e的弯曲表面上。也就是说,铺设有第二柔性垫720e的弯曲表面同时取代了弹簧和第一阻尼器。
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图11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F的结构示意图,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F的结构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A的不同之处在于:第六实施例的第一被动阻尼器600F不包括第一阻尼器,同时第一质量块610、弹簧620和滚轮640放置在缓冲溶液650中。即,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阻尼器被缓冲溶液650取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缓冲溶液650可以理解为是粘滞阻尼器的一种特殊形态。
此外,也可省略根据第六实施例中的弹簧,同时将第一质量块610的支撑表面设置为弯曲表面。
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描述。
以上描述了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包括第一风机组件210和第二风机组件220两个风机组件的情形,如图1所示,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还可包括形成在第一风机组件210上方的第三风机组件230以及形成在第二风机组件220上方的第四风机组件240。如图所示,为了安装第三风机组件230和第四风机组件240,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还可包括设置在塔架100上方的另一塔架110以及从该另一塔架110的侧向延伸的第三支撑臂330和第四支撑臂340,包括第三机舱530和第三叶轮430的第三风机组件230安装在第三支撑臂330的端部,包括第四机舱540和第四叶轮440的第四风机组件240安装在第四支撑臂340的端部。
第三风机组件230的第三机舱530中或第三支撑臂330的靠近第三机舱530的部分中以及第四风机组件240的第四机舱540以及第四支撑臂340的靠近第四机舱540的部分可中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被动阻尼器600和第二被动阻尼器的结构相同的第三被动阻尼器和第四被动阻尼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第一被动阻尼器、第二被动阻尼器、第三被动阻尼器和第四被动阻尼器可分别设置在第一风机组件210、第二风机组件220、第三风机组件230和第四风机组件240的相同位置处,以能够有效地控制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的前后振动和偏航振动。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处于相同水平上的风机组件中所设置的被动阻尼器可具有大致相同的振动频率。具体地,第一风机组件210和第二风机组件220设置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因此如上所述,第一风机组件210和第二风机组件220中所设置的第一被动阻尼器和第二被动阻尼器具有大致相同的振动频率;同理,第三风机组件230和第四风机组件240设置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因此,第三风机组件230和第四风机组件240中所设置的第三被动阻尼器和第四被动阻尼器也具有大致相同的振动频率。
然而,由于第一风机组件210和第二风机组件220与第三风机组件230和第四风机组件240位于不同的水平上,因此,第一被动阻尼器和第二被动阻尼器的振动频率可不同于第三被动阻尼器和第四被动阻尼器的振动频率。
此外,由于前后振动的频率和偏航振动的频率可能是不相同的,因此,每个阻尼器容纳腔可设置有两个被动阻尼器,其中一个被动阻尼器具有与相应的风机组件的前后振动的频率对应的频率,另一被动阻尼器具有与相应的风机组件的偏航振动的频率对应的频率。这样,被动阻尼器可有效地同时对前后振动和偏航振动进行阻尼处理。
然而,如果前后振动的频率和偏航振动的频率大体是相同的,则每个阻尼器容纳腔可设置一个被动阻尼器,这种情况下,该被动阻尼器具有与前后振动的频率和偏航振动的频率大致相同的频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机舱中或支撑臂的靠近机舱的位置处设置被动阻尼器(被动式调谐质量阻尼器),可以有效地控制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在前后方向和偏航方向上的振动,即使在风力发电机组没有电网可用或停止运行的状态下,被动阻尼器也可对风机组件的振动进行阻尼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上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

Claims (14)

1.一种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包括塔架(100)、从所述塔架(100)的侧向延伸的第一支撑臂(310)和第二支撑臂(320)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臂(310)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20)的端部的第一风机组件(210)和第二风机组件(220),
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组件(210)包括第一机舱(510)和第一叶轮(410),所述第二风机组件(220)包括第二机舱(520)和第二叶轮(420),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310)的靠近所述第一机舱(510)的部分或者所述第一机舱(510)中形成有第一阻尼器容纳腔,第一被动阻尼器(600)容纳在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中,
所述第二支撑臂(320)的靠近所述第二机舱(520)的部分或者所述第二机舱(520)中形成有第二阻尼器容纳腔,第二被动阻尼器容纳在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中,
其中,所述第一被动阻尼器和所述第二被动阻尼器分别为被动式调谐质量阻尼器,所述第一被动阻尼器的第一质量块(610)被配置为能够沿与所述第一叶轮(410)的旋转平面垂直的方向在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内移动,所述第二被动阻尼器的第二质量块被配置为能够沿与所述第二叶轮(420)的旋转平面垂直的方向在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中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动阻尼器具有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210)的前后振动频率或偏航振动频率相对应的振动频率,第二被动阻尼器具有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220)的前后振动频率或偏航振动频率相对应的振动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210)和所述第二风机组件(220)相对于所述塔架(100)对称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质量块(610)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每个被构造为:
通过并联连接的弹簧(620)和阻尼器从所述第一质量块(610)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相应质量块的侧表面连接到形成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的内壁(710),并且通过滚轮(640)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为粘滞阻尼器或涡流阻尼器(630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质量块(610)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每个被构造为:
通过弹簧(620)从所述第一质量块(610)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相应质量块的侧表面连接到形成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的内壁(710),并且通过滚轮(640)支撑,
