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7033U - Ic卡控制电路、读写ic卡的设备及超声波流量计 - Google Patents

Ic卡控制电路、读写ic卡的设备及超声波流量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7033U
CN219577033U CN202223607788.1U CN202223607788U CN219577033U CN 219577033 U CN219577033 U CN 219577033U CN 202223607788 U CN202223607788 U CN 202223607788U CN 219577033 U CN219577033 U CN 219577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capacitor
card
resistor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77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赓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CY INSTRUMENT GROUP CO Ltd
Goldcard Smar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CY INSTRUMENT GROUP CO Ltd
Goldcard Smar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CY INSTRUMENT GROUP CO Ltd, Goldcard Smar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CY INSTRUMENT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77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7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7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7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IC卡控制电路、读写IC卡的设备及超声波流量计,该电路包括:电源管理电路、微处理器,逻辑门电路、卡检测电路、静电防护电路和外设接口;静电防护电路包括:用于对第一输入电源进行滤波的第一电容、用于保护第一输入电源,且与第一电容并联连接的第一双向瞬态电压抑制器ESD元器件、与IC复位信号线和IC时钟信号线连接,且分别用于保护IC复位信号线和IC时钟信号线的第二ESD元器件,以及与IC输入信号线和IC输出信号线连接,且分别用于保护IC输入信号线和IC输出信号线的第三ESD元器件。解决了现有技术IC卡控电路易受到外部静放电干扰,空闲时功耗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IC卡控制电路、读写IC卡的设备及超声波流量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单片机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C卡控制电路、读写IC卡的设备及超声波流量计。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Card,IC)卡由于其具体要体积小便于携带、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医疗、工业控制等众多领域中。此外,按照识别IC卡方式的不同,可将IC可分为接触式IC卡或非接触式IC卡。其中,接触式IC卡在工业控制产品中功能应用也是多种做样,有开阀卡、关阀卡及调价卡等。
现有技术中,对于接触式IC的读取和写入均是依靠IC卡控制电路来实现的,即IC卡控制电路是保证微处理器系统与IC卡的数据交互读、写的关键,但是现有的IC卡控制电路易受到外部静电放电等相关的干扰,使得对IC卡的读写处理易出错。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IC卡控制电路、读写IC卡的设备及超声波流量计,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IC卡控制电路易受外部接口静放电干扰且空闲时消耗功耗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IC卡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管理电路、微处理器,逻辑门电路、卡检测电路、静电防护电路和外设接口;
所述静电防护电路包括:用于对第一输入电源进行滤波的第一电容、用于保护所述第一输入电源,且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连接的第一双向瞬态电压抑制器ESD元器件、与IC复位信号线和IC时钟信号线连接,且分别用于保护所述IC复位信号线和IC时钟信号线的第二ESD元器件,以及与IC输入信号线和IC输出信号线连接,且分别用于保护所述IC输入信号线和IC输出信号线的第三ESD元器件;
其中,
所述第一ESD元器件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电源和所述外设接口连接;
所述IC复位信号线、IC时钟信号线均分别连接在所述逻辑门电路和所述外设接口之间;
