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2724U - 限力扳手 - Google Patents

限力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2724U
CN219582724U CN202320749585.1U CN202320749585U CN219582724U CN 219582724 U CN219582724 U CN 219582724U CN 202320749585 U CN202320749585 U CN 202320749585U CN 219582724 U CN219582724 U CN 219582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ejector rod
shaft
sheav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95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成旺
王艳
唐鹏
詹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Woodpecker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Woodpecker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Woodpecker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lin Woodpecker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95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2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2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2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限力扳手,包括手柄、槽轮、顶杆、弹性件及卡头,所述槽轮与所述手柄转动连接,所述槽轮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插槽;所述顶杆与所述手柄滑动连接,所述顶杆的可滑动方向与所述槽轮的中心轴相互垂直,所述顶杆的一端插接于其中一所述插槽内;所述弹性件沿伸缩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杆及所述手柄接触,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顶杆的可滑动方向一致;所述卡头位于所述手柄外并与所述槽轮连接,以随所述槽轮转动,所述卡头上设有至少一用于与工件卡持的卡口。该限力扳手能够对输出的扭力大小进行限制。

Description

限力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具体涉及一种限力扳手。
背景技术
牙科治疗中,超声骨刀、超声洁牙机、超声荡洗器等设备的工作尖需要通过螺纹连接至相应设备的手柄上。现有技术中,工作尖的后部通常为圆柱体,并在圆柱体上开设有扳手位,便于使用扳手等工具进行工作尖的旋合安装及拆卸。在采用扳手进行工作尖的旋合安装及拆卸时,扳手拧工作尖的力度需要控制的比较精确,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常规扳手进行工作尖的装卸时,常因为无法对输出的扭力进行直观地判断,导致由于输出扭力过大而造成工作尖或者手柄上螺纹的损坏,致使设备使用寿命下降,还可能会影响对牙齿的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输出的扭力大小进行限制的限力扳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对输出的扭力大小进行限制的限力扳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限力扳手,包括手柄、槽轮、顶杆、弹性件及卡头,所述槽轮与所述手柄转动连接,所述槽轮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插槽;所述顶杆与所述手柄滑动连接,所述顶杆的可滑动方向与所述槽轮的中心轴相互垂直,所述顶杆的一端插接于其中一所述插槽内;所述弹性件沿伸缩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杆及所述手柄接触,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顶杆的可滑动方向一致;所述卡头位于所述手柄外并与所述槽轮连接,以随所述槽轮转动,所述卡头上设有至少一用于与工件卡持的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包括套筒及端盖,所述槽轮转动地装设于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顶杆装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端盖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槽轮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套筒内,且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端盖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包括调节套及密封件,所述调节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密封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槽轮的一端经由所述第一开口插接于所述调节套内并与所述调节套螺纹连接,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密封件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包括沿靠近所述槽轮方向依次同轴连接且外径依次减小的密封板、第一轴部及第二轴部,所述密封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一轴部滑动地插接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槽轮的一端内,