其中,所述滚轮(640)支撑在第一柔性垫(720c)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质量块(610)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每个被构造为:
通过阻尼器从所述第一质量块(610)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相应质量块的侧表面连接到形成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的内壁(710),并且通过滚轮(640)支撑,
其中,所述滚轮(640)支撑在弯曲的表面(720d)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的表面(720d)由形成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的下表面提供或者由设置在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中的弯曲轨道提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质量块(610)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每个被构造为通过滚轮(640)支撑在弯曲的表面上,
其中,所述弯曲的表面上铺设有第二柔性垫(720e)。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质量块(610)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每个被构造为:
通过弹簧(620)从所述第一质量块(610)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相应质量块的侧表面连接到形成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和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的内壁(710),并且通过滚轮(640)支撑,
其中,所述第一质量块和所述第二质量块中的每个、所述弹簧(620)和所述滚轮(640)放置在缓冲溶液(650)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还包括偏航系统(200),所述偏航系统(200)设置在所述塔架(100)上,以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臂(310)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20)绕所述塔架(100)的中心轴线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还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风机组件(210)上方的第三风机组件(230)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风机组件(220)上方的第四风机组件(240),
其中,所述第三风机组件(230)中和所述第四风机组件(240)中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被动阻尼器(600)和所述第二被动阻尼器结构相同的第三被动阻尼器和第四被动阻尼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动阻尼器、所述第二被动阻尼器、所述第三被动阻尼器和所述第四被动阻尼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组件(210)、第二风机组件(220)、第三风机组件(230)和所述第四风机组件(240)的相同位置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器容纳腔设置有两个第一被动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器容纳腔设置有两个第二被动阻尼器,
其中,所述两个第一被动阻尼器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210)的前后振动的频率和偏航振动的频率对应的频率,
所述两个第二被动阻尼器分别具有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220)的前后振动的频率和偏航振动的频率对应的频率。
CN202321384210.6U 2023-06-02 2023-06-02 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 Active CN219587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4210.6U CN219587706U (zh) 2023-06-02 2023-06-02 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84210.6U CN219587706U (zh) 2023-06-02 2023-06-02 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7706U true CN219587706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1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84210.6U Active CN219587706U (zh) 2023-06-02 2023-06-02 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7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81162B1 (ko) 플랩과 래그에 힌지식으로 연결된 블레이드를 갖는 회전익항공기의 로터
US8123484B2 (en) Torsional dynamic damper for a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DK2522850T3 (en) Tower oscillator and tower with tower oscillator
JP2008151119A (ja) アクティブタワーダンパ
CN111810355A (zh) 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扭转减振装置及方法
US9906091B2 (en) Generator suspension arrangement
CN219587706U (zh) 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
KR101952663B1 (ko) 제진장치를 갖춘 풍력 발전 장치 및 타워상 건조물의 제진장치
CN207406437U (zh) 塔筒及风力发电机组
US10408194B2 (en) Acoustic damping system for a wind turbine tower
CN205212568U (zh) 电机定子的吸振装置、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9622805U (zh) 多叶轮风力发电机组
CN212296705U (zh) 一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叶片扭转减振装置
JP2000205108A (ja) 制振機能を備えた風力発電装置
KR101287140B1 (ko) 풍력 발전기용 진동 감쇄장치
CN114933025A (zh) 集二自由度机翼减振与俘能功能的一体化风洞试验装置
CN112747070B (zh) 抑振系统、塔架、风力发电机组及止回装置
CN113089865B (zh) 调谐质量阻尼装置
CN108679160A (zh) 一种减振装置、减振系统及减振方法
CN212802053U (zh) 阻尼装置、塔架以及风力发电机组
KR101842524B1 (ko) 풍력발전기용 진폭 댐퍼
KR101435374B1 (ko) 풍력발전기용 발전기의 진동감쇠장치
EP3966450A1 (en) Vibration damping of a structure
CN216009347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机舱柜组
CN218480103U (zh) 安装于叶片内的调谐质量阻尼器、风力机叶片及风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