所述IC输入信号线、IC输出信号线均分别连接在所述微处理器和所述外设接口之间。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管理包括:第二输入电源、用于对所述第二输入电源进行导通或者关断的晶体管、与所述晶体管的栅源极连接的第一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晶体管栅极连接的第二电阻;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为所述晶体管栅源极上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为所述晶体管栅极限流电阻。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逻辑门电路包括:第一逻辑芯片、第二逻辑芯片、用于防止对所述第一逻辑芯片、第二逻辑芯片和微处理器工作的保护电路、以及用于对所述第一逻辑芯片和第二逻辑芯片输入的第二输入电源去耦、滤波的电容组。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电路包括:
与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给IC复位信号线连接的第三电阻、与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给IC时钟信号线连接的第四电阻、与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给IC读写信号线的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三电阻连接,且用于对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给IC复位信号线滤波的第二电容、与所述第四电阻连接,且用于对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给IC时钟信号线滤波的第三电容,以及所述第五电阻连接,且用于对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给IC读写信号线滤波的第四电容。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组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电源进行去耦的第五电容、与所述第五电容并联连接的用于滤波的第六电容、用于对所述第二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电源进行去耦的第七电容、与所述第七电容并联连接的用于滤波的第八电容;
其中,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电源的接口相连、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七电容一端和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电源的接口相连、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逻辑芯片和所述第二逻辑芯片均为非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逻辑芯片和所述第二逻辑芯片均为与非门,或者或非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检测电路包括:
用于对所述IC卡输出信号进行滤波的第九电容、与所述第九电容串联连接的第六电阻、与所述第六电阻串联的第七电阻、与所述IC输出信号线相连接的第八电阻;
其中,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与IC输出信号线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IC输出信号线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电源相连。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读写IC卡的设备,包括:如前任一项所述的IC卡控制电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超声波流量计,包括:如前任一项所述的IC卡控制电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IC卡控制电路、读写IC卡的设备及超声波流量计,该IC卡的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管理电路、微处理器,逻辑门电路、卡检测电路、静电防护电路和外设接口;静电防护电路包括:用于对第一输入电源进行滤波的第一电容、用于保护第一输入电源,且与第一电容并联连接的第一双向瞬态电压抑制器ESD元器件、与IC复位信号线和IC时钟信号线连接,且分别用于保护IC复位信号线和IC时钟信号线的第二ESD元器件,以及与IC输入信号线和IC输出信号线连接,且分别用于保护IC输入信号线和IC输出信号线的第三ESD元器件;其中,第一ESD元器件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输入电源和外设接口连接;IC复位信号线、IC时钟信号线均分别连接在逻辑门电路和外设接口之间;IC输入信号线、IC输出信号线均分别连接在微处理器和外设接口之间。相比与现有技术,利用本申请提供的IC卡控制电路中的静电防护电路,可防止外部静放电的干扰,进而保护了控制电路中的敏感元器件,使本方案适用更广的应用环境与产品当中;此外,基于本申请提供的电源管理电路,可使得IC卡控制电路在空闲时的功耗几乎为零,减少IC卡可控电路中的元器件的损耗,进而延长IC卡控制电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IC卡可控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IC卡可控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IC卡可控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IC卡可控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IC卡可控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IC卡可控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IC卡可控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IC卡控制电路;