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顶杆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轴部外并与所述第一轴部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外壁上凹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装设有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套凹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固定槽与所述槽轮之间,所述安装槽内装设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一安装腔及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设于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腔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延伸,并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另一端贯通所述套筒;所述槽轮设于第一安装腔,所述顶杆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顶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以与所述槽轮的插槽插接;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槽轮包括轮轴及固定地连接于所述轮轴一端的轮体,所述轮轴转动地穿设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轮轴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外的一端与所述卡头固定连接,所述轮体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轮体的外周壁上沿周向均匀间隔地设有若干所述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腔包括沿靠近所述卡头方向依次同轴连通并且孔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部;所述轮体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内并支撑于所述第一台阶部上,所述轮轴转动地穿设所述第二安装部以伸出所述套筒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腔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背向所述第二安装部一端的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贯通所述套筒背向所述卡头的一侧,所述第三安装部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以于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部;所述槽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轮体背向所述卡头一侧的顶盖,所述顶盖的外径大于所述轮体的外径,所述顶盖装设于所述第三安装部并支撑于所述第二台阶部。
进一步地,所述限力扳手还包括垫圈及挡圈,所述垫圈套接于所述轮轴上并垫设于所述轮体及所述第一台阶部之间;所述挡圈套接于所述轮轴上并垫设于所述卡头与所述套筒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包括主杆部、连接轴及插接轴,所述连接轴及所述插接轴分别固定于所述主杆部的相对两端,所述连接轴的外径小于所述主杆部的外径,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套接于所述连接轴外并与所述主杆部抵接,所述插接轴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以插接于所述槽轮的插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轴的外径小于所述主杆部的外径,所述第二安装腔包括沿靠近所述第一安装腔的方向依次连通的收容部及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孔径小于所述收容部,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收容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所述主杆部及所述连接轴均滑动地设于所述收容部内,所述插接轴滑动地穿设所述导向部。
进一步地,所述卡口贯通所述卡头的外周壁形成进出口,所述卡口具有分别设于所述进出口相对两侧的两侧壁,每一所述侧壁设有至少两卡口段,至少两卡口段沿远离所述进出口的方向依次设置,且每一所述卡口上的两侧壁对应的两所述卡口段构成一用于与外部工件卡设的扳动口,每一所述卡口中的至少两所述扳动口的宽度沿远离所述进出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卡头呈圆盘状,所述卡头的圆心处与所述槽轮固定连接,所述卡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卡口沿所述卡头的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贯通所述槽轮的周壁形成插口,所述插槽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插口相对两侧的两槽壁,所述槽壁与所述卡头的外周壁之间存在交点,经过所述交点和所述槽轮的中心轴的平面与所述槽壁之间存在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为喇叭口结构,且所述插槽的横截面沿远离所述槽轮的中心轴的方向逐渐变大。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限力扳手,在拧动过程中通过顶杆、槽轮及弹性件的配合对卡头输出的扭力进行限制,使得限力扳手能够在预设扭力下对工件进行拧动,避免扭力过大破坏工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限力扳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限力扳手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限力扳手的仰视图。
