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6175U - 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6175U
CN219576175U CN202320287273.3U CN202320287273U CN219576175U CN 219576175 U CN219576175 U CN 219576175U CN 202320287273 U CN202320287273 U CN 202320287273U CN 219576175 U CN219576175 U CN 219576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sheet
inner core
assembly
wir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872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建炳
许航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hai Hengda Colorful Lanter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hai Hengda Colorful Lanter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hai Hengda Colorful Lanter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hai Hengda Colorful Lanter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872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6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6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6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包括沿第一方向传送导线的导线传送组件以及内芯输送组件,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导线传送组件设置;铜片导向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内芯输送组件的上方;内芯上顶组件,设置于所述内芯输送组件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的下方;铜片装配组件,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的上方且沿所述第三方向穿置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内。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解决了无法实现尾插内芯自动装配铜片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
背景技术
电能是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电能通常采用电线进行传导,在实际中为了灵活传导,还会采用插头线与电芯进行灵活布置,来满足工作生活的需求。
插头线一般是在导线的两端设置插头和尾插,在现有的插头线生产过程中,一般是先将铜制的导电片铆压在导线上,再通过人工将裸露的铜片插入尾插内芯中,再进入下一步组装工作,但在大量插头线生产过程中,人工操作效率低,成本高,因此设计一款新型设备,以解决目前无法实现尾插内芯自动装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目前无法实现尾插内芯自动装配铜片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用于将导线两端的铜片组装于尾插内芯中,包括沿第一方向传送导线的导线传送组件以及内芯输送组件,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导线传送组件设置,用于输送内芯;铜片导向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内芯输送组件的上方;内芯上顶组件,设置于所述内芯输送组件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内芯沿第三方向顶入所述铜片导向组件内;铜片装配组件,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的上方且沿所述第三方向穿置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内,用于配合所述铜片导向组件将铜片翻转,并将翻转后的铜片压入所述内芯内。
优选的,所述导线传送组件组件包括若干组用于夹持所述导线并带动所述导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尾插导线夹。
优选的,所述内芯输送组件包括内芯传送导轨,所述内芯传送导轨上开设有供所述内芯滑动的内芯导向槽。
优选的,所述内芯上顶组件包括顶面作用于所述内芯的内芯承接块、以及与所述内芯承接块传动连接的内芯上顶驱动器,所述内芯上顶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内芯承接块沿所述第三方向朝向所述内芯传送导轨移动,所述内芯传送导轨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内芯承接块穿过的内芯缺口。