101:电源管理电路;
102:微处理器;
103:逻辑门电路;
1031:保护电路;
1032:电容组;
104:卡检测电路;
105:静电防护电路;
IC-PWR:第一输入电源;
VCC:第二输入电源;
GND:接地;
C1:第一电容;
D1:第一双向瞬态电压抑制器ESD元器件;
D2:第二ESD元器件;
D3:第三ESD元器件;
P1:外设接口;
Q1:晶体管;
R3:第一电阻;
R7:第二电阻;
R1:第三电阻;
R4:第四电阻;
R5:第五电阻;
R10:第六电阻;
R9:第七电阻;
R8:第八电阻;
R2:第九电阻;
C1:第一电容;
C2:第二电容;
C3:第三电容;
C6:第四电容;
C4:第五电容;
C5:第六电容;
C8:第七电容;
C7:第八电容;
C9:第九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再者,还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描述中的“前端”、“后端”、“一端”、“另一端”,仅用来区分线束的两端,当其中一个端点被定义为“前端”或“后端”时,相应的,另一端则被定义为“后端”或“前端”,对于“一端”和“另一端”可以采用相同的理解方式,本申请以线束的左方向作为前端、线束的右方向作为后端为例,但并不对此做出限定。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对于用于读写接触类IC卡的电路,通常依赖电路中的外设接口来接触IC卡,在检测到IC卡后,对IC卡进行读写处理,且现有技术中无论是否有IC卡的接入,电路均保持续通电的工作状态。
由于对接触类IC卡进行读写处理时,需要IC卡与用于读写IC的电路进行接触,而在接触的过程中可能放置IC卡的用户存在静电等外部干扰,这些外部干扰会影响电路内部的元器件,影响大的情况下会导致内部元器件的接口接触不实,进而影响对接触类IC卡的读写处理操作。
再者,当用于读写IC卡的电路持续保持通电的工作状态,不仅消耗的能耗大,而且易导致内部的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变短,进而导致承载读写IC卡控制电路的设备的使用寿命变短。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构思在于:如何实现既可防护外部接口静放电,又可智能控制电路通断的IC卡控制电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IC卡控制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IC卡控制电路10、包括电源管理电路101、微处理器102,逻辑门电路103、卡检测电路104、静电防护电路105和外设接口P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IC卡控制电路10可以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 Board,PCB)的形式存在,但不限于其他的呈现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管理电路101用于控制IC卡控制电路的电源的通断;微处理器102可通过交互控制检测端口控制该IC卡控制电路对待检测IC卡进行读写控制处理;逻辑门电路103用于对微处理器102发送信号进行整形转换,以便于获取到用于高频通信信号的要求;卡检测电路104用于检测该IC卡控制电路中是否有待检测IC卡接入,当微处理器检测到有待检测IC卡插卡、拔卡的检测信号后,将控制电源管理电路101接通电源,为该IC卡控制电路进行供电;静电防护电路105和外设接口P1用于为接触式IC卡提供接触端口,且用于防止外接端口产生的静放电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IC卡控制电路所读写的接触式IC卡包括但不限于:应用于医院或工业集团消耗超大体积流量燃气的场景。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IC卡控制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静电防护电路105包括:用于对第一输入电源进行滤波的第一电容C1,用于保护第一输入电源IC-PWR,且与第一电容C1并联连接的第一双向瞬态电压抑制器ESD元器件D1、与IC复位信号线和IC时钟信号线连接,且分别用于保护IC复位信号线和IC时钟信号线的第二ESD元器件D2,以及与IC输入信号线和IC输出信号线连接,且分别用于保护IC输入信号线和IC输出信号线的第三ESD元器件D3;其中,第一ESD元器件D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输入电源IC-PWR和外设接口P1的1号引脚连接;IC复位信号线、IC时钟信号线均分别连接在逻辑门电路和外设接口P1之间;IC输入信号线、IC输出信号线均分别连接在微处理器和外设接口之间。
其中,D1的一端连接接地GND线,D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IC-PWR线相连;CI与D1进行并联连接;外设接口P1具有10个引脚,引脚1用于连接第一输入电源IC-PWR线,且与用于限流的第九电阻R2相连接;引脚2用于连接接地GND线;引脚3用于连接IC复位信号线;引脚5用于连接IC时钟信号线;引脚6用于连接IC输入信号线;引脚9用于连接IC输出信号线;引脚4、引脚7和引脚10均不进行连接;D2和D3的一端均与接地GND线连接,且D2的另一端与IC时钟信号线和IC复位信号线连接,而D3的另一端与IC的输入信号线和IC输出信号线相连。
再者,图2中的IC复位信号线IC-RST用于接收微处理器102发送的复位信号,IC时钟信号线IC-CLK用于接收微处理器102发送的时钟信号,为输入信号线IC-IO用于接收微处理器102发送的读写信号;IC输出信号线IC-IN用于发送待检测IC卡的信号。
