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2413U - 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2413U
CN220962413U CN202322569217.1U CN202322569217U CN220962413U CN 220962413 U CN220962413 U CN 220962413U CN 202322569217 U CN202322569217 U CN 202322569217U CN 220962413 U CN220962413 U CN 220962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apacitor
digital
transmission circuit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692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oyclou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oy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oyclou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oy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692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2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2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2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以及终端设备,该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包括:信号输入输出单元、电源通路单元和数字通路单元。通过信号输入输出单元接入初始信号,当初始信号为电源信号时可以通过电源通路单元中过压保护芯片的输出引脚输出,当初始信号为第一数字信号时,在经过数字通路单元中的第一电容后输出。当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入第二数字信号时,该第二数字信号在经过第一电容后由信号输入输出单元接收并输出。由此,不仅可以对初始信号进行识别并通过不同通路单元进行传输,还可以通过输出的电源信号实现充电功能,通过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二数字信号的传输实现双向通信的功能,结构简单,便于理解,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都追求外形小巧精简来博得消费者的关注。常见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很多选择用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来进行充电和通信。这种方式将充电和通信集成到一个连接器里面,可以节约空间并且方便使用,具体表现为通过数据线给终端设备充电的同时,也可以利用USB接口的正信号脚(Data Positive,DP)和负信号脚(Data Minus,DM)两个信号脚让上位机和该终端设备的主控芯片进行通信,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和开发者对终端设备进行操作。
然而对于没有USB通信接口的终端设备来说,使用主控芯片的终端设备就无法通过USB连接器和上位机进行通信。对此,现有方案采用比较器芯片、三极管以及多个场效应管相结合的电路,实现电源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分,进而实现充电和通信两个功能。
这种电路不仅结构复杂,不便于理解,成本也较高,不利于量产。而且,这种电路仅能实现数字信号的单向传输,无法实现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进而不具有通信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以及终端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包括:信号输入输出单元、电源通路单元和数字通路单元;
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用于接入初始信号,所述初始信号包括电源信号或第一数字信号;
所述电源通路单元包括过压保护芯片,所述过压保护芯片的输入引脚与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连接,所述过压保护芯片的输出引脚用于输出所述电源信号;
所述数字通路单元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还用于接入第二数字信号,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还用于接收并输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包括磁吸头;
所述磁吸头包括信号采集引脚和接地引脚,所述信号采集引脚用于与初始信号源连接,以接入所述初始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还包括瞬态电压抑制器;
所述瞬态电压抑制器的负极与所述信号采集引脚连接,所述瞬态电压抑制器的正极接地。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所述数字通路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还用于接入所述第二数字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所述数字通路单元还包括稳压管;
所述稳压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的正极接地。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所述过压保护芯片的输出引脚还用于与终端设备中配置的充电芯片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还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输出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所述过压保护芯片的输入引脚与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通过阻值小于预设阻值的第二电阻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所述电源通路单元还包括第二电容和/或第三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过压保护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所述过压保护芯片用于在所述电源信号小于或等于电压阈值时导通,在所述电源信号高于所述电压阈值时断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本体,以及上述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
所述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封装在所述终端设备本体内部;
所述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用于基于所述电源通路单元为所述终端设备本体充电,还用于基于所述数字通路单元为所述终端设备本体提供双向通信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以及终端设备,该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包括:信号输入输出单元、电源通路单元和数字通路单元。通过信号输入输出单元接入初始信号,当初始信号为电源信号时可以通过电源通路单元中过压保护芯片的输出引脚输出,当初始信号为第一数字信号时,可以在经过数字通路单元中的第一电容后输出。同时,当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入第二数字信号时,该第二数字信号还可以在经过第一电容后由信号输入输出单元接收并输出。由此,不仅可以对初始信号进行识别并通过不同通路单元进行传输,还可以通过输出的电源信号实现充电功能,通过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二数字信号的传输实现双向通信的功能。此外,该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的结构简单,便于理解,使用的元器件较少,成本较低,可以节约量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信号识别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中磁吸头的结构示意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如图1为现有方案中的信号识别电路,该信号识别电路包括比较单元10以及通路单元20,通路单元20包括NPN三极管201、第一场效应管202以及第二场效应管203。