优选的,所述铜片装配组件包括铜片压块、沿所述第三方向包裹于所述铜片压块外周围的铜片压杆,以及分别用于驱动所述铜片压块和若干根所述铜片压杆沿第三方向升降移动的铜片压块驱动器和铜片压杆驱动器;所述铜片压块的一端和若干根所述铜片压杆的一端分别穿置于所述内芯容腔内,所述铜片压块的外侧壁与所述铜片导向凸台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供所述铜片嵌入的铜片装配间隙;所述铜片压杆的底面作用于所述铜片的外侧面。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铜片压块、所述铜片压杆以及所述铜片导向块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导线传送组件移动靠近的装配驱动器。
优选的,所述内芯传送导轨朝向所述导线传送组件的一端设置有作用于内芯的内芯限位块。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芯限位块顶部的导线支撑杆,所述铜片装配组件上固设有导线压杆。
优选的,所述铜片装配组件的朝向所述导线传送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且沿所述第三方向升降移动的导线分离杆,所述导线分离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导线支撑杆和所述导线传送组件之间形成有作用于所述导线的分离爪。
由上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插内芯装配机构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导线传送组件将导线沿第一方向传送至加工工位,通过铜片导向组件在内芯输送组件的上方沿第二方向朝向导线传送组件移动,以令导向两端的铜片进入导线传送组件内,再采用内芯输送组件沿第二方向朝向导线传送组件输送内芯,再通过内芯上顶组件在内芯输送组件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的下方,将内芯输送组件输送过来的内芯沿第三方向顶入铜片导向组件内,最后通过铜片导向组件上方的铜片装配组件穿置于铜片导向组件内,并使铜片在铜片装配组件和铜片导向组件共同作用下翻转并嵌入内芯中,进而实现对尾插内芯平稳地进行自动化组装铜片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尾插内芯装配机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尾插内芯装配机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尾插内芯装配机构的内芯输送组件和内芯上顶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尾插内芯装配机构的铜片导向组件和铜片装配组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尾插内芯装配机构的铜片压块、铜片压杆、铜片导向块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尾插内芯装配机构的铜片压块和铜片导向块俯视图;
附图标记:10、导线传送组件;30、内芯;31、内芯输送组件;32、铜片导向组件;33、内芯上顶组件;34、铜片装配组件;11、尾插导线夹;311、内芯传送导轨;3111、内芯导向槽;3112、内芯缺口;331、内芯承接块;332、内芯上顶驱动器;321、铜片导向块;322、铜片导向驱动器;3211、内芯容腔;3212、铜片导向凸台;341、铜片压块;342、铜片压杆;3411、铜片压块驱动器;3421、铜片压杆驱动器;3422、铜片装配间隙;343、装配驱动器;3113、内芯限位块;3114、导线支撑杆;344、导线压杆;345、导线分离杆;3451、分离爪;3221、导向块支撑台;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现有的插头线生产过程中,一般是先将铜制的导电片铆压在导线上,再通过人工将裸露的铜片插入尾插内芯中,再进入下一步组装工作,但在大量插头线生产过程中,人工操作效率低,成本高,无法实现尾插内芯自动装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用于将导线两端的铜片组装于尾插内芯中,具体结构特征如下:如图1-6所示,包括沿第一方向X传送导线的导线传送组件10以及内芯输送组件31,沿第二方向Y朝向所述导线传送组件10设置,用于输送内芯30;铜片导向组件32,活动设置于所述内芯输送组件31的上方;内芯上顶组件33,设置于所述内芯输送组件3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32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内芯30沿第三方向Z顶入所述铜片导向组件32内;铜片装配组件34,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32的上方且沿所述第三方向Z穿置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32内,用于配合所述铜片导向组件32将铜片翻转,并翻转后的铜片压入所述内芯30内。
具体的,采用导线传送组件10将导线沿第一方向X传送至加工工位,通过铜片导向组件32在内芯输送组件31的上方沿第二方向Y朝向导线传送组件10移动,以令导线一端的两片铜片进入导线传送组件10内,再采用内芯输送组件31沿第二方向Y朝向导线传送组件10输送内芯30,再通过内芯上顶组件33在内芯输送组件3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32的下方,将内芯输送组件31输送过来的内芯30沿第三方向Z顶入铜片导向组件32内,最后通过铜片导向组件32上方的铜片装配组件34穿置于铜片导向组件32内,并使铜片在铜片装配组件34和铜片导向组件32共同作用下翻转并将翻转后的铜片嵌入内芯30中,进而实现对尾插内芯进行自动化组装铜片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导线传送组件10包括若干组用于夹持导线并带动导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尾插导线夹11,示例性的,尾插导线夹11可以固定设置在链条上,通过链条传动带动尾插导线夹11沿第一方向X移动,即可实现传送导线的功能。