具体的,当微处理器102检测到卡检测电路104检测到外设接口P1中的P1与待检测IC卡接触时,检测到外设接口P1的9号引脚相连的输出信号线输出低压电平信号,即微处理器102检测到待检测的IC卡接入时,微处理器102的交互控制检测端口中的电源控制信号MCU-IC-IN输出为低压电平信号,以控制电源管理电路101为IC卡控制电路供电。
当IC卡有电源供电时,静电防护电路105和将进行静电防护处理,以保证IC卡控制电路中的各个信号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进行信号传输,防止IC卡内部的电源管理电路101、微处理器102及逻辑门电路103元器件损坏。
可选的,静电防护电路105中的D1实时检测第一输入电源IC-PWR线上的电压值,若检测到的电源值比预设的第一输入电源的稳定电压值时,基于电压能量消耗的原理,将第一输入电源IC-PWR线上检测到的电压抑制到稳定的电压值范围内。
相似的,D2对IC复位信号线IC-RST以及IC时钟信号线IC-CLK上电压、电流的防护处理,以及D3对IC输入信号线IC-IO和IC输出信号线IC-IN的防护处理同D1的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105所提供的电路结构中的P1以及104均处于持续连接外接电源的情况,即105和104持续保持与外接电源通电的状态,而105中的D1、D2和D3均是在IC卡控制电路10通电的情况下进行防护工作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IC卡控制电路上增加D1、D2、D3以及C1可实现对IC卡接入时所携带的外部接口的干扰的防护,可保护IC卡控制电路中内部的元器件避免受到外部接口静放电损坏,进而使得IC卡控制电路能够精准地对待检测IC卡进行读写处理,以及延长IC卡控制电路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IC卡控制电路结构的示意图,为了保证IC卡控制电路消耗的能耗减少,为此对IC卡的电路供电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如图3所示,IC卡控制电路10的电源管理电路101,包括:
第二输入电源VCC、用于对第二输入电源VCC进行导通或者关断的晶体管Q1、与晶体管的栅源极连接的第一电阻R3、分别与第一电阻R3和晶体管栅极连接的第二电阻R7;其中,第一电阻R3为晶体管栅源极上拉电阻;第二电阻R7为晶体管栅极限流电阻。
可选的,第二输入电源VCC为外部提供的外接电源,用于对IC卡控制电路进行供电处理;与限流电阻R7相连的MCU-IC-PWR-CTL为微处理器102的交互控制检测端口发出的电源控制信号,当MCU-IC-PWR-CTL为低电平信号时,则表示控制电源管理电路101进行接通处理,当电源控制信号MCU-IC-PWR-CTL为高电平信号时,则表示控制电源管理电路101进行关断处理。
具体的,当微处理器102检测到105中的P1中的9号引脚连接的IC输出信号输出的为低电平信号是,则控制其交互控制检测端口发出的电源控制信号MCU-IC-PWR-CTL输出为低电平信号,并进行电源的接通处理,以为IC卡控制电路进行供电处理。
相应的,Q1的栅极接入的是低电平信号,而Q1的源极接入是由上拉电阻将接入信号上拉至与VCC相等的高电平信号,从而使得Q1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使得VCC可为IC卡控电路10处于接通电源的状态,进而为IC卡控电路10提供第一输入电源IC-PWR。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源控制信号MCU-IC-PWR-CTL输出为高电平信号,即Q1的栅极接入的高电平信号,而Q1的源极接入的仍是高电平信号,因此,Q1处于断开的状态,进而VCC无法为IC卡控制电路10供电。
其中,限流电阻R7为Q1栅级限流电阻,防止因Q1栅级过流而烧坏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当微处理器102检测到未有待检测的IC接入时,或是在待检测IC接入时且待检测IC卡的接入时间超出预设的接入时间阈值时,则控制电源控制信号MCU-IC-PWR-CTL为高电平信号,使得Q1处于断开状态,进而对IC卡控制电路10的电源进行关断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源管理电路101,利用该电路可在IC卡控制电路10在有待检测卡接入时,微处理器102控制电源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使得Q1处于接通状态,进而控制电源管理电路101进行接通处理,以为IC卡控制电路进行供电;反之,微处理器102控制电源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使得Q1处于断开状态,进而控制电源管理电路101处于关断状态,即断开VCC的供电状态。这实现了在有待检测卡接入的时候为IC卡控制电路10进行供电处理,在未有IC卡接入时或者忘记拔掉待检测IC卡的时候,自动对IC卡控制电路10进行断电处理,进而降低IC卡控制电路10的使用功耗,使得IC卡控制电路10在空闲时的功耗几乎为零,减少了IC卡控制电路10内部元器件的消耗,进而延长了IC卡控制电路10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三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IC卡控制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具体阐释了如何对待检测IC卡的读取信号进行整形转换处理,以保证高频率通信的要求,进而提高对待检测IC卡的读写处理的效率。如图4所示,用于对读写信号进行整形转换的逻辑门电路103,包括:
第一逻辑芯片U1、第二逻辑芯片U2、用于防止对第一逻辑芯片、第二逻辑芯片和微处理器工作的保护电路1031、以及用于对第一逻辑芯片和第二逻辑芯片输入的第二输入电源去耦、滤波的电容组1032。