比较单元10用于接入目标信号Signal,并将目标信号Signal经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分压得到目标电压,将目标电压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得到并输出比较结果。
NPN三极管201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与比较单元10的输出端连接,NPN三极管201的集电极用于经第四电阻接入目标信号Signal,NPN三极管202的发射极接地。
第一场效应管202的栅极与比较单元1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202的源极用于接入目标信号Signal,第一场效应管202的漏极用于与终端设备的主控芯片3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第二场效应管203的栅极与NPN三极管20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场效应管203的源极用于接入目标信号Signal,第二场效应管203的漏极用于与终端设备的充电芯片40的输入端连接。
该信号识别电路通过比较单元区分输入的目标信号是电源信号还是数字信号,通过NPN三极管结合第一场效应管将数字信号导通到主控芯片,通过NPN三极管结合第二场效应管将电源信号导通到充电芯片,可以实现输入的目标信号的识别与区分传输,进而实现充电和通信功能。
然而,图1中示出的信号识别电路具有如下两个缺点:
1)使用比较单元、NPN三极管和两个场效应管,电路复杂,不便于理解,且成本较高,不利于量产;
2)这种电路方案,仅能实现输入的目标信号的传输,无法实现数字信号的双向传输。也就是说,输入的数字信号可以传输到主控芯片,但主控芯片不会反向传输数字信号至比较单元输出,即对于数字信号而言,这种电路是一种单工通信,无法实现双工通信。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包括: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电源通路单元22和数字通路单元23;
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用于接入初始信号Input_Signal,初始信号Input_Signal包括电源信号或第一数字信号;
电源通路单元22包括过压保护芯片U1,过压保护芯片U1的输入引脚与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连接,过压保护芯片U1的输出引脚用于输出电源信号Power_Signal;
数字通路单元23包括第一电容231,第一电容231的一端与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连接,第一电容231的另一端用于输出第一数字信号;
第一电容231的另一端还用于接入第二数字信号,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还用于接收并输出第二数字信号。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可以包括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电源通路单元22和数字通路单元23。
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可以是信号接口,可以用于接入初始信号Input_Signal,该初始信号Input_Signal可以为电源信号或第一数字信号。若初始信号Input_Signal为数字信号,其电压域可以是3.3V电压域(即高电平是3.3V,低电平是0V);若初始信号Input_Signal为电源信号,则初始信号的电压可以是5V,也可以是其他电压值,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该初始信号Input_Signal可以来自于配置有USB接口的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计算机,也可以是适配器等。该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在USB接口接入具有接口转换功能的数据线与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连接,以向其传输初始信号Input_Signal。
电源通路单元22包括过压保护(OVP)芯片U1,过压保护芯片U1的输入引脚与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连接。由于只有电源信号可以通过过压保护芯片U1,数字信号无法通过过压保护芯片U1,因此过压保护芯片U1的输出引脚可以作为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中电源信号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源信号Power_Signal。
过压保护芯片U1的输出引脚可以用于与充电芯片连接,充电芯片可以连接有待充电对象,当初始信号Input_Signal为电源信号时可以通过过压保护芯片U1的输出引脚输出的电源信号Power_Signal为待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如图2所示,过压保护芯片U1可以包括两个输入引脚,分别为IN1和IN2,两个输入引脚连接后与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连接。
过压保护芯片U1还可以包括两个输出引脚,分别为OUT1和OUT2,两个输出引脚连接后作为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中电源信号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电源信号Power_Signal。
除此之外,过压保护芯片U1还可以包括过压锁定引脚OVLO以及接地引脚GND,二者均接地。
数字通路单元23包括第一电容C1,该第一电容C1的电容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可以设定为1μF,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取值,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连接,由于只有数字信号可以通过第一电容C1,电源信号无法通过第一电容C1,因此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可以作为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中第一数字信号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数字信号。
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还用于接入第二数字信号,该第二数字信号经第一电容C1后传输至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由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接收并输出第二数字信号。该第二数字信号的电压域可以是3.3V电压域(即高电平是3.3V,低电平是0V)。
此处,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的第一数字信号或第二数字信号可以统一表示为GPIO_Signal。
虽然第二数字信号也会进入电源通路单元22,但是由于其无法通过过压保护芯片U1,因此第二数字信号在电源通路单元22内会被阻断无法继续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可以用于与终端设备连接,具体可以与终端设备的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输出端(即GPIO管脚)连接。该第一数字信号可以通过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输出至终端设备,第二数字信号也可以来自于该终端设备。进而,通过该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可以实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连接的终端设备与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所连接的电子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此处,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扫描笔、练字笔等具有充电需求和双向通信需求的电子设备,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特别地,待充电对象可以是终端设备上配置的充电电池,此时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所连接的电子设备,既可以通过过压保护芯片U1并经由充电芯片对终端设备上配置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还可以通过第一电容C1与终端设备的主控芯片进行双向通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包括:信号输入输出单元、电源通路单元和数字通路单元。该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可以通过信号输入输出单元接入初始信号,当初始信号为电源信号时可以通过电源通路单元中过压保护芯片的输出引脚输出,当初始信号为第一数字信号时,可以在经过数字通路单元中的第一电容后输出。同时,当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入第二数字信号时,该第二数字信号还可以在经过第一电容后由信号输入输出单元接收并输出。由此,不仅可以对初始信号进行识别并通过不同通路单元进行传输,还可以通过输出的电源信号实现充电功能,通过第一数字信号和第二数字信号的传输实现双向通信的功能。此外,该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的结构简单,便于理解,使用的元器件较少,成本较低,可以节约量产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过压保护芯片U1用于在电源信号小于或等于电压阈值时导通,在电源信号高于电压阈值时断开。此处,由于不同的过压保护芯片U1决定了电源信号是否通过的电压阈值,因此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型号的过压保护芯片U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包括磁吸头;