进一步的,内芯输送组件31包括沿第二方向Y朝向尾插导线夹11设置的内芯传送导轨311,在内芯传送导轨311上开设有内芯导向槽3111,通过内芯导向槽3111供内芯30朝向尾插导线夹11滑动,进而达到向尾插内芯装配机构提供内芯30以便于进行铜片装配操作的作用,同时在内芯传送导轨31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内芯30滑动的驱动机构;示例性的驱动机构可以为设置在内芯传送导轨311上远离于尾插导线夹11一端的推杆,通过推杆作用于内芯30上,进而实现驱动内芯30沿内芯导向槽3111朝向尾插导线夹11输送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内芯上顶组件33包括顶面作用于所述内芯30的内芯承接块331、以及与所述内芯承接块331传动连接的内芯上顶驱动器332,当内芯传送导轨311将内芯30朝向尾插导线夹11传送时,内芯上顶驱动器332驱动内芯承接块331沿所述第三方向Z朝向内芯传送导轨311移动,以令内芯承接块331对内芯传送导轨311一端的内芯30进行支撑并上顶移动至加工区域,以待铜片装配工作,同时内芯传送导轨311的一端开设有内芯缺口3112,以供内芯承接块331穿过,达到内芯承接块331将内芯30顺利上顶至铜片装配的加工区域的目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内芯上顶驱动器332可以为工作端与内芯承接块331固定连接的驱动杆,通过动力机构带动驱动杆伸缩即可实现驱动杆驱动内芯承接块331沿第三方向升降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铜片装配组件34包括铜片压块341、沿所述第三方向Z包裹于所述铜片压块341外周围的铜片压杆342,以及分别用于驱动所述铜片压块341和四根所述铜片压杆342沿第三方向Z升降移动的铜片压块驱动器3411和铜片压杆驱动器3421,同时所述铜片导向组件32包括铜片导向块32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铜片导向块321沿第三方向Z移动的铜片导向驱动器322,在铜片导向块321上开设有内芯容腔3211,所述内芯容腔3211的内侧壁形成有的铜片导向凸台3212,当铜片进入内芯容腔3211并置于铜片导向凸台3212的顶面上时,铜片压块驱动器3411驱动铜片压块341沿第三方向Z下降并使铜片压块341的一端穿置于内芯容腔3211内,以令铜片压块341的外侧壁与铜片导向凸台3212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供铜片嵌入的铜片装配间隙3422,当铜片压块341一端的端面接触于两片铜片的上表面时,铜片导向凸台3212的顶面也支撑于两片铜片的下表面,再令铜片导向驱动器322驱动铜片导向块321沿第三方向Z上升或者令铜片压块驱动器3411驱动铜片压块341沿第三方向Z下降,使铜片压块341的一端进一步进入内芯容腔3211内,此时铜片压块341的边缘和铜片导向凸台3212的边缘分别共同作用于铜片上、下表面的两侧,在铜片上产生令铜片旋转的力矩使铜片翻转,并在铜片导向块321沿第三方向Z继续上升或者铜片压块341沿第三方向Z继续下降的过程中使铜片进一步落入铜片装配间隙3422内,同时内芯上顶驱动器332驱动内芯承接块331沿第三方向Z上升将内芯30顶入内芯容腔3211内,并使内芯30上的铜片装配位置与铜片装配间隙3422对齐,以达到内芯30和铜片之间精准装配的目的;再通过铜片压杆驱动器3421驱动铜片压杆342沿第三方向Z下降,并使铜片压杆342的一端穿置于装配间隙内,以令四根铜片压杆342的端面两两作用于两片铜片的侧面,再通过内芯承接块331进一步支撑内芯30上升或者铜片压杆342进一步作用于铜片的侧面下降,以令铜片顺利装配至内芯30上的铜片装配位置内,进而实现尾插内芯30自动装配铜片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铜片压块驱动器3411、铜片压杆驱动器3421、铜片导向驱动器322可以为工作端分别与铜片压块341、铜片压杆342、铜片导向块321传动连接的驱动杆或气缸,通过气缸直接驱动或者通过其他动力机构带动驱动杆伸缩,即可实现铜片压块驱动器3411、铜片压杆驱动器3421、铜片导向驱动器322驱动铜片压块341、铜片压杆342、铜片导向块321沿第三方向Z升降的功能。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铜片压块341、所述铜片压杆342以及所述铜片导向块321沿第二方向Y朝向所述导线传送组件10移动靠近的装配驱动器343,当尾插导线夹11将导线传送至装配工位时,令装配驱动器343驱动铜片压块341、铜片压杆342以及铜片导向块321沿朝向尾插导线夹11移动靠近,以令导线两端的铜片插入内芯容腔3211内,在铜片装配置至内芯30后,铜片压块341、铜片压杆342以及铜片导向块321分别沿第三方向Z移动,与内芯分离,再通过装配驱动器343驱动铜片压块341、铜片压杆342以及铜片导向块321移动远离尾插导线夹11,以便尾插导线夹11传送下一导线至装配工位进行装配,以此循环进行持续装配工作;可以理解的是,在铜片导向驱动器322的工作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铜片导向块321升降运动的导向块支撑台3221,令铜片导向块321在导向块支撑台3221上移动设置,即可实现驱动铜片导向块321沿第三方向Z运动的同时,满足装配驱动器343驱动铜片导向块321沿第二方向Y运动的功能,为了减少铜片导向块321在导向块支撑台3221上移动的阻力,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铜片导向块321上设置有作用于导向块支撑台3221的滚轮,使铜片导向块321通过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顺利在导向块支撑台3221上沿第二方向Y自由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装配驱动器343可以为工作端与铜片压块341、铜片压杆342、铜片导向块321传动连接的驱动杆,通过动力机构带动驱动杆伸缩,即可实现装配驱动器343驱动铜片压块341、铜片压杆342、铜片导向块321同步沿第二方向Y朝向尾插导线夹11远离或者靠近的功能。