其中,UI和U2是对微处理器102的交互控制检测端口发出的微处理器发送给IC复位信号MCU-IC-RST、微处理器发送给IC时钟信号MCU-IC-CLK以及微处理器发送给IC读写信号MCU-IC-DO进行波形整形变换处理的器件。可以理解为:U1和U2用于调整上述三种信号的波形的,如将上升沿转换为下降沿等;为了满足高频通信的要求,本实施例使用的U1和U2具体可能快速改变信号时沿的为非门,但不限制于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如与非门和/或或非门。
此外,U1和U2均为2通道的非门,即分别具有6个引脚。对于U1而言:引脚1用于连接MCU-IC-CLK所在的时钟信号线;引脚2用于连接接地GND线;引脚3用于连接MCU-IC-RST所在的复位信号线;引脚4用于连接整形变换后的MCU-IC-RST所在的复位信号线;引脚5用连接IC-PWR;引脚6用于连接变换后的MCU-IC-CLK所在的时钟信号线。对于U2而言:引脚1用于连接MUC-IC-DO所在的读写信号线;引脚2用于连接接地GND线;引脚3和引脚4为空闲引脚;引脚5用于接入IC-PWR;引脚6用于连接整形变换后的MUC-IC-DO所在的读写信号线。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IC卡控制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图5阐释了保护电路1031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保护电路1031包括:
与微处理器102连接的MCU的IC复位信号线连接的第三电阻R1、与微处理器发送给IC时钟信号线连接的第四电阻R4、与微处理器发送给IC读写信号线的第五电阻R5、与第三电阻R1连接,且用于对微处理器发送给IC复位信号线滤波的第二电容C2、与第四电阻R4连接,且用于对微处理器发送给IC时钟信号线滤波的第三电容C3,以及第五电阻R5连接,且用于对微处理器发送给IC读写信号线滤波的第四电容C6。
其中,R1、R4、R5均为上限电流电阻,用于保护MCU-IC-RST、MCU-IC-CTL、MCU-IC-DO所在的信号线因过流而损坏微处理器102以及逻辑门芯片U1和U2;C2、C3与C6的一端分别与MCU-IC-RST、MCU-IC-CTL、MCU-IC-DO所在的信号线连接,且C2、C3与C6的另一端均与接地GND连接,且用于滤除掉不需要的高频信号,防止干扰微处理器102、逻辑门芯片U1和U2芯片的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电路1031可使得微处理102以及逻辑门芯片UI和U2能够在不被损坏的情况下对待检测IC卡进行读写处理,可进一步提高对IC卡控制电路10的保护以及滤波处理。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IC卡控制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具体阐释了用于去耦、滤波的电容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容组包括:
用于对第一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电源进行去耦的第五电容C4、与第五C4电容并联连接的用于滤波的第六电容C5、用于对第二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电源进行去耦的第七电容C8、与第七电容C8并联连接的用于滤波的第八电容C7;其中,第五电容C4的一端和第六电容C5的一端均与第一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电源IC-PWR的接口相连、第五电容C4的另一端和第六电容C5的另一端均接地GND、第七电容C8一端和第八电容C7的一端均与第二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电源IC-PWR线相连、第七电容C8的另一端和第八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GND。
具体的,C4与C8为去耦电容,用于对U1、U2的输入电源IC-PWR进行去耦,即去耦电容可以提供较稳定的电源,同时也可以降低U1和U2耦合到的电源端的噪声,以降低MCU-IC-RST、MCU-IC-CTL、MCU-IC-DO受到U1和U2的影响。C5和C7为滤波电容,用于滤除UI和U2的输入电源IC-PWR的高频干扰信号,以保证UI和U2接收到的IC-PWR的信号处于稳定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阐释了如何对IC卡控制电路10的逻辑门电路103的具体结构,利用该结构既可实现用于高频通信的交互信号,又可以保护微处理器102以及逻辑门芯片U1和U2的接口免受过流、过压以及高频率信号的影响,进而提高了对待检测IC卡的读写处理效率。
实施例四
图7为申请提供的一种IC卡控制电路结构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主要阐释的是检测到待检测IC卡插卡、拔插动作的卡检测电路104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卡检测电路104包括:
用于对IC卡输出信号进行滤波的第九电容C9、与第九电容C9串联连接的第六电阻R10、与第六电阻串联的第七电阻R9、与IC输出信号线相连接的第八电阻R8;其中,第九电容C9的一端接地GND、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与IC输出信号线相连;第七电阻R9的一端与IC输出信号线相连、第七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出电源相连。
具体的,卡检测电路104持续处于通电状态,用以检测是否有待检测IC卡的插卡、拔卡事件发生。R9为上拉电阻,可将且R9与IC输出信号线相连接的交点上拉为与VCC相等的高电平信号,相应的,在有待检测IC卡插入时,该交点的电平信号则变为低电平信号,用以作为插卡信号。当IC卡输出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或是IC输出信号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时,均可作为拔卡信号。