图5为图4所示限力扳手去掉卡头及套筒后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限力扳手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限力扳手中端盖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限力扳手中套筒的结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限力扳手;10、手柄;11、套筒;111、第一安装腔;1112、第一安装部;1113、第二安装部;1114、第一台阶部;1115、第三安装部;1116、第二台阶部;113、第二安装腔;1132、收容部;1134、导向部;115、固定槽;116、外螺纹段;13、端盖;131、调节套;132、第一开口;133、第二开口;135、安装槽;136、密封件;137、密封板;138、第一轴部;139、第二轴部;20、槽轮;21、插槽;210、插口;211、槽壁;22、轮轴;221、防转扁位;23、轮体;25、顶盖;30、顶杆;31、主杆部;32、连接轴;34、插接轴;40、弹性件;50、卡头;51、卡口;511、进出口;512、侧壁;513、卡口段;514、扳动口;59、扁位轴孔;61、垫圈;63、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至图3及图6,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限力扳手100,包括手柄10、槽轮20、顶杆30、弹性件40及卡头50,槽轮20与手柄10转动连接,槽轮20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插槽21;顶杆30与手柄10滑动连接,顶杆30的可滑动方向与槽轮20的中心轴相互垂直,顶杆30的一端插接于其中一插槽21内;弹性件40沿伸缩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与顶杆30及手柄10接触,弹性件40的伸缩方向与顶杆30的可滑动方向一致;卡头50位于手柄10外并与槽轮20连接,以随槽轮20转动,卡头50上设有至少一用于与工件,例如工作尖等卡持的卡口51。
请一并参见图8,在本实施方式中,手柄10包括套筒11及端盖13,端盖13可拆卸地装设于套筒11的一端。套筒11内设有第一安装腔111及第二安装腔113,其中,第一安装腔111设于套筒11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腔111包括沿靠近卡头50方向依次同轴连通并且孔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安装部1112及第二安装部1113,第一安装部1112与第二安装部1113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部111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腔111还包括连通于第一安装部1112背向第二安装部1113一端的第三安装部1115,第三安装部1115贯通套筒11背向卡头50的一侧,第三安装部1115的孔径大于第一安装部1112以于第三安装部1115与第一安装部1112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部1116。第二安装腔113沿套筒11的轴向延伸,并一端与第一安装腔111连通,另一端贯通套筒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安装腔113包括沿靠近第一安装腔111的方向依次连通的收容部1132及导向部1134,收容部1132远离导向部1134的一端贯通套筒11远离卡头50一端的端部;导向部1134的孔径小于收容部1132,导向部1134远离收容部1132的一端与第一安装腔111的第一安装部1112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端盖13与套筒11远离卡头50的一端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端盖13与套筒11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具体地,请一并参见图7,端盖13包括调节套131及密封件136,其中,调节套13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132及第二开口133,调节套131经由第一开口132套设于套筒11远离卡头50的一端,即套筒11远离卡头50的一端经由第一开口132插接于调节套131内。调节套131与套筒11螺纹连接,具体地,调节套13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段(图未示),套筒11远离卡头50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段116,外螺纹段116与内螺纹段螺纹连接。密封件136固定于调节套131的第二开口133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136包括沿靠近卡头50方向依次同轴连接且外径依次减小的密封板137、第一轴部138及第二轴部139,密封板137固定于第二开口133处并密封第二开口133,第一轴部138滑动地插接于套筒11远离卡头50的一端内,第二轴部139较第一轴部138更靠近卡头50。
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11的外壁上还凹设有固定槽115,固定槽115位于外螺纹段116背向卡头50的一侧,固定槽115内装设有第一密封圈(图未示)。调节套131的内壁上还凹设有安装槽135,安装槽135位于调节套131的内螺纹段及固定槽115之间,安装槽135内装设有第二密封圈(图未示)。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端盖13与套筒11连接处的密封性。