进一步的,内芯传送导轨311朝向所述导线传送组件10的一端设置有内芯限位块3113,通过内芯限位块3113对内芯传送导轨311传送过来的内芯30进行阻挡,以令内芯30精准停止在内芯缺口3112上,进一步达到便于内芯承接块331将内芯30顺利上顶至铜片装配的加工区域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铜片装配组件34还包括导线压杆344,令导线压杆344与四根铜片压杆342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并使导线压杆344位于铜片压杆342朝向尾插导线夹11的一侧沿第三方向Z延伸,同时在内芯限位块3113顶部固定设置有导线支撑杆3114,当尾插导线夹11将导线传送至装配工位时,导线架设在导线支撑杆3114上在水平方向保持静止,便于铜片导向块321沿第二方向Y移动使铜片顺利插入内芯容腔3211内;同时令导线压杆344的工作端与铜片压杆342的一端持平或者长度大致相等,在铜片压杆342沿第三方向Z下降作用于铜片时,导线压杆344也同步下降并作用于导线上,使铜片嵌入内芯的同时导线也嵌入内芯30上,达到在内芯30上精准装配铜片并固定导线的作用。
进一步的,铜片装配组件34的朝向尾插导线夹11的一侧设置有导线分离杆345,所述导线分离杆345的一端于所述导线支撑杆3114和所述导线传送组件10之间形成有作用于导线的分离爪3451,令导线分离杆345沿第三方向Z升降移动,当尾插导线夹11将导线传送并架设在导线支撑杆3114上时,导线分离杆345下降令分离爪3451作用在导线的正负两极之间,在分离爪3451的作用下使导线的正负两极分离,以防止导线两端的铜片合拢在一起导致无法顺利装配至内芯30中,同时为了防止两片铜片分离距离过大无法顺利进入内芯容腔3211中,在内芯容腔3211的端口处,朝向尾插导线夹11形成有外宽内窄的喇叭状结构,通过喇叭状结构对铜片进行导向,当分离爪3451分离两片铜片时,铜片依旧可以顺利进去内芯容腔3211内,达到提高装配机构装配稳定性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尾插内芯装配机构,其工作流程如下:
步骤一:尾插导线夹11将导线沿第一方向X传送至加工区域,并将导线架设在导线支撑杆3114上;
步骤二:导线分离杆345下降,令分离爪3451作用于导线的正负两极,以令两块铜片分离;
步骤三:装配驱动器343驱动铜片压块341、铜片压杆342以及铜片导向块321沿第二方向Y朝向尾插导线夹11移动靠近,以令两块铜片进入内芯容腔3211内;
步骤四:令铜片压块驱动器3411驱动铜片压块341下降并进入于内芯容腔3211中,使铜片压块341的底面作用于铜片的上端面;
步骤五:令铜片导向驱动器322驱动铜片导向块321沿第三方向Z上升或者令铜片压块驱动器3411驱动铜片压块341沿第三方向Z下降,使铜片压块341的一端进一步进入内芯容腔3211内,此时铜片压块341的边缘和铜片导向凸台3212的边缘分别共同作用于铜片上、下表面的两侧,在铜片上产生令铜片旋转的力矩,使铜片翻转90°,即由水平状态翻转为竖直状态,此时铜片并落入铜片装配间隙3422内;
步骤六:令内芯上顶驱动器332驱动内芯承接块331沿第三方向Z上升将内芯30顶入内芯容腔3211内,并使内芯30上的铜片装配位置与铜片装配间隙3422对齐;(步骤五和六顺序可调换或者同步进行)
步骤七:令铜片压杆驱动器3421驱动铜片压杆342沿第三方向Z下降,并使铜片压杆342的一端穿置于装配间隙内,以令四根铜片压杆342的端面两两作用于两片铜片的侧面,再通过内芯承接块331进一步支撑内芯30上升或者铜片压杆342进一步作用于铜片的侧面下降,以令铜片顺利装配至内芯30上的铜片装配位置内;同时导线压杆344也随铜片压杆342同步下降并作用于导线上,使铜片嵌入内芯的同时导线也嵌入内芯30上;
步骤八:铜片压块驱动器3411、铜片压杆驱动器3421、铜片导向驱动器322、内芯上顶驱动器332分别驱动铜片压块341、铜片压杆342、铜片导向块321、内芯承接块331沿第三方向Z移动与内芯30分离;
步骤九:装配驱动器343驱动铜片压块341、铜片压杆342、铜片导向块321沿第二方向Y远离尾插导线夹11移动;
再重复循环上述的步骤一至步骤九的动作,即可达到持续自动装配尾插内芯铜片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用于将导线两端的铜片组装于尾插内芯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X)传送导线的导线传送组件(10)以及
内芯输送组件(31),沿第二方向(Y)朝向所述导线传送组件(10)设置,用于输送内芯(30);
铜片导向组件(32),活动设置于所述内芯输送组件(31)的上方;
内芯上顶组件(33),设置于所述内芯输送组件(31)的一端且位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32)的下方,用于将所述内芯(30)沿第三方向(Z)顶入所述铜片导向组件(32)内;
铜片装配组件(34),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32)的上方且沿所述第三方向(Z)穿置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32)内,用于配合所述铜片导向组件(32)将铜片翻转,并将翻转后的铜片压入所述内芯(3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插内芯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传送组件(10)组件包括若干组用于夹持所述导线并带动所述导线沿所述第一方向(X)移动的尾插导线夹(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插内芯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输送组件(31)包括内芯传送导轨(311),所述内芯传送导轨(311)上开设有供所述内芯(30)滑动的内芯导向槽(3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插内芯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上顶组件(33)包括顶面作用于所述内芯(30)的内芯承接块(331)、以及与所述内芯承接块(331)传动连接的内芯上顶驱动器(332),所述内芯上顶驱动器(332)用于驱动所述内芯承接块(331)沿所述第三方向(Z)朝向所述内芯传送导轨(311)移动,所述内芯传送导轨(311)