所述磁吸头包括信号采集引脚和接地引脚,所述信号采集引脚用于与初始信号源连接,以接入所述初始信号。
具体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可以是作为信号接口的磁吸头,通过磁吸头实现初始信号的接入。该磁吸头的结构如图3所示。该磁吸头J1包括信号采集引脚E1和接地引脚,信号采集引脚E1可以通过数据线与电子设备连接,用于接入初始信号Input_Signal。接地引脚可以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接地引脚GND_1和第二接地引脚GND_2,二者可以连接后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压保护芯片与磁吸头连接,由此该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可以用于识别磁吸头接入的初始信号是属于电源信号还是数字信号,为带有磁吸头的终端设备提供充电以及双向通信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还包括瞬态电压抑制器;
所述瞬态电压抑制器的负极与所述信号采集引脚连接,所述瞬态电压抑制器的正极接地。
具体地,如图3所示,磁吸头J1的信号采集引脚E1还与瞬态电压抑制器(TransientVoltage Suppressor,TVS)D1的负极连接,瞬态电压抑制器D1的正极接地。该瞬态电压抑制器D1是一种二极管形式的高效能保护器件。当瞬态电压抑制器D1的两极受到反向瞬态高能量冲击时,能以10的负12次方秒量级的速度,将其两极间的高阻抗变为低阻抗,吸收高达数千瓦的浪涌功率,使两极间的电压钳位于一个预定值,因此当初始信号为电源信号时可以有效地保护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中的其他元器件免受各种浪涌脉冲的损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所述数字通路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还用于接入所述第二数字信号。
具体地,如图4所示,数字通路单元23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可以作为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中第一数字信号的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数字信号。相应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还可以作为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中第二数字信号的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二数字信号。该第一电阻R1的阻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可以将其设定为33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阻的引入,可以在输入的第一数字信号过冲时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从而对与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的端口进行保护。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所述数字通路单元23还可以包括稳压管D2,该稳压管D2的负极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稳压管D2的正极接地。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可以设置为第一数字信号的电压域的高电平,例如可以为3.3V。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稳压管的引入,在初始信号为电源信号时,可以将产生的5V瞬间毛刺限制到稳压管的稳定电压,从而对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的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输出端进行保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过压保护芯片U1的输出引脚还用于与终端设备中配置的充电芯片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还用于与终端设备的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输出端连接。
具体地,该终端设备中可以配置有充电电池,该充电电池可以作为待充电对象,过压保护芯片U1的输出引脚与充电芯片连接,充电芯片与充电电池连接,当初始信号为电源信号Power_Signal时可以经由过压保护芯片U1和充电芯片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该终端设备还具有主控芯片,通过将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终端设备的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输出端连接,可以实现终端设备与信号输入输出单元所连接的电子设备进行双向通信。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过压保护芯片U1的输入引脚与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3通过阻值小于预设阻值的第二电阻R2连接。
该第二电阻的引入,可以便于对数字通路单元23进行调试,避免电源通路单元22对数字通路单元23的调试结果产生影响。
此处,为避免该第二阻值R2与过压保护芯片U1产生分压作用,该预设阻值可以小于10-1量级,也可以直接设置为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所述电源通路单元还包括第二电容和/或第三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过压保护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入第二电容和/或第三电容,可以起到滤波作用,根据所需达到的滤波效果确定引入一个电容或两个电容。如图4所示,仅给出了电源通路单元22包括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的情况。
综上所述,结合图4,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有以下几个工作场景:
1)当初始信号为5V的电源信号时,该初始信号从磁吸头J1输入,通过电源通路单元22的第二电阻R2和过压保护芯片U1,并经过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的滤波得到电源信号,给后端的终端设备充电。同时,由于第一电容C1对初始信号的阻断作用,初始信号无法通过第一电容C1,且因为稳压管D2的保护作用,因此不会通过数字通路单元23对其连接的端口造成损坏;
2)当初始信号为第一数字信号时,该初始信号从磁吸头J1输入,此初始信号可以从第一电容C1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经过第一电阻R1得到第一数字信号,与后端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同时,该初始信号虽然可以通过第二电阻R2,但无法通过过压保护芯片U1;
3)第二数字信号从后端的终端设备的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输出端输出,该第二数字信号可以先后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到达磁吸头J1,并与磁吸头J1连接的电子设备进行通信。同时,该第二数字信号可以通过第二电阻R1,但无法通过过压保护芯片U1。
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可以同时实现充电和双向通信的功能,且电路简单便于理解。
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本体51,以及上述各实施例中提供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52;