槽轮20设于套筒11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槽轮20的中心轴与手柄10的长度方向垂直。具体地,槽轮20设于第一安装腔111,槽轮20包括轮轴22及固定地连接于轮轴22一端的轮体23,其中,轮轴22与手柄10的长度方向垂直,轮轴22转动地穿设第一安装腔111,在本实施方式中,轮轴22转动地穿设第二安装部1113以伸出套筒11外。轮体23转动地设于第一安装腔11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轮体23的外径大于轮轴22的外径,轮体23转动地设于第一安装部1112内并支撑于第一台阶部1114上,轮体23的外周壁上沿其周向均匀间隔地开设有若干所述插槽21。请一并参见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槽21贯通槽轮20的轮体23外周壁形成插口210,插槽21包括分别位于插口210相对两侧的两槽壁211,槽壁211与槽轮20的外周壁之间存在交点,经过交点和槽轮20中心轴的平面与槽壁211之间存在夹角θ,即经过所述交点和槽轮20中心轴的平面与对应的槽壁211不在同一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槽21为喇叭口结构,且插槽21的横截面沿远离槽轮20的中心轴的方向逐渐变大,以更方便将顶杆30导入插槽21。
在本实施方式中,槽轮20还包括固定于轮体23背向卡头50一侧的顶盖25,顶盖25的外径大于轮体23的外径,顶盖25转动地设于第三安装部1115并支撑于第二台阶部1116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力扳手100还包括垫圈61及挡圈63,垫圈61套接于轮轴22上并垫设于轮体23与第一台阶部1114之间;挡圈63套接于轮轴22上并垫设于卡头50与套筒11之间。通过设置垫圈61及挡圈63能够进一步提高限力扳手100的密封性,防止外界杂质进入手柄10内影响限力扳手100的作业,此外,垫圈61及挡圈63的设置还能够减少槽轮20转动过程中对槽轮20、手柄10及卡头50造成的磨损。
顶杆30装设于套筒1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顶杆30一端位于第二安装腔113内,顶杆30的另一端伸入第一安装腔111以与槽轮20的插槽21插接。具体地,顶杆30包括主杆部31、连接轴32及插接轴34,主杆部31及连接轴32均滑动地设于第二安装腔113的收容部1132内,连接轴32及插接轴34分别固定于主杆部31的相对两端,其中,连接轴32固定于主杆部31背向槽轮20的一端,插接轴34固定于主杆部31靠近槽轮20的一端,且插接轴34滑动地穿设第二安装腔113的导向部1134以伸入第一安装腔111的第一安装部1112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轴32及插接轴34的外径均小于主杆部31的外径,插接轴34的自由末端伸入槽轮20的插槽21中。此外,为便于将插接轴34导入插槽21中,插接轴34的自由末端可设置为圆弧端。可以理解,插接轴34的自由末端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将其导入插槽21中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0收容于套筒11的第二安装腔113内,更具体地,弹性件40收容于第二安装腔113的收容部1132中。弹性件40为弹簧,弹性件40的一端套接于连接轴32外并与主杆部31抵接,弹性件40远离顶杆30的一端与端盖13的密封件136接触,具体地,弹性件40远离顶杆30的一端套设于端盖13的第二轴部139外并与端盖13的第一轴部138接触。
卡头50设于套筒11的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头50呈圆盘状,卡头50的中心轴与手柄10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卡头50的中心轴与槽轮20的中心轴重合,卡头50的圆心处与槽轮20的轮轴22位于手柄10外的一端垂直连接,具体地,请一并参见图4,卡头50的圆心处设有扁位轴孔59,轮轴22位于手柄10外的一端设有与扁位轴孔59适配的防转扁位221,扁位轴孔59与位于手柄10外的一端插接配合,从而使得卡头50能够随槽轮20一同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口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口51沿卡头50的周向间隔设置。卡口51贯通卡头50的外周壁形成进出口511,卡口51具有分别设于进出口511相对两侧的两侧壁512,每一侧壁512设有至少两卡口段513,至少两卡口段513沿远离进出口511的方向依次设置,且每一卡口51的两侧壁512上对应的两卡口段513构成一用于与外部工件卡设的扳动口514,每一卡口51中的至少两扳动口514的宽度,即围成扳动口514的两侧壁512之间的距离沿远离进出口511的方向逐渐减小。
使用时,将卡头50前端的卡口51,即远离手柄10的卡口51套设于工作尖设有扳手位的一端,通过合适宽度的扳动口514卡紧工作尖。初始状态下,在弹性件40的弹性力作用下,顶杆30的插接轴34自由末端保持插设于插槽21中的状态。需要拧动时,驱动手柄10转动,由于顶杆30的插接轴34一端插设于槽轮20中,因此,当顶杆30随手柄10的套筒11转动时,通过顶杆30可带动槽轮20及与槽轮20连接的卡头50随手柄10一同转动,以达到拧紧或拧松工作尖的效果。
在顶杆30推动槽轮20转动的过程中,顶杆30受到插槽21的槽壁211施加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存在一沿手柄10长度方向并将顶杆30沿靠近弹性件40一侧顶推的分力,当扭力小于一设定值时,该分力小于弹性件40的弹力,弹性件40的弹力使得顶杆30与槽轮20的插槽21插接契合,进而卡头50随顶杆30及手柄10一同运动;当扭力大于所述设定值时,该分力大于弹性件40的弹力,槽轮20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将顶杆30往端盖13方向顶开,顶杆30随手柄10转动时相对槽轮20打滑,从而断开手柄10与卡头50之间的动力传递,达到限力效果。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转动端盖13,调节端盖13的位置以改变弹性件40在初始状态下的压缩程度,进而对扭力限力的设定值大小进行调节。
上述限力扳手100,在拧动过程中通过顶杆30、槽轮20及弹性件40的配合对卡头50输出的扭力进行限制,使得限力扳手100能够在预设扭力下对工件进行拧动,避免扭力过大破坏工件。
现有技术中用于拆装工作尖的扳手,其用于与工作尖配合的卡口大小固定,该种扳手通常只能适用一种规格扳手位的工作尖的拧松或拧紧,当需要在手柄上更换具有不同规格扳手位的工作尖时,需要准备多把扳手进行操作,导致操作不方便,影响工作效率。本实施例的限力扳手100,其卡头50上的卡口51中设有不同宽度的多个扳动口514,多个不同宽度的扳动口514可适应不同规格扳手位的工作尖的拧紧与拧松,工作时无需准备多把扳手进行工作尖的更换操作,操作方便,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的限力扳手100,卡头50为圆盘状,且沿卡头50的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卡口51,在拧动工作尖的过程中,方便操作者采用适当位置的卡口51对工作尖进行卡持,使用方便;且圆盘状的卡头50更方便制造。