此外,R8与R10均为限流电阻,分别用于保护IC输出信号线和IC输入信号线上因过流而烧损微处理器102;C9用于对IC输出信号线进行滤波的电容,以滤除不需要的高频信号,防止干扰微处理器102工作,进而提高对待检测IC卡的处理效率。
更为具体的,当微处理器接收到IC输出信号MCU-IC-DI为低电平信号后,则触发电源管理电路101进行接通电源处理,以为该IC卡控制电路进行供电,进而可触发逻辑门电路103对读写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读写读写信号发送给待检测的IC卡,当微处理器102接收IC输入信号MCU-IC-IN后,根据该输入信号的内容执行相应的处理,即可完成对待检测IC卡的读写处理,如当进行写处理时,可为充值操作。
进一步的,当IC信号输出为高电平信号时,微处理器102输出的电源控制信号亦为高电平信号,控制电源管理电路101进行关断处理,以保证IC卡控制电路以较低的功耗进行IC卡检测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阐释了卡检测电路104如何检测待检测IC卡的插卡信号和拔卡信号的处理操作,以及如何根据插卡信号和拔卡信号进行电源管理电路101的控制的具体处理步骤,进而可降低对IC卡控制电路10的功耗的消耗。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微处理器102对待检测IC卡发出读写信号MCU-IC-DO后,待检测IC卡接收到读写信号后,将与微处理器102交互的信息通过IC输入信号线传输给微处理器102,即微处理器接收到待检测卡输出的信号MUC-IC-DI,且根据该信号的具体信息执行相应的操作处理,以实现对IC卡的读写处理。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读写IC卡的设备,包括如前任一项实施例所提供的IC卡控制电路。
在一种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超声波流量计,该超声波流量计包括:如前任一项实施例中提到的IC卡控制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可选的实施例仅为本申请提供的示例,但本申请所提供的IC卡控制电路还可适用于任意一款用于读写接触式IC卡的设备,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IC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电路、微处理器,逻辑门电路、卡检测电路、静电防护电路和外设接口;
所述静电防护电路包括:用于对第一输入电源进行滤波的第一电容、用于保护所述第一输入电源,且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连接的第一ESD元器件、与IC复位信号线和IC时钟信号线连接,且分别用于保护所述IC复位信号线和IC时钟信号线的第二ESD元器件,以及与IC输入信号线和IC输出信号线连接,且分别用于保护所述IC输入信号线和IC输出信号线的第三ESD元器件;
其中,
所述第一ESD元器件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电源和所述外设接口连接;
所述IC复位信号线、IC时钟信号线均分别连接在所述逻辑门电路和所述外设接口之间;
所述IC输入信号线、IC输出信号线均分别连接在所述微处理器和所述外设接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包括:第二输入电源、用于对所述第二输入电源进行导通或者关断的晶体管、与所述晶体管的栅源极连接的第一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晶体管栅极连接的第二电阻;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为所述晶体管栅源极上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为所述晶体管栅极限流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C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门电路包括:第一逻辑芯片、第二逻辑芯片、用于防止对所述第一逻辑芯片、第二逻辑芯片和微处理器工作的保护电路、以及用于对所述第一逻辑芯片和第二逻辑芯片输入的第二输入电源去耦、滤波的电容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IC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
与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给IC复位信号线连接的第三电阻、与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给IC时钟信号线连接的第四电阻、与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给IC读写信号线的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三电阻连接,且用于对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给IC复位信号线滤波的第二电容、与所述第四电阻连接,且用于对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给IC时钟信号线滤波的第三电容,以及所述第五电阻连接,且用于对所述微处理器发送给IC读写信号线滤波的第四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IC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组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电源进行去耦的第五电容、与所述第五电容并联连接的用于滤波的第六电容、用于对所述第二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电源进行去耦的第七电容、与所述第七电容并联连接的用于滤波的第八电容;