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52封装在终端设备本体51内部;
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52用于基于电源通路单元22为终端设备本体51充电,还用于基于数字通路单元23为终端设备本体51提供双向通信功能。
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扫描笔、练字笔等具有充电需求和双向通信的电子设备,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该终端设备本体51可以配置有充电电池,电源通路单元22中的过压保护芯片U1的输出引脚可以通过充电芯片与充电电池连接。
该终端设备本体51内部还包括主控芯片,当数字通路单元23中仅包括第一电容C1时,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端可以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当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52的数字通路单元23中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时,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端可以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
当信号输入输出单元21是作为信号接口的磁吸头时,该磁吸头可以配置在终端设备本体51表面,以便于初始信号的接入以及第二数字信号的输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集成有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集充电功能和双向通信功能于一体,可以大大增加其使用的便利性,使其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输入输出单元、电源通路单元和数字通路单元;
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用于接入初始信号,所述初始信号包括电源信号或第一数字信号;
所述电源通路单元包括过压保护芯片,所述过压保护芯片的输入引脚与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连接,所述过压保护芯片的输出引脚用于输出所述电源信号;
所述数字通路单元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还用于接入第二数字信号,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还用于接收并输出所述第二数字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包括磁吸头;
所述磁吸头包括信号采集引脚和接地引脚,所述信号采集引脚用于与初始信号源连接,以接入所述初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还包括瞬态电压抑制器;
所述瞬态电压抑制器的负极与所述信号采集引脚连接,所述瞬态电压抑制器的正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通路单元还包括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数字信号;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还用于接入所述第二数字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通路单元还包括稳压管;
所述稳压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的正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芯片的输出引脚还用于与终端设备中配置的充电芯片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还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的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芯片的输入引脚与所述信号输入输出单元通过阻值小于预设阻值的第二电阻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通路单元还包括第二电容和/或第三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均与所述过压保护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和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芯片用于在所述电源信号小于或等于电压阈值时导通,在所述电源信号高于所述电压阈值时断开。
10.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设备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
所述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封装在所述终端设备本体内部;
所述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用于基于所述电源通路单元为所述终端设备本体充电,还用于基于所述数字通路单元为所述终端设备本体提供双向通信功能。
CN202322569217.1U 2023-09-20 2023-09-20 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20962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9217.1U CN220962413U (zh) 2023-09-20 2023-09-20 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9217.1U CN220962413U (zh) 2023-09-20 2023-09-20 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2413U true CN220962413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22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69217.1U Active CN220962413U (zh) 2023-09-20 2023-09-20 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2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5918B2 (en) USB type-C/PD controller having integrated VBUS to CC short protection
US875635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insertion or charger insertion of mobile terminal
CN104239240A (zh) 具有整合功能usb接口的电子装置
CN101335736B (zh) 高速外设互联接口
US20200068691A1 (en) Discharge method and circuit for usb connector
CN103561369A (zh) Usb接口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4090154A (zh) 列车供电监测子系统漏电流检测模块
CN203759164U (zh) 一种检测usb负载设备接入状态的电路
CN220962413U (zh) 信号识别与传输电路以及终端设备
CN219145076U (zh) 一种快充电路
CN104104058A (zh) 一种电源管理芯片的温度保护装置和移动终端
US20150185817A1 (en) Charging circuit for usb interface
CN212518487U (zh) Usb接口及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CN208849505U (zh) 具有迟滞模块的医疗设备
CN210075211U (zh) 信号传输电路和设备
CN218383954U (zh) 信号识别电路
CN110112799B (zh) 一种高压充电系统、设备和方法
CN208028617U (zh) 电动家具的嵌入式电源及电动家具
CN207625305U (zh) 一种移动设备充电装置
CN106887832A (zh) 一种保护终端芯片usb接口的电路
CN214591938U (zh) 一种耳机/扬声器接入自动识别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4651917U (zh) 数据接口保护电路
CN217360779U (zh) Otg检测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20964371U (zh) 充电控制电路以及充电盒
CN221041793U (zh) 一种Type-C接口的选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