上述限力扳手100,手柄10包括套筒11及与套筒11可拆卸连接的端盖13,弹性件40仅与端盖13及顶杆30接触,当需要对扳手100进行维护时,可将端盖13从套筒11中拆下,然后将弹性件40及顶杆30从套筒11内取出,方便更换或维护。端盖13包括与套筒11滑动连接的第一轴部138,通过第一轴部138与调节套131的配合,能够使端盖13的安装更稳定。
上述限力扳手100,弹性件40的相对两端分别套设于端盖13的第二轴部139及顶杆30的连接轴32上,能够对弹性件40的伸缩导向,提高弹性件40的复位精度。
上述限力扳手100,槽轮20安装时,只需要将槽轮20插设于第一安装腔111内即可,组装方便,槽轮20安装后,槽轮20的轮体23支撑于第一安装腔111的第一台阶部1114上,通过第一台阶部1114与卡头50的作用能够防止槽轮20沿轮轴22随意移动,防止槽轮20从手柄10上掉落;槽轮20的顶盖25的设置能够对轮体23进行防护,避免外界杂质进入槽轮20处影响槽轮20的运作。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限力扳手100不限于用于对工作尖的拧动,其也可以用于其他工作的拧动。
可以理解,弹性件40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弹簧,其也可以使用弹垫或者其它弹性体。
可以理解,卡头50与槽轮20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可采用焊接等方式将卡头50与槽轮20的轮轴22一端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手柄10的形状及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形状或结构,例如,也可以在端盖13上设置外螺纹,而在套筒11的一端内壁上设置与端盖13上外螺纹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或者当不需要拆卸时,可将端盖13与手柄10固定连接。端盖13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第一轴部138及第二轴部139,此时,弹性件40可抵接于端盖13的密封板137上。
可以理解,顶杆30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省略连接轴32,此时,弹性件40可抵接于顶杆30的主杆部31上;或者可将主杆部31与插接轴34的外径设置一致等。
可以理解,卡头50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的圆盘状,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多边形板状等,卡口5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一个。
可以理解,槽轮20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槽轮20可以省去轮轴22,槽轮20上可开设有插接口,此时,卡头50可通过一轴杆与槽轮20的插接口插接连接。
可以理解,卡口51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只设置一种宽度的扳动口514,或者多个卡口51中扳动口514的宽度可以不同。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限力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槽轮、顶杆、弹性件及卡头,所述槽轮与所述手柄转动连接,所述槽轮的周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插槽;所述顶杆与所述手柄滑动连接,所述顶杆的可滑动方向与所述槽轮的中心轴相互垂直,所述顶杆的一端插接于其中一所述插槽内;所述弹性件沿伸缩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杆及所述手柄接触,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顶杆的可滑动方向一致;所述卡头位于所述手柄外并与所述槽轮连接,以随所述槽轮转动,所述卡头上设有至少一用于与工件卡持的卡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套筒及端盖,所述槽轮转动地装设于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顶杆装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端盖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槽轮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套筒内,且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端盖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调节套及密封件,所述调节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密封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槽轮的一端经由所述第一开口插接于所述调节套内并与所述调节套螺纹连接,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密封件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沿靠近所述槽轮方向依次同轴连接且外径依次减小的密封板、第一轴部及第二轴部,所述密封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一轴部滑动地插接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槽轮的一端内,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顶杆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轴部外并与所述第一轴部接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限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设有第一