其中,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电源的接口相连、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七电容一端和所述第八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逻辑芯片的第一输入电源的接口相连、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所述的IC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逻辑芯片和所述第二逻辑芯片均为非门。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所述的IC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逻辑芯片和所述第二逻辑芯片均为与非门,或者或非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IC卡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检测电路包括:
用于对所述IC卡输出信号进行滤波的第九电容、与所述第九电容串联连接的第六电阻、与所述第六电阻串联的第七电阻、与所述IC输出信号线相连接的第八电阻;
其中,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与IC输出信号线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IC输出信号线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输出电源相连。
9.一种读写IC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IC卡控制电路。
10.一种超声波流量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IC卡控制电路。
CN202223607788.1U 2022-12-30 2022-12-30 Ic卡控制电路、读写ic卡的设备及超声波流量计 Active CN219577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7788.1U CN219577033U (zh) 2022-12-30 2022-12-30 Ic卡控制电路、读写ic卡的设备及超声波流量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7788.1U CN219577033U (zh) 2022-12-30 2022-12-30 Ic卡控制电路、读写ic卡的设备及超声波流量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7033U true CN219577033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64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7788.1U Active CN219577033U (zh) 2022-12-30 2022-12-30 Ic卡控制电路、读写ic卡的设备及超声波流量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7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7656B (zh) 通信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CN106374909B (zh) 一种带热插拔功能的i/o端口电路结构
CN104090154A (zh) 列车供电监测子系统漏电流检测模块
CN103219042B (zh) 通过usb接口实现程序烧录的电路及存储器电路
CN219577033U (zh) Ic卡控制电路、读写ic卡的设备及超声波流量计
CN201017311Y (zh) 一种可热插拔的硬盘
CN106569572B (zh) 主板及具有该主板的电脑控制系统
CN103594873B (zh) 插头侦测电路
CN105119118B (zh) 一种usb充电线
CN209730809U (zh) 一种sd卡静电保护电路
CN214380067U (zh) 一种可保护主机usb电源接口的电路
CN207965879U (zh) Usb数据信号传输隔离装置
CN102073367A (zh) PXIe嵌入式系统控制器的电源管理装置
CN210958336U (zh) 一种抗干扰的信号板卡
CN214014394U (zh) 基于监测显示设备usb输出电压实现自动定位检测电路
CN207321772U (zh) 一种电子信息抗干扰器
CN205942601U (zh) 电子设备接口通信降低功耗的装置
CN201127057Y (zh) Usb接口的供电与保护电路及具有该电路的数字电视接收机
CN220962413U (zh) 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JP3306639B2 (ja) 周辺装置
CN105809792B (zh) 用于远距离传输的电路以及生物识别装置、门禁系统
CN219627364U (zh) 一种热插拔保护电路及应用有该电路的表计
CN217932650U (zh) 上电控制模块及机箱
CN220105650U (zh) 一种ops模块热插保护结构
CN215498426U (zh) 一种远程数据采集终端rtu的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