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内芯承接块(331)穿过的内芯缺口(3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插内芯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片导向组件(32)包括铜片导向块(32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铜片导向块(321)沿第三方向(Z)移动的铜片导向驱动器(322),所述铜片导向块(321)上开设有供所述内芯(30)和所述铜片装配组件(34)嵌入的内芯容腔(3211),所述内芯容腔(3211)的内侧壁形成有作用于所述铜片的铜片导向凸台(32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插内芯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片装配组件(34)包括铜片压块(341)、至少两根沿所述第三方向(Z)包裹于所述铜片压块(341)外周围的铜片压杆(342),以及分别用于驱动所述铜片压块(341)和所述铜片压杆(342)沿第三方向(Z)升降移动的铜片压块驱动器(3411)和铜片压杆驱动器(3421);所述铜片压块(341)的一端和若干根所述铜片压杆(342)的一端分别穿置于所述内芯容腔(3211)内,所述铜片压块(341)的外侧壁与所述铜片导向凸台(3212)的侧壁之间形成有供所述铜片嵌入的铜片装配间隙(3422);所述铜片压杆(342)的底面作用于所述铜片的外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插内芯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铜片压块(341)、所述铜片压杆(342)以及所述铜片导向块(321)沿第二方向(Y)朝向所述导线传送组件(10)移动靠近的装配驱动器(34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插内芯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传送导轨(311)朝向所述导线传送组件(10)的一端设置有作用于内芯(30)的内芯限位块(31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尾插内芯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芯限位块(3113)顶部的导线支撑杆(3114),所述铜片装配组件(34)上固设有导线压杆(34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尾插内芯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片装配组件(34)的朝向所述导线传送组件(10)的一侧设置有且沿所述第三方向(Z)升降移动的导线分离杆(345),所述导线分离杆(345)的一端位于所述导线支撑杆(3114)和所述导线传送组件(10)之间形成有作用于所述导线的分离爪(3451)。
CN202320287273.3U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 Active CN219576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7273.3U CN219576175U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87273.3U CN219576175U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6175U true CN219576175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72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87273.3U Active CN219576175U (zh) 2023-02-13 2023-02-13 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61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48575U (zh) 一种适用于平板铸件的打孔设备
CN108539117B (zh) 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注液及静置装置
CN114024039B (zh) 一种自动压隔膜及压极片组叠片运载装置
CN108616024B (zh) 一种自动刺破式端子压接沾锡机
CN219576175U (zh) 一种尾插内芯装配机构
CN213503301U (zh) 一种全自动电芯贴标装置
CN219805649U (zh) 拔钉机构及设备
CN116072955B (zh) 一种叠片台及叠片设备
CN109732242B (zh) 一种蓄电池极柱焊接自动紧固校准对接装置
CN215578660U (zh) 一种电芯堆叠装置
CN211879526U (zh) 夹持装置与电芯堆叠装置
CN212011158U (zh) 一种方形锂电池制片卷绕机的卸料预压移动装置
CN111710821A (zh) 一种带旋转升降模式的切刷预下槽机
CN111293573B (zh) 一种排针连接器组装设备
CN204632851U (zh) 一种电池锌筒或碳芯装入装置
CN220744559U (zh) 一种理电化成设备的插吸嘴自动顶升装置
CN215999028U (zh) 串焊机
CN213151220U (zh) 一种排线两端同步压接装置
CN221009468U (zh) 凸轮插针机
CN219807490U (zh) 一种防错位的多排模组堆叠装置
CN220516672U (zh) 电池模组自动组装钢带装置
CN216488966U (zh) 一种线束端子压接机
CN220312385U (zh) 一种角磨前盖组件组装装置
CN212322907U (zh) 一种继电器端子插接机
CN210701803U (zh) 一种导向式自动铆合组装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