安装腔及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设于所述套筒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腔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延伸,并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另一端贯通所述套筒;所述槽轮设于第一安装腔,所述顶杆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顶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以与所述槽轮的插槽插接;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限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包括主杆部、连接轴及插接轴,所述连接轴及所述插接轴分别固定于所述主杆部的相对两端,所述连接轴的外径小于所述主杆部的外径,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套接于所述连接轴外并与所述主杆部抵接,所述插接轴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以插接于所述槽轮的插槽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限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轴的外径小于所述主杆部的外径,所述第二安装腔包括沿靠近所述第一安装腔的方向依次连通的收容部及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孔径小于所述收容部,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收容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所述主杆部及所述连接轴均滑动地设于所述收容部内,所述插接轴滑动地穿设所述导向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贯通所述卡头的外周壁形成进出口,所述卡口具有分别设于所述进出口相对两侧的两侧壁,每一所述侧壁设有至少两卡口段,至少两卡口段沿远离所述进出口的方向依次设置,且每一所述卡口上的两侧壁对应的两所述卡口段构成一用于与外部工件卡设的扳动口,每一所述卡口中的至少两所述扳动口的宽度沿远离所述进出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贯通所述槽轮的周壁形成插口,所述插槽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插口相对两侧的两槽壁,所述槽壁与所述卡头的外周壁之间存在交点,经过所述交点和所述槽轮的中心轴的平面与所述槽壁之间存在夹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为喇叭口结构,且所述插槽的横截面沿远离所述槽轮的中心轴的方向逐渐变大。
CN202320749585.1U 2023-04-07 2023-04-07 限力扳手 Active CN219582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9585.1U CN219582724U (zh) 2023-04-07 2023-04-07 限力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9585.1U CN219582724U (zh) 2023-04-07 2023-04-07 限力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2724U true CN219582724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0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9585.1U Active CN219582724U (zh) 2023-04-07 2023-04-07 限力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27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95099A (en) Stress reduced pinned anvil and socket tool
US7703196B2 (en) Compression tool length adjuster
CN219582724U (zh) 限力扳手
KR20020006418A (ko) 공구소켓
KR19980051759A (ko) 반도체 가스실린더 교체용 공구
CN108555580A (zh) 一种铰链螺钉拧紧机器人用拧紧夹具
US2023013880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serting And Removing Bushing Assemblies
CN218747488U (zh) 一种张紧器拆解工装
CN219582725U (zh) 扭力扳手
CN210774512U (zh) 一种封堵装置
CN209903066U (zh) 一种旋拧螺柱的工装
CN217833526U (zh) 一种压套螺母快速拧紧工具
CN216430814U (zh) 一种万向气动接头
CN215173091U (zh) 一种胶管卡子
CN217611392U (zh) 一种动力快装装置、动力装置及手术机器人
CN104959942A (zh) 一种螺母拆装工具
CN219946018U (zh) 一种棘轮手柄主体
CN105500262B (zh) 一种方便更换螺丝刀刀头的电动螺丝刀
CN209190639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扳手批头
CN112536753B (zh) 多尺寸扳手及其转换装置
CN213970909U (zh) 一种可调型内六角扳手
CN220296975U (zh) 一种具有活动适配结构的水利阀门扳手
CN218698399U (zh) 一种内螺纹定位销拆卸工具
US1199903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serting and removing bushing assemblies
CN219211509U (zh) 一种锂电拉铆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